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高3年,白人穆斯林、华裔、南美裔住宿家庭的经历

二月霜满 留学字典 2022-09-29

15岁那年,我独自一个人带着两个行李箱来到美国读高中。我的第一站,新泽西。

 

由于出国念书那年还未成年,需要在美国当地有一个监护人。而我当时就读的高中唯一给国际生的选择就是住当地的寄宿家庭。然而在前往美国之前,我从未了解过我将要入住的家庭。对于他们家里有几口人、什么人种、什么性格、什么住宿条件,一概不知。


当天飞机落地纽约,学校的校车载着我们一行人来到学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寄宿家庭。住家妈妈带着她的二女儿来学校接我,从最初的忐忑、好奇到平静,初次见面的印象不错,寒暄了几句,我就跟着她们走了。



穆斯林住宿家庭


我的住家是一栋三层小别墅,在当地的富人区,生活条件优越,正对一片小树林,偶尔还能看到几头鹿。


他们家大女儿已经成年,在加州读大学,不会在家居住,二女儿刚上幼儿园,小女儿还在吃奶。住家妈妈是西班牙人,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都讲得很流利;住家爸爸是巴基斯坦人,会讲英语和阿拉伯语。她们信仰真主安拉,是标准的穆斯林。


因为宗教信仰问题,住家带我去参加她们家庭聚会的时候,我不能穿太过性感暴露的衣服。举行阿拉伯式婚礼的时候,男女双方婚前连开一个月派对,但男女必须分开开party,举行婚礼当天,男女也是分开办婚礼。


有人曾问过我,和穆斯林住家庭在一起,有不习惯的地方吗?


我后来的经历告诉我,跟他们住在一起,在宗教和文化上,我并没有什么太不习惯的地方,大家互相尊重就是了。


她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非常虔诚的好人,住家爸爸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养活一家人的开销。而住家妈妈在当了很久的全职太太后,也积极参与到一份工作中,重新回到社会,把一切都打理得紧紧有条。



刚去的时候她们跟我说我们是一家人,我会把你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但后来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我在学校突发胃疼,学校老师帮我叫了救护车送我去医院,我被送到急诊室作全方位的检查。


那时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左右,学校老师陪我在急诊室里待了一会儿,就有事需要离开,她帮我打电话给住家妈妈,让她来医院看护我。但是住家妈妈在电话里跟她说,医院太脏了,怕我有什么传染病传染给她女儿。磨磨蹭蹭了几个小时才不情愿地来医院看我。


我忍不住在医院里就哭了起来,立刻打了一通越洋电话给妈妈,然而安慰也不足以抵御身在异国他乡的冰冷,那一刻的我应该是刚到美国那段日子里最脆弱的时候。


出院以后,我就开始和她维持了表面的客气,不再如同以往,出门也会给她带一份餐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那一次事件,我真的品尝到了在异国的极致孤独。

 

中墨结合寄宿家庭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住在中国住宿家庭会不会好一点呢?

 

我的中国同学Jennifer,她住在一个中国寄宿家庭。更准确地说,住家妈妈是地道中国人,也是一名中国留学生;而住家爸爸是墨西哥裔,她们在同一所大学里相识相知,步入了婚姻殿堂,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Jennifer是很少数我见过住在中国寄宿家庭的美高同学。每天她的讨论话题就是围绕自己的寄宿家庭。“我的寄宿家庭卫生不干净!”“我的住家爸爸每天在车里抽烟!”“我好像听见住家妈妈的哭声”“我觉得我都没有那个英语语言环境了每天”“我的寄宿家庭里还住了两个男生!”“我要换寄宿家庭!”…….

 

我几乎每天都能听见Jennifer不一样的抱怨。Jennifer以为华人寄宿家庭会更加友善,但实际上她们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并没有十分负责:“每天早上都是一样的煎蛋,晚餐有时候也很难吃,甚至能简单则简单。”

 

但相对来说中国寄宿家庭,包括这样中西融合的住宿家庭也只是比其他族裔的寄宿家庭便宜一点点而已。


 

后来,Jennifer终于准备搬家,理由是那个中墨西结合的寄宿家庭不再接收留学生寄宿了,他们打算空出一个房间来专门给他们的儿子住。Jennifer搬到了一个美国人寄宿家庭,她的新住家对她非常好,也不用每天在车里吸二手烟,给了她足够的自由空间,也关心她的安全。在那样的语言环境中,她的英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南美裔住宿家庭

 

对比之前我有过的那段医院的惨淡经历,我的同学Kevin幸运得多。


他住在学校附近一家南美裔住宿家庭。住家妈妈是快六十岁了,一辈子有过两段婚姻,即将和现任丈夫离婚,但两人平日里关系极好,仍旧住在同一屋檐上,更像是朋友。


Kevin到美国的时候才14岁,上九年级,我们是一节美术课的同学。不幸的是,Kevin在下半学期突然被生病了,整个人从小胖墩瘦到脱相。


一开始,Kevin不知道自己患病,每天都会坚持来上学,但脸色很苍白,美术课上,我很担心问他,“你还好吗?你真的看起来比之前瘦了好多。”


“我没事,应该问题不大,可能最近没有休息好。”一向开朗乐观的他毫不在意回答。


但是下午在学校里就没有再看见Kevin,听说他的住家开车来学校把他接走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学校看到Kevin,我在学校里遇见他的南美裔住家,向她问起Kevin的情况,她说她是来帮Kevin请长假的,因为他目前状况很糟糕,已经进了急救室,可能之后需要在医院病房住一周。


我向她提出想去医院探望Kevin,他的南美裔住家同意了,将我一起带回家,怕Kevin在医院里吃不好,于是在家准备了一些清淡的餐食,一起带去医院。躺在病床上的Kevin虚弱而苍白,这个坚强的男孩在听见自己患病差点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濒危的时候直接哭了出来。


住家紧紧抱着他,像个母亲一样不断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企图让这个年幼的男孩感受到一丝异国他乡里的温暖。



Kevin的爸爸不远万里飞来美国,住家妈妈亲自去机场接了他的爸爸,又陪他去药房开药,充当翻译,走保险,直到Kevin退学回国后,她仍然耐心得帮他沟通保险报销医疗费手续。


美高3年,我居住过、看见过各色各样的寄宿家庭。和中国一样,美国家庭也是人间万象,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家庭成员性格也千差万别。有人可能碰到生活方式和三观比较相似的家庭,有些人可能就没这么幸运。


回首那几年,在青春期心理特别敏感的年龄,除了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经历,寄宿生活让我收获的还有自己的一路成长。

加入“美本申请群”,

分享最新美国大学申请资讯

添加小编入群,注明“美本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教育·看世界

芝加哥的两个平行世界 | 我们对美国的认知来自何处?MIT有多少中国学生?我的美国黑人邻居 | 英国大学申请人数创新高 | 北大清华和哈佛MIT的毕业生去向 | 被隔离的2021年,出国赛道却异常拥堵 | 诺奖获得者的“非典型”学霸人生 | 北大、哈佛计算机专业的异同 | 美国每年为中国提供3所无形的“985” 
分享·留学圈
我的63岁华裔同学 |文科留学生进Facebook工作 | 在纽约讲脱口秀的哥大留学生 | 上海某区不招一年制硕士海龟 | 深国交帝国理工录取人数全球第一 | 年入百万上海家庭是否该出国留学 | 进藤校后,我发现这可能是错误的选择 | 从硅谷到上海,海归码农经历了什么 | 美国大学给国际学生奖学金 | “双减”下,本届家长感悟“体制外”教育真谛 | “学二代”浮出水面
数据·申请季
加州大学历年中国学生人数 | 弗吉尼亚2022年早生人数创新高 | 没被录取怎么办 | 美国大学国际本科生录取率 | 芝加哥大学新生背景 | 近三年早申数据汇总 | 耶鲁招生办解读录取流程(5篇)哈佛手把手教你填Common App | 哈佛对高中课程建议 | USNew大学排名文理学院排名 | 伯克利、UCLA在国内百所高中录取数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