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识局

其他

医保局出大招:医生记满9分,将被停止医保支付资格

医保监管的板子终于要落到医师、药师身上了。10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对医务人员实施监管。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欺诈骗保或者违规违法的医师、药师等将直接面临中止或终止医保支付资格。在细则中,文件规定了违规开药、不开集采药等情形,医生都有可能被扣分。和驾照一样,扣满12分,医生就要被停止医保支付资格,基本相当于停开处方。文件显示,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10月17日。参照海南管理办法制定这份文件,可以说是国家医保局建立医保医师管理制度的一次尝试。一直以来,医保局的管理措施都是针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包括罚款、暂停定点医药机构的医保结算、解除医保协议等。但具体的处方、检查都是医生开出的,对医生端的措施可能立竿见影。在国家医保局发布此次征求意见稿之前,有地方已经开始实践。2022年9月,海南省医保局发布了医疗保障协议医师管理暂行办法。将在定点医疗机构执业、通过登记备案取得医保医师代码、签订协议的医务人员纳入监管范围。违反服务协议,将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在管理办法上,国家的指导意见在很多地方都照搬了海南省的文件。海南省所采用的中止或解除服务协议的处罚方式,挑明了说就是医保支付资格的问题。国家的这份指导意见明确,登记备案为中止或终止的,可以继续执业,但不得开展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被认定为违规的医师还是能开出处方,但不能开医保药。国家医保局对医师、药师等的管理方式也是登记备案、计分管理。文件给出的计分指导原则是:根据违规行为轻重,计分分为1-3分、4-6分、7-9三档。每一档中,再分别根据一般、重要、主要的责任程度给出不同计分。文件特别针对集采设计了两条规则:违规大量使用高价非中选品种或可替代品种的,可记1-3分;有集采药,仍发起同品种其他厂牌高价药采购需求申请的,记1-3分。记分累计超过9分,或连续两年分别记分超过6分的,中止医保支付资格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累计达到12分,或连续两年分别记分超过9分,终止医保支付资格1年。加强医保医师管理呼声不断国家医保局颁布的这份指导意见,将管理对象由医保医师扩大到所有定点医药机构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相关人员。对于这份指导意见,业内已经等待多时。2022年8月,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建立医保医师制度势在必行》的文章,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军、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管仲军曾提到两个加强医保医师管理的必要性。其一是,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如果医保定点机构本来就不够多,因为医保基金监管、使用问题被撤销定点资格,影响的不仅是医疗机构本身,还有当地患者。另一方面,因个别医师的违规行为惩罚整个医疗机构也不尽合理。业内给出的一致意见是:关口前移,将医保监管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师个人,落实医师医保基金“守门人”的职责,才能实现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这次,无论是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类、药学类、护理类、技术类等专技人员、还是定点零售药店的药师,但凡能动到“医保钱”的,一个都没落下。在具体执行上,文件提出,医保经办机构要畅通异议申诉渠道、救济渠道,维护相关责任人员合法权益。同时,文件也给地方留出了空间,各省级医保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细化计分依据和中止期限。撰稿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跨国药企大裁员;11家巨头同意美国医保谈判;278亿美元收购

国庆假期中,备受瞩目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结果,今年这一奖项颁给了mRNA疫苗技术的两位功臣: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维斯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中对此点评称:mRNA疫苗技术的落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盗火”,可能会带来生物医学领域的巨变。更多消息,健识局整理如下:重磅政策一览1.甲类医用设备开始申报10月7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公布了全国配置甲类设备配置的数量,共69台,同时公布了配置条件和“不予受理”的情形,并且专门就非公立医疗机构申请两类设备(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评审标准列出了详细的表单。业内解读,这体现了国家政策对社会办医的松绑。通知给出的申报时间为10月7日至12月5日。2.药监局对两类精神药物加强管理10月7日,国家药监局、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依托咪酯和莫达非尼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自今年10月1日起,依托咪酯原料药和含依托咪酯的制剂不得委托生产,未取得资质企业不得生产依托咪酯原料药。依托咪酯是麻醉辅助用药,国内获批厂家仅有恒瑞和恩华两家,2021年销售额就接近10亿元。据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中国毒情报告》,部分地区发现依托咪酯滥用、吸食行为。莫达非尼是一种中枢兴奋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嗜睡症,9月被降类管理。3.美国医保谈判,10款药品同意参加10月3日,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宣布,首批10款药物涉及药企都已同意参与2026年美国医保价格谈判。这份名单和8月29日CMS公布的计划清单相同,涉及强生、百时美施贵宝、礼来、阿斯利康、诺和诺德等11家药企。当时名单上的药企反应激烈,大部分都向IRA提起了诉讼。不过,碍于CMS的“霸王”条款,如今所有药企都同意了参与价格谈判。美国方面规定10月1日前药企可以决定是否参与谈判,如果拒绝谈判,药企要么选择退出美国医保、要么缴纳高额消费税。最终,所有品种都参与谈判,在这番博弈中美国政府取得了初步胜利。医药卫生事件1.晖致大幅裁员近日,晖致宣布一项资产剥离计划:将出售几乎所有非处方药业务、女性医疗保健业务、印度API业务等部分,并专注于眼科业务。不过,晖致决定在某些市场保留万艾可、Dymista和部分非处方药品的权利,预计留存价值约16亿美元。这一计划意味着剥离33.7亿美元的资产,员工队伍也将大幅简化,超过6000名员工将离开,约占公司15%。目前尚不清楚对中国区的影响。晖致CEO表示,剥离计划最迟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通过这些瘦身举措,公司将在2024年进入下一个战略阶段:第二阶段目标包括扩大晖致的眼科业务,并通过其复杂注射仿制药管线来抵消基础业务的冲击。近1年,晖致在出售仿制药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向眼科业务转型。2022年11月,晖致以总价2.95亿美元收购了OysterPoint的所有已发行股票,获得了创新药TYRVAYA及其他眼部护理产品管线。今年1月,又以7.5亿美元收购了两家公司建立眼科专业地位。2.安进278亿美元收购Horizon公司10月6日,安进宣布以每股116.5美元的现金完成对Horizon公司的收购,交易股权价值约为278亿美元。Horizon是一家专注于罕见病、自免疾病及严重炎症性疾病的生物技术公司,拥有治疗甲状腺眼病的Tepezza、治疗痛风的Krystexxa等重磅药物。这一并购耗时10个月才宣告完成。两家公司在2022年12月披露了收购的消息,当即成为2022年医药行业最大的收购案。今年5月,联邦交易委员会将安进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安进可能会利用其现有产品组合来巩固Horizon在甲状腺眼病和慢性痛风药物上的垄断地位,要求停止收购。今年8月,安进签订了多项条款,保证不会垄断市场,诉讼才撤销。3.仿制药巨头山德士独立上市10月4日,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巨头山德士(Sandoz)作为独立公司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欧洲最大的仿制药公司就此诞生。山德士发行价为每股24瑞士法郎,估值103亿瑞士法郎,约112亿美元。当日收盘价为24.35瑞士法郎。这次上市标志着山德士已实现与母公司诺华的分拆。山德士CEO表示:山德士将继续在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领域保持领导地位。完成分拆后的诺华,也将更专注于心血管、免疫学、神经科学、实体瘤和血液学5大创新治疗领域。一周新药盘点1.CD47治疗胃癌获得积极数据10月3日,ALX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4年之内,这一行业将被强监管

9月29日,FDA发布了一份针对LDTs监管的法规修订征求意见稿。在这份长达83页的文件中,FDA明确指出:LDTs与IVD在产品工艺、使用用途上都是一样的,理应适用同一套监管体系。这一条简单的申述,无异于将美国临床检测行业推倒重来。LDTs指的是实验室进行的检测项目,而IVD是经批准可上市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FDA现在认定LDTs=IVD,也就是把LDTs的监管也提升到了医疗器械的高度。美国与我国的情况类似,IVD和LDTs分别归属两套系统管理。其中IVD试剂是以产品为单位,按医疗器械管理的;LDTs以实验室为单位申报,由美国医疗保险和辅助服务中心依据《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SPD滋生“统方”黑幕,屠龙者终成恶龙

近日,江西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发布《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除了涉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工程招投标把关不严等25个问题,其中重点通报了关于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存在漏洞”问题。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耗材SPD项目因涉及“商业统方”问题被叫停,项目服务方国药江西医疗器械子公司配送业务被终止,并被要求进行耗材目录重选。同时,对SPD项目接入监控系统,并对SPD项目负责人、医院耗材管理部门、各科室领用负责人进行约谈。今年7月医疗反腐掀起高潮以来,SPD曾被视为解决医疗腐败的路径之一。如今,“统方”,这一医疗行业里最忌讳的违法行为,竟然在SPD业务中出现。原本被视为反腐利器的工具,却反而滋生了腐败,令人唏嘘。纪委对此已经提起重视。SPD模式下的“统方”漏洞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通报并没有详细披露SPD项目腐败的细节,但是从整改方案可以看到:将医院防统方软件系统《黑盾数据库审计系统》接入医用耗材追溯系统(SPD),对重点高值耗材产品用量情况加强查询监控,及时提醒控制,防止“统方”事件发生。可见,上述措施正是在发生问题之后的“亡羊补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是一家以肝病、肺病等为特色的三甲医院,创建于1955年。目前开放床位600张。2021年12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用耗材集约化管理平台(SPD)合作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医院将其耗材SPD项目打包给一家供应商,服务期3年。(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最终,国药集团江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独家中标,根据招标要求,各个供应商根据SPD平台交易数据支付2%服务费给服务运营商。这一SPD项目只运行了两年不到,就出现了大问题。“统方”的核心目的是了解具体医生的开处方情况,方便有针对性的给医生回扣。医院里购入药品、耗材的总量,经销商是有数的;但具体是哪个医生开出的,经销商不可能完全知道。所以,一旦出现统方,背后必然伴随着商业贿赂。统方的出现,表明医院内部已经形成了多开多得、利益均沾的利益链,腐败问题已经滋生了。以前,统方一般需要医院内部关键人帮忙。根据此前公布的反腐案例,某药房主任应多名医药代表的请托,将药品的品种、数量等消耗量按月进行汇总,交给药品销售人员,药品销售人员按约定的比例给付“统方费”。8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动画《医疗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丨斩断“统方”数据利益链》,剑指“统方”腐败利益链,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信息、药剂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日常监督。然而,此次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通报的案例,却是通过SPD来统计处方流向,这一新趋势引起了纪委的重视。SPD模式成隐秘“带金销售”帮手?“统方”风险,将SPD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SPD供应链管理理念,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军方后勤补给需要。上世纪70年代末,SPD传入日本被用于医疗行业,到2010年前后传入中国。目前国内医院主要将其应用于药品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药品出入库准确率、有效监控近效期药品、降低周转天数等。当前SPD服务供应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第三方SPD服务商,另一种是"集中配送",即药械企业直接承担SPD服务。其中以头部流通巨头最为强势,国药控股目前掌握着所有医疗器械商业企业主导
2023年10月4日
其他

中国仿制药大清理

9月25日,CDE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一条引发行业热议。《意见稿》提到:自第一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生产企业相同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这其实不是新规则。2018年国家药监局在《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已经明确这一规则。CDE此次发布,是从审评流程上做的一次敲定,并在文件中将之前的“不予再注册”改为“不再受理申请”。企业在申请时需对该项作勾选图源:CDE官网文件行业普遍认为:这条政策主要针对有批文但未过评或没有实际生产的仿制药,目的就是清退大量陈旧批文。因为在现行制度下,未过评仿制药一般会被撤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规则并不影响新3类、新4类仿制药上市视同过评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首家过评三年后,企业仍旧能以新的3、4类仿制药申请上市。但相应地,所需的临床效果方面的门槛也将更高。这或将倒逼企业从一开始临床设计就必须考虑做一致性评价,药物开发更加以疗效质量为导向。“僵尸”批文出清,拒绝仿制药低劣和同质化竞争,CDE这回来真的。《意见稿》也保持了之前审批上的灵活度:针对临床必需、市场短缺品种,可向所在地升级药监部门申请延期评价;境外生产药品或港澳台生产医药产品,可向国家药监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另外,《意见稿》还要求企业承诺:补充申请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在国内外上市的该产品均采用同一生产线,且原辅材料的来源与质控、处方工艺、质量控制要求等都要保持一致。仿制药批文大清理强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新规则,表明在前一阶段开展集采的基础上,国家药监局开始要清理那些落后于时代的药品批文了。2003年国家药监局统一药品批准文号以来,仿制药多小散乱的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2012年开展一致性评价以来,部分好的品种脱颖而出,但差的品种没有被淘汰。以盐酸二甲双胍片为例,国家药监局上显示的批件共124条,2018年石药集团首家过评,目前已超50个品规过评。按照新的规则,二甲双胍剩余的70多个批文有效期一过就将失效。过去几年,仿制药批文也曾有过大清理。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2012年版基药目录中289个品种在2018年底完成一致性评价,最晚不得超过2021年,否则就不给再注册。这在当时引发一片哗然,业内称“仿制药大限将至”。一致性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评价成本涵盖BE试验等在内大概要500万元以上。国务院文件要求的289个品种都是2007年10月前获批的药物,疗效层次不齐,做一致性评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药企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产品评价不通过,因此政策发布后进展并不快。2017年年底,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数量仅17个品规,属于289个基药的只有4个。于是2018年开始,国家药监局调整政策,规定成首个过评三年后不予再注册,主要针对口服制剂。2020年,国家药监局又细化了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要求。CDE发文再次强调三年期限,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一致性评价会是仿制药的金标准。只要同通用名有一家企业过评,往后三年除了卷速度,仿制药企还得在质量上卷起来。这样一来,CDE也能够专注在更具临床价值的药品批准。3家过评,其余不过评就撤网为了不让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吃亏,这几年多部委出台了不少配套政策。2016年国务院文件里已经明确: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另外,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符合条件的话,可以申请中央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最关键的一条是,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地方均在落实这项政策。以辽宁为例,2019年曾发文表示:当地挂网品种同通用名有3家过评的,三家过评,其他未过评品种直接撤网。今年6月、9月,辽宁已发布两批因此暂停挂网的品种名单,其中不乏上市企业的品种,如广州白云山每瓶含量1g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石药每瓶含量1.125g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过评品种在集采中的优势也有凸显。2018
2023年10月3日
其他

58亿元没能收回来,流通企业:是公立医院欠的

6月16日,鹭燕医药披露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记录有投资者提问: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医保统一支付对公司的影响如何?对此,鹭燕医药坦言:公司目前应收账款的压力还是比较大。鹭燕医药是发家于福建省的医药流通企业,属于地方医药流通龙头,在东南沿海地区有不小知名度。2016年IPO时,鹭燕医药宣传称自己是福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连续11年经营规模位居福建省首位。显然,在福建当地,鹭燕要比国药、上药等全国性大流通商更厉害。这样一家小有名气的医药流通地方龙头,正在面临应收账款回笼问题。健识局发现,鹭燕医药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达58.37亿元,几乎占公司总资产的50%,而且近几年比例不断扩大。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鹭燕医药表示,这些收不回来的欠账,主要就是公立医疗机构欠的。医药集采、医保谈判已进行多轮,老百姓在享受医保福祉的时候,却有地方医药流通企业被医院欠下近60亿元巨款,这是怎么回事?公立医院欠款,无法搬动的大山对上市公司来说,召开投资者会议,一般都是回应市场迫切关注的问题。今年6月8日-16日之间,鹭燕医药接连披露了三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三份记录表显示,回款成为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的情况之一。鹭燕医药的主要业务就是从上游厂家采购医药产品,然后出售给医院、诊所、药店、乃至下游经销商。2017年,国务院医改办等机构联合推行“两票制”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成为药企向市场铺货的主要选择。鹭燕医药这样的地方优势企业,自然是药企竞相合作的对象。医药流通企业想要经营得好,重要的就是提高从买到卖的运转效率,否则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后盾做支持。鹭燕医药买进卖出,自然希望医院快速回款,才好给药企付货款。但应收账款越来越多,公司承受的资金压力非常大。据了解,2022年鹭燕医药的应收账款达58.37亿元,占当年总营收30%,占公司总资产49.53%。肉眼可见,鹭燕医药的应收账款占比还在不断扩大。自2017年以来,鹭燕医药的应收账款在其总资产中的比例从42%左右涨到近50%,占比扩大趋势明显。图源:鹭燕医药年报年报记录了鹭燕医药的回款困境。早在2009年时,鹭燕医药就已经实现了对福建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覆盖。公司方面表示:福建省因医疗体制改革较早,且现执行医保统一支付,回款较好。不过,鹭燕医药除了在福建省地位外,还向外省拓展,如完成在四川省级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同时推进企业在川西南、川南、川北运营中心和产业基地等多个市级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启动了江西省级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等。截至2022年末,鹭燕医药在四川、江西、海南三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覆盖率超95%。鹭燕医药把回款难问题归结到了这些省份,在投资者交流内容中提到:外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时间推进政策落地,应收账款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回款问题,直指行业信心“两票制”推行之后,单枪匹马的流通企业逐渐没落,体系庞大的流通集团得到发展契机,不断收购各地负责医药流通的小企业。鹭燕医药算是少有的能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中“杀出重围”的地方性企业。就是这样一家地方龙头,正逐渐在欠款的压力下喘不过气。鹭燕医药不止一次向外表示:虽然应收账款多,但欠款的都是公立医疗机构,资信较好。言外之意:钱是能收回来的,只是得等。至于等多久,其实鹭燕医药也没谱。2022年年报显示,鹭燕医药的应收账款周转时间已经达到101天。国家医保局三令五申,集采品种到货30个工作日内医保部门必须结算货款;耗材回款不得超过60天;一般品种回款不超过90天。可在鹭燕医药这里,90天根本就不能回款。鹭燕医药表示:“医疗体制改革最早从福建省开始实施,福建省是最严苛的医药商业流通市场,同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进行最彻底的市场。通过医保统一支付结算,资金占用福建省显著低于省外。”福建省的回款较快,较大程度依赖于福建省内的医疗机构基本统一执行30天货款结算,有效保障执行企业的资金运转。但只要把业务开展到省外,“30天回款”就基本保证不了。医疗机构对企业的回款慢、回款难的问题,医保局早有注意,也早就下令整改。2020年9月份时,医保据在回应人大代表建议时就曾表示:医院应将药品(耗材)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货款,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天;不按时回款应全省通报批评等。各地也相继出各种规定,释放按时回款的要求。但眼下,考虑到三年疫情带来的消耗,不少地区仍难以在30天完成回款。这从鹭燕医药的财务数据就能看出来:2022年,鹭燕医药实现营收194.63亿元。其中,在福建省内营业收入约140亿元,四川省约30亿元,江西省约20亿元,海南省约5亿元。鹭燕医药的应收账款总额为58.37亿元,如果福建省内真的如鹭燕所说能在30天回款,拖后腿的基本就是另三个省份。而且,在历经国内7轮医药产品集采后,鹭燕医药供应品种中应当会有不少集采药品。关于集采药品的回款,国家医保局更是要求务必按时到位。毕竟药企已经让出很大的利润空间,流通企业为了保障居民用药也几乎没啥利润。鹭燕医药的收款困境,会否影响行业对于变革的信心?医改的目的,是让产业链条高效,减轻居民治疗压力。任一方失衡,都可能使医改成效大打折扣。撰稿|烟酰胺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专家:药监局想清理乱象;多家医院更换领导;知名CRO裁员

本周,国内知名肿瘤专家秦叔逵直言国内大部分医院临床研究能力不足,很多医生把研究课题交给CRA、CRC,国家药监局希望再来一次“7.22”核查风暴肃清行业乱象。该言论一出,引发业内强烈关注。6月15日,浙江邵逸夫医院正式宣布,任命黄昕担任该院委员会书记。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包头市肿瘤医院、包头市第四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近期宣布换帅。在政策方面,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国际药品检查组织,这是一个覆盖全球56个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旨在通过制定统一的GMP标准和为检查员提供培训机会。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一旦成功加入,今后的飞检工作将更加贴近国际标准。在公司方面,保诺桑迪亚和春天医药相继传出裁员、欠薪的消息。保诺桑迪亚公司回应:裁员比例约在10%-15%。而春天医药正全力筹措资金。健识局整理更多热点如下:重磅政策一览市场监管总局督促药企全面自查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药品行业反垄断行政指导会。会议要求,药品企业要充分发挥药品领域典型垄断案件的警示作用,高度重视自身可能存在的反垄断合规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争做市场公平竞争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会议强调,要全面自查自纠,主动抓好整改,加强合规管理。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持续加强药品行业反垄断监管执法,聚焦关键领域垄断问题治理,坚持抓早抓小,推动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垄断行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当好广大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者。2.中国申请加入国际药品检查组织6月16日,国际药品检查组织(PIC/S)通报中国国家药监局申请加入该组织的最新工作进展。2021年9月,国家药监局致函启动加入PIC/S预申请程序,目前中国正进行GMP及附录与PIC/S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600万高薪留不住外企高管

“18个月魔咒”很难打破。6月12日,艾伯维官微宣布:董莉君将于2023年6月26日正式加入艾伯维中国,担任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领导艾伯维旗下制药业务在华的商业运营。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特意转发朋友圈,恭喜董莉君履新成功。2021年8月,董莉君从阿斯利康离职,跳槽到罗欣药业,不到两年又从罗欣跳回外企。董莉君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拥有EMBA学位。她曾先后供职于长宁区中心医院,勃林格殷格翰、奈科明制药、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等。从外企到民企,是那一段时间流行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跳槽路径。图说:2020年11月进博会,当时仍在阿斯利康的董莉君接受健识局访谈董莉君在罗欣药业工作期间,公司的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18A第一股,和过去说拜拜

“18A第一股”的光环逐渐褪去。6月14日,歌礼制药发布2022年资产减值和业务更新公告。公告中称,歌礼将计提资产减值拨备1.03亿元,主要涉及歌礼丙肝(HCV)产品有关的存货及无形资产。至于原因,歌礼指出,减值决定和其丙肝产品市场空间不佳有关,主要是新冠疫情、丙肝市场医保竞争导致产品毛利较低等因素。歌礼表示,公司原用于“戈诺卫”和“新力莱”两款丙肝药的商业化资金将转向肿瘤候选药物的研发。据官网,公司肿瘤类产品包括脂肪酸合成酶(FASN)、PD-L1的口服小分子药物,适应症覆盖乳腺癌、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等疾病。另外,歌礼还停止了ASC06、ASC09两项药物的研发。ASC06用于肝癌的治疗,ASC09则是治疗HIV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牛磺酸能够逆转衰老,延长寿命?|健识药师谈

《健识药师谈》栏目第747期牛磺酸(Taurine),是一种由含硫氨基酸转化而来的氨基酸,广泛分布于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中,因最先于牛胆汁中发现而得名。常见的功能饮料中就添加有牛磺酸,以补充能量,改善疲劳。而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显示,牛磺酸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或许还具有逆转衰老、延长健康寿命的作用。2023年6月9日,印度国家免疫学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新事 | 广东又一大三甲党委书记被抓,院长已被起诉

6月16日,据广东省普宁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普宁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党委书记刘特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普宁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普宁市人民医院是县域第一家三甲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医共体总院的覆盖范围很大。按照要求,医共体一般为辖区内多个医疗机构的联合,医共体总院对该联合的管理和协调起重要作用,医共体总医院领导班子要由牵头医院领导班子套合构成。据普宁市人民政府披露,2020年6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正式举行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院揭牌仪式,该医共体由普宁市人民医院牵头,14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管辖卫生站参与,服务辖区内常驻人口约133.76万。早在2015年,刘特彬就已经是普宁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时任院长是陈阳生,二人至少搭班共事七年之久。2023年2月,原普宁市人民医院院长陈阳生已经落马,5月29日陈阳生已被移送审查起诉。如今,刘特彬被抓,意味着普宁市人民医院一二把手全部落马。撰稿|烟酰胺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艾伯维的焦虑:两大王牌份额被抢,先告安进又告百济

终于有一天,中国创新药企也跟跨国巨头打起了专利官司。6月16日凌晨,针对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被指侵犯伊布替尼专利一事,百济神州发布公告称:公司的研发是原创性的,将对所有此类专利侵权指控开展坚决的辩护。根据公告,美国药企艾伯维旗下的PharmacyclicsLLC公司声称泽布替尼侵犯了其一项于2023年6月13日授权的专利,涉及的专利是一种特定化学结构下开发的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别再骂集采了!有企业就准备靠一款集采药IPO了

这一次,有药企要借着集采的东风IPO了。6月9日,长风药业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上市。长风药业是一家专攻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公司,产品大多用于哮喘、慢阻肺(COPD)、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公司拥有3款上市产品以及12个主要在研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长风药业2020年营收仅485.88万元,2021、2022两年营收翻了十倍左右,分别达成4198.57万元、3.5亿元;亏损也从2020年的4.05亿元缩减到2022年的4939.92万元。之所以有这样的惊人增长,归功于它的一款产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021年5月这款产品正式获批,6月就中选了第五批国采,把原研方阿斯利康挤出局。长风药业此刻分外光鲜,即将申请IPO。其实,若没有第五批国采,这家公司很难从巨额的亏损中翻身。集采的东风,能送几个药企上青云?集采红利难续长风药业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梁文青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另一个创始人李励历任GSK吸入制剂研发部、美国先灵葆雅制药制剂研究部的高级科学家,创办过吸入制剂产品开发公司Cirrus。首席运营官李旗曾在美国IVAX吸入产品开发部任高级研发科学家、梯瓦呼吸系统用药部门任首席科学家。可以看出,长风药业开发吸入式制剂是有基础的。布地奈德是常用的哮喘病药物,国内销售额最大的吸入制剂品种,2021年中国销售规模达74亿元。2020年以前,国内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九成市场份额被阿斯利康所占据。2021年6月第五批集采启动,布地奈德吸入制剂进入集采,长风药业终于迎来产品收获期。第五批集采中,原研厂商阿斯利康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落选,四川普瑞特、长风药业、健康元、正大天晴各以最低每支2.8元、最高每支5.7元的价格中选,降幅52%至78%。其中,长风药业拿下江苏、湖北、四川、江西等8个省级地区的采购需求。这次集采,让长风药业的营收大涨至3亿元,布地奈德吸入制剂也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米内网数据显示,中标的四家企业布地奈德合计市场份额从2020年5.8%增长至2022上半年的48%。可以说,长风药业就是靠布地奈德一个品种。得益于在第五批集采中中选,长风药业的布地奈德混悬液刚获批就卖出1.3亿支。2022年,这款产品成了占公司营收96%的业绩支柱。不过,靠医保局集采得来的优势,可能会被其他部门打散。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将布地奈德列入国家第二批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这一政策可能会影响到布地奈德的市场推广。一旦布地奈德销售不畅,长风药业要找到替补的品种挺难。后续管线开发乏力在已经上市的产品里,长风药业只有布地奈德一个进了集采。公司的另一个产品——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是2020年第四批国采的品种。长风药业的这款药却直到2021年10月才获批,错失集采第一轮的铺货良机。长风另一个品种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的竞争强度明显大于布地奈德: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加上原研企业,国内有该产品生产批文的企业共13家。在第四批集采中,该品种最大降幅达到93.38%,降至每支1.96元。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微薄。上市产品里,除了布地奈德,长风药业目前能指望的只有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这一品种系国内首仿,在去年11月获批,长风药业抢在了原研厂商MEDA的前面。招股书显示,该品种每支均价在309.73元,仍处于商业化培育阶段。长风药业表示,此前这一品种主要以院外DTP药房销售为主,公司计划参与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实现院内销售。长风药业有30多个在研产品,以吸入剂型为主。国泰君安证券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吸入制剂的国产化率仅10%,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基本都由阿斯利康、GSK、勃林格殷格翰三家外企占据。招股书披露,长风药业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是国内剂型首仿,获批得到2026年。该品种原研企业GSK产品已经获批,加上长风药业,国内至少有7家企业有同类产品准备上市。公司的另一产品吸入用阿福特罗雾化溶液拟在美国、中国两地上市。仅国内市场而言,正大天晴该品种的上市申请已经受理,长风药业要到2027年才能获批。而有望在今年国内获批的吸入用硫酸特布他林也已经错过了第七批国采。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肥胖会破坏大脑对营养物质的应答|健识药师谈

《健识药师谈》栏目第746期长期以来,食物的感官效应一直被认为是食物摄入量超出体内平衡需求的主要驱动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了营养物质的适口感,进食后产生的信号在在进食行为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缺乏甜味信号转导通路的小鼠仍然对蔗糖有明显偏好,而不是选择无热量的代糖,这表明对进食行为的影响依赖于热量和味觉两方面。进食行为是复杂的代谢信号从肠道、其他器官、血液循环抵达大脑再返回的结果,目的是触发饥饿感和饱腹感以及寻找食物的动机。虽然这些过程在动物模型中已经开始变得明朗,包括在肥胖等代谢疾病的背景下,但对人类这方面的了解还很少,这是因为设计能阐释这些机制的临床实验很难。2023年6月12日,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新规|全国首批,16项辅助生殖进入医保

廿十三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药监局拒绝批准“明星药”上市,Biotech公司已无退路药企IPO过会刚3天,就卷入官员受贿过亿的案件新事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48家医院被医保局点名,专科医院骗保手段大揭秘

攒了一年,医保局终于通报了2022年飞检成绩单。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2022年度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情况公告》,对过去一年23个省份的飞检情况进行通报。据《公告》,国家医保局的飞检组共抽查了23个省份的48家定点医疗机构,其中40家均为三级公立医院。检查发现:48家医疗机构均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的情况;46家医疗机构则有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的行为;43家医疗机构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39家医疗结构违反诊疗规范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换句话说,每家医疗机构都查出了重复收费、超标收费问题;仅有两家医院没有串换药品或耗材、服务的行为……去年,国家医保局飞检的医院大多数不是知名大三甲,扔能追回7.2亿元医保基金,说明中小型医疗机构骗保问题同样严重。除此之外,医保局对其中的16家定点医疗机构行政罚款1.2亿元,对7家定点医疗机构处违约金2525.1万元,部分问题仍在进一步复核处理中。2022年疫情肆虐,不少医院没法正常营业,医保局依然能查出这么多问题,表明医疗领域乱象不是一点点。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份,全国已至少有119位医院院长、书记被各地纪委监委通报,涉及不少三甲医院。三甲“地头强”式医院是重灾区自2019年启动飞检以来,国家医保局首次公开披露被检查的医疗机构名单(详见文末)。2022年,国家医保局派出24个飞检组进行全国飞检,其中一个飞检组专项负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检查,其他23个小组奔赴23个省份进行检查。从这份名单看,国家医保局2022年飞检的医疗机构只有48家,比2021年的68家少了不少,但查出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由5.03亿元增多到了7.2亿元。这些机构中,35家为三甲医院,占总体受检医院的72%。国家医保局此次检查的三甲医院,有不少是以教学背景为基础的当地知名医院,师资力量与当地医学院有不少关系,深受当地居民的信赖。如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这两家作为当地少有的三甲医院,均是新乡医学院的隶属医院,虽然地处三线城市,但新乡医学院的声量在全省并不算小。今年5月份,新乡医学院获得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附属新乡医学院的新乡市中心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也深受当地居民认可,几乎是当地就医的第一选择。再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背靠浙江大学,被称为浙江省西医发源地,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在复旦版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中和排行榜》TOP50中,该医院排名第11,北大医院、湘雅医院也排在其后。在各种互联网医院平台,浙大二院的口碑以好评居多,自然也成为当地居民治疗疑难杂症的可靠选择,甚至影响力已辐射到周边地区。此外,部队医院也出现在这次飞检的名单中。如重庆特色医学中心,其全称实际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据其官网介绍,该医学中心由原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外称大坪医院)和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建而成,为国家首批三甲医院。陕西唐都医院,又叫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其前身为延安中央医院,现为当地知名的三甲医院,在“功能性脑疾病治疗”“传染病危重症诊治”“骨肿瘤微波灭活治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肺癌综合诊疗技术”等领域形成国内外领先的诊疗特色和优势。民营专科水更深、手段更隐秘除了公立综合性医院,国家飞检组对民营专科医院也展开了积极调查,不少背景深厚的民营专科医院也“露出马脚”。在医保局公布的2022飞检名单中,黑龙江长江肾病专科医院位列其中。这是一家专注治疗肾病的医院,院内的血液透析科是黑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血液透析中心之一。这家医院隶属于全国连锁的肾病医院集团:长生医疗集团,由中信旗下的中信产业基金控股。据调查,长生医疗集团的常用主体为北京长生众康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旗下投资医院达64家,几乎全部为肾病专科医院,此次被飞检的黑龙江长江肾病专科医院,自称为长生医疗集团旗舰级标杆医院及人才培训基地。健识局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长生医疗集团因违规使用医保而被处罚的个体远不止一家。长生医疗集团旗下的玉溪博亚肾脏病医院、大庆美年血液透析中心等医疗机构也吃过类似罚单。肾透析是门好生意。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19年卫生估计报告》,我国约1.5亿国民患有肾脏病。但慢性肾脏病知晓率只有12.5%,这意味着,每100个慢性肾病患者中,有近90%不知道自己患病,这极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这对透析的诉求就会不断增多。我国目前针对透析治疗采取单病种付费的政策,这种模式下,疾病诊疗全过程独立核算,医保部门按标准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这就诞生出医院的操作空间。行业相关人士向健识局表示:在广东地区,肾透析患者每月的最高报销金额可达8500,“患者不是每个星期都来,医院可以从中获得差价。”另外,民营医疗机构想要从透析患者身上多赚钱,有一种方法是安排住院。上述人士介绍:肾病患者经常会合并肝肾综合症,这样的病人是可以住院观察的。一旦住了院,各种检查就都能做了。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耗材重复使用。“通常透析医院会分为感染区和非感染区,对于没有传染病的患者,部分透析耗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医院能从中获益。”血液透析属于肾病专科,严重依赖设备和透析耗材,因此不少生产血透设备、耗材、药品的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医院。在医保局披露的具体名单中,石家庄新华常山药业血液透析中心和济南威高肾科医院也在其中。威高能生产血透设备和耗材,常山药业则是血透中所用低分子肝素的生产企业。这类企业自上向下延伸,开辟终端诊疗业务在情理之中。这一次被医保局直接点名,可能意味着接下来,民营专科医院会经受一轮深入检查。撰稿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药企IPO过会刚3天,就卷入官员受贿过亿的案件

官员在上市公司IPO前突击入股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大多数是证监会系统的贪腐官员希望从中牟利,或者是拿“干股”,即不实际出资而获得公司股权。像肖毅这样,自己出资100万以掩饰受贿事实的案例还不多见。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生酮饮食是把双刃剑|健识药师谈

《健识药师谈》栏目第745期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是一种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当人们进行生酮饮食时,身体会代谢产生更多的酮体,以用作能量来源。这种饮食方式会诱导身体“燃烧”自己的脂肪,从而帮助减肥,还有研究显示,生酮饮食能够通过减少肿瘤生长所需的葡萄糖帮助对抗癌症。然而,也有研究显示,生酮饮食也可能会对癌症患者带来致命的、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在患有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小鼠中,酮类会加速一种叫做恶病质(cachexia)的致命消耗性疾病。患有恶病质的人类或小鼠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急剧下降、疲劳和免疫抑制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恶病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全世界每年造成约200万人死亡。2023年6月12日,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新事 | 美国警告:梅毒患者太多,抗生素紧缺

6月13日,根据辉瑞发给美国FDA的一份信件显示,公司多种抗生素将在2023年晚些时候消耗殆尽,治疗梅毒的药物苄星青霉素预计到6月底就会用完。辉瑞声称,孕期出现梅毒的首选治疗药物是苄星青霉素,它也是唯一一种可以通过胎盘并治疗胎儿的药物。苄星青霉素又称为长效青霉素,价格很低,不少企业不愿生产。在中国,苄星青霉素也是列入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的品种。2019年9月,莆田市卫健委曾专门组织召开“梅毒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药物苄星青霉素药品短缺问题协调会”。近年来,美国梅毒发病率飙增,2021年同比增长近32%,这些患者都依赖苄星青霉素。自2004年美国最后一家青霉素药厂被关闭后,美国已不再生产此类药物。不仅青霉素,包括各种用于治疗耳部感染、肺炎、性病等疾病的抗生素,美国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根据FDA数据,仅6月至今,美国最新更新的短缺药品的数量已达83种,除了抗生素/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药物,还有抗癌药物等。撰稿|李谨行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药监局拒绝批准“明星药”上市,Biotech公司已无退路

6月12日,港股创新药企嘉和生物公告:杰诺单抗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新药上市申请未获批准。业内人士提前嗅到了消息:6月9日药监局发布公告,嘉和生物PD-1杰诺单抗收到药品通知件。这一信号,前段时间已经在贝达药业出现过一次,只不过贝达当时附上了批准文号,但嘉和没有批准文号。嘉和生物是首批港股18A上市药企,杰诺单抗是其上市前重点引进的管线,曾被列入核心产品。2020年嘉和就递交了该药上市申请,很快被纳入优先审批。彼时嘉和生物在招股书表示:杰诺单抗有望成为中国首款用于治疗PTCL适应证的PD-1单抗,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历经三年,嘉和等来的只有拒批的消息。嘉和生物告诉健识局:后续会把PD-1的重点放在联合用药上,对于PTCL适应证则没有进一步开发计划。这几乎等于杰诺单抗退出了单药与其他PD-1的竞争。PD-1这样的热门创新药被拒绝上市,国家药监局仿佛向外界传递出一种信号:对创新药严格审查。出师不利2015年,嘉和生物从冠科生物手里买来杰诺单抗的中国权益,总额4300万元。或许是已经预见到国内PD-1在研项目众多,拿到手后,嘉和生物将首发适应症放在PTCL上。这是一种罕见而恶性的非霍奇淋巴瘤亚型,在中国约有3万例患者,至今尚无标准治疗方法。中国上市较早的几款PD-1都没有选择太大的适应症,为的就是快速上市。嘉和生物把PTCL当作一个快速上市的机会,招募来102位患者后,只做了单臂试验,就递交了上市申请。结果显示:该药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6.3%,PTCL主要亚型均能获益,但并没披露次要终点总生存期数据。不料,这几年CDE对创新药审核不断收紧,先后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技术指导原则》两项文件,重申了解决临床需求的根本原则。新的要求之下,杰诺单抗的临床试验证明力就不够了。嘉和生物解释:目前全球没有PD-1产品被批准用于PTCL的治疗,CDE对于相关适应症产品的审评更为谨慎。言外之意是其临床试验数据没有得到国家药监局的认可。嘉和生物透露目前对PTCL没有后续开发计划。对于其他适应症的开发,重点会放在联合用药上。在拒批消息到来前,这一方向调整就有所体现。嘉和生物告诉健识局:看到整体PD-1市场的变化,即便获批也不会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盈利。去年起,PD-1已不是公司的核心产品。重新定位嘉和生物称:自2022年初,公司就进行了重新定位,缩减人员规模,并把资源倾斜到更具创新力和前景的产品上。2022年嘉和生物裁了一半多的员工,公司人数从640人骤减至264人,研发、临床开发等业务全线收缩。研发管线上,公司主要聚焦到了靶向CDK4/6的GB491上。GB491是嘉和从外部引进的,目前在公司管线中是最靠前的一个,已开发的适应症有3项,其中与氟维司群联用2线治疗HR+/HER2-的适应症,于今年3月获得NMPA受理。在2023年的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上,GB491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成果上了壁报,据称具有潜在同类药物最佳安全性。但国内已有3款CDK4/6抑制剂进入了医保目录,包括礼来的阿贝西利、辉瑞的哌柏西利、恒瑞的达尔西利。适应症也都很集中。今年2月,又一款诺华制药的瑞波西利也在国内获批上市,很有可能参加今年的医保谈判。而且,辉瑞的哌柏西利专利已于今年1月到期,科伦、齐鲁制药已有仿制药上市。想在CDK4/6这个靶点上取得突破,嘉和生物难度很大。嘉和生物的另外两款核心产品GB261(CD3/CD20)、GB263T(EGFR/cMET/cMET)为自主开发。嘉和生物告诉健识局,这两款在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其中GB261预计2024年达成合作协议。从资金面上看,嘉和生物暂时没什么担忧,得益于先前融资,截至2022年12月底嘉和生物结余15.9亿元的现金储备,在Biotech公司里算是多的。目前,嘉和生物市值仅9亿港元,账面资金反倒有近人民币16亿元,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些高科技、高流动性的公司上,如历史上搜狐曾出现过市值大幅低于账面资金的现象,做快递的百世集团也有过。嘉和生物目前资产负债率只有15%左右,财务结构比较健康。如果能引进或者开发一些好的品种,通过现有资源盘活,并非完全没有出路。另外,以目前市值而论,嘉和生物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收购对象。嘉和生物自己也表示:目前公司市值被严重低估。撰稿|李傲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2023年医保谈判最新动向:外资产品态度转变

面对新一年度的国家医保谈判,创新药企轮番上阵、不断试图争取权益。然而,国家医保局并没有打算手软。6月9日,国家医保局选了一个周五晚上的时间,发布了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的征求意见稿。申报流程与往年基本一致。按照计划,各药企从7月1号起可以在网上申报,截止日期7月14日,最终结果公布时间为11月。另外,本次尚未公布《谈判品种续约规则》和《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回顾2022年度国家医保谈判,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加适应症不强制降价,不少品种实际上并没降价。这一处看起来小小的改变,被认为是给创新药企的极大优惠,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类似政策出台。不过,业内人士指出:2023年度医保谈判的政策优惠空间并不大。此次,企业的幻灯片申报内容还增加了当前价格费用情况、预计未来三年销量和对医保基金的影响等。显然,基金安全还是医保局最重要的考量之一。申报品种超350种按照规定,2018年1月起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上市批准的新药、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的产品,均可以参与2023年度国家医保谈判。健识局梳理发现,符合这些条件的品种已超350种,不仅包括抗肿瘤、特异性皮炎、治疗新冠病毒等多个创新产品,还设计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常见药物的全新剂型。以抗肿瘤药为例,武田制药的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罗氏的维泊妥珠单抗注射液、诺华的琥珀酸瑞波西利片、第一三共的德曲妥珠单抗、恒瑞医药的阿得贝利单抗、海和药物的谷美替尼以及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胶囊均在2023年第一季度获批上市,拥有2023年医保谈判的资格。素有多癌种“战神”之称的德曲妥珠单抗,也就是DS-8201,2023年2月其HER2阳性乳腺癌的适应症获批。它是一种HER2抗体+伊立替康类化疗药物的偶联药物,属于ADC类药物。尽管德曲妥珠单抗尚未公开销售额,但业内普遍认为,该药物临床数据的表现,已具备成为重磅药物的可能。诺华的琥珀酸瑞波西利片是CDK4/6抑制剂,其适应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特效药。不过,辉瑞、礼来已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武田、罗氏、恒瑞、阿斯利康等多家公司的肿瘤药同样要进入“砍价”环节。外企普遍在渠道上有很强的优势,降价换市场是有意义的。去年开始,国内创新药企业退出谈判的开始增多,它们没有太强的渠道能力,不少企业全部身家都押在一款药上,想让他们大幅降价来换取潜在的医保市场,难度越来越大。外资药品今年进医保动力由弱转强,这点值得关注。是否一定要进入医保?历年医保谈判的一大热点,就是罕见病药物谈判。罕见病药物一般价格都高,谈成后“观感”很好,也是近两年医保局努力争取的品种。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共新增26种罕见病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平均降幅53%。本次,更是直接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所收录的罕见病药品纳入2023年医保谈判。根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2022下半年,国家药监局共审批7款罕见病用药。其中包括:宜昌人福的氯巴占片、南京百鑫愉的依达拉奉舌下片、协和麒麟的莫格利珠凯莱天成的酒势酸艾格他胶囊、赛生药业的那西妥单抗、翰森药业的的醋酸艾替班特、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罕见病药品最难谈下来的是价格,业界曾流传“罕见病药物50万元入围、30万元准入门槛限制”的说法,如果完全套用这个标准,不少药企恐怕没法接受。2022年医保谈判初审名单包含19款罕见病药品,最终仅有7款谈成。今年医保谈判中,罕见病用药只要是今年6月30日之前上市的,都能参与谈判,但并没有对罕见病药物专门设置谈判规则。医保局一直在鼓励罕见病药物进医保,并放出当年“天价药”诺西那生钠的案例: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成功进入医保后,年销售额从2021年的1.8亿元猛增至4.7亿元。不过,像诺西那生钠这样有代表性的品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药品需要在销量和价格的反复权衡中做出最后的决定,尤其是目前充分竞争的“常见”创新药,如肿瘤、免疫等药物,在有效性没有完全取得突破、经济性缺乏优势的情况下,进了医保却没有准入和销售的支持,反而会得不偿失。按照今年申报要求,企业需提供药品价格、上半年实际销售情况等,但这些信息不对外公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根据公示期收到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核实相关信息,确定最终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范围,并向社会进行公布。随后,国家医保局将按计划推进专家评审、谈判竞价等后续工作。最终哪些药会调进调出,11月份会出最终结果,健识局将持续关注。撰稿|雷公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多晒太阳还会诱发白血病?|健识药师谈

《健识药师谈》栏目第744期阳光对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是复杂的。晒太阳有助于预防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肥胖,以及抑郁症,但阳光中的紫外线也会促进皮肤老化、增加皮肤癌风险。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还会促进一种罕见白血病的发展。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新事|辉瑞mRNA新冠疫苗接种者索赔百万

6月12日,有媒体报道,BioNTech公司成为被告。起诉者是一名德国医护人员,她表示在接种了辉瑞和BioNTech公司开发的mRNA疫苗后开始出现上半身疼痛、四肢肿胀、疲劳和睡眠障碍的问题,于是起诉索赔1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16万元。辉瑞和BioNTech开发的mRNA疫苗在全世界广泛接种,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5亿人接种了这款疫苗,其中仅德国就有6400万人。辉瑞借助这款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营收破千亿的医药公司。这款mRNA新冠疫苗接种者遍布全球,因此副作用报告也不少。截至今年5月份,将各技术路线算内,欧洲药品管理局追踪到了近170万份疑似疫苗副作用的报告,推算出辉瑞mRNA新冠疫苗的不良报告率约为千分之二。BioNTech和该德国医护之间的诉讼,将直接影响到相关疫苗接种者的维权动向。据BioNTech发言人对外表示,公司内部由医学专家组成了“专门团队”审查相关案件,并将“满足所有合理的索赔”,不过在其评估了该原告的情况后,得出结论,“该诉讼毫无根据。”目前该案还在审理中。撰稿|烟酰胺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周虹履新默克的20个月都干了什么?

把人生的每一次职业变换,都当成神赐的使命、最佳的事业,周虹将自己的人生哲学倾注于工作,形成了独有的管理哲学和“虹”力量。加入默克后,周虹给后者带来了哪些赋能?如今20个月过去,答案渐渐明朗来。“要离开了”,2021年7月23日,周虹的一条动态迅速在她的朋友圈里炸开了锅。当天,各大医药媒体的头条内容都是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即将离开的消息,因为没公布去向,所有人都在猜测她将去往何处。“很多人打来电话,都问我是不是去国内哪家Biotech赚一个亿去了,”周虹笑着回忆道。有这样的猜测并不稀奇,彼时跨国药企中国区掌门人或高层转战国内创新药企,似乎正成为一种行业潮流。就在周虹宣布离开罗氏的一周前,一位跨国药企中国区总裁刚刚宣布加入Biotech,引发行业不小震动。作为当时跨国药企在华历史少有的女性掌门人,同时也是中国“绿卡”的001号,周虹的一举一动一直备受关注。这种关注超脱出性别,也通过卓越业绩展现出来。在周虹的领导下,罗氏制药中国业绩增长恢复到两位数并逐年上升,销售额实现翻番,十多款新药在中国上市,并且在2017年参与首次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时,将罗氏四款靶向抗癌药全部降价纳入医保。答案很快揭晓。就在罗氏公布消息的当晚,默克发布公告称,周虹将于10月1日起出任默克医药健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负责人一职,领导中国、日本,以及欧洲、拉丁美洲、亚太、中东、非洲和俄罗斯团队,并负责全球内分泌、心血管及代谢产品线。此外,她还将成为默克医药健康全球管理团队成员,影响研发和生产。此次加入默克,让周虹身上诸多001号的标签又增加了一项,成为目前在跨国药企全球管理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女性。默克为何向周虹投来“橄榄枝”?周虹为何选择默克?履新20个月后,周虹在新舞台上观察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不同视角下,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期,有融媒体与周虹深度对话,展示默克“虹”力量。默克医药健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负责人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健识局全渠道数字营销大会,百位重磅嘉宾已报名!

“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活下去?”是近两年药企一直在持续思考的问题。6月28日,北京,健识局将举办首届“全渠道数字营销新共识大会”。论坛汇聚业内权威学者、行业专家、企业领袖,聚焦数字营销领域,共同探讨创新数字化推广、全渠道数字营销及慢病管理的数字化应用等诸多话题。2023年,社会与经济回归正轨,复苏和发展亦是医药行业的主旋律。各大药企面临着全新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不少企业调整渠道策略,在医疗机构之外牢牢抓住基层以及零售市场的增长空间,加速数字化转型。这一营销思路的转变,无疑是全新的摸索与尝试。仅仅5年前,中国的医药市场上,数字化营销比例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2025年,预计占比就能达到两位数。这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医药行业都没有过的整体营销趋势变化,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每一个企业既是参与者,也是浪潮的引领者。大家共同摸索新的方向,也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借鉴,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本次健识局举办的“全渠道数字营销新共识大会”,是全渠道数字营销领域年度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行业交流盛会,2023年参会企业包括百济神州、齐鲁制药、石药集团、步长制药、欧姆龙、华领医药、罗氏、默克、诺华、杨森等国内外知名药企负责人,涵盖多个主题演讲以及圆桌论坛,力争让每一名参会者不虚此行。大会旨在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助药企快速把握新政策、抓住新趋势、凝结新共识,重新锚定行业坐标,在交流碰撞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新的数字营销渠道商机。健识局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深耕医药行业好传统、新动向,汇聚医药政策解读、产业发展调研、优秀企业展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点滴力量凝聚行业共识,助力医药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此次,健识局广泛链接各界智慧,搭建一个全渠道数字营销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并以此为契机,期待未来与各方结成更紧密的联系。本次全渠道数字营销新共识大会的信息如下,精彩亮点抢先看!撰稿|小米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新事 | 医药融资太难了,企业主动停发GDR

国内融不到钱,如今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融资也不容易了。6月11日,医疗器械公司鱼跃医疗发布公告表示:考虑到国内外市场变化,且对公司实际财务及经营情况、资金需求以及长期业务战略规划进行全面审视后,公司决定终止境外发行GDR。GDR,指的是到境外发行股票凭证并融资,GDR发行后会摊平国内A股股票份额,而且存在套利空间。2022年11月,鱼跃医疗宣布拟发行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在推进半年多后,境外上市以失败告终。这是国内首单“医药企业终止境外上市融资”案例。近期,医药行业融资难的话题再次升温,不少创新药企盯上了GDR。康希诺、中国医药、君实生物等也在持续推进GDR的发行。鱼跃放弃发行,可能会对今后其他医药企业申请GDR发行带来影响。撰稿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重症2777例!单药 3CL 抑制剂三期数据究竟如何?

6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更新了整个五月份的新冠感染情况:全国共报告新增重症病例2777例、死亡病例164例,其中新冠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感染死亡161例。可以看出,中国疾控中心对于“乙类传染病”新冠病毒感染的关注重点,已经从过去的阳性率转向重症病例数。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对疫情做到了更加精准全面的把控;另一方面表明,普通阳性感染者已经能够得到充分的特效药物治疗,极大改善了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局面。国产的几款新冠口服药疗效到底如何?业界也一直在向社会努力做出证明。2023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医保谈判方案公布;百万级天价药进药店;药监局拒批PD-1

本周五,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2023年度医保谈判方案。几年下来,国内创新药“价控”基本已经成为常态,2023年的新一轮医保会使得市场原有品种或将面临疗效更优品种的冲击,如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ADC药物DS8201将有资格参与谈判。全国首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试行地名单出炉,共有81块地域纳入其中。据相关规定,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这或将意味医疗产业接下来会迎来新一轮的需求释放。国内的创新产品正层出不穷:一款用于治疗抑郁症的1类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贝达药业的抗血管生成抗肿瘤新药也拿到上市通行证;而对于更前沿的CAR-T疗法,复星完成相关疗法在零售端经营的服务法规编撰……更多资讯,整理如下:重磅政策一览1.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方案公布6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公开征求意见稿,意味着新一轮医保目录的调整拉开帷幕。这次发布的是新一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申请调整指南两份征求意见稿。在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文件提及: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可以进入新一年医保目录调整,符合该条件的新冠治疗用药也包含在内。中药外,此次医保目录谈判最为市场所关注的是ADC“神药”DS8201的参与情况。本周末,市场有消息称,DS8201在国内的挂网价格披露,为9432元/100mg。该价格体系加上药品本身的治疗效果,在医保谈判中具有竞争力。如果能成功进入医保,其他HER2靶点的创新药产品或将相继受到冲击。医保目录调整还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纳入其中。不过在申报指南中,文件表示“中药饮片不需要申报”,这或将意味中药饮片的纳入将由官方自主选择。2.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启动6月8日,由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疾控综合司、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等多个部门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共计81个区域进入试点。其中,北京的朝阳区、石景山区、顺义区,上海的闵行区、青浦区,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福建省的三明市等包含在内。据了解,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主要为了医疗资源下沉,保证区域居民高效就医。原则上,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牵头医院是地市级、区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成员单位由网格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构成。据要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需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覆盖医联体各单位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医药卫生行业大事1.国内首次,PD-1被拒绝上市6月9日,据国家药监局,嘉和生物的PD-1产品杰诺单抗注射液,出现在《2023年06月09日药品通知件待领取信息发布》名单中。因为没有药品批准文号,嘉和的这款杰诺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目前是被拒绝状态。图源:国家药监局官网嘉和生物这款产品自2020年就递交了上市申请,期间一直没有进度。2020年10月,嘉和生物在拿到B轮融资后不久便顺利登陆港交所,主要靠的就是PD-1杰诺单抗。但3年过去,这款产品却成为拥挤的PD-1赛道,首先被“挤”出局的品种。这也是国内药监局为数不多地“拒绝”创新药热门品种的动作。2.君实生物拟到境外融资34亿元6月7日,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寻求境外发行GDR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美国大型药企,正在绕开中国CRO

6月8日,一条消息引得行业关注:三星生物将长期“包圆”辉瑞公司生物类似药的生产工作,涉及肿瘤学、炎症和免疫学领域产品,合作总金额达4.11亿美元,合人民币近28.77亿元。辉瑞挺有意思的。2021年3月,辉瑞把自己在杭州投资3.5亿美元建好的生物类似药CDMO基地卖给了药明生物。两年后,随手把活交给了三星生物来做。里外里,辉瑞可能还挣了点钱。最尴尬的是药明生物。新冠疫情这几年,药明生物一直在提升生产能力,可是在与亚洲同行的竞争中,总是差那么一点意思。在亚洲的生物医药CDMO企业中,三星生物和药明生物的实力最为全球市场所认可。两家公司成立时间相仿,且均是从已成熟的企业中分拆出来:三星生物来自韩国最大的财团三星集团;药明生物拆分自药明康德。在各类CDMO的国际排名中,药明系作为整体一直排位于三星之前。就2022年业绩来看,药明生物营收略低于三星生物,但两者并未拉开断层式差距。这一次辉瑞没有选择药明生物,而选择了三星生物,业务实力可能并非主要考虑的因素,分明还有特殊的含义。2022年初,药明生物旗下位于无锡、上海的两家子公司被列入美国商务部“未经核实名单”。该两家自美国购入的“生物反应器硬件和少数过滤器”系受美国《出口管理条例》管制的产品。中国并不只有芯片被美国人卡脖子。生物制药的反应罐是不锈钢的,看似不难做,可真的细追究起来,还是要从美国买,按规定每年要让美国人来检查。不过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的审查官员入境要隔离15天,没人愿意来出差,定期接受检查这块就被搁置了。这件事情看似不大,而且药明生物很快就把美国审查人员请来了。不过,放在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这件事情就可能是全球生物医药CRO布局变化的“发令枪”。自2018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对钢铁和铝制品征收进口关税起,中美之间便开启了没有硝烟的贸易战。而后发生新冠疫情,全球交流被阻断,这些都没能阻拦中国CRO企业的快速扩张。不过,国内CRO行业所使用的不少设备设施都来自于国外,而且,国内CRO企业的营收主要都来自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订单。从几家国内知名CDMO企业2022年业绩来看,国内营收在全年营收的占比普遍低于20%。如今,情况发生着微妙的改变。2022年,药明生物营收152.7亿元,同比增长48.4%,是过去几年增速较低的了。药明生物给摩根士丹利的业绩预期,2023年-2025年的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降到为30%,营收增势的放缓已在预判中,而且可能不是行业整体的原因。资本已经开始对CRO行业产生了预期变化。今年上半年,众多CRO企业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业绩预期,普遍依然非常不错,但仍遭市场“抛弃”的现象。在大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资本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正逐步放弃这块“好生意”。CRO企业自己也感受到了国际市场态度的变化。药明生物在加快全球布局。截至2022年末,药明生物布局在国内外的原液产能共计达26.2万升,预计到2026年,公司的产能达到58万升,这些新增产能里目之可及的多布局在国外:预计投资14亿美元在新加坡建厂,新增12万升的生物制剂产能;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2.4万升产能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近期,药明生物刚刚宣布要扩大德国生产基地产能,将该基地的原液总产能从1.2万升提升至2.4万升……总体上,药明生物国内基地的总量占据多数,但可以看出对国外基地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相较而言,三星生物也在扩产的,可它的扩产范围基本在韩国境内,比药明要省心不少。两家国际知名CDMO企业在业务上的“安全感”差异,可见一斑。在生物制药领域,欧美企业始终会是行业更有话语权的一方,它们的选择会对全球创新药产业格居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创新药领域从业者应对这类新动向保持关注。撰稿|烟酰胺编辑|江芸
2023年6月10日
其他

新事 | 医保局:已追回骗保805亿元,重点查骨科等

6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颜清辉介绍,截至2023年4月,累计检查定点医疗机构341.5万家次,追回医保基金805亿元。在会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负责人郑翔表示,2022年,全国共破获骗保案件2682起,累计追缴医保基金超10.7亿元。颜清辉指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量巨大,要监管的“两定”机构超95万家,目前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日结算量约为1800万人次,最高日结算量高达3476万人次。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司长蒋成嘉介绍,2023年,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整治工作,聚焦骨科、血液净化、心血管内科、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重点关注医药结算费用靠前的药品、耗材。撰稿|杨曦霞编辑|江芸
2023年6月9日
其他

在第二波高峰来临前,能续上一支XBB疫苗吗

新冠病毒与人类的纠缠还没完最近,身边人一个接一个阳了最开始,是之前没阳过的人群中招属于被病毒“查漏补缺”但是,二阳也在不断增多钟南山院士预测这波新冠疫情高峰将在6月底来临每周感染人数可达6500万跟第一波不同,这次的元凶是新面孔——XBB它是谁,它到底想对二阳的人类下什么死手?这不,好消息已经来了6月8日,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川大华西/威斯克生物研发的3价XBB疫苗纳入紧急使用这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XBB新冠疫苗从5月17日拿下临床试验批件,到6月8日获批仅仅用了22天就连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XBB.1.5也被考虑在内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接种14天后,保护效力为93.28%,且安全性良好预计未来1到2个月就能让大众接种在跟新冠病毒这块甩不掉的“牛皮糖”的较量中人类又有希望扳回一局撰稿|李傲编辑
2023年6月9日
其他

医疗反腐风暴,为一家医疗企业的退市划上句号

6月5日,*ST和佳(和佳医疗)发布公告称,由于被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将于2023年6月13日进入退市整理期。经历了连续两年巨额亏损、股东挪用资金、财务造假等风波后,和佳医疗最终难逃退市终局。令人寻味的是,和佳医疗暴雷的最根本原因,竟然与医疗反腐密切相关。帮基层医院建设肿瘤治疗中心和佳医疗的发展之路相当奇葩,跟传统医疗圈大相径庭,一开始,这公司是卖微波设备的。公司创始人郝镇熙业界人称“微波大王”,做电脑骨折愈合仪、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等微波设备起家,25岁时便成为百万富翁。2011年,和佳作为“肿瘤微创治疗设备第一股”上市。从微波到肿瘤消融,勉强算是沿着一个方向发展。那个时期的和佳,还算称得上是一家医疗企业。肿瘤微创治疗是一大类治疗手段,包括热消融、以及冷冻消融、还有放射性粒子植入、海扶刀、超声波聚能治疗等等。和佳医疗的设备主要集中在血管外微创治疗,通俗一点就是可以通过局部高温将肿瘤细胞杀死。虽然听起来很高端,但在临床看来,肿瘤微创治疗属于新的医疗模式,要在医院推广并不容易。2008年,和佳的微创治疗设备卖了155台,销售额不到7000万元。这个时期,为了快速打开市场,和佳医疗筹划和医院“共建”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或者肿瘤学科中心,打包销售自产的产品。事实上,不少医疗公司早期都这么干过,如爱尔眼科等,实质上就是通过公立医院吸引患者,收费与医院分成。到2011年,和佳医疗上市,真正玩起了“融资租赁”的资本游戏,利用金融杠杆,撬动医用工程、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医疗金融、医院整体建设等业务。从卖设备转向医疗全领域,业务覆盖面如此之广,完全不聚焦,只因本质就是资本运作。几年下来,和佳医疗帮助134家医院建立了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或者肿瘤学科中心,包括北京地坛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医院等。公司业务随之快速增长,肿瘤微创治疗设备的收入到2013年达3.17亿元,5年间翻了近5倍。彼时,和佳医疗的客户群大多都是县级医院。在2012年报中,和佳医疗直言:县级医院一直都是公司重要的客户群,县级医院的发展将必然会为公司业务增长带来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客户结构,客观上为和佳医疗的最后崩盘埋下了祸根,最终,走向金融租赁爆雷的终局。金融杠杆埋下“雷”2010年前后,新一轮医改方兴未艾。趁着这股改革东风,各地医疗机构都在扩建基础设施、提升诊疗能力。最关键的问题是:没钱。和佳医疗创始人郝镇熙认为:县级医院存在建设需求,但地方财政资金缺乏,这中间就藏着业务机会。为了提高业绩,和佳医疗于2013年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对于采购意向明确、标的金额大、手里没钱的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融资租赁,是一种金融服务形式,用户从和佳医疗租用设备,一定年限后再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设备。肿瘤微创治疗设备往往要在CT、核磁等影像设备观测后才应用于治疗,所以,和佳其实不满足于售卖单台设备,而是向医院整体打包订单,一口气揽下科室建设与设备销售。比如,2012年4月和佳医疗与河南省睢县人民政府签下了《合作框架协议书》,为河南省睢县中医院整体打包采购医疗设备及相关辅助设施、设备,总金额约为人民币1.5亿元。到2016年底,和佳医疗这种建设类项目意向型订单达16个,金额超25亿元。这样的打包销售模式,很快让和佳医疗尝到甜头,2012年起,公司大步挺进开拓融资租赁业务和医院整体建设业务。一条长长的指向暴雷的导火索就此点燃。虽然和佳医疗签订的合作协议不少,但这种业务模式需要大量垫付资金,且投资回收周期长。医院约定分期还款期限一般为5-12年。短债长还,这就要求租赁公司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偏偏和佳医疗不属于这一类公司,很容易就会被债务拖死。顶着融资的巨大风险,和佳医疗还在不断拓展业务线,自2013年开始相继进入血液净化设备、布局血液透析、医疗信息化以及康复领域;业务扩大到医疗设备及医用工程、医疗信息化、医疗金融、医疗服务及专业咨询服务等板块。最关键的是,客户主要是偿债能力较弱的基层医院,严重依赖和佳的资金链支撑。就在这样“走钢丝”的高危操作下,不断拆借的链条猝不及防地被外部力量打断:医疗反腐风暴来了!反腐导致金融链条崩溃2015年2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15-2017年度)》,医疗领域掀起了反腐巨浪。为了推广设备,和佳医疗实际上使用了大量违法手段。这一点,从2023年被抓的100多名院长身上就能窥见一二。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关于和佳医疗向国家公职人员行贿的案件主要集中在2010年至2016年,累计超10起。比如2015年关于高某行贿罪判定书显示,其在担任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期间,在销售医疗设备过程向楚州中医院院长孟亚祥、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志明、淮安市中医院放射科主任薛洪旺等有关人员巨额贿赂。2015年医疗反腐启动后,公司肿瘤微创治疗设备的收入逐年下滑,从2.24亿元下降至2017年的1.26亿元,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仅为11%。之后这一业务便不再单独列出,而是合并在医疗设备及耗材的业务中。对于业绩下滑,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医院的反腐使得医院的设备采购,特别是整体打包项目的周期拉长,招投标的流程变长,从而导致公司来自医院工程业务的收入确认推迟。和佳医疗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回笼资金却越来越难。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大量医疗机构无法正常开展业务。至此,和佳医疗的“金融杠杆游戏”彻底转不动了。多起融资租赁售后回租赁合同逾期,引发和佳的融资租赁公司爆雷,直接拖累了上市公司业绩。自2021年,和佳连续两年累计巨亏超16亿元,之后又爆出了一系列实控人挪用资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截至2022年末,和佳医疗已资不抵债,债务逾期金额已超16亿元。目前和佳医疗已进入预重整程序,但和佳医疗提示称,即使公司进入重整程序,公司仍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可能。经过27年的多元化发展,在金融杠杆上玩转的资本游戏,终结于今日的医疗反腐风暴。这既是和佳医疗的故事,也是一家医疗企业逐渐走偏的故事。撰稿|李谨行编辑|江芸
2023年6月9日
其他

新事 | 长春高新紧急回应:集采对业绩没有严重影响

6月7日午后跌停,股价创近1年新低后,长春高新连夜召开电话会。根据6月8日发布的活动纪要,长春高新董秘及证券代表一改“一问三不知”的风格,正面回应:近期已关注到网传的浙江集采消息,现在政策文件尚未正式出台,属于医疗机构报量阶段,后期将积极跟进,充分总结前期经验,合理制定、优化应对预案。同时,长春高新称以往落地实施的集采基本能实现以价换量的目标,未对公司业绩产生严重影响。该回应还介绍了近期经营情况:二季度属于生长激素销售淡季,5月份新患、纯销环比增幅收窄。但公司市场恢复趋势良好,新患同比增长40%左右,纯销同比有20%的增长。除了核心产品外,公司也初步披露了新业务板块的情况:新上市的胃占容食品初步上市推广情况良好。除了电话会,6月8日长春高新还在互动平台披露了生长激素后续开发情况:对于美国市场,现有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将直接申报临床III期,预计2025年完成,2027年上市。在研的新一代长效产品预计在明年年底启动美国临床。撰稿
2023年6月8日
其他

ASCO年会重挫中国创新药企

中国创新药企一向以参加美国肿瘤学协会(ASCO)年会为荣。但今年,上ASCO反而起了反作用。6月7日,再鼎医药港股暴跌16.39%;当日晚,再鼎医药美股跌去14.55%。8日港股开盘,再鼎医药持续低迷,股价创下今年新低。外界普遍猜测,再鼎股价暴跌与其引进的肿瘤电场疗法(TTFields)在ASCO上发布最新研究数据有关。按计划,这个电场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在ASCO年会上发表。今年1月初,再鼎医药就曾向外表露: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但当时并没有公布这起临床具体数据。肿瘤电场疗法是再鼎的独门武器,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对手,市场对这种前沿的疗法+大癌种的尝试自然是充满期待的。当时,再鼎称临床结果将在ASCO年会上以完整口头报告方式披露。ASCO大会是全球肿瘤治疗技术大显身手的重要舞台,“含金量”最高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大会上占用时间做口头报告。这正是投资者对再鼎十分看好的重要原因。没想到,数据一出,市场大跌眼镜。不达预期,市场崩溃再鼎披露,与单独应用标准治疗患者相比,应用肿瘤电场疗法TTFields联合标准治疗的患者达到了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的改善,且未增加系统性毒性。这个数据成果已经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算是结果积极。但很快,市场发现了这项临床试验的诸多“bug”。争议的关键点则在于:这个试验的对照对象有问题。据再鼎医药公布,临床试验面向已经接受过“一线治疗”的患者,却没有细说接受了哪种“一线治疗”。20世纪90年代以来,放疗联合铂类化疗一直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到2018年时,PD-1类产品开始全面进入市场,成为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选择。再鼎医药的肿瘤电场疗法试验方案很早就确定了,患者实际入组是在2016年底。其中不少患者都没用过PD-1。近5、6年,肿瘤治疗的一线疗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热门癌种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疗法自然是变化的主场地。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再鼎设计的实验组既有和多西他赛联用,也有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简单理解为PD-1类药物。据试验成果,在TTFields联用多西他赛对比单用多西他赛的对照中,实验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1个月,对照组为8.7个月;在TTFields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比单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对照中,实验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8.5个月,对照组为10.8个月。但因为PD-1是在2018年才被列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疗法的。所以在试验对象选择时,再鼎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变化,导致市场质疑:最终拿出的疗效数据,到底是不是比单用PD-1更好?看似这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关系到肿瘤电场疗法的试验初衷:对于已经接受过“一线治疗”的患者,TTFields希望能展现出更好治疗效果。上市标准,正在水涨船高2020年5月,TTFields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发病率低的胶质母细胞瘤。此次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探索,正是TTFields跨向“大癌种”的重要一步。如果成功,就意味着再鼎手握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肿瘤利器。再鼎股价大跌背后的担忧是:凭借这样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FDA能够认可么?尤其是近两年,因为治疗标准变化被监管按下暂缓键的创新药其实不算少。2022年上半年,信达生物PD-1产品信迪利单抗联合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美国寻求上市以失败告终。除了外界熟知的国际多中心临床“不够多”之外,FDA还认为信迪利单抗应接与已批准上市的PD-1做头对头,而不是只跟化疗做对比。今年5月19日,康宁杰瑞的在研双抗KN046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期未达到预期,没有如期完成揭盲,上市进程仍将延后。未能如期推进的原因也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治疗技术,KN046依然按照原有临床试验计划申报。创新药的热火,推动入局者增多,整个行业在飞速变化。之前,大家认为不断获批上市的产品,对已获批同类产品的商业化影响最大。但眼下,这种影响已经传到至临床端,新产品层出不穷,新药上市标准也水涨船高。再鼎医药的肿瘤电场疗法TTFields倒是十分超前的思路。但一直以来这一疗法鲜有人碰,难以成为主流。简单来说,TTFields是一种创新穿戴型医疗设备,通过电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这种治疗设备最大的问题是使用不便。以治疗脑胶质瘤为例,患者需要剃掉头发,每天穿戴时长在18小时以上。这对患者的依从性有极高的要求,尽管在产品开发时已经考虑到了用电池、可移动等需求,但使用上依然会有很大的麻烦。而且TTFields并不便宜,2020年时贴在身上的电极贴片一片价格超过3000元,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月花费约13万元。价格因素本身就制约着TTFields的推广,如今还加上了疗效因素。6月7日晚,再鼎医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公司将于本月20日开展投资人活动,公司董事长、全球肿瘤研发负责人、部分临床医学领域专家等人员将会出席,主要是“分享有关公司管线、价值驱动因素及未来公司发展的最新进展”。撰稿|李傲编辑|江芸
2023年6月8日
其他

默沙东起诉美国卫生部

一纸诉状,默沙东把美国卫生部告上了法庭。6月6日,默沙东在官网发布声明,控诉《通胀缩减法案》对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价值和可及性的负面影响。默沙东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已经针对美国卫生部向美国哥伦比亚法院提起诉讼。图源:默沙东公司官网去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缩减法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处方药价格改革。根据法案,美国政府将对处方药价格进行谈判。这一举措也被外界称为美国版“医保谈判”。《法案》于今年开始施行,2026年改革价格落地,覆盖在医保中花费最多的10种药品,2029年覆盖20种。在诉状中,默沙东列出了自己可能被药价打击“击中”的产品:K药,以及两款降糖药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默沙东认为,美国政府推行的药品定价改革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和第五修正案。其实,《通胀缩减法案》发布时就有消息传出:部分制药巨头将这一改革起诉美国政府违反宪法。但当时只是传言,没想到默沙东会真的动手打官司。外资药企在维护核心产品价格时毫不手软。也就难怪中国组织医保价格谈判时,不少外企直接“Say
2023年6月8日
其他

长春高新又中一箭,这次是浙江集采

6月7日午后,长春高新股价突然急转直下,快速跌停,创近1年新低:144.71元。交易所公布的盘后数据显示,五家机构大举抛售长春高新,合计卖出2.8亿元。公司董办面对媒体的疑问依旧一问三不知,回应表示一切正常。但细心的投资者还是发现了端倪:一份《关于报送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的文件截图正在网上流传,落款时间为5月31日。去年8月,因为有网络大V误传浙江将对生长激素组织集采,长春高新股价随之跌停。后来浙江方面辟谣称,没有集采生长激素,长春高新还起诉了几个传谣的大V。这一次又是浙江,而且是真的。证券时报记者致电发文机构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办公室,对方回复:确认在内网发布过该文件,名单上确实包含重组生长激素。具体品种尚未公布过于依赖生长激素,是长春高新的硬伤。2021年5月,长春高新股价刚创下上市以来最高点:522.1元,紧接着就迎来噩耗:生长激素出现在广东11省联盟集采名单上。当天长春高新直接跌停,随后股价一路下跌。广东联盟的集采仅限于粉针。集采过后,本来就很廉价的粉针价格又下探了一半多。长春高新的营收主力并不是粉针,理论上受集采影响不大。而且当时公司回应投资者时表示:广东联盟覆盖的区域并不是公司的主要市场,总体影响微乎其微。广东联盟把价格高出几倍的水针也纳入了集采,降幅拟超过70%才能中选,生长激素市场被强烈打击。对于水针集采,长春高新和另一家国内水针生长激素生产企业安科生物选择了直接退出。进口厂家诺和诺德报了价,但不符合要求而落标。三家企业死守生长激素行业最后的颜面,但谁都知道:水针早晚是要集采的。所以去年8月时,有网络大V传言说,浙江省第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将包含生长激素产品,长春高新股价立刻闻声大跌。虽然很快就辟谣了,但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这次第四批集采,生长激素肯定躲不过了。其实论起来,浙江只是一个省集采,但浙江的生长激素销售份额并不小。2019年,浙江在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的份额占比就超过10%。所以,浙江一有风吹草动,长春高新的股价就惊天动地。不知道这一次,长春高新会如何应对。长春高新还没做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经历广东联盟、浙江等地的集采后,很多人猜测:全国生长激素集采可能也会到来。面对集采利刃,长春高新显然还没做好准备。生长激素的高增长神话早就终结了,近四年,长春高新净利润从17.75亿元提升至41.4亿元,但增速连续下滑,分别为76.36%、71.64%、23.33%、10.18%。生长激素的主体用药人群是矮小症儿童,适应症拓展会带来部分增量,但不会太显著。而且,出生人口减少,生长激素的用户基数在变少。在4月1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长春高新明确表示:生长激素市场已到了足够规模。长效水针价格高一些,有一定的技术壁垒,长春高新基本垄断了国内市场。但因为总体需求的下降,而且粉针价格快速下降,长春高新并没能把长效水针做成营收主力。目前长春高新的长效水针收入占比仅为11%,期待长效水针全面替代低值产品,难度较大。而且,据公开资料,已经有多家药企在推进长效针剂的研发,其中安科生物已经报产,特宝生物处于临床II/III期,天境生物和维昇药业处于临床III期。外企方面,诺和诺德也在布局。今年5月26日,诺和诺德官网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对长效生长激素Sogroya的上市许可给予推荐。大单品受冲击,长春高新开始谋求发展其他产品。4月2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金磊表示:要克服一品独大,对标强生走多元化道路。在五年内,让生长激素贡献率降到60%,十年内再到30%。但尽管长春高新讲了不少新故事,到现在也只有一个产品传出消息:体重管理品牌赛必健的胃占荣产品“睿简”压片糖果上市,而且还没激起什么水花。集采的利刃已经落下,但长春高新离强生差得可不止一星半点。撰稿|李傲编辑|江芸
2023年6月7日
其他

新事 | 北京发现2例猴痘,系亲密接触后感染

6月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官网显示,北京市发现两例猴痘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后感染。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以前主要在中非、西非地区流行。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其潜伏期通常在6至13天,最长到21天。感染者会有发热、头疼等症状,之后皮肤会出现脓疱,2到4周症状消失。治愈后,感染者不再具有传染性。据悉,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另外,猴痘病毒还可以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中通过飞沫传播,以及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北京疾控中心提醒,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病例发现后,相关疾控部门已开展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两个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撰稿|杨曦霞编辑|江芸
2023年6月7日
其他

曾被药企联合抵制,另类医药电商登陆港交所

药师帮获批在港交所上市,终是报了4年前的“一箭之仇”。经历2022年5月24日、11月28日两次递表失败,药师帮今年5月29日第三次提交上市申请,很快就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根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药师帮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53.4%,2022年总收入达142.7亿元,不过,自营业务扩张致毛利率下降,药师帮尚未实现盈利。自2019年因为“断供”风波大火了一阵之后,药师帮并未一蹶不振,反而和当时停止供货的企业逐步修复了关系。这几年,药师帮陆续获得复星医药常春藤资本、顺为资本、DCM中国、百度等知名机构的认可,公司最后一轮的估值已高达100亿元。但时过境迁,2023年的今天,零售药店已经两极分化:一大批连锁药店开始追逐毛利更高的DTP药房业务;不少省份的零售药店都已经接入集采药品采购平台。凭借低价向药店供应便宜药而出名的药师帮,存在感早就不如2019年了。药师帮似乎没有退路了。据多家媒体披露,药师帮曾在此前的融资过程中与投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若2023年12月31日前公司不能完成上市,就需要履行回购等义务。如今,港股是上了,后面的事情只能交给资本市场去解决。三年净利润亏损25亿元药师帮成立于2015年。起初从事医药互联网平台业务,即为医药分销企业、药店、基层医院批发药品,药师帮从交易额中抽取2%-3%比例的佣金。2019年之后,药师帮直接参与医药物流业务,开展自营业务。根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2022
2023年6月7日
其他

120个品种重点监测(附表);特药腐败曝光;医保飞检启动

本周,医药领域多项重磅政策陆续出台。4月28日,国家医保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这是国家监管部门首次公开明确对今年打击欺诈骗保工作划重点。集中整治工作在4月启动,将于12月底完成。同日,国家医保局对日前颁布的《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解读。5月1日起,该《办法》将正式施行。更多资讯,健识局整理如下:重磅政策一览1、国家对120个医保品种开展费用检测4月28日,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五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今年将开展专项整治,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打击一批犯罪团伙,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今年重点整治的有几个方向:一是骨科、血液净化、心血管内科、检查、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二是对2022年医保结算费用前120个品种重点监测,包括30个西药、30个中成药、30个中药饮片和30个高值耗材;三是聚焦“假病人”、“假病情”、“假病据”,即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重点行为,并重点关注异地就医、门诊统筹实施后高发违法违规行为。今年国家将开展大数据监管试点,构建各类大数据模型筛查可疑线索,并下发各地核查。(重点药品耗材名单及重点违法违规行为于文末获取)2.医保基金飞行检查下月开始4月28日,国家医保局再次发文对日前颁布的《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解读。《办法》强调,应当将飞检结果纳入对被检地医保行政部门工作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处理情况进行持续督导,适时开展飞检“回头看”。并要求针对飞检中发现的区域性、普遍性或长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可以约谈被检查对象和相关医保部门负责人。5月1日起《办法》正式施行。3.青海医保限用品种将智能监控4月25日,青海省医保局印发新增药品医保智能审核监控规则的通知。监控以最新版青海省医保目录中西药、中成药、协议期内谈判药和中药饮片有明确限制性条件的874种药品为依据,以医保结算系统中相对应的1.3万条药品商品名称为规则明细,在医保智能审核监控系统中进行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扣款。这意味着医保限用规则的影响更为突出,医生每次处方时将收到提醒。全国将医保目录使用限制转为智能审核的不止是青海,5月1日,海南省医保局也将上线相关应用。医药卫生事件1、康方生物正面对碰百济神州4月26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康方生物登记了一项PD-1/VEGF双抗AK112(伊沃西单抗)与百济神州PD-1替雷利珠单抗的头对头试验。这次试验是AK112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3期临床研究。此前AK112曾在单药治疗晚期NSCLC的1b/2期临床试验取得较好结果,尤其在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除了和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的头对头之外,康方生物还曾登记过AK112与默沙东K药的头对头试验,同样针对NSCLC。2022年12月,康方生物授予Summit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开发和商业化AK112的独家许可权,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2.中纪委发文再指医药反腐4月26日,中纪委网站发表了一篇评析文章,披露了一起非法委托私企经营特药并谋私的案例。文章指出,曾任甘肃省药物碱厂厂长、甘肃省农垦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的何宗仁滥用职权,非法委托甘肃某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加工销售特药,销售量共计3.5万余吨,获得利润上千万元,致使国家经济损失共计779万余元。这是官方披露案件中很少见的涉及医药特许经营权的案例。一般经营精麻类药品需要有特许经营资格。中纪委已多次点名医药领域反腐,今年医药领域将继续成为反腐重点。一周新药盘点1、渤健渐冻症新药获FDA加速批准上市4月25日,渤健/lonis联合宣布FDA已同意加速批准反义寡核苷酸疗法tofersen上市,用于治疗SOD1-ALS。这是首款针对ALS的基因靶向疗法。ALS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骨骼肌萎缩、无力、肌束颤动,患者生存时间平均为3~5年。SOD1-ALS是ALS的一种罕见遗传性形式,仅占全球约16.8万ALS病例的2%。由于此前所公布的关键III期研究并未达到主要终点,该药曾在业内引发争议。不过,渤健后来利用替代终点成功寻求FDA加速批准。截至目前,FDA已批准4款治疗ALS的药物。2.口服胰岛素申报上市4月25日,CDE官网显示,天麦生物引进的重组人胰岛素肠溶胶囊(ORMD-0801)以2.1类改良新药申报上市,获CDE承办受理,用于治疗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是全球首款申报上市的口服胰岛素制剂。2015年11月,天麦生物与Oramed达成协议,以5000万美元的总交易额获得ORMD-0801的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权益。这款口服胰岛素已完成一项中国III期临床试验,但尚未公布相关数据。不过,今年1月初,Oramed曾宣布ORMD-0801治疗2型糖尿病的III期临床试验未达到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Oramed公司表示将终止相关临床开发工作。口服胰岛素是全球胰岛素生产企业都没能做出的产品。诺和诺德曾于2013年投入36亿美元,用于口服胰岛素的研发,但由于生物利用度低,2016年诺和诺德宣布暂停口服胰岛素业务,并砍掉了相应研发管线。口服胰岛素控血的效果难以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3.恒瑞1类新药夫那奇珠单抗申报上市4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日本巨头收购中药百年企业,“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4月24日,一家115年历史、有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的中药企业紫光辰济药业宣布:自己被全资收购了。收购百年字号的,是一家日本企业:津村,花费人民币2.5亿元买进这家中国药企。这已经不是津村第一次收购中国中药企业,2021年4月,津村还全资收购了中药饮片企业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花费12亿元。中药,在日本被称为“汉方药”,日本津村是汉方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津村凭借妇人用药“中将汤”发家,是如今商业化产品占据日本汉方药市场80%的企业。中药出海一直是困扰国内药企的大问题。但日本的汉方药不仅在国际上取得成功,而且还确立了国际标准,布局了丰富的专利。有数据指出,日本汉方药在海外专利申请上远超于国内中药。汉方药垄断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中国只有0.3%。津村从生药(即未加工的纯天然中药材)栽培和鉴别、微生物和农药残留检查、成分分析等各种专利都有完整布局。中医药界“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不只是一条传言而已。津村的百年历史,就是汉方药在日本从衰弱走到兴盛,再从本土到国际化迈步的整个历程。传奇妇科药“中将汤”5、6世纪佛教、中医等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后,两国交流逐渐加深。在中医的浸润下,17世纪江户时代,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本源的古方派出现,视作日本汉方药的开端。津村的发家史从一个妇科用药“中将汤”说起。别看日本汉方药如今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过去它也一度濒临灭亡。明治时代,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的转型中选择了全盘西化,建立完全以西医为中心的医制,汉医不仅从法律、学制还是执业都受到严厉的压制。汉方医学由此逐渐式微,仅在民间小范围地存续了下来。汉医衰弱归衰弱,但复兴的思潮仍在暗处涌动。1893年,创始人津村重舍决意离开家乡奈良,去东京创业,建立了中将汤津村顺天堂。嗅到汉方复兴些微苗头的他想起了自己母亲一族常用的“中将汤”。据传,“中将汤”原是奈良时期日本皇室的秘方,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荷尔蒙失调、更年期障碍等女性常见病症。古时一皇室公主流落民间,这一秘方传入老百姓的生活,就自此流传了下来。图源:津村创始人津村重舍和“中将汤”津村重舍在创业初时,妇女和儿童的疾病并不得到多少重视。“中将汤”的存在正好填补了这部分空白。于是,一手是复兴汉方,一手是为女性健康谋福,津村牢牢地把产品的价值底色印在了“中将汤”上。在之后对“中将汤”的推广里,津村重舍使用了各种华丽花哨的营销手段。1893年,他先是以“妇女之友”为主题、中将公主为形象亲自设计广告,辅以大量妇产科名医的观点背书,之后便开始了在东京各大知名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在自家的店面设计上,津村重舍也没少下功夫:每到夜幕降临,银座8丁目的一个店铺就会亮起一个中将公主的燃气灯广告牌。这家店铺就是津村顺天堂。遍地打广告的卖药手法,或许在现在看起来并不出奇,但在当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津村也算是走在了前面。汉方药一片颓势的时候,“中将汤”成为了那个年代里最让人记忆深刻一个,也成为津村重舍的第一桶金。政策东风吹起,争夺国际市场津村重舍的好运很快就来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面日本东洋医学会成立,汉方复兴运动走向成熟;另一面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剧,国内又反复发生了各种药物副作用事件,西医的地位开始动摇,汉方药的未来逐渐迎来曙光。同时,政策也开始向汉方药倾斜。1960年,在日本药典重记载的生药被纳入本国的医保药价体系;1970年,厚生劳动省药物局监制的《一般用汉方处方指南》出台,汉方药便有了官方承认的地位。1976年,汉方药正式得到医保承认后,津村的33种医疗用汉方制剂即被纳入在内。至今,被纳入在日本医保的148个医疗用汉方制剂处方里,日本津村占了129个。更关键的是,以津村为代表的汉方药自此走上了标准化生产的道路。1993年,小柴胡汤副作用致22人死亡。此后,日本政府陆续在药品生产、药材种植各个环节做出标准规范,以此保证汉方药的质量。津村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中国建立中药材可追溯体系,整个上中下游,津村从种植到切片、浸膏粉末制作、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溯源,生产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参照化药一致性评价的标准,津村也要求对配方中药品的成分、含量、规格作明确的检测标准。向现代医学靠拢、标准化生产给津村的汉方药插上了翅膀,开始向海外起飞。津村把力气花在了对公司已有药物的西医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上,企图用有说服力的功效和安全性数据来推动国际化。大建中汤颗粒剂是津村力推出海的第一个选项。颗粒制剂有利于统一制作标准,保证药物疗效,也方便携带,接受度自然更高。这一类型对出海来说最合适不过。2015年起,津村就开始和FDA沟通,积极寻求大建中汤在美上市的可能性,很快就在美国完成了8项临床试验。中药难以确认适应症的问题也有了结果:术后肠梗阻(POI)作为大建中汤在美上市的适应症。进展是喜人的,但现实还并未达到预期。至今,大建中汤在FDA还没有得到获批。从财报数据看,津村的海外净销售额实际还不到总净销售额的5%。看来,包括汉方药在内的中药在海外的获批之路,远比所有人都想象得要复杂。“返回”中国的津村到2023年,津村制药已经走过了整130个年头。现任社长加藤照和已经是津村的六代目。对于中国市场,他曾豪言“力争在中国市场成为最有名的重要品牌”。津村之于中国的联系,比汉方药之于中药的关系更深。汉方药的药材有80%左右要从中国进口。因此,津村一面在积极寻求欧美等海外市场,一面和中国保持着高度的联系。早在1991年3月,日本津村曾投资1.12亿美元,在深圳设立分公司,开展中国产原料生药的采购、分选加工、品质管理和保管储存业务。2001年、2018年又分别在上海、天津设立分公司,主要用于完成汉方浸膏粉末的生产。同时,津村也与中国平安合作,成立分公司统筹生产质量、采购等环节的管理业务。作为中药的发源地,中国一直是日本汉方药的主要出口地。始于中国的国外药在中国产,又在中国卖。从外界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不过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津村与中国的合作其实也是交流学习的机会。事实上,中国中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较晚,和日本相比已经有了差距。截至2015年,国内共195个GAP药材种植基地,日本津村占了70多个,有三分之一。而同期,国内拥有第二多GAP基地的企业同仁堂,其数量也不超过10个。2022年8月,国内有着385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健民集团发公告称,其子公司将与平安津村成立一家新中成药合资公司。当时与津村合作的消息一出,外界猜测纷纷。健民集团对外的说法也称,是为借鉴仅存的生产质量体系建设和管理经验,向现代化中成药企业方向发展。日本企业收购中药企业,危机是肯定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塚敬节晚年去世时曾留下一句叮嘱:“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这句话或许有些扎心,但也并非没有道理:几百年前,中国中药是日本学习的对象。几百年后,国内药企再向做得好的日本药企学习也未尝不可。撰稿|杨曦霞编辑|江芸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没有新冠疫情了,连花清瘟销售还在创新高?

2022年,连花清瘟到底卖了多少钱?4月25日,以岭药业发布了2022年业绩。年报显示,2022年以“连花清瘟”为主的呼吸系统类产品实现年收入68.7亿元,相比2021年暴涨近70%。以岭药业的呼吸系统产品主要包括连花清瘟和2020年趁热推出的连花清咳。目前连花清咳的销售额还很低,此前公司披露,2022年上半年才卖了5千万元。可以看出,2022年连花清瘟起码卖了65亿元以上。这大致在外界的预期范围内,毕竟连花清瘟是曾攀上热搜榜的防疫药品“顶流”。连花清瘟推动以岭的业绩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公司总营业收入超125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23亿元,增长近一倍。就在外界认为疫情没了,以岭药业的好业绩到头了的时候,以岭接着又奉上一份亮眼的2023年一季报:营收39亿元,净利润超12亿元,同比增长近150%。还有谁能挡住连花清瘟的势头?连花清瘟“再造”以岭2023年一季度甲流在全国爆发,刷足存在感的虽是奥司他韦,但从销售数据看,在抢不到药时,不少人还是买了连花清瘟。连花清瘟的超能力在于:什么都能治。说明书载的适应症就包括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新冠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基本一个都没落下。相反,以岭的老本行、营收主力军心脑血管用药,也就是“通参芪”系列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等,反倒在2022年没有太好的表现。2022年上半年,通、参、芪在公立医院中成药心血管疾病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8.21%、6.22%、2.46%,跟2021相比变化很小,而且由于去年正常就诊需求受限,以岭的心血管用药板块收入减少了3.56亿元。还好连花清瘟独撑以岭的台面,2022年,连花清瘟在零售端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6.63%增长到10.2%,反超感冒灵,成为零售药店里卖的第一大感冒用药。以岭药业也确实抓住了市场的需求。2022年几轮疫情中,以岭征用了化药车间,紧急招了工人,都来做连花清瘟。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以岭收获了工信部发来的慰问信,以及这份创纪录的年报。说是连花清瘟再造了一个以岭也不为过。今年的一季报显示,以岭药业净利润超12亿元,同比增长近150%,环比增长27%,又创新高。但以岭自己比谁都清楚:疫情不会一直存在,要再没有下一个大品种,就快到头了。下一个“连花清瘟”如今,新冠治疗的市场格局已经不像去年12月份,多款国产的新冠口服药上市,让患者有很多选择机会,连花清瘟虽然价格低,但并没办法保证吃一个疗程就能治愈。而且,让全世界都用上“连花清瘟”的计划实施得也不顺利。截至2020年底,连花清瘟就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文并实现销售,不过大都是人口较少的国家,对销售的推动作用有限。以岭药业还有一项雄伟的计划:在美国卖连花清瘟。但年报披露,2015年即获批进入2期临床,2017年就完成2亿多元募投的“连花清瘟胶囊国际注册项目”,已预计要延期到今年年底才能完成在美国的注册。对此以岭解释:美国临床试验环境与国内存在差异所致。在连花清瘟之余,以岭还希望推另一个品种:连花清咳。连花清咳2020年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新事|两大互联网医疗企业将上线AI诊疗产品

ChatGPT火了以后,AI医生来了。4月28日,医联对外宣布将推出国内首款AI医生——medGPT。目前该产品处于内测阶段,计划在今年5月正式发布。据介绍,medGPT可以对近3000种疾病进行首诊,覆盖80%以上的成年人疾病和90%以上的0至12岁的儿科疾病。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医联这款AI医生的诊断结果和病人在医院看病基本吻合。据介绍,医联medGPT基于对医疗知识、20亿条真实医患沟通对话等深度学习,为病人提供图片、文字等多形式的医疗问诊场景。AI涉足医疗领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家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入局。4月26日,春雨医生CEO王雨潇在一次论坛中披露:公司即将推出AI在线问诊产品“春雨慧问”。“春雨慧问”现在已经可以实现病例索引、提问预判、医生推荐等功能,里面的AI医生不仅能够回答病人的提问,还会进行追问来更细致地了解病人病情。未来“春雨慧问”还有可能实现患处视觉识别、检查报告解读等更多功能。撰稿|杨曦霞编辑|江芸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潮汕资本大佬医疗梦碎

这些濒临退市或即将退市的企业,曾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演了医药类上市公司的佳话,为大A呈现了不少成功经营的样本。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药企没能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反而被资本所拖累,最终退市。唏嘘之余,已经上市和正在努力IPO的药企应当警醒。4月28日,*ST宜康(宜华健康)发布公告称,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触及深交所退市规定,公司自28日开市起停牌。等待宜华健康的必然是终止上市的结局。这是2023年第一家退市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宜华健康是一家从地产转型医疗赛道的典型公司,在“大健康”概念火热的2015年,宜华健康剥离了原有的地产业务,一头扎入了养老、健康护理的深蓝大海中。这是一大批地产商所梦想的完美场景: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卖高档住宅或者商用地产,配套优质的医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优美的环境和精湛的医护服务。万科、万达等大地产商自不用说,就连做医疗的方正集团、做药的东阿阿胶也想以此进入地产业务。地产和医疗的结合,是那个年代最火热的概念,却没能结出几个好果子。养老生意难做,4年巨亏31亿2022年宜华健康也没逃过亏损命运。根据此前发布的2022年业绩修正报告,公司净利润由预计亏损2.7亿-4亿元,下修为亏损3.5亿-5亿元,较上年同期暴增近50%。从2019年至2022年,宜华健康已连续4年亏损,亏损总额累计超过31亿元。宜华健康的背后,站着的是“潮汕资本教父”刘绍喜。与黄光裕、李嘉诚是从潮汕走出的潮商不同,刘绍喜是扎根在潮汕的资本大佬,他早年靠木工家具生意起家,凭借高超的资本运作,打造出集住居生活、医疗养老、投资金融、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谁来超越爱尔眼科?

4月25日晚,爱尔眼科发布上一年业绩:2022年实现全年营收161.1亿元,同比增长7.39%;扣非净利润29.19亿元,同比增长4.89%。就在同一天,A股另两家眼科医疗上市公司也发布了年报。何氏眼科去年公司实现营收9.55亿元,同比下降0.74%,扣非净利润为2752.83万元,同比下降63.69%;普瑞眼科去年收入17.26亿元,同比上涨0.91%,扣非净利润1853.8万元,同比下降78.36%。华厦眼科的业绩在两天前公布:2022年总营收32.33亿元,同比增长5.51%;扣非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13.29%。前述4家企业同时也发布了2023年一季报,业绩都是大幅增长。资本市场的眼科股随即掀起一轮涨潮:普瑞眼科股价连涨两天,创历史新高,华厦和何氏也到达近期高点。落寞的反而是业绩最好的爱尔眼科,不仅股价没有明显表现,还遭遇了机构减持危机。眼科医疗行业整体兴盛,内部却已经开始此消彼长。爱尔眼科在龙头位置快跑了10多年,这才等来了竞争者。回报微薄,爱尔正在“被抛弃”明星基金经理正在撤出爱尔眼科。爱尔披露的十大股东之一——葛兰在管的中欧医疗健康,近两季度接连减持;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在2022年二季度还是爱尔的十大流通股东,到2023年一季度已经消失不见。还有不少机构在爱尔眼科的限售股份也于近期解禁,这可能是业绩好、股价却不涨的原因。根据公司披露,近期这一轮解禁中JP摩根、瑞银、高盛以及国内一大批基金都在其中。这些机构在2022年进场,持股价26.49元。如今,爱尔眼科股价也不过在30元,这些机构只能算是小赚了一笔。图源:爱尔眼科公告对比其他几家眼科医疗机构,爱尔眼科是否还具备成长性?几家公司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不论营收还是扣非净利润总量,爱尔都是碾压式地超越,遥遥领先。唯独在净利润增幅上,却显得低迷。然而,把观察视野拉长就会发现,10年来爱尔眼科规模不断扩张,公司净利率也不断增长,2022年达到16.69%,表明爱尔过去十多年的扩张策略是正确的。现在机构要考虑的是:爱尔眼科的这种扩张式增长是否有持续性?和爱尔的起步类似,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这三家从各自熟悉的区域起步。以“盘踞”在辽宁地区近30年的何氏眼科为例。据2022年年报显示,其95%以上的业务营收均来自于辽宁省内。爱尔眼科上市计划制定的很早,另外几家眼科公司是近几年才萌生上市念头的,均在2022年上市,正是拿了融资、快速向市场证明业绩的时候,向省内外快速扩张是它们的重要发展方向。后起之秀增速更快,这是显而易见的。这应该是市场更偏向小市值眼科机构的原因之一。而且,今年爱尔眼科还将有4次减持,最近的一次是5月8日,预计减持比例为总股本的0.07%;最多的一次在7月10日,减持比例为总股本的1.72%。机构离场在情理之中。眼科市场,将迎来“瓜分”潮眼科领域有了竞争者,这对爱尔来说不是坏事。据爱尔眼科年报,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所在地域涉及长沙、武汉、辽宁、深圳、成都等地,在其引以为傲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县级”的扩张思路下,全国布局较为全面。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则多以少数地域为中心求发展。在何氏眼科的大本营辽宁,爱尔眼科也有重要布局:辽宁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2022年,爱尔辽宁公司营收3.8亿元,同比减少10.37%,何氏眼科去年营收并没有明显下降,2023年一季度还有很高的业绩增长。这表明在几家医院缠斗中,辽宁眼科市场的竞争力在不断加强。今年没有疫情的压力,各家眼科机构必然会开展规模上的争夺,以扩大地盘。爱尔眼科将在更多地方遭遇几家眼科机构的阻击。一直以来,爱尔的庞大体系与产业并购分不开关系,这几乎也成为民营专科医疗诊所扩张的必经之路。据各家业绩报告,扩张市场占比,侧重老年、青少年眼病业务发展几乎是行业的共同认知。对于爱尔眼科来说,早年玩家较少,通过扩张来增收还比较简单。眼下就越来越不是这么回事了。据华厦眼科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透露,接下来并购的难点将在于价格,很多家企业都在竞选标的。这将是行业的每个参与者要面临的问题。图源:华厦眼科公告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下,自建医院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眼科扩张的重要趋势之一。除此之外,不少眼科专科医院开始布局对上下游的投资,如OK镜生产、阿托品产品的研发等。从行业角度来说,竞争多元化必然会促进赛道更加优质。但在多竞争者相继入局后,将会带来市场的“瓜分潮”,头部玩家面临的市场影响更大。就像创新药领域,10年前企业手握一款创新药就不愁吃喝,眼下商业化成果、产品协同、技术能力等均要被市场考验,这使得不少追求“大而全”的企业,反而开始停工厂、砍管线、裁员。市场规律常常类似,眼下民营眼科医院也行至关键转折期。没办法,该来的总会来。眼科市场竞争激烈,老百姓会有更多选择、更优惠的价格;对于投资者来说,股价的上涨最能带来实际的收益。撰稿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新药|全球首款口服粪便提取药物在美上市

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FDA官网宣布:全球首款口服粪便微生物药物Vowst(SER-109)获批。这款药物由美国公司Seres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全国首次!短缺药品价格谈判:最低价中选,独家供货

4月27日,是江苏组织省级储备药品价格谈判的日子。按照要求,参与谈判的企业要在上午10点前到达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4楼的评标区,每个单位只能有1人进入谈判现场。这是2019年国家推出短缺药品储备政策以来,全国首次开展的省级短缺药品价格谈判。健识局了解到,参与谈判企业包括成都倍特、广东众生、湖南科伦、华润双鹤、西安利君、悦康药业等30家企业。根据江苏此前的公告,谈判品种为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注射用硝酸普钠、地西泮注射液、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地高辛口服溶液等18个临床短缺药。短缺药是不是因为价格低而短缺?此次谈判是否接受药企涨价?健识局从权威渠道获悉:江苏此次采取独家中选、最低价中标的方式采购短缺药物。只接受最低价。不少企业的产品流标;中选品种大幅降价。“独家中选意味着独占江苏市场,企业只有用价格去换取市场。只要是在成本原料可及的状态下,企业还是愿意参与的。”前述权威人士告诉健识局。18个品种入围谈判临床药物短缺一直是行业顽疾。上海近期公布的《部分短缺药全国平均价表》显示,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全国平均价为5.05元,硝普钠注射液2ml/50mg均价25.4元。健识局在江苏、山东等地的挂网信息上了解到,上述规格的肾上腺素最高挂网价格已经达到99.8元,硝普钠注射液最高更是达到198元,远超全国平均价。短缺品种在各地的价格与生产企业的多寡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联系,如硝酸甘油注射液,挂网品种有5个,价格与上海披露的均价14.05元较为接近。但硫酸镁注射液,尽管挂网企业有9家,但价格普遍比上海公布的5.25元均价要高,且品种之间价差很大。短缺药品挂网的价格差异巨大,可能与长期未供货、价格没有更新有关:健识局查询挂网价为2.5元的硫酸镁注射液,并没有医院实际采购。此前,各地都有过药物储备机制,对这些短缺品种定向采购。但这种储备采购面向所有企业,价格也就有高有低。此次江苏探索价格谈判,其实类似于“集采”,只是不明确使用量,而是保证中选企业全省独占。短缺药品的短缺原因比较复杂,以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为例,这是一款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引起出血的药物,是心脏手术时的必备药品,如果没有它,患者术后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虽然是手术必须用药,但因为总体用量不大,企业生产的经济驱动力不足。2016年北京青年报曾报道,鱼精蛋白生产企业悦康药业受价格倒挂原因影响,该产品累计亏损近6000万元。这是不少短缺药短缺的原因之一。一位药企人士告诉健识局:有的短缺药由于环保等原因,原料不能充分供应,这种短缺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是真正的短缺。但更多的是由于各种供需不平衡,或者存在原料垄断的现象。这种短缺是可以解决的。江苏省本次组织谈判的品种,有5个品种并不在国家卫健委确定的109个短缺药名单中,包括注射用盐酸维拉帕米、注射用糜蛋白酶、氟哌利多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等。健识局查询国家药监局官网,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和醋酸泼尼松片都有上百个批号,但市场上依然短缺,可见调节供需更加重要。短缺药市场迎来大改革江苏此次的探索,在解决全国短缺药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上提供了先进经验。在此次价格谈判之前,江苏2019年就安排了20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短缺药品存储周转金,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短缺药品清单,对19种容易短缺的药品实行定点储备采购供应。政府部门在省级平台上发布承储信息,医疗机构实时网上采购,把短缺药的需求对接起来,打通了药品储备制度和短缺药之间的联系。此外,国家层面还对多款短缺药品组织过定点生产、整治原料药垄断以及给予企业合理的利润等多措并举,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广东、内蒙每年都会从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药企补贴。陕西选择11家药品批发企业,作为短缺药的准备基地。江苏的短缺药供应改革探索是获国家层面认可的。此次启动的价格谈判更是开全国先河。一旦全国复制,曾困扰临床多年的药物短缺问题有望根除。按照目前全国挂网价联动的规则,在江苏低价挂网的短缺药品种在其他省份也会低价供应。过去在医院里,往往是“价格越低越卖不动”,但如果全国跟进类似短缺药品的价格谈判,企业以低价中选,反倒能使供需顺畅起来。不过,按照江苏的规则,短缺药独家中选之后其他品种依然挂网在售。业内认为,理论上各医院应采购中选品种,但也无法避免采购标外产品,“毕竟这是短缺药。”撰稿|小米编辑|江芸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新冠又上热搜,这次我们有了更好的药

近几天,关于新冠第二波的议论开始多了起来。据中疾控最新数据,截至4月20日,国内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603例,新发现12种变异株。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阳性抗原检测结果,声称“二阳”了。4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示:需关注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不断地监测、预警;另外就是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今年年初,辉瑞新冠药确定没有纳入最新的国家医保目录。随后,国家药监局陆续批准了多款国产新冠药物上市,国家医保局又在3月底将几款药物都纳入了医保报销。显然,国家一直在着力于扩大新冠治疗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二次感染。这些国产新冠口服药中,谁能超越曾经奇货可居的辉瑞Paxlovid?超越Paxlovid的独特在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6款小分子口服抗新冠药物中,来瑞特韦片堪称“独特”。和辉瑞Paxlovid一样,来瑞特韦片走的也是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技术路线。区别在于,Paxlovid是双成分抗病毒口服药,属于两药联用,一个是用于抑制病毒复制、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新事 | 急救中心主任被纪委点名,玩忽职守麻木不仁

4月25日,陕西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其中涉及卫生系统的有1例,西安急救中心原党总支副书记、主任李强被点名。通报显示,2014年至2021年,李强先后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折合共计6万余元,接受过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各种宴请。据悉,李强还曾利用职务便利,以虚开发票、提高合同金额等方面侵吞公款。除了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外,李强还存在严重的工作纪律问题。据通报,在西安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李强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在明知有大量急救电话未被接入、救援车辆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仍麻木不仁,还在工作时间沉迷网络游戏。李强的工作不作为最初没有引起注意,2021年他还被评为陕西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但李强的玩忽职守最终导致了极严重的恶性事件。去年1月在西安高新医院,一孕妇因核酸拒诊导致流产大出血。该事件立即引发巨大的舆论风波。当时李强正在西安急救中心任职。事后,李强因履职不力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通报显示,目前李强已被开除党籍、公职,涉嫌犯罪问题已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撰稿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一季度净利下滑超7成,兴齐眼药还能等到“近视神药”上市吗

一则新药公告拉高33亿元市值。4月25日开盘,兴齐眼药一字涨停。就在前一日晚间,兴齐眼药发布公告: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上市申请获得药监局受理,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上市申请刚受理就被热炒,在医药股中并不多见。而这,与“近视神药”的名头脱不开关系。近年,青少年近视问题引发国家高度重视。今年4月,教育部发文明确将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毫无疑问,作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缓解青少年近视的滴眼液,阿托品是门大生意。拿下院内制剂批件、申请互联网医院资质打通网售渠道,兴齐药业步步都走在前头,近两年来很是赚了一笔。然而好景不长,这款眼药水的网售于去年7月被叫停,阿托品就又回到院内出售,销售渠道大幅缩水。相比前两年的好日子,兴齐眼药的业绩已经快撑不住了。4月26日,公司发布一季报显示:收入同比降低5%,净利润直接减少七成。在这个节骨眼上,“近视神药”的上市受理能拯救兴齐吗?“近视神药”诞生中国是近视大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位列世界第一,根据国家卫健委官方公布数据,2020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52.7%,对应人数1亿多。兴齐眼药动手最早。2016年,兴齐拿下新加坡国立眼科独立授权,获得阿托品滴眼液10年的临床研究数据,借此迅速推进3期临床。但正式药物的试验期太过漫长,儿童药的临床推进又极其困难。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为了快速变现,兴齐眼药决定曲线救国:转院内制剂。2019年1月,兴齐眼药拿下0.01%阿托品滴眼液的院内制剂批件。当年12月,兴齐眼科互联网医院获批成立。借着远程购药的便利,兴齐眼科将阿托品滴眼液售往全国。从这时候开始,国内社交平台频繁出现一款儿童“近视神药”的身影。每一个“神药”标签,换来的都是盆满钵满。根据公司2021年财报,兴齐营收主要分为医药制造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前者占了大头。但最亮眼的,却是医疗服务收入的增速。两年多时间增至超3亿元,增幅更是达到130%以上,远高于公司整体业务营收49%的增速。拉动狂飙猛涨的主力,正是院内制剂阿托品滴眼液。阿托品滴眼液的网售渠道打开后,兴齐的好日子只过了两年。2022年,阿托品滴眼液受到互联网禁售监管,兴齐眼科医院没了主力渠道,公司股价也一蹶不振。但兴齐眼科还不算是最倒霉的,后来跟风的爱尔眼科、何氏眼科、欧普康视等,到2021、2022年才拿下院内制剂批件,还没卖多久就同样被禁掉了网售财路。花落谁家兴齐眼药2022年财报显示,阿托品滴眼液网售被禁后,公司收入增速、业绩增速双双下滑,医疗服务的收入增速更是从130%降至30%以下。到了今年,下滑势头更加触目惊心:公司一季度收入降低5%、净利润直接减少七成。对此,兴齐眼药解释:除了销售费用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外,下滑主要就是因为兴齐眼科医院收入的减少。另外,用于治疗干眼症、占公司主营收入10%以上的环孢素滴眼液的市场独占期可能于今年结束,兴齐周围已是群狼环伺。到头来,兴齐眼药的股价还得倚赖“近视神药”。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计划明确: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这意味着,“近视神药”的上市批件就是摇钱树。据华安证券估算,阿托品滴眼液上市后,首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4亿元以上,销售峰值预计为32亿元。根据《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儿童专用药自首次获批之日起,给予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一上架就售空,药代狂呼:这是近几年最好的产品

有什么药根本不愁卖,上架多少卖多少甚至火到了地下市场?答案五个字没错,就是司美格鲁肽在世界首富马斯克的亲自带货下这款原本用于2型糖尿病的新型降糖药在全球掀起了一阵“减肥风”风很快吹到国内谁能拒绝“躺瘦”的诱惑呢?最早,这药先从医药圈火了起来紧接着便被炒作成“减肥神药”,一针难求降糖药拿来减肥靠不靠谱?谁能用?国内能不能用?搬好板凳,健识君开讲。“躺瘦”的美梦又碎了但夏天不会等你是管住嘴,迈开腿?还是管住别人说闲话的嘴迈开踢他们出去的腿?选择权属于你自己
2023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