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写作课

其他

2023年春季学期“写作课x图书馆”文献检索嵌入课程圆满收官

2023年3月,本学年春季学期的“写作课x图书馆”文献检索嵌入课程系列活动圆满结束。在两周时间里,清华大学图书馆林佳、王媛、曾晓牧、韩丽风四位老师带来了五场精彩的嵌入课程,为“写作与沟通”课程(简称“写作课”)的选课同学以及其他对文献检索能力感兴趣的师生详尽全面地讲解了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方法与技巧。听众积极参与到嵌入式线上课程中,五场讲座总观看数超过2100人次。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启动仪式暨首轮公开课交流研讨会举行

2022年11月26日,由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和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简称“写作中心”)主办,学堂在线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协办的“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启动仪式暨首轮公开课交流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近400位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与会嘉宾合影(部分)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的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写作与沟通”课程负责人彭刚发表了致辞,写作中心副主任程祥钰介绍了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的筹备情况。写作中心主任曹柳星主持启动仪式。彭刚老师在致辞中首先欢迎所有参会者“虚拟又真实地”参加到本次活动中。彭老师介绍了清华“写作与沟通”课程的建设历程和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的筹办初衷,期待成员高校联合起来探索写作课程的育人理念与实践方式,生成协作共享的教研交流机制,在教学切磋研讨中进一步打开视野、激活想象力、精研教学技艺,从而全面提升整个写作教研共同体的教学质量。彭刚老师指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完善一方面要“守正”地保持研讨交流、激活智慧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地将融合教学技术吸纳到云上教研中来,实现中文通识写作教育的新一轮突破。▲清华大学副校长,“写作与沟通”课程负责人彭刚教授致辞随后,程祥钰老师介绍了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的组织过程和未来规划。程老师表示,清华写作中心响应教育部高教司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的号召,牵头推动了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的组建,并在学堂在线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的支持下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程老师指出,虚拟教研室将以“强联结、高互动、重实践”的云上教学共享理念,形成“观摩研讨+资源共享”的模式,在首批成员校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搭建平台,开展常态化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促进资源共享,推动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写作中心副主任程祥钰发言启动仪式后,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的首轮公开课交流研讨会正式开始。在此前的一周内,虚拟教研室完成了首轮公开课的线上观摩。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孟伟、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刁培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张莹、清华大学写作中心贾雯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张志云、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英郑欣、清华大学写作中心王缅、清华大学写作中心邓耿8位老师通过雨课堂直播了当周写作课程,并在公开课交流研讨环节,分上、下两场依次阐释了各自的课程设计思路。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写作云工坊来了!《写作与沟通》朋辈学习大课堂周一上线

什么是“写作云工坊”?宅家战疫新学期,《写作与沟通》课程为各位写作新兵提供了课外求助通道——朋辈学习工坊(云端版),也可以叫它“写作云工坊”。高年级的志愿者小哥哥小姐姐和写作中心二十余位老师,将于每周一至周五19:30-21:00轮番上线,为你答疑解惑,陪你灌水熬肝。还是不咋懂?这“写作云工坊”里能干点啥?在新(duan)手(wen)上(xie)路(zuo)阶段(第2-4周),云工坊会为大家提供以下服务:19:30-20:00,“主播时间”来雨课堂膜拜往届写作大佬,收集随机掉落的技能道具,点亮技能树!20:00-21:00,“刷帖时间”发帖灌水,坐等小哥哥小姐姐的文字回复和语音交流,有机会获得大佬独家秘笈或与其他门(ke)派(tang)过招!“新手上路”阶段每周主题第2周:灵感真是妙,文献不好找第3周:要想思路宽,先过选题关第4周:短文愁不愁,内容和结构(请注意:当班主播可能调整或偏题……)特别播报!“写作云工坊”将不定期邀请神(wang)秘(hong)嘉宾。首期受邀的是《讲好知识的故事》主讲教师、写作中心主任、公管学院梅赐琪老师!欢迎关注2月24日19:30-21:00云工坊首日营业,小心被圈粉哦~打call!打call!打call!参与方式在荷塘雨课堂“《写作与沟通》大班-2020春”班级中,你可以……-
2020年2月23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 | 课堂主题指南之“网络与未来”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可点击文末链接回顾往期探寻地区)今日探寻地区:“网络与未来”反思当下互联世界的改变与坚守想象未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今日彩蛋:授课团队中除了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专职教师,很多来自清华不同院系的老师也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兴趣开设了《写作与沟通》课的主题课堂。今日的探寻地区中,就有一个由院系教师开设的主题。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万物互联的世界01课程信息课序号:142授课教师:杨福源(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课程关键词:互联网络;信息技术;智能时代;伦理;人与物人类总是在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从钻木取火,到农耕文明,从蒸汽机出现,到流水线生产,从邮递员故事,到互联网传奇,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也因此不断演变。在这一进程中,自然的世界在改变,人文的世界也在变,一个更加智能的万物互联的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通信把人联结在一起,条码工具和传感器把物联结在一起;4G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5G网络将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将成为可能,有思想的机器、工具、家居、行李、车辆等将可能出现,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联结、平等共生的世界浮现出来。这会是什么样的世界?它会变成现实吗?技术上有哪些制约?伦理上会不会有风险?政策法规如何配套?教育教学如何组织?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网络文化工业02课程信息课序号:110授课教师:薛静课程关键词:网络;媒介;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影视文娱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提到“网络”,一部分人想到的是各种社会现象、舆论观点、文娱游戏层出不穷的诞生之地,另一部分人想到的则是各种代码程序、通信技术、创意赋能组合而成的科技空间。其实“文化的”网络和“工业的”网络从来不是相互割裂的,恰恰相反,正是从网络带来的媒介革命之中,人们才能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文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相互博弈。你的微博能否被更多人看到,背后是程序对用户主体权重的精密计算;你打出的“666”“233”等网言网语,其流行过程与通信技术从2G走向4G密切相关;你所看到的网络综艺、影视小说,类型与取材都在越来越多地参考受众行为和兴趣的大数据分析;《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这些游戏的流行,其实承载了智能手机屏幕操作的普及与教育……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感性文化背后的工业理性,促使大众媒介不断提出某些人生赢家样板、理想生活标配,试图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文化产品乃至生活范式。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产品工程设计”正在变成“社会工程设计”?这一主题将以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所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为基石,在5G时代到来之际,既理解又批判地看待当代网络文化中的种种现象,讨论它们背后的深层文化脉络和时代精神,辨析它们存在的工业基础与技术影响。智能生活03课程信息课序号:91、92授课教师:邓耿课程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生活;伦理;机器人类社会自古以来的信息传播革新,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由此打开了社会动荡的可能。在东方,造纸术的发明使知识得以普及,随后的科举制度维持了阶级流动的空间,早熟的信息传播模式导致了僵死的传统社会。而近代欧洲印刷术的发展使自由言论得以广泛传播,与火药和指南针一齐构成了瓦解封建社会的三大技术。现代以来,广播电视等媒介陆续登场,其社会影响有目共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得科幻作品中的智能时代成为现实,智能化社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不断挑战着既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结构。艺术作品中曾被讨论的诸多困境和悖论,正逐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浮现出来。人工智能能够完全取代人类工作吗?强人工智能是否仍有善恶标准可言?大数据分析背后的个人隐私应当如何保护?社交网络是否是共同体形成的放大器?群体心理和行为可以被技术操纵吗?机器伦理与人类伦理是否存在冲突?科学技术是实现自由的方式,不是奴役自由的工具。应用技术的人不应当满足于技术内蕴的前景,而应当把技术作为进步的阶梯。如果技术蜕变为迎合民意、唤醒欲望、获取短期利益的工具,那么社会就很有可能在长期演化中落入陷阱,进而导致其停滞甚至崩溃,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下学期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地图探寻到今天就结束啦错过了某个区域?想再探寻一次?请点击链接回顾相应区域主题:“学古探微”“往事记忆”“时代棱镜”“空间观察”“探索生命”
2019年12月6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 | 课堂主题指南之“社群与社会”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可点击文末链接回顾往期探寻地区)今日探寻地区:“社群与社会”透视社会议题,反思个人经验在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理解社会个与群01课程信息课序号:95、96授课教师:张芬课程关键词:个群关系;社会;经典;观察;思辨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个群体?你对此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吗?你是否感到孤独、迷惘、不自信?你觉得自己是否有必要紧跟时代?你的自我价值只有身处集体中才会实现吗?你读过哪些讨论个群关系的文章或者书籍?
2019年12月5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 | 课堂主题指南之“天工开物”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可点击文末链接回顾往期探寻地区)今日探寻地区:“天工开物”回望振奋人心的变革思考改变世界的责任感受“人”的力量与无穷可能今日彩蛋:授课团队中除了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专职教师,很多来自清华不同院系的老师也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兴趣开设了《写作与沟通》课的主题课堂。今日的探寻地区中,就有两个由院系教师开设的主题。欢迎大家多多关注!诺贝尔奖01课程信息课序号:108授课教师:陆跃翔(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教授)课程关键词:无用与有用;钱学森之问;诺奖得主;百年老大奖;目标与追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至高荣誉。一部诺贝尔奖的历史,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百年发展史。本课程将通过回顾百年诺贝尔奖历史上各种有趣的统计数字和获奖者们的故事,从四个层次来思考和探讨诺贝尔奖相关的问题。(1)诺贝尔奖与社会。诺贝尔奖的成果是来源于对“无用知识”的探索还是对“有用研究”的追求;诺奖成果怎样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些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诺奖级”甚至“超诺奖级”成果为什么却与获奖无缘;诺贝尔奖本身的存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有意义。(2)诺贝尔奖与组织。诺贝尔奖得主的数量变化是否反映了国家、地区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实力兴衰变化;日本“50年30个诺奖”的目标与“18年18人”
2019年12月4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丨课堂主题指南之“探索生命”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可点击文末链接回顾往期探寻地区)今日探寻地区:“探索生命”带着对世界万物的好奇探索生命的精彩与困境关怀人类与自然的未来今日彩蛋:授课团队中除了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专职教师,很多来自清华不同院系的老师也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兴趣开设了《写作与沟通》课的主题课堂。今日的探寻地区中,就有两个由院系教师开设的主题。欢迎大家多多关注!想象转基因01课程信息课序号:143授课教师:金兼斌(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课程关键词:争议性科技;不确定性;妖魔化;刻板印象;转基因我们已经进入到这样一个时代:科学已经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今充斥于媒体与日常生活的各种讨论和争论、争议中,有越来越多的议题都涉及科学或具有科技元素,如PX到底高毒还是低毒?除草剂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食品安全?内陆是否应该发展核电?人们吃转基因食品、动物食用转基因饲料,到底会不会有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生物医疗的边界和原则在哪里?可以说,科学已然是当代文化最重要的底色。而科学精神,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公民科学素养中的关键维度。在这门“写作与沟通”课中,我们将以“想象转基因”为主题切入,来探究人们是如何看待转基因的,包括如何阅读、理解、想象、描述与转基因有关的技术和产品,他们的态度形成和行为取向背后的因素。我们将围绕一系列的案例(如2012年黄金大米事件、2013-2014方舟子-崔永元转基因争论、2016年底黑龙江人大立法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等),来梳理和还原包括媒体在内的不同利益主体,是如何塑造和解读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我们将探讨的问题包括:从2012年开始陡然加剧的公众对转基因的关切和负面舆论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在科学家、媒体、公众和政府之间,围绕转基因议题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认知框架和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各种围绕转基因的科学流言和谣言何以大行其道?本课程教师希望与同学们一起,从认识何谓转基因开始,来探讨围绕在转基因议题上的科学、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如何共同铸就我们对某些离我们的生活似远实近的事物的看法和态度。通过文献阅读、案例解剖和数据分析,来探究公众对争议性科技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有效的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何以可能。未来医疗02课程信息课序号:144授课教师:邵玥(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课程关键词:健康中国;多学科交叉;医疗创新;医疗监管与伦理;医疗问题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如何让更多的人拥有更长久的健康?这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建设“健康中国”这一目标的背后是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经济价值:在如今快节奏、高强度的生产方式之下、在当前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日渐明显之时,一个更高的人群健康水平对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而言必不可少。医疗的与时俱进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随着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得越来越紧密,发展未来医疗所需要的视野、思想、方法已远远超过了生命科学与医学专业领域的范畴。“健康中国”这一目标需要包括生命科学、医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化学、管理学、信息学、经济学、法学、哲学与伦理学、人文艺术等各个学科的人来共同完成。作为未来健康中国的建设者,我们需要从多维度来思考:如何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来攻克大病重病?如何改善基层医疗现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实现全面的智能医疗服务?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医疗资源的更优配置?怎么建立更透明、更具信任的医患关系?怎么实现新需求下医疗领域人才培养?怎么做好医疗科普与辟谣?如何根除“讳疾忌医”的文化与心理习惯?基因编辑技术应被如何看待?临床实验的法律监管如何与时俱进?健康水平的地域差异何时消除?不一而足。进入这个课堂,我们将一起“立体地”畅想、分析、研讨未来医疗的模样。健康03课程信息课序号:115、116、117、118授课教师:苏婧课程关键词:健康;疾病;疾病的隐喻;人与瘟疫;生命伦理健康不仅是个体的生命状态,也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元要素相互影响。譬如,世界各国会制订有关健康的战略规划及公共政策,人均可期寿命反过来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公共治理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再比如,人口结构会显著影响经济的结构和发展的速率,但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还比如,世界各国的文化氛围、主流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有差异,因此医疗体系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如中国的中医、南亚的阿育吠陀医学、中亚的阿拉伯医学,都具有文化差异和族群特色。与健康类似,疾病也不仅是个人的肉体体验。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揭示了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癌症与艾滋病)是如何一步步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状态,转换成为一种道德评判或者政治态度。隐喻赋予疾病超越生理之外的意涵,恰如《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肺病于她是一种上层社会的气质,也是一种潜在的道德罪罚。如果把视野进一步放大到社会和历史的高度,我们会发现人与疾病的斗争也书写着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贾雷德·戴蒙思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指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就是通过征服、流行病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来形成现代世界的历史”。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中也指出,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由其带入的瘟疫“在摧垮美洲印度安人的信念与社会结构方面,远甚于武力等人为因素”。面对健康与疾病,我们既可以关注个体,也可以聚焦群体;我们既可以探讨不同疾病的隐喻及其产生的缘由,也可以研究如何改变人们的心理模式与行为习惯促进公共健康;我们既可以在历史书写中挖掘被边缘化的疾病叙事,也可以在医学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探讨临床伦理与生命伦理;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不同医学体系和卫生政策,以及讨论那些发生在你我身边有关医生与患者的故事。欢迎加入我们,共同思考健康与疾病。解码动物04课程信息课序号:127、128、129、130授课教师:薛亘华课程关键词:他者;人类纪;伴侣物种;后人类;物种主义你手机中有没有大量的动物表情包?你最近有没有转发过锦鲤求保佑?你是否也经常在网上“云吸猫”?动物的形象影响着我们的思维结构和行为方式,也定义了人类的身份。动物是日常生活中的符码,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我们将它们看作家人,却也把它们当作食物。当动物的存在从窗外的鸡鸣犬吠变成了手机中的视频,从笔尖的龟龙鳞凤变成了群聊时的动图,我们不能确定动物成为了一种更亲近的社会现象,还是更疏离的文化符号:“精致的猪猪女孩”和“男人都是大猪蹄子”里的“猪”,是同一种猪吗?龙与凤凰、哥斯拉和皮卡丘,都是我们何种想像的投射?“煮龙虾”与“吃狗肉”同样野蛮吗?打死一只蚊子是谋杀吗?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再思考,我们将会针对说理型短文写作、准学术型长文写作、公众演说能力进行分阶段的训练,去学习思辨的过程而非寻找唯一的答案。在本门课上,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种对自我之外的关注和体察。在对动物的凝视中,或许我们可以重审自己。明日主题探索预告:“天工开物”请大家继续关注哦往期主题探索回顾第一期
2019年12月3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 | 课堂主题指南之“空间观察”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可点击文末链接回顾往期探寻地区)今日探寻地区:“空间观察”观察生活的“此处”与“别处”让空间成为一种思考维度城
2019年12月2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 | 课堂主题指南之“时代棱镜”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可点击文末链接回顾往期探寻地区)今日探寻地区:“时代棱镜”聚焦鲜活的当下现象与热点思考多元纷繁的时代风尚勾勒当代生活的“变”与“不变”今日彩蛋:除了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专职教师,很多来自清华不同院系的老师也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兴趣开设了《写作与沟通》课的主题课堂。今日的探寻地区中,就有一个由院系教师开设的主题。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美是什么01课程信息课序号:107授课教师:黄振萍(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课程关键词:
2019年12月1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 | 课堂主题指南之“往事记忆”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可点击文末链接回顾往期探寻地区)今日探寻地区:“往事记忆”触摸各个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想象各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往知来思考今日中国的境遇与未来西南联大01课程信息课序号:103、104、105、106授课教师:李成晴课程关键词:西南联大;民国;学术;人文;科学当你经过万泉河畔的西南联大纪念碑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在《无问西东》里看到西南联大低矮的茅草校舍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走进南区胜因院、普吉院,发现命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联大的胜因寺、普吉村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在老馆捧起一册泛黄的《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时,你想到了什么?“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这是西南联大校歌《满江红》中的一句歌词。在国殇民瘼、山河破碎的时代,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合,千里南渡,最终在云南昆明书写了一段大学精神的传奇。南岳山中、蒙自湖畔,科学的理性未曾稍坠,人文的精义更得发扬。著名思想史家、翻译家何兆武先生在追忆联大七年时曾说:“那真是我一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清华是西南联大的一部分,也是其精神的铸造者、传承者。在课堂上,我们将一起研读西南联大名师鸿儒的学说和思想——梁思成、林徽因对建筑的理性与温情,杨振宁笔下的“秋水文章不染尘”,陈寅恪史学的“伧僧旧义”,朱自清随笔的大雅容物,钱锺书谈艺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都可以成为我们研讨的话题。我们也将一起擘画纲要、草创润色,完成我们进入清华校园的第一篇说理性写作。中国电影与时代话语变迁02课程信息课序号:97、98授课教师:张芬课程关键词:电影语言;时代;经典;史料;文化上世纪初以来,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作为文艺形式的一种,电影艺术同样表达并呈现着它所附着的那个时代。从清丽舒缓的《小城之春》到鲜艳炫目的《小时代》,从凛冽英武的《侠女》到引领一时解构话题的《功夫》,从贴近时代变迁脉动的《乔厂长上任记》到直面时代边缘人群的《三峡好人》……或许我们可以短暂冲出厚重的书籍樊笼,走进一个充满世代更迭气息的光影世界。透过当时镜头,捕捉特定年代国家形象设定,文化主流变迁,时代人群的狂欢、焦虑乃至自我宣泄,体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上的新陈代谢。同时,回到那个时代的声像现场,了解我们的祖辈、父辈曾有过的精神生活空间,捕捉它们各自时空独异的细密语言(从词语或言语、声音到视觉语言如城市、服装、家具、颜色等等),以此补充或修缮话语主轴,从而进入更为丰富的审美世界。课程将重点介绍最具时代象征节点的作品,带领学生欣赏经典影片或局部片段,共同阅读电影史上较为重要而才华横溢的电影著作或评论,以研讨的形式给大家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思考和对话空间,以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尝试去把握二十世纪中国喧嚣动人又貌似断裂的历史和艺术的内在延续性。九十年代03课程信息课序号:119、120授课教师:李轶男、彭刚课程关键词:全球化;市场经济;日常生活;反思与质疑;历史与当下一九九〇年代是我们理解当下的一把钥匙。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信息时代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大众文化的崛起,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深刻变化,让三十年前的中国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回溯观之,许多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与“天经地义”的观念,其实都肇始于这一时期,因此,去了解九十年代的中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也即历史地、批判性地看待我们的“现在”;去了解九十年代的中国人如何生活,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何以成为现在的自己。“下海潮”与“下岗潮”为何出现,它们对中国产生了何种影响?“大哥大”、个人电脑、“QQ”的出现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好莱坞大片”是出于何种目的、何时、如何引进中国的?九十年代的流行乐、热播电视剧为人们烙印下了何种记忆与情感?香港、澳门回归为什么如此重要?从器物、文字、影像等可及的材料入手,我们试图展开一番扎实的“考古”工作,让九十年代的形象变得鲜活具体,并破除诸多泛论之中的误解与曲解。九十年代不是孤立的一段历史,它连通更远的过去,也连通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如何理解八十年代理想主义在九十年代的失落,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苦涩的妥协?从“97金融风暴”到中国加入WTO,再到如今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和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如何理解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流浪地球》、《战狼2》等中国“大片”为何开始逐渐取代好莱坞大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翘楚?从“超市”到“淘宝”,网络时代的发展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消费方式,进而改变了我们对于“自由选择”的想象?等等。希望关于九十年代的讨论和写作能成为我们重新思考“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起点,从而更好地审视自我,反思社会,理解历史与当下。明日主题探索预告:“时代棱镜”请大家继续关注哦往期主题探索回顾“学古探微”供稿
2019年11月30日
其他

写作课活点地图 | 课堂主题指南之“学古探微”

“写作=文采?写作课=语文课?”“沟通=口才?沟通课=技巧课?”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啦!即将成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的《写作和沟通》,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全新的观念——写作和沟通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世界的起点。在清华,《写作与沟通》课不仅仅是简单传递写作和沟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我们的每一个《写作与沟通》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主题。围绕课堂主题,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体会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思考与世界、与自我息息相关的问题,在锤炼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写作与沟通的能力。2019-2020学年度春季学期,将有21位老师开设27个深度与趣味兼备的“写作与沟通”课堂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古今中外,理工医文,让我们在写作课主题地图的带领下,一起探寻你心仪的主题吧!今日探寻地区:“学古探微”我们在讨论“古代”却又远不只是在讨论古代《史记》与司马迁01课程信息课序号:93、94授课教师:邓耿、彭刚课程关键词:史记;司马迁;历史;西汉;纪传体据说司马迁是高考作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中国古代人物,他的《史记》也有多篇入选中学课本(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这成就了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声名,但也因此造成了一些刻板印象。我们真的了解司马迁吗?真的能够读懂他的《史记》吗?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司马迁常常被与希罗多德或李维相提并论(前者著有包罗万象的《历史》,后者著有体大思精的《罗马史》),但太史公既非中国史学传统的开创者(孔子的《春秋》是第一部公认的私家史学著作),也非传承英雄故事的历史讲述人。他的《史记》虽然在内容和精神气质上承接了先秦诸多学派的史学传统,但更具特色的是打破对过往叙事的文学界限,开创了此后数千年中国史学的范式。在《史记》的体系中,历史已经不仅仅是帝王将相、忠孝节义,举凡天文、地理、算术、工艺、农耕、商贸、水利、宗教,都是历史学家关心和叙事的对象,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太史公是如何获得这种对历史的宏大视野的?《史记》的编撰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将三千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编制为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回两千年前,走近司马迁的身边,捧读那些创作于昏黄油灯下的古代卷章。古代生活02课程信息课序号:101、102授课教师:严程、彭刚课程关键词:好奇;远见;历史现场;同情之理解;文化自信
2019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