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耕父母游戏力

其他

科恩对话李一诺:官宣游戏力

近几年,游戏力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社会团体所了解、接受和喜爱。一方面不少父母在生活运用中,发现游戏确实是高效解决亲子冲突的好方法,另一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科恩博士每年来华两次,紧张的日程中都会抽出时间与家长见面,亲自了解和回答他们的养育难题。今天上午,科恩与一土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李一诺女士,围绕游戏力,与200多位家长一起分享与讨论,如何用游戏帮助孩子在玩中成长。到底什么是游戏力虽然回答了很多次,科恩博士的分享,仍旧从什么是游戏力开始。很多第一次接触游戏力的父母会认为游戏力就是游戏,和孩子玩游戏,用游戏应对养育挑战。实际上游戏力的核心是构建亲子情感联结,完整的游戏力包含两个部分:游戏和理解情绪。传统的养育方式常常呈现两种极端情况,要么放纵孩子,要么非常严厉。这两个看上去两极的方式,实际上有一个共性,就是无法承受孩子的情绪,希望他们尽快收起情绪。严厉型的父母直接命令孩子停下,不许哭,不许生气;放纵型的父母通过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哭,不生气。孩子有情绪时,也需要我们的联结。但联结的方式不是做游戏,而是理解他的情绪。听他说,听他哭,陪着他发完脾气。感到被理解的孩子在情绪过去后,很快会重新回到乐于合作的状态中。待情绪过去后,我们可以重新寻找合适的时间,就某个反复出现的问题与孩子游戏。对此科恩博士给出了著名的“将问题带入游戏区”的公式,帮助父母们快速获得游戏的能力。比如孩子不爱洗澡,或者作业困难。找个时间,1、带着大大的笑容(这个笑容被科恩博士称之为“你不会有麻烦”的笑容)。2、和孩子说:我发现我们总是在洗澡/写作业的时候遇到问题。3、你们注意到了么?4、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5、然后停一下。为什么停一下?因为此刻孩子或许有更好的主意如何游戏,他们是游戏的专家。6、问孩子:游戏中你想成为谁?孩子总是喜欢做角色转换,他们可能会想当妈妈,带着我们去洗澡/写作业。父母只是在这个时候发出邀请,之后就尽量将游戏的主导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做导演,父母配合。这样的游戏方式可以极大缓解孩子在某个问题上累积的压力,并在行为层面自然获得改善。想玩不会玩,怎么办?很多父母都说自己很严肃,不会和孩子玩。对此,一诺做为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三娃妈妈,给出了自己的游戏秘籍,她说:大家只要记住,在游戏中,我们永远是那个很蠢,很笨,很傻的一个。紧抓这个关键就可以了。学习是需要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模仿。和孩子一样,我们可以先模仿,装着装着,慢慢就内化了。她与大家分享了每天早上和孩子们玩的小游戏”数脚指“。“小老鼠是不是半夜来把脚趾头偷走了,赶紧数一数。“
2018年11月3日
其他

妈妈快来看!爸爸大型“拷问”现场全实录!

上周,讲师班特设环节父亲小组招募消息发布后,不到一小时,就接到几十个申请。大家的踊跃报名,特别是积极替爸爸争取名额的妈妈们,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参与”在养育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谢爸爸们热诚参与!父亲小组联络期间,画风是这样的:4位报名的爸爸“有点意外地”被带入一个由女性占绝大多数的现场,与讲师班的2位父亲,组成6人小组,接受科恩博士采访。6位爸爸真诚的分享,事先毫无准备,现场句句精彩。让我们看到男性的责任、幽默、温柔、爱与力量。以下内容整理自活动现场。成为爸爸,最令你开心的是?没儿子的时候,我对孩子的反应是:他是谁跟我有关系嘛!但看到我儿子出生的时候,越看越喜欢,责任感涌现出来,陪伴孩子的时刻让我很幸福。和女儿的亲密感让我感觉很棒!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这种亲密感其实是比较差的,当孩子可以和我互动交流的时候,亲密感逐渐增强。我经常会陪伴她玩游戏互动交流,我亲自带女儿一起去尝试新的事物,我们互相配合,这种亲密感让我很骄傲。很认同,我和女儿的亲密感也让我感觉很好。最近正在给孩子读绘本,故事情节是讲细菌的,当我读到:“当你生病有细菌的时候,你就不能去亲别人了。”她说:“那我现在生病了吗?”我有些吃惊,回答说:“没有啊,什么意思?”她就突然亲了我一口。小的时候会给她轻轻拍嗝,在我肩膀上渐渐睡着了,这种感觉很温馨,很亲密。我和我太太起初没想要孩子,因为看别人的孩子很闹腾。有了孩子后,给我带来了特别多变化,我开始关注教育,我现在工作也和教育有关系。同时我是一个理工男,以前头脑很有逻辑很理性。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心灵联结的感受,给我触动很大,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我有个女儿。妈妈照顾她日常生活,我陪伴孩子玩。我会常常幻想她快快长大,我们就可以玩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想陪她跳交谊舞,日子永远有盼头,真好!我们家是男孩,看到他长得和我一模一样,很有成就感!他小的时候,我一个手掌就能放下他的一个小脚丫。可以说孩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从此对生命感兴趣,也对自己感兴趣。刚开始进入家庭教育这行,初心是为了搞定儿子,后来发现其实是搞定自己。哈哈,陪伴孩子很开心,后悔孩子要晚了。做为父亲,你最大的挑战是?我的理念是棍棒下出孝子。对儿子严格,男孩要有男孩样。我媳妇说你应该和蔼可亲,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我很困惑不知道我的方法对不对,教育更好的方法是什么?我和我媳妇保持和睦秘诀是:我们都在孩子就听媳妇的,媳妇不在孩子都听我的。我的困惑是,孩子太小,表达的语言我理解不了。第二是我不知道如何引导他往更好方向发展,缺少方法。我和孩子妈妈养育理念不一致。孩子和妈妈很亲密,妈妈不满意我的理念,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跟社会教育体制有很大冲突。女儿幼儿园时,我们选择了新教育,孩子每天很开心。小学时因为种种原因,又回到了传统公立学校。现在女儿快要面临升初中,我们又迷茫,女儿开心重要还是学业更重要?怎样选择女儿才能更好融入这个社会?困难看要你怎么看。回头看,我孩子6岁之前很多问题,现在看其实是美好回忆,奇特的体验。杯子满的时候,智慧足够化解问题;杯子空的时候,一根小小的稻草就能让人崩溃。作为爸爸,最希望另一半理解你什么?我感觉没有什么方法展现自己,带孩子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在家都听媳妇的,孝顺老人也是第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能有方法把自己地位调整过来吗?我和老婆育儿观念不一样。我们很多矛盾,期待家人理解我。有了孩子,我和妻子没有了二人世界。她现在就是一个妈妈,或者说首先是一个妈妈。我很期待妻子能找回对丈夫的爱。期待妈妈给爸爸更多空间和鼓励,允许我们有更多时间成长,也期待有更多途径引导我们学习。放下潜意识中对父亲和男性条条框框的要求,少些束缚。你们对妈妈们有什么想说的?你有想法,请告诉我,我出钱出力立刻去做。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能快速为你蓄杯,听你话就可以吗?千万别迷失孩子里。你需要我做些什么,明明白白告诉我。听完爸爸们的发言,妈妈们的感慨:很开心听到爸爸们谈论你们的困惑,特别感谢你们的勇气,给我们现场每个家庭力量,谢谢你们的勇敢。感受到爸爸很委屈,爸爸为什么一定要听妈妈的,想到我儿子如果以后这样有些难受,一味听对方也不见得是好的。我很感动,爸爸的心声原来是这样的,原来爸爸们有这么多努力和支持,一个家庭,要有双方的努力才能更美好。我感受到6位爸爸们很想帮忙,很愿意帮忙,可是不知道做些什么让我们做妈妈的满意。我孩子小的时候,孩子爸爸都是笨手笨脚的,冲奶粉都冲不好,我就干脆自己来。我认为自己做得比爸爸好,就没有放手让爸爸做这些事。全程都是自己带孩子,后来我开始对爸爸产生怨念,爸爸怎么就不帮忙,怎么就不努力学习承担这些事情!现在想想,其实是我没有给他机会去成长去学习。中国丧偶式育儿很大程度上是妈妈们一手造成的,来源于不相信不放心。我听到一个爸爸说他希望太太不仅仅是妈妈,还是一个妻子。有人提到说老公下班很累的时候,需要怎么做这个家氛围才会更和谐。我感受到爸爸是有一种情绪在,他没有被看见,他很辛苦很累,可是回到家被忽略了,我觉得爸爸是处于空杯的状态,这种情况给孩子蓄杯是很难的,爸爸很需要支持和蓄杯。在我们家,不管我是谁的妈妈,我永远是我老公的少女。我和老公彼此改变,我们的关系永远是家庭的第一位。我得到全家人的支持,老公和婆婆都很喜欢我。我没有做过饭,我就是全心陪伴孩子。家庭对我们的支持很重要,我婆婆告诉我:爱自己进而爱所有的人,希望各位女性首先爱自己!我们经常向老公索要他给不了的东西。比如在老公面前哭,他们会给一个确确实实的解决方案。我时常和他着急,告诉他我需要被倾听,不需要一个解决方案。现在想通了,既然老公很难给,我们就让做他擅长的事情。我可以找闺蜜、伙伴倾听我。或者,为了沟通顺畅,你想让老公说怎么做,直接每个字告诉老公就好了。游戏力不仅仅是和孩子的,也是和家庭的。夫妻关系是底层关系。我想说3个关键词:焦虑:意识到自己心里的焦虑放下:放下内心恐惧关爱:只有我们自己成长了,才能带着先生成长,才能带着孩子成长。访谈结束,爸爸们以男性特有的幽默与深沉说:我发现我们人不同,但问题都是一样的。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的,革命尚未成功,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再一次,感谢这些走入养育课堂的男性,请收下我们的欣赏!
2018年11月2日
其他

陪孩子长大,爸爸们也能站C位!

辩手如晶的话更是扎心:人生就像是不追即过的连续剧,父亲错过了孩子的前半生,就只能错过了。看完这期节目,很多爸爸沉默,更多爸爸无奈。
2018年11月1日
其他

游戏式教养,快问快答

简小编:最近收到很多同学关于“游戏式教养”的疑问,针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小编特别整理此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游戏式教养?就如同鸟飞,鱼游,马在草原上奔跑,孩子的天性就是自由自在地玩游戏。当孩子待在他很喜欢的环境中,我们就更能理解孩子,把我们想要教导孩子的一些态度透过游戏传达给孩子。举个例子来说,就如同不懂英语的人去美国,和美国人的沟通会很困难。而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游戏式教养,就是用“玩游戏”这种让孩子觉得最自然、自在的方式与孩子接触,频率对了,沟通就顺畅了,否则,就像“鸡同鸭讲”,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会面临重重障碍。
2018年10月31日
其他

郑如安博士直播课 | 带着爱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

很多育儿理念,我们很认同,比如说: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被充分满足的孩子,才会有更丰盈的内心去面对外部世界的挫折;相信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孩子就会长成他自己的样子;……可是,我们同时又很困惑:对孩子放任不管,孩子的行为如何被规范呢?给孩子充分自由,孩子就能学会自我负责了吗?孩子需要被爱被接纳,也需要规范和界限。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要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精彩直播继10月26日郑如安博士的直播课让大家了解到如何用游戏式教养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情绪困扰简耕继续邀请郑如安博士为大家带来重磅公开课《带着爱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点击《郑如安博士直播回顾
2018年10月30日
其他

郑如安博士直播回顾 | 3招让你面对孩子的情绪不再手足无措

情绪,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词汇,但当我们陷入其中,我们却无法分辨出情绪所在。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又会激起我们作为养育者的痛。10月23日,简耕邀请到来自台湾的郑如安老师,以他20多年和孩子在一起工作的经验,和我们分享如何用游戏式教养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情绪困扰。游戏是孩子本来的语言,作为父母的我们,成为大人之后,却渐渐忘却了如何去玩。郑老师在过往的20多年中,一直和孩子工作,以游戏的方式走入孩子的世界,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非常有幸简耕教育能和郑老师合作,将既轻松愉悦又有效的方法推荐给更多的父母,让养育更轻松。情绪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情绪很多人认为有情绪是不好的。其实情绪只是一个真实的客观存在,没有所谓的好情绪和坏情绪,所有情绪都需要百分之百地被接纳。如果没有情绪,根本就不会有动力。想想看,我们讲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有了喜欢这种情绪,才会特别去关注这个女生,想要接近这个女生,他的动力就源自于情绪。当你喜欢、爱慕一个人,你就会去追求,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动力,它让你喜悦开心,投入到活动里。如果男生对这个女生没有感觉,他就不会有这些动力。有人说恐惧和害怕好像不是很好。夜黑风高的时候,你一个人走在路上,你会害怕、恐惧,但这也会让你更谨慎一点。今天你面对一件事情,会担心害怕,理论上也会让你更专注更小心。我们常讲一句话,化悲愤为力量。没有悲和愤,你怎么会有力量出来?所以,不能说这些情绪是不好的,生气和愤怒都可以转换成一种向上奋斗的动能。我们刚才讲的是情绪的正向动能,当然情绪也会有一些不好的动能和行为出现,这才是我们更要关注的。比如:女生要和男生分手,男生不让,要掌控女生,夺命连环call,没看到女生就打电话,一定要找到。这个爱太恐怖了,这种爱没有人能承受。前面讲喜悦和开心可能会让你投入在某一个活动或事件上,但是也可能沉溺其中,比如:打电动和线上游戏。本来恐惧、害怕有可能让我们小心一点,但是极端的恐惧、害怕,会让我们变得退缩,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同样是喜悦、开心,同样是恐惧、害怕,它们所产生的行为才是关键。如果你的情绪用得好,这些情绪会让你产生正向力量。可是如果没有被应用好,它反而会成为一个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动力或催化点,所以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们要修正观念,即情绪是没有所谓对错的,情绪就是情绪。我们如何让孩子的情绪不变成伤害自己或别人的动力,而是变成积极向上、认真努力的动力,才是父母要关注的重点。如果孩子还小,我们就更要协助他们,让他们的情绪能够有一个正向的发展。情绪需要被百分之百接纳情绪没有所谓好坏,但要让情绪带来好的动能、动力和行为,情绪首先要被接纳。很多父母亲都以为会接纳情绪,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我们举一个例子,孩子喜欢的玩具不见了。“找不到了怎么办?我的玩具不见了。”孩子边哭边找玩具。我们来看看父母可能的反应:第一种父母会说:“哭什么哭,爸爸下班再帮你买一个新的玩具就好了。”或者说:“再哭,爸爸就要生气了,妈妈就要生气了。”甚至有的父母还会说:“你再哭,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如果我们这样回应孩子,就需要赶紧改正。因为,这样先是压抑了孩子的情绪,没有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又用“生气、不喜欢”等等的话,伤害了亲子关系,这会让孩子有很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本来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却因为我们的方式,导致孩子的情绪更强烈。所以,有些孩子情绪容易爆发,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处理孩子情绪时,加深了孩子的不安全感。第二种父母也可能会这样回应:“叫你不要玩,叫你不要带出去玩,你就偏要,还好意思哭。”这个反应也是在否定、压抑、指责孩子。本来是很单纯的一件事,孩子找不到喜欢的玩具了,他很难过,很伤心,可是这些难过伤心,却没有被接纳,被了解,还被指责被否定,这就造成了孩子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比较好的回应是:“好难过哦!好喜欢的玩具不见了。”孩子感觉自己的难过被你知道了。这样一个回应才叫做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真的不要因为一件单纯的事件,否定、拒绝、指责孩子,事情会变得更复杂。这件事情,孩子已经很难过了,再加上你对他的否定,那更是麻烦。总结而言:单纯的事情,请父母单纯地去接纳孩子的情绪,绝对不要再衍生出更多的,不必要的干扰和问题,导致孩子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共情之后,给孩子时间来缓解情绪情绪这个东西,有时候可能一下子就过去了。可是如果这件事是孩子比较在乎的,就需要较长时间来缓解。情绪的缓解和消除,本来就需要一段时间,并不是说父母这样回应之后,孩子马上就可以不哭了,马上就能把情绪收拾起来,这太强人所难了,也是不符合人性的。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疏导,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我们还得有个正确的认知,就是孩子的情绪不会马上消失,而是需要一点时间让孩子缓解、处理他的情绪。
2018年10月24日
其他

郑如安博士直播精彩回顾(二) | 游戏式教养,我们有态度,更要有方法

鸟飞,鱼游,孩子游戏是最自然的事情但孩子却能在自由游戏中玩出自己的经验,玩出对世界的看法所以在游戏式教养中玩具不只是玩具,游戏也不只是游戏10月9日中午,简耕教育和壹父母邀请台湾结构式游戏治疗创始人郑如安老师,及其专注儿童心理辅导研究的夫人刘秀菊老师,针对“游戏式教养”进行了专访。简小编对专访中的精彩内容进行了部分整理,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进行精彩内容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更多的启发。01专注陪孩子有态度,更要有方法主持人周洁让孩子玩出来的过程,本身就很有疗愈效果,父母也许都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不干扰到这个过程。就会让孩子觉得非常不一样,对吗?对!但家长需要很专注很投入的陪伴,加入一些技巧效果会更理想。郑如安老师我举一个例子,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反应孩子,让孩子觉得同样一件事,妈妈这样陪我就是不一样。孩子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幼儿园阶段,一般都很喜欢画画。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创作了一幅图画作品,到了妈妈来接放学的时候,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想让妈妈看。从这个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渴望被关注被看到,其实不只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看到被肯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十岁之前,他就开始在寻找自我了,到青春期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认可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但如果在此之前,你用游戏式教养的方式陪伴孩子,满足孩子渴望被看到的需要,孩子就有可能是一个自信自尊的孩子。但通常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孩子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妈妈回答:“看到了,你画的好棒!好漂亮!但是咱们要走了,快快要走了!”很多母亲从教育书籍上都会看到,我们要赞美孩子,但游戏式教养的鼓励不一样,我们不主张讲“好美!好棒!好聪明!”我们推荐父母能够很专注的看到孩子能力的展现。我们也许不能看到孩子创作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非常认真的看他的作品,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反馈:我看到你画了一个小男生,头发还卷卷的;你还画了一个好大的黄色杯子;这小孩用双手握着杯子,拿着吸管在喝,妈妈猜他在喝的是西瓜汁。因为我看到了旁边画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片西瓜,连西瓜籽都画出来了,而且每一片西瓜颜色还不太一样,妈妈都有看到了。现在我们再来对比,如果说:“好美!好棒!好聪明!”或者“你画些什么跟妈妈讲一下”,甚至有些妈妈会说:“好美!好漂亮!快收起来,快去洗手,快吃饭了!”如果您是孩子,听到妈妈这样的回应,你的感觉会是什么?一定会很沮丧、失落。但如果像上面一样进行回应呢?孩子一定会很开心,因为他的画被妈妈如此专注认真的看到了,他会很有成就感。作为妈妈,我们真的都很投入很认真的在养育,但你真的做对了吗?真的让孩子感受到了我们的专注了吗?孩子只有感到了鼓舞与力量,才会激发内在动力,才会愿意继续努力。如果把画画换成别的东西,你依然可以尝试这样的方式和态度,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喜欢做。即使一段时间后,你不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也不会放弃,他会慢慢形成内驱力,变成自己的意愿。02面对孩子的“不讲理”共情过后,别忘了设限主持人周洁面对孩子爱发脾气,尤其是“不讲理”的时候,游戏式教养会如何来做呢?孩子发脾气、不听话,这也是常有的,但情绪是很微妙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先要让情绪稳定下来。郑如安老师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不管他生气、伤心、难过的原因合不合理,都需要先接纳他的情绪。因为认知神经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杏仁核(掌管恐惧和愤怒的大脑器官)会充血,情绪会越来越强;如果能让杏仁核的充血缓解下来,情绪会逐渐平稳。如果你骂或者指责孩子,只会让杏仁核继续充血;你跟他讲大道理,通常也没有效,研究显示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共情,我们要把孩子的情绪反应出来。我常举孩子生病了,但却想要吃冷饮的例子。孩子说:“我要吃冷饮,我好久没有吃了,好想吃冷饮,要吃冷饮,”父母回答:“不可以吃,你生病了”。孩子还是继续闹,完全听不进去。这时候最先要做的是反应他的情绪。“好久都没吃冷饮了,你好想吃冷饮,不可以吃冷饮好生气。”反应他的感受、期待和想法。但孩子有可能会哭得更厉害!当孩子被我们理解的时候,因为他的感受被接纳了,他的情绪会稳定下来,但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他的情绪不会停下来。就像有的孩子,你稍稍反应一下他的情绪,他就可以稳定下来了,但有的孩子却不行,反而会有更强烈的表达,这可能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些经验,让他学习到,吵闹就有糖吃。只要我坚持一下,父母就妥协了。那如何解决你越讲,孩子哭越大声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先共情孩子,但不要再急着一直反应他的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情绪,他可能越哭越厉害,稍稍安抚一下,他的情绪会慢慢收敛起来的。后面我们要做的是把孩子从感性情绪中拉出来,可以尝试让孩子去做选择。我们可以说:“如果现在你要吃面包或巧克力,妈妈马上买给你,或者是等你病好了,妈妈再买冷饮给你吃。”这里的关键是提供选择,让孩子想想看。当孩子想的时候,我们就在尝试把孩子的情绪拉回理性思维层面了。当然孩子最终做了选择,父母要信守承诺,如果我们没有信守承诺,将来会衍生更多的问题。我们要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但又不能一直陷在其中,尤其是情绪没有缓解或调整的时候,我们要帮孩子从感性情绪转到理性选择的一面。刚刚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希望能对各位父母有所启发。将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试试看。03培养孩子专注力关注优点,而非不断纠正主持人周洁有位妈妈很困扰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专注力不够,课上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朋友和老师会建议她带孩子去查查,是不是孩子有多动症,您能给一些建议吗?现在多动症的情况越来越多,我简要给大家一些建议,如果孩子真的有过动的情况,更需要把陪伴运用到孩子身上,这是非常有效的。郑如安老师我们都有经验,专注做事情的时候不觉得累,做完才发现真的很累,可见专注投入是需要能量的,而有动力才会有能量。刚才讲到当孩子做事情不够专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关注孩子的问题,比如拖延、分心、不认真等等,并且会一直提醒孩子,但发现情况不会变好,甚至会越来越糟。因为孩子没有被看到、肯定到,没有获得更多的能量。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试着找出孩子做的好的部分,并且把它们讲出来。孩子会觉得我做到的,被看到了。以往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家长不但没有看到,还一直反复强调孩子没做好的,孩子就会越来越没动力去做,反正每天都是不好,干脆破罐破摔。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些不太好的表现,即使需要提醒他,也不要一开口就是提醒,而是先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这是家长的一个重要责任。当然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他的挫折会很深,需要慢慢从家长的肯定里获得动力,在我们的陪伴下,孩子会做的更专注,会越来越好,专注力就产生了。如果一直被责怪,孩子就会有情绪,事情会更复杂。孩子不可能完全不专注,他可能可以专注五分钟。
2018年10月12日
其他

郑如安博士直播精彩回顾(一) | 游戏,帮我们用最自然的方试,和孩子建立最美好的关系

只陪孩子玩游戏就能让孩子拥有好性格一周30分钟就可以让我们高质量陪孩子不用讲道理,也可以轻松让孩子稳定情绪这些听起来都是为人父母的美好愿望,但来自台湾的郑如安、刘秀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游戏式教养的方法,让繁忙的父母可以用简单、自然的方式,更专注有效的陪孩子。10月9日中午12点,简耕教育和壹父母邀请两位老师进行了直播专访,由结构式游戏治疗创始人,台湾游戏治疗学会秘书长郑如安老师,以及他的夫人,专注儿童心理辅导研究30多年的心理治疗博士刘秀菊老师,一起向我们介绍了“游戏式教养”的核心理念和很多实用技巧。本次精彩的直播专访,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开场,郑老师和刘老师不仅自己向大家问好,还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小红和小绿。它们是两位老师专门带来的布偶,而这样的布偶在游戏式教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还可以表达很多情绪,直播专访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下面是小编记录的几个非常有启发的问答环节,在这里和大家分享。01用最自然的方式,建立最美好的关系主持人周洁两位老师,小红和小绿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在游戏式教养中,游戏和玩具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它们除了是玩具之外,也可以扮演很多角色,还可以表达很多的情绪。郑如安老师我要介绍游戏式教养,有很多人会问:“玩游戏也可以做治疗?”我们常说:“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马在草原上奔跑,而儿童就是开开心心地玩游戏。这都是它们很自然、很自在的东西。”孩子待在很喜欢的环境中,我们就更能理解孩子,把我们想要教导孩子的一些态度透过游戏传达给孩子。我常举这样的例子,就好像我今天去美国,不会讲英语,跟外国人沟通会很困难,可如果我会英语,就会变的很方便。同样的道理,游戏式教养的特别之处是我们利用了最自然、最自在的“玩游戏”的方式跟孩子接触,频率连对了,沟通就顺畅了。如果频率不对,我们不懂孩子在讲什么,孩子也不懂我们在讲什么,沟通就会有困难。所以游戏式教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玩游戏的情境中,和孩子互动,来培养更优质的亲子关系。
2018年10月10日
其他

郑如安博士父母工作坊 | 每周30分钟陪伴,让育儿从焦头烂额,到从容不迫

警惕自己的育儿优越感无条件的爱,容易和完全满足混为一谈。面对娃的“谎言”测试,用爱来做选择题情绪
2018年9月20日
其他

科恩 | 十月中国行倒计时!成都、沈阳、广州、北京等你来!

2018年10月中国行启动简耕教育,作为《游戏力》系列丛书作者科恩博士在中国的独家授权课程合作机构,自2016年起,与科恩博士夫妇一同,在全国范围积极推荐基于“游戏力”、和“积极心理学”的轻松养育系列活动与课程。2016年4月起,陆续在北京、沈阳、上海、济南、广州、呼和浩特、成都,与当地签约城市伙伴,共同举办大型演讲及工作坊。2017年8月起,携手年糕妈妈平台联合推出科恩博士亲授的《轻松养育》系列音频课,订阅人数近三万。2018年5月,基于中国父母需求研发的“科恩博士喜马拉雅音频课”上线,短短两个月,几千人加入社群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习中感受到支持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孩子变得自律与自信原来养育还可以从游戏入手也可以这样简单轻松如果您是对游戏育儿感兴趣希望养育更轻松的父母育儿过程中遇到挑战与困惑的父母希望将来从事游戏育儿师工作的人士希望能够将游戏育儿理念融入工作老师家庭教育讲师各种需要与孩子一起工作的人群......
2018年9月19日
其他

课程 I 让改变从正念开始,2018正念共修营

我一直想成为我理想中的榜样,但是这次我意识到,其实我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我可以是我自己,但是同时可以向别人学习。因此,在女儿的养育问题上,我也是这样一种态度:做好我自己,用行动去影响我的女儿。
2018年9月19日
其他

允许孩子哭,这是项能力!

孩子哭,常常是家长们很难应对的一件事,很多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太闹腾了,稍有不顺心就哭,哭起来没完没了的,而且还“混不吝”,怎么说也不顶用,最后只能大声训斥、吓唬,甚至打一顿,才不哭。于是我们可爱的家长总结了一条:哭,就得凶。但真是这样吗?这样的经历思绪回到我们幼时,每个小孩子的童年貌似都会有几段印象特别深的哭泣经历,而伴随着我们的哭泣,还有咱们爹娘独有的“哄孩儿”方式。而我小时侯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别哭了,再哭,门口背(卖)小孩儿把你收走!”还有很多,比如:条件式的:不哭了,妈妈给你买……威胁式的:哭,哭,就知道哭,看我不打你……甚至这样说:你自己哭吧,我不要你了……我们为什么会哭?哭和笑传递了我们伤心和快乐的两大情绪,甚至更多。但过往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哭不好,爱哭的男孩子是爱哭鬼。父母们会说“宝宝不哭,宝宝最勇敢”,好像在我们的文化中,男孩儿,男人的哭泣就是可耻的;而对女孩子,“哭说明这个孩子矫情,虚弱。”大人是喜欢笑的,排斥哭的,虽然我知道每个人都会哭,但那是不被喜欢的。于是哭这个动作就会不断的在孩子成长中被压抑。大人们对哭似乎都有一种本能的焦虑,所以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感受是烦躁、着急,这种感受直接导致了大人们的“睁眼xia”——不接受孩子的哭,忽略孩子在哭泣当下的情绪。当孩子哭泣时,我们更多的关注孩子哭泣的动作,而非哭泣背后隐藏的需求、情绪等这些深层的东西。每次哭泣,最终换来的是被忽略的感受,这就使得孩子的情绪成长,无法像身体和认知成长那样成熟。孩子逐渐习得不去表达感受,习得对抗,习得“要你管?”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将会是一言不合大发脾气?将会是一个小皇帝?而当大人们逐渐发现hold不住孩子时,就会开始给孩子贴标签:爱发脾气、不懂得照顾别人、自我中心、没有礼貌……那么从孩子角度分析:哭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孩子哭泣的时候,是在表达什么?其一是工具性的哭,某些需要没有被满足,通过哭来获取,父母想要孩子停止哭泣,就会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上文中提到的条件式制止孩子哭泣,会促使未来孩子通过工具性的哭来换取自己想要的。儿童就是在和我们的互动中逐渐发展出这样的模式的。其二是需要没有被满足后的失落、伤心甚至是痛苦的情绪表达。比如:孩子可能会特别喜欢某样玩具,如果他想要的时候没能找到就可能会开始哭泣,那么这个哭是什么呢?孩子的内心独白应该是:“我想要,我又找不到,我着急,我难受,我太着急了,我需要哭出来。”这时不哭会憋坏的。你要做些什么?答:不需要!我们知道孩子是在表达他的难受,所以我们要向孩子传递的是,我看到你因为没有找到心爱的玩具很伤心,这便是去关注他的情绪。当然这还不够,我们不希望他一直沉浸在这个情绪里,因为这时孩子的情绪来源是有具体事由的,所以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在最初最激烈的情绪逐渐放缓后,需要和孩子一起做些事情,比如:发起邀请,“如果你觉的好一点了,那我们可以一起去找玩具了吗?”这时候,结果有两个,一个是找到了,皆大欢喜;另一个是没找到,孩子可能还会哭,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这样说:“看来我们需要想想办法”、“是否有其他的东西可以代替”、“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做一个”。这个过程中,父母温和而坚定的保证自己情绪稳定很重要。其三,通过哭泣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里我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很多问题通常都是我们父母直接或者间接催化的。举例子,父母说孩子拖延——有的父母给孩子定了时间,早上起床后20分钟要做完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背书包,然后开始一遍遍的催促:快点、快点……而完全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发展水平,想一下,要一个5岁的孩子跑100米跨栏,当然办不到了。孩子会哭泣表达抗议,在他哭的时候,他在说:爸爸妈妈,我求你们了,我做不到,饶了我吧!然而这些却被无视,甚至被指责:你快点不行吗?你就是故意的!这样做是眼睁睁的将孩子送到了拖延的阵地。父母上班快迟到了,着急又焦虑,于是这不可避免的又是一场鸡飞狗跳。此时孩子的外部框架并没有建立起来,好的习惯也就无从谈起了。从父母的角度来看,这种焦虑来自哪里呢?它来源于控制。在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体验到的是失控的焦虑和恐惧,这种状态是极不舒服的,所以成人会通过上文提到的讲条件的方法让孩子安静下来!总之,孩子,你不要哭就对了。我们会发现不能关注孩子哭泣的父母,是自己的情绪发展未能成熟。孩子的哭泣会带动她们内心中那个更无助、焦虑以及惶恐的小孩。
2018年9月12日
其他

无条件的爱,容易和完全满足混为一谈。

壹在爱情里,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信念:你爱我,就应该……总有些人觉得,无条件的爱,就是满足他的全部。甚至觉得,爱一个人,就是满足他的全部。你爱我,就应该满足我。显然这是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是危险的。每个人的心中也都在渴望着这样一种爱:无论我是好是坏,你都不离不弃。无论我表现出什么样子,你都还是无条件爱我。他们不相信爱,就开始测试爱。我加大需求,看你还是否愿意满足我。我折磨下你,看你是否还愿意爱我。结局常常是:爱经不起测试。然后他们就成功的验证:我果然不被爱。可无条件的爱,不是要什么就给什么。贰渴望无条件的满足是危险的。很多人会抱怨对方“不爱我”。其实他们所说的并不是不爱,而是不够爱。包括对爸爸妈妈、朋友、伴侣的抱怨和控诉,我们责怪的是他们没有给我我想要的剂量的爱,没有满足我的需求,没有给我我想要的方式的爱。但你说他们一点都不爱吗?他们也许没有满足你的全部,但并不是什么都没付出。这个人跟你不是敌人,也不是陌生人。一点都不爱你,也挺难的。对方在付出这些微薄的爱的时候,是有条件的吗?也许有,更多的时候可能都没有。他们只是想为你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一点点事。比如说关系中的沉默。你很想让他给你一个回应,可是他只是沉默、冷漠、不说话。你就觉得不爱。实际上,他只是不想跟你吵架伤害你。他也在情绪里,他做不到好好说话哄你,他能做的只有忍着自己的情绪不发泄给你。可是你看不上,在你的世界里:你不按照我想要的方式来做,就是不爱。你让我糟糕的感觉没有变好,就是不爱。你没有给我想要的满足程度,就是不爱。当他们体验到不被爱,就开始了折腾。全然忽视对方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实际上他们只是在说:你没有满足我想要的全部,就是不爱我。叁想给出无条件的满足更是危险的。被指责的人容易认同。他们会自责、内疚,觉得自己的确不够爱对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比如妈妈会在不满足孩子的时候感觉到内疚。她会觉得孩子有情绪,就应该无条件接纳。孩子有需求,就应该无条件满足。自己不应该对他发火,不应该给孩子带来伤害。“给孩子带来伤害”,是很多妈妈难以接受的事。可是她们又做不到不伤害。恋人中亦经常如此。他们的确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伴侣,也觉得自己行为是不对的,很想去调整自己的生活、脾气、节奏,去照顾到对方。可是又总是做不到,进而自责。这种内疚会让他们无法承受,就会转化成暴躁发泄出来。实际上脾气暴躁的人,有很多是因为内疚。他们在要求自己无条件满足对方可是又做不到,他们对自己的攻击投射了出来。想给出无条件爱的人,是容易自责、内疚、压力大、内耗大的。他们总觉得:他想要就满足他听他的,才是爱。不给他带来任何的伤害,才是爱。这种理想化的爱,超出了他们的付出力。他们就很容易崩溃。肆导致这些的是我们内在原始的自恋。健康的爱乃至健康的无条件的爱是这样的:我给你我所能给的,不以回报为目的,就是无条件的爱你。而非给出你想要的全部。我尊重自己能力有限,无法给到你想要的全部,而不必自责,这就是无条件爱自己。我尊重你因为没被满足而愤怒、受伤,知道并尊重这是你应对匮乏感的方法。而不必责怪你不该有情绪,不该有需求。这时候我静静陪着你受伤,就是无条件的爱。就像这样一个妈妈:孩子想要一个200块的玩具,妈妈不想买。但她不会指责孩子贪婪、不懂事、不体贴,更不会找一堆为你好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不买。妈妈只是温柔的诚实的告诉孩子:妈妈心疼这200块钱,觉得这个玩具很贵,不舍得给你买。听起来很残忍,可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妈妈。孩子就开始闹脾气了:你就是不爱我了,都不舍得给我花钱!然后妈妈就停下手里的事,静静地看着他哭闹。告诉他:妈妈是更爱钱,可妈妈也爱你。妈妈还是会给你买不贵的玩具,会给你做饭、洗衣服、照顾你、供你读书,这些都是妈妈爱你的表现。陪伴和安抚,就是妈妈能做到的。孩子哭了会儿,说了句:那我能要这个20块的吗?妈妈说,可以呀。这是个真诚的妈妈,她给出了能力内能给的全部。让她为孩子花钱买她认为贵的东西,她就是下不了手,超出了她的心理接受能力。但她不会因此否认孩子的需求有问题,也不会让孩子觉得不买就是不爱了。她帮助孩子看到了:妈妈是有局限的。妈妈给不了你无条件的满足,但妈妈还是有给你爱。没有100分,但不是0分了。那么他长大后也就知道:别人即使没有给我100分,也还是在爱着我。并不因为此刻没有满足我就放弃我了。这个过程,一开始的确是难受的。不被满足的确很难受。可我们终究要面对自己的这部分丧失:这个世界,无法无条件满足我们的全部。这个丧失,孩子小时候妈妈没有能力帮他面对。长大后,他就需要自己更艰难地在感情里一次次面对。
2018年9月1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观点 | 警惕自己的育儿优越感

在“优势比较”中成长的孩子很难有同理心,也不会有尊重他人的善意。同时他们也不会善待自己,因为一旦他们落到“劣势”的那一方,他们也会无情地批判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走到第一个圈子旁边,听到大家在议论:“你看隔壁家那谁谁谁,这么大了还在吃奶,难怪不好好吃饭,又瘦又小。她家大人也不着急。”等走到下一个圈子旁边,听到的又是:“谁谁谁家娃从生下来就吃奶粉,现在抵抗力差,动不动就生病。那妈也太不负责任了,谁不知道母乳好啊。”走到操场旁边,听到一群妈妈在说:“我家娃上三个兴趣班呢,上个月还拿了个全省钢琴一等奖。还是学学好,技多不压身,别等到上学了啥也不会,那时候就该自卑了,做父母的后悔可就晚了。”来到池塘边,又听到另一些妈妈在议论:“我家娃从来不上兴趣班,你看那些学这个学那个的孩子,多可怜啊,这么小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以后长大了是要付出代价的。”听着大家的议论,想起我刚生叶儿的时候,仗着自己看了几本新概念养育的书籍,又参加了一些工作坊,于是整天把爱和自由、接纳、尊重挂在嘴边,似乎全世界就只有我最懂孩子了。家人的各种做法都让我看不顺眼,觉得他们思想落后。走出去看到别的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那么粗糙,完全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啊,简直就是错误一大堆,恨不得扑上去给对方上一课。然而慢慢的我发现,当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待家人、看待其他父母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满满的优越感。我给自己冠上了“新育儿理念”妈妈的头衔,把其他人自动划归到了“旧”的一类。似乎意味着我的方式才是最先进的,比你们的都要好。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可能就会忍不住去比较:看看,那个谁谁谁是虎妈式的方法,所以孩子胆小懦弱没主见。或者谁谁谁家一点都不懂教育,从来不管孩子,孩子都给养毁了等等。这种比较方式,和我们看谁家孩子多背几首唐诗、多认几个字是一样的逻辑。这实际上还是一种攀比,是一种虚荣心。只不过当初是在比技能,而现在变成了比性格。然而相对于技能而言,孩子的性格更为主观,更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有比较,就会带来焦虑,这种焦虑会干扰父母们看清真实的情况,很难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于是就很容易在这样的比较中迷失。甚至同样的行为,我们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孩子好商量,若他父母是奉行新教育理念的,我们就说他“体贴懂事”;若他父母是坚持所谓传统教育的,我们就说他“懦弱服从”。孩子不好商量,若是自己的阵营里的,叫做“有独立思想,坚持主见,敢于质疑权威”;若是在另一边的,就变成了“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顶嘴没规矩”。我们甚至不需要去看到孩子的全部生活,而仅仅是通过一些片段的表现,就已经在内心下了这样的判断。这样的比较之下,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恋的优越感,同时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落入对不确定感的恐慌。比较心之下的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寄予一些期待。很多妈妈在学习了一些新的理念之后,以为自己对孩子已经放下期待了,但是内心还是会有纠结:我这么努力地用爱和自由对待孩子,为什么孩子好像还是安全感不够?为什么孩子不像书上写的那样通情达理、内心强大呢?其实,这还是一种期待。我们期待用爱和自由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应该快乐健康、人格完整、内心强大、所向无敌。一遇到孩子不是这样子的,就会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哪里又做错了?或者是不是这一套理念压根就行不通呢?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跟在孩子后面,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期待他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家的孩子强,这才能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先进的,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才有资格对外宣称自己是一个好妈妈。而当我们的孩子真的取得了某些成绩的时候,我们又会忍不住用自己孩子的优势去和其他孩子比较,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比如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你看你坚持练琴,现在进步多快啊,隔壁家丽丽就不如你弹得好。”或者“我家壮壮心态就是好,参加各种比赛从来都不紧张。你看小明,比赛输了还哭鼻子呢。”我们以为这样的比较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信,似乎这样的方式也能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些优越感。然而在这种“优势比较”中成长的孩子很难有同理心,也不会有尊重他人的善意。同时他们也不会善待自己,因为一旦某一次他们落到“劣势”的那一方,他们也会无情地批判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我们只比较孩子的优势,也很容易让孩子执着于在比较中得到些许虚幻的自信和快乐,然而这样的自信是建立在外部评价上的,很容易就像泡沫一样幻灭了。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自我评价上的,它不依赖于外界,而是来自于孩子内心深处。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只有当一个孩子确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一定的目标时,他才会获得坚实的自信心。小巫老师翻译过施泰纳的一段话:在通往高层知识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当听到对方观点时,将自己赞同或者反对的意见静音。不仅要静音智性的判断,还要静音一切反对、排斥、甚至赞同的感受。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仔细地观察自己,确保这些感受,即便在心魂表面没有体现出来,在其最深处也是不存在的。比如,我们必须学会倾听比我们‘认知低下’的人所说的话,按捺住任何优越感或者‘我更懂’的感觉。当时读到这段话时无比震撼。如果不能放下内心高低比较的评判,又如何能够如其所是地看到对方呢?对于其他孩子也心怀善意,接受自己孩子的独特性,也接受所有孩子的独特性,不盲目比较孩子。既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达到某种统一的标准,也不要求别人的孩子达到自己认定的标准。所有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不同,任何父母都没有权力要求其他父母遵从自己所信奉的教养方式。坚持自己相信的道路,同时尊重他人的选择,看到我们彼此之间仅仅是差异。因为我们过往的全部经验决定了我们现在会有不同的观点,而并不代表我们之间就有高低优劣、先进落后。作为父母,我们坚定地践行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时也包容接纳其他不同的方式,不去简单粗暴地评判,或许我们的孩子也会在这样的生活中多一分成长的自信与从容。END作者简介:叶月幽,两个孩子的妈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认证治疗师;美国G.T.I总部认证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著有《看不见的养育,看得见的成长》。
2018年9月7日
其他

游戏 | “不是爸妈不让你玩,你已经是小学生了”

9月开学季,又一批小豆丁变成了小豆包于是爸爸妈妈总喜欢为这个人生新阶段送上殷切的希(yao)望(qiu)“孩子,你已经是小学生了,知道吗!”生
2018年9月6日
其他

寻找您身边的游戏力讲师

从愿望到课堂过去两年,简耕与科恩博士一直密切合作致力于将游戏力学习落地中国我们倾听数千名家长的养育困惑深入了解当今父母的养育难题与科恩博士共同开发音频课程带领近4万名家长线上学习走过中国10多个城市与3000多位父母/老师们面对面工作共同体验原汁原味的游戏力魅力您身边的讲师我们用2年时间,迭代课程,小步慢跑限额招生,甄选出81位游戏力讲师他们中有的在教育一线与孩子、家长工作有的坚定的投身于游戏力的深入实践与传播分享中与科恩博士、与简耕共同努力让游戏力有机会走近更多中国父母他们对教育/养育深怀热诚是经验丰富的儿童/父母教育工作者是拥有多年养育经验的成长型父母他们中很多对心理学、儿童发展游戏治疗有深入的学习他们不仅是游戏力爱好者更是温暖而坚定的游戏力精神践行人欢乐课堂下面就是7-8月刚刚结束的本土游戏力讲师课程回顾It's
2018年9月5日
其他

分享 | 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先从看他们玩开始吧

先看看孩子的玩耍吧,这样的观察将会是个有趣的开始。END作者简介:小C首期科恩亲授游戏力讲师班学员结构式游戏治疗师(在训)5岁男孩的妈妈作者个人公众号:小C的秘密花园
2018年8月30日
其他

面对娃的“谎言”测试,用爱来做选择题

小编说面对孩子的小谎言、小气馁,通常是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事情。揭穿他,可能会死不认账;随着他,担心以后会不会形成习惯;鼓励他,没准效果真的不是很好。究竟如何是好?不如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分享人是怎么做这道选择题的。第一次选择该揭穿还是该倾听淏哥的游泳课程进入第六天了......今天早上他故意大声咳嗽,告诉我:妈妈,我现在咳嗽的都头疼了!虽然咳嗽声音确实不小,但为娘的我还是能辨认出这个声音并不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迅速读出了娃的潜台词:淏哥今天不想去学游泳了。所以我决定先按兵不动,看看淏哥打算怎么办?我:哦!你觉得有点不舒服对吗?淏哥非常小声的回答:是,今天可不可以不去学游泳了呢?我:如果你真的不舒服,当然要休息,不过为了保证你不病的更厉害,我们需要去医院看一下。淏哥:哦!妈妈那我需要认真考虑一下了!我:当然可以了!此时我已经清晰的感受到了淏哥的确是在“装病”,所以我决定继续听。淏哥:妈妈,我觉得我休息一天就行,应该不需要去医院。此时娃的小谎言已经清晰的摆在了我的眼前,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对继续学游泳的为难情绪。于是摆在我面前的就有了两个选择:揭穿他,并告诉他你没有生病,应该继续上课;或是停下来再听他多说说,尝试帮孩子解开现在的心结,我选择了后者。第二次选择是鼓励还是给支持?我慢慢的走到淏哥身边坐下来,我看着他说:妈妈能看出来淏哥今天不太想去学游泳了,因为越来越难了,是吗?淏哥没说话只是点点头……此时我的第二次选择出现了,是该鼓励说,这都是正常的,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还是尝试继续倾听,帮孩子找回力量呢?我继续选择了后者。我:妈妈只想让泽淏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妈妈一直都在你身边,我会一直陪着你!这句一出,淏哥终于说出藏在心里的想法:我想你们和我一起学游泳,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话到此处,我突然明白了,在淏哥小的时候,我们曾经尝试过全家人一起学游泳,但这一次因为淏哥比较大了,所以选择了家长不参与的集体课程。虽然我每天都送淏哥去学游泳,但因为没有了在身边的陪伴,于是淏哥并没有感觉到来自我的支持,加之课程较难,他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被要求、被安排的压力与无奈,他觉得面对困难的只有他自己,这种孤独与不安全感,让淏哥失去了勇气!找到了堵在淏哥心里的结,下一步就是和娃一起把结解开了。最终我们决定在淏哥换好训练服之后,跑到更衣室的门口告诉我一声,我就到楼上的玻璃窗处,看他练习。阳光般的笑容终于又回到了淏哥的脸上......下课之后,教练告诉我说,淏哥今天的训练放松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淏哥终于克服了憋气这一关!做选择让我们以“爱”为最高准则通过近月余的努力,淏哥已经可以熟练掌握蛙泳了,但这件事却给了我太多的启发。面对孩子们的小谎言、各种为难的情绪时,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在做着选择题,答案虽无对错,但每次做出的选择都在影响着事情的变化,孩子是一步一步闭上心门,还是一点一点敞开心扉,都在我们的选择这之中。有时候我们总在抱怨怎么劝孩子,怎么鼓励孩子都不管用,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做的选择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给孩子重新注如力量呢?
2018年8月29日
其他

分享 | 大手连小手,大心连小心

编者按: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依然是2018年7月简耕举办第一届结构式游戏治疗专业课程的学员。生活中,孩子的一些小“习惯”,总让父母发愁不已,比如:吸鼻涕、脏手抹衣服,甚至是一些特殊的亲密动作。通常是孩子屡教不改,我们脾气越来越急,直到彻底发怒,却发现孩子非但没记住,还可能转入“地下”进行操作了。不如听听今天的分享故事,不急不躁,也能解决恼人的小习惯。起因小皮快五岁了,经常拽我的头发,有时拽得我很疼。我多次苦口婆心地说“小皮,你长大了,不用拽头发也知道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妈妈爱你”,
2018年8月22日
其他

家庭 |《超人总动员》:一家人,在一起,看见就是力量

编者按《超人总动员》一部全家欢电影,有人看到搞笑的情节设计,有人看到炫酷的动漫特技,也有人看到了家庭关系中“看见的力量”。今天让我们借助作者的视角一起来看看身有超能力的人一家人,是如何看到彼此的“力量”的吧!周末陪儿子一起去看了《超人总动员2》,儿子很是喜欢,回来之后不断的在ipad看,这个超人的人设,还是很受小朋友喜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孩子会把自己想象成超人,这样会增强自己的力量感。科恩博士也在《游戏力》一书中提到,让孩子扮演有力量的角色,比如超人、公主、好学生,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哈哈,没想到吧,原来孩子们喜欢超人,英雄这些角色,,还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呢。回到家,我就找机会把《超人总动员1》看完了,这两部电影里面呈现的,虽然是超人的电影情节,但作为关注家庭教育的妈咪,我在这部电影中,也看到了很多普通家庭存在的问题,比如:•婚姻中妈妈的自我•平衡孩子的需要和社会需要•青春期孩子的沟通•爸爸参与养育•小宝宝的力量感
2018年8月16日
其他

科恩 | 孩子磨蹭怎么办?

拖延,很多家长头疼不已的一件事,我们看着表心急如焚,孩子却在上演电影慢动作......•一顿简简单单的饭,吃上个把小时,很多饭菜热了又热•写作业也是重灾区,一边写,一边玩,经常是以我们的吼叫和孩子的泪水收场•任凭你如何夺命狂催,孩子就是用自己的“决心”做着自己的事情,就像完全听不到你的话究竟该如何才能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能够改掉拖延的习惯呢?今天来支招的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游戏力创始人科恩博士,陪大家一起聊聊拖延这个最常见的育儿小问题。课程推荐
2018年8月15日
其他

科恩 | 火热报名开始!10月游戏力中国行:成都、北京、杭州、广州 、沈阳

2018年10月中国行启动简耕教育,作为《游戏力》系列丛书作者科恩博士在中国的独家授权课程合作机构,自2016年起,与科恩博士夫妇一同,在全国范围积极推荐基于“游戏力”、和“积极心理学”的轻松养育系列活动与课程。2016年4月起,陆续在北京、沈阳、上海、济南、广州、呼和浩特、成都,与当地签约城市伙伴,共同举办大型演讲及工作坊。2017年8月起,携手年糕妈妈平台联合推出科恩博士亲授的《轻松养育》系列音频课,订阅人数近三万。2018年5月,基于中国父母需求研发的“科恩博士喜马拉雅音频课”上线,短短两个月,几千人加入社群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习中感受到支持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孩子变得自律与自信原来养育还可以从游戏入手也可以这样简单轻松如果您是对游戏育儿感兴趣希望养育更轻松的父母育儿过程中遇到挑战与困惑的父母希望将来从事游戏育儿师工作的人士希望能够将游戏育儿理念融入工作老师家庭教育讲师各种需要与孩子一起工作的人群......
2018年8月14日
其他

情绪 | “不许哭,好好说话”——大脑告诉你这是个伪命题

一个下雨天的小故事1我们家住在一楼,窗外不远就是本栋楼的垃圾桶,窗外飘来的远不止灰尘和气味,还有各种家长里短:早上不想上学的孩子哭闹声;白天抱着孙子抱怨儿女的老人;晚上凑一块吐槽老公的中年妇女……
2018年8月9日
其他

分享 | 用她们的故事带你走进游戏养育

真诚游戏式养育,用心陪孩子玩如果你也希望了解游戏治疗或游戏式养育可以关注“简耕”公众号回复“游戏式养育”了解相关内容
2018年8月8日
其他

科恩 | 火热报名开始!10月游戏力中国行:成都、北京、杭州、广州 、沈阳

2018年10月中国行启动简耕教育,作为《游戏力》系列丛书作者科恩博士在中国的独家授权课程合作机构,自2016年起,与科恩博士夫妇一同,在全国范围积极推荐基于“游戏力”、和“积极心理学”的轻松养育系列活动与课程。2016年4月起,陆续在北京、沈阳、上海、济南、广州、呼和浩特、成都,与当地签约城市伙伴,共同举办大型演讲及工作坊。2017年8月起,携手年糕妈妈平台联合推出科恩博士亲授的《轻松养育》系列音频课,订阅人数近三万。2018年5月,基于中国父母需求研发的“科恩博士喜马拉雅音频课”上线,短短两个月,几千人加入社群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习中感受到支持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孩子变得自律与自信原来养育还可以从游戏入手也可以这样简单轻松如果您是对游戏育儿感兴趣希望养育更轻松的父母育儿过程中遇到挑战与困惑的父母希望将来从事游戏育儿师工作的人士希望能够将游戏育儿理念融入工作老师家庭教育讲师各种需要与孩子一起工作的人群......
2018年8月6日
其他

游戏 | 游戏(治疗)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

Fzhi_xinli)。简耕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2018年8月1日
其他

孩子忘东忘西,写作业拖拖拉拉怎么办?

本文摘自于郑如安老师公开课讲座《高质量游戏时光,提升孩子专注力》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游戏式教养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这边有一个实际的妈妈的分享,是一个上过游戏式教养工作坊妈妈的分享,她是这么形容描述他的儿子:一个一年级七岁的孩子。她说他的儿子好像是少根筋,什么都不清楚的样子,经常忘东忘西。她说,一年级的时候,外套背心读一学期就已经丢了三件。水壶带着水去学校喝,三天都没有带回来,自己也不知道。跟他讲,明天记得把水壶带回家,每天都讲,三天了,还是还没带回来。更让妈妈担心的是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拖拉程度到什么样?他可以写功课,一个小时只写三个字。各位,忘东忘西,掉东掉西,做事拖拖拉拉,会不会被骂?当然会被骂,慢慢的情绪管理不好的事件跟着接踵发生。他经常会不理解、误会别人的意思,一生气起来,会打自己的头。这个孩子其实已经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有严重情绪困扰的孩子。你想想看,妈妈带着这样的孩子心力交瘁,精神状况也处于紧张焦虑和暴躁的状态,容易愤怒,所以经常跟孩子的关系是很紧张很冲突的,这样的情形下,孩子怎么可能会越来越好?不可能。所以很烦恼,才小学一年级就是这样子,还经常被老师投诉,妈妈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都心力交瘁了。机缘巧合之下,她来上了我的课。其实没有上很久,我们只教了几个基本的技巧,后来她就做了一个分享。她说她领悟很多,以前她总是一直提醒孩子、叮咛孩子,孩子没有做到没有做好,还会指责孩子。但我们游戏式教养里面就一个小小的很简单的技巧,一个调整而已,我接下来会讲这个技巧,但是先要来分析一下专注力。专注力是要有能力集中注意在某些事物上面,它是需要有能力的。所以专注力是需要练习需要培养的。但这里说的练习和培养,并不是我们常讲的你好好认真写,我就给你一个礼物,给你一个奖品。单靠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孩子必须发自内心、自发的愿意来做这样的一件事。很多的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没有办法专注的时候,通常会做什么?当我们在学校或在家里面看到孩子又不专心,不专注的时候,我们说:小明专心一点!小明又在看什么?专心点!你看看,这个字怎么写?只写一半又不专心,写了那么久,才写三行才写三个字,你就只会一边写一边玩!各位,你体会看看一个孩子,他专注力的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然后当他在执行一些需要专注的工作任务和作业的时候,他没有办法这么有能量的把任务完成,就拿写功课来讲好了,还没有写完的过程中,写到一半,甚至刚要写几个字,因为他没有办法专注,所以他就涣散了。而这个时候又被我们指责,你看,又不专心了,又不注意了!这件事情该做完他没有做,然后在这过程中又经常的被指责,你觉得孩子会越来越有能量吗?他会越来越能够投入吗?就拿写功课这件事情来举例,他因为还没有专心的能力,或者说,他专心的能量还不够,假设这个作业要20分钟写完,他还没有办法有足够20分钟的能量去把它写完,所以一定写到一半就不专心了。然后不专心了就被指责,这样子就成为一种恶性的循环。他怎么有可能做得好?所以我们绝对要避开环境的吵和乱,我们真的不要让孩子太早接触到电动玩具,用手机玩游戏,这些都会让他的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因为他从小就接受到这么强烈的刺激。所以当他需要专注的时候,都需要很强烈的刺激,他才有办法去吸引到他的注意力,因为他从小就是在这种很刺激的声光颜色里面成长的,如果没有这么强烈的刺激,他就没有办法专注,因此一定要避开这样的习惯:给孩子电动玩具,打电动,看电视,这些部分一定要避免掉。另外,环境的吵和乱,这也要避免掉。要做到什么?规律的工作时间,规律的游戏运动。这点我要重点讲一下。因为孩子的专注练习,当孩子的生活里有规定的习惯的时候,他会知道这个时候要做这个,那个时候做那个,他的心理、生理会慢慢的习惯,会有准备。有准备的时候,对他的专注力是有帮助的。另外,所有的游戏和运东(不是线上游戏这种游戏),而是真的用手眼操作、跑、追、跳、碰这样的游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要玩游戏是需要专注的,你今天要不管是下棋还是玩那种丢球,打球要瞄准丢到,这些都需要专注。所以这讲到我们的游戏治疗和游戏式教养之所以重要,之所以强调游戏,是因为当一个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他肯定乐意投入游戏。▲图片来自直播分享各位,这个时候你不要以为专注投入只用在功课读书上面而已,其实专注是一种特质,是一种习惯,所以透过这样的需要专注、而且孩子也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也在学习培养专注,当然我们就更可能让他把从中学习到的专注应用在他的功课学习上面。所以不要有太强烈的那种声光刺激,导致他而后好像刺激不够强烈,他就没有办法集中他的注意力。然后我们要透过规律的工作,规律的时间,规律的游戏跟运动来让孩子学习练习在游戏和运动中的专注。再来我们要从心理需求层面来谈到孩子的部分。好,怎么做,我们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什么意思?不是说看他写功课不专心,就一直要提醒他专心,想尽办法要他专心。我们游戏式教养,有一个小小的不一样的地方。刚才我讲了,如果一件事情你经常的、或者每一次你做这件事情就总是被数落被提醒做得还不够好,甚至被指责,你是不会有兴趣做的。所以各位,刚才我们有讲到的专注力是一种能量,是一种需要能量培养出来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所以他必须要发自内心,有这样的信心和能力能量的时候,他才有办法把专注做得好。那又讲了,如果我们做一件事经常的被肯定被看到,我们就会越来越有信心的去做它。所以我们当爸爸妈妈的,当你要培养孩子在写功课和读书上面的专注的时候,你要先满足她的一个心理需求,就是被爸爸妈妈看到和肯定到。什么叫做被肯定到?今天他在写功课了,你知道你的孩子专注力不够,他没有办法持续30分钟或20分钟。所以各位你不要每次叫他去写功课,然后等到20分钟以后过去,看到他又不专心了,你就在那边指责。你刚好要颠倒过来。这个时候我们要求爸爸妈妈们,当你的孩子,在你的邀请要求之下:来,小明写功课了!你把环境布置得很安静很单纯,不会被干扰。当孩子在拿着本子写功课的时候,或许过去你经常会去指责提醒,但这个时候请你要把孩子有做到的行为反映出来。他写了三分钟了,五分钟了,这个时候专注力还有的这个时候,你就要过去看到:小明,妈妈有看到,你写了两行字了,这一行的字写得很整齐,写在框框格子里面。爸爸有看到,妈妈有看到。所以什么叫做具体把你有看到的讲出来?孩子写了三行了,我看到你写的三行字里的哪几个字写得很整齐,写在格子里面,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而这样的孩子除了他在完成这种任务性的工作,比如写作业,我们要去看到他做到的部分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他有做到的一些好的事情,好的行为,我们都要经常把它给具体反映出来。什么叫做具体?有时候很多妈妈听到这边也都听懂了。其实不是。我们来看这一张图片,小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很乐意的跟爸爸妈妈分享的。▲图片来自直播分享他在学校画了一张图跑来,看到妈妈来了,就跟妈妈讲,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你要怎么回答?好美,好棒,好乖,你画的是什么?这是一般父母亲常常回应孩子的方式,但今天游戏式教养是讲你要提升孩子的自信自尊,还要让孩子能够更有力量的培养专注力。所以你就很具体的描述,你听听看我怎么讲。如果今天小明拿来给我看:爸爸,你看!好,爸爸看看,爸爸有看到,(看到什么我就要具体讲),看到一个小男生,头发卷卷的,嘴巴张得好大,好开心,还抱着一杯黄色的杯子,我猜他在喝西瓜汁,因为我看到你画了123456789,9片西瓜,你连西瓜籽都画出来了。各位,我这段描述,没有讲好美好棒好乖。可是这样的很具体描述孩子有做到的行为,我这样描述孩子会很满足的,因为他觉得妈妈你真的很专注很认真的在看我,而且你对我所画的是欣赏的。因为你如此之专注的看着我,孩子动力当然就会出来了。动力出来了,他就更愿意多做一点。所以我们的目标,当我们的孩子的专注力还不是那么够的时候,你不要等到最后的一个结果再来去回应孩子,你会发现通常都是失败的。因为他的专注力还没法持续那么久,所以你就要在孩子还专注的状态之下,肯定孩子有做到的行为,再加上平常要经常地反映,孩子有做到,多用“你可以”、“你能够”、“你会”、“你有做到”这些词,透过这种事,妈妈有看到你,帮我把碗洗好了,爸爸有看到你今天一回到家就把书包放到桌上,不是乱丢。孩子有做到的东西要讲出来,因为“有做到”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的需求,要被看到,被肯定到。我们今天先不谈90分100分,而是当我们的孩子有做到某些事情的时候,请你一定要去反映出来。因为他就会更愿意更乐意去投入,我稍稍归纳总结两点。第一点,不要小看我们所谓的游戏。撇开线上跟网络游戏,一般需要拿玩具拿物件这样的游戏,如果是孩子遇上有兴趣的游戏,他一定会投入。我们要在孩子投入的玩游戏的过程中去把孩子的专注反映出来。你看到孩子在很专心地在玩叠叠乐或者乐高的时候,你就说,我有看到你在排叠叠乐,排到第18层了,快要倒了,你很小心的把它排在第20层,没有倒,我还看到你第二次很小心把它放上去。你好专注地在进行。因为专注是一种能力、能量、态度,透过平常这样的游戏,他做到的这些点,我们当然要很具体地讲出来,而最重要的是,孩子会被肯定到。各位爸爸妈妈,如果你按照我的方法去练习,你就会越来越能把孩子有做到的很多的事情反映出来。第二点,如果我们期待孩子在读书写功课上面要专注,我们要去在脉络中认识我们的孩子。我知道我的孩子现在的专注力还不够好,我期待他更好,因为你期待他更好,所以就要你当孩子有做到、还算专注的时候,请你去进行具体的回应。孩子有做到、有专注的那些行为,不要只是说:小明你好乖,你好听话,你今天很专心很棒。不要只讲这样,而是具体讲他怎么个专心法。哪怕只是说,我看看到你拿着笔在写一个字,而且在一直写下去;国家的“国”很多笔画很难写,可是我看到你还是一笔一画地把它写,而且写在格子里面,我都有看到,还有那个字,我看到你写错了,你自己有发现,还拿橡皮擦擦一擦。我有看到。各位试着体会看看,这样子回应是不是会让孩子更有动力,所以简单说,游戏式教养,根据游戏治疗的理念,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懂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要从内在里面帮助提升孩子内在自发的动力,提升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因为我们相信,当孩子有了自信有了自尊,他对自己是正向的自我概念和自我看法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会更能够在对的事情上面去投入,而不是只用提醒的方式不断的提醒,当然更不是用责骂的方式;我们也不鼓励,只用奖励奖品的方式,你今天如果写完了,我就给你什么奖品,你今天做到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奖励,因为这都是从外而来的,不是从内在自发出来的。我们的孩子虽然没有严重创伤,可是在学习上和功课上有压力,觉得焦虑紧张,在人际上多多少少也都会有一些状况,所以也很期待各位学习用游戏治疗来帮忙孩子疏解,透过游戏和玩具来疏解他的情绪焦虑和压力。当我们用这样的态度来陪伴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把孩子培养得更有自信更有自尊,更能自我负责。END更多郑如安老师课程信息:4天时间,游戏妈妈养成记
2018年7月11日
其他

从这里起步,成为一名专业的儿童游戏治疗师 | 结构式游戏治疗专业课程

12天完整结构式游戏治疗专业课程+100小时实践+40小时以上督导||一名专业结构式游戏治疗师游戏疗法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卢梭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来了解和理解孩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此后,游戏治疗在国外慢慢发展成为对青少年儿童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咨询方法。然而,游戏治疗在国内才刚刚开始起步。很多有志于成为游戏治疗师的人苦于不知从何开始,没有专业清晰的学习路径,而陷入困局。经过长时间探索与寻找,我们找到了郑如安老师。郑老师有着20余年的实务经验,以游戏治疗、叙事治疗、人际历程理论及依附理论的概念为基础,创立了结构式游戏治疗,并且发展出明确的成长路径,只要一步一步踏实完成课程,承接个案并接受督导,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专业结构式游戏治疗师,获得结构式游戏治疗师证书。注:游戏治疗是一个多流派多学科整合的儿童治疗理论和操作系统,学习游戏治疗系统课程,学员无需拥有精神分析理论基础。成长没有捷径,我们一起同行!带领导师郑如安
2018年7月10日
其他

从这里起步,成为一名专业儿童游戏治疗师 | 结构式游戏治疗专业课程

12天完整结构式游戏治疗专业课程+100小时实践+40小时以上督导||一名专业结构式游戏治疗师游戏疗法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卢梭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来了解和理解孩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此后,游戏治疗在国外慢慢发展成为对青少年儿童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咨询方法。然而,游戏治疗在国内才刚刚开始起步。很多有志于成为游戏治疗师的人苦于不知从何开始,没有专业清晰的学习路径,而陷入困局。经过长时间探索与寻找,我们找到了郑如安老师。郑老师有着20余年的实务经验,以游戏治疗、叙事治疗、人际历程理论及依附理论的概念为基础,创立了结构式游戏治疗,并且发展出明确的成长路径,只要一步一步踏实完成课程,承接个案并接受督导,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专业结构式游戏治疗师,获得结构式游戏治疗师证书。注:游戏治疗是一个多流派多学科整合的儿童治疗理论和操作系统,学习游戏治疗系统课程,学员无需拥有精神分析理论基础。成长没有捷径,我们一起同行!带领导师郑如安
2018年7月5日
其他

4天时间,游戏妈妈养成记 | 游戏式教养工作坊

孩子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发脾气?出门磨蹭,做事拖拉,总是让父母不停催促?写作业不专心,粗心大意,每次陪写作业都是一场对父母生命的挑战?特别粘人,时时刻刻都要求父母陪着玩,让父母精疲力竭?什么事情都不愿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不强?……面对这些养育中的种种挑战,是否能有一套方法从容化解,让养育重新成为对父母和孩子的双向滋养?有!来自台湾的郑如安博士在他的公开讲座《高质量游戏时光,提升孩子专注力》中非常肯定地说,如果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引入游戏式教养的技巧,只需要每周30分钟的游戏时光,就能收获一段更和谐的亲子关系,更能自我负责的孩子!点此了解更多直播课详情:父母微课堂
2018年7月3日
其他

父母微课堂 | 郑如安:你的一个小小改变,让孩子更专注!

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台湾的郑如安。很高兴有机会和简耕合作来分享我个人在有关游戏治疗和这几年一直努力推广的游戏式教养---这两个重要的专业。01什么是游戏式教养?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做游戏式教养,而且针对大家很关注的“专注力”的议题,来谈谈游戏式教养是如何陪伴孩子的。我在游戏治疗领域投入二十几年,台湾的游戏治疗发展也是在这近20年。台湾的游戏治疗之所以会被关注,其实是因为921台湾大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之后,好多灾民需要做心理的重建和修复,但,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去灾区想要帮忙这些灾民的时候,青少年、成人都有办法,唯独面对10岁以下的那些孩子,他们是一筹莫展的。他们无法带领着那些孩子,把他们内在的担心和害怕表达出来。这些专业人士想要教他们一些方法去表达,可是孩子们好像也无法接收和领悟到。所以,就在这样的一个时空背景下,游戏治疗被注意到了。因为我们发现,孩子虽然没有办法用口语表达,可是他们一样是有感觉,他们可能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在画画的过程中,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透过这些媒材和玩具,把心中的担心、焦虑和害怕表达出来。▲图片来自直播分享今天,当面对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困扰和情绪,请不要只是让孩子和爸爸妈妈说,因为,孩子真的是想说也说不出来,他们没有办法和家长表达。孩子越是觉得困扰、严重伤害的时候,他越没有办法用口语表达出来,但是,他可以通过玩具玩出来。一方面,有困扰、有创伤的孩子,我们可以透过游戏和玩具疏解他的烦恼,修复他的创伤。另外一方面,孩子都喜欢玩,每个孩子都会玩,所以,透过游戏和玩具,我们还可以达到另外一个效果,建立他的自信,培养他的自尊,跟孩子建立非常非常好的关系。在做了这么长时间游戏治疗之后,我发现,游戏治疗最大的一个特色是,我们在治疗室所用到的专业技巧和方法,可以直接让非学心理咨询专业的学校老师、幼儿园老师,包括我们的每一位父母来进行学习。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始整理出游戏式教养,也就是把我们专业的游戏治疗的基本技巧、态度、概念转换成可以让所有爸爸妈妈们学习,然后再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台湾,我们通过实际的证明和研究发现,当我们的小学老师、幼儿园老师,父母们学习这些游戏式教养的技巧之后,虽然爸爸妈妈的技巧没有专业的治疗师那么好,可是当爸爸妈妈用这种方式来陪孩子的时候,不管是特殊的孩子,严重情绪困扰的孩子,我们都发现父母的陪伴效果比专业的治疗师的陪伴效果还要好。也许各位很好奇,为什么爸爸妈妈的专业没那么好,可是效果会更好?其实很简单。就因为你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当你用这种方式、这些方法态度让孩子感受到我被爸爸妈妈了解之后,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就会跟着发生转变。所以我非常用心投入在游戏式教养这个领域。02游戏式教养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孩子很容易有情绪,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哭,甚至会骂人、会打人。(这些孩子)转介到我们这边来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他是有情绪困扰的孩子,可是当我们去陪伴的时候,发现问题没那么严重,是因为孩子的很多需求、很多事情没有被爸爸妈妈们理解。我举这样一个例子。孩子说:妈妈陪我玩。如果你有空,可能说:好,妈妈陪你玩。可是我要问在座聆听的各位家长们,如果你这时候刚好在忙一件事,没空,你要怎么说?妈妈陪我玩。好了好了,等一下。孩子听到你说等一下,当然他就等一下了。问题出在哪里?你的“等一下”跟他的“等一下”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不了多久,他又过来了:妈妈,等一下了,你现在陪我玩吗?你又在忙,说:好了,再等一下。又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过去找你。你还让孩子等一下,(孩子)又跑来了。两次,三次之后,如果你真的还是在忙,你可能也就会很烦的,口气可能不大好了:“我说等一下,怎么讲不听,这么吵!”
2018年6月28日
其他

【火爆报名中!】3阶12天,吃透游戏式教养 | 结构式游戏治疗专业课程

01缘起最近两年,简耕深入支持了近百位父母工作坊的带领者,家长讲师。发现大家在与父母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系统、有效,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支持父母、让父母回家立刻就能用起来的方法。当我们遇见郑老师和他的“结构式游戏治疗”,我们知道,我们找到了!这是一套有系统、有工具、实操性极强的方法,即便没有任何专业背景,依然可以轻松上手。一句话来说,我们之所以想办这个课,是因为我们想支持所有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所有的父母讲师!02探究:游戏治疗?游戏式养育?
2018年6月25日
其他

3阶12天,吃透游戏式教养 | 结构式游戏治疗专业课程

01缘起最近两年,简耕深入支持了近百位父母工作坊的带领者,家长讲师。发现大家在与父母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系统、有效,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支持父母、让父母回家立刻就能用起来的方法。当我们遇见郑老师和他的“结构式游戏治疗”,我们知道,我们找到了!这是一套有系统、有工具、实操性极强的方法,即便没有任何专业背景,依然可以轻松上手。一句话来说,我们之所以想办这个课,是因为我们想支持所有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所有的父母讲师!02探究:游戏治疗?游戏式养育?
2018年6月11日
其他

科恩游戏力 | 讲师班第五期招募

科恩博士寄语:游戏力讲师学习项目,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游戏力最为深入的学习。我们从简单实用的工具开始,任何家长、老师都可以轻松上手,立即运用。随着课程深入,对于参与者自我探索的不断挑战,使他们在过程中转换态度,勇敢试错,一次又一次冲击自己的固有假设。课程结束,无论是家庭内运用,还是对外推广传播,你都将能真正“做到”游戏力的基本原则。游戏力讲师班进行至第4期,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渠道听到很多对课程品质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行业从者对这个“年轻”的项目展示出热忱的兴趣,让我们有些意外,又充满感动。科恩说,每年两次的游戏力讲师班,是他最期待的旅程。
2018年5月15日
其他

【4月成都游戏力工作坊】祝贺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4月13日-14日,科恩博士携手妻子丽兹博士在成都开启了本年度国内首场游戏力工作坊,这也是游戏力工作坊首次落地成都,对于生活在这座烟花般城市中的父母而言,让“有趣”成为父母的标签无疑是实现轻松养育的捷径。本文文字和图片均转自“寻光社IdealHome”,谢谢寻光社小伙伴!时光短暂,感恩我们能够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下那些属于你们的当下当作为成年的你拥有肆意玩耍的机会,你能够感受到的,是心的自由?还是无法敞开的心痛?当你有机会去对抗,你拥有的,是竭尽全力跨越障碍的勇气?还是无力反抗的悲凉?也许,你需要有机会,去看到自己在关系中是如何对待他人,才能够看到自己是如何对待自己!也许,你需要一面有温度的镜子,照射出你本来的样子。也许,你需要的,是对自己的慈悲。所有关系的基础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你与自己能够建立连接,你也会懂得如何去与他人建立连接。唤醒你的游戏力,让养育变的更轻松!预约寻光社10月科恩游戏力工作坊,请详讯客服寻寻!科恩4月中国行时间表成都
2018年4月18日
其他

4月15日广州科恩游戏力又一个560人的爆满!只剩下北京、呼和浩特了

4月15日广州又一个560人的场地爆满!!!!接下来只剩下北京、呼和浩特了还记得孩子在襁褓中,对你甜蜜的凝视吗?还记得她蹒跚学步时,摇晃着扑向你怀里的情景吗?还记得在床头给她讲睡前故事的温馨时光吗?还记得与孩子手拉手,一起散步走过的那条小路吗?但幸福似乎那么短暂!紧张不耐烦愤怒沮丧......当这些充满内心的时候我们对孩子就开始责骂甚至咆哮~~~~~~我们成年人常常自以为是的,以我们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情绪:“别哭了别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啊?”“这事哭了有用吗?“再哭我就揍你了啊!”......爱孩子,就是理解孩子的各种需要,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情绪也一样,爱孩子,和孩子一起迎接情绪的暴风雨帮助孩子与情绪共处,真正的去看到孩子,和孩子一起去体验生命中必经的,各种“美好”和“不美好”。来吧!为了我们的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让我们一起来蓄满自己的杯子,和孩子一起游戏吧!和孩子一起成长吧!谢谢广州家学堂温柔美丽的李丹!谢谢她的团队的小伙伴们!成都两天的工作坊也已经结束啦!记得随时查看我们的公众号,等着看我们的学员的反馈吧!成都
2018年4月16日
其他

4月7日科恩游戏力济南站 550人爆满!成都、广州、呼市、北京不可错过!

讲师工作坊手机:13511030745,18513600460微信:Ivypd2014,w18513600460说明:已满员,现接受2018下半年报名申请讲座第一站:济南
2018年4月10日
其他

4月7日科恩游戏力济南站 550人爆满!成都、广州、呼市、北京不可错过!

!辛苦啦!谢谢济南爱学习的帅爸、美妈们!给你们点赞!轻松育儿你也可以~~接下来成都、广州、呼和浩特、北京不可错过!!!!《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四月中国行,原汁原味游戏力走近你!成都
2018年4月8日
其他

《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四月中国行,原汁原味游戏力走近你!

parenting(游戏育儿)的讲演者,公立及私立学校、幼儿园的老师、亲子班老师的顾问,他在《小尼克家庭》的Larry专栏荣获美国教育出版学会2003年度金灯奖,倍受美国孩子的喜爱。丽兹·沃尔海姆
2018年2月28日
其他

科恩音频专栏|父母游戏力:轻松养育,你可以做到

我女儿太叛逆了:吃饭不吃,收玩具不收,睡觉不睡,各种拒绝或敷衍,我该怎么办?是不是从此不给她吃饭算了?我儿子遇到点点困难就发脾气,积木倒了,就突然发飙,拼回去也不行,非得一模一样的,请老师帮我算算,我上辈子欠了他钱了?三岁男孩,跟他说话他都不在线,问好几遍直至发脾气或大声吼才回应,我一阳光美少女,生被逼成了白发魔女……两岁的男孩,吃饭太少了,比其他孩子都瘦,请问老师你听说过无极限儿童口服液吗?我听说吃了增强免疫力,不容易生病?每天,我们都能在微信后台收到妈妈们的各种提问,问题各不同,层出不穷,每家都有难念的经,但所有的妈妈们都有的共性就是:焦虑!焦虑ta叛逆,会不会越来越不听话焦虑ta脾气大,长大不能面对挫折焦虑ta吃饭少,将来身体不好焦虑ta玩玩具时间短,上学以后专注力不够,成绩不好焦虑ta害羞内向,以后没机会崭露头角所有的这些困惑、担心都是那么的真实,可是,有没有什么方式能让父母们降低焦虑,重拾养育孩子的乐趣?带着这个问题,简耕和科恩博士决定开发一门:贴近中国父母痛点,好学,易懂,利用每天十分钟不到的碎片时间就可以学会的课程。科恩博士是有三十多年从业经历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他创立了父母游戏力,旨在将专业的儿童发展心理与游戏治疗中,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变成父母们看得懂,学得会的招式。他的著作《游戏力》I
2017年10月26日
其他

活动推荐 | 基于优势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每个家庭最珍贵的小天使,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多的爱和最好的教育。
2017年9月7日
其他

好好爱那个发脾气的孩子

有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好像特别懂事,不管什么事,都自己压在心里,高兴的,不高兴的,都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在学校受委屈,和小朋友闹别扭了,这些事,孩子从来没和她说过。问他也是什么都不说。
2017年9月7日
其他

对不起,我成不了这样的妈妈!

整个社会都以为现在的女人应该是跑着马拉松就把娃给生了、生完孩子都可轻松收身、举着铁就把饭给做了、喂着奶就把会给开了、一边给家里插着花一边给孩子辅导着功课一边给自己的上市企业敲了钟,人还越来越美了。
2017年9月5日
其他

来吧,100万孩子等你道晚安!

2年级的阿辉也是第一年住校,晚上在水房打完开水,用并不强壮的小胳膊拎着往宿舍走,上楼的时候手一滑,水壶掉在地上摔碎了。阿辉一时间慌乱极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又害怕老师会批评他,就在走廊里大哭起来……
2017年9月4日
其他

有一种体验,比带孩子旅行更长见识

转载于“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kaishujianggushi,6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2017年8月28日
其他

2017年9月15-18日 | 健康与内在丰盈--亨利博亚家庭系统排列疗愈工作坊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我的课堂上,也许你会发现我和其他的排列老师方式很不相同。我们接下来会在这段时间里相互适应。我现在已经很好奇你们都带来了什么样的题目来到这个课堂上。
2017年8月28日
其他

妈妈别内疚!你不欠孩子的,父母也不欠你的 |没有完美原生家庭

转载于“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kaishujianggushi,6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2017年8月22日
其他

天知道,七岁以前我都经历了些什么?

郑立峰老师在《家庭系统排列》里写到,0-7岁之前,如果孩子和父母有三个月以上分离时间,这个孩子就会产生“亲子中断”创伤。表现为麻木冷漠,孤僻内向,跟父母疏远,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2017年8月21日
其他

孩子的每一个坏习惯背后,是你没看到的需求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2017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