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1月的天量信贷?
做最专业的金融小白
2023年1月:
社融同比增速:9.4%,前值9.6%,去年同期10.5%;
经历了去年社融数据“单月复苏,双月衰退”的反复戏耍后,我现在已经很难就一个月的数据得出什么结论了。
首先,1月的社融开门红肯定是符合预期的,去年憋了很多项目等着在1月投放。而且近几个月我的体感是,融资成本确实大幅下滑,之前建行、招行对优质个人的消费贷利率基本在4-5%区间,现在已经统统都降到了4%以下,据说企业贷款利率也是如此。
但是与此同时,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仍然较高,上海二套房贷款利率5.75%,与消费贷和企业贷款利率之间有相当大的利差,据我所知,居民提前偿还期限较长的房贷并转为借入利率低但期限较短的其他贷款品种以套利的动作不在少数,这或许是居民/企业贷款差额持续扩大的一个成因。
当然,另外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居民没有借钱的理由,因为不买房。除了买房和炒股,中国人没有啥事儿是必须要借钱花的;但是企业不一样,企业总是要借钱的,而如今,很多借钱的路径走不通。
总的来说,1月金融数据很好,货币总量高增,社融增量高位,结构上看不到冲量痕迹,那我们就先按一个好现象来理解。
从账面上看,值得忧虑的点在于“货币供给”对“融资需求”乃至“经济增长”的传导效率在逐步走弱。
“印很多钱”,到底是不是“借很多钱”的充分条件?数据证明显然不是。那么是不是必要条件呢?其实我觉得也不是,但是对央妈来说还是必须要印,因为不印这么多钱,就没法证明“印了也没用”这件事。现在印也印了,你看,果然没用吧,锅至少央妈就不用全背了。
所以呢,息还是要降的,逐步降息,逐步让居民适应越来越低的存款利率,才能给越来越低的贷款利率留出空间,才能降低居民储蓄率并且提升社会融资意愿。货币总量工具的边际效应既然在递减,那么当然要配合以价格工具。
我觉得吧,之前央妈不肯大尺度动用价格工具,大概是因为总量可松可紧,尽在掌握之中,但是价格易下难上——降息人人叫好,如果感觉降太多了想往回加?那怕是要被口诛笔伐的。
另一方面就是,也许不管是财政体系,还是金融体系,整个政府部门可能都不愿意或者说不敢于承认一件事——经济再也回不去了。
利率和经济增速应当是相匹配的,之所以我认为有必要降息,就是因为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速明显已经不是阶段性下调,而是永久性的固化在低位了,因此利率也应当配合经济增速的降幅,否则融资成本高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居民的收入增幅,那他们当然就不愿意融资以扩大生产和消费。
多简单的道理,多显然的现实,但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金融体系到实业部门,大家就是不肯承认这一点。
真是莫名其妙。
15.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Delta和Gamma
20.债券投资策略最全详解【转债篇】——抢权配售、正股涨停和折价套利(完结篇)
往期文章:
债券科普
微信号:zhaiquankepu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