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其他

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圆桌对话:大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哈瓦那大学校长米利亚姆·尼科多·加西亚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此次机会能够在会议上发言。哈瓦那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三个世纪之前,我是我校史上第一位女校长。自成立以来,我校一直是伟大人物的摇篮,不少政治学家、科学家和学者都毕业于哈瓦那大学。作为一个战略性行业,教育通过施行一系列促进知识和创新发展的公共政策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政府意识到了科技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始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即使在古巴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期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也一直是国家发展的优先事项。1976年,古巴高等教育部成立,自此我们在促进专业人员培训、科研与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外,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创新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国家咨询中心,为国家主席提供社会和经济发展建议,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助力国家发展。这个创新委员会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来自各个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大学、科研机构、技术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专家们都可以建言献策。自该委员会成立以来,我们十分注重促进公民个人发展以及创新发展,从而为一些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我们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科技创新部门,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通过创立这些部门,我们能取得更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并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鉴于在推动人类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在2030年计划中也将科技创新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2021年,古巴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并将其同生产部门、创新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在创新发展的体系中,大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哈瓦那大学在疫苗研发和生物肥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行业内已经受到广泛认可。我们同中国多所大学开展了合作,并开设了“一带一路”拉美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成为了连接中国和拉美相关研究机构的纽带,使他们能够通力合作,取得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科学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这里我也想邀请在座的诸位加入我们,促进“一带一路”研究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张平文:数字时代大学的责任与义务

数字时代大学的责任与义务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数字技术带来的产业创新在全球范围高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动数字变革与创新,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应立足全球视野、担当时代使命,坚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核心职能,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并主动回应其带来的变化与挑战。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字时代大学的责任与义务。一、大学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数字思维能力提升在数字时代,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增强数字思维,以多学科视角、运用数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供解决方案。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牢牢把握时代需求,培养具有数字思维与数字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武汉大学成立了武汉数学与智能研究院和前沿交叉研究院等机构,为学生开设数字经济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以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并设立了“数字文化本硕博试验班”人才培养特区,探索数字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2022年成功发射的武汉大学“启明星一号”遥感卫星,主要由武大学生自主设计、运行和管理,极大拓宽了卫星遥感和数字信息处理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和决心。二、大学应进一步推进数字赋能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播在数字时代,科学研究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思维模式,难以实现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复杂问题的解决。大学应进一步推进数字赋能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播,大力推动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探索创新最前沿。近年来,武汉大学通过“数字人文”方向的交叉融合推进“新文科”建设,组建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成立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传统优势、测绘遥感等优势学科数字技术优势,紧抓全球数字人文发展前沿,聚焦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数字赋能文化传播传承,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与跨学科研究团队。实验室深度参与敦煌莫高窟“数字文化遗产保护”,运用现代遥感技术,对莫高窟进行三维数字重建,提供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中国方案。三、大学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当前,全球数字治理问题日益凸显,数据安全、个人隐私、道德伦理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数字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规则不尽完善、秩序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大学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数字问题,助力搭建公平高效的全球数字治理框架,推动数字时代的全球发展和安全。由武汉大学发起成立的“中法非三方合作平台”,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积极打造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共同体,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22年举办的第四届论坛中,与会专家就数字空间中的人文交流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进一步增进了数字时代国际人文合作,共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各位校长,各位来宾,大学既是科学技术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也是文化知识的生产者和改革者。数字时代的大学,应更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在数字这一新领域,关怀人类、创造知识、传承文化,共同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本文系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7月31日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顾赛:大学在充满挑战的时代保持竞争力

大学在充满挑战的时代保持竞争力华威大学副校长顾赛非常感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了这次成功的盛会,更要感谢今天的志愿者,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来自英国华威大学,负责中英合作事务。当前,我们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大学领导很难作出长远的规划。华威大学成立于1965年,其中一位创办者,是来自剑桥的研究员斯蒂曼,时年38岁,具有卓越的意志和创新能力。他写了5封信给5位数学家,邀请他们一起创办大学,然而大家都没有接受,但是他并没有气馁,最后获得了全员同意。在斯蒂曼的带领下,华威大学数学系名列英国前三,他也成为了英国数学协会的会长。这证明华威大学的校训Mens
2023年8月24日
其他

施一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大学合作与交流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大学合作与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大家好!我是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西湖大学成立于201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体现在理念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肩负使命的大学。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是西湖大学的举办方和捐赠基金的筹资主体。西湖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筹建起,我们就把为世界培养基础科研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使命,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未来引领者作为学校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习近平主席首先提出,强调的是国家间和民众间的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与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这个宏大的视野下,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成为践行与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超越了国界和文化,通过互学互鉴,培育了文化的多样性,加深了全球的相互理解,推动了研究与创新,增强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病毒肺炎带来的全球性危机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我们从未停止过加强大学间交流和互动的努力。随着如今新机遇的到来,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我们需要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来应对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我自豪地看到在西湖大学有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科研人员、授课老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的见解。到今天为止,已有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领域内一流科研人员加入到我们的师资团队,其中95%都是来自于世界顶尖的大学,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获取多样化的数据资源、研究方法和实验设施来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还与42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西湖大学正努力通过建造多元化的国际校园来搭建一座连通中国与世界的学术桥梁。思想的交流促进了跨学科研究,为创新带来了独特力量。尽管西湖大学建立不久,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已经为增强源头性创新和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做出了西湖贡献。比如,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课题组发现了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其性能远超传统的光阴极材料,且无法由现有理论所解释,为光阴极研发、应用与基础理论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三个星期前,在杭州我们迎来了126位参加为期两周的西湖大学暑期项目的学生,其中有31名同学来自于美国的不同学校,他们和中国学生同吃同住同运动,一起上课一起科研。我们也邀请了21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知名大学教授来到杭州,在西湖大学为学生们上课,指导科研训练。学生们通过接触不同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拓宽了思维视野。这种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为他们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打下了基础。7月30日,西湖大学也迎来了第二届本科生,共93名,其中包括我们的第一批国际本科生,他们来自于美国。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学生在同一个校园内一起专注、一起探索、一起打造多元化的西湖大学。我们希望经过几年的培养,学生们将有能力独立思考,拥抱全球化思维,有能力与拥有不同成长背景的人亲密合作。各位来宾,全体同仁,大学在塑造一个更包容、可持续和繁荣的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们向前迈进的过程中,让我们履行加强合作与交流的承诺,拥抱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一起努力,为人类前沿探索增添星火之光,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绵薄之力,为全人类打造一个和谐而相互联通的世界。、【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7月31日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首届大学生就业促进大会在廊坊召开

7月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承办,以“发挥产教融合作用,搭建就业促进平台”为主题的首届大学生就业促进大会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主任刘玉光,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河北省教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富强,廊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廊坊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等出席会议。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吴英策,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石鹏建,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董事长焦殿成,以及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参会。会议由吴英策、石鹏建分别主持。吴爱华致辞吴爱华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大。教育部围绕开拓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促进人才供需对接,开展了系列活动,提出了多项举措:一是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的专项行动;二是用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三是实施万企进校计划,积极为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便利;四是教育部与相关部门深度合作,组织开展国聘行动、中小企业的百日招聘活动、民企高校携手促进日行动等专项活动,为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求职提供平台和便利;五是深入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六是广泛宣传落实政策,形成政策地图,并精准推送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姜恩来致辞姜恩来表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需要全社会以实际行动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发挥产教融合作用,搭建就业促进平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以引领育人的就业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第二,要以精准高效的就业平台,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第三,要以数字智能的就业平台,服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刘玉光致辞刘玉光指出,首届大学生就业促进大会的召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活动。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将持续为就业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发挥就业服务平台优势,加强岗位信息拓展;二是打造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实现就业指导不断线;三是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精准帮扶促就业。孙富强致辞孙富强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民生大计。2023年,河北高校毕业生总量近55万人,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拓展就业市场,优化就业服务,强化指导引领,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顺利就业,不遗余力地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丁凌致辞丁凌表示,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广集众智、广谋良策,全力以赴引就业、促就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动态导入高校育人全过程,进一步探索建立人才供需协调机制,推动校企双方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衣军强作主旨演讲乔木作主旨演讲焦殿成作主旨演讲孟东方作主旨演讲冯喜良作主旨演讲张锐作主旨演讲吴英策主持会议石鹏建主持会议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衣军强,四川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乔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董事长焦殿成,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万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锐分别作题为《“政行企校”四方协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山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就业育人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发布

2023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其中包含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13个、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11个、省份大学生竞赛榜单3个(附件1)。2022年9月3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关于征集高校大学生竞赛的通知》,通过竞赛主办单位自愿申报,专家工作组形式审查、网络初审和会议复审等环节,共有26项本科独立赛事、1项系列赛子赛事和2项高职赛事,合计29项新增列入《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附件2);33项本科赛事和1项高职赛事,合计34项列入《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观察目录(附件3)。本次竞赛征集和研究工作聚焦“四新”建设,关注职教发展,并对榜单内赛事实行动态调节,赋能质量提升。《分析报告》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承“质量为本、谨慎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各高校获奖贡献、组织贡献和研究贡献三个方面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据统计,全国共有1207所本科院校进入《分析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榜首,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列第2名和第3名,第4至第10名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在学校类型分布上,理工类高校表现抢眼,有70所进入前100,159所进入前300;其次是综合类高校,有23所进入前100,78所进入前300;再次是师范类高校,有5所进入前100,30所进入前300;农林类有2所进入前100,18所进入前300;人文社科类和医药类暂无高校进入前100,仅有13所进入前300。结果还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榜单中成绩显著,10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入前300,其中61所院校进入前100。224所地方院校进入前300,其中53所院校进入前100。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得分占总分的42.63%,中部地区为23.80%,西部地区为22.95%,东北地区为10.62%。在东部地区各省份中,除了海南省由于高校数量较少,占比1.40%,其他各省份的贡献占比在5.41%到16.31%之间;中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在9.69%到24.04%之间;西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差异较大,最低的只有1.26%,最高的达到19.41%,提示了西部地区的“不均衡”态势。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分别为45.13%、27.99%和26.88%。从各省高校进入前300榜单的情况来看,进入高校数量前3的为:江苏省(25所)、浙江省(22所)、山东省(21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重庆市(40.00%)、浙江省(37.93%)、上海市(35.90%);从进入前100榜单的情况来看,进入高校数量前3的为:江苏省(13所)、北京市(8所)、浙江省、四川省并列(7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江苏省(16.88%)、上海市(15.38%)和四川省(13.46%)。《分析报告》共列入全国1145所高职院校(职业大学纳入高职榜单计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位列榜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分列第2名、第3名,第4到第10名分别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学校类型上看,理工类有55所进入前100,163所进入前300;综合类有29所进入前100,80所进入前300;人文社科类有12所进入前100,42所进入前300;农林类有4所进入前100,12所进入前300;师范类有3所高校进入前300;医药类没有高校进入前300。从高职学校层次上看,“双高计划”建设中的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B档、C档)有36所进入前100,53所进入前300;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职学校(A档、B档、C档)有35所进入前100,97所进入前300。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得分占总分的40.15%,中部地区为28.41%,西部地区为25.80%,东北地区为5.64%。在东部地区10个省份中,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贡献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18.85%、16.86%、16.20%、12.78%,其余省份贡献占比在2.61%到9.38%之间;中部地区6个省份贡献占比在10.28%到20.12%之间;西部地区12个省份贡献占比差异较大,最高的达到18.45%,最低的仅有0.59%;东北地区3个省份贡献占比相对均衡,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分别为44.86%、32.97%和22.17%。从各省份高校进入前300的情况来看,进入高校数量前3的为:江苏省和山东省并列(27所)、浙江省(23所)、广东省(21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浙江省(45.10%)、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并列(33.33%)、山东省(31.40%)。前100榜单中,进入高校数量前3的为:浙江省(11所)、江苏省(8所)、广东省、安徽省、江西省和重庆市并列(7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浙江省(21.57%)、重庆市(15.56%)、广西壮族自治区(12.24%)。《分析报告》同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网(https://www.cahe.edu.cn)及微信公众号和全国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发展数据平台(http://rank.moocollege.com)发布。《分析报告》将于2023年4月8-10日在重庆举行的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进行专题解读。附件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一览表附件2:《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附件3:《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观察目录附件4: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完整榜单下载,请点击阅读原文附件5: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高职)完整榜单下载,请点击阅读原文附件6: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省份)完整榜单下载,请点击阅读原文欢迎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网www.cahe.edu.cn查阅更多榜单信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2022版全国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发布

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300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十年指数(2013—2022)TOP300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十年指数(2003—2012)TOP300“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100综合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理工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农林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医药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师范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民办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10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杜玉波: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杜玉波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欢迎各国朋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时代性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相聚武汉,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很有意义。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年10月,我国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制定的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是“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对全球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赋予了新内涵。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包含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四个关键词。——全纳意味着高等教育将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就需要各国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公平是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需要各国下大力气解决好教育资源不足或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优质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随着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规模的持续扩张使得高等教育体系越来越庞大,优质高等教育供给问题越来越突显,需要各国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确保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人类发展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与创建有效的终身教育模式是普及化阶段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包含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三层含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身必须采取切实可行举措确保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视为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视为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使命。在教材和课程内容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系统向学生传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储备、奠定良好智力基础。——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以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积极主动解决阻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众多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个方面:——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学作为学术组织,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是其天然属性。16世纪中叶以前诞生的一些企业早已不知所踪,唯独许多大学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学能够不断创新知识、不断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知识宝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大学的支持。千百年来,大学不断破解人类社会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断扫除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学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将一往无前、继续前行,依然离不开大学的支撑。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采取多种举措,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增加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自2012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有力保障和推动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截至2021年底,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推动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中国政府坚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教育公平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不断拓展教育公平“广度”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公平的“深度”,实现从基本教育公平全覆盖到更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广覆盖。高校学生资助实现了应助皆助。深入推进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119所部属和东部高水平大学参加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实现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高等教育公平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发展优质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博士生50.9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以本科教育为本逐步深入人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推进,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水平等得到显著提升。——服务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日益提升。高等教育主动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服务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增强。十年来,高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牵头建设了38%的国家高端智库,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各国人民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各国带来的机遇更加广阔。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打造高等教育中国范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高等教育中国范式就是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治校办学全过程,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示中国高等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高等教育中国范式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要建构我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稳。——我们要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树立质量意识、抓好质量建设、建成质量文化。要抓好人才培养这一根本质量。无论高校未来怎样发展,人才培养始终是其首要和核心职责,离开人才培养,高校将不复存在。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抓好高等教育“高峰”质量。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原”已形成,但“高峰”的高度还不够,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抓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围绕国家“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要抓好服务质量。发挥高等教育“集聚—溢出效应”,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实。——我们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联合国教育峰会将“促进数字学习和转型”作为教育变革的五大议题之一。目前全球高等教育还未达到相对均衡、高质量的发展状态,而“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时代下具有迭代性质的高质量资源扩展方式,是促进全球优质资源均衡共享的有效途径。要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通过教学创新和变革将高等教育推向数字空间,推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要加快数字化发展,积极探索数字治理方式。以开放科学为路径,以智慧课堂作为平台,推动建立没有围栏的全球大学,让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远。——我们要开创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等教育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外交资源”,我们要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益和可持续性,让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走得更深更广。要建立全球高等教育伙伴关系,发挥粘合剂作用。面对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通过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成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达成全球共识。要促进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发挥润滑剂作用。持续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互信机制,通过对等交流,实现求同存异。要超越学科界限开展学术创新,发挥催化剂作用。面对全球性的社会发展问题,高等教育各学科、行业领域内的学者和科研人员通过加强经验互鉴,协同共创,寻求最佳方案。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携起手来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11月26日在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的报告全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2年11月26日
其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非洲大学协会签署《关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

11月1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与非洲大学协会(以下简称AAU)会长巴克里·赛义德举行视频会晤。AAU秘书长奥卢索拉·奥耶沃勒,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学会副会长周玉,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副秘书长郝清杰等出席会议。AAU研究与项目部主任达姆图·塔费拉,信息通讯技术服务、交流与信息管理部主任诺杜莫·德拉米尼,合作伙伴关系主管兰斯福德·贝科,财务部执行主任保罗·索泽德,人力资源主管伊薇特·夸希,项目协调员西尔维娅·姆坎达维尔,研究与项目部官员露丝·尼娅尔科,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亚非处处长杨洲,学会秘书处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等参会。会议由杜玉波主持。在交流讨论环节,周玉、姜恩来和奥卢索拉·奥耶沃勒、达姆图·塔费拉分别围绕“中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及交流合作情况”“两个组织的工作进展及合作构想”等议题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在中非教育合作全面深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两个组织应尽快开展信息、资源与技术共享,加强领导力、质量保证与认证体系、数字化等领域的能力建设,共同促进双方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共赢发展。在杜玉波会长与巴克里·赛义德会长等的共同见证下,姜恩来秘书长和奥卢索拉·奥耶沃勒秘书长签署《关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非洲大学协会正式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是在双方前期密切沟通与讨论基础上达成的共识,涵盖合作机制搭建、校际交流和人员互访、联合科研网络架设等多个领域,将有助于两个组织实现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为推动中非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行稳致远作出积极贡献。签约仪式后,贾鹏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非教育合作。中非联合开展的科学研究、师生互访及课程开发等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合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学会与AAU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将进一步丰富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内涵。教育部将继续支持学会与非洲大学协会加强友好往来,共同推动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巴克里·赛义德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很多奇迹,帮助众多人口摆脱贫困、抗击新冠疫情、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等等,中国教育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AAU非常重视双方合作的原因。此次会议富有成效,双方就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达成共识,开启了两个组织交流与合作的新阶段。签署《谅解备忘录》有助于双方建立长效对话与协商机制,AAU将以此为起点,为非洲大学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双方长久稳定的合作与发展。杜玉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6周年,我们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尽快将会议形成的共识和成果转化为行动,推动合作取得务实成效。双方秘书处要保持密切沟通,分步骤落实《谅解备忘录》约定的各项工作,争取在明年召开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立大会。两个组织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将人文交流打造成连接民心的有效方式,讲好中非故事,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实现中非民心交融,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签约现场非洲大学协会成立于1967年,是支持与执行非盟高等教育战略的引领性机构。总部设在加纳阿克拉,目前成员高校超过400所,分布于非洲所有语言和地理区域。AAU以支持非洲大学提供高质量高等教育为己任,在为成员间建立联系、创造平台、促进合作,加强成员社会参与及促进非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成立大会现场9月2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出席大会并讲话。学会副会长林蕙青、刘伟,学会监事长孙维杰,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等30余人现场参会。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李家俊、张大良,南京大学原校长陈骏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等30余人线上参会。会议由姜恩来、刘伟分别主持。林蕙青宣读成立决定林蕙青宣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成立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决定》。刘伟担任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陈骏、张炜、刘炯天、包信和、金东寒、郭东明、高松、李言荣、刘益春、谢维和、袁振国、吴岩、马陆亭为副主任,马陆亭任秘书长,丁晓昌、马树超、王小梅、王定华、王黎光、石中英、卢晓中、叶齐炼、史静寰、朱旭东、刘锦、刘国瑞、刘念才、刘海峰、牟延林、苏德毕力格、李立国、杨颉、别敦荣、张力、张男星、张应强、陈廷柱、陈肖纯、罗伟其、周光礼、周海涛、赵继、胡建华、洪成文、宣勇、秦惠民、徐小洲、徐青森、高洪、高宝立、郭广生、黄红武、眭依凡、阎凤桥、阎光才、董云川、程艺、雷庆、翟博等45人为委员。在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59位委员中,知名专家学者35人,占59.3%,其中长江学者11人;大学书记校长15人,占25.4%,其中院士8人;中央和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8人,占13.6%;国际组织代表1人。孙维杰宣读工作规程姜恩来主持会议孙维杰宣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工作规程》。杜玉波现场颁发聘书(滑动查看更多)杜玉波向现场参会的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并以在线方式向线上参会的委员展示和颁发聘书。杜玉波讲话杜玉波在讲话中指出,成立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是新一届理事会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会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党组、民政部、中国科协对学会工作新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持续提升学会学术引领力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会的迫切需要。他强调,咨询委员会要积极发挥科学研究、战略谋划和建言献策的职责职能,引领教育理论研究新方向,服务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实践。要坚持“四新四真四统一”研究原则,开展理论研究,提出高质量咨询建议,拿出高水平成果,形成一流的学科引领力。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终身学习,提高工作本领;注重协同合作,推动工作创新;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刘伟讲话刘伟在讲话中指出,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要从理论引领、战略谋划、建言献策三方面准确把握职责定位。要发挥知名专家学者、大学书记校长、中央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组成的“专家、行家、管家”三支队伍优势,加强理论研究,以理论创新助力一流学会建设,以理论创新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社会重大关切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重大战略研究选题,积极主动对学会的战略课题研究进行指导。要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各位委员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传承创新,发扬优良作风,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研判世界前沿,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部分线上参会人员合影在专题研讨环节,吴岩、谢维和、张炜、马陆亭、阎凤桥、别敦荣、徐小洲等7名委员分别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启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现场参会人员合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胜利闭幕

2022年7月26-3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现场赛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赛围绕“推动教学创新
2022年7月31日
其他

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的通知

高学会〔2022〕36号各省(区、市)赛主办单位,各赛区牵头单位、有关高校:根据《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高学会〔2021〕132号)要求,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赛省赛开展情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于2022年7月28日至3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举办单位指导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承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二、大赛主题推动教学创新
其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高学会〔2022〕29号相关高校、课题申请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开展有组织的教育科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启动“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课题类型“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分为两大类:“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专项课题,有23个研究领域;“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分支机构自设课题,有40个研究领域。2申请人条件1.重大课题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职称或博士学位。2.课题申请人限申报1项课题,已经承担学会课题且未结题者,不得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学会会员。3课题经费资助申请人应根据课题类型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实际资助经费额度以最终评审结果为准。4课题完成时限及成果要求一般为2年。结项时根据不同类型课题要求可提交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或专著等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在公开发表、出版或内部呈送时,均应在显著位置注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字样(含课题名称和编号)。获准立项的《课题申报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文本,申请人应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5申报要求1.申报工作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6月10日结束,逾期将不予受理。课题申报不收取任何费用。2.申请人应根据要求填写《课题申报书》(匿名版3份,非匿名版1份),非匿名版由所在工作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并盖章后,将《课题申报书》纸质版和电子版,以及课题申报信息统计表报送课题指南所涉及的分支机构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由相关分支机构集中报送学会秘书处。6联系人及方式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联系人和申报材料邮寄地址等信息详见课题指南。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学术与交流部联系人:周
2022年5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应用与课堂创新能力提升研修班启动报名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这既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又顺应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在信息化2.0时代,高校教师迫切需要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具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能力,结合数字化应用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创新能力,为此,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决定举办“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应用与课堂创新能力提升研修班”。“1举办单位指导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其他

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发布

2022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其中包含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13个、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10个、省份大学生竞赛榜单3个(详见表1)。根据相关管理原则,基于竞赛数据采集、综合评价和专家委员会投票情况,确定1项赛事退出榜单,原56项竞赛继续纳入榜单(榜单内已有竞赛的子赛纳入但不计算项目数),2项赛事列入2022年重点观摩和考察项目。详见表2和表3。本轮大学生竞赛评估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承“质量为本、谨慎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获奖贡献、组织贡献和研究贡献三个方面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其中,单项竞赛中单校获奖数超过20项按照奖项等级从高到低取前20项计分。据统计,全国共有1197所本科院校进入2017-2021年本科榜单。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榜首,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第四到第十名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校类型分布上,理工类高校表现最抢眼,有71所进入前100,156所进入前300;其次是综合类高校,有24所进入前100,76所进入前300;再次,师范类有4所进入前100,32所进入前300;农林类有1所进入前100,17所进入前300;最后,人文社科类和医药类没有高校进入前100,仅有17所人文社科类院校和2所医药类院校进入前300。结果还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截止2022年2月14日数据)在榜单中名列前茅,10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入前300,其中62所院校进入前100。221所地方院校进入前300,其中52所院校进入前100。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得分占总分的42.64%,中部地区为23.67%,西部地区为22.97%,东北地区为10.72%。在东部地区各省份中,除了海南省由于高校数量较少,占比较低之外,各省份的贡献占比在5.53%到15.93%之间;中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在9.84%到23.56%之间;西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差异较大,最低的只有1.32%,最高的达到19.25%,提示了西部地区的“不均衡”态势。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分别为44.91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王小梅 吴英策 黄晓 白逸仙 朱泽峰 陈超群|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成绩、问题与省思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1.06.12摘要立足于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的实践,通过对75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年度报告、25所抽查学校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结合25所高校的现场考查、座谈与访谈分析,提出现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取得的成绩,包括坚持党管人才,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同行专家评议,推进分类多元评价;深化代表成果评议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评审环境等。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关键向度,即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突显“教书育人”质量评价;完善“多元分类”评价体系;实现“动态过程”评聘管理。关键词职称评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多元分类;动态过程
2021年6月29日
其他

【重磅推出】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发布

2021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其中包含本科院校榜单13个、高职院校榜单10个、省份榜单3个(详见表1)。2021年3月9日,全国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委员会会议在杭州召开。会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新增13项竞赛纳入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内已有竞赛的子赛纳入但不计算竞赛项目数)。纳入排行榜的全部竞赛项目共57项(详见表2)。本轮大学生竞赛排行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承“质量为本、谨慎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获奖贡献、组织贡献和研究贡献三个方面相关数据进行排行,其中新增竞赛只计算2020年度数据,单项竞赛中单校获奖数超过20项按照奖项等级从高到低取前20项计分。今年发布的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与去年相比呈现以下变化:①新增了“五轮总排行榜”,包括本科、高职和省份三种类型。从2017年12月发布第一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经连续发布四轮榜单,为从更长的时间段了解各高校大学生竞赛发展态势,特在今年发布“五轮总榜单”(时间跨度从2012年到2020年)。②不再发布示范高职和骨干高职子榜单。随着高等职业院校重点支持政策的变化,目前正处于“双高”建设阶段,故不再发布示范高职和骨干高职两类子榜单,只发布“双高”建设学校子榜单(一般高职范围界定为:除了“双高”建设学校以外的高等职业院校)。据统计,五轮总榜单(本科)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榜首、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2016-2020年榜单(本科)共列入全国1199所本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榜首,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第四到第十名分别是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学校类型分布上,理工类高校表现最抢眼,有66所理工类高校进入前100,154所理工类高校进入前300;其次是综合类高校,有25所进入前100,74所进入前300;再次,师范类有7所进入前100,35所进入前300;农林类有2所进入前100,18所进入前300;最后,人文社科类和医药类没有高校进入前100,仅有17所人文社科类院校和2所医药类院校进入前300。结果还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榜单中名列前茅,41所列入排行榜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大学未纳入排行榜)全部进入前300,其中有35所高校进入前100;6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进入前300,其中33所进入前100。193所地方院校进入前300,其中32所院校进入前100。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得分占总分的42.66%,中部地区为23.48%,西部地区为23.10%,东北地区为10.76%。在东部地区各省份中,除了海南省由于高校数量较少,占比较低之外,各省份的贡献占比在5.65%到15.61%之间;中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在10.28%到23.53%之间;西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差异较大,最低的只有1.38%,最高的达到18.69%,提示了西部地区的“不均衡”态势。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分别为44.84%、28.25%和26.91%。从各省高校进入前300榜单的情况来看,进入高校数量前3的为:江苏省(24所)、北京市(22所)、浙江省和山东省并列(18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重庆市(36.00%)、上海市(35.90%)和北京市(32.84%);从进入前100榜单的情况来看,进入高校数量前3的为:江苏省(12所)、北京市(9所)、浙江省、上海市和山东省并列(7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上海市(17.95%)、江苏省(15.58%)和海南省(14.29%)。据统计,五轮总榜单(高职)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位列榜首、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2016-2020年榜单(高职)共列入全国1071所高职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位列榜首,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第四到第十名分别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得分占总分的40.76%,中部地区为27.84%,西部地区为24.76%,东北地区为6.64%。在东部地区各省份中,除海南省占比为2.55%外,其他各省份的贡献占比在5.18%到19.23%之间;中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在11.58%到21.15%之间;西部地区各省份贡献占比差异较大,12个省中有3个省贡献率在5%以下,5个省贡献率在10%以上,最低的只有0.65%,最高的达到18.26%。东北地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分别为46.63%、31.09%和22.28%。从各省份高校进入前300的情况来看,进入高校数量前3的为:江苏省(30所)、山东省(24所)和浙江省(24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浙江省(48.00%)、重庆市(34.88%)、江苏省和西藏自治区(33.33%);前100榜单中,江苏省最高(12所),安徽省和山东省次之(9所),广东省、浙江省和重庆市并列第三(各7所),进入高校数量占比前3的为:重庆市(16.28%)、北京市(16.00%)和浙江省(14.00%)。榜单结果同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网(http://www.hie.edu.cn/)及微信公众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官网(http://csee.zju.edu.cn/)和全国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发展数据平台(http://rank.moocollege.com)发布。此次公布的排行榜拟于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专题解读。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跨界聚合·交叉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定于5月21-23日在青岛·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敬请关注!1-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本科)1-2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系列报道| 罗俊:坚持“五个融合” 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既要坚持以本为本,高度重视本科生培养;也要坚持以严治研,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更要坚持贯通培养,让更多的青年进入足够的培养周期,更多地进入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020年12月7日
其他

【重磅】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发布

2020年11月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专家工作组在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上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为进一步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清单”“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清单”“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3类指数。“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包含12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清单(详见表1),“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包含8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清单(详见表2)。指数从“6+1”个维度刻画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其中本科指数包括“教师团队”“教改项目”“教材项目”“教学论文”“教学成果奖”“教师培训基地”6个维度和“教师教学竞赛”特别维度;高职指数包括“教师团队”“产教融合”“专业与课程”“教材与论文”“教学成果奖”“教师培训基地”6个维度和“教师教学竞赛”特别维度。表1: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上榜普通本科院校达到1226所,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98.08%,比2019年增长1.1个百分点,排名前三的依旧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从各区域校均得分来看,东部33.38分排名第一,东北31.96次之,西部29.53排名第三,中部27.81分相对偏低。从各省的表现来看,北京市的校均得分最高,其次为青海省和上海市;河北省、贵州省的校均得分相对偏低。在前100高校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86所,占所有“双一流”建设高校数的62.77%,在前300高校中,“双一流”建设高校131所,占所有“双一流”建设高校数的95.62%。进入指数覆盖的民办本科院校共394所,占所有民办本科院校总数的94.94%,从校均得分来看,公办院校是民办院校的2.81倍,差距显著。表2: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清单本次正式发布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上榜高职院校达到1344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90.20%,比预发布时提高5.36个百分点,排名前三的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职业大学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职业技术大学是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学,但其仍保持“职业教育”特色,因此将其一并纳入到高职指数计算范畴。从各区域校均得分来看,东部地区38.6分占绝对优势,而西部地区29.9分,差距明显。从各省的表现来说,浙江省的校均得分最高,其次为天津市和江苏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的校均得分相对偏低。在前100高校中,“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95所,占所有“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数的48.22%;在前300高校中,“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186所,占所有“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数的94.4%。进入指数覆盖的民办高职共274所,占所有民办高职院校总数的76.54%,从校均得分来看,公办院校是民办院校的2.09倍,在高职教师教学水平上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公强民弱”的现象。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由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全国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和省域特色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两部分复合而成,实现了浙江省本科高校全覆盖,最早可追溯至1989年,充分体现了浙江省教育资源特色。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TOP300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TOP300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以上指数信息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方网站(https://www.cahe.edu.cn/)、微信公众号(zggdjyxhwx)以及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发展数据平台(https://rank.moocollege.com/)上发布。高校可开通数据查询通道,对本校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查询和核对,如果出现遗漏、错误等信息可向专家工作组提出修正申请。专家工作组联系人:赵春鱼联系电话:0571-86835759电子邮箱:zgjsjxfz@126.com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系人:李小龙联系电话:010-82289815电子邮箱:lixiaolong@moe.edu.cn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榜单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高博会最新动态微信:zggdjyblhwww.heexpochina.com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
2020年11月30日
其他

关于举办首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论坛的通知

高学会〔2020〕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学会,行业高等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有关高校: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高校所在城市也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支持。为促进城市与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首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论坛”。该论坛是2020年11月8-10日在长沙举办的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组成部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举办单位(一)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二)承办单位湖南大学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二会议内容(一)主论坛首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论坛——以“共生,共兴,共荣”为主题,以“城市与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建立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具体议题如下:1.
2020年10月10日
其他

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发布

“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结果”及“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将同步在学会官网(http://www.hie.edu.cn/)发布。
2020年2月22日
其他

胡科 陈武元 段世飞:英国高校科研评估改革的新动向——基于“科研卓越框架2021”的分析

REF2014和REF2021改革的关键点是科研影响力评估。用科研影响力评估代替声誉评估,凸显了英国政府强化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利用科研促进经济发展,追求卓越科研的决心。REF2021
2019年8月20日
其他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宣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于2018年2月2日下午发布,2013-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
其他

杜玉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扎实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下面,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聚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这个主题,我谈三点意见,与同志们交流。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全”。
2018年1月19日
其他

别敦荣 易梦春|面向2030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战略选择

361005;易梦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福建厦门
2018年1月18日
其他

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通知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是大广赛的领导机构,在主办单位领导下负责大赛的组织和决策。大赛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运行和管理等一切具体事务性工作。具体名单见附件1。
2018年1月17日
其他

“中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调研”课题结题报告会在京召开

课题负责人瞿振元首先汇报了课题的研究意义、整体设计及主要研究内容。“中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调研”课题针对8个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经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并择要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2018年1月16日
其他

杨晓慧|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特色

生态系统是中西方创业教育发展的共同方向,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色道路决定了西方模式不可照搬复制,必须基于中国国情,做出中国选择。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国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018年1月15日
其他

《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专家委员会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

《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组成员中国计量大学赵春鱼副研究员从模型设计、指标筛选、权重确定、模型检验四个方面向专家委员会介绍了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模型的设计与构建思路。
2018年1月12日
其他

杜玉波: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新征程

杜玉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其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2017年会隆重召开

开幕式上,引智分会还对2017年度积极组织和参与引智分会各项活动的16所理事单位以及多年来对引智分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11位理事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表彰。
其他

范跃进 刘恩贤:以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以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站在历史高位、价值高点、世界高度,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强化政策引导,丰富理论与实践探索。
其他

关于举办首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的通知

本次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组委会共同主办,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决赛由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政府承办。
2017年12月29日
其他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围绕“‘双一流’高校招生选拔制度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17年12月25日
其他

重磅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

全部竞赛榜单详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hie.edu.cn/。
2017年12月16日
其他

吴爱华 侯永峰 郝杰|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长远布局基础科学创新人才。立足基础科学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基础科学创新人才培养,逐步造就和汇聚基础科学国际顶尖人才,促进世界科学中心向我国转移,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科学强国。
2017年12月13日
其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双一流”建设应从提升高等教育自信开始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7年11月19日
其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新时代谱写“双一流”建设新篇章

“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遇。高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扭转单纯依靠加大投入的粗放型发展局面,通过改革提高建设效益,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2017年11月19日
其他

​第六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分设校长论坛和专家论坛,与会各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历史·使命·责任·担当”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集中研讨交流,并将多位专家学者提交的42篇学术论文集结成册刊印了论文集。
2017年11月18日
其他

张士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要义

基于企业行业组织的考量。企业和行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强调的是发展经济效益,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关注“产”的效果,把“教”看成是为“产”服务的主要手段,弱视了“产”的育人价值。
2017年11月15日
其他

郭建如 吴红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Alpha系数为0.934,题目信度较好。探索性因子分析的KMO检验值为0.947,抽样充足度得到检验,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的伴随概率为0.000。可靠性分析Cronbach's
2017年11月15日
其他

教育部长陈宝生《光明日报》撰文:坚定不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打好促进教育公平攻坚战,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支持力度,办好特殊教育、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7年11月14日
其他

郝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7年11月14日
其他

“微服务·大智慧——2017智慧校园广州论坛”在广州召开

张大良副会长最后指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联系实际,在服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评估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7年11月13日
其他

陈沛 杨希:杰出毕业生教育收益中的“一流大学效应”——基于全球万家企业高管数据的量化研究

在明瑟收入函数中,被解释变量W代表个人收入;解释变量有两个:S代表教育程度,以受教育年限作为代理变量;E代表工作经验,以工作年限作为代理变量。估计个人教育收益率时,通常需要将这一函数转换成方程形式:
2017年11月10日
其他

全守杰 王运来: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的文本及行动转化研究——以香港3所大学为例

其二,‘双一流’的标准是什么;其三,如何进行‘双一流’建设”。然而关于一流大学到底如何行动,如何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办学实践的探讨,尤其是关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的研究有待加强。
2017年11月10日
其他

别敦荣:论“双一流”建设

总之,“双一流”建设应当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在抓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升级的同时,高度重视软性环境建设,努力形成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办学要求相匹配的现代大学理念、制度和文化。
2017年11月10日
其他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出席第50届高教会分享教学经验

此外,活动同期还进行了名师风采展,通过展板设计,集中展现教学名师风采,反映教学创新成果,通过对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传授,对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2017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