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禮堂
其他
虞萬里 | 王獻唐與漢魏石經研究
内容摘要王獻唐是二十世紀一位大學問家,他涉獵之廣,著作之豐,見識之高,不僅在山東,即使在全國範圍也不多見。關於他的古文字、古器物和石刻、璽印、貨幣、封泥、磚瓦以及音韻訓詁之學,已有上百篇文章研究闡述,唯獨關於他對漢魏石經的收集、傳拓與研究,竟無一篇文章專門論述。本著全面反映王獻唐學術成就的宗旨,本文勾稽其洽購、傳拓、研究漢魏石經殘字之日常細節,詳盡闡釋其《漢魏石經殘字叙》和《新出漢熹平春秋石經校記》的學術價值,以凸顯他在二十世紀石經研究中的地位。同時以石經殘石與拓本爲綫索,串聯他與石經以及其他學術界的交往軼事,充實二十世紀石經研究史的史料。
2022年10月30日
其他
董露露 | 段玉裁對《詩經》韻例的研究
内容摘要段玉裁的古音學成就與他對先秦韻文韻例的研究是分不開的。《六書音均表四·詩經韵分十七部表》是段玉裁對《詩經》韻例研究的成果。在對此表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將段玉裁與其他學者對《詩經》韻例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可以總結出段玉裁研究《詩經》韻例的合理以及不足之處。其合理之處主要表現在:能入韻之字就看做韻脚,一般不考慮整首詩的押韻規則;語助詞盡量不入韻;兩句中的句首和句中字不入韻;一句之内不自爲韻;不爲了押韻而輕易改字。其不足之處表現在:首句入韻之字是否可以看做遥韻,對不同詩篇處理不一樣;忽略了一章之内的押韻,只注意到章與章之間遥韻;合韻的標準放太寬;爲了押韻而臨時改變字的聲調;判斷韻脚字時忽略文意的制約。此外,還有一些本應入韻之字被段玉裁遺漏。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姚文昌 | 蔣衡手書十三經考述
内容摘要隨着清代經學研究的深入,乾隆石經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並産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蔣衡手書十三經作爲乾隆石經刊刻所依據的底本,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文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和文本的校勘,考察蔣衡手書十三經的具体時間和文本來源,進而給予蔣衡手書十三經準確的學術定位。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秦培超 | 《京房易傳》文本流傳考辨——以正史史志及唐宋類書所引爲中心
內容摘要《易》京氏學爲西京漢易之大家。今尋《漢志》著録有其書《孟氏京房》《災異孟氏京房》《京氏段嘉》共三種八十九篇,而尋《隋志》則不見;《隋志》録有《京房章句》《周易妖占》《周易飛候》等共二十五種百四十八卷,《漢志》不見,而《唐志》亡其半。清以來學者本諸《漢志》,或論《隋志》所録盡僞,或以其間多僞。然古籍不乏同書異名及裁篇單行之例,今以此二者考之,復證諸史實之言,則知《漢志》三種於兩漢、魏晉之間皆斑駁可見,而《隋志》所録或亦可去半留半。今學界京氏易研究實多本之宋以來所傳三卷本《京氏易傳》,其書至宋始出,觀其名與《五行志》所引《京房易傳》略不同,察其實則與宣元之文殊不類。自清以下,論者或以爲殘本,或以爲他書,或以爲僞書,其糾纏甚繁,考證則多用唐宋之事。而本文所論《京房易傳》之流變,僅起自《漢書》,訖於唐末,間及京氏他書,主引同時文獻所載爲内證,以作《漢》、《隋》兩志之外護。其間不涉京氏建卦起例之法,亦不論《京氏易傳》之真僞,倘於京氏易有所未足,尚留待學者方家補正。關鍵詞《京房易傳》;《漢書》;史志;文本流傳一引言大凡古書之例,其學愈古者,其流愈雜。京氏易以西京漢《易》十三家之大家猶爲如此。今之學者多以其學上承孟喜卦氣説,下啓鄭玄爻辰説,能存漢人陰陽、五行、雜占之逸事,又開術家納甲、飛伏、世應之通例,而至於其末派旁支,依託符命,更分流爲讖緯,於後漢盛極一時。至於其古籍之例,《漢志》載有京氏書共三種八十九篇,爲之轉寫傳注者代不乏人:東漢虞翻據之注律歷,三國陸績取之傳《周易》,南陳《釋文》以之存音義。然自魏晉以下官師、家法之道失而京學斷其傳,自《别録》《七略》亡而《藝文》之書不可考,自京氏章句、占候之書佚而漢《易》淵源不可知,京氏書源流餘緒終隱於史籍,渺無可稽。清乾、嘉以還,學者或本諸文獻考證,或本諸易學通例,各爲之説,然又互不統攝,及其弊也雜。其間不免多有以一説而竄亂衆書之例、以一證而觸動衆書之基者,亦不免多有一説先已爲人所非而其説復出、一證先已爲人所是而終不見存者。故今者尤以鳩集衆説爲務,尤以《漢書·儒林傳》所論爲基,以《藝文》《五行》兩志所引之京氏書爲據,對之《隋志》《釋文》等,主要參考宋以來衆家書信、札記、學術筆記,其間論京氏易者,有可用者則取之,不可用者則非之、備之,務在蹈實避虚,以證爲證,以希求能對京氏書於《漢》《隋》兩志著録之異説有所匡正闡明。二京房其人其學京房(前77-前37年),字君明,西漢時東郡頓丘人。本姓李,推律自定爲京氏。房於初元四年舉孝廉爲郎,後以善言災異見幸於元帝,然因於朝内屢直言議論,不避顯貴,又力推“考功課吏法”,故尤爲石顯、五鹿充宗等所忌。建昭二年以讒出爲魏郡太守,未久,“漏洩省中語”事發,坐“非謗政治”罪棄市。事跡具《漢書·儒林傳》及京房本傳。初,房受《易》於梁人焦延壽。焦氏爲郡察舉,出任小黄令,“其説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温爲候,各有占驗”,而房獨得其傳,“用之尤精”,更“經年不出户廳,得鋭精其學而顯昭其業”,故永光、建昭間,房行其所學,占災異則“所言屢中”,言律吕則“行於史官”,論課吏則“上意鄉之”,元帝之際更立於學官,與施、孟、梁丘氏相埒爲易學四博士。由是其學已卓然自成一家,故後世言京房莫不祖稱“《易》京氏學”。惟漢一代,儒生講經皆專門之學,具有根抵,是故叙京氏學,亦需“以經之家法爲斷”。據《漢書·儒林傳》,昔成帝河平年間,劉向治《易》,校書考《易》説,以爲漢興以來諸家“皆祖田何、楊叔〔元〕、丁將軍,大誼略同,唯京氏爲異,黨焦延壽獨得隱士之説,託之孟氏,不相與同。”又言: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陳鴻森 | 《韓詩》遺說摭遺
《韓詩》遺說摭遺陳鴻森漢代三家《詩》並立學官,經師授受,互有異同。厥後,《齊詩》亡於魏晉之世,《魯詩》亡於西晉。《韓詩》最後亡,唐人注解群籍,尚多徵引及之,然傳習者寡,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陶磊 | 魂魄與陰陽:從《易經》到《易傳》的新觀察
内容摘要早期易學因爲早期中國東西文明宇宙論的差異,分爲兩派。其中,東方文明之易學宇宙論重地,基於絶地天通的宇宙論,不承認人神的直接相通,其與神之溝通通過感應卦象來實現。其關於卦象的來源的理解則是對現象之象的歸納與提煉,其象之運用則是服務于現實的生産與生活。西方文明之易學宇宙論重天,基於天地可以交通的宇宙論,人神可以直接交流。發展到周易,依據人神可以相通的模式撰寫了《易經》爻辭。象與辭構成了東西方易學的核心關切。《易傳》是對兩種易學的綜合,魂魄是兩種易學通神的基礎,綜合兩種易學所得的本體與現象相統一的理論中,其中的陰陽哲學不是純粹的矛盾的對立統一,而是基於魂魄而生的包含着尊卑内涵的陰陽之論。從《易經》到《易傳》,不是單純的哲學突破問題,更主要的是不同易學流派的綜合創新問題。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回顧 | 《中國經學》第十輯目錄
揖解〔張德付〕讀《群書治要》本《論語》小識〔王天然〕《詩經·鴟鴞》“桑土”作“桑楮”解〔田樹生〕徐邈音義中的去聲問題〔古勝隆一〕簡評韓大偉著《西方經學史概論》〔徐到穩〕首届禮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回顧 | 《中國經學》第八輯目錄
唐《五經正義》撰定考——《毛詩正義》研究之一〔福島吉彦撰,喬風譯〕福島吉彦《唐五經正義撰定考——毛詩正義研究之一》跋〔野間文史〕蘇軾的春秋學——史論與《春秋》〔齋木哲郎撰,曹峰譯〕■經學史論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回顧 | 《中國經學》第七輯目錄
《中國經學》第七輯(2010年10月)紀念沈文倬先生逝世周年專輯兩漢經學史講義〔沈文倬〕清代禮書提要三種〔沈文倬〕彝器刻辭流傳概述〔沈文倬〕周易雜説〔陳漢章撰,沈文倬點校〕周易古注兼義〔陳漢章撰,沈文倬點校〕父親撰作《武威出土〈禮〉漢簡考辨》的前前後後〔沈葹〕略論《菿闇文存》的學術成就——爲紀念沈鳳笙文倬先生逝世一周年而作〔陳戍國〕沈鳳笙先生經學的兩個範例〔彭林〕在沈鳳笙先生追思會上的講話〔雪克〕永念家叔〔沈立人〕往事歷歷思沈公〔平慧善〕大智若愚好義師〔黄金貴〕寂寞一生續絶學
2021年12月18日
其他
回顧 | 《中國經學》第六輯目錄
《詩·小雅·楚茨》“勿替引之”與金文“日引勿替”互證申説〔張光裕〕試從詮釋觀點論易陰陽乾坤字義〔鄭吉雄〕從熹平殘石和竹簡《緇衣》看清人四家詩研究〔虞萬里〕■經學史論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回顧 | 《中國經學》第五輯目錄
《中國經學》第五輯(2009年10月)訓詁的虚與實〔池田秀三著,石立善譯〕周、秦至漢初之際《尚書·洪範》“王道”義的流衍——先秦“道術”原論〔鄧國光〕從上博藏簡第五册《競建内之》看《尚書》“高宗肜日,越有雊雉”句之古義與新解——兼論戰國中晚期楚國之内政〔黄人二〕《尚書》篇目類屬和學理〔李開〕金履祥《尚書注》十二卷考異〔蔡根祥〕孔子“述而不作”新論〔韓大偉〕《孔子詩論》應定名爲“孔門詩傳”論〔虞萬里〕楚簡《緇衣》論刑、親民和靈命之問題——第十二至十三章的本意以及經本主題的來源〔郭靜云〕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回顧 | 《中國經學》第四輯目錄
《中國經學》第四輯(2008年4月)江聲遺文小集〔陳鴻森輯〕覆湯志鈞論經今古文學書〔吕思勉遺作,湯志鈞整理〕坐跪通釋——從甲骨文、金文的一些象形文字説古人的坐〔沈文倬〕《仲虺之志》與薛國史氏〔李學勤〕由《緇衣》探討先秦與西漢儒家觀點之異同——以簡本第二至四章爲中心〔郭靜云〕天子好逑——漢代儒教的皇后論〔保科季子著,石立善譯〕《尚書大傳》平議〔王世舜〕劉向與《禮記》關係辨正〔丁進〕唐代易學之盛世風範——《周易正義》的著述綱領及論易宗旨考評〔張善文〕啖、趙《春秋》學的分歧與會通——“變周”、“從周”與中唐思想變化〔劉寧〕《詩傳遺説》考略——兼輯朱子論《詩》語録佚文〔石立善〕“漢學”典範下的清代《穀梁》學〔張素卿〕整理本《禹貢錐指》求疵〔吕友仁、李正輝〕《爾雅》校點序〔王世偉〕上古部分唇音聲母字和閉口韻字的詞源以及對上古文獻解讀的作用〔史傑鵬〕編後記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彭林:《中國經學》第28輯 編後記
夏商周三代,聖賢之君不過六七作,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而已。大道既隱後,鳳鳥不出,但其德行載在《詩》《書》,為後世帝王的典範。宋仁宗趙禎自幼苦讀儒家經典,躬行孔孟之道,立志要成為堯舜之君。
2021年9月26日
其他
《中国经学》[CSSCI(2021-2022)来源集刊] 稿约
《中国经学》[CSSCI(2021-2022)来源集刊]为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集刊,由彭林教授主编,刊期半年,主要刊载经学、小学、经学史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敬请学林同道惠赐大作。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虞萬里:二十世紀熹平石經研究鳥瞰(下)
《周易》,分上下經、十翼,爲十二篇。上、下經中,諸卦文蟬聯書之。每卦首畫卦象,當一字,不空格。每篇題佔一行,《文言》《説卦》每章首空一格,復加點識之。行73字,間有69至78字者。
2019年5月15日
其他
虞萬里:二十世紀熹平石經研究鳥瞰(上)
1944年,屈萬里從國民黨元老張溥泉處獲漢熹平石經《周易》一殘石拓本,正反兩面,正面爲經文,存28字,反面爲校勘記,存24字(其中“四童”2字殘泐,漫漶不清)。碑式文字如下:
2019年5月13日
其他
《中国经学》23辑出版
钢经师研究张舜徽先生的经学文献观13周国林论张舜徽先生«清人笔记条辨»对经学的论说25刘韶军简论张舜徽先生经学思想的特点53董恩林经学义理论司马光的礼治思想
2019年1月31日
其他
图书 | 中国经学 第21辑
书籍介绍《中国经学》是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学书籍。自第6辑起定为半年刊,每年两辑,每辑25万字,大致分为经学论文、经学名家、三礼研究、经学文献等板块。目前第21辑已经出版。第21辑目录赏析【经学名家】孔子世家证辨
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