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识局

其他

医保局这一重大政策,点燃医药板块热度

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明确推出医保基金预付制度,以缓解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垫支压力。文件明确,预付金仅能用于药品、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不得用于医疗机构基建投入、日常运营、偿还债务等非医疗费用支出。药品、耗材回款一直是医疗机构、药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医院、医药流通企业垫资、应收账款高企已是常态。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药品批发企业对医疗机构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平均152天。医疗机构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的问题仍未改善。预付金制度或许会是医院和药企化债的解决之策。根据通知,预付金可支付约1个月左右的医保基金。但要考核医疗机构过往的支出水平、综合评价、信用评价等指标。这一消息发布后,被外界视作重大利好。11月12日,医药股全面向好,尤其医药商业板块早盘大幅走高,截至收盘,漱玉平民抬升10CM,上海医药、九州通、益丰药房等涨近4%。积极打击骗保、上报追溯码的优先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在解决医药企业回款方面下了大力气,推行了货款直接结算、预付款等一系列制度,以缓解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资金压力。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关于在医疗保障服务领域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中就提到了医保基金预付的内容。“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合规医疗费用”一项中,“鼓励预付”是具体举措之一。于是在今年7月,《关于印发DRG/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预付金制度的实施,明确各地医保部门可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1个月左右的医保基金。此次国家医保局新文件细化了允许预付的范围:必须是该统筹地区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12个月;居民医保则是累计结余不低于6个月。上年已出现当期赤字,或者预计本年赤字的统筹地区不能预付。根据机构的统计,目前全国各省份的职工医保都满足该预付条件;居民医保除上海、福建、江苏省外,基本符合申报条件。图源:华福医药研报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就披露,基金预付有一定倾斜,如与医保有长期合作、管理规范、信用良好,以及在医保政策落地、发动居民参保、协助打击欺诈骗保,和全面采集上报药品耗材追溯码等方面表现较好的机构。《通知》中预付金申请条件一栏明确限制:12个月内未被医保行政部门处罚或因欺诈骗保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情形。另外,申请预付金的定点医药机构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要“应扫尽扫、应传尽传”。配合集采、国谈药品落地机构优先新推行的预付金制度将国谈药品、集采中选药品的落地情况被视作申报的考量范围,变相支持创新药进院使用。《通知》中“积极配合医保部门开展支付方式改革、集中带量采购、国家谈判药品落地等医保重点任务”是申请预付金的基本条件之一。预付金制度此前常出现在国谈药品、集采中选药品、耗材等的落地实施中。2022年,第一批胰岛素集采执行时,国家医保局就明确:医疗机构与中选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后,医保基金按不低于年度协议采购金额的30%预付给医疗机构,以此推动集采中选药品的落地。江西也启动过预付医保基金的制度,只是那时候被称作“周转金”,并且主要集中在集采中选和国谈药品的范围中。根据2022年江西省医保局《医保基金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和国家谈判药品周转金管理办法》,明确国谈药品的支付一项中,医保经办机构可以从周转金里按月向医药供货企业拨付医保基金。这一方法和现在推行的“预付金制度”相类似。业界一直期待,类似预付制度能在集采药品等之外也放开。如今,国家医保局发文设立预付款制度,所有药品都有可能得到结算便利。另外,医保对药企更大范围的直接结算也在开展之中。11月8日,陕西医保局印发《陕西省医保定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中明确,全省范围内,国家和省级集采中选药品、医用耗材均纳入直接结算,并逐步扩大直接结算产品范围。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曾表示,9月份要把2023年以前按协议约定应付未付的医保基金进行全面清理。数据披露,今年上半年,医保部门已全部完成2023年度与定点医疗机构2.67万亿元的资金清算,清欠2023年以前拖欠医疗机构款项48.7亿元,实现对定点医疗机构及时足额支付。未来医药机构和企业回款问题将很大程度得到解决。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1月12日 下午 7:57
其他

益方生物非小细胞癌创新药获批上市

一家药企被暂停采购资格
11月12日 下午 7:57
其他

新事丨以岭药业被计为“一般失信”

11月12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通知,公布了部分挂网价格高于国家监测价的药品申诉处理结果,涉及14款产品撤网,9款药品降到监测价后恢复交易。河北省这次宣布撤网的药品包括知柏地黄丸、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以及沉香化滞丸等。值得注意的是,对其中四家企业的四款产品,河北还附加给出了“计入一般失信”的处罚。其中包括北京康而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云南永安制药、石家庄以岭药业。四家公司涉及的产品分别是牛黄蛇胆川贝滴丸、盐酸金霉素软膏、脂必妥片、穿心莲片。早在8月,河北省药械集采中心就对部分挂网价高于价格监测价药品进行了公示,共涉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艾附暖宫丸、小儿氨咖黄敏颗粒、牛黄上清片等14款产品需要价格调整。其中,以岭药业生产规格为0.26g的穿心莲片,挂网价格是每盒7.5元,但国家监测价是每盒3.2元。该公告提示:产品需降到监测价,否则计入失信。撰稿丨小米编辑丨江芸
11月12日 下午 7:57
其他

新事 | 一家药企被暂停采购资格

11月11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一则通知: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文件规定,暂停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氨酚待因片(Ⅱ)采购资格。通知中未提及暂停原因。氨酚待因片是乙酰氨基酚和磷酸可待因的复方制剂,是中等强度镇痛药,并有一定的解热、镇咳作用,为处方药、医保乙类用药。其中磷酸可待因是罂粟生物碱之一,具有成瘾性。根据磷酸可待因含量不同,氨酚待因片分为(I)、(Ⅱ)两类,氨酚待因片(Ⅱ)的磷酸可待因含量更高,为15mg。健识局查询到,氨酚待因片(Ⅱ)有三个批准文号,除安徽永生堂药业外,汕头经济特区鮀滨制药厂、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也有生产。安徽永生堂药业位于安徽临泉县,前身为临泉县制药厂,其霍山石斛胶囊制剂在石斛中药领域属于独家产品。公开媒体报道显示,2014年前后,在国家药监局的帮扶下,永生堂药业获得了十几项生产批准文号,其中包括霍山石斛深加工。该企业负责人曾表示,没有国家药监局的帮扶,就没有永生堂药业的今天。2023年8月,安徽永生堂药业因制售不合格药品伤科跌打片被安徽省药监局罚款33万元。撰稿丨李傲编辑丨江芸
11月11日 下午 7:44
其他

巡视一个月后,医科大学原副校长被带走

医药反腐风暴刮向医学院校。辽宁省纪委监委官网近期通报:锦州医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调查。资料显示,刘华从事眼科工作36年,在医疗领域影响力颇深。她不仅在学术上造诣颇深,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荣获中国医师奖,还担任过锦州市卫生局局长,辽宁医学院副院长等多个管理岗位。继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绍斌落马之后,刘华是又一位被查的医学院校领导。2023年4月,年满60岁的刘华退休。之后的一年间,她便以锦州医科大学原副校长等身份出席公开活动。今年9月,辽宁省委第十六巡视组对锦州医科大学党委开展为期2个月的常规巡查,刘华正是在这次巡查中落马。截止目前,对于刘华被带走调查的原因,官方并未透露更多细节。健识局注意到,锦州医科大学官网上与“刘华”相关的文章已全部删除。曾是眼科领域的佼佼者公开资料显示,刘华1987年参加工作,从一名普通的眼科医生一路晋升为锦州市卫生局局长,再到锦州医科大学眼病中心主任、锦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华先后求学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在学生时代她就能独立完成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三个高难度手术,曾被导师称赞她是“手术天才”。在成为眼科医生后,刘华始终坚持每周约30台的手术量,创下单日手术量达70多台的记录。截至2022年11月,她已经完成了5万余台的眼科手术。1996年,刘华参与创办了辽西地区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亚东眼科医院。如今已是辽西地区排名前列的眼科专科医院。此后,刘华又创建了锦州医科大学眼病中心,从科室建设到打造医护团队亲力亲为,将中心发展成为辽宁省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刘华的学术成就被业内同行广泛认可,在辽宁省预防医学会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主任委员等国内外多个学协会担任重要职务。刘华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锦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2012年8月,刘华任辽宁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锦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2017年6月,辽宁医学院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刘华再次担任学校党委常委、副院长。在进入管理岗位之后,刘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19年至2024年,她组织锦州医科大学眼病中心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人民医院联合开展援疆“光明行”活动,每年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白内障手术。今年这一活动仍在持续进行,在当时的媒体采访中,刘华介绍,2024年是她第六次来裕民县,本次塔城地区符合手术条件共有120余人,为这些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后还将长期跟踪。围绕她个人的光环在巡视后戛然熄灭。巡视后一个月被带走今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发布公告称,辽宁省委第十六巡视组于9月19日至11月30日对锦州医科大学党委开展常规巡视。巡视主要的对象就是学校领导班子等各级干部,巡视开展仅一个月后,刘华就被辽宁省纪委监委官宣带走调查。根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原贵阳医学院副院长王小林、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绍斌、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等多位医学院校领导被查。这些落马的高校领导大多是本身是擅长某个治疗领域的佼佼者、学术带头人,因为业务能力强才走上医院和学校的行政领导岗位,被查出的经济腐败问题往往和此前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关。例如何绍斌将医院管理权异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销售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按照中央巡视组的工作部署,紧盯权力与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紧盯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8月1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一文将医药归类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显然,医药反腐风暴仍会继续。撰稿丨小米编辑丨江芸
11月11日 下午 7:44
其他

药品追溯码上传率不达标,134家药店被医保“清退”

国家医保局推进药品追溯码工作十分迅速,而且已经出现了清退医保的惩罚措施。近日,据咸阳医保微信公众号消息,因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上传率低于10%,全市134家定点零售药店,自2024年10月31日起被取消医保结算资格。取消期至2024年医保服务协议期满。陕西省医保局今年6月专门召开工作会,布置医保追溯码采集工作。据新闻报道,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医保局“一把手”亲自抓药品追溯信息上传情况日调度、药品追溯信息上传量日通报。即便如此,咸阳市部分药店追溯码上传率仍然不足,其中8家药店追溯码上传率甚至为0。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督力度。其中,超量开药、超范围用药、倒卖医保药品等已被列为整治重点,而药品追溯码则是应对“回流药”最有效的铁拳。不难预测,全国各地将纷纷出现因为追溯码落地不到位,而被解除医保定点的。追溯码上传率不达标被清退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已经对不积极上传医保药品追溯码的行为给出了实质性处罚。此前,山西运城市发布过相似公告,2024年10月1日前,未完成进销存追溯码信息采集上传工作的诊所、门诊部、零售药店暂停门诊统筹服务,涉及565家定点医药机构(其中药店385家)。为了药品追溯码更好地落地,各地医保局煞费苦心。9月,重庆九龙坡区发布通知,要求入库环节追溯码全量信息采集上传须在明年6月30日前完成。为了督促追溯码的落地,通知中提到,将对各定点医药机构上传的数据质量情况进行通报排名。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情况将纳入医保协议考核,同时对追溯码上传率低,工作开展不好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基金飞行检查范畴。此前,国家医保局推行的电子监管码也曾热闹一时,最早启动于2006年。从2008年开始,血液制品、疫苗、重要注射剂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等高风险品种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必须扫电子监管码。2016年山东疫苗案件中,假疫苗的流通轨迹实际并没有被追踪到,《一财网》曾报道,负责电子监管码的时任中信21世纪科技董事、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在一次内部论坛上提到:批发企业监管码采集率大概40%;疾控各环节采集率大概只有4%。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码”,如果不管理好采集率,最终都没法发挥作用。医保局这次设立的追溯码,要解决的问题是已经严重侵蚀医保基金安全的“回流药”,医保局将药品追溯码推进落地的决心相当坚决。今年4月11日,在国家医保局举行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向信用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积极推进药品追溯码扫码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1-3个月的医保结算预付金,大大减轻医疗机构运行压力。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药品追溯码的重要性被反复提及。10月29日,国家医保局专门组织发布会,向公众介绍药品耗材追溯码的进展。国家医保局计划,所有省份在11月底之前要实现追溯码启用,年底前完成试运行,明年1月1日起全部正式上线。全国各地医保局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药品追溯码的落地工作。让回流药无处藏身2023年开始的门诊统筹,使得药店能和医院门诊一样可以享受统筹报销。但是,定点零售药店在“回流药”产业链条当中,也容易成为药品二次销售回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利益驱动下,已经有药店踩到了红线:非医保药品串换为医保药品、倒卖药品等。7月29日,国家医保局曾发布《重罚!销售172元“回流药”被依法罚款超10万元》,曝光了广州某药房涉嫌销售“回流药”的典型案例。“回流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为此国家医保局重拳出击,祭出药品追溯码这一利剑,希望逐步规范零售药店的销售渠道,重点打击“回流药”。未来随着全国医保系统药品追溯码的上线,患者自己就可以在购药时通过扫码,了解到药物被销售到哪、是否被二次销售过等重要信息。购药者如果发现医保局发布的相关信息涉及自己所购药品,也可以凭借带有追溯码的药盒以及发票进行维权。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人都能查询到追溯码。目前,在福建省厦门市,全市15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药品追溯采集100%全覆盖;截至10月末,北京市149家定点药店已成功采集并上传113.9万余条药品追溯码信息,医保药品追溯信息采集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还将全面建立追溯码、医保编码和商品码的三码合一映射库,以及药品耗材大的追溯映射库、各类追溯码的识别库,并免费向定点医药机构和生产、流通企业开放,以实现扫码入库出库工作高效、便捷。从医保局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这一次推动药品追溯码落地的决心无比坚决,未来“回流药”将无处可逃。撰稿丨方涛之编辑丨江芸
11月11日 下午 7:44
其他

诺和盈美团首发预约;无锡虹桥医院注销;药店售价省际联动

2024年11月5-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届展会上,20余家全球头部跨国药械企业参展。辉瑞带来了PARP抑制剂甲苯磺酸他拉唑帕利胶囊等24款创新药产品,罗氏制药展出了PI3Kα抑制剂伊那利塞、CD20/CD3双抗莫妥珠单抗、多发性硬化创新药物奥瑞利珠单抗等;美敦力的全球最小智能可感知、可充电脑起搏器进行了“亚太首展”;诺和诺德则携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GLP-1周制剂“诺和盈”在进博会亮相……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诺和盈”也即将在华上市。“诺和盈”在今年6月获批减肥适应症。据报道,11月9日凌晨,美团上已经可以搜索到首批诺和盈®的待售诊所,并提供了线上找药和到店门诊服务。更多资讯,健识局整理如下:重磅政策一览1、国家药监局:这些药品不得委托生产11月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受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对强化受生产企业质量责任、加强受托生产的监督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文件特别明确,鼓励创新药、经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确定的临床急需药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药品和治疗罕见病药品等通过委托生产方式扩大产能。同时,对于临床价值低、同质化严重的药品,原则上不得委托生产。2、国家医保局:开展检验项目价格治理11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文称已统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推动一些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国家医保局指出,价格治理聚焦地区价格差异大、采购成本差异大、费用占比高的检验项目,选取了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诊断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B型钠尿肽测定和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诊断心衰及其治疗效果)4个检验项目开展首批价格规范治理。截至11月,全国已发文下调项目价格,其中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率先执行。据初步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3、湖南启动线上线下省际价格联动11月8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省际药品价格联动挂网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此次联动中新增挂网的产品,需填报本企业同通用名、同剂型产品、不同规格最小制剂在全国的主要线上交易平台、湖南省内线下零售药店的平均价格。此次价格联动主要针对集采非中选药品。湖南省指出,该价格信息仅做联动参考,不直接采用。比价参考的线上平台包括京东健康、美团、支付宝等手机APP,线下零售药店则指老百姓、益丰大药房、九芝堂等连锁药店企业。湖南医保局还提出了价格纠偏规则,将依照“过评药品最小制剂单位可比价不高于参比制剂”,“未过评药品最小制剂单位可比价不高于过评药品”两条规则,对化学药品、生物制剂单位可比价超1.8倍,中成药日均费用超3倍进行价格纠偏。医药卫生大事件1、诺和盈即将在华上市,美团全网首发预约找药诺和诺德的“明星药”诺和盈在华上市迎来最新进展。11月9日凌晨,经实测,美团已经可以搜索到首批“诺和盈”的待售诊所,并提供了线上找药和到店门诊服务。“诺和盈”今年6月刚在中国获批,用于减重适应症。此次美团上线是“诺和盈”即将正式上市的信号。美团上的“诺和盈”相关页面,已经可以显示药品价格、诊所信息,用户可看到诊所到货时间,沟通后续问诊取药。部分区域用户还可以选择就近的门诊或体检机构,体验全流程解决方案,包含预约到店问诊—取药—用药指导—减重管理整个环节。行业人士指出,目前“诺和盈”供不应求,预约模式下的“诊所地图”可最大程度提升匹配效率,减少患者寻找药品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减重市场持续升温,司美格鲁肽已有超越K药,成为新任“药王”的势头。11月6日,诺和诺德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今年前9个月,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包含降糖针剂“诺和泰”,降糖片剂Rybelsus,和减肥针剂“诺和盈”)销售额达到1412.13亿丹麦克朗,约203亿美元。2、无锡虹桥医院骗保案大结局11月6日据媒体报道,无锡虹桥医院有限公司被无锡市医疗保障局罚款5895万余元。同时,无锡市政府官网显示,无锡市卫健委已于10月29日注销无锡虹桥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四环生物实控人被判有期徒刑三年11月5日四环生物公告:公司收到实控人陆克平的刑事判决书。根据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陆克平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没收涉案违法所得2.32亿元。四环生物披露,该内幕交易的违法事实主要涉及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无关。陆克平目前未在公司担任董事、监事及高管职务,上述判决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业务运作。4、通用环球医疗集团又有人被查11月5日“廉洁通用”公众号披露,通用技术集团通用环球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业务一部原项目经理王朝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通用技术集团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5、康缘药业收购中新医药11月7日,康缘药业公告,将以2.7亿元的自有资金,收购中新医药100%股权。因双方同属康缘集团控股,所以此次交易仅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新医药将成为上市公司康缘药业的全资子公司。中新医药未有商业化产品销售,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在研项目主要包括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三靶点长效减重/降糖融合蛋白、双靶点长效降糖/减重融合蛋白,大部分都处于1期临床研究。6、GSK退出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11月8日,据行业媒体报道,GSK决定2025年不再续签BIO的会员资格。此前,艾伯维、辉瑞、优时比、药明康德均已退出这一组织。有行业观点认为,药企选择退出或因BIO的游说能力下降。一周新药盘点1、迪哲医药舒沃替尼在美申报上市11月8日,迪哲医药宣布,已就舒沃替尼向FDA递交新药上市申请,适应症为既往经含铂化疗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EGFR
11月10日 上午 11:43
其他

2024进博会 | 爱施健“米库氯铵注射液”回归再上市

11月7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爱施健举办米库氯铵注射液(商品名:美维松)回归再上市启动仪式。这标志着美维松在经历短暂供货调整后,正式重返市场。爱施健中国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谢昆蓉女士表示:米库氯铵注射液重新上市后,公司将同步上线新的供应链系统,提升效率,优化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可及性。米库氯铵注射液是一种神经肌肉阻滞剂,具有高选择性、短效、非去极化的特点,因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在临床上很受欢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江伟表示:“米库氯铵注射液的回归,为麻醉科医生应对短小手术提供更为便捷的麻醉方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本届进博会期间,爱施健还举办了醋酸氟氢可的松片(商品名:赋能定)的上市活动,与上药科园贸易签订了进口分销协议。这款药物今年5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失盐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失盐型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撰稿丨雷公编辑丨江芸
11月9日 上午 9:02
其他

红斑狼疮能治好吗?百万一针的CAR-T或许有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复杂,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发病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吸烟、维生素D缺乏等。红斑狼疮药物一直以来都是药企难以攻克的关卡。2011年,葛兰素史克的贝利尤单抗在美国和欧盟获批用于治疗自身抗体阳性红斑狼疮成人患者,成为50年来第一个治疗此病的新药。至此,红斑狼疮药物开启了生物制剂时代。虽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市场空间已经估算出来了。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的中国市场规模约4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4亿美元。国内如恒瑞医药、康诺亚、诺诚健华、三生国健等十余家药企都在积极进行红斑狼疮的临床布局,或许有一天,红斑狼疮患者能真正迎来治愈。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1月9日 上午 9:02
其他

流感“肆虐季”已至,怎样打好健康防疫“关键一战”?

10月31日,国家流感中心最新一期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所有病例的百分比”低于2023年,但仍远高于2021和2022年;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则出现部分地区集聚暴发。整体来看,今冬流感已呈多点爆发的局面。来源:国家流感中心今年,我国流感病毒以甲型为主,占病例的98.8%。其中95.5%为H1N1的pdm09亚型毒株,其余掺杂着H3N2与少量乙型流感毒株等。有临床专家表示,按照往年情况,国内10月流感开始会有增加,11月是流感传播最高峰的时候。今年流感势头已经明显,来势汹汹更不能轻视。目前,河南省、四川省、太原市等多地疾控中心已经拉响警报。11月1日,四川疾控中心官媒发布的《流感来了!我们该怎么办?》中更是呼吁,流感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并且有必要每年接种。然而,普通公众可能并不了解:常规的注射型流感疫苗在接种后,通常需要14-28天才能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这意味着,打完疫苗并不是万事大吉,在疫苗起作用之前,仍有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11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在节气与健康记者问答会中直言:重点人群要尽早开展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一定要提前布局,确保能在流感高峰到来时提供有效的防护。多地流感爆发,预防要趁早!9月22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指出: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尤其在学生人群中大规模集中接种,可以有效地避免流感聚集性的疫情发生。据WHO统计,流感季中儿童罹患率大多高于成年人,我国官方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6岁以下儿童都属于流感高风险人群。目前,中国流感疫苗主要分为灭活、减毒活两类。两类流感疫苗都有一定的起效时间,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大多会先引起体液免疫,需要数日后机体才能生成足够的特异性抗体。《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指南》(2023-2024)中提到,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但是,疫情说来就来,国家流感中心监测的数据一周一个样,谁也不知道下周的流行形势如何。如果不能提前1个月接种疫苗,还有没有更好的预防方法?百克生物生产的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感雾®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是2020年获批上市的,该疫苗最大特点就是
11月8日 下午 10:16
其他

京东健康的进博画像: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深度和广度超越以往

运营|山谷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央视曝光医保卡套现大案,涉及大量片仔癀诺和诺德携诺和盈®亮相进博会,以多元化模式助力肥胖症防治生态建设2024进博会
11月8日 下午 10:16
其他

2024进博会丨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首次装进民营医院

11月5日,直观复星旗下“明星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连续七年在进博会亮相。据直观复星副总裁蔡幸颖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球的装机量接近1万台,服务病患超过1600万例。Ion支气管镜机器人上市不久,全球装机量已超过730台,服务病患超过15万人次。本次展会期间,直观复星与和睦家医疗签署了合作仪式,首台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在中国非公立医院完成装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本土化一直是直观复星努力的方向。今年6月,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正式启用。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已有超过400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投入使用,累计服务超过60万名患者。撰稿丨雷公编辑丨江芸
11月8日 下午 10:16
其他

诺和诺德携诺和盈®亮相进博会,以多元化模式助力肥胖症防治生态建设

中国上海,2024年11月7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近日启幕。全球肥胖症治疗领域的领导者诺和诺德携创新成果亮相,并凝聚多方力量,共启中国肥胖症防治新篇章。其中,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1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迎来中国首秀,有望尽早惠及中国肥胖症患者。同时,诺和诺德将携手跨界合作伙伴,在健康教育、预防、诊断、治疗等环节全面发力,以多元化模式打造“驱动改变,携手战胜肥胖症”的生态圈。肥胖症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成年人肥胖人群比例为16.4%2,约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3。肥胖与超过200种疾病相关4,例如,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2型糖尿病等。数据显示,肥胖症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公众对于肥胖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及其带来的健康问题认知不足。“错位”的观念也常常导致肥胖症患者遭受偏见。同时,肥胖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均不容乐观,仅有一小部分患者得到了治疗。肥胖症治疗领域仍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诺和诺德致力于改变世界对肥胖症的疾病认知以及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方式。诺和盈®实现中国首秀,有望尽早惠及患者今年6月在中国获批的GLP-1RA周制剂诺和盈®在进博会上实现“中国首展”。这款创新药物将于今年上市,实现从展台走向临床,惠及中国肥胖症患者。长期以来,中国肥胖症患者缺乏有效、安全的临床药物治疗手段。诺和盈®的获批开启了中国肥胖症治疗的新格局。诺和盈®能够实现平均17%6,7,8(17.6kg6,8)的体重降幅,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8,并为患者带来超越减重的多重健康获益。诺和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经过全球14项超过2.5万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验证9。截至目前,司美格鲁肽已累积起超过2200万患者暴露年的使用经验10。作为有效的肥胖症治疗药物,诺和盈®获得多部指南推荐。在中国,《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肯定了诺和盈®在超重/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中的价值。《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明确提及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基于创新的治疗方案,诺和诺德计划通过“1+N”的一揽子服务,为肥胖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长期守护,包括此次展出的诺和关怀诺和盈®专属版平台。该数字化健康解决方案旨在为日后使用该药物的患者提供集专业用药指导、疾病教育内容、智能陪伴健康管理工具、“药店地图”功能等定制化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多维发力,共建肥胖症诊疗生态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体现了国家管理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的决心和行动。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路径,也为中国肥胖症诊疗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借助进博会的平台,诺和诺德积极拓展“朋友圈”,携手为中国肥胖症诊疗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诺和诺德联合《健康报》、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举办的“改变肥胖症,我们在行动”启动仪式上,多位嘉宾分别从医疗专业人士、协会、媒体、企业的视角,参与对肥胖症议题的探讨,分享对共创健康未来的洞见,充分发挥多方优势,为助力实现“体重管理年”目标贡献力量。肥胖防治需要社会各界长期携手。该行动的启动旨在提升医疗卫生人士肥胖规范化诊疗的能力,助力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支持肥胖症诊疗生态体系建设,帮助更多肥胖症患者得到规范治疗。此外,诺和诺德宣布与包括和睦家医疗集团、爱康集团、泰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曜影医疗、和祐国际医院集团、毓舫集团、幸福心·凯思米集团在内的私立医疗机构启动合作,旨在借助各方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可及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肥胖症治疗方案,共同推动肥胖症预防和治疗事业发展。依托此次合作,全国多个省市的肥胖症患者有望及早得到规范诊疗,并从创新的治疗方案中及早获益。多方携手,共建肥胖症关爱型社会借助进博会的平台,诺和诺德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肥胖症公众教育论坛。在帆书APP创始人樊登的主持下,来自各个领域的嘉宾分别讲述疾病的危害、创新药物研发带来的希望以及科技向善的力量,帮助公众认知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得到专业的诊断、治疗,并呼吁社会对肥胖症患者的理解和关爱。活动上,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特别设计的肥胖症科普IP形象“轻盈云朵”正式发布,以生动活泼的创意形式为肥胖症患者加油。“轻盈云朵”以支持肥胖症患者“无需负重前行,未来一路轻盈”为理念,旨在通过传递肥胖科普信息,并洞察和理解患者内心,成为肥胖症患者减重旅程中值得信赖的专业伙伴,倡导消除肥胖症污名化。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表示:“三十年来,诺和诺德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共生共赢。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引入全球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并积极分享公司在慢病领域的全球经验和资源,与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加深合作,多元化、全方位地为中国肥胖防治工作做出贡献,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参考文献1
11月7日 下午 7:1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4进博会 | 强生聚焦“老龄化”,推出多款“中国首秀”

11月7日,在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区,强生一口气推出了20多款“中国首秀”的创新产品,其中不少是源自本土创新的全球首发“中国智造”产品。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周敏涛表示:强生是七届进博“全勤生”,我们推动众多创新展品更快在中国落地,并将源自中国、本土生产的“中国智造”创新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强生此次推出的新品中,几款面向老年群体的品种引发关注,包括两款能帮助老年人视觉变得清晰舒适的产品。此外,还有针对高发于老年人群的多发性骨髓瘤创新药物,其中一款今年6月已经获批进入中国市场。除了老龄化产品外,强生今年在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领域还推出了不少新品,其中最重磅的是一款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此外,强生透露,全球首台经支气管诊疗肺癌的数字化手术机器人已经在中国进入临床使用。来源丨进博会现场编辑丨江芸
11月7日 下午 7:18
其他

央视曝光医保卡套现大案,涉及大量片仔癀

11月2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起在线刷医保购药、倒药,套取医保基金的案例,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报道称,武汉黄陂区医保局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排查发现,黄陂区内两家小药店在几个月时间里卖出了300多颗片仔癀,不到一年销售额达20余万元,比全区所有药店的都多。片仔癀是名贵药品,锭剂官方零售价为760元/粒,因为价格高,一般药店销量都不大。武汉这些片仔癀都是在线上刷医保购买,没有一个是本人到店购买的,医保局认定这是一种违规行为。经调查,警方发现从2023年1月开始,不法分子以医保卡套现的名义征集个人医保卡信息,通过刷药店的医保二维码购买、倒卖片仔癀。760元一颗的片仔癀,黎某以九折价格卖掉,卡主获利百分之六十,他拿百分之三十。这条“收卡、刷卡、套现、寄递、销售”非法倒卖药品的一条龙作业,涉及全国21个省市,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医保卡取现,倒卖片仔癀不少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医保卡取现”等小广告,到底是如何操作的?片仔癀因为单价高、易流通,成为药贩子们盯准的目标。武汉医保部门在上述涉事药店调查时发现,药店购销相关记录做的很全,这些高价药是不同的人分时段买走的。但随着调查深入,医保部门就发现了猫腻:购药时间基本都是在药店里空无一人的时候。根据销售记录联系购药者,他们都表示没来过这家药店。这些人都是通过“医保卡套现”的小广告联系到一位男子,将医保电子凭证发给他,药店销售人员从中配合刷卡卖药。药店销售人员明知道违反规定,但考虑到有利可图,还是操作了。图源:央视新闻警方认为:“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买药,背后肯定有猫腻,可能存在医保卡持卡人购药转卖套现,导致医保基金被不法分子侵蚀。”调查发现,大量参保人通过“医保卡套现”广告联系药贩子,由药贩子用参保人的医保电子凭证在线上刷卡购药,然后转卖医保药品获利套现。之所以选择片仔癀,是因为在沿海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倒卖套现都方便。被称为“药中茅台”的片仔癀一度是黄牛囤货的最爱,巅峰时期价格被炒到1600元/粒。深入调查发现,湖北省多地药店都有类似情况。背后浮现出一条非法倒卖医保药品的犯罪链,由收药者、组织者、职业骗保人、中介、持卡人等5个层级组成,采取远程操作、互不见面的方式,骗取医保资金,涉及全国21个省市,涉案金额200余万元。今年3月2日,警方抓获涉案团伙成员22名,查扣账本、医保出库单、验收单5000余份,收缴涉案电脑18台、手机25部及非法套现药品片仔癀1000多颗。目前,案件已进入起诉阶段。个人账户同样受到监管一些参保人会去联系小广告,是希望套取医保资金,认为医保个人账户中是自己的钱,有权利决定买什么、怎么用。其实医保基金由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同样属于医保基金的一部分,是被纳入医保基金监管的,不是参保人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从2022年9月1日起,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参保人员不可自由支取,只能用于参保人在定点医院购药或者支付个人支付的部分。有些人社保卡里积攒的个账余额越来越多,平时又不看病买药,就总想套现。普遍的操作方式是参保人到定点药店买药,再卖给药贩子,这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图源:央视新闻中国对非法倒卖医保药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早在2014年,在有关办理危害药品安全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就曾明确,“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非法经营药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出借医保卡的持卡人同样踩到了法律红线。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参保人员不得利用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在这起案件中,涉事的药店、个人也会在公安部门刑事立案之后遭遇惩罚。这也给广大群众和药店从业者提了个醒:医保基金安全事关社会公众利益,切不可贪图小利而卷入违法犯罪活动中去。撰稿丨方涛之编辑丨江芸
11月7日 下午 7:18
其他

老牌药企1.87亿元控股创新药公司,市值立涨40%

贾亭运营|韩瑾睿插图|视觉中国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央视曝光特大虚开发票案,总额近60亿元EGFR造富神话再现,有公司营收同比增7倍健识局参加国家医保局组织的座谈会
11月6日 下午 7:38
其他

2024进博会 | 辉瑞承诺未来五年在华投资10亿美元

11月6日,第七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辉瑞首席国际市场商务官兼执行副总裁安卓远宣布:辉瑞中国2030战略启动,到2030年将继续在华投资10亿美元。辉瑞将这10亿美元投资计划拆解成三个部分:加速创新,提高诊断能力和治疗标准,促进本土产业发展。辉瑞中国区总裁Jean-Christophe
11月6日 下午 7:38
其他

中国创新药,在美国半年就卖了10个亿

10月31日,武田制药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透露出一个数字:BD引进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在半年里获得231亿日元收入,约合1.51亿美元。这相当于2023年全年呋喹替尼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呋喹替尼2018年就在国内获批了,用于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但中国市场销售一般。2023年1月,和黄医药将中国之外的全球权益授予武田,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3亿美元,一度刷新了中国小分子新药出海授权的交易纪录。呋喹替尼这才一夜爆红。2023年11月,武田终于把呋喹替尼成功推向美国市场,定价每盒25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8.04万元,是中国定价的20倍以上。这在当时引发舆论热议,呋喹替尼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新星,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截至今年9月底,不到一年时间,武田销售的呋喹替尼总额已经达到2.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今年6月和9月,呋喹替尼分别在欧盟和日本获批,权益均在武田手里。有机构已经上调了呋喹替尼的销售预期,认为其海外销售峰值有望超15亿美元。中国市场不温不火呋喹替尼是和黄医药最早商业化的产品,一开始寄希望于和礼来合作。双方在2013年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礼来获得呋喹替尼的国内权益,并负责产品的大部分开发成本。借力礼来,和黄医药逐渐建起制剂生产基地,呋喹替尼也最终在2018年9月在国内获批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一开始,呋喹替尼在中国的销售不算好。2019年销售额才仅仅1760万美元。和黄医药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和黄医药开始自建销售团队,负责呋喹替尼的销售。当然,和黄与礼来还达成了一定妥协,在不影响礼来完成其商业化业务里程碑的情况下,和黄在国内部分省份推广,大约占国内市场的30%。和黄的努力得到了一定回报。2020年,呋喹替尼纳入医保,随后两年的销售有明显起色,基本每年翻一倍。但好景不长。2022年,呋喹替尼的增长势头放缓,销售增长32%。而这一年,呋喹替尼医保续约,仅降价了5%,这可能进一步影响了该药的销售。到今年上半年,呋喹替尼国内的销售额6100万美元,增幅降到8%。自建团队需要高额的成本,2022年时,和黄医药的销售团队规模达到870人,销售及开支也相应增加至1.36亿美元。研发开支则高达3.87亿美元,其中海外临床用了1.7亿美元。海外市场如果还靠和黄自己去开拓,恐怕再有几个华人首富也是拖不动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美国2024年估计将新增15.3万例结直肠癌新症患者,在欧洲结直肠癌是第二大癌种。而从全球结直肠癌的治疗格局上看,三线治疗仍存在很大空白。和黄努力做全球临床,为的就是找一个好的BD对象。找对合作伙伴在与武田合作前,呋喹替尼的国际临床就已经到了三期临床。武田应该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直接收割成熟产品推进商业化。呋喹替尼的成功出海,再次证明了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消化是武田的核心治疗领域之一,占比约在25%,武田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了30年以上。呋喹替尼能够成功出海,武田的经验和资源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武田的动作也挺快。除了呋喹替尼美国申请是和黄自己递的,合作达成后,武田快速推动了呋喹替尼在欧洲和日本的上市。去年9月,武田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交了呋喹替尼结直肠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如今,这些成果都得到了兑现。好消息终于在去年11月传来,呋喹替尼在美国成功获批,用于三线及以上结直肠癌的治疗。仅一个月时间,呋喹替尼海外市场销售额151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305亿美元。呋喹替尼的出海也给和黄医药带去了附加收益。在美国获批以后,和黄成功拿到了3500万美元的监管里程碑付款。10月31日,和黄医药宣布:呋喹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销售额超2亿美元,成功触发2千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这也是和黄医药收到的首笔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在中报里,和黄医药认为公司全年肿瘤和免疫业务综合收入财务指引为3亿至4亿美元,这主要来自于已上市的肿瘤产品30%至50%的目标收入增长。有机构分析称,截至2024第三季度,呋喹替尼在美国3L市场份额仅10%,4L+市场份额29%,还有非常大的可渗透空间。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1月6日 下午 7:38
其他

EGFR造富神话再现,有公司营收同比增7倍

10月31日,迪哲医药发布了2024年的三季度业绩。今年前三季度,迪哲医药营收达到3.38亿元,同比增长743.97%,公司亏损缩减32.63%,达到5.58亿元。迪哲医药目前两款产品上市,一个是EGFR抑制剂舒沃替尼,另一个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迪哲医药没有公开两个产品具体的销售数字,但戈利昔替尼是今年6月底刚上市的,销售放量不可能太快。迪哲的收入应当主要来自舒沃替尼。今年上半年,迪哲前单季的营收增长均保持在了50%以上,表明舒沃替尼的销售放量很快,今年两款药物也顺利进入2024年医保目录的形式审查,如果谈判成功,明年开始迪哲还可能迎来营收快速增长。扎堆还是独美?11月5日迪哲举行业绩交流会上,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迪哲两款产品的医保谈判情况。今年医保谈判里,小分子药物实属最拥挤的赛道,34款“替尼”竞相角逐。仅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阿美替尼、贝福替尼续约或新增适应症,瑞齐替尼则是首次试图进入医保目录。舒沃替尼是国内唯一一个用于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药物。EGFR突变是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市面上大多数EGFR抑制剂都围绕19、21外显子两个常见突变来开发。舒沃替尼针对的是罕见突变,仅占NSCLC患者总数的2.1-2.3%,国内这一适应症的后线治疗患者约为5000人。切入空白市场,就要面临不确定性。从现在的成绩来看,迪哲应该是赌对了。EGFR抑制剂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尤其是19、21外显子的竞争。今年前三季度艾力斯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但毕竟多家竞品上市,收入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今年艾力斯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在168.65%、76.56%和59.73%,增速已经有明显放缓。舒沃替尼自产品上市以来,销售增长一直比较可观。因为面向罕见靶点,舒沃替尼销售总额不如伏美替尼、阿美替尼等类似药物,但基本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劲头。而且迄今为止,舒沃替尼在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这个适应症上近乎没有对手。唯一的对手武田的莫博赛替尼,今年4月撤出了中国市场。迪哲医药的另一款上市品种戈利昔替尼则是全球首个针对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JAK1抑制剂,目前实际销售还不到5个月,今年6月才在国内获批上市。2024年第三季度,迪哲医药的收入环比增幅甚至有所下降,并没有体现出戈利昔替尼新获批后给迪哲医药带来的业绩增量。何时扭亏?艾力斯是国内biotech里面小而美的典型,已经扭亏为盈。同样重点开发EGFR靶点肺癌药物的迪哲医药,扭亏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迪哲医药目前的成本主要还是在研发和销售,今年前三季度,两者支出超过8亿元,远远超过迪哲医药3.38亿元的营收。其中研发占了大部分。迪哲医药目前核心推进的临床就有十余条,仅舒沃替尼就有多个全球处于后期临床正在开展,国内两个二期临床在开展,同样用于EGFR突变NSCLC。据披露,舒沃替尼首个全球注册临床已达到了主要终点,迪哲医药将加快舒沃替尼在海外递交上市申请的进程。今年4月,舒沃替尼已拿到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EGFR
11月5日 下午 7:47
其他

健识局参加国家医保局组织的座谈会

(文章来源:国家医保局)运营|韩瑾睿信达生物“认错”,投资者选择原谅追溯码动真格,查出一款药品有46家医药机构重复扫码超过3次新人
11月5日 下午 7:47
其他

央视曝光特大虚开发票案,总额近60亿元

11月4日,央视频道今日说法节目以《被隐匿的真相》为题,详尽报道了乌兰浩特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这起案件曾在今年6月11日被“平安乌兰浩特”官微通报,同一天,平安贵阳官微通报“10•24“虚开发票案”。两起案件集中公布,引发大范围关注,成为当日医药商业板块集体杀跌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央视新播出的节目中,乌兰浩特警方详细讲述了此案的侦查过程:起初以为是普通的偷税漏税案件,结果越查人越多,资金也越来越大,最终破获虚开发票涉案金额高达60亿元。节目最后直指医药行业的带金销售问题:两票制推行后,药品代理商虚开发票“行贿”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生产企业的药品可占据药品市场。另一方面,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虚开的发票可以“避税”。央视突然曝光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对行业有很强的震慑意义。空壳公司和医疗机构勾搭央视曝光的这起案件,最初源自于税务上的疑问。乌兰浩特警方发现,当地几家公司开发票涉及金额巨大,超过千万元。“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会给这么多药品生产企业开咨询服务类发票?”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公司存在不少共同特点:用车库、地下车位相关地址作为企业登记地址;除了开发票,没有其他任何进项。警方怀疑,它们是非常典型的空壳公司。图源:《今日说法》截图通过关联汇总数据,警方很快从起初的4家公司查实到了6家,又通过这6家公司关联出40多家疑似空壳公司。这些名称相近的企业,背后控制人员实际是同一批。由此,警方挖到了安徽亳州的沈某和本地的聂某这两人。自2018年以来,这些空壳公司为全国22个药品生产企业以医药推广服务等项目开具发票,金额达1.6亿元。随后,乌兰浩特警方展开第二轮“深挖”,在全国关联查询了4000多家类似的公司:冒用他人身份注册,没有实际经营的业务,却在短期内开具高额发票,总额60亿元。通过进一步剖析利益链条,乌兰浩特警方揭开了这类虚开发票的犯罪模式。以某头孢类药品为例,底价22元的药品被加价至92元销售,代理商再按照每盒70元的数额以调研等项目虚开发票,药品生产企业由此将巨额利润打给经销商设立的空壳公司。价格虚高的药品最终要通过销售才能变现,这就离不开医院和医生。不少医疗机构参与到这起肮脏的利润分配中:“利润被输送到医院领导和开药的医生手上,最终让患者和国家医保基金为此买单。”重提两票制这起虚开发票事件的定性为:药企、商业公司、医疗机构在两票制推行的背景下找到的新的非法获利方式。2018年,两票制在医药行业内推行:药品生产、流通中,只允许有一次经销的环节,不允许多次加价和转售。但与此同时,明面上的多次开票行为变成了更加隐匿的虚开发票。节目中,犯罪嫌疑人沈某表示:药品流通行业都是这么操作的。聂某则直言:全国应该有不止上万家这一类的公司。图源:《今日说法》截图因此,行业一直有声音认为:两票制”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汝为教授在央视采访中指出:“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19起重大违法案件中,17起涉及医药领域,15起都是关于虚开发票。”这表明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践行只是时间问题。胡汝为对此提出的对策是,学习三明的模式,改革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结构,使其更多来源于智力劳动、技术服务,降低对药品、器械的依赖。此外要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虚开发票的根子在医疗商业贿赂上,虚增的价格通过发票套现,洗出钱来主要用于行贿。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税务总局等14部委就联合印发通知,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这才是抓到了根本。今年,湖南、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陆续破获多起数十亿医药虚开发票的大案要案。就在10月8日,百丰医药因虚开发票,三位高管获刑,实控人被判六年,再次对业内形成强大震慑。透过此次乌兰浩特破获的特大虚开发票案,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购销违规行为的严查力度不会终止。撰稿丨李傲编辑丨江芸
11月5日 下午 7:47
其他

信达生物“认错”,投资者选择原谅

信达生物罕见“认错”。在10月25日,信达生物选择“贱卖”资产后,在10月28日至31日四天时间里,公司股价持续大幅下跌,市值蒸发超150亿元。(详情见:“创新药二哥”惹了众怒,一天市值蒸发近百亿)信达生物失去的不仅仅是百亿市值,还有投资者的信心。交易消息公布后,不少信达生物过去的长期投资者表示,对公司治理失望之极,已将信达生物拉黑。11月3日晚间,信达生物发布公告称,决定不继续进行建议认购事项,Fortvita和Lostrancos已共同同意终止认购协议。11月4日一早,信达生物又紧急召开了业务更新说明会,对撤回交易事项进行进一步说明。不难看出信达生物急切的想要赢回投资者的芳心。资本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还是选择了原谅。有投资者表示,“信达还是听进了投资者意见,光冲这一点值得给管理层一个赞”。截止11月4日收盘,信达生物股价涨12.84%。信达生物认怂“贱卖”风波暂平争议如此之大,俞德超并未料想到。“公告出来以后,(交易)引起了比较大规模的讨论,很坦白地讲,这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我根本没有预见到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反响。”在11月4日早上召开的线上业务更新说明会上,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俞德超直言。此前宣布平价转让子公司股权之后,“创新药二哥”信达生物股价连跌4日,市值蒸发超170亿港元。如果信达生物方面固执己见,继续将这笔交易强行推进下去,迎接它的大概率会是一个投资者和信达生物双输的结果,对信达生物失去信心的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信达生物股价持续下跌,俞德超本人也将承受不小的损失。破局的方法仅剩终止交易一条。在业绩交流会上,俞德超表示,“公司整整一周都在和不同地区的股东、投资人交流,又和董事会交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个人包括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决定对公司利益最好的话,是撤回之前我们提议的,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公司管理层对Fortvita的投资。”与此同时,俞德超表示信达生物“以创新为基石,走全球化道路”的战略不会变,国际化战略会继续推进,Fortvita作为国际化平台的定位也不会变,“后续公司也会积极听取股东们的建议,稳妥推进。”对于Fortvita的后续安排以及近期是否有融资计划,信达生物高管表示,近期没有融资的计划,将来公司也愿意多听取投资人的意见,选择一个更容易被投资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持续支持国际化的发展。累计亏损超百亿信达生物何时盈利?这起风波反映了投资者对于信达生物的巨大期望。毋庸置疑,作为创新药行业的二哥,信达生物有非常多可取之处的。在临床效率方面,信达生物在行业内一骑绝尘,在KRAS
11月4日 下午 7:37
其他

东阿阿胶紧急回应;国谈药平均或降70%;药企董事长被留置

11月2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紧急回应医保局的公告。东阿阿胶表示:关注到部分复方阿胶浆追溯码有重复现象后,第一时间对接国家医保局,并在其专业指导下开展调查工作。根据初步调查结果,东阿阿胶声明生产的所有复方阿胶浆产品,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严格执行一药一码。国家医保局《关于对复方阿胶浆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开展核查的公告》中所提及的追溯码重复现象非公司原因。本周,第十批国采官宣。11月1日,国家联采办发布通知,即日起开展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共涉及62个品种,263个品规,创历次集采之最。被誉为“创新药第一股”的贝达药业有了新动作,进军细胞治疗领域。11月1日,贝达药业发布公告,拟与杭州瑞普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发干细胞治疗业务。与此同时,贝达药业拟出资2000万元参与瑞普晨创A轮融资,投后占比0.9390%。更多消息,健识局整理如下:重磅政策一览1、2024医保谈判收官,专家预测整体降幅70%10月30日,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现场谈判正式收官。此次医保谈判,共162个通用名药品参加,包括医保目录外117种和目录内45种,与2022年74.2%、2023年63.8%的通过率相比,今年的162个品种专家审评环节通过率不足50%,出现明显下降。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预测:“今年谈判成功率应该与往年类似,超过80%,但平均降幅或会接近70%。”2、第十批药品国采官宣11月1日,国家联采办发布《关于开展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为做好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自
11月3日 下午 7:57
其他

新事丨多家知名药企被立案调查

10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通告称,经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11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共17家企业生产的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包括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奥硝唑注射液、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咪喹莫特乳膏、陕西汉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银翘解毒丸等。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通报中还有多家知名企业,如上海华源制药安徽广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逍遥丸(浓缩丸)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为微生物限度。逍遥丸是一种常见中成药,用于疏肝健脾、养血调经。资料显示,安徽广生药业有限公司是安徽华源医药集团下属中成药专业化制造工业企业。华源这一名字对很多业内人士来说并不陌生。华源和华润的并购重组大戏,曾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话题。2016年,华润医药抛售了所持安徽华源股份,目前安徽华源是安徽最大的医药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医药商业。国家药监局已经要求相关省局对被通报企业存在的涉嫌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并按规定公开查处结果。撰稿丨李傲编辑丨江芸
11月1日 下午 8:08
其他

复星医药消化系统新药获批上市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据悉,该新药为该集团自主研发的化学药品,主要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由消化性溃疡、急性应激性溃疡或出血性胃炎等引起)低危患者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症状,指的是屈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空肠吻合术、胆脏疾病、胃疾病、十二指肠疾病导致,是一种急症,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包括黑便、呕血等,一旦患者出血量较大,则对周围循环系统造成影响,甚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截至2024年9月,复星医药集团在该新药上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331万元。根据IQVIA
11月1日 下午 8:08
其他

药促会宋瑞霖:创新药不求医保“包养”,新支付制度亟待建立

国内创新药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业内人是有清晰认识的。10月25日,2024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设立了创新药研发与评价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分论坛上表示:“源头创新缺失,导致我国创新药质量还有待提升。”宋瑞霖表示:2017年到2023年,中国实际上市的本土FIC药物只有5个,同期美国有150个;2023年中国批准新药18个,其中FIC级别的只有1个,同期美国批准新药55个,FIC有25个。宋瑞霖认为,出现这一状况“不是中国人创新能力不行,而是政策没有打开”。他表示:合理的创新回报是市场发展的前提。根据国际经验来看,价格控制程度与创新能力是成反比的。市场回报不足中国创新药界给人的印象是:新兴项目层出不穷。数据上是能证明这一点的。近几年我国临床研究数量增幅惊人,已经快要追赶上美国。以肿瘤药为例,2023年登记在clinialtrial网站上中国肿瘤临床试验数量是1918个,美国也不过2144个。只不过,国内的创新研究大部分都是me
11月1日 下午 8:08
其他

一笔60亿元BD,昭示Biotech出海的逻辑变化

10月29日,GSK与恩沐生物宣布达成协议,约定GSK将以3亿美元预付款、总额5.5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从恩沐生物手里收购一款T细胞接合剂(TCE)产品CMG1A46。在中国,CMG1A46至今连血液肿瘤的I期临床结果还没出,自免适应症更是停在理论阶段,GSK却已经计划在2025年一季度在全球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I期临床试验。业内有人评价:总投入超60亿元,在一个并没有"回声"的早期项目上,步子迈的太大了。但GSK不这么想。CMG1A46能提供在血液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等自免领域的想象空间,对GSK来说3亿美元就不亏。同样在8月9日,默沙东斥资56亿元收购的同润生物管线CN201,该药也正处于没有披露过多数据的I期和Ib/II期临床阶段。中国创新药出海节奏越来越快。biotech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创业早期就开始做大规模宣传,希望吸引资本关注而获得融资。如今的创新更准更狠,直接奔着海外BD去。10月25日,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上,多位企业人士认为,这样的现象背后逻辑是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在国际的分量越来越重,出海项目重心越来越向着早期管线偏移。不少企业已经懂得了“出海要趁早”,但什么样的管线能拿到比较高的价格?出海前该怎样准备产品管线?如何将眼光放长远的挖掘后续临床价值,激发新的回报增长点?其中其实有很多的门道。出海找钱,开始向着更早期卷恩沐生物是近期出海药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还没开展临床就寻找授权,不需要承担海外临床投入,不必去经历复杂的异国申报流程,让跨国企业帮着做临床,为将来国内外同步上市做准备。中国正逐渐成为外资药企的扫货场,早期项目交易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国创新药领域部分研发实力已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以前,海外看中的中国企业手中能给出市场估值的管线,更倾向于拥有II、III期临床阶段成果的Biotech。但最近授权出去的前期管线越来越多。据《2024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回顾》数据,截至2024年1月,中国的药品研发管线6098条,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研发管线的26.7%。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共149起。据《2024生物医药出海蓝皮书》数据,2023年至今年6月,国内药品申请临床、临床I期、临床I/II期以及临床II期出海占比达62.0%。例如GSK这次买下的CD3/CD19/CD20三抗,2021年12月在中国批准临床;2022年10月,在美国的临床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中美两地都尚在I期临床阶段,也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披露出来,就卖出了3亿美元的高价。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统计和数据科学负责人郭翔在论坛上表示:“公司基本所有的项目都在做全球实验,为之后到不同国家上市打下良好基础。”类似百济神州这样的做法,当下还不是国内biotech的标配。但随着国内创新管线变现渠道的根本性变化,国内创新药企想要“全球化找钱”,就必须在研发初期就主动向外输出。资金进账越早,越为新药开发提供更大的确定性。BD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过去的A轮B轮融资方式。恩沐生物仅在2017年4月获得过一轮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其他资金都靠BD:2021年12月和博锐生物达成了中国区权益合作,有1亿元的首付款和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一般来说,管线卖方可以快速拿到的首付款占交易总金额的15%左右。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费用大约为340万美元。只有不断BD,这些新兴的创业企业才能活下去。本土Biotech,如何顺应?过去,中国创新药企的临床开发思路几乎都以国内为主,在中国做出比较有希望的临床数据后,再去敲美国市场的门;有的企业直接在中国数据的基础上另补充海外临床数据。但是,2022年信达生物PD-1出海美国失利,给这种模式敲响警钟。从临床设计之初就带有硬伤,不太容易通得过FDA的法眼。提前布局国际化临床成为唯一的选择。具体在临床管线的设立细则上,在临床的剂量优化阶段,肿瘤的耐受标准就向着多元治疗新标准靠拢。一个现实问题是,出国做临床试验十分烧钱。美国肿瘤临床试验每个患者就要花费15-20万美元,很少有初创的biotech担负得起。临床失败的损失风险也很高,据2007-2023年临床数据,肿瘤类管线II期临床的成功率最低,为17%,远低于I期临床和III期临床。美中抗癌协会执行董事严立曾表示,一些资金实力弱的biotech可以试着找CRO把临床试验全盘外包。钱还是小事,临床立项才是考验管线价值的核心标准。和黄医药临床运营部负责人杨彬表示:“大部分好产品转化不成钱,临床立项就是原因之一。”选择什么产品类型、靶向什么大热靶点,都十分讲究。今年8月,Nature发文表示,目前,肿瘤领域产品类型细胞疗法占据主导地位,双抗/多抗和ADC影响力依次排开,核酸类药物增长最快,从2021年的24种增至今年的108种。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神经病学和胃肠道疾病等领域,小分子药物仍占主导地位。CD19、HER2、CLDN18.2等靶点大受追捧。撰稿丨苗苗编辑丨江芸
10月31日 下午 7:12
其他

新事 | “湘雅恶医”刘翔峰被判刑17年

10月31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官网消息显示,对湖南省创伤急救医学中心原副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原副主任医师刘翔峰案一审公开宣判。刘翔峰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并处罚金42万元,同案被告人罗原灯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10万元。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刘翔峰在湘雅二医院工作期间,为牟取额外手术费用,单独或伙同被告人罗原灯夸大患者病情、虚构患者病征,给6名不具备相关手术指征的患者实施手术,致5人重伤、九级伤残,1人轻伤;利用职务便利,在引进医药产品上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贿赂66万余元。刘翔峰利用主持或参与手术的工作便利,收受医药产品销售人员回扣358万余元,非法侵占价值193万余元的手术耗材。公开资料显示:刘翔峰现年50岁,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案发前,刘翔峰系普外肝胆胰专科副主任医师,担任急诊创伤外科副主任。2022年8月,社交媒体上出现针对刘翔“切除患者正常组织”,过度治疗,非法敛财的爆料,内容很快在全网传播。随后,湘雅二院成立调查组,发现他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并宣布免去其湖南省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职务,停止其处方权及手术权限。2022年8月25日,湖南省长沙市纪委监委的公告称,将刘翔峰的行为定性为涉嫌严重违法,正接受长沙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刘翔峰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应当依法从严惩处;同时,刘翔峰有自首、坦白、退缴违法所得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撰稿丨小米编辑丨江芸
10月31日 下午 7:12
其他

又有资产注入新诺威,石药创新实至名归

10月16日,新诺威正式宣布以增发和现金方式购买石药百克100%的股权。石药是国内老牌医药企业,近年来创新力度不弱,对外却一直是做的多、说的少。2021年,石药集团的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到2023年已接近50亿元,在同等规模中的药企中数一数二,攒下了一大批创新管线。将创新药业务装入旗下上市公司新诺威,这是石药集团2022年就开始的动作。新诺威先是收购了石药圣雪,又在2023年收购了石药集团巨石生物51%股权。去年11月,新诺威更名为“石药创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到今年10月又宣布将以76亿元作价收购石药百克100%股权。如今局外人回看这一系列操作,从布局到更名,一步步路线清晰:目前,新诺威的业务已经覆盖到ADC、抗体、mRNA、GLP-1、制剂原料等创新制药领域;即将收购的石药百克还是集团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后期潜力管线、生产能力全部配足。值得点出的是,石药百克即将注入新诺威的还有一款年销售额20亿级的现金流产品“津优力”,能为新诺威的创新药后续开发提供稳健的营收和资金支持。大幅扩充创新资产传统大药企里,石药集团搞创新的声量并不算突出。一方面是因为石药近几年低调处事;另一方面石药集团在港股上市,与内地A股的估值体系有所差异。比起A股的医药巨头,石药集团的创新价值明显被低估。新诺威最初的定位是石药集团的大健康板块,主营保健食品和功能饮料添加剂,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红牛三大饮料公司提供原料,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阿卡波糖原料生产商,2019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今年1月,新诺威实现了对巨石生物的控股。巨石生物开发出国内首款上市的新冠mRNA疫苗,在医药行业名声大振。不过,疫苗只是巨石生物的一小部分业务,ADC才是巨石生物布局的重点领域。目前,公司有5款ADC在临床研究阶段。2022年7月,巨石生物曾以2700万美元首付款、超过10亿美元的里程碑费用,对外授出Claudin
10月31日 下午 7:12
其他

新事丨3亿美元预付款!GSK买下一款国产三抗

10月29日,葛兰素史克发布公告:与中国企业恩沐生物达成协议,以3亿美元的预付款收购恩沐生物在研品种CMG1A46。另外后续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还将能达到5.5亿美元。CMG1A46是一款靶向CD3/CD19/CD20的三抗,用于治疗多种耐药和复发的B细胞血液肿瘤,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抗CD3/CD19/CD20三抗产品,正在美国和中国进行白血病和淋巴瘤的I期临床试验。根据公告,GSK计划重点关注CMG1A46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等方面的潜力,并有可能扩展到其他自免疾病。GSK计划在2025年一季度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I期临床试验。恩沐生物2016年创立于成都高新区,由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孵化培育。公司专注于开发多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和NK细胞接合剂。此次达成交易的CMG1A46是其首发管线,2021年12月,博锐生物引进了这款药的大中华区权益。撰稿丨李傲编辑丨江芸
10月30日 下午 8:03
其他

大批中药企业崩盘!净利大幅下降,年内翻盘恐无希望

中药企业今年的日子不太好过。截至10月30日,十余家中药企业已公布2024年三季报,大部分都不太好看。片仔癀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仅增长11%;同仁堂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营收138.2亿元,微增0.72%,净利润则减少2.92%,为13.5亿元。其他中药企业也不够理想。白云山、步长制药、健民集团、广誉远、太极集团等多家中药龙头企业第三季度净利润普遍出现较大的下降,比去年第三季度分别下降了38%、54%、50%、71%、74%,其中葵花药业的业绩最不理想,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近100%,第三季度只赚了74.23万元。中药在国内医药市场里一向活得很滋润,化药面临集采大刀的时候,中成药凭借品牌实力在院外市场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几年里,感冒类中成药更是有着一段相当蓬勃的销售增长。所以,今年三季度中药龙头企业业绩集体爆雷绝不寻常。成本难控、产品难卖三季度中药企业业绩突然下降,部分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2023年年报中,健民集团就指出医药工业板块正面临着下行压力,中药材涨价使得部分中成药产品营收上升但利润却出现下滑。片仔癀、同仁堂等多家企业都因为中药材的价格而提了产品价格。去年以来,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港版涨幅超20%,片仔癀也将锭剂的市场零售价上涨29%,达到760元一粒。涨价之后的结果却是,今年各个品牌中药的销售明显不如以往。片仔癀锭剂的二手市场回收价格已经出现了“倒挂”,片仔癀今年单季度营收已增幅已不到10%。老牌品牌中药纷纷跌落神坛。几家儿童中成药企业的业绩下滑也十分突出。今年前三季度,葵花药业营业总收入29.67亿元,同比下降29.95%;扣非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42.05%。葵花药业虽然没有披露具体的销售数据,但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6%,今年葵花药业在产品出厂定价或成本控制很可能都面临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葵花药业的存货却一路走高,达到9.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109.6天增加至171.8天,葵花药业产品销售不畅,库存压力加重的压力恐怕不小。同样面临销售压力的还有健民集团,龙牡壮骨颗粒是其家喻户晓的品牌。根据官网披露,龙牡壮骨颗粒上市30多年来,共累计销售300亿袋。健民集团自己则是连年的营收、净利业绩双增长。然而今年上半年,健民集团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少见地下滑了19.4%,仅达到9.06亿元。中成药院内外市场增长分化对于今年中成药企业而言,面临的一大不确定性还来自于零售市场的变动。零售药店是品牌中成药销售的主战场。但今年医保监管环境突然变化,各地许多零售药店选择撤出医保资格,最后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中成药企业的销售造成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零售药店中成药市场规模832.58亿元,整体同比减少3.2%。院内市场反倒成了今年表现更稳定的一端。康恩贝在投资者调研中表示,今年上半年,药品制剂在实体药店的销售收入为8.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原因主要是肠炎宁、金笛等下降的影响。药品制剂院内市场上半年实现营收12.1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三季度里,重点在院端的佐力药业表现就明显好一些。乌灵胶囊主要以院内销售为主,得益于集采中选放量,乌灵胶囊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0.24%和22.67%,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分别达到20.45亿元和4.21亿元,同比增长40%和47%。不过,院内渠道最容易受到集采的影响。10月25日,国家医保局已经发布了新一批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大批院内中成药再度面临降价的风险。院内集采和院外零售渠道正在快速联动,今年医保部门大力推进集采药“三进”,药店基本都要接受廉价的集采品种。不进集采的中成药想卖高价,必须和集采药比一比受欢迎程度。另外,即使不在集采名单里的药,主管部门也有别的手段砍价,例如今年才开始推出的“价格约谈”。今年5月,步长制药公告称,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文件精神,对脑心通胶囊挂网价格进行调整,最大降幅近20%。一般来说,前三季度的表现基本都为整年的业绩定了调。从以往单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第四季度的业绩往往不会太过突出。中药企业今年年内很难再有翻盘的可能。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0月30日 下午 8:03
其他

公立医院没钱了?医疗设备龙头企业:产品卖不动

10月28日,飞利浦公布三季报。过去这个季度飞利浦全球销售额约44亿欧元,增长持平,可比订单量下滑2%。消息公布后,飞利浦股价一度大跌18%,创造了32年来股价最大单日跌幅。飞利浦早已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家电巨头,目前集团的业务主要是医疗诊断和个人健康产品,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在不少医院都有配备。中国是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业绩下滑的原因,飞利浦在财报中明确表示是受到中国市场的拖累。无独有偶,10月30日,联影医疗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收入16.21亿元,同比下降25%;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下降320.6%。10月29日,“器械一哥”迈瑞医疗披露三季报,营收89.54亿元,同比增长1.43%;净利润30.76亿元,同比下降9.31%。这是迈瑞医疗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中国市场上几家主要的医疗设备企业都释放出了相同的信号:医院不再大力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无论是外资产品还是内资产品,都开始卖不动了。迈瑞医疗明确指出:因医疗领域整顿和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等多因素影响,医院采购推迟,加之医院建设资金紧张、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国内市场前三季度增长不到2%。医疗设备行业继续过冬全球医疗器械巨头飞利浦反馈出来的信息非常明显。在电话会议中飞利浦表示,由于市场整体疲软和不确定性延长导致的订单不足,中国市场的医院设备业务表现疲软,与上一季度相比,市场并未出现预期的稳定,反而出现了恶化。飞利浦大概是预估中国市场在四季度也没法恢复,所以调整了全年销售展望,将增长预期从3-5%下调至0.5-1.5%。近些年来,国家一直鼓励支持采购国产设备,一大批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因此崛起,分食了原本属于外资企业的订单。如果说外资企业的财报有失偏颇,几家本土龙头的三季报也表现疲软,大家都同样面临着增长乏力的问题。今年三季度,迈瑞医疗净利润30.76亿元,同比下降9.31%,这是迈瑞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业务增长还是靠海外市场。迈瑞国内市场的医学影像产线、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都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其中国内超声的终端采购仍处于低迷状态,国内整体市场规模都出现了下滑。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则因招标采购推迟,下滑超过20%。公立医院不再采购大型设备,从公开披露的招投标信息也可见一斑。国投证券统计,2024上半年,医疗设备行业招投标规模约550亿元,同比下滑35%左右。进入三季度,这一状况尚未出现明显改善。7月、8月招投标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设备总招投标金额分别为95亿元和97亿元,8月招投标金额同比下降了29%。医院也没钱了今年医疗设备招标为何普遍处于观望状态?在半年报中,迈瑞医疗认为是受到国内医疗行业整顿及设备更新政策两大因素的影响。去年以来医疗反腐力度非常大,不少医院药事会暂停,导致入院流程受阻,更新设备延长审查时间随之延长。医疗反腐之外,设备更新政策也使得部分医疗机构延缓了采购。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重点提及医疗领域的更新与建设方向。但由于设备更新的资金预计在2024下半年陆续到位,部分医院上半年的采购需求有所延后。到了三季度,迈瑞只得称:医院建设资金紧张、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正是因为医院没钱了,采购设备的计划才一推再推。目前,不少医院都陷入债台高筑的情况。据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非流动负债达到1568.61亿元,其中设备购置负债211.32亿元。在巨大债务压力下,一些公立医院甚至发不出工资,更不要说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了。10月28日,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被爆出已拖欠员工多个月工资未发,医院可能将申请破产。这家医院是眉州市直属公立医院。10月11日,河南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门口出现了医生护士讨要拖欠工资的事情。最近两年,国家卫健委并未公布全国公立医院盈亏状况。业内普遍引用的是2022年7月6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有20个省份的公立医院出现亏损,占比达到62.5%;全国75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有43.5%的医院面临亏损。当时国内普遍处于特殊的防疫状态,公立医院亏损情有可原。但进入2024年了,国家医保基金显示的支出数额年年在增加,部分公立医院依然出现多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现象,也就难怪飞利浦、迈瑞等企业要在财报中解释一下了。业内人士预计,首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招投标需求有望在2024年三季度起落地,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有望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并延续到2025年整年。从招投标情况来看,9月医疗设备招采金额同比提升8%,环比大幅提升32%。撰稿丨方涛之编辑丨江芸
10月30日 下午 8:03
其他

国家医保局正式向“回流药”宣战,最强监管来了!

10月29日,国家医保局专门组织发布会,向公众介绍药品耗材追溯码的进展。根据医保局公布的信息,全国已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涉及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建设全国统一的上传追溯码信息接口,力求实现一次上传、全国通用。医保部门的这个追溯码看似平常,却能将医保药品和耗材的流向死死卡住。药品、耗材的追溯码会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印制在包装上,相当于药品“电子身份证”。今后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扫码了解所买药品的来源。这就完全切断了骗保“回流药”的生存土壤,也会让集采药窜货的现象彻底消失,是国家医保局控制医保资金流向、监督药品销售、打击骗保犯罪的有效手段。今年1月至9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就已经追回医保资金160.6亿元,已开展试点的追溯码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在半年之内,药品、耗材追溯码能迅速获得广泛零售药店的认可,是源于追溯码免费开放,以及简单的工作流程。”这意味着,目前医保追溯码并不会给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零售药店、医院等带来任何额外的负担。4月已启动试点大批医院药店加入国家医保局透露,从4月开始,药品耗材追溯码的信息采集试点工作就已经启动,全国各类和药品流通有关的机构陆续上传了追溯信息。九州通医药集团旗下好药师连锁药店在发布会上分享了采集工作:2.67万家旗下零售药店全面落实药品追溯码的信息采集和上传。截至目前,九州万店数字化系统已与18个省医保对接,采购入库、销售出库、销售退回、购进退出等物流全场景的扫码追溯,开放上下游客户对接,实现零售全场景追溯码采集。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在药品采购环节加强药品追溯码应用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医保定点医药机构采购药品时严格落实扫追溯码,做到“逢采必扫”。因为免费开放、操作简单,好药师在采集上传追溯码过程中并没有增加太大压力。健识局获悉,只要将药品追溯码的信息生成并上传,就能全国使用,药店付出的工作量并不大。药店是医保追溯码的主要阵地之一。过去一个月里,全国零售药店实际销售药品多达
10月29日 下午 8:35
其他

首款口服培南类抗生素获FDA批准上市

1和REASSURE临床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运营|廿十三“创新药二哥”惹了众怒,一天市值蒸发近百亿2024国谈第二天,阿斯利康、康方谈判焦灼新事丨动辄数十万元的人工耳蜗启动集采
10月29日 下午 8:35
其他

职业投资人激辩:国内创新药企估值怎么才合理?

贾亭运营|山谷插图|视觉中国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创新药二哥”惹了众怒,一天市值蒸发近百亿2024国谈第二天,阿斯利康、康方谈判焦灼新事丨动辄数十万元的人工耳蜗启动集采
10月29日 下午 8:35
其他

“创新药二哥”惹了众怒,一天市值蒸发近百亿

10月28日,“创新药二哥”信达生物股价暴跌,收盘股价跌12.54%,市值蒸发近95亿港元。此次暴跌,或与创始人俞德超与公司的一起交易有关。10月25日晚,信达生物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Fortvita与俞德超持有的Lostrancos公司签订认购协议,后者将以2050万美元,约合1.46亿元的价格认购Fortvita
10月28日 下午 7:18
其他

贝海生物改良型抗肿瘤新药获批上市

近日,珠海贝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海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药BH009正式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主要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癌、前列腺癌以及胃癌的治疗。BEIZRAY是通过临床验证并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多西他赛改良型新药。据贝海生物公开资料介绍,多西他赛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用于治疗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胃癌、头颈部鳞癌等常见实体瘤。BH009为该公司利用难溶性药物增溶递送技术平台开发的多西他赛创新品种,因不含吐温80,可消除与吐温80相关的严重毒副作用如超敏反应、体液潴留、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临床给药时不需要给予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临床安全性及用药依从性更优。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贝海生物首次发表了BH009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结果。研究表明,BH009能明显改善现有多西他赛产品中吐温80引起的严重毒副作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安全性,满足了患者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运营|廿十三医保谈判启动;百济神州高管被查;10月已有十名院长被抓好消息:渐冻症有救了!坏消息:只能治好2%又一家跨国药企宣布:中国市场核心业务停止运营
10月28日 下午 7:18
其他

新事丨动辄数十万元的人工耳蜗启动集采

10月28日,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消息,国家将对人工耳蜗类耗材、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进行集中带量采购。根据通知,拟集采的人工耳蜗类耗材包括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外周血管支架类相关耗材,不包含胸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即日起至10月31日,开展企业对医用耗材产品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工作。申报企业须为已取得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合法资质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在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能力、供应能力、企业信用等方面达到本次集中带量采购要求。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外周介入领域整体尚处于发展初期,部分品类国产率不足5%,尚未实现突破。目前国内主要有先瑞达、归创通桥等国内企业在该领域有所布局。国内人工耳蜗的市场也主要以进口为主,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公司、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公司、沈阳弘鼎康医疗器械公司为我国国产人工耳蜗的主要厂家。植入人工耳蜗十分昂贵,医疗费用动辄数十万元。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支付标准可达45万元。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0月28日 下午 7:18
其他

2024国谈第二天,阿斯利康、康方谈判焦灼

10月27日,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在全国人大中心拉开了帷幕。今年的谈判共安排了4天,共有162种药品参加现场谈判。最新医保目录调整结果预计将在11月公布,明年落地启用。国谈在上午8点半正式开始,不少企业代表早早就来到了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门前,等候医保局点名进场谈判。有的企业代表当日并未参与谈判也来到了现场“踩点”,向同行了解谈判情况。根据现场观察,27日谈判的药物主要以抗病毒、降压药、抗肿瘤药物为主,涉及恒瑞、默沙东、人福医药、正大天晴、诺华、云顶新耀等多家企业;28日则主要是降糖、神经领域、抗肿瘤等药物的谈判,被叫进场的企业有信立泰、海思科、石药集团、迪哲医药、复星医药、诺和诺德等。有企业代表透露,其中药品种将在10月29日展开谈判。2024年国谈比往年早了许多,但紧张程度丝毫不减。有企业代表指出,“第一天就谈到了晚上八点”。有的企业代表出场以后感叹谈判时“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据现场观察,截至10月28日,业界所高度关注的多个产品如诺华的英克司兰钠、信达的托莱西单抗、阿斯利康的德曲妥珠单抗、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依沃西、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等都可能已经上了谈判桌。DS-8201、卡度尼利等进场谈判医保谈判从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谈判结束后,大部分企业代表都快步离场,有的很愉快地向在场媒体表示“谈得挺好”,也有企业代表谈判面色凝重,表示“价格差得远得很”。国谈期间,很多业界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谈判现场,比如阿斯利康中国区副总裁黄彬,康方生物则由董事长夏瑜亲自带队,在国谈第二日上午现身。这两家企业的谈判过程也显得尤为焦灼。阿斯利康、康方生物均是上午进场,直至下午1点才结束谈判。今年阿斯利康参与谈判最有看点的药物是德曲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没进医保,但在今年国谈前,德曲妥珠单抗下调了价格,从8860元一支降至6912元,降幅约为22%,这被视作是德曲妥珠单抗积极进入医保目录的信号。根据医保局文件,德曲妥珠单抗拟纳入医保目录的适应症为HER2低表达、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两项适应症,其中,德曲妥珠单抗是国内唯一一个用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同样进行价格调整的还有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单支价格从13220元降至6166元,卡度尼利在2022年获批上市,用于二线宫颈癌的治疗,但一直都没有进入医保。今年业绩会上,夏瑜多次表示会积极准备医保的材料,备战医保谈判。另外,康方生物同样参与谈判的还有今年5月获批的依沃西单抗,用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目前依沃西单抗零售价显示为2299元一瓶。支持创新力度不减根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国谈中,共组织了25名医保部门谈判专家,分成五个小组来进行医保支付价格的磋商谈判。按历年的流程,每组每天谈判的药品有10个左右。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第7次医保目录调整,“一年一调”对企业新获批的创新药释放了更多的利好,2023年有57个品种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医保目录调整给予创新药行业的支持是明确的。在本轮国谈中,多种形式的药物通过了形式审查,涵盖单抗、ADC、双抗、CAR-T等。今年共四款CAR-T将可能进行医保谈判,包括阿基仑赛、瑞基奥仑赛、纳基奥仑赛、泽沃基奥仑赛。医保药经专家曾向健识局表示,去年开始,医保局对创新药品做了一个新的分类,基于临床价值分为突破性疗法、改良型新药、药效相当、不及性药物四种。这意味着医保局在谈判中越发重视药物的创新性。对创新性的重视,从专家评审通过率的变化也可见一斑:今年通过形式审查的药物有440种,但最终通过专家评审的仅162种。与前两年60%、70%的通过率相比,今年专家评审通过率明显降低,仅41.3%。医保目录调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国家医保局披露,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等,已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80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已超过3400亿元。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0月28日 下午 7:18
其他

好消息:渐冻症有救了!坏消息:只能治好2%

2014年夏天,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的“冰桶挑战”席卷全球,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京东集团原副总裁蔡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人均为渐冻症患者,渐冻症也因此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渐冻症是一种进行性、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存活时间通常为3~5年。不过,渐冻症的药物治疗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临床疗效同样十分有限,且大都局限于疾病生理机制的某一个方面。作为全球首个渐冻症对因治疗药物,托夫生注射液虽然适用人群相对有限,但开启包括中国渐冻症患者在内对因治疗的新时代。近年来,中国对罕见病的新药研发、绿色通道审批以及进口药和国内创新药物的审批方面,都给予了特殊通道的关怀。此次的托夫生注射液便是通过免临床途径获批上市。托夫生注射液于2023年7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并于今年3月最先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撰稿丨雷公编辑丨江芸
10月26日 上午 9:03
其他

胰岛素集采,国内企业没有输家!

10月24日,通化东宝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08亿元,基本恢复往年同期水平,净利润走出上半年亏损的泥潭,达到1.64亿元。这两项指标恢复对通化东宝而言有特殊意义。今年4月,国家胰岛素第二轮集采开标,通化东宝三代胰岛素低价抢占市场成功,因此五六月份需要给渠道商补集采的差价,以及调整发货节奏销量减少。因此,通化东宝半年报表现不佳,市场基本表示理解,只等看三季度。在胰岛素续约中,通化东宝降幅相对较大,第三季度是集采落地后以价换量的第一个完整季度,三季报的业绩明显回升,给了投资者们一定的信心。通化东宝表示,新一轮胰岛素集采在今年二、三季度陆续落地,三代胰岛素在医院准入方面实现了巨大提升和突破,销量实现翻倍。其中门冬系列胰岛素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400%,胰岛素类似物的收入占总收入超过了30%。如果按照目前的业务趋势,通化东宝将肯定从集采中获益。利润低谷对于这次通化东宝的表现,有投资者评论是“触底反弹”。通化东宝今年的中报数字惨淡,上半年亏损一部分因为应对集采导致的销售减少,另外一部分亏损是要对渠道中还没销售的胰岛素补差价。而且今年上半年,通化东宝又终止了对可溶性甘精赖脯双胰岛素注射液的研发项目,导致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减少2.7亿元。这些大都是为了三代胰岛素进集采而做的市场准备。通化东宝对今年的续约集采志在必得,不仅全线产品都是相对低价的A类中选,两个三代胰岛素产品甘精、门冬预混两款为A1高顺位中选。根据集采文件,A1中选的可以100%获得产品首年采购需求量,其余A类中选产品则比例为80%。除此之外,通化东宝还能额外获得全国集采二次分配量中30%以上的份额。第三季度业绩最直接体现了集采对通化东宝的影响。从销量上看,通化东宝确实有明显的增长。有机构认为,通化东宝集采降价风险已出清,预计2024年甘精胰岛素将实现20%到30%的销量增长,门冬系列则可能翻倍。但集采对利润的压缩也很明显。通化东宝目前净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第一轮胰岛素集采中,通化东宝降幅相对较为温和,基本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盈利水平。况且今年通化东宝为了抢市场,报价要偏低,甘精、门冬预混胰岛素分别在63.33元和23.98元一支。集采让公司营收大幅增长,利润就有所缩减。就今年三季度而言,通化东宝净利润1.64亿元,营收7亿元,净利润率仅在23%左右,比往年单季度的净利润率都偏低。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通化东宝的甘精胰岛素、门冬预混胰岛素新增准入医院分别1400家、5000家。较去年同期,今年的销售费用通化东宝还在持续增长中,第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有明显提高。对于待开拓的三代胰岛素市场,通化东宝的前期投入还会很高。胰岛素市场格局或重塑集采是企业以价换量的绝佳机会,当前通化东宝的利润压力是预期之中的,关键要看销量能不能上去。从先前的经验来看,国产胰岛素厂商们的业绩一般在后期积累到一定销量后释放。首轮胰岛素集采里,通化东宝后期的利润率相对比执行前期要高上许多。2022年第三、四季度净利润率在30%,2023年来基本都处在了36%以上的水平。首轮胰岛素集采中大幅降价抢市场的甘李药业也是如此。激进降价导致公司亏损后,甘李药业在2023年终于扭亏为盈。这次三季报中,甘李药业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增长九成,净利润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90.36%,基本已经消化了此前降价的不利因素。整体来看,集采已经为国产厂商们打开了不少生存空间。根据续约报量的数据,经过上一轮2年的集采落地,国产胰岛素品牌的报量同比增长63%,进口胰岛素品牌则同比下降9.42%。按此测算,国产份额从31%提升到了45%,进口品牌则从69%减少至55%。胰岛素续约中国内企业大获全胜,通化东宝、甘李药业、东阳光等国产厂商大多以A类中标,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等外企则大多是B、C类中标。只要产能足够,A类企业有机会抢食外企未分配到的市场份额。糖尿病患者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胰岛素产品,在集采中成功抢到采购量就意味着吸纳了长久的客源。根据胰岛素采购文件,续标的采购周期延长到2027年底,三年半的时间里,国内胰岛素市场格局会发生更加明显的一次变动。国产胰岛素厂商或许会有更好的业绩和利润表现。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0月25日 下午 7:27
其他

全球首个老花眼药水上市申请获FDA受理

2024国家医保谈判本月27日正式启动
10月25日 下午 7:27
其他

恒瑞医药三季报:营收、净利双双增长,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10月24日晚,恒瑞医药公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01.89亿元,同比增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0亿元,同比增32.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16亿元,同比增37.38%,展现稳健发展势头。恒瑞医药持续深入践行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幅度加码创新研发。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5.49亿元,同比大增22%。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为公司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强大动力。随着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恒瑞医药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公司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首个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这是公司慢病创新的又一里程碑,至此公司在国内获批上市1类创新药增至17款。今年以来公司共有7项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共取得6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其中第三季度分别为3项和1项,同时在研管线储备充足,未来值得期待。申银万国分析认为,恒瑞医药始终将创新和国际化作为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坚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创新药成为公司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同时BD授权交易为公司贡献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创新升级,全球化加速。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上市申报进展显著在高强度研发投入加持下,恒瑞医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适合接受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该产品是恒瑞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上市的首个创新药,至此,恒瑞医药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7款1类创新药、4款2类新药。夫那奇珠单抗自上市以来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惠及更多银屑病患者。上市申报方面成果显著,第三季度共有3项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分别为抗PD-L1/TGF-βRII双功能融合蛋白瑞拉芙普α注射液(SHR-1701)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复发或转移性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一线治疗;HER2
10月25日 下午 7:27
其他

又一家跨国药企宣布:中国市场核心业务停止运营

10月24日,一份名为百特公司向经销商发出《关于静脉输液业务调整的沟通函》在医药圈流传。该沟通函显示:“在充分考量患者安全和产品市场供应得到有力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中国市场静脉输液产品的商业运营。”沟通函表示,上海工厂生产的静脉输液产业将停止供应中国市场。同时全力支持相关客户的各项衔接,保证平稳过渡。百特方面回应健识局称,沟通函内容属实。百特以静脉输液产品知名。1998年,中国还主要用玻璃瓶“挂盐水”的时候,百特就引进了软袋包装的输液,一度引领国内大输液市场。本次业务调整的正是百特最老牌的输液产品。百特在沟通函中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立足中国,积极转型并探索本地化合作,将更多创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近期,外资药企接连退出中国市场,包括此前的优时比、麒麟中国出售成熟产品。退出的产品基本都是国内替代充分、竞争激烈的品种。这表明跨国药企的老旧业务无法在中国继续获得市场,必须提升产品竞争力,制定出符合中国市场的新战略。保美国市场调动全球资源补缺口业内猜测,美国工厂遭遇飓风袭击是百特后撤的导火索。今年9月,百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马里恩工厂被飓风“海伦妮”袭击,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预计年底前才能复产。为此公司调整静脉输液产品的全球供应网络。目前美国医疗机构里静脉注射液产品严重短缺,部分手术需要等输液恢复供应后才能重新提上日程。为了保障美国本土的输液供应,百特不得不调动全球资源,从中国、加拿大、爱尔兰和英国的五家国际工厂进口脉注射产品,用于美国市场的缺口。FDA已紧急批准这五家工厂临时进口产品资质。百特预计,今年底前将有约200架次飞机从欧洲和亚洲进口静脉注射液,共计约18000吨物资。大输液是各类手术和临床中不可或缺的品种,但价值并不高。不少企业花了大精力在包材上升级,开发了多室袋、直立软袋等创新包装,但本质上还是糖盐水等基础品种,大型企业开发意愿不高。曾有业内人士向健识局坦承,静脉注射液不是一个高利润、高投资回报的产品,整个产业已出现寡头效应。美国60%的静脉注射液市场被百特所垄断,因此一场飓风就足以影响美国静脉注射产品的供应。静脉注射液产品短缺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7月,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也将脉注射液纳入了短缺药物的列表,官方预计短缺问题会持续到今年年底。但是,美国市场遭遇不可抗力,并不是百特退出中国输液市场的真正理由。百特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30年以来在大输液领域一直在行业前排。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以科伦为代表的大输液企业崛起,百特原来具有的产品优势早已不在。2023年初,百特正式宣布重组合并业务条线,计划将剥离肾脏护理和急性治疗两大业务独立成一家新公司,同时裁减3000个工作岗位。同时,吴昕加盟百特、出任中国区总经理,与百特中国总裁徐润红合作,确保分拆工作顺利完成。2024年8月,百特以38亿美元出售肾脏护理的子公司给凯雷集团,目前估计税后净收益约为30亿美元。该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完成。可见,即便没有飓风,百特进一步削减中国市场的产品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过气产品不再吃香百特在《沟通函》指出,在过去几年中,百特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业务转型方案,寻找适合输液业务长期持续发展的策略。然而时间不等人,百特的策略没跟上市场变化,或者说,根本赶不上中国市场的剧烈变化。2022年1月,广东11联盟集采,首次将血液制品和基础输液纳入集采范围,吹响静脉输液产品国产化替代的号角。科伦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目前全国已有8个左右省区进行基础输液的价格联动和带量集采,预计产品终端价格会下降,公司会同步降低销售费用,确保经营质量提升。根据《2023-2029年中国大输液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策略报告》显示,百特在中国大输液市场的份额约为4%,位居第二梯队。而科伦、石药以及华润双鹤反超,已跃居市场前三位。业内普遍认为,在全国集采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百特静脉输液业务退出中国市场仅是时间问题。中国医药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令不少跨国药企无法适应。今年,优时比公司以6.8亿美元出售开浦兰、仙特明等成熟产品及珠海的生产基地;协和麒麟将中国业务以7.2亿元出售给香港维健医药。外资药企曾经的成熟产品,如今已在仿制药的包围中基本没有了市场,“躺赚”时代早已不复,今后若想抢占中国市场,就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梭哈”创新药。礼来、诺和诺德的减肥药相继获批,诺华、辉瑞、拜耳等外企的新药也登陆中国。2024年,围绕跨国药企的“裁员”、“砍管线”等关键词不绝于耳,全球医药市场布局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阵痛。撰稿丨小米编辑丨江芸
10月25日 下午 7:27
其他

医院检验费太贵?国家医保局出手了,最高降价70%

近日,一份《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一批)》文件流出。(见文末)文件中指出,部分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各地差价很大,背后原因在于设备和试剂价格一省一价,且价格差异非常悬殊。为此国家医保局开展第一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工作。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部分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地区间价格差异大。比如,血栓弹力图试验(TEG),在辽宁省最高指导价360元一次,但在贵州省仅需100元。这些检验项目的成本构成比药品复杂,各地在价格制定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依据。本次针对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型钠尿肽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4个检验项目,相关检验项目降价幅度不小,部分省份最高降幅可达70%。同时,国家医保局希望摸清医疗服务成本价格构成。在文件中附上了《医疗服务价格构成调查表》,要求各省选择3家医保基金结算金额较高的医院,填写检验项目价格、总成本、人力成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生产企业等多项目信息。医疗服务价格的下调或许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将极大影响低值耗材市场。第一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启动国家医保局通过穿透分析发现,医疗服务价格差异太大的原因有两点:设备折旧、耗材成本相差悬殊,同一试剂在不同省采购差价很大。这其中,设备折旧无法避免,各家医院采购设备的金额和使用年限也都不同;虚高的耗材才是推高检查检验价格的主要原因。第一批治理项目范围涉及的检查都是临床常见的检测,比如糖化血红蛋白是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血栓弹力图(TEG)是手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手段;B型钠尿肽(BNP)以及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分别是诊断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金标准、心功能定量的标志物。但它们在地区间设备采购成本、耗材试剂成本、政府指导价差异大。医保部门给出了针对这四个检测项目的价格治理目标,按照参考标准:血栓弹力图试验目标价170元,收费最高省份360元,需要降价52%;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目标价30元,收费最高省份100元,需要降价70%;B型钠尿肽测定,目标价180元,收费最高省份达345元,需要降价47%;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目标价150元,收费最高省份达338元,需降价55%。业内人士告诉健识局,率先拿这4个项目开始可能是因为其在临床医疗服务方面不够规范,先试一下效果怎么样。医保部门没有开展大范围的耗材集采,而是直接控制医疗服务的“总价”。至于医院如何达标,是降低耗材采购成本,还是亏本做检查,那就是医院自己的事了。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健识局:医疗服务价格降下来以后,也会倒逼耗材价格同步下降。因为要有利润,就需要医院自己主动采购更便宜的耗材。后续也可能会对医疗服务中的耗材价格进行谈判、集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医保局还要求各省医保局选择3家医保基金结算金额较高的医疗机构,填报《医疗服务价格构成调查表》,分析项目价格构成中的设备折旧,耗材成本,尤其是高价省份是否存在设备耗材采购价格虚高推高项目价格的情况。国家医保局发文之后,重庆、青海等地医保局已经相继发文,落实国家医保局要求,对涉及的4个检验项目价格进行调整或者就调整征求意见。还会有第二批吗?据公开数据显示,一个三甲医院的检验科收入约占医院的总体收入的10%,医院检验类项目为是医院创收的主项目之一。作为医疗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其利润自然存在被医保压缩的空间。2022年,国家医保局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开始密集调整,检验检查类项目价格已经经历多轮下调。但是,检验检查价格下调并不容易,检验检查项目的成本构成比之药品要复杂得多,包括成本、试剂耗材、设备折旧等,很难像药品一样一刀切。就拿人工成本来说,各地差距极大。业内人士告诉健识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人工成本,相对其他地方更高。各地在测算医疗服务价格的过程,由省一级来确定本省的医疗服务价格,所以差距比较大也很正常。医保部门一开始设计的思路是“技耗分离”,把医用耗材的价格从服务价格中分离出去。2021年8月,国家医保局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文件中提出“技耗分离”改革思路,使得检测成本和试剂成本一目了然。技耗分离一定程度上让医保部门抓住了检验检查价格不合理的关键。但如何解决问题?医保部门一开始想到的是耗材集采方式。不过低值耗材数量庞大,规格又不统一,集采难度很大,目前只在肝功等几个大类上依靠地方联盟形式进行。此次国家医保局新的文件出台,预示着医保部门监管思路的变化:将医疗服务价格落在指导价区间内。检验医疗服务领域的院端价格治理,也可能只是个开端。摸清成本价格构成的基础上,医保局对于价格的下调动作显然不止于第一批的4个检验项目。
10月24日 下午 7:47
其他

新事 | 2024国家医保谈判本月27日正式启动

10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称,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拟于10月27日-30日在北京开展,预计11月份公布调整结果,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牵头的第7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健识局获悉,本次谈判共有162个通用名药品确认参加谈判/竞价。PD-1、CAR-T、ADC类药物均是关注重点。国家医保局近期组织医保管理、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重点从职工/居民医保基金影响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对拟谈判/竞价药品开展测算;同时,组织专家代表与涉及的所有企业一对一沟通,进一步提升测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告显示:过去6年,医保谈判新增的446个药品,协议期内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3400亿元,惠及8亿人次,带动相关药品销售总额近5000亿元。全国公立医院目前采购的药品中,医保目录内药品采购金额占比已超90%。撰稿丨雷公编辑丨江芸
10月24日 下午 7:47
其他

“百亿代工厂”实控人被立案,可能涉及多个CRO业务

一家以代工GLP-1而知名的企业突然暴雷。10月24日,诺泰生物发布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诺泰生物以及公司实控人之一赵德中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公司通过自查后发现:立案可能涉及公司2021年度技术转让相关事宜。2021年正是诺泰生物科创板上市的年份,公司所称的“技术转让”正是诺泰生物当时主要经营业务之一:定制研发生产与技术服务中部分工作,占比很小。诺泰生物是国内少有的以多肽、小分子原料药、多肽CRO/CDMO服务等为主的企业,2009年成立,2021年凭借CRO势头在科创板上市。2021年时,赵德中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但不从公司获得报酬。2024年年报中,赵德中任公司董事,手中掌握着诺泰生物9.6%的股份。从公告表述来看,诺泰生物被立案,可能是因为IPO时对CRO合同的内容信息披露不实。2021年年报显示,诺泰生物主营业务就包括定制研发生产与技术服务业务,主要为创新药企提供中间体或原料药生产服务,还有以药学研究为主并兼顾注册申报的专业CRO服务。这里面的“定制研发生产与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项目、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项目、阿普思特原料药及制剂技术转让项目、诺氟沙星原料药药学研究项目、艾考糊精及腹膜透析液药学研究项目、氟维司群注射液药学研究项目等。这几个项目都是仿制药的技术转让,并不涉及后来热门的GLP-1类产品。CRO开发要根据合同和研发进度,分阶段向客户交付并确认收入,而“怎样确认阶段生产的标准”公司就可以有很大空间斡旋。但是,诺泰生物的这部分收入并不高,2018-2020年期间少则每年100多万,最多也不超过3000万元。2021年上市之后,诺泰生物就不单独披露CRO业务收入。从诺泰生物积极回应并立即自查的态度来看,公司并不想多年经营的结果因为这次负面消息带来风险。诺泰生物十分“幸运”的踩中了市场前景看好的多肽CDMO业务。2022年,国内资本市场寒冬医药板块整体下行但GLP-1类的出现将市场推向另一个高潮。公司业务迅速调整,好不容易从2022年的40亿元市值低点靠GLP-1大势拉升回今天的122.4亿元。过去几年,诺泰生物大手笔投入多肽生产能力的建设,从2021年披露最开始的单批次超5千克产能,到今年上半年,公司连云港工厂已达吨级的多肽原料药产能。明年上半年,公司还新建601、602多肽车间,届时多肽原料药产能拉升至数吨级。诺泰生物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多类短肽片段的规模化大生产液相合成技术和规模化参数控制技术,既可用于自主研发的产品,亦可拓展至多肽领域的CDMO业务。大规模的产能需要有大量订单才能变现成为业绩。但眼下GLP-1类药物的代工业务可能会面临双重的挤压。一方面,头部企业正在积极准备自有产能。礼来在苏州新增投资2亿美元,用于生产替尔泊肽等新药;华东医药的司美格鲁肽“减重版”10月10日申报临床试验,直接拉上了代工企业江东公司。未来留给后续GLP-1的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小,其他企业的开发动力也会减弱。而且医药生产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革。10月22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了《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方案》,不仅对CXO企业的生产经验、药品质量做出要求,还要以试点地区的形式申请。其中针对的重点之一就是GLP-1类药物。这一政策将原本完整的CDMO生产链条拆散,有利于买方砍价,但对接单的CDMO机构来说,谈判的话语权就要弱一些了。一批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借此冲击既有格局。业界多肽代工的知名企业包括合全药业、诺泰生物等等产能较大的企业,还有像凯捷多肽就是以多肽原料药和客户订制多肽序列为核心、外商独资吉尔多肽也涉及多肽原料、多肽合成方法学,以及专注多肽化学合成原料及高效试剂的博创生物等企业。诺泰生物以及其他CDMO企业在新政策之下的前景不甚明朗。一旦多肽产业链的泡沫开始破裂,每个参与者都要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诺泰生物也躲不过。撰稿丨苗苗编辑丨江芸
10月24日 下午 7:47
其他

“国产超声鼻祖”IPO上岸,前景却难见光明

10月11日,汕头超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申请被证监会批准,即将登陆A股创业板。汕头超声从事超声设备生产,其中医用超声产品收入占据七成,除此之外也生产工业超声无损检测设备。这家公司的前身是国有企业超声研究所,目前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达到60.38%,实控人为李德来;汕头市国资委持股36.63%。值得一提的是,汕头超声被誉为“中国超声鼻祖”,国内第一代量产的“中华B超”就是出自汕头超声。不过在后来的市场化竞争中,汕头超声逐渐败下阵来,与“龙头大哥”迈瑞、开立医疗拉开了距离。目前,汕头超声与祥生医疗、飞依诺等同处国产超声公司第二梯队,共同竞争国产超声的“三哥”的头衔。2019年,祥生医疗先一步登陆科创板,势头渐涨。2021年,汕头超声选择登陆创业板,在2023年3月成功过会。超声鼻祖竞争中落败汕头超声的历史最早可以回溯到1957年,最初是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下属的超声研究所。1982年,汕头超声独立成为公司,并在1983年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代量产的“中华B超”。被誉为“中国超声之父”的姚锦钟,在创立深圳开立有限公司前,就长期在超声研究所工作,并担任所长。但汕头超声比起最老牌的医疗设备企业安科来说,还是起步慢了一些。1997年时,汕头超声通过收购美国ATL公司,获得彩超生产能力。而安科早在1990年就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彩超。迈瑞、宝莱特等安科系公司自然起步就要比汕头超声更快。汕头超声一直没能追赶第一梯队的脚步,落后于外资的GPS和国内的迈瑞、开立等企业,只能与祥生医疗、飞依诺等在中低端市场内卷。招股书显示,汕头超声的客户结构以私立医疗机构、公立基层(乡镇级)医疗机构为主,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在国内终端客户占比不足30%。再后来,连祥生医疗、飞依诺也走在了汕头超声前头。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汕头超声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均持续下滑,三年复合变动率分别为-8.07%、-14.31%。到了2021年,国内厂商中,迈瑞医疗的超声产品营收是汕头超声的20倍以上。汕头超声虽依然能排名行业第五,却已经远远落后于同行。2022年的一次投资者调研活动中,祥生医疗曾评价称:飞依诺势头很猛,需要留意,汕头超声已经不是对手。汕头超声为何会败下阵来?公司在审核问询函中分析:公司前身是国企,经营理念比较谨慎保守,执行先款后货的较为严格的收款政策。而同行通常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期。另外,公司融资渠道单一,长期依靠自有资金积累滚动式发展,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方面力度偏弱。开拓中高端市场2022年,汕头超声开始加强市场推广力度,中高端彩超销售收入较2021
10月23日 下午 8:22
其他

新事丨国家医保局回应“创新药进医保”有关话题

10月23日,2024年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启幕。会上,国内医药行业监管机构多名官员、国内外药企高管等共同对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近年来,行业感受到的一个深刻变化是新药审评审批、纳入医保目录速度的加快。部分新药不到一年就进入了医保目录。今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文要求新药临床审评时限从60日缩短至30日。与此同时,集采与医保控费之下,医药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一些行业呼吁道:不能以资金不足为由让创新停滞。在会上,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副总裁陈建提到,现在创新药企主要面临的压力,如专利保护时间窗、同靶点药物聚集度高,以及企业常遇到执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此,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副司长翁林佳表示,医保资金面临着资金运行安全的压力。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当期结存超5000亿元,其中,居民医保基金当期结存112亿元,处于紧平衡状态。医保部门也注意到了行业的呼吁,正在积极思考开源节流的办法。针对“集采导致创新不挣钱”的相关言论,翁林佳再次明确,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另外,集采制度实施以来,从中挤出的药价虚高的水分,恰恰是过去几年乃至未来医保目录有能力容纳创新医疗产品的源头之一。针对如何在医保角度支持创新药行业发展,翁林佳首先提到要发挥商保的作用,并强调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国家医保局正在谋划和推进具体的政策措施,现在处于研究阶段。另外,对于一些治疗费用明显超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高值药品,将来可以从商业医疗保险寻找适合自己的舞台。此前,鼓励企业自主定价的话题曾引发行业热烈讨论。翁林佳也透露,医保部门正在研究实行以药学创新和临床价值为基础的新上市药品企业质评的制度,鼓励企业实事求是地做好质评和自主定价,接受社会监督和同行评议。质评结果较好的药品,优化审评服务,促进提高新上市药品进入临床应用的效果。撰稿丨杨曦霞编辑丨江芸
10月23日 下午 8:22
其他

大批高管辞职,五年换五任董事长,东阿阿胶怎么了?

“舵手”再次大换血。这是五年内,第五任董事长了。10月22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由于工作变动原因,白晓松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董事长由程杰接任,原程杰的总裁一职,任聘孙金妮接手。去年,东阿“本土系”高登锋辞去董事长后,这一职位空悬,程杰就曾暂代过,随后白晓松填补上来,兜兜转转也不过一年,又迎来程杰正式接任。白晓松和程杰都是“华润系”,去年白晓松接手东阿阿胶董事长后,已被业界认为是“华润已经完全控盘东阿阿胶”。同为华润操盘手,短时间却再次换人,多少令投资者摸不到头脑。除了程杰,东阿阿胶还同时发布了其他人员变动消息,公司的董事、总裁、副总裁等职位,辞任、增补操作涉及了10余位核心成员都将“大换血”。这是近年来东阿阿胶管理层动作变化比较大的一次。其中华润体系的陶然、唐娜、商恩志三人是今年7月刚当选的公司监事,原定任期三年。管理层频繁的换血,会带来一定的经营思路风险,这并不符合对中成药龙头企业的稳定高增长基本预期。对此,东阿阿胶告诉健识局:“出于华润和公司内部协议,都是正常的人事变动,整体的经营思路不会随着人员变动而变化。”东阿阿胶回应:“营销思路不会变”程杰是个营销奇才,他曾担任华润三九的OTC终端代表、处方药管理专员、产品助理、产品专员等职,澳诺(中国)制药的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三九赛诺菲(深圳)健康产业的董事、总经理等职。此番正式担任东阿阿胶董事长,可能是考虑到他的职业履历比较丰富。知名产品“999感冒灵”,就是程杰在华润三九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华润三九未曾披露“999感冒灵”的具体销售额,但在2020年11月,健康时报援引药企官网、米内网数据称,999感冒灵是中国唯一一个销售额达到20亿元级的中成药。程杰在三九赛诺菲工作期间,事业部整体销售复合增长率拉高到30%。2020年程杰加盟澳诺(中国)制药,一年时间事业部整体销售规模就比初组建时增长了三倍。程杰2022年担任东阿阿胶总裁后,同样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10月9日,东阿阿胶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0%-50%;扣非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5%-56%。但东阿阿胶证券部向健识局表示:“升任和业绩增长没有必然联系。”有业内媒体透露,程杰还是东阿阿胶的党委书记,负责东阿整体运营的把控,这也间接证实了东阿经营思路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据健识局了解,目前,程杰还担任东阿阿胶法定代表人。华润体系内这一内部调动,除了集团整体人事安排之外,对东阿阿胶现状的改变可能才是最核心的目的。自从2019年东阿阿胶“去库存”之后,公司整体转向数字化营销的思路,试图跟上短视频、直播带货、社区营销这一波数字化转型,期间也的确做出了一些成绩,如今的东阿阿胶已经基本冲抵了“去库存”造成的影响,经营业绩逐年稳步提升,已经进入“V字形”反转的上升阶段,表明当前东阿阿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东阿阿胶是华润集团大健康板块的重要成员,管理框架的专业优化能为公司增长带来稳定的基础。程杰曾表示,东阿阿胶将药品与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目标在“十五五”末期成为数字化健康消费品领军企业,引领全国滋补健康产业迈向一流。规划下,东阿阿胶布在核心产品布局上,加强了对海龙胶、鹿角胶、龟甲胶、龟鹿二仙口服液、海龙胶口服液等产品的开发,还发布了“皇家围场1619”等品牌。阿胶行业壁垒较高,渠道控制力强,品牌定价权较大。目前东阿阿胶的愿景是将公司药品及保健品两大业务均发展至百亿以上规模。大刀阔斧,为了估值10月23日,东阿阿胶股价并未受人员调整的影响,但经历过一轮风波之后,东阿阿胶距离2017年480亿元市值高点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当下投资者对东阿阿胶最担心的一点:能不能重回市值高地?东阿阿胶过去的市值来自于“阿胶价值回归”策略,通过2006年到2018年的17次涨价,提升公司业绩和估值预期。这一策略在2019年彻底崩塌之后,东阿阿胶进入急速调整期,华润在这时候出手,开始了迟到10多年的管理框架的调整,一步步过渡到今天的体系。华润来的高管转变了阿胶的营销格局,使公司不再过分倚重传统分销渠道,逐渐稳定住了东阿阿胶的经营状况。华润最近几年一直在大力收拢中药资产,东阿阿胶可以看成是华润中医药版图的战略起点,某种程度也象征着对中成药行业方向的把控。如今在东阿阿胶的人事调整上,华润更加游刃有余了。此次东阿阿胶原董事长白晓松辞去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此前已经离任的原财务总监邓蓉辞去董事、第十一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东阿阿胶副总裁任辉、王延涛调往其他岗位,任辉将被调往公司的关联单位任职,王延涛调往华润医药任职。三位新任的监事也同时离任。接替东阿总裁一职的孙金妮,同时担任华润医药战略管理部总经理、董事,以及华润医药商业集团的监事会主席;增补的董事申劲锋、王小跃,分别现任华润医药研发管理部总经理、现任华润医药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增补的三位监事之一周娇,则现任华润医药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等。华润的这一切,都在为重回市值高点做准备。市场推广投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东阿阿胶的野心。据公司的今年第一季度报及半年报数据,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32.65%、32.73%,其中第一季度环比更是增长238.46%。中泰证券已对公司盈利预测做出调整,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76、70.74、81.35亿元,同比增长24.62%、20.39%、14.99%。也有投资者对此保持消极看法。营收支点东阿阿胶有不小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基于此展开的滋补新领域的“阿胶+”、“+阿胶”业务很难大范围展开;而且阿胶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仁堂600克的阿胶固元糕每盒仅为169元,而东阿阿胶250克每盒598元。撰稿丨苗苗编辑丨江芸
10月23日 下午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