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大爆炸

其他

平常的月经不羞耻,我们的青春不害怕!

“我们的青春故事”,让我们与孩子、与性别、与青春、与不息的生命、与无法穷尽的自我探索,一起打个照面。“老师好”、“豆子老师我们想你啦”、“又可以上豆子老师的课啦”……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的热情让我们倍感惊喜——原来,孩子们比我们想象中更易接受甚至是喜欢这门课程。继4月份“儿童友好厕所计划”项目组到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为四年级的小朋友开展“我们的青春故事”第1~2课时后(点击阅读:为什么我们被教育要隐晦地谈论月经?),6月9日,项目组再次来到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为同一班级的小朋友开展“我们的青春故事”第3~4课时。这是由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CTEF)资助,正荣公益基金会和月事骄傲PeriodPride合作的“儿童友好厕所计划”项目执行的内容,并得到武夷山市巾帼志愿者分会及“大爱武夷”志愿者的支持和参与。项目从建设舒适安全、生理敏感的友善厕所开始着手,在完成硬件微改造后,开展“我们的青春故事”系列课程等,服务和赋能乡村孩童,帮助她们获得更多的性教育知识与性别友好意识,并创造自我组织的机会,让乡村孩子拥有绽放的青春期。(点击阅读:儿童友好厕所,开启乡村儿童性教育的新起点)01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为什么我们被教育要隐晦地谈论月经?

4月6日,“儿童友好厕所计划”项目组到武夷山下洋小学,为四年级的小朋友开展一堂性别友好教育课。本文作者Zudy是月事骄傲联合发起人,性别研究硕士,“儿童友好厕所计划”项目协调人。文章为Zudy在儿童性别教育课堂现场的观察记录。“为什么我们被教育要隐晦地谈论月经?如果经血不小心弄脏了裙子要觉得极度羞耻?月经没什么好觉得羞耻的。月经是平常而自然的事,如果没有月经,人类不会存在。我记得一个男人说月经就像屎一样。好吧,是神圣的屎,我告诉它,如果没有月经你也不会在这里。”——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时间是4月6日下午2点,春天的武夷山流水潺潺,绿意盎然。我站在教室的一角,手里拿着一把用作奖品的绿色HB铅笔。“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你们是哪里来的呀?”这是一堂性教育课,讲课的是豆子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四年级的班级沸腾了,看来小奖品的诱惑力不小,同学们也喜欢不布置作业又活力四射亲切好玩的豆子老师,想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医院里来的!”我笑了,今天这班学生的基本功不错,好奇豆子老师会怎么回应。她接着追问:“有没有同学知道你们是从妈妈的哪个身体部位出来的呀?”一阵轻微的沉默。有的同学喊:“是医生在妈妈的肚子上划了一刀出来的!”豆子老师也微微一笑,回应说:“是的,确实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来的。那你们知道,顺产的同学是从妈妈的哪里出来的吗?”“……”“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张图。”图源:保护豆豆如果说刚刚课堂里的反应是沸腾的话,那现在的反应就是五百个锅一起炸了。“老师变态!”“噫~”“为什么要给我们看这个!”骚动,尖叫,捂眼睛。有的同学从指缝里偷偷地瞄着屏幕。我分发着和ppt一模一样的工作纸,有的同学收到工作纸后就赶紧把纸翻盖过来。这个画面并不陌生,我们上一站的性教育课堂中,同学们的反应也是如此。我记得在我们撰写教案的时候,请教了一位有课程研发背景的好友。他回复说:“老实说,我听到‘生殖器’这个词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抖一下。”听课的老师有些也窃窃笑,兴奋中带着些微的尴尬,眼睛亮亮的。豆子老师胸有成竹地笑着说:“有的同学说,‘好害羞’!是不是?‘不要给我看这个’!”模仿者同学们的手势遮住眼睛。同学们咯咯地笑了,也有原本没有捂眼的同学,看老师捂着眼,自己又捂住了眼睛,或者干脆把头埋在课桌上。但害羞归害羞,全班的注意力像胶水一样死死地粘在豆子老师身上。“你们觉得好害羞,是谁告诉你这很害羞的?”“月事骄傲”的组织简介是这样写的:“我们致力于改善“月经贫困、月经羞耻、经期产品污染”等问题……”我当然觉得“月经羞耻”是一个问题。“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出血。一般12-14岁开始月经初潮,在经期前1-2周会有一些不适症状。”这是月事骄傲科普海报上的摘录。科普海报,张贴在我们的项目学校视觉设计:Dujuan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我们的青春故事:把性教育带进乡村课堂

性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之一,科学的性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坦然面对自己的身体,理解成长中的秘密。而父母、老师对于性教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如何引导孩子们建立正确的观念和认识,也是父母、老师的必修课。11月20日,一场主题为“我们的青春故事”线上儿童性教育工作坊顺利开展,课程主要针对学校家长、老师以及志愿者,对儿童性教育开始的时间、内容、形式以及可用的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是由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CTEF)资助,正荣公益基金会和月事骄傲PeriodPride合作的“儿童友好厕所计划”项目执行的内容。2022年4月开始,项目选择汀塘小学和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两个乡村校园作为试点,从建设舒适安全、生理敏感的友善厕所开始着手,在完成硬件微改造后,将开展“我们的青春故事”系列工作坊等,让乡村孩子拥有绽放的青春期。“儿童友好厕所”微改造视频本期课程主讲老师01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儿童友好厕所,开启乡村儿童性教育的新起点

洋庄老区学校一角(图片拍摄:Alice)开学伊始,福建两所乡村学校——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汀塘校区(以下简称“汀塘小学”)和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的学生们收到一份惊喜:校园的厕所经过微改造后,迎来隐私性、美观度和舒适性的变样。这是由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CTEF)资助,正荣公益基金会和月事骄傲PeriodPride合作的“儿童友好厕所计划”项目执行的内容。在项目看来,厕所是学生高频使用的设施,关系学生的卫生与健康,也是性教育的触达场域,一个全面支持系统的接口。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当艺术在社区里生长起来,它也能带来便民服务

引言“为什么大多数艺术家都要关注展厅和画廊,在当中去放置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也应该看看在真实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数年前,出于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反思,得译工作室创始人夏意兰和先生一起将艺术带进社区。2021,他们参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季新华样板社区“人人街区计划”,与提案者、艺术家和导师一起,在社区掀起一场造梦行动,用艺术服务社区。以下内容来源上海新华在地艺术家夏意兰在11月29日举办的“多元主体共创美好街区论坛”上的分享,您也可以点击下方播放条收听现场录音。正文如下全文共计2,809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夏意兰和先生始终认为,艺术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它不是专业人士的特权或专属,将艺术关在博物馆和画廊里,会让艺术的趣味白白流逝。数年前,夫妇俩将关注点从专业艺术策展转而投向家周边的上海新华社区,希望在真实的社会空间或者街区层面找到一些容纳艺术、展示艺术的空间,甚至唤醒居民做这样的事,而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在新华路租下一个两三平米的杂货铺格子间,邀请艺术家朋友来参与创作。起初,居民们很惊讶,为什么艺术会在这里出现。后来,这个社区迷你艺术空间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每年,夏意兰夫妇要接待二十几位法国艺术家,格子间每十天半个月便上演起变身游戏。好的_OK路易-克莱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你好,社区丨畅想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社区生活圈,这些“街坊”有话说

多元主体共创美好街区论坛扫描二维码回看直播Nov.29全文共计5529字本文兼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信息量大阅读难度为★★★★☆11月29日,由上海新华路街道主办,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承办,正荣集团“你好,社区”公益项目支持的“多元主体共创美好街区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结合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重点样板社区共治单元主题与新华本土实践,汇聚政府、企业、基金会、学者、社造组织等多方声音,通过主题分享、闪电演讲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社区生活圈”新议题。这也是“你好,社区”支持举办的第二届年度主题论坛。今年1月,第一届论坛首次将社区治理的聚焦点落在企业身上,探讨了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挑战和路径。▲“多元主体共创美好街区论坛”现场合影15分钟,能在社区里做些什么?上海“2035规划”提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正在为我们带来对未来社区的更多想象空间。作为上海市第一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试点社区的新华社区,是两个重点样本社区的其中一个,它在风貌人文、空间品质、社区参与和自治共治等方面特色突出,并已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亮点项目。新华街道副主任王岚女士首先发表致辞。她介绍,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新华社区曾经是许多知名工业企业的集聚地,拥有多家知名文化机构。在九十年代初经历了工业区向花园社区的转变后,新华社区不断往宜居宜业的人文生活区方向建设,以丰富的社区体验提升社区活力。“15分钟社区生活圈”项目启动后,社区不断优化布局,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搭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在社区构建了15分钟人和人之间、人和社区之间的关系网络。▲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岚“在人与人的连接当中,社区会变得特别丰富多彩,特别有魅力、活力和温度。希望关心社区的朋友、专业机构、社会组织能够到新华来,把新华作为自己参与社区实践、做社区实践创新、参与社区建设的热土。”王岚女士表示。PART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Seminar10预告 | 两种人及其捐赠决策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10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十期两种人及其捐赠决策非营利组织要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助益社会治理,财务上要可持续。对依赖公众捐款的非营利组织而言,如何激励个人捐赠是一个大挑战。减轻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激励个人捐赠。但个人决策往往依赖不同的系统,非营利组织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捐赠人、定制不同的沟通策略。
2021年3月26日
其他

助力公益行业性别友善,我们还能做什么?

基于如上这些公益行业特有的复杂性,北同文化的部分小伙伴联合来自公益界不同机构的伙伴组成了“性别友善公益人小组”,共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设计,撰写出了这份面向中国公益行业的防治性骚扰工具包。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多元未来 | 国内首个专注性少数法律服务公益基金正式上线

由李霞、高明月、葛昂、钟夏露等法学教授及律师们联合发起,在正荣公益基金会会设立的专项资金项目。该项目主要关注中国多元性别领域,通过提供法律援助、公共教育、培训及研究等工作,沿着中国法制社会建设道路,
2021年3月16日
其他

​Seminar09预告 | 民间公益人联合抗疫行动研究:实践者深度参与学术研究是否可能?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9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九期民间公益人联合抗疫行动研究:实践者深度参与学术研究是否可能?2020年3月,银杏基金会启动了民间联合抗疫的行动研究(Action
2021年1月31日
其他

朱健刚:企业要转化角色,找到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定位

前言一直以来,企业在社区多元治理中被忽略了。当我们谈社区治理时,企业处于怎样的境地?为什么在很长的时间里,企业在社区中被看作是社区之外的东西?不同主体对社区的想象有什么不一样?当下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抓手是什么,如何参与?且听南开大学朱健刚教授在“全民社造论坛上海城市峰会:企业参与社区公益的挑战与路径”的主题演讲。如果您想看朱健刚教授现场生动的演讲,戳下方二维码回到直播页面吧!(请您将播放进度条拉到17:15开始观看)正文如下全文共计6,360字爆炸君阅读体验:本文偏理论研究,信息量大阅读难度为★★★★☆社区营造,非常多人在关注,也有非常多人在实践。那么企业怎么参与到轰轰烈烈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关于企业,我的研究比较少,着重分享这些年在做社区治理研究的一些感受和发现。我的主题演讲题目是《党领共治与企业价值》。“党领共治”,是我自己做的概念。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多元治理,而且是一个特别有中国特色的格局,一个新的社会秩序的建设。这意味着从“公”到“共”的过程,多方都来参与治理,但是由党建来引领。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来理解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签约给一笔钱,然后企业就在社区治理中消失呢?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企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不仅仅只是给钱,它应该把企业的价值观、方法、工具运用到社区治理中来。它应该成为主动参与到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之一。这是在过去的社区营造中被忽略的。最近我们发现,尤其是在社区基金会中,由企业发起的社区基金会反而有更大的活力。新冠疫情是特别重大的事件。它甚至带来千年没有的剧变。历史学家还为此做新的重大历史划分,将人类历史划分为“新冠前”、“新冠后”。大家现在出门都戴口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饰变化。这个变化对于未来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信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无论是在社区、地区、全国、还是在全球,疫情都是对治理的大考。在这个大考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情况。中国展现出奇迹般的转折。本来我们是比较早期发现新冠的地方,现在相对轻松。尤其是在上海,各地的健康码都被承认。这非常有意思,展现出上海的治理,确实在全球面对新冠疫情中有它独特的经验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疫情对社区的治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从去年2月份开始,我们开始做武汉抗疫的研究。我们发现,抗疫过程一共有两个半场。在第一个半场,地方政府失灵,带来社区失灵。也就是说社区的治理系统突然没有办法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面对社区的各种反应,它无力应对。这种社区失灵在高风险的社会中非常危险。它带来非常重要的后果,其一就是风险迅速家庭化。而家庭很难承担这种公共卫生危机。第二是它导致中产人群的脆弱化。中产阶级的脆弱性特别明显,他们反而无力承担这样一个过程。第三是导致弱势群体处于更加脆弱、更加危险的境地。所以我们看到,当社区处于失灵的状态下,会产生很多消极后果。而后半场进入新型举国体制——党全面领导为核心的全国性动员体制。举国体制为什么在中国是有效的?国外很多地方也想尝试举国体制抗疫,但挺难的。是因为我们这里有积极的配合。各种社会力量在举国体制下的动员下都积极参与抗疫斗争,而且互联网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互联网的汇聚,涌现出一个社会共同体的自发秩序。很多秩序开始形成。我们看到,从外卖小哥到各个公益组织,到企业和基金会组织组成慈善资源的链接,形成一个强大的共同体,其中就有社区防疫共同体的形成,最后一公里就落到“社区”。由于社区韧性的出现,他们及时发现问题,修复问题,然后重建秩序,组建各种各样的组织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应对,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社区的价值。所以,我的观点是举国体制能不能成功,很重要是需要普通民众的配合,社会组织的有序参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基层社会的积极应对,这样的抗疫才可能落地。在这次疫情中,你会看到,习总书记,还有民政部都非常肯定社区的作用,也特别感谢社区工作者、基层社区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他们在抗疫中形成一种社区共同体的状态。这里我用了两个词,一个是“社区”,一个是“共同体”。我们把“社区”简单理解为一个地理区域。人们在这个地理区域内居住在一起。而“共同体”是说在这个社区中,人与人之间好象有一种情感的联结,有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天然地跟社区连在一起的概念。“共同体”这个词最近在中央政策里面也出现特别多,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学领域,“共同体”是跟“社会”相对应的一个词。像在上海这样一个分工非常细化的庞大社会里面,人与人之间其实是疏远,相互间不太认识。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到,社会当中的人们有非常大的不安全感。因而人们希望除了社会之外,还会有一种群体或团体。在这种团体里大家之间互相有认同,是私人的,有边界的。人们之间有非常强的情感联结和分享。人们愿意有这样团体。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比如家庭,家族,或者出于宗教信仰原因形成的团体。但是在城市社会、现代性大社会底下,共同体很难形成。如果要形成,就需要有人刻意去建设。当然最重要的是国家。国家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但政治共同体跟我们日常生活的连结是弱的,所以人们才会感觉到,在一个大风险社会中生活,需要有一个社会共同体。在这个社会共同体里面,他能感到有依靠、互相能够支持、依赖。我想这就是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能自然形成,必须由包括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一起来建设,需要组建一套治理机制,才能产生这样的共同体,以使得我们在风险社会中感觉到安全、安定,人与人之间能感到信任、分享和联结。这是我理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它是通过治理来实现建立一个社会的共同体。而社区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我们在社区中经常面临着“公地悲剧”的现象,就是说公共生活大家不怎么关心。第一是社会矛盾的渗透效应:落到社区。实际上大量的社会矛盾是落到社区的。所以社区为什么那么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好,而更重要的是问题都落到社区。将来我们会看到“隔离”变成一种普遍的状态,这会成为世界全球治理面对的瓶颈。大家都处于隔离之中,怎么还能有联结、信任呢?当然还有互联网,另一个是邻里之间形成共享。第二个是社区缺乏社会支持。在庞大的社会里,大多数年轻人都要上班,社区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而在社区里活跃的人,很多是不在社会上拼命打拼的群体落到社区中来。所以社区缺乏足够的社会力量支持。这个我们称之为社区的空心化过程。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明显,但城市也存在这个过程。第三是社会管理体制的滞后。在一个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中,基层政府负担太重。他要听从上级安排指令,但做事情又都在基层,需要对事情担责。所以要改变这个治理困境,不仅仅是权力下移的过程,也是权力分散的过程。要共建共治共享,我认为目标就是要在复杂的宏观社会中建设这样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使得人们可以找到安定和归属,增长社区福利。那么如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我认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课题,尤其是新冠后的时代。当下,政府就在社区里建设这样共同体。最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政策。第一个政策是民政部基于广东、湖南在街镇建社工站的经验,要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把专业力量下到农村最基层的一级。由此看出,社工的价值在很多年的被怀疑中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可。第二个政策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我们认为这是去年非常重大的一个政策。这个政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把社区社会组织看作特别重要的社区治理力量。但坦率地讲,在我阅读的大部分政策中,都很少谈到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大家认为企业就是赚钱的。实际上从近代以来,中国的企业很少只是赚钱,很多企业家其实做了很多事情。但在政策中,他们是被忽略的。而在实践中,企业在社区中无处不在,尤其是物业和地产。由于中国很早实现房屋的商品化,使得物业很早就深度地嵌入到社区实际的治理实践中来。所以我认为政策和实践之间有一个鸿沟,政策上没有太明确说明企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价值,但是实践中企业又不得不参与各类社区实践活动,而且他往往成为博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对象去指向。这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因此,在社区治理格局的设计里,企业是缺位的。这值得我们来理解,企业为什么会缺位,为什么不看重企业呢?事实上,中国的社区治理经过两次大的转变,主要是在上海。我的博士论文是研究90年代末期,上海从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过渡。这个转变中,行政权力开始往街道和居委会转移。那个时候我做上海卢湾区的研究,跟着做文件,主要讲权力怎么下放给下面。当然,这使得下面要配合做很多事。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第二次转变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社区治理”概念,其中很重要的方向是把权力从政府往社会组织转移,尤其是往社工机构的转移。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一个由“公”到“共”的过程。中国是由国家政府主导的“公”的空间。中国人说起“公”的时候,好像是政府干的事,跟我没关系。现在把这个词改成“共”。“共”是我要去参与的,我可以做的事情。所以国家提出这样一个原则,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在“共”的政策思维里面有三方,政府在治理,社会在调节(社会协作),居民在自治,要自己动起来。这是一个符合我们国家国体和政治意志的一个设计格局。按照这样一个格局,社区治理实际上有三重机制。第一个是行政科层代理制,这个最关键。而且有代理人像居委会来帮助实现一些政策。第二个是有一个居民参与自治的机制,有居委会,居民议事会、居民自组织。第三是社会组织调节机制,就是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尤其是在上海非常活跃。这是新的三架马车,替代原来老的三架马车。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在这个过程里面,党建引领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党已经把社区建设看作是整个政治性建设的一个基础来强化党的领导,完成党建引领机制。在党建引领机制下,社区党委就变得非常重要和凸显,这在全国是普遍的。但在这个格局中,企业在哪里?没有看到。也许我们只能把它放到社会的部分去思考。实际上,企业在这样的社区治理格局中,往往被看作资源,忽视了企业本身的主体性,也割裂了企业与社区更深刻的联系。而且很多企业也这样自我定位的。很多时候,企业在社区中做事情是为了应对社区,建立关系,没有想过自己在社区中是有重要的主体作用。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主要是给点资源支持一下社区,做简单慈善。企业并没有很强的主动性,说我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一点角色。我觉得这跟他们对社区的想象的差异有关。以下分享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研究。居民不把社区看成是“公”,而是看作家的延伸。这个家有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个地方,最重要是强调生活感,即我是在这里生活。然后强调邻里的守望,互相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如果是好朋友,那就是模拟的血亲、兄弟姐妹。这个社区是家庭的延伸,表面上是公的,但实际上我认为那就是我的。例如居民会在楼道里占位置放东西,因为这是我家的自然延伸。如果社区里跟他有关系的人,那都是朋友、亲戚,那他就把他的家庭自然地延伸到这个社区里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社区是我家”,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概念。但是在政府层面不是。社区是跟政区极其相关的一个“公”的概念。在西方,社区是围绕教堂修起来的,所以社区和教区离得很近。而在中国,社区跟政区连在一起,是国家的细胞。中国的社区最重要是稳定。维护基层的稳定、安全、平安,这是它重要的关键词。所以它有一套权威机制,一套社会福利机制,是一个“国家政府部门主导的一个“公”的空间”。而企业认为社区是商品,并且有相关的商业服务。实际上,社区的概念能够发展起来,是商业带来的。九十年代末期,我们看到很多地产广告,把社区抬出来。企业和社区居民是一种契约关系,谈合同,不是谈情感。企业与居民经常围绕公共用地的产权会有竞争和冲突。但企业没有意识到,他在做企业的同时,在社区已经产生了外部性的效果。比如说它可能会带来污染。在厂区的矛盾就有企业排污导致社区居民群起。或者地产企业修房子,挡住原来房子的阳光。或者是社区的公共用地产权归谁,等等。所以,在很多社区,很长一段时间内,业主与物业之间存在“抗争政治”,
2021年1月20日
其他

共同想象社区未来,社区治理大合唱走起!

前言2020年,一场疫情让“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被更多人看见。人类历史在疫情下重新划分为“新冠前,新冠后”。因为疫情,我们真实地触摸到社区的温度,因而重新审视社区中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和关系。在“疫情后”时期,社区治理终于不再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政策,而是走近寻常百姓,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新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龚悦琦致辞在1月14日落幕的全民社造论坛上海城市峰会上,新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龚悦琦在致辞里呼吁:“社区治理不是基层政府的独角戏,是社会力量的大合唱!”由新虹社区发展基金会、全民社造实践平台、正荣集团、正荣公益基金会、恩派公益基金会等多方联手打造的“全民社造论坛上海城市峰会”首次将社区治理的聚焦点落在企业身上,协同多个企业、社区组织和社区基金会代表共同探讨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挑战和路径。论坛以“嘉宾线下分享+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3000余名关心社区营造的伙伴观看了直播。正荣集团党委书记林晓彤作为企业代表致辞。他分享了近日由住建部、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特地强调“希望通过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晓彤总认为,这份政策文件的发布对讨论企业参与社区治理议题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表示,正荣集团作为社区硬件的建设者和服务运营方,已经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践,推动城市社区发展纳入集团战略部署中。正荣集团党委书记、正荣公益基金会理事正荣服务控股集团总裁林晓彤致辞
2021年1月15日
其他

益起造个好社区 | 全民社造论坛上海城市峰会B站即将开播!

疫情阻断了人们去远方的步伐却让我们发现身边的“烟火气”同样珍贵平时似有还无的社区更加凸显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看见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企业连结成“守护者阵线”和爱这方水土的人们迅速团结起来守望相助
2021年1月1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Seminar08预告 | 社区导向、社会网络与社区赋权: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新三策——以“双百计划”CW站为例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8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八期社区导向、社会网络与社区赋权: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新三策——以“双百计划”CW站为例“双百计划”由广东省民政厅主办,从2017年起分两批建设407个镇(街)社工服务站,每个社工站配备3-8名社工,由镇(街)直接聘用、省统一督导。社工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为有需要群众、家庭、社区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在站点选择上,强调“落在村居、问题导向和方便群众”,希望将社工站建在公共服务缺乏、问题需求突出、困难群众聚集的边缘农村。在运作机制上,社工受雇于当地镇(街)政府,行政上归基层政府管理,专业上则接受省民政厅组建的“双百计划”督导团队督导,并且建立起“省项目办—市地区中心—镇(街)社工站”的三级支持网络。在服务模式上,以社区睦邻运动、慈善组织会社和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等作为理论指引,推行驻村工作模式。在服务内容上,强调优先服务于“面临困境的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留守人员”,并鼓励社工协助民政政策执行;个案救助与社区发展是双百社工的重要实践方向。本研究关注双百社工常见的行动实践——改造社区空间。目前主流的社区空间建设模式是自上而下取向,由政府及专家权威主导,社区及居民处于被决定、被支配的位置,这导致社区空间的公共性缺乏与合法性不足。本研究以“双百计划”CW站点实践为例,阐述了双百社工在摒弃主流的自上而下取向,转向上下结合的行动取向。分析他们坚持社区导向,善用社会网络,推动社区赋权的行动策略,以此塑造社区空间的公共性与合法性。要变革主流空间建设取向,建立上下结合的混合模式,关键在于政府与社会间良性互动。一方面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与支持,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强调自下而上的动员参与。
2020年12月22日
其他

Seminar07预告 | 心灵食粮: 非主流教育与自我建构——对华德福教育的人类学考察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7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七期《心灵食粮:
2020年11月27日
其他

Seminar06预告 | 耦合or非耦合:双轨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6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六期耦合or非耦合:双轨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市基层整体格局从单位—街居制过渡为社区制。除了上述宏观管理体制视角之外,如何从更为微观的视角认识基层治理的变迁,对于洞察当下城市基层治理格局有着重要意义。不同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发轫于本土情境的基层双轨制视角,将基层看作上下双轨的交汇处,以双轨的耦合程度的变化作为认知基层治理变迁的基础,为我们重述城市基层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主讲人:王瀚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Seminar05预告 | 我国社区基金会嵌入地方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5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五期我国社区基金会嵌入地方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主持人/点评嘉宾:王筱昀
2020年8月24日
其他

​Seminar04预告 | 理性化之路:商业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4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四期理性化之路:商业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非营利部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主体为一系列自愿形成的、不进行利润分配的组织,涵盖了募捐(基金会等)、会员服务(合作社、工会、行会)、社会公益及服务(扶贫、养老机构)和地方自组织(社区、草根团体)等正式或非正式的(合法)领域。从理论上说,这一领域不仅是个体实现远离国家和家庭束缚的“自由”空间,也是尔虞我诈的商业社会中人们自我表达和扶持弱者的重要平台。随着不同社会部门间的相互融合,在政府购买服务、跨部门战略联盟等实践的推动下,为了从政府、基金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充足资源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非营利组织越来越向工具化和专门化方面发展,不少传统的公益和志愿组织正逐步向商业和企业组织的特征靠拢。可见,全球范围内非营利组织在过去几十年里的急速扩张,传统意义上具有志愿精神但充斥着自由散漫气息的非营利部门,逐步变成了一个强调正式规章制度、重视正规管理流程的领域,即整体趋向理性化。本期将由宋程成分享他的著作《理性化之路:商业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在书中,作者立足于组织学的新制度主义理论,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国非营利组织为何会出现理性化现象,并对非营利组织理性化的特点、非营利组织理性化与其领导人的企业经历以及组织外部商业联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借助中国东部地区非营利组织的调查数据,指出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从业经历与组织运作模式有显著关联,领导者的企业背景直接促成了非营利组织理念和战略的理性化,并推动或强化组织(特别是管理层)与市场主体的联系,从而促成趋同的规范性压力。在此基础上,对非营利组织完善组织结构和改进运作实践提出了建议,包括目标选择、环境策略、人事安排等。主持人:景燕春
2020年7月29日
其他

曾丽:从央企管理者到社区公益人,一路乘风破浪的姐姐

这是禾你说-人物专访的第4次分享编者按讲起职业生涯,曾丽说自己是一个没有规划的人,不是她找工作,而都是工作找她。第四次职业生涯的转变是在2017年接受和的慈善体系的邀请,成为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的秘书长。当年,美的控股设立了一笔
2020年7月24日
其他

正荣专项救灾开通支援“2020年夏洪涝灾害救援”绿色通道

正荣专项救灾基金,是由正荣集团捐资在正荣公益基金会设立的救灾专项基金。该基金面向全国,通过小额项目资助,支持民间公益组织开展相关灾害服务项目。2013年至今已资助救灾类项目50多个。
2020年7月8日
其他

Seminar回顾 | 从问责到赋能:构建新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关系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3次回顾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6月26日上午,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开启了第三期讲座。本期讲座分为两个主题:主题一“对谁问责:慈善组织自愿问责及其资源效应”,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助理研究员叶士华主讲,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俞祖成进行点评;主题二“超越政府工具理论:从志愿失灵到志愿优势”,由来自明尼苏达大学汉弗莱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程远主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蓝煜昕进行点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助理研究员叶士华首先进行分享,从应该是对谁问责、如何问责以及问什么责三个维度展开,最后她从管理策略上来提出,慈善组织自身需要去重视问责的内容,以及对不同的问责对象及其这种差异,最终结合组织自身的使命服务对象和领域开展更有契合的一个问责策略。接着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俞祖成老师对叶士华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俞老师首先从慈善组织问责必须是慈善组织承担恰当的后果,问责的逻辑后果必然是承受激励性或者是惩罚性的后果出发,结合叶老师和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在设计问责内容和进行对象描述时,可以结合一些访谈等手段的观点。主题二“超越政府工具理论:从志愿失灵到志愿优势”的分享中,来自明尼苏达大学汉弗莱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程远提出,在政府工具理论成为理解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的新范式时,我们需要反思这个理论的基本假设
2020年6月30日
其他

​Seminar03预告 | 从问责到赋能:构建新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关系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3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第三期从问责到赋能:构建新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关系主题一:对谁问责:慈善组织自愿问责及其资源效应慈善组织问责既是构建协同治理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继政府问责之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第二场域。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外部强制与规范性问责,或笼统性自愿问责,忽略了问责的关系属性及其相应的资源效应,包括公众问责的特殊意义也鲜少被关注。基于对2012年中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慈善组织对政府和服务对象问责分别对政府资金和服务性收费占总收入比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公众问责与捐赠收入占总收入比呈显著正相关;对捐资人问责对捐赠收入占总收入比,对公众问责对政府资助和服务型收费占总收入比均无显著影响。经验发现证实了区分问责主体在资源效应研究中的意义,以及不同问责主体向慈善组织问责的偏好存在差异,为宏观问责机制和中观管理实践提供学理依据。主讲人:叶士华
2020年6月23日
其他

孙璐璐:浸润社区的硬核理想主义者

这是禾你说-人物专访的第2次分享编者按在正式访谈前,我们发现能收集到的关于孙璐璐的背景资料信息少且空泛,她多出现在济南历下区一些政府活动类稿件上,板板正正,和在访谈中看见的她放佛是两个人。屏幕上的人爱笑鲜活,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嗓子清亮,表达铿锵有力,坦诚直爽,语速很快,身边的人马上就能感受到她身上稳定充沛的能量。从最初为追求朴素的公平正义选择法律专业到毕业后关注支持边缘组织的公益从业者,再到如今专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社区“四社”服务的支持型社会组织负责人,每个转变对她来说都是“升级改造”,得以了解不同角色及思维模式的边界,但又都保存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底色,对其关注的问题本身保持着清醒的认知。这一期,让我们看见,孙璐璐。文
2020年6月12日
其他

社区基金会伙伴们看过来,属于你们的社群来了

一个携手前行,真实互动探索社区基金会道路的社群一个极具个性化服务的社群一个潜心探索又积极出圈发声的社群向你正式发出召集令社区基金会社群由禾平台倡议发起,聚集致力于推动社区基金会在中国的探索的各方力量(实践行动、学术研究、捐赠资助、政策倡导),共同对话、分享、学习、共创的社区基金会探索学习成长社群。汇集禾平台研究、实践、案例所有资源激发出张力和能量期待中国社区基金会相互启发,开启合作
2020年6月11日
其他

李济舟:不为白忙活,一个社区基金会从业者的柔软折腾

这是禾你说-人物专访的第1次分享编者按直爽热情,隔着屏幕也仿佛是在跟隔壁邻居聊天,这是在对小李哥采访过程中我们的第一感受。如果要给中国社区基金会从业者一个画像,那么小李哥的路径是其中浓郁精彩的一笔:从企业到社区基层,再毅然辞职赤手空拳磨出成都第一家社区基金会,“没脸没皮”地奔波争取资源,“身段柔软”地应对各方关系,也难以避免地遇到诸如彩虹基金这样的冲突,他是怎样看待这些难题和冲突?小李哥说“我对事业方面没有特别大的想法”,那他如何去回顾自己这条路径,如何用行动去诠释社区基金会的工作?以下是小李哥的故事。文|瓦仔图|受访者提供“好多人跟我说,你好有情怀、好有理想、好有抱负。”小李哥说完,自嘲地摇摇头摆摆手,表情好像在说“少扯”!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简称“武侯社区基金会”)高级总监李济舟,大家都叫他小李哥。他每天想最多的,就是怎么寻找资金、链接资源。平时,他跟朋友同学聊天喝酒,说起自己正在搞公益,人家听完哈哈大笑:“就是不给钱的嘛!”“那我就直接拉下老脸让同学为公益做一些捐赠嘛。”小李哥笑着说。甚至因为“社区基金会”对普通人来说是个新词,不少人以为是一种金融机构,问:“哦,你们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2020年5月29日
其他

Seminar回顾 | 财尽其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资源基础

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5月15日晚,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开启了第二期讲座。本期讲座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周如南、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章高荣、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马剑银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何明洁四位学者,分析探讨“竞争性专断:一个无共识决策模式——以慈善法中税收政策的制定为例
2020年5月23日
其他

财尽其用:公益政策制定与社区实践中的资金规则与运作

这是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的第2次分享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
2020年5月10日
其他

Lantalk | 业委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局与希望

为业委会赋能。业委会其实最缺的是什么,一是专业水准,二是实操的经验。很多业委会抱着物业管理条例拼命看,其实大家最基本东西不懂,所以需要这种专业性的培训,国内能够像这样的培训的机构还是有不少。7.
2020年5月9日
其他

时间弹性、线上工作,多选角色 | 禾平台计划邀你上船!

另外,我们也长期招募超级伙伴!超级伙伴作为我们的储备人才,项目的各阶段将提出不同的需求,我们将发布需求内容及服务细节,如果你拥有设计、活动策划、市场营销、新媒体运营、视频制作、人力管理、数据可视化
2020年4月22日
其他

学者云聊:社区自组织&中国当代的志愿参与

禾智库是在禾平台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和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2019年1月联合成立一家非实体化智库。禾智库秉持“洞察公益,共建社会”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高校、政府和基金会资源,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独立、专业和深刻的思想智库。作为虚拟智库,禾智库将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数据文献整合、行业发展报告、政府决策参考、论文著作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研讨等具体工作来活动,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学科体系、行业生态、历史文化的建构历程,并为公共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咨询服务。禾智库公益研究Seminar将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研究员开展学术研讨,践行禾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研究员支持机制。社区自组织的有效培育和发展日益成为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的关键一
2020年4月13日
其他

翟雁:志愿者如何专业、可持续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响应 | CNC-COVID19专题20

有了组织化的建制,我们就可以有行动策略,可以针对服务对象开展群体性服务。在这样的大灾面前,志愿行动关注的一定是群体性问题,因为群体性是真正的社会问题,它具有代表性,是未来解决的可以倡导政策的点。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基金会工作者战疫群像记录丨当处女座强迫症遇上抗疫

在3·8国际妇女节之际,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动14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爱加倍·致敬她”公益行动,通过派送暖心包等形式,为超过1900名女性社区工作者们献上关爱和支援,感谢她们的超能付出与坚强守护。
2020年3月17日
其他

对话志愿服务专家翟雁:社会组织如何响应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 | CNC-COVID专题15

第三阶段:平台建设与应用,一线赋能、机制研究与总结评估阶段
2020年3月14日
其他

绿色通道二期关闭 | 正荣公益抗疫,小额资助项目进展(截至3.11)

3、特殊人群组为一位白血病患者提供转诊武汉协和医院方案,提交申请和协调车辆最终成功转诊,协助一位孕妇前往县妇幼保健院检查,协助一位胰腺炎重症患者就检查结果和身体状况做转诊事宜制定方案及报告。
2020年3月13日
其他

社区抗疫 | 正荣公益志愿行动,第二期项目进展

随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为朝霞小区22户孤寡老人家庭送去生活慰问品。而后,在绿苑小区,根据之前的统计好的28户独居老人家庭明细,物业志愿者带着生活慰问品,亲自送至他们手上。
2020年3月11日
其他

全国14个城市的她们收到鲜花,为一线女性社区工作者打call!

蛇口社区基金会在”爱加倍·致敬她“深圳联合行动前期征集了蛇口社区居民和蛇口育才第一幼儿园的老师、家长给社区工作者的留言,并由社区志愿者在贺卡上手写了留言。贺卡上的署名均是留言的热心居民、老师和家长。
2020年3月9日
其他

绿色通道 | 正荣公益抗疫,小额资助项目进展(截至3.4)

2、物资组为县医院和各卫生院对接压缩饼干共195箱,7000副手套,消毒片10袋,护目镜300个,酒精300瓶,吸氧管两箱,吸氧面罩两箱,护手霜280支,鞋套15000双。
2020年3月6日
其他

绿色通道 | 正荣公益抗疫,小额资助项目进展(截至2.28)

稳恒者的志愿者继续坚持通过官网,宣传官方正规渠道最新信息,让市民及志愿者了解到蚌埠及我省、我国情况,缓解不了解情况群众的恐慌心理,让大家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情况,了解到全国动态,做到心中不慌不传谣言。
2020年2月29日
其他

绿色通道 | 正荣公益抗疫,小额资助项目进展(截至2.20)

4、心理服务:通过“自贡高新网络心理疏导平台”,对15名普通市场开展网络心理疏导服务,通过电话对高新区11名重度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提供电话慰问+疏导疏导服务。参与志愿者12人。
2020年2月21日
其他

正荣公益 | 支援抗疫绿色通道第二期合作伙伴招募

如有需求,正荣公益基金会愿意为合作伙伴开设专项资金,帮助伙伴扩大项目地捐赠渠道,并愿意分享5A资质。
2020年2月19日
其他

DAY19 | 正荣公益绿色通道,28个资助项目进展

我协会党支部书记、75岁的禹克强老师,继续坚持在社区内开展消毒工作。会员陈继芹继续坚持开展网络宣传、继续坚持在社区开展捡拾垃圾工作,为当前疫情奉献微薄之力。
2020年2月12日
其他

DAY9 | 正荣公益绿色通道,28个资助项目进展

花龙门项目点共到岗人员4人,摸排住户48户,新增人员信息18条;摸排18家门面店铺均未营业;摸排6群学校,新增人员信息一条,协助社区驻点宣传登记信息5条,协助社区准备近50人的午餐。
2020年2月6日
其他

DAY8 | 社区抗疫,正荣志愿小组行动进展

下午,公益小组又来到莆田龙马环卫工程有限公司,向城市环境守护者表达慰问。这些环卫工作者身穿制服,手拿清洁工具,面戴口罩,对待疫情没有恐惧,只有继续守护城市的使命感,让志愿者们心生敬佩。
2020年2月5日
其他

DAY7 | 正荣公益绿色通道,28个资助项目进展反馈

2月2日,动员凤县河口镇河口村、岩湾村、沙坝村、石鸭子村4个安全农家项目村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协助开展疫情检查、防疫消杀、监测流动人员体温等。参与志愿者者队员65人,服务覆盖人数2000人。
2020年2月3日
其他

DAY7 | 社区抗疫,正荣公益志愿小组在行动

受益人群:30余名社区孤寡老人,50名社区儿童,50余名安保服务人员、50余名保洁人员、20余名医护人员、30余名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及部分居家隔离居民。
2020年2月3日
其他

DAY6 | 绿色通道暂时关闭,正荣公益累计资助项目28个

从春节开始,志愿者就开始积极对接资源,四处寻找口罩货源,目前,首批预订的儿童用口罩即将到货。成人用口罩正在积极寻找货源中。志愿者们继续进行社区宣传,体温测量,将乱扔的口罩统一收集放到指定垃圾箱中。
2020年2月1日
其他

DAY5 | 正荣公益新资助项目5个,将于30日暂时关闭绿色通道

食品物资:接收中华慈善总会捐赠蒙牛牛奶9650件;食品士力架1520件,食品果粒橙饮品2159件;派送牛奶1231件到全省25所医院;剩余物资等待相关医院及一线工作人员来领取。
2020年1月29日
其他

DAY4 | 抗击疫情,正荣公益新资助5个项目

主要针对爱有戏10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如资源条件允也将支持联合行动的其他36家成都社会组织,在地困难家庭)在协助地方政府部门进行社区排查和干预工作防护水平不足。联系人:闵17716142802
2020年1月28日
其他

征稿 | 疫情面前,社会组织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1月27日,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发出《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倡议社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部署,履行疫情防控社会责任,以身作则做好宣传引导。
2020年1月28日
其他

DAY3 | 抗击疫情,正荣公益新资助7个项目

在巢湖收费站派出12名医护人员以及24名引导员和宣传员,24小时三班制,在巢湖两个高速出口坚持为每一辆车进行消毒,为每一个人测量体温,并发放宣传单页。联系人贾金:18005651993
2020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