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与研究

被用户删除
社会

观点||985高校官宣:裁员!

据一份资料显示,西北某大学共有教职工23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仅占半数左右。1000多名行政人员中,校领导12人,校级管理部门和各院系的处级以上干部共有300人左右。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观点||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是时候来纠正了”

本文转自:社科社1927年,林徽因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消息,宾夕法尼亚大学将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计划安排在2024年5月18日举行的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林徽因于1924年来到宾大,和她同行的包括她的一些同学及梁思成,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留学生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和长期合作伙伴。林徽因师从宾大建筑系著名教授保罗·菲利普·克雷特,他也是宾大当时基于布扎体系的建筑项目的负责人。林徽因当年注册入读宾大美术学课程,但她同时也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学课程的要求,除了一门不对女性学生开放的绘画课程,因为该课程包括男性模特写生。由于宾大建筑系专业直到1934年才开始对女生开放,美术学士学位是林徽因当时唯一的选择。然而,她不但选修了所有建筑设计课,学习了设计理论、绘画和建筑史,还担任了建筑设计的助教,并且她的学业表现优于她大多数同班男生,在她的成绩单上,许多课得到“卓越”(Distinguished)等级的评分。尽管宾大美术学院(韦茨曼设计学院在20世纪的原名)从1934年开始为那些先前在宾大学习建筑学的女性补授建筑学学位,其中包括费城城市建设部第一任女主任乔治亚娜·波普·伊特曼,然而林徽因的情况仍然一直被忽视,即使她完成了比同时期其他女学生更多的建筑学课程。“从当时的记录来看,很明显林徽因想要学习建筑并成为一名建筑师,并且她后来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她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兼佩利讲席教授弗里茨·斯坦纳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译词||“支那”一词是如何演变成“辱华”贬义词的?

本文转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支那”一词的近代史文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译史||《红楼梦》海外遭恶搞”说 不能成立 ——《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析疑

本文来源:《文汇读书周报》公众号转自: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作者前记】两个月前,不止一位友人转来“凤凰读书”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林黛玉,一个放荡的女人?》。文中写道:“放荡的女人”是早期《红楼梦》英文译名Black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译词||“烂尾楼”、“毛坯房”的翻译

construction.这些购房者是多年前在预售阶段购买这些房产的,但由于开发商未能取得进展或完成建设,购房者在预定日期之后的好几个月里都无法收楼。The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观点||高考改革不能再犯的一个方向性错误

本文来源:活字文化转自:文化纵横编者按:不代表公众号观点,仅为分享看法。——翻译教学与研究原题为《“高考精神”: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何以成立》✪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观点||倪梁康:知识分子的三种类型——学者、思者与贩者

本文来源:《东方杂志》2001年第11期转自:哲学基础近年来因研究兴趣所使,常常习读一些佛学书刊。时间长了,历史上的一些高僧形象便铭刻在脑中,挥之不去。待到自己再读书或问学时,就会有意无意地拿自己抑或当今的学者、研究者与以往的佛学大师做比较。反复几次下来,就渐渐归纳出三种学术研究者的基本类型。玄奘类玄奘(600-664年)的名字在圈内人听来已是耳熟能详,似乎无须再作多余的说明。行家中没有人会怀疑他的学术地位。他二十八岁便弄通了佛教大小乘的理论,随后历经千辛万苦西行取经,参访名师,融通诸学,不仅得到了印度佛教的真传,而且他自己的成就甚至远远超过了当时印度的一般学者的水平。但玄奘身上令人赞佩的远不只是他的学问,更还有他的道德人格。他的求学精神与他毕生的做人信念是一致的。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玄奘在这里是舍身求法者的代表。为取真经,不惜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且从一定的角度看,在中外文化交通的历史上,玄奘几乎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外文化第一次交会的过程中,印度佛教文化总体上是以自然融合的方式被中国文化所接纳并吸收。这个过程原则上不同于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文化侵染,即近代西方思想的强制性突入。这种强制的性质使得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很难再以纯理性、超文化的宽宏心态来对历史进程作出客观、中立的评判。也就是说,我们事实上已经很难再像玄奘那样,能够撇开国度、民族、语言、文化的差异,坚定地执着于事物本身,达到一种可以说是惟有真伪之分,不论中外之别的境界。而另一方面,如果谈到社会层面,“玄奘”二字如果没有“唐僧”的注脚,其影响在佛教界内外都不能算大。如梁启超先生便早已抱怨过:“玄奘是中国第一流学者,决不居第二流以下;但是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伟大,最知道的只有做《圣教序》的唐太宗,其次却轮到做《西游记》的人,说起来可气又可笑。士大夫不知玄奘,孺子妇人倒知道有唐三藏!”尽管如此,玄奘在中国思想史上自有其特殊的地位。吕澄先生便认为,“公正地说,印度的佛学从汉末传来中国,直到唐初的几百年间,种种能够传译印度学说的本来面目的,还要算玄奘这一家。”如今看来,“学者”二字,若玄奘不能当之,则天下实在便无学者可言了。玄奘类学者的基本特征据此而可以概括为,以道德文章服人,并不刻意追求和贪图社会层面的影响;崇仰真理,倘有必要,亦不惜舍身求法。在如今的时代里,这样一种“人文精神”目前是越来越少见了。虽还有人时而主张之,但呼声最终往往都是被淹没在另一些声音中。今天的大多数学术人都把人文的真理看作是一些人造的理想,对真理的追求被有意无意地等同于猴子捞月的游戏。他们似乎觉得,与先人相比自己要聪慧得多,故而不再认为还需要去严肃地对待那些曾经有过的目的论主张。这样一种时代精神究竟属于人类的一时之机智,还是永恒之宿命,我自觉还不够成熟,不敢在此妄断。我只是钦佩玄奘的学识和精神,以及在这两者之间的一条贯通的脉络:真诚。对于玄奘,我虽自知永远无法望其项背,却仍不断以他为楷模而自勉之。这或许是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所能做的惟一事情。惠能类惠能(638-713年)与玄奘几乎是同时代人,只是略有长幼之分。但无论是从学与思的发生顺序来说,还是从佛教文化交往的逻辑顺序来说,都应当是先有玄奘,后有惠能。当然,若有人想比较玄奘和惠能两人中哪一个更伟大,大概许多严肃的研究者都会将此看作是荒唐的。这两人似乎代表了古人所说的“学”与“
2022年6月6日
其他

观点||美国大学的导师如何指导研究生?

本文来源:美国史教学与研究转自:语言春秋、区域国别学与跨文化研究研究生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博士生(PHD,MD之类)的培养最为有名,为世人所称道。在近300多年的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美国的研究生培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也可以称为惯例)。美国的研究生培养以“要求严格”而闻名于世,很多著名的高等学府对研究生都保持了较高的“淘汰率”(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生“淘汰率”在40%以上,即有40%的博士生是不能获得博士学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总的说来,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与实践并重,即强调前瞻性,也考虑实用性,十分注重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2022年6月3日
其他

观点||内卷的社会,焦虑的留学圈,和脆弱的我们

本文转自:學人Scholar一、致年轻或「不再年轻」的「我们」随着2021年的新年钟声响起,我亲眼看到过的世界,自1997年始,来到了第25个年头。自我踏上异国之土求学也已过将近六载,玛卡莱斯特学院的一草一木似乎并没有太多变化,芝加哥大学的校园也还和我2014年来读暑校时相差无几,可是我2014年首次踏上美国国土以及2015年秋季刚进入大学的记忆却已模糊不清了,当年的自己回想起来也像是个熟悉的陌生人了。而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辛酸苦辣可能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但我相信我所经历的种种也并非特例。所以我将要讲述的并不代表所有留学群体,更不可能代表所有中国年轻人,但同时我也相信我的故事和思考是千千万万留学生,甚至非留学生正在经历或已然有过的。我们或许来自不同的地域省份,不同阶层,读着迥异的专业,在不同国度念书,但我们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生长在一个又一个中国家庭,接受过一样或不一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繁荣期长大成人,目睹着前辈不曾有过的物质繁荣,但也面临着父母辈不曾有过的竞争压力以及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空虚,无措与彷徨。我们像麦田里一个又一个的守望者,在学习工作忙碌过后的一个又一个夜里,我们躺在床上质问自己,我们现在做的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未来在哪?但转念一想,比起在现代社会中存活下去,获得财富,尊严和地位,这些问题的答案真的重要吗?想到这里,我们觉得多思无益,叹了口气,对自己说:「活在当下吧。」昏昏睡去后,醒来又是另一天的忙碌。好不容易赶完了所有作业,做完了所有工作,来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我们有人打开电脑或主机开始玩电子游戏,有人叫上三四好友一同外出约饭组局,还有人上网刷着新上映的网剧。可当一切娱乐过后独处时,又是一阵又一阵的空虚。我们问自己:「我这样是不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啊?」「我是不是又无效社交了?」「这些时间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这些拷问却又像流星划过夜空,转瞬间便被我们脑海中其他想法替代了。「哎,也就放松放松嘛,学习工作已经很累了,这些也是合理的。」我们一直本能地在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的焦虑,也经常用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财富,被认可的社会地位和荣耀,或是被交口称赞的道德品质来宽慰或麻痹自己。但这些发自内心的拷问总像不速之客飘进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为何总是如此焦虑?二、我从哪里来?时间倒退回2014年末美本申请季,早已在中考结束后脱离应试体系的我正就读于一所位于杭州的国际高中。源于对应试体系以及过去执着于成绩和竞争的自己的厌恶,我在高中的前两年进行了激烈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认知的重新建立,同时通过一些课外阅读发展了对于人文社科的热爱。那时的我,对于人文社科知识理论有着一种纯粹的渴望与热爱,对于世俗标准和功利主义则是近乎厌世的鄙夷和不齿。在各项标准化考试中斩获优异成绩的我书生意气风发,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比鲲鹏的我也以追逐藤校作为我的最高目标来给未来的自己打造最好的平台来「改变世界」。但由于当时我家中资金在不触碰固定资产的前提下,也勉强只够支付学费和基本的生活费。我不想因此影响父母的物质生活,就决定降低择校目标以争奖学金,最终结果也如我所愿。我最终很早地拿到了早申(ED)带三分之二学费价值奖学金的录取。录取我的是一所非常优质但在国内鲜有人知的小文理学院,玛卡莱斯特学院。我在大一时就申报了政治科学专业,在大二快结束时申报了第二个专业,历史。平心而论,我在2015年底到达玛卡莱斯特学院的时候对学校并不满意,小小的校园没有大U的恢弘,更没有顶尖名校的丰富资源和举世闻名的学究。当时自负傲气的我对于周边的人和事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但逐渐地,我潜移默化地被这所小学校温柔的人文精神所打动了。在一堂又一堂课的思辨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特权(privilege),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偏见和不足,以及身边每一个人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以及我的认知建立不可多得的价值。我开始爱上这所学校,欣赏周边来自各种族各国家的同学,也与好多教授建立了可能是忘年的,一辈子的友谊。本科期间我广泛涉猎各学科的课程,除了完成专业要求之外,学的课十分的杂。我上过许多与专业不相关的课例如,舞蹈史课,语言课,计算机课,数学课等等。可是烦恼与困惑也很快接踵而至,打得我措手不及。三、肉糜与人间烟火我在大学期间延续了高中时对于知识理论的纯粹渴望和对于世俗标准的鄙夷。新生周时我结识了两位分别来自于南京和北京的同学,我且把北京的这位称作同学A,南京的这位称作同学B。后来因为相同导师和相似人文社科专业的原因也结识了同学C和同学D。回想起来,本科期间有所交集的朋友大多都是因为在某个场合畅谈或辩论了一些人文,历史,或是政治,哲学类话题。因为觉得与同学A和同学B志趣相投,我在大二期间决定与他们做室友,课余和夜间经常畅谈人生理想,哲学政治,这些成为了大学期间宝贵且愉快的回忆。然而有一天,同学A忽然跟我说,他决定不再读国际关系和政治科学,而转向经济和应用数学,并和我交谈了艰难的心路历程。同学A来自于单亲家庭,父母早就离异,因为家庭原因经济条件事实上并不好,所以他觉得他不得不先解决毕业后养活自己的问题,他也表示留学对他的家庭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如果毕业后无法去做投行或者咨询师类的工作,他就会觉得留学很失败。我刚开始并不是特别理解,觉得既然年轻就要勇于坚持自己先前的想法,不可被现实所左右。后来因为专业不同的原因,也与同学A渐行渐远。在大四期间虽然再度和同学A做了室友,可是因为一些生活上的矛盾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出入,我可以感受到我们不再是从前可以交心的朋友了。最终同学A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咨询师,完成了基本的经济独立,我打心底为他高兴。在毕业后同学A邀请我喝酒,并且倾诉了他的诸多不得已,我也和他聊了聊我的艰难处境,我开始逐渐理解他的处境和抉择,但无论如何,我知道我们可能已经成为异路人了。同学A大二改变人生走向的经历事实上对我刺激不小,由于我对于留美本科的期待是一种纯粹的,不带目的的知识学习,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周边同学对于高绩点的执着,选专业的随波逐流以及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还有对于实习就业的疯狂是完全不理解的,甚至持一种鄙夷态度,认为他们背离了博雅教育的初衷,这也是美国文理学院办学的根本目的。我猛然发现,美本留学圈对于留学就业的期待早就远远高于了对于留学育人的期待,我意识到我自己或许才是那个异类。我开始觉得愤懑不平,决定自己要「独善其身」,继续不带任何目的地学习。这种心态导致我并没有对毕业后有任何规划,直到大四,我只有根据所学专业对未来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例如读博和考取法学院。我当时相信只要坚持自己所做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四、车到山前没有路,终得一地鸡毛可是越是临近毕业,我的内心就越发焦虑,到大三也开始忙不迭地找实习,衡量读硕,读博,和读法学院之间的利弊得失,寻求毕业后的出路。临近大四末,我也开始疯狂寻找美国律所的实习。时间很快来到了2019年毕业季,快得让我猝不及防。我听说同学B也进行了专业转向,从本科的哲学和理论数学转向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学习,最终也获得了一所不错学校的博士录取。和我拥有同一导师的同学C则获得了藤校的国际关系理论博士录取,同学D在一番辗转过后也去一所顶尖名校读了信息技术类的博士。甚至我高中时期的读社会学的好友也转向了数据分析类专业以解决就业问题。在身边的同学朋友要么转向,要么都到达了自己想要到达的去处时,焦虑笼罩了我。我不愿意放弃之前的努力去转向妥协于现实,但我不得不给自己毕业后的生活找一条出路。在同学A的帮助下,我申请了大概四五百所律所的实习,最终斩获了三封录取信。然而造化弄人,这三所律所无一不要求我至少呆两年,然而因为非STEM专业限制,根据美国法律,我最多只能实习一年。我只能将这三封辛辛苦苦获得的offer婉拒,同时家中也开始催促我申请法学院的事宜,让我准备标准化考试,因为读法毕竟是就业上最好的出路。深感别无选择的我开始准备LSAT考试和GRE考试,为申博和法学院做两手准备,与此同时我也在寻找留美的其他出路,因为任何的留美实习经历总是有价值的。通过教授的竭力帮助,我在一家明尼苏达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找到了一个职位,总算是寻得了一处归所。在图书馆接触到的人群和事件让我持续产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辨,使我不愿意放弃对于学术道路的执着。在拿到理想的GRE分数后,我决定申博申硕,但由于本科期间涉猎过广导致我并没有在某个领域深度钻研,以致在申博过程中折戟,但我也很高兴能够获得父母的最终支持和拿到芝加哥大学硕士项目的半奖录取。五、我究竟在做什么?我往哪里去?新冠疫情打断了我2020年的一切规划,图书馆关闭,美国疫情肆虐。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新的一份实习经历就这样在2020年初草草结束了。但新冠疫情又像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给了我大量时间和机会去重新思考我目前的人生。我开始困惑,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卷入生活压力和工作学习竞争压力的旋涡中而不能自己的。似乎有一股力量,无论是来自于父母,他人,社会,还是朋友们,在推着我走。在这股力量导致的不断扭曲和变形中,我的纯粹求知世界已被撕裂得残破不堪,迫使我不得不承认我生活的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净土,学术界也好,法律界金融圈也罢。内卷当头,如何独善其身?资本当道,如何兼济天下?回顾过去所学和所经历的,我开始意识到这个现代资本社会的基础物质本质是普通人和普通人争工作,资本家和资本家争资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旋涡中,曾经自命不凡的我们竟是如此脆弱。我们惘于因何努力,又困于享乐为何,整个社会就像一个生产焦虑与贩卖快乐的巨大机器,我们的关系网像传递焦虑的高速光纤。财富自由,就业,自律,努力,竞争等等名词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每一寸神经,过去那个充满热血的我们似乎变得如此陌生和不堪一击。想到这里,我彻底理解了我的同学朋友们的不得已,也原谅了自己的不得已。也请这个社会原谅我们年轻人的功利心和心浮气躁吧,深处旋涡中,我们又奈之若何?我只是希望在某个昏暗无光的夜里,当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我们找上门时,我们不要将他们拒之门外才好。请给他们一片避难所,再暗淡的光,也是一片亮。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观点||一位旅美学者的观察:中国留学生的不足,是缺少严格的学术伦理训练

本文转自:學人Scholar作者简介:伍国,美国阿勒格尼自由文理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研究专业负责人。本文原题为《赴美中国学生的学术融入》。几年前,美国的《高等教育纪事》杂志曾经登载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美国教授,内容是针对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认为他们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缺少批判性思考。我读到这篇文章以后,立即发电子邮件给这个杂志的编辑,提出抗议。我指出,在我个人的教学过程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比美国学生更弱的批判思维能力,他们的口语虽然不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自如,但大致观点也是能清晰表达的。经过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能很快提高。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公开批评不仅有歧视之嫌,也忽视了外国学生融入美国教学环境所面临的普遍的挑战。我说,中国学生被骤然放入一个以美国教授和学生为主体的异国文化中,在课堂讨论中必然容易采取一种观察和倾听而不是积极参与的保守态度,这种倾向在整个东亚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中都比较突出。反过来,美国学生在中国很难遇到类似的困境,因为多数美国学生的中文程度根本不足以和中国同学一起上课,而是和其他留学生集中在一起。假如我们把中文大致过关的美国学生放入一个以中国学生为主、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课堂,美国学生也可能相对沉默。《高等教育纪事》封面抗议归抗议,我自己对中国留美学生的表现是从两个方面力图客观地来看待。我发现,在我所接触和教过的中国本科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多本科留学生在出国留学以前,就有过不少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资讯一点不少,到了美国以后,也结交很多当地朋友,外出旅行,广泛阅读,思路开阔。一味认为小留学生不会批判思维,也不能融入国外社会生活,只知道扎堆成天说中文,似乎是以偏概全、不太公平的指控。和美国本地学生相比,远渡重洋求学的中国学生其实更善于从两种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待很多社会、历史和政治问题。相比很多从未出过国门,甚至除了家和校园以外国内旅行经验都有限的美国学生,中国留学生的阅历更为丰富,眼界更为开阔,视角更为多元。因此,当中国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时候,一旦克服语言和心理障碍,能够说出很多令美国学生耳目一新的观点。中国留学生的不足,在我看来首先是缺少严格的学术伦理训练和个人对过错负责的态度。我曾经在一年内参与处理过三起中国学生被美国任课教授指控抄袭的案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抄袭绝不仅仅是中国学生特有的行为。在美国大学生中,作弊和抄袭也层出不穷,而学校也有关于如何界定抄袭和引用的教育,还有相应的制度保证作弊案件受到公正的审理。其过程有指控作弊的教授(类似于原告)、被指控的学生(类似于被告)、一个由教授组成的委员会和几名学生组成的委员会(类似陪审团)共同出席。在听取双方的控辩后,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被指控抄袭的一些中国学生倾向于完全拒绝任何指控,不仅如此,还有人大言不惭地对美国人说:“在中国我们都是这样的”。一名被控抄袭的中国学生甚至公然指责学校没有提供更好的指导,而自己是“付了学费”的。这种强词夺理的自辩不仅在国外损害中国的形象,也罔顾事实。另外,当事人在潜意识里完全否定了自己的责任,在道德上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中国留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认知上的。的确,一部分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替代性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越来越趋近于美国高等教育所期待和要求的批判性思维,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囿于固有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纠结于“我以前听说的不是这样的”和“这和我以前学到的不一样”。在有关中国的学习过程中,来自国内的留学生起初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懂得比美国学生多,但最终不得不承认,部分美国学生在毫无背景、从未到过中国、也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经过对指定书籍和论文的精细阅读和深入思考,对有关中国的论题也能够表达出非常有见地的思想。一方面,深入的批判性思考是美国教育中长期持久进行的训练,学生并不难越过表层信息对文本背后的逻辑和问题展开深层次剖析;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学生因为生长于中国,对国内的种种情形以及中国历史了解得较多,但美国学生的广泛阅读以及文化的多元和开放性却使他们对于欧洲历史、苏联/俄罗斯历史都有相当的了解,更不必说美国历史。这些背景对于他们在人类共同经验的意义上理解中国也有很大的帮助,但这部分知识储备和深度阐释能力却是一般中国学生缺少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学术写作能力。事实上,在课后的交谈中,从国内来的学生,甚至个别在美国长大的华裔二代孩子都异口同声地向我表示:我不擅长写作。他们有时候甚至无法按期完成一篇论文,理由就是:不擅长写作,和“有想法但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这一类学生常常是华人孩子中常见的经济学专业,辅修数学。我问他们,学经济学就可以不用写论文吗?将来工作真的不需要书面表达吗?学经济学就不需要深入了解社会和历史吗?我认为这种倾向和中国人中间迷信数学和统计,忽视人文社科的思维和表达有极大的关系。然而,这样的学生最终可能会认识到,本土美国人相对中国人的优势,恰恰体现在思辨和表达上。我在批改论文的时候的确不断发现,美国学生中比较优秀的那部分人在阅读材料的细致程度、引用丰富准确以及论证的严谨绵密、解读的深刻性方面,都远远超过“不擅长写作”的中国学生。甚至一些专业是自然科学的学生写起历史论文来也非常得心应手。这导致中国学生对中国历史仅仅在人名,地名,大致事件的常识意义上懂得比美国学生多(这是自然而然的,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骄傲),但深度分析能力极为薄弱。说白了就是:中国学生的中国历史,在学术意义上学得并不如美国学生。这一点,我曾在交谈中请一位中国学生自己反省一下。另外,如果你说英语写作阻碍了表达,那么请问同样的论文,你确信你用中文能写得很好吗?结果这名学生摇了摇头。我在和中国学生的课后交谈中发现:国内的中学教育到目前为止仍然欠缺人文社科的学术写作训练。在中国大陆的中学作文训练中通行的仍然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分类,在历史这一学科考试中问答题和材料分析会要求成段的论述,然而仍然不是一篇完整的带实证研究性质的文章。在上述三类中国式的主要文体中,事实上没有一类属于美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熟悉的社会科学“研究论文”范式。这种中式文体分类不仅把主观判断、说理和客观描述、引证割裂,更因此缺少那种自己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证据、进行独立研究的训练,导致一些中国学生错误地认为“写论文”就是“发议论”。同时,关于规范地引用和注释的训练也严重缺失。有的学生自己已经不愿意去细读一本书,一开口就是“罗胖子”如何如何。这种思维能力弱化的现象,会更加导致中国学生在自认“数学好”的迷梦中进一步把经济学和数学,统计作为自己的舒适区,但一旦经济学系的某门课也要求写论文,自信心立刻就被低分打击。眼下,低龄留美学生群体在生活和心理上的融入障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加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到,学业上的不适应是部分学生厌学,退学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注重通识教育和文理平衡发展的高等教育制度下,想一味依赖“数学好”,避免相关文化背景和人文社科学术写作是不太现实的。留学的目的终究是学习知识和自我提升,与其以“顾客”甚至“金主”的心态苛求和指责美国大学没有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心理协助,不如也正视弱点,积极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向舒适区扎堆逃避,给美国大学留下中国留学生和美国文化格格不入的印象。事实上,近期美国的一项的高等教育研究就已经把历史学科在常春藤名校的衰落公开(部分地)归罪于亚裔学生太多,言下之意就是亚裔学生除了“能赚钱”的专业以外,对其他一概不感兴趣,并已经破坏了美国的古典教育传统。我觉得这是值得中国父母思考的。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汉学||明朝入华黑人小记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2022年1月5日
其他

观点||哥大教授:为什么中国学生都有“课堂讨论恐惧症”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2021年11月20日
其他

汉学||钞票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到底是谁

”,也改为了简体字,原来流通的1角2角的“角”,中间一竖不出头,也使用了新字形的“角”,中间一竖出头。人民币2元的“
2021年9月13日
其他

读文||北大天才张益唐:宁愿在美国洗碗,也不愿回国,58岁破世界难题

·伊万尼兹,刚看了一眼标题就觉得这很有可能又是一篇“胡言乱语”的民间科学。这篇文章竟要挑战困扰了世界200多年的数学难题,亨里克心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能有什么作为?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观点||北大王蓉教授:我想搞清楚为什么教育必须如此痛苦?为什么分数是带血带泪的?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2021年6月8日
其他

观点||北大精神科医生:为什么那么多名校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想放弃生命?

我在高校工作,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我在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所以我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一点沉重。
2021年2月13日
其他

会讯||关于召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发布会的通知

专家报告《指南》研制背景及总体情况介绍《指南》各部分内容专题解读,包括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资源、教学评估、教学管理与教师发展2.
2020年10月13日
其他

FUN||1年1张,100年北京。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成为新中国首都。
2019年12月14日
其他

译者||陈望道与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汉译本

陈望道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通篇以现代白话文译出,也呼应了当时的文学改良运动。他用通畅的白话文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时隔近一百年的今天来看仍十分流畅。
2019年7月5日
其他

十三经英译大全 | 汉籍经典英译系列

胡志挥(英译)、陈克炯(今译).《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丛书:左传》.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
2019年6月9日
其他

译作||二十年磨一剑,再现经典

Hong您的上述评论非常不公平。如果您有我的书,您应该可从我的前言中知道原诗是用中古英语写的,但您引用现代英语翻译并将其与我的中译本进行比较。众所周知,这是无意义的。如您较真,请查阅Piers
2019年1月28日
其他

观察||江苏不再折腾高考,改用全国卷,反思精神难得

2018年6月15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江苏高中招生、高考改革以及高考命题等事项。省教育厅报告有关情况,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先后发言,省有关部门、分管副省长、部分省委常委发言,省长讲话,最后,书记讲话。1
2018年6月26日
其他

观察||大学“砸钱挖人”之痛,戳中了谁?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人才是除高楼、设备等硬件条件外最关键的“软实力”,也成为各大高校竞争的资源。高校作为“引凤凰”的梧桐树,对高层次人才给出诸多配套奖励承诺,人才引进的成本也在逐年升高。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FUN||真的是人不如狗啊

https://www.boredpanda.com/loving-caring-good-dogs/?cexp_id=10184&cexp_var=4&_f=featured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读文||一个大学教授的典型悲催经历,太扎心……

期末了,卷面成绩60分以上的同学只有30人,不及格率达到了60%,7位同学交了白卷。和教研室其它老师交流,他们说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现在的学生一茬不如一茬。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译者||安乐哲: 翻译中国经典的“洋教授”

了解的第一步,是突破语言障碍。安乐哲深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哲学存在着极大的误读,诸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著作,最初是由传教士等翻译并解释的,“其中包含着欧洲基督教文化的臆断。”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人物||启蒙思想家严复:从海军留学生到翻译大家,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

年少时期的严复因为家庭的原因,迫于生计,成为福州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在毕业后,他走出国门,成为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语言||语言学家是如何侦破案件的?

这是一起发生在亚拉巴马州的凶杀案,虽然将疑犯锁定为一个名为欧内斯特·泰德·斯托克斯的男子,调查人员却没有证据对其提出指控。这时候,他们收到一封匿名信件,其中内容若属实,案情走向将全然不同。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译见||徐友渔:应对劣质译著亮红灯

liberalism,应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自由主义的社群主义”,也出现了一种“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前者的英文是liberal
2018年5月26日
其他

观察||美国顶尖大学教育最重视的是什么教育?

比如,MIT对学生一学期的选课数量和学生选择专业的数量均有限制,防止学生贪多嚼不烂;芝加哥大学则直接规定了学生的课程表中,要求苛刻、课业繁重的小班讨论课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防止学生偷懒混日子。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FUN||问世间情为何物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读文||楼宇烈:离开“道”,中国文化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地方描述“道”。道家自不必说,《管子》里也有很多对“道”的描述,如“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道”只能心领神会,不能通过语言、形象、声音来传达。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语言||英文源于象形文字——26个字母的原始涵义

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其地理位置大约相当于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沿海一带。“腓尼基”是希腊人对这一地区的称谓,意思是“紫色之国”,因该地盛产紫色染料而得名。罗马人则称之为“布匿”。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译言 || 北外高翻姚斌:同传的黄金法则

除了会议前的准备和预测,在做同传的过程中也充满着预测的乐趣。我们的“图式”不仅包括对相关话题的知识储备,还应该包括对于一般发言稿的风格与结构的了解。在一本名为《目的性行为》(Translating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译者||陆扬: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

除了上述这几位学者,我还要指出的是在近期才得以问世的伯希和与陈寅恪的研究。虽然这两位二十世纪的重要学术人物没有完成比较系统的有关鸠摩罗什传记的论著,但却留下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札记。[5]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历史||中国百年教育:看传教士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新闻||256所高校过亿!中国高校年度科技经费排名公布

从学校类型来看,工科类大学的科技经费明显大幅高出文科类大学,更有部分偏文科的985和211高校年度科技经费未破亿,可见工科和文科的差异之大了。从全国范围看,年度科技经费破亿的高校也仅有256所。
2018年5月25日
其他

横议||研究生生源战提前打响,对考生有利无弊吗?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对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持积极态度。他表示,高校提前吸引、录取优秀生源对于其发展是很有利的,这既保证了研究生生源质量,也提高了学校的科研竞争能力。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FUN||全球蔑称大全

face) 英语人对中国人的蔑称:煎饼(pancake) 英语人对中国人的蔑称:大扁头(panhead) 英语人对中国人的蔑称:红色猴子(red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他冒死回国,却遭学术打压、谣言中伤,最终心如死灰,黯然赴美!

他是“中国遗传学之父”,曾怀揣一腔热血,冒着战火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没想到最后会黯然离去,留下一声叹息。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视频||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南加州大学超具感染力演讲,金句频出赢得阵阵喝彩(附视频&演讲稿)

还记得今年1月份,奥普拉在金球奖上号召女性说出真相、捍卫权益的演讲过后,人们便纷纷鼓励她去竞选美国总统,可见其深(sang)入(xin)人(bing)心(kuang)的号召力。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译技||增加、减少以及成倍的比较关系

除了上面介绍的表示数量变化的句型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单词可以直接表示数量增减。这些单词通常用作形容词或动词,在句中充当表语或谓语。这些单词比使用某些句型来得更简洁,也比较容易掌握。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观察||编制取消:高校教师的工作更鸡肋?!

事业单位编制一般由人事局编制办公室根据事业发展以及单位既往的人员结构来科学核定,一般情况下会适度给与较多数量,也就是指标较多,而单位发展暂时不需要那么多人情况下,可能会有空余。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新闻||副教授公交车上猝死,前晚批改论文至凌晨,家属申请工伤认定却被否

“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代理律师认为,刘老师离开学校后及事发前,为了单位的利益,将工作带回家、带在路上随时处理,占用个人时间继续工作,属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之情形。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新闻||待遇超长江学者!57人入选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新一批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名单。经学校推荐和专家评审,浙江省23所高校共有57人入选新一批“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FUN||世界上最纯洁的笑!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阴毒的铅 | 混乱博物馆

尽管历史上的悲剧不断重演,但铅那种强烈的生物毒性确被人类对铅的酷爱掩盖了,这一切终于在工业革命之后,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达到了高潮——当我们大梦初醒的时候,铅已经成为我们最可怕的宿敌。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读文||一张著名的小学毕业照:老师的一份排名差点毁灭了世界

同时让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诅咒和惩罚,并暗示他们,这个教室里的“位置”,很可能就是未来生活中他们的“位置”,刺激他们树立危机意识,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否则就是烂人一个,死路一条。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人物||王寅教授《语言哲学研究》的创新精神与方法论思想

或语言哲学的中外文著作颇多。这些著作或是外国学者撰写,如Searle(1969)、Dummett(1993)、Lycan(1999)、Martinich(2001)、Tanesini(2007)
2018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