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零一学院

其他

颠覆式创新集结!零一学院十大科技挑战问题等你接招!(上)

立志成为科创界新星的你,是否心中常有这些问题:那么多科研方向,哪个是值得我倾心投入的“大问题”?我如何能接触到全球顶尖学术大师与创新领袖,在科研之路上得到他们的宝贵指导?关于科研,我有很多“异想天开”的疯狂想法,但到哪里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查文献、选课题、科研立项、口头报告……作为新手小白,怎样快速长成科研达人?……不用犹豫,来零一学院暑期学校寻找答案吧!科学家“天团”向你发出挑战邀请
2022年6月7日
其他

勇者接招!零一学院2022暑期学校-预科营报名正式启动!

达成这些目标是关乎全人类共同福祉的重大挑战。这个夏天,基于UN-SDGs,零一学院将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院士团队、前沿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发布“零一学院2022暑期十大挑战问题(#Xinstitute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常见问题答疑Q&A

1关于深圳零一学院问零一学院是一所什么学校?答零一学院是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13年探索时间基础上,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发起、创建的一所新型学院,面向全国优秀大中学生,提供拔尖创新人才开放式贯通培养。问零一学院与清华大学、钱班是什么关系?与联盟学校是什么样的合作答零一学院是在钱班13年探索成功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升级版。由钱班核心团队联合全国顶尖高校、中学及深圳高科技创新资源共建的长周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零一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以钱班为代表的高校选才的重要参考)问零一学院发源于钱学森力学班,那么其主要领域是仅仅是力学方面吗?答不仅包含力学领域。零一学院在钱班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多学科交叉,围绕信息与智能(Info)、微纳与界面(Nano)、生命与健康(Bio)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零一学院暑校报名指南,看这篇就够啦!

3推荐人及推荐信推荐人推荐信为遴选评价的重要材料,请各位申请人至少填写一名推荐人,并务必认真对待。在推荐人填写界面点击“添加推荐人”,并根据表单填写相关信息: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眼里有光的孩子丨道阻且长,好奇与热爱带我去远方

“今天,我们想分享一位零一预科生的故事。上面这个留着利落的短发,笑起来很腼腆的阳光女生,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零一学院首届预科生王若男,也是深圳中学一名准高三学生。这张照片定格了她去年参加暑校线下报到的开心时刻。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自己能真的进入暑校环节并成为预科生,这一切很惊喜。而其实,她和其他入选零一暑校的孩子们一样,用院长郑泉水的话来说,“是眼里有光的孩子
2022年5月14日
其他

郑泉水院士:颠覆性创新需要培养X型人才

2022年4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班”)创办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郑泉水受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nstitute
2022年4月13日
其他

清华钱班到深圳零一学院:探索回答“钱学森之问”!

作者:邢晓凤“光明社教育家”是《光明日报》旗下《教育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因思考而不同”为办刊特色,努力助推教育家成长。往期推荐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导学课】如何用细菌构建一个生物钟?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大宗化工材料,摆脱石油原料的束缚酵母菌生产青蒿酸和稀有人参皂苷,降低成本,促进新药研发创制载有人工基因组的“人造细胞”,探究生命进化之路利用DNA储存数据信息并开发生物计算机......以上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学的工具使其变为可能。生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存在。从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到西方近代学者对动植物分类,人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都是从对生命体的观察、描述而获得的经验总结。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意在以传统生物学获得的知识与材料为基础,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手段对其加以定量的解析,在工程学以及计算机的指导下设计新的生物系统或对原有生物系统进行深度改造。在我们的课程中,你将初步了解合成生物学这门学科,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和实用的工具箱一步步完成课程的目标;你将对比电子钟与生物钟的区别,为后续细菌生物钟的制作设计方法;你将了解基因表达的动力学问题,学习许多新颖未见的生物学知识;你将学会如何对一个生物系统的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导师介绍郭昊天:小熊猫生物联合创始人兼
2022年4月8日
其他

如果零一是个盲盒,打开它是一种什么体验?

通过去年开放的零一暑校、冬令营一系列活动,已经有一批对创新极富热情和想法的中学生、大学生从全国几千名优秀的同学中脱颖而出,进入零一培养体系。这个过程对同学们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也是提升自身创新研究能力的绝佳机会。而相信对于大部分没有参与过零一活动的同学们来说,零一依旧具有神秘感...问如果,零一是个“盲盒”,那么当老师、同学们第一次打开它是一种什么体验?零一学院2021暑校学生请永远相信开放、创新、交叉、融合的零一可以带来无限的可能。来到零一学院我收获颇多,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师资团队,无论是院士、教授还是助教们,对我们来说,他们都是非常好的老师和引路人。我有预感,我觉得咱们这(零一学院)有望‘冲’诺贝尔奖。杨军零一学院大导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022年4月2日
其他

关于深圳零一学院,你想知道的...

关于零一零一学院是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以下简称为“清华钱班”)12年探索实践基础上,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发起、创建的一所新型学院,面向全国优秀大中学生,提供拔尖创新人才开放式贯通培养。学院聚焦面向未来、面向前沿产业的挑战性问题,汇聚全球顶级导师,开展以重大挑战问题为牵引的“进阶式研究学习”,培养有志于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拔尖创新人才。学院于2021年春季开始招生,2021年以来,成功举办了2021导学课、清华钱学森班暨深圳零一学院2021暑期学校、清华钱学森班暨深圳零一学院2022冬令营等教学活动,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全国顶尖大学、中学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75名同学经过选拔授予成为零一学者(大学生)和零一预科生(中学生),开启了登向科研创新顶峰的“天梯”之路。学院过渡校址坐落于深圳市坪山区兰竹东路。校区建有开放智慧实验室(Open
2022年4月2日
其他

【导学课】如何做一件永不会被打湿的衣服?

从古代的蓑衣到现代的雨衣,它们为什么能够遮风挡雨呢?如何做一件永远不会被打湿的衣服?如何从空气中收集水分?水黾如何实现“水上漂”?......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是一门从“固-气”、“固-液”、“液-气”、“固-固”等界面的原子、分子结构的微观物理和化学的性质出发,以分子间力为基础,预见其对纳微米结构和系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所引起的接触、黏附、界面强度、摩擦润滑等问题的学科。在我们的课程中,你将学习表面及界面现象及相关理论,你会了解什么是超疏水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如何实现“疏水”功能;你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液滴的动力学问题,在微尺度下描述液滴的行为;你将会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如何在家自制超疏水表面;你将拓宽自己的视野,初窥物理学之美。导师介绍吕存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副教授。2012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至2014年在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ESPCI)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著名物理学家David
2022年4月1日
其他

【导学课】当物理学遇见生物学...

你是否对各种奇怪的生物现象产生过兴趣呢?鸟或昆虫的质量与飞行速度、微生物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网络中的能量流动,在这些复杂的生物现象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物理规律呢?在分子尺度,我们如何测量一个病毒把DNA弯折并存储到蛋白质外壳所需要的能量?在细胞尺度,我们如何定量分析细胞的基因表达?如何通过物理模型分析生物世界?在生态系统尺度,我们如何计算寄生于人体的上百种微生物的比例?......尽管世界看起来很复杂,但真理一定是简单、优雅、和谐的。物理生物学是一门利用现有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公式,精确地测量和描述生物体系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使生物学建立在定量的物理学基础之上的学科。在我们的课程里,你将初窥物理生物学的秘密,那些你从前难以解释的生物现象,你可以用简单优美的数学公式来解释,甚至预测生物的发展未来;你将利用物理模型定量分析肠道菌群生态,了解不同物种间的相关作用与其发展的关系。导师介绍胡脊梁,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2017届毕业生,现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博士学位,与物理系Jeff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深圳零一学院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

作为双方代表,深圳零一学院(筹)创始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郑泉水,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理事长吴向东签订了本次战略合作意向书。往期推荐
2022年3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相韶华对话白峰杉:00后面临的创新与挑战

深圳零一学院执行院长、讲座讲授相韶华,深圳零一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白峰杉教授,就新时代下教育的变革趋势、未来教育的走向以及零一对未来教育提出的方案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观点极具启发性的探讨。
2022年3月20日
其他

零一学院2022导学课开课啦!赶紧上车吧!

"“无论何时,在恐惧面前的我都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对谷爱凌来说,这种对于恐惧恰当好处的处理不仅使她在竞赛中获得成功,也使她对这项运动保持长久热情。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郑泉水院士:从钱班到零一,顶尖创新人才发展全新机制探索

3月1日下午,深圳零一学院(筹)创始院长、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郑泉水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22年高校高层次人才进修班授课,作“顶尖创新人才发展全新机制探索”的主题分享。此次参加的学员是以长江学者为代表的各高校专业水平高、影响力大、代表性强、业绩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约150人。郑泉水院士娓娓分享了创办清华钱班的初衷、历经十年探索的钱班模式,以及走出清华,从零一再出发的历程和未来展望。其中,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经历,带给各位诸多思考和启发。随即,在座各位青年骨干就“创新人才培养”与郑泉水院士开启了一场精彩的互动问答。互动环节丨精彩问答Q1请问您是如何做到专业研究有深度,同时还能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的广度?另外,作为学术带头人和管理者来说,如何把握好抓大放小?A(上下滑动查看)第一个问题,兼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现在对我来说依然具有挑战性。我认为,正是因为做得深才能做得广。我发现在某个领域研究非常深以后,就进入到一种境界,能够识别什么是本质问题,怎么做好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能鉴别什么是好的研究。有了这种识别能力,我开始注意到当时我的部分研究天花板不够高,于是下决心去做新的领域。为了实现跨领域研究,我会经常与其他领域非常优秀的、杰出的导师沟通,顶尖层面的问题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一起研究令大家都感到很激动的问题。比如我做超滑,光是合作的中外院士就有二十几位,虽然大家研究的领域不同,但沟通起来非常顺畅。同时,我非常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跨领域研究也让我受益。一方面,我在清华成立了一个多学科交叉中心,帮助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生的研究高度相对有限,我可以很快看出问题所在,然后将他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我鼓励学生多读文献,要求他用3分钟总结出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我只抓住这部分核心思想,对我来说就足够了,这个领域就跨过去了。我现在做创新人才培养就是按照做研究的逻辑。先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做实验,从小范围推广到大范围推广,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再去做实验。同时,我也经常看相关领域的书籍,心理学、教育学、科学都有涉及,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我个人认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一是要加强自身领导力的学习,二是要找专业的人合作。我40岁之前毫无准备要做管理,就是要专注做研究。40岁以后,因为想要做钱班,做技术转移,做很多事情,才不得不迈出这一步。2001年,我毛遂自荐担任了清华力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并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领导力。虽然经历过一些失败,但是有很多同事在帮助我,我的心态也很开放,主动向别人学习。同时,我也相信专业的力量,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领导力很强的人跟我一起合作。比如超滑研究所,就邀请到了华为原来的高级副总裁来当顾问和合伙人。零一学院也非常幸运,执行院长相韶华教授曾成功创办过很多公司,也创办过一个全新的学院,办得非常好。我们还有幸请到了原华为副总裁宋一新,他在华为领导过几万人的团队,也担任过华为大学的执行校长。Q2用怎样一套标准能快速选出真正具有潜力的创新型人才?A(上下滑动查看)首先,我认为“快速”本身这件事是没有可能性的。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清华钱班的招生是我和三位清华的老师一起进行45分钟的面试,我们不问他未来想做什么,只问过去他走过的路。为什么这样做呢?主要是通过问细节,了解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人。但这45分钟远远不够,我们还要用两天的时间观察他在群体中是否有领导力以及其他优秀的素质,后期我们还会进行高精度的识别筛选,整个的观察时间可能会持续3年左右,这要发动很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较大。因此,我希望以后这个筛选机制能够逐步用技术替代,我在零一学院也构建了一个技术团队来研究。清华附中也做了这样的尝试,他们借鉴清华钱班的培养模式,在过去的10年里,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从几十个上升到上百个,这是非常有成效的。目前,我们在清华附中也创办了第一个零一学堂。其次,我们也需要更多参加过实践并认同我们理念的人,共同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的事业中来,一起建立更强的公信力。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受益的人反过来又加入到评选中来,这个周期可能是4年迭代一次,最后形成一种指数效应。比如清华钱班,从2009年到2020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前期只有几十个人,突然到2020年就在清华影响了上千人。假如按照这个速度,我想再过10年可能就会影响到30万人,再过10年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3000万人。Q3钱班和零一学院培养了诸多精英,但中国更多的学子是通过高考之路,是否有可能通过对中国高考提出改进,使更多优秀学者脱颖而出,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A(上下滑动查看)这个必要性是非常清楚的,我也曾经跟教育部的领导交流探讨过,他们对高考改革的问题认识非常深刻。现在最主要的困难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可能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背后有很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比如公平问题,国内大学基本上都属于公有制,筛选人才必须要统一标准,确保公平公正,我本人也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但这样又会导致很多有天赋的孩子不能“拔尖”。所以我认为,高考制度的改革不能着急,一旦着急问题就会出现反复,必须要一步步踏实地做好。这条路不是一步就能成功的,过程可能是迂回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大学而是资源。学生们为什么要考清华北大?因为这里面有最好的校友、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如果进入清华北大以后,身边的同学都太聪明了,可能会将一个学生“拖死”,这就不太值得了。以我为例,当年的我如果留在其他大学可能会比留在清华大学更好,但假如我没有留在清华大学,我也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我。这个现象就触发我想要找到更多同样经历的人,一起探索顶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新机制,用指数效应扩展做成这件事,用技术降低选人成本,让更多的好苗子接触最好的资源,将资源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相当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最近Google等一大批最顶尖的企业发布公告,招聘选人不再以学历论英雄。今后,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也说过一个案例,凤凰卫视曾做过一次采访,他们有个班的学生成绩最初并不好,但是采用这种模式培养以后,全校考上清华北大的大部分学生都出自这个班,所以这种方式是能有效提高成绩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找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特别想做的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可以做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投入的时间效率特别高,所以成绩越来越好。零一学院也正在构建团队研究更多这样的案例,相信以后会鼓励到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尝试这种新模式。Q4能加入零一的孩子有什么标准吗,能否揭示一下标准的内涵?您的培养范式有望在全国高校推广吗?A(上下滑动查看)第一个问题,只要符合我们“内生动力、领导力、智慧、勇气与毅力、开放性”五维评价选拔标准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零一学院。我们会帮助每一位渴望创造性成长的学生激发潜能、绽放天赋,实现自身从零到一的突破,这也是零一学院的最大愿景。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成立的。2018年,我曾按照清华钱班模式在南昌大学设立了一个班,虽然学科设置与清华钱班完全不同,学生整体水平也不同,但这个班的培养效果依然非常突出。现在我们也正在与哈工大、深圳大学等多个院校共同研究,按照清华钱班的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帮助这些学校先打造一个小范围班,最后构建出可行的方法论。因为现在我们资源有限,所以第一批计划选择不超过五个学校,希望这批学校能迅速成功培养出一批人。以后这个模式会逐步铺开,我们也欢迎其它院校参与其中,取得成功的学校会继续帮助其他学校复制这个模式,使更多学生受益。Q5前期国家相关部门在拔尖人才培养上也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像拔尖计划、强基计划,高中阶段的选拔有中学生英才计划,但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以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15岁年龄段的学生创新创造力很强,但兴趣也是广泛且易变,如何确保遴选出来的学生能保持长期的研究兴趣?A(上下滑动查看)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我们的培养模式,且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研究兴趣,一方面,我前面已经讲到了,会在选拔阶段下足功夫,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会特别注意筛选学有余力且具有勇气与毅力的学生,这也是我们五维测评标准里很重要的一项指标,从而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从事兴趣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会充分发挥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为他们匹配最好的导师和资源,让他们从敢想到敢做,从而持续保持研究兴趣,充分绽放自己的创新天赋。大量的实践成果已经证明了,我们的选拔培养模式是比较科学、可行的。Q6人文学科如何在顶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A(上下滑动查看)这个问题我也在持续探索。我认为人文学科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非常重要。在创建清华钱班的时候,我就花了很多的时间跟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方面的教师交流,请他们帮我设计课程。我认为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从属性看,人文方面的知识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它天生的理念就是开创的、质疑的、不确定性的,这和创新的理念是一致的。而我们学的数理知识是很确切的东西,比如没有办法反驳“1+2=3”。所以说人文学科对人的思维塑造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层面,我们理性逻辑用的是左脑,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靠的是右脑。如果一个人所有的训练都是在左脑,未来的创造性、批判性精神想要发展起来就很难,就会变成半脑思维;如果能够做到双脑思维,既从逻辑思维、第一原理出发,又加上创造性的思想,这才是非常好的。第三个层面,人文学科也有非常多的直接价值。比如在产品设计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布斯。另外我想,也可以借助人文学科进行思维训练。我个人认为,人文学科的重要性最应该体现在中小学,我非常期待中小学能够加强人文训练。学生有了“童子功”,上大学以后,再接受更多的理科训练来扎深理论基础和丰富信息储备,在学习多学科交叉知识之后再去学很多人文知识,这样的学习经历是我比较认同的成长模型。往期推荐
2022年3月5日
其他

零一学院2022导学课开课啦!赶紧上车吧!

"“无论何时,在恐惧面前的我都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对谷爱凌来说,这种对于恐惧恰当好处的处理不仅使她在竞赛中获得成功,也使她对这项运动保持长久热情。
2022年3月4日
其他

零一学院以全新机制助力深圳打造“中国创新教育第一城”

“高三一年就可以让小孩的眼睛里没有光,零一学院(第一期,2021-2025)聚焦15-20岁的这一段有高创新天赋的学生,在他们被(高考)‘砍杀’之前,看到另外一条路”。1月14日,郑泉水院士在创新教育探讨会上如是说。1月14日,以“创新教育在深圳”为主题的《零一创新教育研讨会》在深圳零一学院举办。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率队来访并参加研讨,与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郑泉水院士、执行院长相韶华教授、副院长白峰杉教授、副院长徐芦平副教授等人深入交流。会议由相韶华教授主持,同时,与会的还有市教育局基教处夏育华处长,市教科院李桂娟院长,坪山区政协副主席、坪山区教育局彭尧局长,坪山区教育局林启达副局长,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学校宋锐校长,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田祚鹏校长。“零一学院是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和深圳的契合度非常高”,郑泉水院士首先向陈秋明局长一行介绍了零一学院的底层逻辑和创新人才陪长模式,他希望学院能够“助推深圳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从0到1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郑泉水院士以自己的结构超滑研究为例指出,“从0到1”创新需要跨越“双重死亡谷”。他指出,创新就是能够不断突破现有的边界,唯有聚焦在一点,力出一孔,这种人才一定是最有激情,且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这个方向是未来潮流,并且能够在这条路上全力以赴,不惧失败,开放创新。他根据顶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指出,“这个时间还不能晚,最好是在15岁左右进入到点燃激情的状态,20岁之前大致要找准方向,20-25是飞升期,之后再用10年左右能达到巅峰。我们现实情况却是不少博士毕业了,快30岁了还没找到方向。”郑泉水院士指出,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高考、考研以及科研“四唯”评价等等“将创新的激情一刀一刀砍掉了”。“高三一年就可以让小孩的眼睛里没有光”,零一学院首先要做的就是聚焦15-20岁这一批中有很高创新天赋的学生,“在他们被(高考)‘砍杀’之前,看到另外一条路”。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郑泉水院士:再见难忘2021,助青年才俊喷涌而出

再见难忘2021,助青年才俊喷涌而出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尤为特殊的一年。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深刻感受到了国家踏浪前行的奋进力量;而迈入耳顺之年的我,走向了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双螺旋全新阶段,也有着特别的付出和收获。过去一年,清华钱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经十二年锲而不舍,师生共创的清华钱班模式,被《人民日报》整版深度报道。一年来,钱班学生获得全校“本科生毕业班先进集体”的第一名、首都挑战杯大赛特等奖、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特等奖、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特等奖等多项嘉奖和荣誉。身为首席教授,我欣喜于学生们在比肩同行、互帮互助的大家庭里共同成长。我本人也有幸获2021年度“杰出教学奖”,并向学校捐赠全部奖金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创新人才培养奖励金,专项用于激励更多钱班学生去践行朋辈学习、激励他人。过去一年,在中央、深圳市政府和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担任创始人的深圳零一学院顺利启航,荣获20多位中外院士作为首批大导师的加持。创建零一学院的初心是,在清华钱班模式的基础上,朝着打造面向社会开放的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陪长模式,建立更加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大范围、更多类型的孩子的潜能和创新天赋得到充分激发和绽放的使命和目标笃定奋进。过去一年,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团队在结构超滑(固-固界面)技术和极端疏水(固-液界面)科技两方面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超级微发电机样机和第一台自动高速识别和精确转移微超滑片机器人,发明了最小均匀液滴自动弹跳表面等。研发团队规模扩大了50%,其中有华为公司前高级副总裁和我的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加盟。过去一年,我度过了60岁生日,进入人生下半段。在科研道路上,我走过了40
2022年1月3日
其他

深圳零一学院暨清华钱班2021年度暑校结业典礼

零一学院2021暑校结业典礼2021年8月14日下午,深圳零一学院暨清华钱班2021年度暑校结业典礼在位于深圳坪山区产学研基地的深圳零一学院大报告厅举行。一直关心零一学院成长并给予支持和指导的各界导师(其中包括约20名两院院士)、深圳市区两级领导、教育和产业各界嘉宾、以及一大批来自清华大学、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钱班,大学中学合作联盟的支持者们,与零一学院的全体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度了一个难忘的下午。经过独创的五维创新能力筛选和前导学习,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中学的132名零一暑校学生从六百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在为期一个月(两周线上+两周线下)充满激情的研究、学习和生活中,收获了他们人生中最为难忘和有意义的一个暑假。由12位院士级导师组成的零一学院导师天团开启的“微纳与界面”、“生命与健康”、信息与智能三大研究方向上,同学们经过与导师、助教以及彼此之间通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和思想碰撞,形成了38个问题研究小组。这些小组大多数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性课题,其中不少甚至是世界前沿的研究。同学们不仅提出了探索性课题,而且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收获了相当不错的研究成果。这些学生中,最大的学生不过是本科大二,最小的学生甚至只有14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所研究的领域,甚至都没有想象过能在这样的年纪接触到研究生级别甚至世界前沿的挑战性问题。但是,在内心探究激情被点燃之后,他们一方面进行密集地讨论,另一方面快速恶补所研究的问题需要的基础知识、实验动手能力、编程、建模等,每个人都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正在创造无限可能。零一学院联合创始人、清华钱班主要创办者徐芦平副教授作为暑校结业典礼的主持人,首先对零一学院学生的暑校经历进行简短的回顾,同学们自制的生动活泼的Vlog引发了现场阵阵笑声和掌声。接下来,零一学院创始人、中科院院士、清华钱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简要介绍了零一学院创办的目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之后,着重回顾了暑校过程穿插的三场论坛:#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课程回顾(九)丨陈晓东院士:生命质量(LQ)概念与食品营养健康工程

7月29日上午,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暨零一学院暑期学校“X-idea——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系列课程第九讲在线上如期举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陈晓东老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生命质量(LQ)概念与食品营养健康工程》主题报告。本次X-idea课程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零一学院专业助教李家炜同学主持。大家都曾年轻过——从个人经历到生命价值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精神生活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陈晓东院士在本次讲座中另辟蹊径,没有直接从科研讲起,而是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切入,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式探索人生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陈晓东院士从自己人生中的几位贵人的故事讲起。从他生动风趣的讲述中,我们结识了热爱生活、思考、运动与读书的Kevin
2021年8月13日
其他

课程回顾(八)丨华大基因X-idea:时空组学和数字化生命

7月28号上午,深圳零一学院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2021暑期学校“X-idea—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系列课程第八课在腾讯会议上开讲。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单细胞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超级细胞研究所所长刘龙奇老师以《时空组学和数字化生命》为话题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由由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博士生、零一学院专业助教杨翼铭同学担任主持人。内容简介:一个细胞如何发育成具有亿万个多种细胞类型的统一有机体,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深入研究这个问题需要从单细胞和空间的尺度上进行。单细胞组学和时空组学是最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获取单个细胞的转录组,蛋白组,表观组等组学信息,同时获取细胞的空间定位信息,使研究者可以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下全方位研究发育过程。本课程将介绍单细胞组学和时空组学的技术原理,在发育及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并对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进行总结和展望。刘龙奇老师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视频:从无穷大到无穷小,揭露了物理各领域联系紧密的环形的蛇的现象,并重提哲学三问题,开题便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与思考。之后,他从进化、发育的角度看待人类发展,同时简单介绍了基因研究中的历史性突破:1944年艾弗里实验得出基因物质基础是DNA
2021年8月12日
其他

郑泉水院士:从“A型人才”到“X型人才”的选拔与陪长

最后讲一下希望,犹太人的诺贝尔奖得主是196人,但是当我们普遍的教育创新达到犹太人的水平的时候,我们多少金牌?我们是19600个诺贝尔奖(笑)。现场互动问答主持人
2021年8月9日
其他

零一论坛系列丨站在未来,论创新教育

2021年8月2日,在深圳坪山区产学研基地院址,深圳零一学院(筹)和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共同举办“全球未来创新教育趋势论坛”,作为2021暑校线下课的开幕篇。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高中和大学的120余位零一暑校学生们在深圳零一学院大报告厅汇聚一堂,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论坛,作为深圳零一学院第一堂现场课。论坛主持是备受学生们喜爱的零一学院(筹)教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钱班导师徐芦平老师。论坛邀请了来自于全球顶尖高校、教育创新机构的理念创始人、研究先行者,实践引路人与会,跟同学们分享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思考。现场嘉宾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博士,著名科幻作家、雨果奖和星云奖得主郝景芳博士,科技创新投资与教育专家王建利博士,零一学院执行院长相韶华博士,以及深圳零一学院(筹)创始院长和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线上分享的嘉宾包括:来自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资深教授Christopher
2021年8月8日
其他

课程回顾(七)丨高文院士+张亚勤院士 X-idea

7月27号上午,深圳零一学院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2021暑期学校“X-idea—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系列课程第六课在腾讯会议上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张亚勤,分别以“神经网络超级连接与高效并行”和“走向无人驾驶”为话题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丁文伯老师主持,线上开展,吸引了150余名师生的热情参与,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01张亚勤院士:走向无人驾驶
2021年8月7日
其他

我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零一究竟为什么能吸引全国各地的“科研小天才们”?他们在零一有哪些收获和期待?让我们跟着这一双双科研慧眼了解零一吧!往期推荐
2021年8月6日
其他

暑校过半,零一的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

在一次走进科研活动中,同学们结合白天所学知识自制海报。其中,让大家感到最有意思的就是米其林分子料理“油炸空气”,用3D打印机制作的“超滑汤圆”,和“结构超滑片爆炒微纳发电机”。
2021年7月31日
其他

课程回顾(六)丨杨军院士:从大自然到智能制造:探寻微观世界的奥秘

2|课程回顾(四)陈晔光院士:从干细胞到类器官,器官再生还有多远//
2021年7月29日
其他

课程回顾丨施路平教授: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计算

7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暨零一学院暑期学校“X-idea——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系列课程第五讲在线上如期举行,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计算》的报告。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许嘉禾同学担任主持。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计算在现在的科学界,有两片未知的领域——宏大的宇宙与我们的脑。施路平教授从中国脑科学计划引入:理解脑、治疗脑、开发脑,而类脑计算便属于开发脑的范畴。XINSTITUTE类脑计算解决的两个挑战现代计算机由于冯诺伊曼架构遇到瓶颈,数据在储存器中来回调动导致的运算速度限制,同时极大量的、非结构化、短周期的数据以及电子元件物理微缩极限的逼近也使得现代计算机发展面临壁垒。面对这个挑战,在后摩尔时代,科学家认为我们有着两个突破方向: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量子计算与以脑科学为基础的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近年来于许多方面战胜人类的它更是给人带来一种万能的感觉。但是实际上,现有人工智能的运行,充足的数据、确定的问题、完整的知识、静态以及单一的问题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问题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五项要求。因此人们开始着手实现人工通用智能,而类脑计算便是实现人工通用智能的重要途径。XINSTITUTE类脑技术及其发展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成熟的脑检测技术,也有了超大的算力支持。可以说发展类脑计算的时机已经成熟。说到这里,类脑究竟是什么?施教授给了一种很简单的定义:“类脑=人脑+电脑”。人脑与电脑两者特点互补,而类脑便是取长补短,重构现有计算机架构,以向人工通用智能进发展。过去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直强调着三要素:算法、算力、数据。但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又在类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加入了思想与知识两个重要的突破点。施路平教授认为思想是人工智能突破五要素中最重要的,类脑计算的关键就在于一种面向不确定性的计算思维,相比之下计算技术仅是其实现功能的一个载体。在类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遇到的最重要的挑战并非技术性的科学问题,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类脑科学跨越的诸多学科深度融合起来,做好发展中的全方位布局。对于这个挑战,施路平教授提出了“利他、沟通、共享”的思路,并在这一基础上于类脑计算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XINSTITUTE类脑技术的发展时至今日,人类仍然未能完全理解人脑的机制,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发展类脑计算呢?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科学家们很久,但施路平教授最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输入的数据是多维的,而传统的计算机把多维的数据转换为一维的0和1,这种方法是放弃空间复杂度而依靠时间复杂度;与计算机相比,人脑则不同,它把多维的数据转化为更高维的神经连接,同时数据也在不停的向其中积累,这是利用了时间与空间结合的时空复杂度。有了这一清晰的解释思路,研究类脑计算的方法便呼之欲出了:在传统计算的架构上,保留时间复杂度,通过引入空间复杂度和时空复杂度与非结构化计算来发展类脑计算。施路平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双脑融合的方案,即将神经网络加速芯片、GPU与神经形态计算芯片结合,创建了异构融合“天机芯”架构,从过去的图灵完备性延伸出类脑完备性,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双类”的概念。类比现代计算机,出现了类脑芯片、计算机、服务器与云计算。同时施路平教授还提到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是三七开的。仅有类脑芯片不够,我们还需要多样的适应硬件架构的类脑软件工具链来使用这些芯片,这也反过来促进了芯片的更新迭代。互动问答Q&A听完施路平教授的报告后,零一学院的同学们对类脑计算与人工通用智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在学习中产生了不少有趣问题。以下为部分精彩的师生问答。同学AQ1: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类似于自然选择的方式来推动类脑的迭代进化呢?施路平教授:强化学习、进化计算等概念,背后的学术思想都是迭代发展,不断进化,这也是包括类脑计算在内的诸多研究背后的逻辑。但是自然选择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那么人类如何通过技术上的调控来加快选择速度,让这个选择过程更加高效,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B类脑和真正的脑在算法有什么本质上区别么?随着关于神经方面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类脑的研究是否会向这一方向靠拢?施路平教授:神经节计算这方面的技术目前都在发展当中。实际上神经科学方面的算法很多都很有意思,但是它在与高层性能的表现结合这一方面还不是很令人满意。我们可以确定,在未来的研究当中,神经方面的研究和类脑计算的发展必然会互相促进,但是类脑和仿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类脑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相比于仿脑因为原理不清而难以弄清发展方向,类脑计算对于发展到哪一步、研究的具体情况会更为清晰。同学CQ3:脑科学是如何解释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呢?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能让电脑产生想象力么?以及在目前现有的研究实验过程中,是否又发现过能使得电脑产生想象力的结构呢?施路平教授:在过去的我们对于计算机产生想象力这种观点是比较消极的,但是现在我们这个看法有所转变。从元素组成上,我们人类的通用智能是建构在碳基上的,而碳和硅是非常相近的,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就恰恰是基于硅的。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能在碳基上实现的东西没有任何道理在硅基上实现不了,而且目前为止我们在硅基上实现的很多东西反而是碳基上还实现不了。所以在强大的算力以及引入了不确定性、编码的多样性之后,让机器具有意识是很有可能的。X-idea小组讨论接下来,同学们按照X-idea分组进行头脑风暴,畅想未来的类脑计算的应用前景,提出自己的实现方案并进行分享。赵蓉教授、黄浩宇博士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参与同学们热烈的讨论。首先给我们带来汇报的是X-idea的7、9、2三个小组。他们分别对类脑计算与校园城市管理、类脑的制作、性能提升与应用、类脑模拟人类情感及辅助人类情绪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研究。第七组与第九组在施路平教授的报告的基础上,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类脑计算与量子计算的结合,并提出了通过二者的结合来提高计算速度的设想;第七组与第二组则是积极响应时事,提出了类脑计算在城市管理特别是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通过类脑计算来提高智慧城市的信息融合度的想法。接着是X-idea的8、1、3三个小组对他们的讨论内容进行汇报。这三个小组的方向同样有不谋而合之处:三组对于类脑计算在人类心理层面以及情感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的应用前景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其中第一组还提出了关于仿生学在类脑计算发展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最后是X-idea的第6、4、10和5四个小组。第六组的同学同样聚焦于类脑计算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应用,而另外几组则对于类脑机器人的研发以及类脑计算在模拟人类情绪情感、应急环境等复杂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更感兴趣。他们对于类脑计算如何使机器具备想象力,以及在这样的技术发展下人类又该何去何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在每一组分享的过程中,施路平教授都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同学们也从中获益匪浅。尾声在讲座中,施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类脑自行车的视频。这辆自行车仅搭载一块“天机芯”双脑融合芯片,可以实现自平衡,跟随目标人物作出加速减速转弯等等动作,如同科幻片的场景一般,可以说双脑融合芯片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在X-idea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极具想象力。在施路平教授看来,类脑计算的发展必将赋能其他各个行业,造福人类指日可待。赵蓉教授分享了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及感想: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深受鼓舞。同学们可以将每天学过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快速融合,令人惊叹!施路平教授在点评环节用三个字来总结了今天同学们的表现——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课程回顾(四)丨陈晔光院士:从干细胞到类器官,器官再生还有多远

7月22日早,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暨零一学院暑期学校"X-idea
2021年7月27日
其他

课程回顾(三)丨郑泉水院士:超滑技术的未来世界

7月21日上午,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暨深圳零一学院2021暑校“X-idea—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系列课程第三讲在腾讯会议上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教授给同学们带来了“超滑技术的未来世界”的学术报告。报告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吸引了百余名师生热情参与。本次课程由钱班杨鼎麟学长主持。报告开始前,杨鼎麟学长简要介绍了郑泉水院士现阶段的研究兴趣和方向,以及他关于原始创新或颠覆性创新的思考。随后,郑泉水院士从五个部分给大家介绍超滑技术的未来世界。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超滑技术的诞生、发展、现有成果、未来展望以及他对科研的一些看法。他首先讲述了目前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说明了“从零到一”是创新的难点所在。他为同学们描述了从零到一创新的“双重死亡谷”的概念:第一重来自于最初研究的投入消耗,第二重来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难度,并以自身所做的科研工作经历为例展开讲述。接着郑泉水院士讲述了超滑技术的诞生过程。物质世界最底层的现象是运动(和相互作用),而运动带来了摩擦和磨损。摩擦和磨损导致了大量的能量和材料损耗,也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实现零摩擦和零磨损。从1983年“玩具模型”猜想开始的一系列研究,使得超滑技术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领域。郑泉水院士团队在超滑技术的研究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在超滑技术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郑泉水院士描述了超滑技术的未来应用。比如超滑硬盘,这是郑院士团队第一个使用超滑技术的产品样机。其潜在信息存储量远大于现有的硬盘,且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还有空天技术方面的应用,如陀螺仪、轴承等。同时在机械原型样机上实现了100公里的无磨损。目前郑泉水院士团队黄轩宇(钱班2016级)也已发明出基于超滑技术的超级微发电机,是一种高效、小尺寸、长寿命的发电机,有望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产品通过超滑技术得以实现。超滑技术也是一种信息和智能时代的底层技术,可用于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存储等多个方面。随后,郑泉水院士讲述了零一模式和其他成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和联系,以卡文迪许实验室为例,说明了年龄与创新的关系,鼓励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钻研,提出创新性问题。最后,郑泉水院士又通过讲述自身的求学和研究历程,向同学们阐释了“敢于舍得,敢作敢为”的精神,并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想法最初听起来不荒谬,那就不要对它寄予希望”来鼓励同学们多提问,不怕犯错。郑泉水院士的报告后,同学们针对挑战性问题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诸多创造性的想法。超滑技术在未来世界将应用在哪些领域?一组同学提出用结构超滑技术来实现一些人工关节的使用的设想。目前关节的磨损困扰着大量的中老年人,如果能找到一种人体亲和的材料并将其处理为超滑材料,很有可能解决各种关节磨损带来的疾病。同时还提出辐射防护膜和医用胶布的概念。另一组同学设想了将超滑技术用于航天器中避免冷焊现象的发生。由于太空中气压几乎为零,使得固体表面失去吸附的气体,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粘合,一定压力下进一步黏着,即发生冷焊。冷焊会导致航天器上的一些活动部件发生故障,所以若将超滑技术应用于航天器,可能可以有效避免冷焊现象,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其他小组也都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想法。比如超滑技术应用在军事领域的制导、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材料以及在未来的交通运输方面将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上述的想法和问题也得到了郑泉水院士的认可。如何更好的实现结构超滑?一组同学有感于边界效应对超滑材料的影响,提出了边界效应的可能解决方案。边界效应限制了超滑材料的使用尺度只能在很小的量级,因而同学们提出利用镶边或者卷边的方案来减小边界效应,以扩大超滑材料的使用尺度。其他组同学提出了石墨岛、超滑单元组成宏观超滑以及能否在技术实现在超滑和超不滑等具有创造性的想法。还有许多同学提出了创新性的想法,郑泉水院士对这些想法和问题进行了点评与总结,肯定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和跨学科思考的能力,为同学们的想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表示了对同学们的期待。学员合影(左右滑动查看)撰稿人丨零一学院学生:关天瑜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课程回顾(二)丨王中林院士:从微纳小能源到蓝色大能源-纳米发电机从0-1的发明历程

7月20日早上,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暨深圳零一学院2021暑校
2021年7月25日
其他

课程回顾(一)丨Jeff Gore 教授:Universal Dynamics of Complex Communities

Gore教授的报告后,同学们针对挑战性问题进行了富有激情的讨论,提出了诸多创造性的想法,以及许多有趣的问题。以下列举部分精彩的学生问题以及Jeff
2021年7月24日
其他

“玩”的内核与乐趣是什么?

我期待为大家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不局限于书本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在这里,我们一同探索的是未知。希望你们这些年轻人可以在这里玩出创意、玩出突破、玩出未来!
2021年7月23日
其他

南门谈丨零一学院暑校专场

南门谈俱乐部简介我们是一伙理工科生,更是一群有趣灵魂。“南门谈”作为钱学森班创始俱乐部之一,希望通过日常阅读分享与探讨辩论提高大家的交流表达能力,加深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围绕“自洽,共情,联结”的核心宗旨,我们开展书影音交流活动,欢迎各位同学们的加盟!零一学院暑校专场预告分场一人造之物无论是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世界,还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蓝图,人造之物已经逐渐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脑机接口,人造子宫,更换义肢,人类本身会不会成为第二艘忒修斯之船?我们是否真的不可替代?分场二记忆与梦境记忆能否提取和改变?梦境该如何分析和解释?这些人类大脑深处的奥秘不仅是科幻作品的活跃地带,也同样是一代代大科学家宿夜难寐想解开的难题。走进盗梦的空间,走进弗洛伊德,走进泡利和荣格的聊天室,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探索之旅。分场三
2021年7月21日
其他

课程预告丨施路平教授X-idea 挑战性问题讲座

上午8:30-12:005报名方式线上播出(仅对特定观众开放)欢迎非零一学院学生加入以下交流群,我们将向公众开放少量名额(若该码失效,可后台回复“X-idea入群”)6课中安排■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零一暑校正式开课,跟我们一起“造”起来!

炎炎夏日,深圳的一场大雨给这座城市降了温,但在零一学院(筹),这里有一场超燃开学典礼!200多人齐聚线上,共同见证。尤其对于一群极具天赋、热爱科研的“狂热分子们”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开学典礼,更是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01郑泉水院士在开学典礼致辞开场,零一学院(筹)发起人郑泉水院士通过视频,向所有经过层层选拔成功进入暑校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和欢迎。以“玩的内核与乐趣”为话题,郑院士分享道:科研是玩中最难的,也是最有挑战、最好玩的,做科研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当你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尤其是对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展开探究的时候,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随后,用三个在“玩”中取得科研突破的优秀学生案例鼓励大家。
2021年7月19日
其他

课程预告丨王中林院士X-idea 挑战性问题讲座

上午8:30-12:005报名方式线上播出(仅对特定观众开放)欢迎非零一学院学生加入以下交流群,我们将向公众开放少量名额(若该码失效,可后台回复“X-idea入群”)6课中安排■
2021年7月19日
其他

课程预告丨Jeff Gore 教授X-idea 挑战性问题讲座

2|清华钱学森班暨深圳零一学院暑期学校(2021)招生简章//
2021年7月18日
其他

预告丨零一暑校开学典礼倒计时,719不见不散

华大基因团队:基因在不同脑区是如何特异表达的?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胚胎的?肿瘤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当转录组信息遇上空间位置信息,生命科学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全新面貌?2020年Nature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加入零一学院,和我们一起探索未来的科创教育!

丰厚待遇。我们不只谈理想,学院提供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只要你有能力和行动力,创造面包的梦想我们也帮你实现!开放办公区#零一学院XINSTITUTE公共办公区零一学院即将启航,和我们一起出发吧!
2021年6月22日
其他

院士陪伴成长,科研改变世界,2021零一暑校宣讲活动即将开启

2021零一暑校全国宣讲活动即将开启,关注我们,深圳零一学院微信公众号将于近期发布宣讲会行程与报名方式。无法现场参与的同学,可以期待线上宣讲活动。更多信息请见招生简章:
2021年6月7日
其他

清华钱学森班暨深圳零一学院暑期学校(2021)招生简章

清华钱学森班暨深圳零一学院暑期学校(2021)招生简章清华钱学森力学班联合深圳零一学院,将于2021年7月19日在深圳坪山举办为期四周的暑校活动,面向全国选拔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志趣与潜能的优秀本科生、高中生,在全球顶尖导师指导下开展进阶式研究与精深学习,利用全球领先的开放性科研创新平台资源,思考研究前沿科学技术的挑战性问题,帮助有志学子成长为卓越科学家,实现“从0到1”科技创新。1
2021年5月23日
其他

零一学院导学课1.0,精彩回顾!

距离推出第一轮导学课程已经一个月有余我们相聚云端共度了一个个探索学习的周末图为巴蜀中学答疑课图为清华附中答疑课生物力学的四个课时中,我们窥见了解剖学的奥秘,巧妙的运用我们熟悉的力学知识,深入理解了颈部前伸的成因,探讨了提起重物的最佳姿势;还为身边的亲人朋友设计按摩放松动作,并设计出了自己独特的一套健身动作。学生作品展示:陈友友、王宣棠、张盛垚、王诗绮而表界面物理的四个课时中,微观世界的大门向我们敞开,我们了解到:荷叶的表面、沙漠里富集水的昆虫、灭虫好帮手猪笼草、生物世界里的许多神奇现象都指向了其微纳米结构。我们还自己DIY了一个具有超疏水性质的微纳米结构表面,并用身边就可找到的工具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测试。学生作品展示:牟昱榕,曹熠,李项,伍岳,张济麟随着这两门课陆续结课,我们断断续续收到同学们许多的反馈...“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零一学院导学课2.0,6门新课齐上线!(含彩蛋)

当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激烈碰撞当计算机不再满足于机械计算当“学习”不再是人的专属机器开始与人类共舞AlphaGo在人类引以为傲的围棋领域屡屡取胜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能够比人类更快更广地认识世界智能机器人开始解放人的双手,替代人的劳动智能家居、智能通讯渗透进入人类生活的角角落落当你为这些成果惊异赞叹之时是否曾思考过究竟是我们给予了机器生命还是机器更新孕育了自己?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何去何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正伸手触碰这个神秘而迷人的魔盒我们也开始走进AI的世界揭开“智慧机器”内部的秘密上周
2021年5月3日
其他

2021年零一学院导学课——微纳篇介绍(上)

分子、原子的学习带领我们叩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水珠从荷叶表面滚落无处不在的摩擦突然消失我们能隐约感受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或许能带我们更加深入这个未知的另一个尺度的世界...…这就是微纳技术世界:我们手机里的每个精密零件每个芯片里面一个个微小的电路无不与微纳技术的发展相关而在不久以后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微纳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可能是血管中敏锐检测身体状况的纳米机器人也可能是在太空也可以瞬间发起进攻的超高速微纳米“子弹”!参与这个课程你可以亲手体验如何制作一个神奇的微纳米超疏水表面通过实验了解最前沿的微纳技术——如何造出世界上最快加速度的“子弹”最重要的我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领略微纳世界的魅力并了解如何将这些前沿技术运用于真实生活2021年零一学院邀请勇于探索、渴望创新、心怀热情的你与我们一起探索微纳世界的前沿领域、交叉学科这将是一个充满想象、挑战的趣味旅程在学期中我们为你准备了几个微纳+X的学习项目X包括:表界面物理、结构超滑技术等3月28日我们将率先推出表界面物理方向的课程微纳+XWhen
2021年3月29日
其他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零一学院2021暑校:导学课报名开始啦!

一、导语及活动亮点用一个月的时间与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头脑相遇“玩”最先进的科研设备挑战最颠覆的科技狂想你,来不来?今年暑假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与零一学院深度合作
2021年3月28日
其他

2021年零一学院导学课——生物篇介绍

21世纪以来人类缓缓叩开了生物学一道道更加神秘的大门杂交水稻,使14亿人摆脱贫困、跃向小康不治之症,逐渐被了解和掌控试管婴儿技术为充满焦虑与失望的家庭带来了曙光CRISPR-CAS9,使得基因编辑不再是想象面对肆虐全球的疫情,我们不再束手无策我们一起见证着这个生物的时代笼罩在那门内透射出的微光中你是否心潮澎湃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一名生物学的追光者?2021年零一学院邀请勇于探索、渴望创新、心怀热情的你与我们一起探索生物学的前沿领域、交叉学科这将是一场趣味横生的探险也将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程真实的研究问题往往都跨越了学科与领域因此,在本学期中我们为你准备几个生物+X的跨领域研究性学习项目X包括:力学、工程学、物理学等BIO+XWhen
2021年3月28日
其他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零一学院2021暑校:导学课报名开始啦!

一、导语及活动亮点用一个月的时间与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头脑相遇“玩”最先进的科研设备挑战最颠覆的科技狂想你,来不来?今年暑假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与零一学院深度合作
202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