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施特劳斯集(刘小枫主编)

古工坊 古典学研究 2023-03-13
施特劳斯集

如果中国文明因西方文明危机的影响也已经深陷危机处境,那么施特劳斯的学问方向给中国学人的启发首先在于:自由主义也好,保守主义、新左派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也好,是否真的能让我们应对中国文明所面临的深刻历史危机——“施特劳斯集”致力于涵括施特劳斯的所有已刊著述,并选译有学术水准的相关研究文献。我们相信,按施特劳斯的学问方向培育自己,我们肯定不会轻易成为任何“主义”的教诲师,倒是难免走上艰难地思考中国文明传统的思想历程。


施特劳斯(Leo Strauss,1899-1973)


出版说明

1899920日,施特劳斯出生在德国Hessen地区Kirchhain镇上的一个犹太家庭。人文中学毕业后,施特劳斯先后在马堡大学等四所大学注册学习哲学、数学、自然科学,1921年在汉堡大学以雅可比的认识论为题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一直关切犹太政治复国运动的青年施特劳斯发表论文柯亨对斯宾诺莎的圣经学的分析,开始了自己独辟蹊径的政治哲学探索。30年代初,施特劳斯离开德国,先去巴黎,后赴英伦研究霍布斯,1938年移居美国,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讲师,11年后受聘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系,直到退休。任教期间,施特劳斯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杰出贡献教授、德国汉堡大学荣誉教授、联邦德国政府大十字勋章等荣誉。

施特劳斯在美国学界重镇芝加哥大学执教近20年,教书育人默默无闻,尽管时有著述问世,挑战思想史和古典学主流学界的治学路向,身前却从未在学界获得什么显赫声名。去世之后,施特劳斯才逐渐成为影响北美学界最重要的流亡哲人:他所倡导的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学问方向,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教和学界的未来走向。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施特劳斯身后才逐渐扩大的学术影响竟然一再引发学界激烈的政治争议。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觉得,施特劳斯对自由民主理想心怀敌意,是政治不正确的保守主义师主;后现代主义者宣称,施特劳斯唯古典是从,没有提供应对现代技术文明危机的具体理论方略。为施特劳斯辩护的学人则认为,施特劳斯从来不与某种现实的政治理想或方案为敌,也从不提供解答现实政治难题的哲学论说;那些以自己的思想定位和政治立场来衡量和评价施特劳斯的哲学名流,不外乎是以自己的灵魂高度俯视施特劳斯立足于古典智慧的灵魂深处。施特劳斯关心的问题更具常识品质,而且很陈旧:西方文明危机的根本原因何在?施特劳斯不仅对百年来西方学界的这个老问题作出了超逾所有前人的深刻回答,而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略:重新学习古典政治哲学作品。施特劳斯的学问以复兴苏格拉底问题为基本取向,这迫使所有智识人面对自身的生存德性问题:在具体的政治共同体中,难免成为“主义”信徒的智识人如何为人。

如果中国文明因西方文明危机的影响也已经深陷危机处境,那么施特劳斯的学问方向给中国学人的启发首先在于:自由主义也好,保守主义、新左派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也好,是否真的能让我们应对中国文明所面临的深刻历史危机。

“施特劳斯集”致力于涵括施特劳斯的所有已刊著述(包括后人整理出版的施特劳斯生前未刊文稿和讲稿;已由国内其他出版社出版的《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基础与起源》《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城邦与人》《古今自由主义》除外),并选译有学术水准的相关研究文献。我们相信,按施特劳斯的学问方向培育自己,我们肯定不会轻易成为任何“主义”的教诲师,倒是难免走上艰难地思考中国文明传统的思想历程。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西方典籍编译部甲组

2008年


年轻时的施特劳斯


已出书目


● 《驯服欲望:施特劳斯笔下的色诺芬撰述》(2002年)●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 卷二》(2008年/2016年/2022年) ● 《犹太哲人与启蒙: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 卷一》(2010年/2019年) ● 《施特劳斯与现代性危机》(2010年) ● 《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2010年) ● 《施特劳斯、韦伯与科学的政治研究》(2010年) ●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辞:〈齐家义疏》(2010年) ●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2011年/2021年) ●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2011年) ● 《柏拉图〈法义〉的论辩与情节》(2011年) ● 《迫害与写作艺术》(2012年/2020年) ● 《论柏拉图的〈会饮》(2012年/2020年)  ● 《阅读施特劳斯:政治学、哲学、犹太教》(2012年) ● 《哲学与律法: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2012年) ● 《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研究》(2012年/2022年) ● 《门德尔松与莱辛》(2012年) ● 《霍布斯的宗教批判:论理解启蒙》(2012年) ●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2013年) ● 《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一个政治哲人的锻成》(2013年) ● 《信仰与政治哲学: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2007年/2014年) ● 《什么是政治哲学》(2011年/2014年/2019年) ● 《论源初遗忘:海德格尔、施特劳斯与哲学的前提》(2016年) ● 《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2011年/2017年) ● 《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施特劳斯通信集》(重订本)(2006年/2017年) ● 《西方民主与文明危机:施特劳斯读本》(2018年) ● 《古今自由主义》(2019年)  ● 《论施特劳斯的思索和写作》(2021年) ● 《施特劳斯学述》(2022年) ● 《城邦与人》(2022年)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施特劳斯集

刘小枫   主编






01




驯服欲望——施特劳斯笔下的色诺芬撰述 [法]科耶夫 等著 贺志刚 程志敏 等译272页,2002年7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文集为理解施特劳斯的色诺芬研究而选编,为汉语学界重新认识色诺芬以及理解施特劳斯通过解释色诺芬要探讨的重大问题——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一点方便。从而学会在现代文化中用古典的眼光来理解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的古典学问,并能够用古典心智来调养自己。

通过解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科耶夫提出了基于所谓“欲望现象学”的辨证历史哲学,其要义是:“被承认的欲望”是“对欲望的欲望”——希望被承认就是希望被别人欲望。为了获得承认,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了豺狼,血腥厮杀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总有些人当了主人,另一些人成了奴隶,如此主奴关系不仅拉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而且是世界历史的基本推动力,套用马克思的语示:寻求承认的欲望决定上层建筑。一旦人类被承认的欲望得到满足--其标志是普遍同质的国家及其公民社会的出现,历史或者说人类以纯粹威望为目的的战争状态就终结了。

本文集内容有:黑格尔、马克思和基督教;一种受到扰乱的清晰;施特劳斯论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普遍均质国家的可倡导性等。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


编者前言/刘小枫 黑格尔、马克思和基督教([法]科耶夫) 哲学与政治:施特劳斯的《僭政论》述评([美]古热维奇) 普遍均质国家的可倡导性([美]霍斯/弗洛斯特) 一种受到扰乱的清晰([匈]塔马斯) 现代性的非理性主义([美]伯恩斯) 施特劳斯论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美]布鲁尔) 附录 附录一:希耶罗([古希腊]色诺芬) 附录二:施特劳斯主要著作缩名表


02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

——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

[美]施特劳斯 著  刘小枫 编  刘振 叶然等译277页,2008年3月/536页,2016年10月(增订本)/724页,2022年1月(第三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增订本)致力于收集所有未曾结集的施特劳斯文稿,2008年初版时收文共14篇。2016年的增订本删去两篇已归入施特劳斯相关文集的文章,另增补15篇文稿,其中八篇为晚近整理出来的未刊稿(含书信一封),共27篇,按发表或写作时间先后排序。初版时的旧译,亦作了覆校。

自增订本(2016)刊行以来,我们又陆续发现了九篇施特劳斯遗稿,这些文献都富有思想史价值,借增订本再版的机会,我们补入了这些新发现的遗稿,故称“第三版”。


目  录

第三版说明  

增订本说明   1930年代  现代政治思想的起源  论古典政治哲学研究  ——讲座提纲  斯巴达精神或色诺芬的品味 “显白的教诲”写作计划  “迫害与写作艺术”讲稿笔记   1940年代  德国战后哲学的现存问题  德国虚无主义  历史主义  评肖特维尔的《史学史》  我们能够从政治理论中学到什么  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自然正当  论柏拉图政治哲学新说之一种  论卢梭的意图  理性与启示   1950年代  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  神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批点沃格林《新政治科学》  《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段落标题  瓦尔克的马基雅维利  与库恩书  苏格拉底与政治学问的起源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1960年代  评韦伯命题  我们时代的危机  政治哲学的危机  摆脱无论左派还是右派的偏见  《政治哲学史》绪论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古希腊史家  “权威论者”洛克  苏格拉底问题   1970年代  苏格拉底问题  马基雅维利与古典文学  剖白  ——施特劳斯与克莱因的谈话  关于哲学与国家的演讲   附录  库恩 自然正当与历史主义

03




犹太哲人与启蒙
——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一

[美]施特劳斯 著 张缨 等译

454页,2010年1月/329页,2019年1月(增订本)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部文集旨在收集施特劳斯关于犹太人问题以及圣经宗教与启蒙哲学的关系问题的所有已刊论文和讲演稿,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为序,以展示其思想轨迹。既要成为理性主义者,同时又要保持犹太教信仰,对一个犹太学人来说,无异于遭遇切身的生存性悖论。本书始于作者对作为政治问题的犹太人问题以及圣经宗教与启蒙哲学的关系问题的关切,犹太政治体信仰与希腊哲学的冲突已经有近两千年历史,经历了启蒙哲学洗礼,这一冲突迄今没有解决。这种冲突和矛盾是否有某种普遍性?当下性?或许本书会带来有启发的思考。


目  录


增订本说明/刘小枫  

二十年代  

答法兰克福小组的“原则之言”(1923)  

评“犹太复国主义和反犹主义”讨论(1923)  

诺焘的犹太复国主义(1923)  

评拉伽德(1924)  

犹太复国主义与正统(1924)  

犹太复国主义之源(1924)  

评温伯格的批评(1925)  

武装的教会(1925)  

评柯亨的《犹太教文集》(1925)  

犹太学术研究院卡塞尔课程大纲(1925-1928)  

评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1928)  

论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意识形态(1929)  

罗森茨威格与犹太教学术研究院(1929)  

三十年代  

当代的宗教状况(1930)  

四十年代  

就犹太人问题对轴心国的再教育(1943)  

五十年代  

序胡熙克《哲学论著集》(1952)  

论《创世记》的解释(1957)  

致编者的信:以色列国家(1957)  

弗洛伊德论摩西与一神教(1958)  

一段未宣读的开场白(1959)  

六十年代  

追忆阿容松点滴(1961)  

我们为什么仍然是犹太人(1962)


04


施特劳斯与现代性危机

刘小枫 选编424页,2010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的“古典研究绝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学究式研究,而恰恰是由强烈的当代政治关怀出发的,深入研究西方古典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更深地理解西方现代性及其危机。

施特劳斯认为时代的重大问题就是“现代性危机”和“西方文明危机”。在施特劳斯关于现代性三次浪潮的分析中,尤其现代性的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也是现代性的两次大危机,其中卢梭、尼采、海德格尔都曾以最大的努力批判现代性而试图返回“古典”世界,但施特劳斯认为由于他们都是向着现代“历史观念”的方向去努力,因此不但没有能够返回古典的自然世界,反而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大地推进了现代性的方向。


目  录


编者前言  

尤多夫 论施特劳斯(乔戈 译) /  

格布哈德 施特劳斯:困惑时代中追寻真理(张双利 译)/  

丕平 施特劳斯的现代世界(张新樟 译) /  

捷米诺 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再思索(贺志刚 译)/  

曼斯费尔德 施特劳斯之马基雅维利(田立年 译)  

吉尔丁 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叶晓璐译 洪涛 校) /  

贝兰德 《自然权利与历史》中所引用的卢梭作品(罗志达 译)/  

伯恩斯 前科学世界与历史主义(徐英瑾译 成官泯 校)/  

伯恩斯 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娄林 译)/  

梅耶斯 施特劳斯与海德格尔(徐英瑾 译  成官泯 校)/  

佩鲁肯 施特劳斯与基督教 (程宇 译  蒋鹏 校) /  

格 林 现代犹太思想流变中的施特劳斯(游斌 译) /  

吉尔丁 施特劳斯对政治上更好和更坏的理解(蒋鹏 译) /  

施拉姆 施特劳斯在自由教育中的位置(李永晶 译) /  

附录 施特劳斯生平及主要论著年表(阮元 编译) /  

施特劳斯主要著作缩名表 /


05



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

刘小枫 选编464页,2010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这一关键主题下,我们精心挑选旧译(《施特劳斯与古典政治政治学》[上海三联,2002]10篇)、增补新译(《施特劳斯的自然正确与历史[高艳芳译]、《金苹果》[田立年译])汇聚了12篇对施特劳斯的解读文章。实际上,施特劳斯是如此重要,以致于我们只有跟随他才能找到我们的症结所在,只有读懂了他才能一解我们时代的困惑。从这种意义上,施特劳斯是否也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一种经典?如此,施特劳斯所反对、所主张的上述读经法,是否也适用于解读施特劳斯自己的文本?


目  录


刘小枫 编者前言  

罗 森 作为政治的解释学(宗成河 译)   

罗 森 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宗成河 译)   

古涅维奇 自然正确问题与《自然权利与历史》中的基本抉择(彭刚 译)   

肯宁顿 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高艳芳 译  何亦 校)  

沙 尔 治国之才的宽容度(徐卫翔 译)  

弗拉德金 得体的言辞(程志敏 译)  

杜顿 《城邦与人》对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回应 (蒋鹏 译)   

安德鲁 下降到洞穴(张新樟 译  林志猛 校)  

罗森 城邦的虔敬与苏格拉底的无神论(张新樟 译  林志猛 校)  

罗森 金苹果(田立年 译)  

洛文塔尔 施特劳斯的《柏拉图式的政治学研究》(张新樟 译  林志猛 校)  

雅 法 施特劳斯、圣经与政治哲学(游斌 译  程志敏 校)   

阿尔特曼 莱辛之后的显白论(黄瑞成 译)

安布勒 施特劳斯讲维柯(万楚道 译  娄林 校)  

附录  施特劳斯生平及主要论著年表(阮元 编译)  

施特劳斯主要著作缩名表


06



施特劳斯、韦伯与科学的政治研究

[美]贝纳加 著 陆月宏 译300页,2010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的现代历史解释瞄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激励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东西——哲学与神启之争。在他看来,韦伯主张的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最终会导致虚无主义。施特劳斯毫不妥协地批判了新政治科学,在批判的每一个步骤中,他都首先展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着展示新政治科学对这种观点的拒绝。他认为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指向高于人类的存在,后者却按照低于人类之物来理解人。施特劳斯认为,我们的处境仍然是政治处境,所以旧政治科学并没有过时。相反,新政治科学却遮蔽了这种政治处境。以科学、自由、进步、宽容和可确证性的名义拥抱现代性是荒谬的,我们迫切需要回归古典政治哲学。

目  录


中译本  

前言  

鸣谢  

缩写表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相对主义时代的政治科学  

第二章 相对主义时代的政治哲学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事实—价值的分野与虚无主义  

第四章 事实—价值的分野与作为理论追求的社会科学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问题  

第三部分  

第六章 施特劳斯反对新政治科学的论战  

第七章 新政治科学  

第八章 反抗旧政治科学  

第九章 新政治科学与自由民主政体最后的评论  

引用书目  

索引


07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辞——《齐家》义疏

[美]施特劳斯 著 杜佳 译

程志敏 张爽 校

240页,2010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对色诺芬的关注,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色诺芬不过是他理解古典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施特劳斯想通过色诺芬来理解苏格拉底,因为“政治哲学的伟大传统源于苏格拉底”。于是,色诺芬这本讲述家长里短的书就成了一部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齐家有如治国,同时也是治国的基础。施特劳斯细腻解读背后总是潜藏着宏大的关怀——他相信,“一个人也可以通过一读再读色诺芬,对我们的时代有所发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齐家的定义;转向对克利托布勒斯和苏格拉底的检审;苏格拉底的承诺;农事;简单的回顾与复杂的展望、女人学、男人学、务农术和有王者气的人等。


目  录

目录  

“施特劳斯集”出版说明  

中译本前言(程志敏)  

1998年版前言(布吕尔)  

1970年版前言(布鲁姆)  

色诺芬 齐家  

施特劳斯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辞  

引言  

书名和开篇  

第1章 理家的定义  

第2章 转向对克利托布勒斯和苏格拉底的检审  

第3章 苏格拉底的承诺  

第4章 农事之一  

第5章 农事之二  

第6章 简单的回顾与复杂的展望  

第7章 女人学之一:根据神意的婚姻与根据法律的婚姻  

第8章 女人学之二:秩序之一  

第9章 女人学之三:秩序之二  

第10章 女人学之四:化妆品  

第11章 男人学  

第12章 怎么教管家忠心而勤勉  

第13章 怎么教管家治理他人  

第14章 怎么教管家正义  

第15章 转向农艺  

第16章 土壤的自然与阐述务农的恰当开头  

第17-8章 播种、收割、打谷、扬谷  

第19章 种植  

第20章 农艺和热爱务农  

第21章 农艺和有王气的人  

索引


08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美]施特劳斯 著 李小均 译

335页,2011年5月/336页,2021年6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作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竟然为阿里斯托芬全部传世剧作撰写了解读著作,就已经说明阿里斯托芬在政治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了。

本书是施特劳斯的晚期作品,通过对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这两位思想史人物的碰撞来理解“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问题,并重新提起古典政治哲学这一伟大传统。施特劳斯详细分析了阿里斯托芬戏剧的主题及其政治含义,并把它们置于雅典乃至古希腊的背景之中。本书最终探讨的是城邦的基础问题。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云》,第二部分解读所有的阿里斯托芬的谐剧。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云》    第三章 其他谐剧  1《阿卡奈人》  2《骑士》  3《马蜂》  4《和平》  5《鸟》  6《吕西斯特拉特》  7《地母节妇女》  8《蛙》  9《公民大会妇女》  10《财神》    第四章 结语   附录  克莱因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索引


09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

[美]施特劳斯 著 高诺英 译

169页,2011年6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像施特劳斯的任何一部书一样是难行的幽径;但是对于想要理解施特劳斯作品指点的文本和现象的人们而言,这些作品都是永久的财富。在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三位作家笔下,以色诺芬的苏格拉底最政治。毋庸置疑,通过发扬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形象,就可以使如今已经忘记政治的“哲学”重新成为“政治哲学”。

本书研究更加真实的色诺芬的苏格拉底,集中讨论了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迥异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形象,这个形象更接近于自希腊到罗马的古典德性的哲学追求。本书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古典时代所记住更多的不是柏拉图的那位苏格拉底,而是这位有德性并作为德性提倡者的苏格拉底:正是这位,才可成为西塞罗(Cicero)所说的那个将哲学从苍穹降到大地的人。


目  录

中译本前言(彭磊)  

1998年版前言(布吕尔)  编者弁言(布鲁姆)  前言(施特劳斯)  《回忆苏格拉底》  一 反驳控告  二 苏格拉底作为同伴们的施惠者  (一)这人自己  (二)亲人们  (三)友人们  (四)渴望高贵之物的人们  (五)下降  (六)卷四  《苏格拉底在法官面前的申辩》  《会饮》  附言  索引

10



柏拉图《法义》的论辩与情节[美]施特劳斯 著 程志敏 方旭 译189页,2011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71年秋,在施特劳斯教授去世前两年,他完成了这份研究,这是他晚年的主要作品。施特劳斯这本重述经典的书,看起来像是《法义》导读,他以一种古老的方式,也就是忠实解经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和著述,实则为读者理解柏拉图著作的“原意”扫清了不少障碍。施特劳斯对《法义》的疏述、解读看似简单的复述,但仔细阅读却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施特劳斯的“重述”也并不是毫无心机的概括。即便那些看起来像是单纯翻译《法义》的段落,实际上也与《法义》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或变文,这些差异或变文其实就是施特劳斯隐藏自己思想的地方。施特劳斯终生对“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研究,也正是以对柏拉图这部最后的著作的解读为自己的研究画上句号。


目  录

中译本前言(程志敏)  

英文本前言(克罗波西)  

柏拉图《法义》的论辩与情节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11



迫害与写作艺术

[美]施特劳斯 著 刘锋 译

221页,2012年1月/245页,2020年6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迫害与写作艺术》是施特劳斯1952年在美国出版的一本文集。这些论文全都探讨同一个问题,即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作者试图从本世纪的一些众所周知的政治现象出发来阐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从两位最负盛名的中世纪犹太思想家(哈列维和迈蒙尼德)和被不无道理地称为“最后一个中世纪人”的斯宾诺莎的著作中呈现出来,最后三篇论文即在这些背景下来探讨这个问题。

《迫害与写作艺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哲学必须讲究“写作艺术”吗?如果必须,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哲学的写作艺术关系问题至关重要?这本书会为我们做出解答。施特劳斯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具有思想史上的标志性意义,尽管如此,本书还应该说具有特别的标志性意义:至少它提醒我们古老的西方哲人一直没有忘记的苏格拉底问题。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迫害与写作艺术  第三章 《迷途指津》的文学特性  第四章 《卡札尔人书》中的理性之法  第五章 如何研读斯宾诺莎的《神学一政治论》   附录:科钦 《迫害与写作艺术》中的隐微论(唐敏译)

12



论柏拉图的《会饮》

[美]施特劳斯 著 [美]伯纳德特 编

邱立波 译

409页,2012年1月/403页,2020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59年秋,施特劳斯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课程,专讲《会饮》。其弟子伯纳德特后来把课堂录音整理成文,据说凡录音中的不明之处都经施特劳斯本人确认过。然而,讲稿只如一缕暗香,私底下在门人中流传,直到施特劳斯辞世30多年后才公开出版。2012年,中译本面世,中国读者终于也能与这位教师面对面,正如他昔日开坛设教时坐在他面前的那些学生一样。施特劳斯最精微的思想、最幽深的洞见都在这里。

《会饮》由六篇关于爱欲的讲辞组成,最后一篇是苏格拉底的讲辞。看起来,是一群贤人在一起聚会喝酒,在戏谑和插科打诨中,在酒的作用下,引发了贤人们精致和高贵的讲辞。整篇对话表现了贤人们的行为。而施特劳斯能从表面看似琐屑、无意的事物中洞悉最极致的意味,这种能力在本书、在解释《会饮》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一 几点导引性的提示  二 场景  三 斐德若  四 泡赛尼阿斯(上)  五 泡赛尼阿斯(下)  六 厄里克希马库斯  七 阿里斯托芬  八 阿伽通  九 苏格拉底(上)  十 苏格拉底(中)  十一 苏格拉底(下)  十二 阿尔喀比亚德  索引

13



阅读施特劳斯

——政治学、哲学、犹太教

[美]斯密什 著  高艳芳 高翔 译

330页,2012年2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去读施特劳斯,就是要好好看看这些平和从容、有资格带我们去读的人是如何着眼的。施特劳斯看西方思想史有他的着眼点,一则曰神学——政治问题,即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二则曰古今之争,三则是通过对一些关键人物及论著的微观考察,见其大义。这三条理路都有人去做,而且都做出了踏实深刻的论著。《阅读施特劳斯》遵循的是第一种理路。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以“耶路撒冷”和“雅典”名之,整部书的编排很具匠心,从深度到广度,都堪称是对“神学——政治问题”的最出色的演绎之一。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献词  序言  导言:为什么现在要读施特劳斯?  第一部分 耶路撒冷  第一章 施特劳斯的犹太倾向  第二章 肖勒姆与施特劳斯  第三章 施特劳斯的斯宾诺莎  第二部分 雅典  第四章 施特劳斯的柏拉图式自由主义  第五章 毁灭抑或复兴  第六章 古今僭政  第七章 施特劳斯的美国  第八章 施特劳斯想做什么?  索引


14



哲学与律法

——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美]施特劳斯 著 黄瑞成 译250页,2012年3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35年,施特劳斯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哲学与律法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包含施特劳斯的两部早期文稿:博士论文《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和1935年出版的《哲学与律法》。这两部文稿向我们展示出,启蒙哲学与犹太教的关系问题乃是施特劳斯透视整个西方哲学大传统的基本出发点。犹太教传统遭遇启蒙问题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我们遇到启蒙与儒教的关系问题为时不长,甚至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附两篇研究文献,分别探讨《哲学与律法》和《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思想的开端。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中译本前言  哲学与律法  导言  第一章 犹太哲学中的古今之争第二章 哲学的律法奠基 第三章 律法的哲学奠基  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前言第一部分:立场与方法的对立第二部分:学说的内容第三部分:关于宗教哲学附录  简森斯启蒙问题阿多里西奥宗教哲学还是政治哲学索引


15



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研究

[美]施特劳斯 著 张缨 等译335页,2012年3月/335页,2022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以这部临终文集向我们展示出他的真实身份:他是历代思想大家的学生,而非老师。这位学生有资格成为我们的老师,不仅因为他以自己一生的思索告诉我们,要在历代思想大家中辨识出真正的老师极为艰难,而且因为他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哲学为什么是柏拉图式的三和弦,而非现代式的三和弦(柯亨-尼采-海德格尔)——如果现代智识人不首先自我审查和认清自己的德性问题,任何急切地想要解决当下现实问题的政治关切都是自由、太过自由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与政治哲学;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和《克力同》;论《欧蒂德谟》;对修昔底德著作中诸神的初步考察等。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前言(克罗普西)  

导言(潘戈)   

1 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与政治哲学  

2 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和《克力同》  

3 论《欧绪德谟》  

4 对修昔底德著作中诸神的初步考察  

5 色诺芬的《上行记》  

6 论自然法  

7 耶路撒冷与雅典:一些初步的反思  

8 注意尼采《善恶的彼岸》谋篇  

9 迈蒙尼德《知识书》疏释  

10 简释迈蒙尼德的《占星学书简》  

11 简评迈蒙尼德的《逻辑技艺论》  

12 马基雅维利  

13 评麦克法森《占有式个人主义政治理论:霍布斯到洛克》  

14 评塔尔蒙《犹太史的本性:其普遍的重要性》  

15 柯亨《源于犹太教的理性宗教》导言

索引


16



门德尔松与莱辛

[美]施特劳斯 著 卢白羽 译

223页,2012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书是施特劳斯为18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门德尔松的《斐多:或者灵魂不死的三场对话》写的长篇导言。这部作品将翻译与戏剧创作结合起来,两头两尾为翻译柏拉图《斐多》的开场和终场场景,中间三场戏剧性对话则是自己编的——门德尔松把康德编进对话,现身为苏格拉底的谈话对手,然后让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来教训康德。

施特劳斯详细考证了门德尔松与雅各比关于莱辛的一系列争论,阐明了犹太教与启蒙哲学之间暧昧的关系。可以说,通过门德尔松与莱辛的对比,施特劳斯充分认识到理性化的犹太教与古典政治哲学的不同道路。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早期文稿  

评奥托《神圣》(1923)  

社会学的史学?(1924)  

评列夫科维茨《当代宗教思想家》(1924)  

论与欧洲学术的讨论(1924)  

纵览主义(1929)  

评艾宾浩斯《论形而上学的进步》(1931)  

当代思想状况(1932)  

门德尔松篇目题要(1931-1937)  

蒲伯,一个形而上学家!  

致莱比锡莱辛硕士先生的公开信  

迈蒙尼德《逻辑术语》注疏  

论自明  

斐多  

论人类灵魂的无形  

论德吕克先生一文  

灵魂  

上帝的事业或获救的天意  

“晨时”和“致莱辛的友人”  

一、成文史  

二、内容分析  

追忆莱辛  

索引


17



霍布斯的宗教批判

——论理解启蒙

[美]施特劳斯 著杨丽 等译 黄瑞成 校192页,2012年1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早年热衷于从源头上理解启蒙,自然少不了从基础上理解霍布斯,于是分别诞生了施特劳斯对霍布斯神学与哲学基础批判的姐妹篇——《霍布斯的宗教批判》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在其中论证了霍布斯的神学批判是旨在完成政治建构,其哲学基础来源于绝对的道德对立。

本书是青年施特劳斯致力研究的哲学问题“理解启蒙”。施特劳斯意识到,要真正理解霍布斯的政制设计,首先必须理解霍布斯对宗教传统的批判。《霍布斯的宗教批判》尽管是施特劳斯放弃了的研究成果,但对我们认识自由民主制的应然之理仍然具有重大启发,因为霍布斯的“理智德性”比马基雅维利更为直接地塑造了自由民主制,从而可以让我们懂得,智识人仅有“理智德性”远远不够。


目  录

目录  

中译本说明  

研究大纲:霍布斯的政治学(自然权利导论)  

一部计划写的关于霍布斯的书的前言  

评《政治的概念》  

附录一 关于“世界国家”的摘记  

附录二 致施米特的三封信  

关于霍布斯政治学的几点评注  

霍布斯的宗教批判:论理解启蒙  

导言  

一 考察的起因和意图  

二 霍布斯的政治学与启示批判  

三 霍布斯宗教批判的不同版本  

第一章 传统批判  

一 圣经原则  

二 灵和天使  

三 上帝的王国与永生  

四 尘世的政权与精神的政权  

五 黑暗王国  

六 传统批判的特质  

第二章 圣经批判  

一 启示的可知性与可信性  

二 启示的可知性与可能性  

三 神迹的可知性与可能性  

四 霍布斯与笛卡尔  

五 霍布斯宗教批判的基础  

《霍布斯的政治学》德文版前言  

评《追踪利维坦》


18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

[美]施特劳斯 著 李永晶 译

508页,2013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撰写的动机来源于作者当时“神学——政治学的困境”。这一困境的现实根源就是所谓的“犹太人问题”以及“现代性问题”;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两个问题因现代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成立而必然联系在了一起。在施特劳斯的问题意识当中,现代“犹太人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别问题。作为所谓“人的问题”,它得到了重新的界定。这样,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以及施特劳斯的再批判都获得了新的定位:它们在根本上皆是政治哲学的问题。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是施特劳斯完成博士论文之后发表的第一部论著,其时年仅三十余岁,却有如一把解剖刀切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部位。施特劳斯生前认为,能读懂这本书的恐怕只有他的老同学和好友克吕格,所以本书也收录了克吕格为本书写的书评。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中译本前言(李永晶)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1930年)  英译本前言  第一部宗教批判的传统  引言  第一章宗教批判的传统  第二章达科斯塔  第三章拉佩雷尔  第四章霍布斯  一、物理学(技术)精神与宗教  二、国家(或道德)精神与宗教  三、理论式批判与霍布斯对宗教的态度  四、圣经批判  第二部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  引言  第五章正统批判  一、基于圣经的批判  二、基于理性的批判(圣经批判)  1.神迹批判  2.圣经教诲批判  3.语文学—历史学的批判  三、正统批判的前提与局限  第六章迈蒙尼德批判  一、斯宾诺莎与迈蒙尼德的分歧  1.根据斯宾诺莎自己的看法  2.在核心神学假设上的差异  3.对人的构想的差异  4.在对待犹太人生活的态度上的差异  二、斯宾诺莎的批判  1.基于迈蒙尼德的科学的批判  2.基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  (1)成见的概念与近代形而上学  (2)预言批判  (3)神迹批判  3.斯宾诺莎的批判的局限性  第七章加尔文批判  一、加尔文的立场:不受斯宾诺莎批判影响的立场  二、批判的错觉  三、体系性的宗教批判(原则上可行,实际证明不可行)  四、批判的动机  五、实证批判的正当理由与前提条件  第八章对启示宗教的分析  第九章国家以及宗教的社会功能  一、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现实主义”  二、自然权利理论与神权政制批判  三、自然权利与理性权利  四、神权政制批判的具体前提预设  五、俗众与民族,迷信与宗教  第十章斯宾诺莎对圣经与圣经学的构想  一、斯宾诺莎对圣经的淡漠与他的历史意识  二、对圣经的兴趣与作为实证科学的圣经学观念  三、宗教批判与圣经学  四、语文学一历史学的批判  附录一关于达科斯塔的资料来源  附录二《神学—政治论》与《政治论》的文献来源  柯亨对斯宾诺莎圣经学的分析(1924)  圣经的历史与科学(1925)  论斯宾诺莎及其先驱们的圣经学(1926)  斯宾诺莎的遗言(1932)  克吕格评《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作为其圣经学的基础》  德文版索引


19



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

——一个政治哲人的锻成

[美]谢帕德 著 高山奎 译

255页,2013年9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经、问题为纬,借助详实缜密的历史分析和文献梳理,展现了青年施特劳斯思想发展的生动画面,为读者勾画了一幅政治哲人蜿蜒求索的思想地图。

施特劳斯著述文字中隐而不彰的思想幽灵是海德格尔,他虽然少有绽现却一直在场,构筑并推动前者的探究深入到西方思想脉动的古典原初。然而,施特劳斯最终没有被海德格尔裹挟而去,因为他并非书斋式的形而上论者,相反,“他对哲学的探寻,始终有着宗教,尤其是犹太教的对抗和犹太人命运关切的拉扯”,正是基于此,在新康德主义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时刻,施特劳斯仍心系柯亨,着眼古今之争,并最终走向中古先知律法学说和柏拉图式政治哲学。因此,无论从思想分期、原初意图,还是理论旨趣方面,要想对施特劳斯思想获得一种恰切的理解和把握,就要对他的流亡处境、生活经历有所了解,在生活与思想的关联中勾勒这位政治哲人的思想肖像。谢帕德的《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就是进行这样一种谱系学的工作。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反犹主义与新康德主义(1899—1920)  第二章 一个魏玛保守主义犹太人的思想形成(1921—1932)  第三章 流亡欧洲与思想转向(1932—1937)  第四章 迫害与写作艺术(1938—1948)  结论回首魏玛与流亡政治学  主要著作缩名表  索引


20



信仰与政治哲学

——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
[美]施特劳斯 沃格林 著

谢华育 张新樟 等译

485页,2007年6月/485页,2014年4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系当今两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间的对话通信,就西方思想史的核心问题,如何回归古典、如何看待信仰、如何看待思想史的主线、如何解读文本等问题,进行了平等、深入、尖锐的对话。这些对话特别对理解西方思想的大传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通信,第二部分由两人的各两篇论文构成,第三部分是两人在美国的后学们对两人分歧的思考。施特劳斯和沃格林作为思想家部充满魅力,他们身上有不少相同的地方,让人抑止不住要把这两位哲人拿来比较一番可是,这两人的思想又显得非常不同,分歧巨大,又使得任何想要做一番比较的人感到棘手得很,本书就提供了最直接的路径。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英译本前言  第一编 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1934—1964年)  1.沃格林致施特劳斯(伦敦,1934年10月2日)  2.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2年1月19日)  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2年11月24日)  4.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2年12月9日)  5.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2年12月20日)  6.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3年2月13日)  7.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3年2月20日)  附《上帝的子民》提纲  8.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3年2月25日)  9.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3年5月9日)  1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3年9月26日)  附沃格林致许茨的信:评胡塞尔  11.施特劳斯致沃格林(1943年10月11日)  12.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4年6月7日)  1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5年4月21日)  14.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6年10月16日)  15.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7年11月11日)  16.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8年3月18日)  17.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8年5月27日)  附施特劳斯对沃格林的《科学主义的起源》的评论  18.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8年6月12日)  19.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8年10月11日)  2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9年1月14日:  附沃格林评施特劳斯的《论僭政》及施特劳斯的回应  21.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9年1月21日)  22.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9年3月12日)  2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49年3月17日)  24.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9年3月22日)  25.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49年4月15日)  26.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49年12月17日)  27.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0年1月2日)  28.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3月14日)  29.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4月10日)  3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0年4月18日)  31.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8月8日)  第二编 论文选  施特劳斯 耶路撒冷和雅典:一些初步的思考(何子建译)  沃格林 福音与文化  沃格林 不朽:体验与符号  施特劳斯 神学和哲学的相互影响(林国荣译)  第三编 评论  怀泽 作为探寻和回答的理性和启示:比较沃格林和施特劳斯  伽达默尔 批判声中的哲学思考:施特劳斯和沃格林论沟通和科学  罗森 政治学或是超越?回应历史主义  奥尔蒂泽 施特劳斯和沃格林在神学上的矛盾(何子建译)  富勒 哲学、信仰和进步的问题  桑多茨 中世纪的理性主义还是神秘主义哲学?对施特劳斯和沃格林通信的思考  潘格尔 施特劳斯和沃格林眼中的柏拉图政治哲学  沃尔什 施特劳斯和沃格林思想中理性与启示的紧张关系  译后记

21



什么是政治哲学

[美]施特劳斯 著 李世祥 等译323页,2011年7月/323页,2014年8月/323页,2019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施特劳斯学述的标志性著作,依托苏格拉底的哲学经历,以整个西方思想史为织体,展开西方哲学的整个古典传统。

施特劳斯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西方文明危机的根本原因何在?他不仅对这个老问题作出了超逾前人的深刻解答,而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略,即重新学习古典政治哲学作品。这一点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教和西方学界的未来走向。

施特劳斯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阐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学研究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

本书涉及政治哲学与历史,色诺芬的《希耶罗》,法拉比解读柏拉图的《法义》,迈蒙尼德论政治科学,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以及洛克的自然法学说等诸多主题。


目  录

中译本说明1 

前言1  

一 什么是政治哲学?1  

二 政治哲学与历史 47  

三 论古典政治哲学 66  

四 重述色诺芬的《希耶罗》 83  

五 法拉比如何解读柏拉图的《法义》 121  

六 迈蒙尼德论政治科学 145  

七 论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 162  

八 洛克的自然法学说 189  

九 注意一种被遗忘的写作艺术 215  

十 里茨勒 227  

书评十六则 256  

附录  

朗佩特“什么是政治哲学”中的论证 304  

人名索引 319


22



论源初遗忘

——海德格尔、施特劳斯与哲学的前提

[美]维克利 著  谢亚洲 杨永强 译

234页,2016年10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这本奠基性的著作中,理查德·维克利检查了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之间复杂的哲学关系。维克利认为,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这两位思想家凭借彻底追问而就哲学传统之起源提供了探索性分析。对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而言,恢复哲学的原初前提,离不开重新思考真正哲思的特殊可能性。本书不是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这两位哲人反思西方理性主义之根源、意义及命运的一本思想传记,也不是对这种反思之影响力的一种简单图绘,而是对这种反思的一次深刻考量。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在现代性的巅峰重述古典  

第一章 原初真理、误入歧途的传统与危机  

第二章 “现代哲学的不彻底性”  

第三章 论洞穴与历史  

第二部分:自由与政治的紧迫  

第四章 源于善的自由  

第五章海德格尔论尼采与更高的自由  

第六章 政治哲学的空间  

第三部分 建构现代性  

第七章 论理性主义之根——回应海德格尔  

第八章 现代性是一种非自然的建构吗?  

第九章 施特劳斯论个体性与诗  

第十章结语:居住与放逐  

著作缩写表  

索引


23


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
——施特劳斯思想入门[美]施特劳斯 著 潘戈 编

郭振华 等译  叶然 校

362页,2011年1月/385页,2017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汇编了施特劳斯的若干单篇文章、讲学稿和未刊文稿,旨在为了解施特劳斯的学问品质和学术关怀提供恰切的基本文献,实可作为施特劳斯学问的入门读物。作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现代理性主义激发施特劳斯重新检审与这种理性主义对抗的另一种选择:苏格拉底式或古典式政治理性主义。施特劳斯试图在我们的时代,并为我们的时代,重新思索古典政治理性主义与圣经启示之间的论争。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需要一种持续的回归,即从这种理性主义,并基于这种理性主义,回归到与其对手展开对话。由此,施特劳斯自己丰厚地收获了古典政治理性主义。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中译本前言(潘戈 撰)  编者导言(潘戈 撰)  第一编 现代理性主义的精神危机  1.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问  2.“相对主义”  3.海德格尔式存在主义导言  第二编 古典政治理性主义  4.论古典政治哲学  5.显白的教诲  6.修昔底德:政治史的意义  7.苏格拉底问题五讲  第三编 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对话  8.论《游叙弗伦》  9.如何着手研究中古哲学  10.进步还是回归?  施特劳斯著述编年(迈尔 编)  索引

24



回归古典政治哲学

——施特劳斯通信集(重订本)

[美]施特劳斯 著  [德]迈尔夫妇 编朱雁冰 等译

513页,2006年8月/520页,2017年8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思想家的书简向来是宝贵的思想史财富。本书是施特劳斯书简,包括施特劳斯与克吕格、洛维特、克莱因和索勒姆四人的通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沃格林、伽达默尔的通信,按每封信的时间顺序编排,显出施特劳斯思想的历史感。有的思想者的思想能让人享受到智性的快乐,却不会让人感动——读施特劳斯的书简,不仅令人感动,还让人感领到浩淼深幽的历史沧桑。施特劳斯一代学人最为切近地置身于这场大转变的起始时刻,并严肃、热切地投身于这场新的审视。他的审视最为深广、透彻,直逼西方思想大传统最为内在的脉动。如今,业内人士公认,施特劳斯的书简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财富之一。


目  录

刘小枫 中译编者说明  

迈 尔 为何是施特劳斯?  

第一编 探索年代(1928-1932)  

第二编 艰难岁月(1938-1948)  

第三编 执教芝加哥大学(1949-1967)  

第四编 哲人生命的最后时光(1968-1973)  

附录  

伽达默尔谈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往来书信详目  

译后记


25



西方民主与文明危机

——施特劳斯读本

[美]施特劳斯 著 刘小枫 选编347页,2018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的全部政治哲学研究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西方民主与文明危机》由刘小枫教授选编,是研究和了解施特劳斯的入门级的读物。本书所选篇目都是施特劳斯的通俗的、涉及一般性问题的讲演稿和论文,涉及“现代性危机”“现代学术危机”“古典学问与现代”等方面。本书面向普通读者,意在使普通读者了解施特劳斯的思想及现代社会的一般问题。

目  录


编者说明  

第一编 现代性危机  

1 我们时代的危机  

2 政治哲学的危机  

3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4我们能够从政治理论中学到什么  

第二编 现代学术的危机  

5政治哲学与历史  

6海德格尔式存在主义导言  

7社会科学与人文素养  

8 “相对主义”  

第三编 古典学问与现代  

9 苏格拉底问题  

10 苏格拉底与政治学问的起源  

11 论古典政治哲学  

12 迫害与写作艺术  

第四编 现代教育的危机  

13 马基雅维利  

14 进步还是回归?  

15 什么是自由教育  

16 自由教育与责任


26



古今自由主义[美]施特劳斯 著 叶然 等译

370页,2019年6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为施特劳斯非常具有现实相干性的自编文集,《古今自由主义》涵盖了施特劳斯思索终生的一系列重要主题,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的根本区分,探讨了如何通过自由教育塑造好公民与好社会。自由教育是以文化为内容或目的的教育,是倾听伟大心智之间的交谈;而在今天,自由教育几乎等于一起阅读伟大的书。面对眼界一步步降低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几乎单枪匹马地恢复了古典政治哲学,也不断地拷问着社会科学的良知。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1  
序 /1  前言 /1  一 什么是自由教育?/1  二 自由教育与责任 /10  三 古典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 /34四 论《米诺斯》 /83五 卢克莱修简注 /97六 如何着手研读《迷途指津》 /177七 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 /236八 后记一则 /258九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前言 /289十 关于好社会的诸视角 /346鸣谢 /366人名索引 /368


27



论施特劳斯的思索和写作

[美]塔科夫 著 崔嵬 编

李孟阳 曾俣璇 等译

373页,2021年11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论施特劳斯的思索和写作》是芝加哥大学施特劳斯研究中心主任塔科夫对于施特劳斯的思索和写作的理解的相关整理成果,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崔嵬等译者翻译整理成书。原书塔科夫所撰写的论文,部分文章是塔科夫先生的未刊稿,并未在国外出版。

全书分作政治哲学问题、古典政治哲学、现代政治哲学、理论与实践及附识部分,分别从普遍的政治哲学原理,古典政治哲学的追求,现代政治哲学问题,以及如何区分政治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五个方面论述施特劳斯的基本思想。附识部分主要是对施特劳斯主义的驳斥,更有助于学界全面理解施特劳斯思想的基本特质,避免学界对其思想的误读。


目  录

编译序   一 政治哲学问题  施特劳斯与政治哲学问题概述  哲学与历史:冈内尔与施特劳斯传统与解释  正当的生活方式——《自然权利与历史》中的哲学   二 古典政治哲学  施特劳斯“论古典政治哲学”  《论僭政》日译本前言   三 现代政治哲学  施特劳斯与现代性的含义  施特劳斯论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性的起源  《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日文版前言   四 理论与实践  《我们能够从政治理论中学到什么?》导言  施特劳斯:论理论与实践之关系  施特劳斯:自由主义的批判与辩护  施特劳斯与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和政治  政治哲学与外交政策:施特劳斯的审慎与清醒?   五 附识  论某种对“施特劳斯主义”的批评


28



施特劳斯学述

[德]考夫曼 著 温玉伟 译

224页,2022年10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不会存在什么施特劳斯哲学的导论,因为没有哪位作者的作品像他的作品那样,拒绝任何简化的表述或者对其中心思想的提炼,也没有哪一部评论能取代对其作品本身的阅读或降低阅读其作品的难度。因此,本书甚至不会去描述施特劳斯的哲学,而只试图遵循施特劳斯思想运动的路标,引导读者进入其作品准备面临的问题。施特劳斯的全部作品是一项具有惊人一致性的事业,是一部大书。支撑这项事业的,是那个唯一的问题——追问哲学的根由。


目  录



前 言一 哲学作品1 从政治自由主义到政治哲学2 作品及其接受二 作为哲学危机的现代危机1 从马基雅维利到尼采:现代方案2 哲学的危机:历史主义与实证主义三 政治与政治哲学1 政治的概念2 什么是政治哲学?四 政治哲学的必要性1 智慧与启示2 迫害与写作艺术3 历史性理解五 苏格拉底:政治哲学的起源和复兴1 苏格拉底问题2 自然正当与历史附录“马背上的人”:施特劳斯论柏拉图《法义》的论辩和情节一 引言二 解释学方针三 《柏拉图〈法义〉的论辩和情节》中哲学性的身体—政治学施特劳斯年表参考文献

29



城邦与人

[美]施特劳斯 著 黄俊松 译

265页,2022年1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城邦与人》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堪称其解释学范本。全书以提纲挈领的“导论”开宗明义,接下来三章分别论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柏拉图《理想国》、修昔底德《伯罗奔半岛人与雅典人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施特劳斯将现代人的困境,作为自己专致于古典作品的动力。他认为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尝试性的或实验性的:虽然古典作品陈述并阐明的古典原则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恰当理解古典作品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对于恰当分析当今社会的独特性,并明智地将那些原则应用于我们的任务来说,或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


目  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第二章 论柏拉图《理想国》

第三章 论修昔底德《伯罗奔半岛人与雅典人的战争》

索引

译后记





 ● 中文版首发 | 施特劳斯遗稿:霍布斯如何用自然权利颠覆自然法

 ● 中文版首发 | 施特劳斯遗稿:论历史主义

 ● 施特劳斯为何复兴古典政治哲学

 ● 访谈曼斯菲尔德 | 回忆列奥·施特劳斯

 ● 列奥·施特劳斯研究著作存目(赵宇飞 整理)

  经典与解释·六点 | 施特劳斯《城邦与人》(黄俊松译)

 ● 经典与解释·华夏 | 《施特劳斯学述》(温玉伟译)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施特劳斯讲学录(刘小枫主编)

(编辑:肖炅焘)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虚无主义的五类面孔
施特劳斯 | 进步还是回归?西方文明的当代危机
“读百书”|闽江学院推荐的100本书⑤
什么是自由教育
苏格拉底“第二次起航”中的“灵魂不朽”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