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5.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塞下曲(四首)


(唐)卢纶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作者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


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诗解


⑴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又作《塞下曲六首》

⑵鹫翎(jiùlíng):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⑶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áo)弧:旗名。

⑷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⑸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⑹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⑺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⑻没(mò):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⑼月黑:没有月光。

⑽单(chán)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

⑾将(jiàng):率领。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

⑿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⒀野幕:野外帐篷。敞:开。琼筵:美宴。

⒁羌(qiāng)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⒂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译文


其一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其二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

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

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其三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其四



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

边疆兄弟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

欢腾的鼓声震动了周围山川。



诗韵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朱泚之乱过后,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塞下曲》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


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


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这是其中的四首。


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


“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


“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这种像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


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


“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


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得到了完美而有力的表现。


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


次句即续写射。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愈加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第三首,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雄壮豪放,虽是中唐时期的作品,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退。“月黑雁飞高”,是写景,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


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诗至此,显示出一股豪迈之情。


“夜遁逃”,可见敌军已经全线崩溃。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察觉了。


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大雪竟落满弓刀。这一句,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


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将士们喝醉酒后穿着金甲跳舞,如雷的鼓声震撼着山川。


这里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心,保卫国家安宁与统一的豪迈气概。这也说明了将士们的行动是得到兄弟民族的支持的。


这组诗取材典型,剪裁大胆,洋溢着民族间和睦团结的气氛。诗的语言精练含蓄,情态活跃鲜明,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写得慷慨而豪迈,爽朗而明快。


01.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02.王昌龄《出塞》
03.陶渊明《饮酒之五》
04.苏轼《定风波》
05.王阳明《泛海》
06.《诗经·小雅·采薇》
07.孟郊《游子吟》
08.柳宗元《 江雪》
0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10.刘禹锡《秋词》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苏轼《望江南》
14.卢仝《七碗茶歌》
15.杜牧《清明》
16.朱熹《观书有感二首》
17.汉乐府《 长歌行》
18.于谦《 石灰吟》
19.郑板桥《竹石》
20.于谦《入京》

21.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2.李清照《夏日绝句》
23.李清照 《如梦令》
24.辛弃疾《 破阵子》
25.辛弃疾《 丑奴儿》
26.辛弃疾《西江月》
27.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8.李白《独坐敬亭山》
29.黄裳《减字木兰花》
30.高鼎《村居》

31.潘阆《酒泉子》
32.杨炯《从军行》
3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4.卢照邻《元日述怀》
35.骆宾王 《在狱咏蝉》
36.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二)》
37.沈佺期《独不见》
38.宋之问《渡汉江》
39.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40.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上)
4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4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下)
44.李白《静夜思》
4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6.张九龄《望月怀远》
47.王维《终南别业》
48.储光羲《咏山泉》
49.王湾《次北固山下》
50.王之涣《登鹳雀楼》

51.王翰《凉州词》
5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3.李颀《古从军行》
54.高适《燕歌行》(上)
55.高适《燕歌行》(下)
5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上)
5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
58.崔颢《黄鹤楼》
59.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0.杜甫《登岳阳楼》(上)

61.杜甫《登岳阳楼》(下)
62.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