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史的写作:图像的尤利西斯之旅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2-07-10

艺术史图书馆注:Uylsses 是这个系列的第五部分,加上最早更新的第六部分Foxtrot,这个以艺术史为主轴的个人数据库式的研究方法的主体部分就完成了。后面还有第七部分的Foxtrot attaché,八的数据同步和备份,九的思维导图。


Ulysses 对应的正是之前的zotero 的文件夹和Max 2 的笔记部分,还有实体文件夹中的对应部分。正是这种结构化的写作,可以让你先把研究的结构规划出来,然后在不断阅读中不停地写。自从用了Ulysses 后,文章写作速度大概提高了一倍。


以下是艺术史的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系列:


           零: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导论:目录学下的数据库阅读

           一:如何用目录学追踪艺术史的最新进展:书籍编目的工具Zotero

           二: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二:获取艺术史电子资源的方法

               三: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三:pdf优化工具和OCR工具的选择

               四:艺术史的漫游者:散漫式的阅读和笔记工具—E-ink 阅读器

               五:艺术史的写作:图像的尤利西斯之旅

           六: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六:数据库的索引与检索工具FoxTrot Pro

           艺术史家的图像和档案管理软件--Tropy


          本公众号的结构和更新计划: “艺术史图书馆”的结构



Ulysses 软件的介绍

先利用官网的宣传来认识一下Ulysses 这款写作软件。

Ios和Mac的同步非常迅速,而且不需要任何操作。


对我来说黑色的背景,Markdown的写作方式,结构化的写作,可以让人沉浸。


这一点最为重要,可以预先把结构确定下来。


我的大量文章都是在手机上写的。



转换出来的PDF格式直接可用于一般的学术场合,如果要发表或学位论文,还需在word基础上再进行排版。

艺术史写作:Ulysses如何围绕图像进行写作

之前zotero是为了将文件分层,然后再同步到max 2,并有相应结构的笔记,但最终还是要把文章或论文写出来。这时候就轮到Ulysses 登场了。Ulysses最大的特点就是也能按照上面的结构进行分层,因此你可以在大的研究框架下不断地添加小的研究项目,在小项目下还可以添加更具体的研究。


艺术史写作中插图绝对是件让人头疼的事。word中插了图整个格式就破坏掉了的事相信不只我遇到过。尤其插图量大的话更是麻烦,最后只好插在正文后了事,但偏偏人都爱文字的时候看到图。


如果管理大量写作的话,图没放在里面很快就忘掉本来要写什么,对于艺术史家来说自然图像是本位的,恨不得整个研究只是图像的演进,不用说一句话就能震撼到别人。无声的仅凭图像的交流大概是这个学科最纯正的地方。


艺术史研究围绕的自然是原作。在各国研究中,也许研究方法各有差异,美国的偏向实用的实证主义,德国早期偏向语文学的路数,英国的鉴赏传统,但所有早期的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在意大利最为明显。Adolfo Venturi是意大利的第一个艺术史教席,1890年在罗马大学。他在他的培训学校就要求自己的学生进行意大利之旅和欧洲之旅,不光去到博物馆,还要进到库房和教堂,去看原作。那个时候,相机还没有如此普及,靠向Alinari购买照片来进行之后的研究,但像Mario Salmi是有相机的。现在这些旅行的档案已经被整理出来了,包括Roberto Longhi的。


本书是最新整理的关于Adolfo Venturi的学生的档案,记录了他们当年的艺术史之旅

Mario Salmi 1915年的意大利艺术史之旅

Adolfo Venturi 1912年为学生所规划的欧洲之旅的路线


现在科技进步了,手机拍的照片都非常清楚(我其实更注重拍微距照片,目前西方的艺术作品中通过微距来显示材料物质层面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平面印刷导致绘画的三维层面被抹平,从而掩盖了大量的可供研究的面,尤其是像材料物质层面的东西),就可以直接将照片导入到Ulysses的某一个条目中,比如前段时间我看到Santa Maria Novella 的大门,拍了一些照,尤其是底下的这行字,相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我只要把这些照片选中,导入到相应条目中,然后把最初的标题和想法写下来。




除了原作外,阅读所产生的灵感也可以马上放进去。如果是拍照的话,过程同上。如果的检索数据库,得到的结果可能很有意思,可以构成一个小研究,直接把该页面拖进去,就会以图像保存,非常方便。


举例:比如我在Getty口述史的数据库中搜索schlosser,其中Held提到的他当时参加的Schlosser的Seminar的经历正跟我在研究的Schlosser的上的瓦萨里练习的课相关,那我就可以把这个页面直接拖到Ulysses里来。下面第一张图是我查到信息,第二张图是直接从PDF中拖出这个页面到Ulysses里,会以图片的形式保存,非常方便。



围绕原作、图像进行写作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长期积累,会对艺术史研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目前来说是需要有意识地去进行的,Ulysses是很适合这样围绕图像的写作方式。

Ulysses 的使用技巧

搜了一下网络,其实也没有特别好的文章讲Ulysses 的使用,尤其用到具体的学术写作中,大家关心的都是订阅制啥的。

回答一些普遍关心的问题,只是经验之谈:

1.    从买断到订阅制,这点确实挺让人恼火的,毕竟刚开始app挺贵的,三百左右我记得,然后突然转订阅制,且老用户只是有点优惠而已。如果因此能让他们积极更新维护倒也是值得。目前最佳的订阅方法是setapp订阅,这是打包了一大堆app,包括cleanmymac Ulysses. ,还有我常用的几个,年订阅是。ulysses 手机端也可以用这个订阅。


2.   跟Scrivener或Bear 比,在用ulysses III 之前,用得最多的就是Scrivener ,印象中还是复杂了一点,反正用了Ulysses后就再没换回去了。Bear 我并未用过,无从比较。


3.    Markdown 要记忆那些标记方式,其实在Ulysses 中不需要记,虽然记也没几个,我挺习惯直接从上面调用,尤其手机上非常方便,反倒打符号还麻烦点

 


4.   为什么不用word?如果你结构化写作的话,Word无法看到全局,总是写一篇开一文档,虽然你可以把它们存在相应文件夹,但要看还得逐一打开。而且word实在打字上没有流畅感,也没好的护眼模式。Markdown,利用各种语法,重点突出,最早用Ulysses就是因为黑色背景护眼,只有眼睛不累才能正常思考。


5.   能够最后形成完美的打印文档,用来交作业交论文吗?Ulysses 有非常好的导出系统,但是要导出交论文肯定还要在Word里细调。现在论文注释这些没问题。如果交会议论文,时间紧,直接导出PDF,这种看起来很赞,不会有大的格式问题。跟Medium 和wordpress无缝连接,直接发表,这个太赞了,就因为这个,我都想在Medium上写文章了。真希望公众号有一天能连上他们的服务。可惜对公众号并不友好,导出为word,然后从word复制到公众号的编辑器中,再调整。图片经常粘贴失败。

 

  相关推送:  

            用“艺术”打开艺术:Roberto Longhi艺术史研究的方法及用“语言”写作中国艺术史 上

          Leonardo 2019系列:最好的《达・芬奇传》和最畅销的《达・芬奇传》

             艺术史家的讲座:潘诺夫斯基1967年在UCLA的《提香和奥维德》的讲座


              Gertrud Bing:瓦尔堡的私人图书馆、记忆女神和和语言风格研究的核心人物

              北大《艺术史方法论》课程的书目和版本(上)

              米开朗基罗的纸张使用——手稿的擦除、重写与复原

     


 扫码关注艺术史图书馆



10、100、4000、2万、30万,这是一系列图书数量的数据,10本著作大约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掌握一个研究主题,100本可以差不多地勾勒出一个研究方向的框架,4000本可以满足一个学者的研究需求和一个私人图书馆的藏书开端,2万本则达到了私人藏书较为完美的状态,30万是一个专门学科的藏书的公共图书馆的量。这个公众号旨在建成一个私人的艺术史图书馆,藏书量在三万左右,主要收集艺术文献(5000)、艺术史学史(15000)以及瓦萨里《大艺术家传》中对各艺术家的注解所需要的基本研究著作(10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