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2.韩翃《章台柳》: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今天这一讲与其说是想和你分享一首词,不如说我们要分享的是一个传奇故事,我之所以想讲这个故事,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这个故事记载在唐代诗人孟启撰写的《本事诗》当中,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主要记载的是唐代诗人在写作诗歌时背后的一些故事。用诗歌带出相关的故事,这是本事诗开创的一种文学体例。自从本事是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就有了专门模仿这种体例撰写的诗话,词话这一类作品。阅读这一类著作,可以让我们对诗词创作的缘由、背景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对解读诗词当然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个原因,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这种文体在早期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早期的词在形式上更像是由唐诗改编而来的一种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词。格律形式还没有完全稳定,诗人们在填词的时候,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第三个原因,虽然我们解读的是诗词和诗词背后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和唐朝另外的一大新兴文体还呈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唐代的传奇小说。


第四个原因,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一首词,而是两首词,而且还是夫妻唱和的两首词。夫妻唱和的创作形式,在咱们这个名家词系列当中,还是第一次出现。闲话少说,我们隆重推出这个故事的男女主角和他们唱和的两首词了,先来看男主角韩翃的《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另外一首就是女主角柳氏的和词


《章台柳》又名《杨柳枝》

唐代:柳氏

杨柳枝,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关于这两首词,我们要介绍的背景资料有点儿多,首先,是关于《章台柳》这个词牌名,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首词的格律形式,和我们之前讲过的刘禹锡的《潇湘神》很相像。的确和《潇湘神》一样《章台柳》也是27个字,和唐代盛行的绝句很相似。只是第一句七个字,折腰断成两个三字句。如果细心的话,你可能还会发现,《章台柳》和《潇湘神》虽然字数和句数完全一样,但它们押韵的规律不一样。《潇湘神》都是平声字押韵。例如刘禹锡《潇湘神》的前两句:“斑竹枝,斑竹枝。”押韵的“枝“字是平声字,而《章台柳》押韵的字呢,都是仄声字。例如头两句的叠句:“章台柳,章台柳。”韵角的“柳”就是仄声字。所以有人说《章台柳》其实本来就是一首诗,只是后人的采入了词谱,也就成为此调之一。这也反映了早期的词和诗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其次,我们还要介绍一下这两首词当中共同的一个核心意象“柳”。其实“柳”可以说得上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了,光是在咱们这个课程系列里,我们就已经读过了,“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河畔青芜堤上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垂柳栏杆尽日风。”(《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垂杨紫陌洛城东。”(《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风细柳斜斜”(《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兰陵王·柳》)等等,简直是数都数不过来。那么为什么古代的诗人词人那么钟爱柳这个意向呢?我今天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疏理一下“柳”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几大寓意。



第一大寓意:当然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表示离别挽留和相思的情绪了。“柳”谐音“留”,再加上柳条长长下垂,柔柔轻拂的样子,还真的给人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所以古代人有折柳送别的传统。在渡口、驿站、长亭、短亭这样一些送行的地方,往往都会遍植柳树供人折柳相赠。我们今天讲的这首《章台柳》当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也包含了折柳的送别传统。


第二大寓意:因为折柳又延伸出了身世飘泊的含义,既然要折柳送给行人,那么远行的人到底会把柳枝带到哪里去呢?命运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漂泊无定,也成了柳树的重要象征寓意。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柳树还有一种副产品柳絮,柳絮随风飘飞,不知落向何处?也让人产生漂泊流浪,不知归宿何处的联想。


第三大寓意:柳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春天萌芽,夏天成荫,秋天落叶,四季分明。黄河流域还流传俗谚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五九六九就是指冬至后的第五第六个九天,大约是在农历的春节前后了。此时柳树已经初露春意,开始萌发嫩嫩的绿芽儿了。所以,柳树的萌芽和落叶,尤其容易引发诗人、词人伤春悲秋的情绪。由此,也承载了深沉的时间意识。


第四大寓意:柳树还是一种生命力特别强的植物,不是有一句俗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吗?柳树能够扦插成活,繁殖很快,但也许正是因为它生长迅速,所以衰老起来也很快。我们印象当中了,有一些年头的柳树,往往树形苍劲弯曲,容易给人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于是柳树就有了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意义。比如说古人谦虚的说自己年纪大,容颜衰老,往往会引用世说新语里的话自谦的说:”蒲柳之姿,望秋而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能够对抗时光摧残的当然就是松树柏树了。所以叫做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世说新语·言语》)。再比如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在几年之后,重新看到自己当年亲手栽种的柳树,已经长得很粗壮,他会伤感的流着泪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南北朝诗人庾信,在《枯树赋》当中也感慨:“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柳树的第四大寓意。


第五大寓意:柳树的外形很柔美,因此常常用来比喻女性的身姿,长长的柳条,仿佛是美女纤细的腰肢,所以就有了“柳腰身”的比喻。细长的柳叶,又仿佛娇媚的眼睛,于是又有了”柳眼“的比喻。再加上柳树的其他几大寓意,所以柳树更容易用来比喻女性,即比喻女性的柔美外形,又引申出女性容颜易老的伤感,还延伸出了女性命运不能自己主宰,漂泊不定的忧怨。柳树的这五大寓意在这两首《章台柳》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这几句主要体现了柳树成长的时间意识。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这两句体现的又是折柳赠别的传统,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漂泊不定的含义。当然,还暗含了女性的容貌和命运。值得注意的是“往日青青今在否?”是一个疑问句,翻译过来的应该是这样表达:往日青青柳色,现在还依然如故吗?


鉴于这首词是男主角韩翃写给女主角的一封信,我们可以猜测到他们一定是分开的比较久了,彼此之间的对于近况不太了解。所以男主角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呢,这个问题就具有了两种不同的暗示,一个暗示是指青春容颜是否依然如故,另外一人暗示就是你对我的情意,是否同样依然如故呢?在这个不确定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呢?男主角自己又给出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与其说这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不如说这是男主角继续给女主角抛过去的一个试探性的问题。就算你的青春容颜还像以前一样的美丽动人,恐怕现在的你也已经属于别人了吧?“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短短27个字的词,男主角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他的内心啊,充满了疑问,又充满了对答案的迫切期待。现在我们就必须要说一说,男主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这就要说到《本事诗》这本书当中记载的这个传奇故事了。


故事的主角也就是这首词的作者。韩翃是中唐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名气当然比不上李白、杜甫,也比不上李商隐、杜牧,但他有一首代表作可是连小学生都会背的,那就是他的《寒食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说的是唐代在寒食节,清明节的时候,由宫廷举行改火仪式,并且用巨大的蜡烛将新火分赐给最重要的朝廷近臣。这首诗,清新自然,洋溢着太平盛世,春光无限的美好情怀。连当时的皇帝唐德宗都酷爱这首诗。



有一次,唐德宗需要选拔一名秘书,那中书省两次推荐人选都被唐德宗给否定了,最后御笔批示说要将这个职位给韩翃,当时呢,还有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韩翃,正担任江淮刺史名气大的很。宰相还以为皇帝是要提拔那个韩翃呢。结果皇帝只好再次明确的批示说,我要的韩翃是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就这样韩翃被提拔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中书舍人。就是这个鼎鼎大名的韩翃,在爱情上却遭遇了一段传奇经历。韩翃出身寒门,可就是这个家徒四壁的韩翃,到长安求取功名的时候,恰巧他的邻居是一个姓柳的美女,这位柳氏,原本是一位大富豪李公子的侍妾,每次李大公子来的时候,都会邀请隔壁邻居韩翃一起喝酒,来往的次数多了,柳氏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韩翃虽然穷,但气度不凡,才华横溢,交往的又大多是一时名士,绝非久居人下之辈呀。于是柳氏就劝李公子要善待韩翃。这位李大公子也是个奇人,不仅慧眼识人,而且还很有豁达的气魄。有一次,他专门为韩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请他过来同饮,喝到高兴的时候,李公子突然对韩翃说,秀才你是当今名士,而柳氏是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难道不是绝配吗?韩翃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本能的就坚决辞谢,说他对柳氏绝无非分之想,可是李公子说大丈夫相遇,如果投缘的话,连生死都可以互相托付,又何况是一个女人呢?你就不要再推辞啦,就这样,李大公子不仅把柳氏送给了韩翃,而且还为柳氏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从此韩翃和柳氏就恩爱的生活在了一起。


后来韩翃考中进士,一举成名,被淄青节度使侯希逸招入幕府当中,因为当时世道还比较混乱,韩翃不敢把女眷带在身边,就想等自己到了幕府安顿下来之后,再把柳氏接过来同住。可是没有想到他们分别之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洛阳长安相继沦陷,一度音讯中断。又过了许久,韩翃好不容易才听说了柳氏的下落,他不知道如今的柳氏是依靠什么生活,只好托人带了一袋子黄金给柳氏,并且还附上了这首《章台柳》。了解了这一段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这首词当中,韩翃会有那么多的问题,而且那么迫切的想知道答案了。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这首词不仅用到了柳的基本寓意,而且还特意契合了柳氏的姓,章台本来是指秦代的章台殿,后来章台之下有了一条长街,名为章台街,是当时游乐的地方,十分繁华。所以“章台柳”是谐音双关,既指章台的柳树,也代指美丽的柳氏姑娘。那么柳氏接到韩翃的这首词之后又是怎么回复的呢?柳氏不仅是一个美女,还是一个才女啊,她的答案也是一首《章台柳》:


杨柳枝,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前因,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柳氏应答的这首词了。“杨柳枝,芳菲节。“这是对他们曾经美好爱情的回忆和眷恋,杨柳青青的芳菲时节,不正是他们曾经爱情的春天吗?可是杨柳的命运注定了要被人攀折,要面临离别。”可恨年年赠离别“不就是他们夫妻分离的命运写照吗?“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前三句是柳氏对他们爱情经历的感慨。接下来两句就是对韩翃提问的回答了。



韩翃问的是“往日青青今在否?“柳氏的回答是:”一叶随风忽报秋“柳叶在秋风中的零落,不就是象征着女性容颜的衰老吗?


韩翃问的是:“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就算你依然青春美丽,但你还会在原地等着我吗?柳氏的回答是:”纵使君来岂堪折。“我仍然还在这里痴痴的等着你,只是我现在这副衰老憔悴的样子,你要是见了,还会像从前一样的爱我吗?


柳氏的确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女子啊,她的和词既回答了韩翃的疑问,表达了她对韩翃的忠诚,又巧妙的抛回去一个反问,我还像从前一样的爱你,你对我的心还依然如故否?韩翃和柳氏的爱情故事讲到这里还远远不是结尾。后来韩翃回京,遍寻柳氏不得,原来柳氏已经被番将沙吒利给劫走了。韩翃是一介文士,又有什么力量对抗不可一世的番将呢?但是他对柳氏的思念如绵绵春水不可断绝,他的这一番愁绪被一位名叫许俊的豪侠之士给知道了,许俊立刻主动请缨,带上韩翃的亲笔书信,一匹快马直杀进沙吒利府上对柳氏出示了韩翃的亲笔信,然后带着柳氏一路纵马狂奔,一直回到韩翃的身边。一对苦命的夫妻,直到这个时候才终于是破镜重圆了。这一段传奇故事,不仅感动了韩翃的上司淄青节度使侯希逸,而且还感动了皇帝。因为侯希逸慨然上书皇帝说沙吒利强占民女,又陈述了韩翃和柳氏的苦难经历,唐代宗也为之唏嘘不已啊。立即御笔批示赏赐沙吒利两千匹绢算是安慰,柳氏则归还韩翃。一对有情人经历了万般魔难,终于如愿以偿,相守一生了。故事讲完了。



我们在为韩翃和柳氏的遭遇感慨的同时,也许还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这一类的爱情故事实在是太像一段传奇小说了,的确《本事诗》记载的这段故事,无论是从情节的曲折动人,还是人物的性格经历,都和唐代盛行的传奇很相似。唐代的传奇小说经常会取材于著名的诗人词人,故事的来源和发展的,往往是真实性和虚构性兼具的。例如唐传奇《霍小玉传》写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益和霍小玉的一段爱情传奇。比如说元稹的《莺莺传》被很多学者认为就是他自己的爱情自传等等。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代,诗词和小说的结缘,给我们理解诗词,了解诗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韩翃和柳氏的这两首夫妻和词。

《章台柳》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

唐代:柳氏

杨柳枝,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下一期我们再会.

51.顾贞观《金缕曲》
52.贺铸《青玉案》
53.欧阳修《浪淘沙》
54.纳兰性德《金缕曲》
55.辛弃疾《清平乐》
56.晏几道《临江仙》
57.秦观《满庭芳》
58.秦观《鹊桥仙》
59.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60.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