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3.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今天这一讲,我是怀着特别愉悦轻快的心情和你分享这首词。为什么我的心情会这么轻松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抒发悲情为主。当然了,悲剧性的情感确实更能激发我们的审美同情。不过呀,总是读悲悲切切的作品,可能也容易让人感到一点压抑,所以偶尔躲躲轻松愉快的作品,作为一种调剂,也是挺值得珍惜的。毕竟,生活需要一张一弛,阅读的心情同样也需要有张有弛。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采莲子》,就是一首令人倍感轻松愉快的作品,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首词读起来篇幅很短,情绪也很轻松欢快。你是不是也注意到了?这首词不大像词倒是很像一首七言绝句吗?确实,《采莲子》这个词调是唐代教坊曲,形式上和七绝完全一样,七言四句,押平声韵,和我们之前讲到过的《竹枝词》性质很类似。这样的歌词,再一次证明,词在形成的早期和唐诗是一种近亲关系。所以,《采莲子》和《竹枝词》都不是诗,而是歌。尤其是《采莲子》,还留下了和声部分的歌词,在每一句歌词之后,都附了两个字的和声,那我把和声部分加进来,再给大家读一遍。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

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

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

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很可惜,因为时间隔得太久远了,这首《采莲子》的曲调旋律没有流传下来,当时它是怎么唱的,和声部分怎么和的我们都没有办法知道了。所以,我只能通过朗读的方式,把文字的感觉给大家呈现出来。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采莲子》,而词的内容居然和词牌名完全吻合,写的就是江南的采莲少女的形象和采莲子的活动。这首词其实就是采莲子的时候少女们一唱一和的歌词。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莲子成熟的季节,少女们划着船,轻松地穿梭在田田的莲叶和莲蓬之间,他们脸上的笑靥是那么的清新明媚,欢快的歌声在湖面上此起彼伏。很有可能最漂亮的那位少女就是领唱,她一开嗓先唱了第一句,船动湖光滟滟秋,散落在湖面各处的女孩子们一起和了一句,举棹。她在独唱第二句,贪看年少信船流,女孩子们再和唱,年少。以此类推,就这样一唱一和,前后呼应,使得曲调更增添了更唱叠和、回环复沓的妙趣,一边享受喜悦,一边唱着歌儿来抒发快乐的心情,缓解劳动的疲劳,这真是一幅既有美景,又有美声的美丽图景。直到今天,江南的很多种茶,采茶的基地还能够看到这样的景象。采茶女们一边采摘茶叶,一边唱着山歌,而且往往也是有主唱有和声,既悦耳动听又赏心悦目。类似的民歌,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有的朋友在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可能还会有点疑惑,这首诗的诗人也太偷懒了吧,什么叫鱼戏莲叶东?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同样一句诗,重复四遍,只是把方位名词分别改为东西南北,这有意思吗?要是诗都像这样写,咱们都能当诗人了,一天写个几十首不在话下吧。其实呀,咱们换个角度去理解,可能就不会批评诗人在偷懒了。因为江南也是一首民歌,而且也是一边采莲一边唱歌,有领唱,有和声的歌曲,领唱先起头唱前三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散落在湖面上,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采莲少女们纷纷应和,东边的少女们可能接着唱下一句鱼戏莲叶东,西边的采莲女的紧接着和再下一句鱼戏莲叶西等等,歌声从四面八方一浪接一浪的传过来,此起彼伏,劳动娱乐两不误,那是一幅独美多动人的江南美景呢。



这首《采莲子》继承的正是江南的民歌风味,描写的内容就是采莲女劳动娱乐两不误的日常。演唱的形式也是一人唱众人和,第一句“船动湖光滟滟秋”是描写自然风景,船当然是采莲少女划的小船啦,初秋是莲子成熟的季节,因为小船儿争先恐后的划到荷花丛里,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静态的自然风景,因为人的闯入,顿时显得动感逼人了。这一句刚刚唱完,和声举棹,就及时的呼应了这个动态的场面,举棹,顾名思义,就是举起划船的桨,举棹,也有一语双关的含义,因为船动必须先有划桨的动作,所以举棹,首先是劳动的必要内容。可既然这是一首歌,所以举棹还可以理解为是配合歌声的舞蹈动作。我们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首先是甜美的领唱的歌声,“船动湖光滟滟秋”飘扬而来,余音还没有完全消失,和声“举棹”就从四面八方同时响起,声音高亢嘹亮,充满了劳动的激情和快乐。于此同时,所有的采莲女都举起了船桨,伴随着歌声有节奏的划动小船,大家同时一挥手臂,船浆在水中同时激荡起浪花,白色的浪花一浪接一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场景啊,真不亚于经过精心排练的一幕大型实景歌舞表演吧。当举棹的和声渐渐淡下来,领唱的歌声呢,继续响起。这一回,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突变。“贪看年少信船流”劳动的场面瞬间转化成了爱情的场面,导致情节发生突变的直接原因是岸上一位英俊少年的经过,一下子就吸引了采莲少女们的视线。刚才大家的注意力都还集中在饱满成熟的莲蓬上,可是莲蓬的吸引力哪里比得上小帅哥呢?随着少女们的目光被磁铁吸住了一样,定在少年的身上,领唱的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喜剧场面,促狭似的唱起了第二句“贪看年少信船流”一个“贪”字,活脱脱显示出民间少女毫不做作,毫不矫情的纯洁可爱。在他们身上呀,既看不到大家闺秀的矜持高傲,也看不到风尘女子的搔首弄姿,一派纯真自然的表现,完全没有掩饰。因为贪看帅哥,甚至都忘了自己原来的目的,注意力全转到帅哥身上去了。一个“信”字活脱脱勾勒出采莲少女的痴情,本来他们都在很努力的划着船桨,争先恐后要划到莲蓬最多的地方看谁采的功莲子更多,可是一旦帅哥出现,她们要比的就不是谁的劳动成果多,而是谁更能赢得小帅哥的青睐了。于是莲子忘了釆了,船也忘了划了,任凭小船漫无方向的自由漂流。所以当领唱“贪看年少信船流”的歌声刚刚落下,她们不由自主的应和了一声,年少。


对陌生小鲜肉的爱慕之意,简直是呼之欲出了。词解释到这里,你可能也发现了唱歌的时候,和声的处理往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声无词,这是一种泛泛的抒情。另外一种呢,就是声意兼备和即时即景的咏怀。这首《采莲子》的和声就属于后者。“举掉”劳动的情景再现。”年少”则是呼应爱慕的情意。和声的变化简直就暗示了主题的变化,一场劳动竞赛瞬间变成了爱情竞争。既然因为小鲜肉的闯入,使得采莲的劳动画面发生突变,那么接下来的情节推进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正在大家唱着歌儿,目不转睛看帅哥的时候,突然不知道是哪位少女对着帅哥抛过去几颗莲子,少年猝不及防,莲子有没有接住不知道?反正小帅哥的眼光顺着莲子抛来的方向,在湖面上来回的寻找。那位抛莲子的少女这才惊觉自己实在是太冒失了,女孩子家的哪能这么主动呢?再加上身边的闺蜜们也开始打趣调侃她,少女的脸一下子就羞红了。顺便再强调一下,“莲”其实也是谐音双关,因为“莲”谐音爱怜的“怜”,在古代汉语里边“怜”表达的就是爱的意思。所以莲子、怜子那就是爱你的意思了,因此在古代莲子往往是为表达爱情的信物,正因为莲子具有了这样的象征意义,所以当少女情不自禁的将莲子抛出去之后,才恍然醒悟过来自己这个下意识的动作竟然泄露了内心的秘密,这实在是太令人羞涩了。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破人知半日羞。”


《采莲子》就是这样一首民歌风味浓厚的小词,语言通俗,情调欢快,读起来令人感到轻松愉悦,甚至还会不知不觉的会心一笑。怎么样啊?读了这样的词,是不是能让你暂时从城市车流的清浊尾气、紧张的工作节奏当中解脱出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清新明快,感受一回民间少女的质朴率真呢?


当然,我还得老老实实承认,虽然这首《采莲子》很像一首民歌,但它毕竟和乐府民歌江南不一样,他并不是真的民间老百姓边劳动边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是文人模仿民歌的产物。因此我还想好好介绍。这首《采莲子》的作者,唐代著名诗人黄甫松。皇甫松是唐代著名词人,史料对他的记载非常简略,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只知道他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唐懿宗前后,也就是和温庭筠大致同时。他也是多次考进士,却终生不第,终身都没有做官。尽管在仕途上很失败,但皇甫松确实是一个成功的词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一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重要词人,黄甫松名列其中。有12首词作入选《花间集》。他也一向被视为是刘禹锡、白居易之后,温庭筠、韦庄之前的重要的词人之一。除了民歌风情浓厚之外,我的恩师邓乔彬先生还总结了皇甫松词的另外两大显著特征。



第一,他的词代表了词在形成初期,调名即为吟咏本题之意。比如我们今天分享的《采莲子》词的主题和调名是一致的,确实也是吟咏采莲的活动。再比如说皇甫松写的《梦江南》词中就确实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写的就是梦到了江南的风景。还有他的《天仙子》词中有“刘郎此日别天仙”的句子,写的就是刘晨与天台山仙女的艳遇,《摘得新》词中有“摘得新,枝枝叶叶春。”诸如此类。调名和词的主题一致就是词在早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到宋代以后,词调名和词的主题内容往往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


皇甫松词的第二大特点就是从形式上体现出了歌唱的特点,而且还保留了作为和声的文字,我们今天讲的《采莲子》词,“举掉、年少,”就是有实际意义的和声的保留。再比如他写的竹枝词也是这样。“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加上“竹枝,女儿”的和声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槟榔花发, 竹枝 ,鹧鸪啼,女儿。雄飞烟瘴,竹枝,雌亦飞,女儿。”这首词当中的“竹枝,女儿”也是和声合唱的歌词。可见皇甫松作为重要的花间词人,他的个人特点还是相当明显的,清新明快的民歌风味。调名与主题的高度一致。歌唱形式和声歌词的保留。这三大特点,让皇甫嵩在花间词人当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过,我还想补充强调一点,虽然皇甫嵩这位词人的生平资料保存不详,但它有一个非常奇葩的爹,对他应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得不稍微介绍一下他的奇葩爹。


就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皇甫湜,那我为什么说他的爹很奇葩?跟皇甫松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原因是这样的,皇甫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高足,继承了韩愈的文章奇绝搞怪的一面。皇甫湜生平最信奉的作文准则是,让别人都看不懂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他晚年有一段时间住在洛阳,和白居易过从密切,可是他又宣称白居易写的诗文,那都是下里巴人,他写的文章才是真正的阳春白雪。唐朝著名宰相裴度,在洛阳的时候,曾经想聘请白居易去写一篇碑文。被皇甫湜知道了这个消息,皇甫湜对裴度是大发脾气呀,我皇甫时就在你身边,你却舍近求远,去请白居易写文章,他那个下里巴人怎么写得出我这样高雅的文章呢?裴度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呢,赶紧说呀,我本来是想请您的,可我就是觉得您老是大手笔,怕您看不上我这样的小事儿,您既然不介意,那能够请您来写,当然是求之不得呀。于是皇甫湜几斗酒一喝,大笔一挥,当即写了一篇几千字的碑文。裴度捧着文章是左看没看懂,右看也没看懂,只好连声赞叹说好文章,好文章,高,实在是高哇。还付了一大笔酬金给皇甫湜。裴度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官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裴度这样心胸宽广。皇甫湜就因为性格狂傲不羁,在仕途上颇受了几番重大挫折,到了晚年,甚至穷的家里都开不了火,正因为皇甫湜在官场上混的不如意,家境又如此贫寒,他的儿子皇甫松当然也就没有办法跟别人去拼爹了。所以一辈子连进士都没有考上,也没有进入官场的资本,更让人看不懂的事啊,儿子的词风跟爹的文风还来了一个180度的大逆转。爹的文章是高深的,大多数人看不懂。儿子的词却是平淡的像大白话,还主动向浅显通俗的民歌学习。比起爹看不起的白居易来,黄甫松的词,在通俗自然的路上走得更远了。看来皇甫松也是一个挺叛逆的儿子,就是要跟爹走不一样的路,走不寻常的路。



一直到唐昭宗光化三年,也就是900年,时任左补阙的韦庄,上奏皇帝书,遗落在民间的词的才子,确实有才高八斗之辈,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考上进士含恨去世,恳请皇帝能够追思这些人进士及第。在韦庄列出的名单里就有李贺、温庭夕均、贾岛这样一些著名诗人,其中也包括了我们今天讲到的皇甫松。所以,皇甫松活着的时候,没有体会到进士及第的荣耀,死后却拥有了赐进士出身的哀荣。


好了,让我们再回顾一下皇甫松这首明快清新的《采莲子》吧: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下一期我们再会。

51.顾贞观《金缕曲》
52.贺铸《青玉案》
53.欧阳修《浪淘沙》
54.纳兰性德《金缕曲》
55.辛弃疾《清平乐》
56.晏几道《临江仙》
57.秦观《满庭芳》
58.秦观《鹊桥仙》
59.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60.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