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 || 郑若玲 等著​《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基于案例分析的视角》

郑若玲 等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 2023-12-16


《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基于案例分析的视角》


郑若玲 等著


郑若玲 等著:《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基于案例分析的视角》,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作者简介


郑若玲,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近年主要从事中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科举制度等研究。曾赴美国圣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维克森林大学访学,现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孔子学院任中方院长。已出版《科举、高考与社会之关系研究》等个人学术专著3部,《中国教育改革40年:高考改革》等第一作者学术著作4部,其他合著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6篇被《新华文摘》转载;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等称号。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梳理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我国民国时期及当代高校招生政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案例,归纳招生特点,并提炼出可供我国高考改革参考借鉴的有益启示。


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13JJD880011)的最终成果。




  


第一章   我国民国时期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民国时期大学招考制度发展概况

一、高校单独招考阶段

二、计划招考阶段

三、招生形式多样化阶段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一流大学招生案例分析

一、国立北京大学

二、圣约翰大学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一流大学招生特点与启示

一、民国时期一流国立大学招生特点

二、民国时期一流教会大学招生特点

三、民国时期一流大学招生启示


第二章 当代中国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高考发展历程及其多样化改革探索

一、第一阶段(1949年-1966年):统一高考的建制与“统”“独”之辩

二、第二阶段(1977年-2000年):统一高考的恢复与形式多样的初探

三、第三阶段(2001年-2013年):以自主招生为突破口的特殊类招考的全面推进

四、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有限多样”


第二节  当代中国一流大学自主招生改革案例分析

一、北京大学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三节  我国高考多样化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大一统”“唯分是取”等文化观念难以逾越

二、高考多样化改革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三、高考的社会责任过于沉重

四、高校招生主体性地位缺失


第三章  美国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美国大学招生制度概况

一、美国高等教育概况

二、美国大学招生标准的发展变迁

三、近年来的主要改革


第二节  美国一流大学招生与改革案例分析

 一、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二、维克森林大学

三、两校整体性录取机制的比较分析

四、两校的招生改革


第三节  美国一流大学招生特点与启示

一、美国一流大学招生特点

二、美国一流大学招生启示


第四章  加拿大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加拿大大学招生制度概况

一、加拿大大学招生制度发展历程

二、加拿大大学招生标准

三、加拿大高校招生制度的公平问题


第二节  加拿大一流大学招生与改革案例分析

一、麦吉尔大学

二、女王大学

三、两所大学招生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加拿大一流大学招生特点与启示

一、加拿大一流大学招生特点

二、加拿大一流大学招生启示


第五章  法国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法国大学招生制度概况

一、bac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法国大学招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法国一流大学招生与改革案例分析 

一、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巴黎六大)

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三、巴黎政治大学


第三节  法国一流大学招生特点与启示

一、法国一流大学招生特点

二、法国一流大学招生启示


第六章  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澳大利亚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概况

一、澳大利亚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变迁

二、澳大利亚现行的大学招生制度


第二节  澳大利亚一流大学招生与改革案例分析

一、新南威尔士大学

二、昆士兰大学


第三节  澳大利亚一流大学招生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一、澳大利亚一流大学招生制度的特点

二、澳大利亚一流大学招生制度的启示


第七章  日本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概况

一、日本统考制度之嬗变

二、日本多样化招考制度之演进

三、日本大学招考制度之挑战

四、日本“达成度考试”改革新案


第二节  日本一流大学招生与改革案例分析

一、东京大学

二、京都大学


第三节  日本一流大学招生特点与启示

一、日本一流大学招生特点

二、日本一流大学招生启示


第八章  新加坡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新加坡大学招生制度概况

一、分流与多次选择:新加坡现行教育体系概述

二、殊途或可同归:新加坡各学生群体的升学路径

三、综合评价与权力下放:新加坡招生制度改革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新加坡一流大学招生与改革案例分析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

二、新跃社科大学


第三节  新加坡一流大学招生特点与启示

一、分类招生、多元录取的招考方式

二、灵活、弹性的综合素质评价

三、大学自主、学院参与的录取机制


第九章  我国港台地区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与改革


第一节  港台地区大学招生制度概况

一、香港地区大学招生制度发展历程与概况

二、台湾地区大学招生制度发展历程与概况


第二节  港台地区一流大学招生与改革案例分析

一、香港大学

二、台湾大学


第三节  港台地区一流大学招生特点与启示

一、香港地区一流大学招生特点

二、台湾地区一流大学招生特点

三、港台地区一流大学招生启示


后记



前言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高考是连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不仅对中等教育具有突出的导向作用,而且关系着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与办学效果。另一方面,高考兼具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更新社会结构功能,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于1952年的统一高考制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但它的创立绝非空中楼阁,而是萌芽于中国古代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统考制度的思想积淀,根植于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招生探索,生发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教育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在与各国教育的相互交流中,我国的统一高考制度又不断吸收着他国的先进经验与教育理念,并结合国际国内教育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不断修正与完善。因此,我国的高考制度缘起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有着强烈的为国家促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恪守公平是它的基本底线,追求科学是它的努力方向,吸纳经验是它的完善法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彰显出浓厚的中国特色。

众所周知,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不仅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之大计,而且是一个与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紧密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设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章来指导高考改革,足见其重要性。招生政策直接决定着高校新生的质量,也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在我国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当下,招生政策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课题。其中,招生政策多样化是近年来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但在改革的进程中遭遇了诸多困境与瓶颈,在多样化招生政策的探索与贯彻实施中,其多元、多样与科学、客观、公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给正在探索中的高考改革带来极大的压力与不小的阻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都实行自主招生,日本、新加坡和我国港台等地的高校的招生,近年来也朝多样化方向进行了许多改革。尤其是其一流大学,一般都采行自主、多元、高效的招生政策,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资参考与借鉴。以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我国民国时期和当今中国一流大学招生制度及其改革为研究对象,展开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取他人之经验与教训为我所用,是深化我国考试招生研究与正确进行高考改革的重要途径。但是,以往同类研究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高校招生的关注较为笼统,未能专门分析其一流大学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特点,尤其是鲜有对具体的一流大学招生案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研究成果。因此,很有必要放眼于世界,系统、全面、深入地探究世界一流大学的多样化招生政策,总结一些共性的教育发展规律,并以此为参照,分析我国精英大学招生制度以及高考改革的成败得失,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我国高考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书兼顾地域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与社会观念等划分原则,将涉及的国家或地区大体划分为国内、欧美和亚洲三部分。其中,国内部分以我国民国时期以及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我国当代一流大学的多样化招生政策为研究对象,鉴于港台地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有一定特殊性,故在内容安排上将其列为专章;欧美部分以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因其主要受英国影响,故超越地域界限将其划入欧美部分)等国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为研究对象;亚洲部分以日本和新加坡两国的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为研究对象。本书的写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状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具体而言,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的创新。以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为研究切入点,调查与分析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制度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制度特色与改革动态等,可以弥补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招生制度专门研究之不足,尤其是弥补当前学术界对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自主招生制度全面系统研究的匮乏。二是制度改革的创新。在对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自主招生制度进行专门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科学可行、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与高考多样化的改革建议,使高考更好地发挥为国选才、维护社会公平的积极作用。

此外,本书在内容上具有前沿性,在思路上也颇具特色。从研究内容看,对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制度的研究涉及欧美和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且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至少2个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除了对新加坡的研究主要依靠文献获取资料外,对其余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作者都曾亲赴进行了深入实地的调研,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使得本书的内容丰富、翔实而新颖,是首次对这一问题较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研究思路看,每一章都基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对各国或各地区一流大学考试招生制度进行详细的历程梳理,而且围绕其中的公平性与科学性问题展开阐述与分析,归纳其特点,提炼其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从而体现出点面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特点,比之一般国别研究主要侧重于介绍,本研究的布局更加立体,研究也更有深度。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在全面了解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我国民国时期和当今中国大学招生制度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制度的概况,深入分析其制度存在、运作及改革的历史、文化、社会基础与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公平、高效选才以及规避、解决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高考改革尤其是一流大学的考试招生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以往学界虽有不少关于国别教育的研究,但着眼于国内外一流大学考试招生政策案例研究的成果较少,因此本书内容有一定新意,有助于扩大高考研究的视野、丰富高考制度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成果。此外,分析各国大学招考制度的发展变迁,探讨公平对于高考改革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开阔改革思路、提高决策理性,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提高考试招生制度的科学性、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等,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常而言,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国外经验为我所用,理论研究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教育实践中。本书如能在世界一流大学招生政策的国外借鉴和理论践行方面有所贡献,也就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后 记


在谈及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时,人们经常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颇为经典的话来概括。有形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如此,无形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亦如此。然而,民族的并非天然就是世界的,前者只有被后者所广泛认可并普遍接受,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具体而言,一个民族的建筑、服饰等要成为世界的,前提是或格调高雅、风貌独特,或观感唯美、功效实用。因为高雅,所以仰慕;因为独特,所以吸引;因为唯美,所以动人;因为实用,所以接受。同样,一个民族的观念、制度等要成为世界的,也是基于或理念先进、程序公正,或设计科学、运作合理。因为先进,所以引领;因为公正,所以久远;因为科学,所以高效;因为合理,所以认可。

这一表述也适用于中外大学的招生制度上。中国与域外固然在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体制、经济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是,在教育理念上,中外同多于异;在办学实践上,中外都必须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与育人原则。事实上,目标明确、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程序公正、机制健全、社会认可,也是中外大学招生的共同诉求。因此,域外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的招生制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借鉴吸收。不过,在人才甄拔上,当代中国不仅要“向外看”,而且应“回头看”,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考试历史与深厚考试积淀的文明古国,帝制时期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可谓是历时最久长、影响最深广的文化遗产,被当时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主要国家照搬采用,对其政治、历史及社会文化等产生过重要影响。不仅如此,我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还波及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当科举制度在其故乡垂垂老矣时,却西传欧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欧美国家巧妙地将科举制度的考试选才、平等竞争精神学了过去,建立起现代文官制度,从而有效抵御了官场腐败及任人唯亲,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开创了全新局面。为此,一些西方学者对科举赞誉有加。美国学者德克·卜德(Derk Bodde)认为,虽然古代中国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赠予了许许多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礼物,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但科举无疑是其中一份“最珍贵的知识礼物”;美国著名汉学家H.G.Creel(顾立雅)更认为科举制影响的重要性要超过物质领域中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科举制度,之所以对距离遥远、文化迥异的西方社会能产生如此影响,别无他因,乃在于其公平竞考、择优录用的精神内核,具有超越时空局限与政治藩篱的恒久价值与普适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招生政策,与其说是探究各国制度的发展与运作的流程,毋宁说是探寻各自先进的理念与科学的做法,以促进各国教育求同存异与共同进步。

作为一项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的课题,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有四:一是从具有不同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形成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多样化招生制度中总结和提炼具有普适性的高校招生理论与规律;二是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一流大学的多样化招生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影响,以及协调和平衡多样化招生与保证高等教育公平性之间的矛盾;三是解决世界一流大学先进、有效的多样化招生改革措施与我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特殊性的融合问题;四是提出既能实现科学选才又能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同时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招生改革建议。拙著的建议能否实现、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些目标,有待读者评判论断。因学力所限与眼界所囿,拙著存在的诸多不足,也请读者海涵并不吝赐正。

本书是厦门大学考试研究团队成员精诚合作的产物,除了袁卫仍博士在读,其余作者均为已出站博士后或已毕业博士。具体分工如下:郑若玲负责全书章节设计和统稿,并撰写前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一节、后记;袁卫和刘盾共同撰写第一章第二、三节;庞颖撰写第二章第二、三节;万圆撰写第三章第二、三节;李欣撰写第四章;卞翠撰写第五章;蔡培瑜撰写第六章;胡永红撰写第七章;朱贺玲撰写第八章;刘盾撰写第九章。本书从章节设计到终稿完成耗时四年,其间,我因临时接下其他两项更紧迫的写作任务,不得不一再延期本书的出版,让几位合作者翘首期盼、望眼欲穿,内心着实歉疚。在统稿过程中,他们又以最大的耐心容忍我絮聒不休,尽力吸纳我的修改意见,不辞劳苦、数易其稿,感念自不待言。我们在合作中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日常里守望相助、情谊日厚。

又到一年深秋时。窗外,寒雨渐停,月华如练,玉树轻摇,秋叶纷坠。唐代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深秋固然萧瑟凄凉、寒风凛冽,但斑斓的落叶在风中飘零,却也凄丽动人、唯美醉心。在这无眠的幽夜,带着收获的快意,伴清月倩影,忆人生悲喜,看海上灯火荧荧,听玉砌寒声碎碎,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郑若玲

于厦门海豚湾竹雨屋

2019年12月2日



更多精彩阅读:

  1. 佳作推荐||中国教育改革40年:高考改革

  2. 获奖佳作 || 中国教育改革40年:高考改革(后记)

  3. 佳作推荐 || 高考:在教育与社会之间

  4. 郑若玲:“举国大考”的合理性——对高考的社会基础、功能与影响之分析

  5. 郑若玲:高考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6. 郑若玲  万圆:美国精英高校整体性录取的目标与策略——基于七所高校的考察

  7. 郑若玲 石慧 || 弱势学生群体重点高校入学机会获得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8. 佳作推荐 || 万圆: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

  9. 凌磊:韩国修学能力考试语文卷内容与问题分析

  10. 杨滢:土耳其考试机构专业化发展路径、特色及启示

  11. 罗立祝 || 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目标、现状与展望

  12. 罗立祝  温军英 :高校招生“唯分数”的产生根源与破解之道

  13. 佳作推荐 || 试点省市高考改革研究

  14. 刘海峰: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改进

  15. 高考可以取消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没有高考?(含视频)



投稿邮箱:ksyj2007@126.com



点击下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