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十大教育热点粗暴辣评
我们使出洪荒之力,梳理总结了2022十大教育热点(有的属于继续发热的点),这10个点,是我们从20个候选点里精选又精选出来的,并充分相信这些点有理由穿越到2023,穿越到3-5年后的未来,继续发光发热,继续矛盾却又昂扬地指导着我们乱七八糟的教育鸡娃操作。
以下点点排名不分先后
1
双减、拆盲盒、董宇辉
双减1年半了,还记得是哪两个做减法吗:
1)减轻中小学作业负担
2)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本来最核心的目的之一是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什么、学的标准本是一种权力,哪能落到校外培训机构的手中。
一瞬间干死新东方、学而思等大教培,却不想学而思一家散万家,飘入百姓家,双减政策的落实只能打倒大象和狮子,哪有精力踩死每一只蚂蚁、臭虫?
双减灭了机构、肥了个体;
拆了补课、兴了备考;
按住了国内,摁不住国际。
现实效果是各地、各校落实政策程度不一,最近半年,很多之前用力过猛的校长好像回过神儿来,重新抓学习了。
在升学制度并无太大变化的背景下,双减在家长群体之中的回响是啥?
不知道大家的焦虑降低了一点没有?
不知道每年的娃多生出来几个没有?
不知道大家面对n年以后拆盲盒的局面,心态是佛是鸡?
还好今年有董宇辉带给我们些许安慰,毕竟读书人,卖肉也是不一样的。
2
高考被喊题难、中考高分通胀
2022最欢乐的莫过于高考数学刚考完,周围无数清北大叔们,在30-40的高龄阶段,打开台灯,铺开高考试卷,劳累了一天之后还想要再次证明自己,决战巅峰。
不过大家似乎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真的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上图为牛人大叔们对高考数学的不同点评
一边高考被吐槽成翔,另一边北京中考,也掀起了全民性的大论战:满分660,全市640分以上的有6000人,海淀655以上的考生就有517人,全区前2000名只扣9分。这还不是个体现象,其他省份也有类似情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2源自“阅读第一”,其他系微信网络图片
高考被喊题难、中考高分通胀,这个逻辑似乎刚好匹配双减,毕竟双减只管小初,可不管高中,前面保证认真努力学习的孩子都能上好学校,后面三年放任你们优胜劣汰,选拔人才,妥妥的。
一起再track中高考两年,咱再看看!
3
疫情网课,15后E世代加速出炉
两三年断断续续的网课,改变了一批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催生了不少创新学习模式。
一边是坐不住的屁股、快要瞎掉的眼睛和千疮百孔的学习效果,另一边又是二三年级就能看到的全年级弹幕+群聊的E世代盛景,更快速的一指禅和更欢乐的线上社交,新冠疫情,带给家长不少忧愁,但也掺合着很多惊叹。
点击阅读👉《疫情+双减,【创新】已成为10后【学习模式】的关键词》
点击阅读👉《新冠一代的孩子们,正在亲历超出想象的「次生灾难》
4
深圳清北教师,降薪30%拍屁股走人?
2018年开始,深圳公立学校开始大批从清北引进毕业生来深任教,“30万入职年薪聘中小学教师”响爆全国,没想到,仅三四年时间,核酸就测掉了老师们的工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记得两三年前,我带清北来深任教的学弟学妹拜访过北大的老学长、育才学校创校校长陈难先老先生,他当时表示并不看好,并预测到三四年后这批校友就即将迎来现实的挑战。
果然今年,我们就看到媒体大量出品以下内容:
点击阅读👉《来深圳当中学教师后,清北毕业生开始逃离》
当然,我周围也看到有清北校友转行的、吐槽却又跳不出来的、面对诸多压力准备生宝宝的等等,但更欣慰的是,我也看到大量兼具实力与情怀的清北老师,在饶有智慧的磨练出自己在体制内的“套路”以后,以更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育人能量,并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爆棚的口碑。
5
国内加速双轨制,办身份掀起新高潮
对国际学校加强外籍身份管理,对民办学校加强招生的属地管理、强化义务教育课纲的执行,双管其下,就是要将“中国人”和“外国人”系统分开管理,思想教育工作,哪能容得中间那么多浑水摸鱼的空间。
这就是双轨制的清晰开端。
民办、双语、国际化学校按要求纷纷改名,这些痕迹都写在了2022。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双轨制加速的同时,各种魔幻现实也在上演,一边是大批还未开出的国际学校倒闭,外教大量跑路回国,一边又是新背景的新一波学校在跑马圈地。一边是从国内的国际校直接出逃到英澳美加的学生家庭,一边是从双语国际化学校退回公立的大量案例。
Anyway,2022,某某市场生意火爆,作为“左右”都好周转的香港身份,因人才引入政策与小孩教育规划的双重因素刺激,成为了全国高端人才人手来一个的共性操作。
点击阅读👉《全面拆解【香港优才身份】办理的市场大套路》
那个那个,听说把民办学校抽死以后又重新支持民办教育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6
出国留学还值不值得?
来自美国顶级大学的Offer越来越卷,英国牛剑、G5 申请量爆炸,国际赛道上稍有学力的学生都在英美双申,哎……这日子,太艰难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1来自新启留学统计,其它图片来自不同平台的信息点评>
雅思和托福考试经常冷不丁宣布取消就算了,今年最令人侧目的是全国AP大考取消,给一部分申美的学生家庭沉重打击。英国方向的预估分系统评分也是屡发争议。
这两年由于安全形势,不少家庭变得保守,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申请快速攀升,并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仍将持续这一趋势。
出国留学,作为人生中一个重大的、长期的选择,经过这三年的折腾和挑战,未来更是提高了路径进入的心理门槛。
恕我直言,还在询问:出国到底值不值得、投资能不能收回的家庭,就是不适合,就是不值得,这个简单粗暴的判断标准一定会消灭掉不少未来的家庭“惨剧”,不用谢~
7
教改、新课标、英语课时滑落
2022新课标发布,可以明显看出整体上从“知识”往“素养”方向的推进,以及在学科设置与教学方法上更加make sense和更加高级的进步。
点击阅读👉《2022新课标:公立学校“国际化”?》
当然,大家的注意力也被牢牢吸引在:【英语】的课时占比只有6-8%,滑落到跟道德法治差不多的水平,在此我提醒大家一句:课时虽下去了,但听力、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的要求都在提升,你说奇妙不?中间这个GAP,谁来填好呢?
8
湾区教育融合加速,基础教育串到高等教育
既是湾区教育大事件,又是值得全国人民侧目的教育领域新模式:以港澳背景打底的新型融合学校落地广深,以深圳龙华区的培侨信义学校与广州南沙的民心学校为代表,政府站台,民办学校的标准要求可以抛开,并支持内地、香港、海外等多条升学路径。
这些好事儿,关键和外地的你也并不是无关。
点击阅读👉《港人子弟学校是未来的第三条路?》
新型港澳“子弟”学校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融合与配套,听起来“港澳子弟”离你很远,但一来【香港优才政策】和【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使得优秀的内地人都可以秒变香港人(优才是1年),然后孩子就可以上各种特殊学校(含很多国际学校)。二来像培侨这种融合性学校是可以开口招内地学生的(不要求港澳身份和户籍)。
那么,小入口就变成大入口了。
本图来自香港政府官方网站
我们相信这类学校的创建是一个趋势。内地居民有一定能力或前瞻思维的、重视孩子教育的,真心应该考虑移居湾区,或至少把老婆孩子放过来。
哦哦,还忘了说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2年9月正式开学,在深圳的西丽石壁龙片区,香港大学(深圳)也将开启建设,而港中大(深圳)这几年也早已进入稳定运作。
这些都是招本硕博的正经教育供给啊,港澳融合线,从基础教育串到高等教育了。有了本地名校,对本地生源能不多分点Quota,多给点政策吗?
深圳这块教育洼地,填的速度也很快!
9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炉,依法带娃
“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从此,真的要依法带娃了~
这个从逻辑上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呢?
我们觉得要特别重视这一点,因为“家庭教育”与“双减”是一套组合拳,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整体需要给孩子减负,但国家就不需要人才了吗?校内减作业、课外打掉教培,你说这娃的培养工作,从此都交给谁了?
点击阅读👉《未来,教育配置的战略中心转移了》
双减,其实提升了鸡娃的门槛与成本而已,赶紧撸起袖子自己上。
10
【谷爱凌】:神级鸡娃案例,成功可否复制?
虽然参赛国籍有点争议,但作为极其优秀的鸡娃案例,【谷爱凌】受广大家长膜拜那是必须的。她身上光芒最璀璨的一点是:完美结合了努力与兴趣,最后再加上颜值,气质爆棚。那种没被欺负过、自信满满的样子,实在太令人羡慕了。
鸡娃不如鸡自己是最终的注脚,看看她娘谷燕的综合实力:
1. 经济实力
2. 头脑、规划力
3. 兴趣、资源
4. 良好的教育方法
5. 坚韧、耐性
然后问问自己能做到几点?
一个个体的成功当然不能完全复制,但成功的背后却总是有那么几味相似的作料。
2022使人迷离,穿越各种魔幻现实,看完这精选的10大教育盘点之后,不知道你作何感想?又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要我说的话:2023,消费降级、教育规划~
END
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与信息
请Follow我们的朋友圈
或
加入湾区教育群
卡拉老师
•清华大学管理学学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领导力认证
•前著名双语国际化学校创始团队
•对创新型公立学校具有深度观察,某顶尖K12双语学校战略咨询顾问
•面试+访谈超5000组湾区高知家庭,跟踪清北校友30年发展
【卡拉老师工作室】服务项目:
• 一对一定制化教育咨询
• 【湾区新知】家长成长俱乐部
• 【家庭教育战略规划先导课】
往期推荐
记得戳这里、戳这里
点“赞”与“在看”哦~
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