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9年亏损到16亿级美妆品牌,一个中国成分诞生前夜的故事

Future Beauty 未来迹 2023-06-16


作者|吴思馨


这是一个在结果出来前没有掌声的故事!


这也是一场义无反顾地世纪豪赌,一群风华正茂的科学家在实验室赌上了20余年的青春;而一位企业家,则在连亏9年之后,押上了全副身家。


中国企业从0到1掌握重组胶原蛋白技术,是一个颇为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从1998年开始在实验室研究重组胶原蛋白的表达方法,到2000年成功在实验室研发出重组胶原蛋白,再到2009年巨子生物成为全球率先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品的公司之一,再到2011年,国产护肤品牌可复美诞生,前后横跨13年。


中国首位生物化工博士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在这长达13年的“黎明前夜”究竟经历了什么?


一场跨越十年的科研竞赛


万事开头难,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科学家在一个国内还无人涉足的领域搞发明,尤其艰难。


范代娣清楚地记得,1994年刚回到西北大学时的研究条件。“由于学校经费拮据,只给了5000元的科研启动金……”[1]


她和学生一起挤在40平米的实验室里,仅凭3000元的安家费、5000元的科研启动金和每月400元的工资,硬是向当时最前沿的“生物化工”研究发起了冲击。


“科研条件贫乏,而且也没有人指路,只有自己去蹚一条路。”范代娣和她的团队就这样开始了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


据了解,重组胶原蛋白的诞生需要经过“基因重组、细胞工厂构建、发酵、分离/纯化”四个核心步骤,整个过程既复杂又精细。



首先,要将提取的人类胶原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工程操作后转入受体宿主内,以氨基酸、无机盐为基本原料,通过高密度发酵、分离、纯化等工艺生产出重组胶原蛋白。[2]


相对匮乏的人力和物力遇上这样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研发工程,没日没夜的工作和不断面临的失败重来就成了家常便饭。


惠俊峰教授是当时范代娣团队中的一员,也是范教授的学生之一。“失败很正常,每天都在经历失败。但每次去实验室,总能看到范老师一动不动的在那里坐着工作,就不好意思偷懒了。”他说。



但“挑战”还远不只如此。


“当时,重组胶原蛋白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点阶段性的成果,但专家根本不相信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能做出来。专家认为发酵水平达不到汇报的水平。”范代娣回忆说,“但十几个人是心里是不服气的,科学的数字如果要质疑,我们就只能用结果说话,用事实说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执。”


更大的压力还来自外部环境。在当时,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及产业化,其实是一场中外科学家都参与进来的全球科研竞速。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97年Vuorela等就成功利用毕赤酵母菌表达了人Ⅰ、Ⅱ、Ⅲ型胶原蛋白全序列,虽然产量只有0.2-0.6g/L,但已经比中国领先。[3]


范代娣团队在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还要追求科研效率,尽快做出成果。这其中的艰辛和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艰苦的努力,2000年年底,范代娣用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的重组胶原蛋白正式问世,且发酵产量达到14-18克/升。2005年,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这场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故事,就此取得了“从0到1”的突破,成功在全球竞争中跑赢第一步。


如今回顾这个过程,既没有如商战故事般跌宕起伏,也没有如历史故事般波澜壮阔。有的只是一群普通人在条件并不优渥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实验。但反而是这种在平凡和枯燥中,始终不曾磨灭的信念,反而更让人动容。


但取得阶段性成功的范代娣团队却即将迎来更为艰难的挑战。



9年亏损不动摇

以坚守成就科学家的事业


跑赢第一步,并不是这场成分战争胜利的号角,而是发起进攻的冲锋号。


1802年,英国化学家亨弗莱·戴维爵士(Sir Humphry Davy)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随后,他将两根炭棒互不接触地接在大功率电池的两端,炭棒间持续出现呈拱形(arch)的火花,因此将其称之为“电弧”(arc),从而找到了弧光灯发光的基本原理。


戴维的这两项发现分别为白炽灯和弧光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但是直到70多年后,爱迪生测试了一万多种材质,最后在真空环境下用耐高温最强的钨丝,才做出了人类第一个可以商用的电灯泡。从而将人类带进了“电灯时代”。


所有的科技成果要想最终从实验室走向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间常常隔着“天堑”。有公开报道显示,我国的实验室研发成果能完成产业化的不足30%。


“如果不进行产业化,重组胶原蛋白停留在实验室里无异于死路一条。”范代娣也深谙这个道理。


为了将科技发明应用到市场,2000年西北大学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子生物”)合作,开始了重组胶原蛋白的产业化之路。


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当时中国既没想相应的上下游分工和协同,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巨子生物需要自建一条从原料生产到产品生产最后到市场推广的完整产业链。这无疑是一项“重资产”的工程。


巨子生物董事长严建亚透露:在连续7年亏损之后,接到了一家国际护肤品高管的邀请。


“当时他约我去北京谈,开了八千万到一亿美金的价格想收购公司专利。”严建亚回忆说,“但人家买我们就是不想看到有硬实力的对手,一旦转让技术,这事就跟我们没关系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继续好好开发这个成分。当时一些人看到的是钱,但团队里的科学家,他们看到的是成分对人类健康的价值。”



“如果卖了,卖的不是一家企业,而是科学家的事业。”严建亚最终拒绝了外界的诱惑,选择了继续走下去。但市场并没有因为这份“情怀”而好转,亏损仍然继续。


“9年亏了五千多万,公司的资金已经最多只能再撑半年。”严建亚回忆。


即将山穷水尽之际,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医用敷料”终于拿到了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中国首款重组胶原蛋白医用敷料产品。凭借这张进入医疗院线渠道的“门票”,巨子生物的自有品牌“可复美”开始凭借良好的功效和安全性在全国的三甲医院皮肤科打响了名声,并逐渐向私立医院和连锁药房扩张。不仅如此,可复美持续打造明星单品、爆款频出,近年来推出的胶原棒、胶原乳、胶原舒舒贴等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巨子生物终于稳住了“重组胶原蛋白”从实验室走向普通消费者的“第一只脚”。


获得医疗院线等专业渠道的认可之后,2015年可复美开通天猫旗舰店,正式开始走出专业渠道,走向大众。2018年,可复美天猫旗舰店一举拿下天猫双11医疗器械敷料销量No.1,标志着巨子生物彻底“出圈”。


消费者开始用真金白银和万千好评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岁月“鼓掌”。


公开财报显示,从2019年开始可复美的营收进入持续高增长通道。分别达到2.90亿、4.21亿、8.98亿和16.13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3.57%。这在中国本土美妆企业中,实属罕见。



2022年11月4日,巨子生物在港股挂牌上市,同样迎来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中国成分的守夜人


5月22日,由可复美与李佳琦、新世相联袂推出的《成分中国·原料之战》短片上线,才将重组胶原蛋白这段不为人知的研发故事展现在消费者眼前。



在#你没见过的李佳琦#tag下,这则“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故事”截止5月23日,已经获得了2.6亿次阅读和3.2万次讨论。并引起了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国家级媒体的关注,以及杨澜等知名艺人的转发和评论。



尽管这对于那些曾经在实验室赌上全部,只为了让重组胶原蛋白从“实验室走向梳妆台”的幕后英雄们来说,是一场迟到的掌声,但这却也是对中国品牌的一次“正名”和“加冕”。


梳理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一段从边缘走向主流的逆袭之旅。


中国本土美妆企业的成长,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依靠“新渠道”和“新媒体”的推动。每一次新渠道的出现,都会带动一批国产美妆企业的崛起。


如果我们把1980年代以前,国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美妆品牌视为“老国货”,将此后的国产美妆品牌视为“新国货”。伴随着批发市场、百货商超、化妆品店、平台电商和兴趣电商的崛起,中国本土美妆品牌的“新国货时代”已经经历了至少5轮迭代。


在这5轮迭代中,中国品牌的年营收规模从批发时代的亿元级提升到商超和CS时代的10亿元级别,再到电商时代的50亿元级别。但中国品牌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质疑却从不曾消退。


李佳琦在直播间推荐国货产品的时候,就总能收到部分消费者异样的眼光。


究其原因,除了部分消费者的偏见外,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品牌过去在科研上的薄弱。


但随着像巨子生物这样,在某一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化妆品领域也正在像“手机”“家电”等领域一样,迎来“国货时代”。 


公开资料显示,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中已储备了33种不同类型的重组胶原蛋白,其中包括3种全长Ⅰ、Ⅱ、Ⅲ型重组胶原蛋白,5种重组胶原蛋白功效片段,25种功能强化型重组胶原蛋白。构建出了目前全球最全面的重组胶原蛋白表达体系,在毕赤酵母菌、酿酒酵母菌、大肠杆菌三大主流的重组胶原蛋白表达体系中,均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巨子生物在相关研发领域已积累了80项国家发明专利及专利申请,并参与起草和制定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YY/T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其重组胶原蛋白的纯度可达99.9%,达到了医疗级材料的行业标准。产能可以达到每年10880千克,是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大重组胶原蛋白产能的公司之一。



得益于科研能力的增强,国货开始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拥有了能与外资品牌分庭抗礼的实力与底气。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1年尽管中国化妆品市场占21.9%市场份额的前五大企业均为国际化妆品集团,但就总体体量而言,国货占比已经达到了47.2%,正逐渐缩短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初步具备了与国际品牌抗衡的规模。


弗若斯特沙利文还预测,到2026年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超越外资品牌。


可以预见的是,一个真正属于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正在越走越近,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最不应该被忘记的还是哪些在实验室里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他们才是中国成分真正的守夜人。



参考文献:


[1]马丰敏,范代娣:用胶原蛋白书写美丽人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12月;

[2]美丽源泉类人胶原蛋白,造福全球亿万女性,中国妇女报,2009年12月 C02;

[3]魏春等,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发酵科技通讯,2021年3月第50卷第1期.


END


欢迎扫码联系编辑部未主编

转载开白〡商务合作〡爆料投稿

加入宝藏VIP读者社群

获取多项私享福利





『数字化生存』

三问上海家化数字化屈臣氏的O+O国家要打造百亿美妆品牌数字化成零售商“抗疫”手段

『产学研』

中国成分-重组胶原蛋白的故事大量“外泌体化妆品”被注销全国美谷经济崛起的冷思考化妆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人才荒2000多家企业鏖战玻色因微生态护肤规模将破百亿解析花西子的东方美妆研发体系美妆巨头在华再掀研发创新投资潮

『投融资风向』

2022年Q1美妆融资创新高15家CVC正在改变行业格局家用美容仪迎来投资热潮2022Q2美妆投资下滑80%2022Q3美妆融资大增131.7%解析资生堂中国最新增长计划

『零售调查』

CS快没品牌可卖了!代理商坚持不离开“牌桌”CS价格战背后逻辑实体零售第一个赛点新锐品牌为何玩不转CS传统CS和新物种该互学什么美妆品牌2022年为何狂开店大公司为何玩不转东方风梁津生活关停线下所有门店

『生物纪』

解读新一轮底层技术迭代巨子生物创健医疗未名时光合成生物学综述

『封面人物』

汉高钟经伟花王田中润一科蒂苏格安创健医疗钱松爱茉莉太平洋于剑欧莱雅马岚雅芳唐悦萍悠可张子恒芙清巩军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