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多彩的人生经历种过地,搬过砖,进过厂,打过工做过律师,还在企业做过高管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值夏人民法庭负责人胡正民先进事迹被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以前走了很多弯路,直到进了法院,才找到了人生坐标。有人称赞他阅历丰富,他却说正是凭着对法律、对法院工作如痴如醉的热爱和坚定不移的信仰,他成了同事眼里善学习、好钻研、精办案的好榜样;成了当事人心中有耐心、有爱心、有公心维护公平正义的好法官。他就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值夏人民法庭负责人胡正民。扎根基层法庭12年,胡正民这位“小镇法官”,见的是琐碎小事,听的是群众呼声,解的是百姓心结,理的是社会和谐。他信奉,人生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奋斗出来的幸福;他坚信,正义从来不是只写在纸上,而是镌刻在群众心中。成为法官才找到人生坐标1975年出生在江西井冈山脚下的胡正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立下志愿,要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然而,世事却并不遂其所愿,1993年胡正民参加高考,仅以几分之差,无缘大学梦。为了补贴家用,胡正民收拾行囊决定外出打工。“当时,我的行囊里装满了书。”胡正民说。他心里始终清楚,唯有学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打工之路注定坎坷。无一技之长的胡正民万般无奈之下,去了建筑工地,干起了搬砖运水泥的小工。即使每天累到筋疲力尽,他还是挤出时间参加了3个月的电子技术培训。3个月后,胡正民到一家电子厂干起了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半年后,勤奋好学的胡正民成了车间的技术员。2002年初,胡正民在某一外资企业任职时,作为员工代表的胡正民在帮一名受伤员工维权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受伤员工未获得相应的赔偿。“那时,我就暗暗立誓,要学习法律,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胡正民说。之后,胡正民先后参加了法律专科、法律本科自学考试,并于2009年参加了司法考试,以400多分的高分顺利拿到了司法考试A级证书。高分通过司法考试后,胡正民的人生迎来了重大抉择:是继续当一名高薪的企业高管,还是辞职从事法律职业,实现心中的梦想?抉择会改变人生的轨迹。最终,34岁的胡正民毅然辞职,加入了律师行业。2010年,35岁的胡正民又以综合排名第2的成绩,考入了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圆了自己的法官梦。有人认为,如果胡正民继续在企业打拼,“钱途”更好,“前途”也更好,可胡正民从来没有后悔过。“接触法律后,我相信法律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直到我成为一名法官后,才真正找到了人生坐标。”胡正民说。打工的经历注定难忘。1999年至2008年期间,胡正民先后在不同的电子企业担任电子工程师、品质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行政主管、经理等职位,变动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不断向上的进取精神。回忆那段经历,胡正民记忆犹新:“为了不被淘汰,除了努力工作,不断进取,用知识改变命运外,别无选择。”有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打工经历,进入法院工作后的胡正民异常努力。无论工作多忙,胡正民每天都抽出1至2小时钻研法律,同事随时随处都能看到他“啃书”的样子。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后,胡正民敏锐地发现“软暴力”问题存在理解不一、司法认定难的现实困境,善于归纳、总结、整理的胡正民立即撰写了一篇调研文章。该调研文章荣获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征文二等奖。之后,胡正民的才华日渐显露,撰写的调研文章频频获奖。自2018年以来,胡正民撰写的调研文章先后获得全国性奖项22个,他还多次受邀参加法学高端论坛并作主题发言,连续3年在江西法院学术论文写作培训班上授课,并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优秀师资人才”“优秀调研骨干”等荣誉称号。无论是种地,还是务工,抑或是做法官,角色身份的变化,却始终撼动不了胡正民那颗奋斗不息的初心。入职法院后,胡正民不仅调研成果丰硕,成了一名专家型法官,还斩获了诸多荣誉:吉安法院十佳调解能手、十佳干警,立个人三等功,获吉安市青原区五一劳动奖章,获评江西法院优秀法官……胡正民也从青原区法院的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员额法官,被提拔为法庭副庭长、法庭负责人,2022年8月,被提拔为青原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继续兼任值夏法庭负责人。用心用情成了群众心中的“老表”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民事纠纷。胡正民深知,官司不论大小,案件不论难易,每一件都关乎群众利益,每一件都关乎公平正义。多岗位多角色的工作经历,让胡正民学会了在倾听中为当事人解怨气,在沟通中为当事人化矛盾。无论是面对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还是吵吵闹闹的婚姻矛盾,抑或是你死我活的打架斗殴,胡正民总有办法,将当事人心头上的那团“心火”浇灭,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有话好好说”。胡正民总会以“倾听者”的角色,让当事人无处发泄的怨气、恨意,得到有效释放与解压,最终安静地接受胡正民用情、用理、用法的疏导与劝解。两位耄耋老人因赡养纠纷来法庭起诉的场景,让胡正民记忆犹新。那是2020年,两位老人颤颤巍巍地来到值夏法庭,起诉儿女,要他们支付赡养费。两位老人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按当地风俗习惯,女儿不用赡养老人,而老人的两个儿子远在外地,平时两个在外地的儿子拿钱给在家的老二,由老二来赡养老人。如今,老二要去外地带孙子,如此一来,老人便无人照顾了。案情比较简单,法律关系也很明晰,子女赡养老人天经地义。但胡正民深知,简单地一判了之,不能从根本上缓和家人矛盾,解决两位老人的生活困难。为了帮老人解决后顾之忧,胡正民根据三个儿子的实际情况,想了一个办法:从老人子女每月支付的赡养费中,拿出部分费用给老人家旁的一个食堂,解决老人一日三餐的问题。关键问题解决了,案件也最终得以妥善处理。为了实质性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希望,胡正民也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对村民来说,打官司的成本还是挺高的,法官宁可跑断腿、说破嘴,也要尽力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这是胡正民的办案理念。青原区文陂镇的胡甲与胡乙两兄弟,因分家析产问题,争吵不断闹上法庭。为化解矛盾,解开兄弟俩的心结,也为了更好地教育村民,胡正民决定开展巡回办案。胡正民把重心放在了调解上。调解时,胡正民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花费几个小时时间,从法理情三方面,给兄弟俩讲亲情的可贵、家庭和睦的重要。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谆谆教导,兄弟俩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珍惜亲情,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消除了隔阂。在场村民纷纷称赞道:“这兄弟俩的矛盾,镇、村干部不知做了多少工作都化解不了,胡法官一调解,就化解了,不服不行!”青原区的乡村社会,是以礼俗为主导的社会。“在乡村办案,不能一见面就跟老表讲法理、谈证据、摆事实,这样做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被排斥和抵触,也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这样案子虽然结了,但矛盾却没有解决。”胡正民说,乡村社会中蕴藏着不同的情缘,像家事纠纷中蕴藏着亲情,邻里纠纷中蕴藏着乡情,离婚纠纷中蕴藏着旧情……只有融入乡村,熟悉乡村规则,善于从乡村社会的情缘中寻找突破口,找准调解点,诚心与群众沟通,案件才能合情、合理、合法妥善化解。一直以来,胡正民时时把群众放在心里,处处与群众打成一片,他成了乡村百姓可亲可敬的“老表”。12年来,胡正民办理的案件调撤率达70%,多次被评为“吉安全市法院十佳调解能手”。抽丝剥茧办案就要紧扣细节工作细心,紧扣细节,是法官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胡正民的特长。正因为细心、细致,善于抽丝剥茧,面对很多疑难复杂案件时,胡正民总能找到纠纷化解的症结所在,因案而异“号脉诊断”。2021年6月,胡正民办理了一起化工设备定做合同纠纷案,该案光案卷就十多卷,涉及标的额5000多万元,而且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矛盾尖锐。原告江西某有限公司认为,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承揽定做的多件机器设备未使用合同约定的钢材,严重影响机器设备性能,构成了根本违约,应予拆除重做并赔偿由此产生的损失。而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则认为,该批机器设备已交付给原告使用了,原告应及时支付剩余的尾款。法庭审理后发现,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确属根本违约,但如果据此判决拆除重做机器设备,不仅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巨额的赔偿还可能导致被告公司破产。因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只能判了!”胡正民重重叹了口气。在起草判决书的过程中,细心的胡正民想到,要去现场看看机器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到原告江西某有限公司,胡正民用手摸了摸机器设备,发现尚有余热,胡正民又仔细查看了车间的生产记录和机器设备的保养记录后,知道机器设备并非像原告江西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某某所言,无法满足其生产需求,降级后,仍能够生产使用。为此,胡正民抓住机器设备已开工使用这一事实,提出对机器设备予以降级使用,被告给予适当赔偿的调解思路。经胡正民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多次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后,调解工作峰回路转,最终案件成功调解,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也得以继续生产经营。“民事案件的处理,要细致、细致再细致,有可能就是找准了一个细节,案件就会突破。所以,唯有更审慎、更细致,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胡正民告诉记者。杨某与刘某因鱼塘引发的纠纷能顺利调解,就得益于胡正民的细心观察、细致调解。2019年8月,法庭外,大雨倾盆而下,打得门窗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法庭内,承包上游养猪场和鱼塘的杨某和承包下游鱼塘的刘某正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杨某坚持认为,刘某承包的鱼塘被冲垮,是因连日大雨,在杨某上游的鱼塘涨水造成的,纯属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刘某则认定,是因杨某管理不善,杨某承包的上游鱼塘水葫芦肆虐,加上养猪场的废水废料随意排放,双重叠加堵塞了泄洪口,导致大水漫灌,冲垮了刘某在下游承包的鱼塘。孰是孰非,无法认定,于是胡正民决定到现场一探究竟。冒着大雨,胡正民带领干警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田埂之间。浑身湿透、满身泥泞的胡正民来到养猪场后,看到养猪场的鱼塘里虽然没有多少水葫芦,但不远处的地上堆放了许多水葫芦,显然是近期刚打捞上来的,且养猪场的废水废料处理也不规范。看完现场情况后,胡正民对案件处理有了底。经胡正民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后,杨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刘某道歉,并与刘某达成了调解协议。内心有光的人,才能给人带来温暖;心中有法的人,才有维护公平正义的勇气。作为农民的儿子,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胡正民,深知群众对公平的渴望,深知群众对正义的期盼,面对群众的诉求,胡正民知道,要有洞察秋毫的细心、不辞辛苦的耐心、不偏不倚的公心、为民解忧的真心,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有力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爱管闲事”温暖他人显担当作为法院的“神经末梢”,人民法庭的法官,是名副其实的“小”法官,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化解的都是婆婆妈妈的小纠纷。但胡正民正是位“爱管闲事”的“小”法官,村民的矛盾纠纷,他喜欢提前介入、提前调解;案件判决后,他喜欢回访,听听当事人意见,了解当事人的态度。同事常常调侃胡正民,说他喜欢管“闲事”。其实,“小”法官胡正民心中,有着他的“大算盘”。“矛盾纠纷在刚萌芽时,是最佳的化解时期,法官这时提前介入,纠纷就更容易迎刃而解,等进入诉讼双方撕破了脸皮,法院要想再处理,就事倍功半了。而判后回访,则是了解群众疾苦,消除群众怨气,提升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胡正民告诉记者,“我们不能只算自己的小账,还要算社会的大账;不能只算眼前的账,还要算长远的账。这账一算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2018年,一个女人怯生生地来到法庭,向胡正民哭诉老公外出打工后就断了联系,婚姻已名存实亡,请求判决离婚,两个婚生小孩双方各抚养一个。离婚判决书下达后,这女人便不辞而别,可怜的两个孩子只能跟着奶奶相依为命。胡正民在回访时了解这一情况后,想到两个小孩跟着奶奶生活无保障,他心急如焚,又管起了“闲事”。胡正民火急火燎地联系当地村委会,请他们考虑实际情况,尽快为这可怜的一家人办理低保,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经胡正民多方协调后,这一家人的低保手续很快就办好了。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官是温暖的,有温度的。遇到有困难的群众,遇到有难事的同事,胡正民总会施以援手,热心帮助他人。“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能为他人爬坡过坎助力,这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胡正民说。每年,胡正民都会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胡正民不像个法官,倒像是我们的调解员。”青原区值夏社区党支部书记、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白保忠告诉记者。“胡法官,住院费、护理费合不合理?”“这个案子从哪方面调解更好?”……遇到法律难题,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就是胡正民。只要有法律问题咨询,胡正民就会放下手上的工作,认真回复。“涉及群众的纠纷,件件都是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能不上心吗?”胡正民说。“有了他这个后盾,我们化解矛盾就信心十足了。”白保忠说。办案的路上,调解的途中,遇到推车爬坡的农民老表,胡正民都会上去帮一把;每年农民农忙抢收的时候,胡正民都会让抢收的农民到法庭歇歇脚、喝杯水,和他们聊聊家常,问问情况。“我记得有一回,我们下乡办案回来,天黑沉沉的,眼瞅着要下雨了,胡正民看到村民在抢收晾晒的谷子,他袖子一撸,就帮村民抢收谷子去了。八九十斤重一袋的谷子扛起就走,我真是佩服他!”值夏法庭法官助理张时兵回忆道。工作之余的胡正民幽默风趣,他以“胡正明”为名开通了抖音号,账号简介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自诩是“村长”,时常与妻子雷敏珍拍摄一些接地气的农村幽默段子,收获了2.6万个赞。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从农民到流水线工人,再到企业高管,最后成为一名法官,胡正民始终不忘初心,始终锚定一个目标前行,最终找到了属于他的坐标。一个个案子的成功处置、一件件纠纷的成功化解,都是胡正民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在胡正民的骨子里,他依然觉得自己是农民,这也许是他坚持扎根法庭12年的内在动因。对乡村百姓的情感、对农村群众的赤诚,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刻进了他的灵魂,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编辑:吉安中院新媒体团队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