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溶酶体降解技术
【分迪看点】:2020年4月23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鲁伯埙和丁澦课题组发表综述介绍了新兴降解途径——溶酶体降解技术,指出该技术能和PROTAC形成很好互补,有利于降解更多“不可成药”靶标。摘要传统药物开发通过抑制靶蛋白活性位点产生细胞效应,活性位点的占据率直接影响靶蛋白功能,这种占位驱动模式使得许多致病蛋白“不可成药”。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已成为极有前景的药物开发方法,它能利用身体自有机制来降解这些不可成药蛋白。由于PROTAC存在一定局限性,利用溶酶体降解途径可进一步拓宽靶标的选择范围。本文回顾了溶酶体降解途径的一些新兴关键技术,讨论了它们的潜在应用和局限性。背景人类遗传学研究表明,许多新的靶蛋白通过获得功能性毒性而引起疾病。传统的药物开发策略需要占据结合位点进而抑制目标蛋白功能活性,这使得与疾病相关的支架蛋白、转录因子和其他非酶蛋白等都变得“不可成药”。通过增强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能纠正或降解这些“不可成药”致病蛋白质。例如,通过一些小分子(可靶向分子伴侣或诱导应激反应)对蛋白质稳态网络进行重塑可能会减少多种疾病相关的蛋白聚集并降低其潜在毒性。此外,对于病原性蛋白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诱导自噬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这些方法虽然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但会诱导细胞整体变化,可能产生强烈的补偿机制或广泛的非特异性作用来抵消实际效果。选择性降低致病蛋白水平是一种更有效的策略。基于核酸的RNA或DNA靶向试剂进行基因沉默是其中一种方法(图1A),尽管基因治疗很有前景,但仍面临一些关键挑战如难以递送且价格过高。因此,诱导目标蛋白降解的可行性更大且可以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本文概述了几种降低目标蛋白水平的新技术。图1
2020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