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蹊迳14 | 王宝岳:正经而不正经的建筑师

王宝岳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2022-03-24


《蹊迳》专辑设立的初衷,源于对设计师这一职业的思考。建筑院的孩子们固然以标新立异为职业,但在长期奉行集体主义与中庸之道的社会里,对于幸福与成功的定义仍然单一乏味。我们的环境矢志于将所有人捶打成一个模样,而平庸的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也甘愿忍受着这种捶打。到了最后,我们失去了情趣和快乐,也失去了愤怒和忧伤,成为了成功学标准的登山者。然而在我们短短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注定无法被囚禁,面对人生的这般逻辑即便没有给他们带来光鲜的羽毛,也足以活得有滋有味。


那么,设计师到底可以怎样生活?《蹊迳》专辑是一群热爱设计并且有着独特经历的建筑留学生/设计师的故事集结。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故事分享,呈现出另外一种生活可能性。希望不同的观点、经验、设计思考可以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蹊迳》第14期专访 王宝岳




他 是

/


蹊迳



王宝岳






正经而不正经的建筑师




我是王宝岳,2015年毕业于UIUC BS in Architecture,2018年毕业于WUSTL MArch 3。曾就职于芝加哥SOM,亚特兰大Perkins+Will,目前就职于北京CallisonRTKL。SA三年作品集文书教学经验。无论是作品集方案,结构软件课程,文书思路辅助还是职业规划,都欢迎同学们咨询讨论,彼此学习。


受SA邀请,分享一篇关于自己职业发展和留学经历的短文。平时也有写文写词的习惯,用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成长的痕迹,也常常翻看自己以前的笔录,会意外地拾捡起很多惊喜的瞬间。偶尔还会将自己的日历编曲录歌,以解建筑学习工作的劳累。建筑师责任重大,工作中习惯了正经的我们,生活里需要寻求些不正经来平衡平衡健康,哈哈。



言归正题,我目前已经回国在CallisonRTKL专注于做商业综合体设计,并在SA带一对一作品集辅导和文书的工作。我很喜欢现在的两份工作,一个是在实践中不停地对自己输入关于建筑设计和市场新的信息,一个是输出我多年学习和积累的知识帮助同学们学习和成长。一进一出,相互给予灵感帮助(此处同学们不要开车)。


我出国很早,应该是八年前。本科、研究生再到工作,美国、西班牙再回到美国,SOM、Perkins Will再到CallisonRTKL ,对于建筑的思考和对于自己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国外的生活,于我而言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研究生三年997的日子。我无法把美国的教学和资源同国内大学做详尽的对比,因为我没有在国内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我用我研究生三年的经历做一个简单的讲述,同学们可以根据我的经历,自己体会美国的教育与自己之前的经历有何不同。在WUSTL的三年里,学校的课程可能占用了我1/3的时间,2/3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外和工作上。研一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跟随着学校的两位理论老师读了很多建筑理论书籍,写了不少文章。这一年读了文丘里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和《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安藤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伯纳德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和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等建筑理论,并且阅读后喜欢与老师交流然后尝试写一些关于理论理解的文章。在这一年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客观和主观以及看似平常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理论支持的现实,如丧失美感的中国县城发展和扼杀城市活力的面子工程广场。研二开始到毕业,我跟随着招我做助研和助教的教授做了很多关于可持续建筑,预制建筑和3D打印的研究和探索,并在这两年成功了做出了两个落地的实验性住宅。一个是关于预制建筑可持续应用的Crete House,一个是关于3D打印在预制异形建筑应用的Lotus House。


▲ Lotus House


▲ Create House


除此之外,还参加了一些概念性的可持续设计,也都收获不少。其实一开始我们只是在基于理论研究探讨做了一些概念,但最后在学校和美国当地不少建筑生产商的支持下,意外的将研究中的两个项目成立了学生团队,并将他们成功落地。这两年,我学到很多建筑制造工艺对设计的影响,建筑的构造以及团队配合对于建筑实现的重要。


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建筑事务所是暑假去SOM实习(之前国内的设计院实习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我参加的超高层项目时间紧,缺人手,同时我在学生时代就已经锻炼了很好的软件功底,所以组头完全把我当成了一个全职初级建筑师在用。从出方案,做效果图,画大样,开会汇报等等全部参与了,以至于实习结束离开的时候,小组里一位老大爷懵了片刻,以为我是全职。这段时间我学了很多在超高层里新幕墙结构新立面材料的应用,毕竟设计费上亿的项目都是不用怎么考虑造价的。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还开玩笑说,我们不用考虑造价,只用考虑这东西现在全球能不能找到生产商制造出来。也就是在这次实习后,我经过何处,都习惯性的去留意各种富有创意的幕墙结构,大跨度结构制作方式和塔楼的纵向流线等等。同样的,现在每每去逛商场,注意力基本全部集中在了商场立面的设计,流线和招商管理上,我想这也算是建筑师日常难得的“乐趣”吧。


▲ SOM事务所门口模型


在毕业前三个月的时候,我收到了亚特兰大Perkins Will的offer(专做医疗建筑),公司给了不错的薪水(仅和建筑师比,和码农比就是吃土),还主动提出帮我抽H1B,想了想,医疗建筑自己从未探索过,所以就答应了。在享受了几个月悠闲读书等上班的生活后,我到了亚特兰大。接下来的生活过的并不如意,公司朝九晚五,节奏很慢,项目绝大部分也都是老医院的平面改造,或者经费有限的中型医院建设。每天只用到公司画画施工图,然后按点下班。这样的生活每持续一天,都感觉在浪费生命。最后没到半年,我就离职选择了回国。还好,我的照片也在公司员工墙上短暂地停留了几个月,全当纪念吧。年轻建筑师我觉得应该在一个很好的平台里被“压榨“,只有这样的生活可以让你快速成长起来。建筑没有捷径,只能自己积累,而你工作的节奏就是你成长的速度。


▲ Perkins Will照片墙


读这篇文章的同学应该有正在申请的,也有即将出国的和已经在国外读书的。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给大家一些建议,但都是基于我自己的思考,仅作参考。


第一,出国读研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开始,从大家踏出国门的一刻,心思就应该放在探索学校资源和利用这些资源上了,美国大学资源很多,老师、图书馆以及学校领导,你都能主动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指导。这些资源不会主动来找你, 习惯了填鸭式学习的宝宝们要打开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去寻找了。几年以后你们会发现,把心思放在研究和学习上的同学和把心思放在party和旅游上的同学在建筑设计和毕业好Offer上,差距是很大的。(其他的能力不能做对比,不同的同学价值观不同,大家成长和追求不一样)。第二,找工作要趁早,开始工作也要趁早,建筑是一门实践的学科,经历过实际的项目后,你才能明白真正的设计;第三,打开自己,成为一个包容的人,不仅是性格,更多的是对于不同价值观和设计思维,这会让你成长的更快,我不觉得二十几岁的建筑师适合说我只想做什么建筑,因为这世界之大,还有很多未知等你们去探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研究生时代,多工作多实习,这是你们最好的试错时期。第四就是别让建筑吞噬了你全部生活,给自己一个和建筑没有太多关系的爱好,可以给你很好的放松,也说不定会给你一些意外的灵感哟。最后一个建议就是,我最近开设了SA Open Project 87抽象的建筑,欢迎大家报名。我会带着六个同学做一个小尺度但是追求深度的艺术馆,因为我觉得国内同学在学校经历的项目很多都尺度过大,缺乏一些对细节的思考,希望这个OP可以帮你们补充一些作品集里尺度小但有深度的项目。


SA OpenProject87抽象的建筑 正在报名中


大家有疑问可以通过SA老师联系我,希望大家在SA的平台能寻找到关于自己一切疑问的答案,我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寻找到。祝大家经过这段时光后回首,可以觉得没有遗憾并感觉幸运得没有错过它。



 图文|王宝岳



THE END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留学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你现在的准备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你所提交的信息将会严格保密。



留学评估二维码



20-21FALL建筑景观规划留学报名中

Studio Alpha 大巧筑人 | 2019 资费及服务




推荐阅读




卢睿轩 |跳入资本圈的设计师



赖冠廷 | 玩机械臂的建筑师



林心叶 |跃动的灵魂

多面的创作者


陈凌亚 | 破而后立

黄绮琪 | 设计是件感性的事儿

郁彦宸 | 从听者到行者

吴雷蕾 | 走出设计的象牙塔

李策 | CyberMonk

Amber Sun | 游走在建筑与交互间

王冠仪 | party hard,work hard


朱雨曦 | 我在霓虹国读建筑



胡浩森 | 在德国半工半读的日子



涂雨璇 | Don’t let fear be the deciding factor




Evan Tsai

微信:mysudea

电话:15601923989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长按二维码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留学评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