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过 · 医生专栏】女性罹患抑郁的危险,比男性高50%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6

图片来自央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第2集:她们


根据全球范围的调查数据,女性抑郁的人群明显高于男性。


成年人的终身患病率,也就是在各年龄段患有抑郁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大概在6.8%。而女性的终身患病率有8%,男性的数据约为5.7%,也就是说,女性患抑郁症的危险,比男性高出一半左右。


根据我们的观察,特定的女性,比如,带孩子的年轻的女性,他们来就诊的频率、人次,比一般女性人群更高。


产后抑郁是妇女很容易面临的心理问题。大多数母亲在分娩后1-2周确实会出现情绪问题,不过不会持续太久;有20-25%会比较严重,甚至持续到孩子几岁,这就是产后抑郁。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很多女性在生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出现严重的产后抑郁,可是在生二胎的时候却出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一  女性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

女性生育时,会面临角色转换的问题,本来就是夫妻一起生活,多了个孩子,角色转换本身就会带来一些困扰。目前,大多数家庭,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养育孩子的责任,于是这种困扰大部分就落到了女性头上。

而一旦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就算是一些小的生病,她们都会觉得非常的紧张,再加上陪孩子睡觉,她们难得能好好睡一觉,进一步加剧了焦虑情绪。

除了带孩子本身的辛苦,他们还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无理攻击和指责。比如有的丈夫很不体贴,工作回家很晚,没怎么带孩子,偶尔做个饭就觉得自己很尽职;却天天指责妻子,哪里哪里没有把孩子带好,没把家照顾好……

我接诊的患者中,有一个坚持工作的二胎妈妈,她跟我说,她下班后,本来希望稍微休息一下,逛逛街,可是才下班,就要接小孩放些,才接完小孩,又要去接大孩,丝毫没有舒缓一下的机会。

那些放弃工作,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女性,情况更加严重。一方面,社会支持少了,在公司的时候还好,有人就可能会得到同事的支持;在家里,一个人带孩子,所受到的支持也就更少。另一方面,有的女性因为没去上班,价值感、获得感都会变得特别的差,导致严重的自我攻击。

还有,就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女孩从小被偏心对待,留下严重心理阴影;长大后,无论在原生家庭、新生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会因此遭遇各种各样的困扰、歧视。前面说到的问题,多少也都与这种观念有关。

有一位女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她的一个上级,借故让她跟自己出差,每次排座位的时候,故意把她和自己排在一起。那个女生明确是表示过拒绝,那个人却依然如故。女生很痛苦,于是找人事部门投诉,他才稍有收敛。

我的一个女患者,一个月收入只有6000块钱,其中4000多都被在她的妈妈要求下寄回了家,除了生活必需的开销,几乎什么都剩不下。她每当和父母谈到自己工作压力很大、失眠,没钱参加社交,感觉很孤独,却从未得到回应。父母把全部的关心都放到她弟弟身上了。她跟我说,难道我生出来的意义就是为了我弟或者为了我家人,我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我的意义在哪里?

有时我们也会感到一些无力,医生能做的实在有限,要增加对女性整体的社会支持,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二  女性抑郁诊断的生理因素

然后谈谈生理原因。

成年男性的激素水平在健康状态下是相对稳定的。而女性,月经、怀孕、分娩,都会导致激素水平会有显著的变化。比如,怀孕期激素水平会上升,超过怀孕前正常水平好几倍;生完孩子后,就立刻回落。如果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即使一般人也会更容易情绪失控。

更年期也是一个坎。虽然男性和女性都会面临更年期的问题,但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比男性更加剧烈,也就面临比男性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事实上,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的情绪异常低落,很容易和真正的抑郁症相混淆,这是抑郁诊断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女性患者中,这个问题更为明显。

我们接诊过一个50多岁的女患者。她的老公身体不好,要照顾,还得帮自己的孩子带孙子,压力很大。她最初以为自己只是更年期,忍一忍就没事了,可没有想到越来越严重。

她说,自己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不愿见人,吃饭没有胃口,睡眠也不好,整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以前很喜欢逛公园,现在也一点没有兴趣了。而且极度悲观,每天动不动就哭,觉得活着没啥意思,甚至不如死了算了。我们确诊她有抑郁。可是她先前去妇科看病时,医生只是诊断她是因为更年期激素异常,补充激素就行。

还有一位患者,她的认知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还会出现听到一些很奇怪的录音机的声音,就是凭空听到的。我们经过检查,认为她并没有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只是情绪低落、幻听。我们最终给她开了一系列抗抑郁药,经过一年的治疗,她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已经逐渐恢复正常。

也有相反的情况,另一位患者,忽然无故情绪异常,在精神科却查不出问题。最后发现,她的异常是由甲亢导致的。经过治疗把甲状腺治好后,她的情绪就恢复正常了。

因此,正式诊断抑郁前,要对这些可能的因素进行排查。例如,对于绝经期出现情绪异常的女患者,要做一些检查,比如说检查雌激素是在一个什么状态下。如果激素确实非常紊乱,那么需要先把激素调整好。

青少年也是相似的情况。15-20岁的青少年,由于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确实会更容易出现的是一些冲动,被归为“青春期逆反”。但正常情况下,很少严重到让旁人都感觉是病态的地步。如果真的严重,很可能就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而且,所谓叛逆,其实或多或少跟亲子关系的问题有关。

三  给患者和家属们一些建议 

下面,讲一讲我们给女性患者看病时的一些故事,希望能给女性朋友,以及陪伴女性患者的人们一些启示。

1. 情绪不佳又有躯体症状,可以考虑去精神科检查

由于病耻感等原因,不少人在抑郁伴随躯体症状的情况下,去就医时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情绪问题,只会向医生描述“身体不舒服,全身疼痛,找不出原因”这样的。也有的人,纯粹是不觉得自己情绪不好是病,认为很快就能调节好。

所以,如果情绪不对劲又有躯体化症状,在做了很多检查后却找不到明确原因,不妨去检查一下,有没有抑郁、焦虑等问题。

2. 不必过度执着于母乳喂养

一位患者,因为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不能亲自哺育孩子,就非常焦虑、自责,身边几个同事都亲自给孩子喂奶。不能自己给孩子喂奶,就不是一个好妈妈,将来孩子营养不够,长不高,都是她的错。为此,希望停药准备哺乳。

我说,如果你能通过药物治疗,尽快调整好状态,就能够好好地带孩子。孩子半岁以前,是跟母亲形成关系的关键时期,对未来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你能保持情绪稳定,给孩子以安全感,这比亲自给孩子喂奶更重要。

不少哺乳期的母亲,脑子里装的全都是,什么食物有利于催奶,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这样的。我觉得,考虑这些问题没有错,但把自己弄得过于焦虑,以致于影响到了孩子,真的得不偿失。

当然,如果是怀孕期间诊断出抑郁,确实要慎重。我们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并在可能的范围里降低药量,并随时监测母亲和胎儿的状态,调整治疗方案。整个过程还是有点风险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多尝试去运动、接受心理治疗。

3. 试着给你的孩子松绑

孩子不听管教,也是孩子妈妈的一个焦虑源。

我建议妈妈们,别说那么多,要多倾听你的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付出了所有,却没有用。那是因为,你通过说教等手段控制着孩子,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空间,就足以建立真正的人生观和自尊感。即便在家长的控制、保护下成长得不错,一旦稍微受到一点冲击,就可能崩溃。

其实,你说得越少,对越不控制孩子,孩子反而越可能满足你的期望,孩子跟你的关系会越好。

当然,这一点也适用于孩子爸爸。

4. 家属怎样陪伴患者

患者的家属,比如父母,丈夫,要关心她,她自己身上的伤都还没有好,让她先自己恢复好,体力恢复好,心理状况调试好,再照顾孩子。让她多休息,可以带她去散步,或者不出去,在家里走走;没事就松一点礼物。这对患者是极大的安慰。

患者的家属可以适当降低对治疗效果的预期,给患者更多时间,允许患者病情反复,千万不能要求下次就诊时,一定比这次改善,如果没有;更不应指责她“不长进”、自己不想好。

相关阅读:
王骏:产前及产后抑郁的心理社会干预
和半岁的女儿一同染上急病后,我抑郁了
“现实版樊胜美”:被原生家庭吸血吞噬的年轻人
爸妈不让上大学,我至今无法释怀
乡村旧事:一枚叫“蓉”的雪花,无声地消逝了
二胎家庭中,我是那个抑郁的姐姐
我躲过了催婚,却没躲过抑郁
母亲主导的养育方式,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共渡抑郁三年,你是我的另一半,我世界的光明
家人的陪伴助我度过生二娃后的艰难时刻
五岁那年,我走上窗台,忍住了没有跳
双相女孩的自述:看不见明天的活着





本文整理自2021世界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第2期:

抑郁为何偏爱女性?——关注女性心理健康

讲师:唐建军  梁薇
主持:香枝
整理:豆包(渡过青春号成员)

往期讲座精华:

抑郁症,一场心灵“感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