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杂志2020年第1期介绍

装饰编辑部 装饰杂志 2021-09-22

艺术设计月刊 

2020年第1期

1958年创刊/总第321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2020年的开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小小的病毒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疫情袭来使得整个社会的惯常节奏都被打乱了。眼下正是举国抗疫的关键时期,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冲在第一线的是医疗救护人员、社区管理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希望能出上一份力,解危救急,共渡难关。最简单的道理仍然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守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则整个社会可以进入良性循环。由于疫情的影响,刊物的出版延宕至今,我们要向广大读者致歉。我们将以加倍的努力,来克服外部条件的影响,保证出版质量和学术标准。

 

这次的疫情爆发有许多值得人们反思的地方,在文明水平已经很高的今天,这世界既强大又脆弱,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便利的交通、频繁的交往,这些因素都成为传染病快速扩散的重要因素,利弊反转只在一瞬之间,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有更为审慎的思考和判断。当然,今天的优势依然不容否认,科学家能快速找到病毒并展开基因研究,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展开,总体上,人们不会太过恐慌,但疫情的冲击仍是巨大的。在科学的时代,解决问题的手段是要求精准,找到问题的源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全可以想象,当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之时,这个病毒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科学走向精准的路径,正是不断挖掘基础研究深度的过程。同理,在这次疫情之下,设计界也可以展开有针对性的思考和研究,从基础层面切入的设计研究正是设计创新的一条有效路径。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对未来的设计必定要更多地采用“清洁材料”(光滑、减少细菌和病毒寄生的可能性),在服务模式中减少人际接触,在人员密集场所导入自然通风,住宅之间能有效隔离的措施,等等。设计师不是医生,在当下不能冲到第一线,但在未来的实践中,可以有更多预防的设计,“治未病”其善更大。我们将在后续的内容策划中更多讨论灾难与设计的关系,防灾抗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环节。

 

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的主题是“设计+新材料”,今年本刊将展开一系列“设计+”的讨论,因为设计发展到今天,日益表现出交叉融合的特点,而设计思维的普及和深入,也使得很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不乏设计应用的思考。材料革新无疑是设计进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更为基础的条件,没有钢材、钢筋混凝土、玻璃的广泛应用,很难想象现代建筑的面貌会如何;没有类似塑料这样人工合成材料的诞生,我们的世界绝不可能如此便利。记得十年前,我在巴黎参观一个创新区中的材料图书馆,被其中各种利用仿生原理而开发的基础材料所震撼,包括在2008年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鲨鱼皮”,深以为没有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设计很难走远。

 

技术的进步使得今天的材料研发走入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对材料的认识也在深化,不仅仅是技术思维在影响研发,设计思维的介入也使材料研发迸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新材料在不断涌现,同时传统材料也在新工艺的支撑下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可能性,数字技术使得材料的外观具有更强的可变性。材料本身也正日益被视为可设计的对象,这既是设计思维的延展,也是材料概念的延展,新的美学正在其中孕育着。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来助力抗疫,灾难总会过去,衷心祝愿明天会更好。






特别策划

设计+新材料

栏目主持:李 拓





英国材料学者马克·米奥多尼克在其《迷人的材料》一书中提出“文明时代就是材料时代”这一观点,认为从我们对文明发展阶段的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就可以看出材料对我们而言有多么重要。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新时代都是由一种新材料促成的,材料是技术进步所必须依赖的有形载体,更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延续的物质基础。米奥多尼克在书中具体描述了10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表性材料,介绍它们作为应用材料的发展历程、形态变化、应用领域,包括钢铁、纸张、混凝土、巧克力、发泡材料、塑料、玻璃、碳材料、陶瓷,以及可植入物,基本涵盖了设计实践与设计研究所涉及的材料种类,虽是科普类书籍,却不失为一部对设计从业者与设计研究者具有启发意义的著作。

 

对设计这一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人类实践活动而言,自其诞生之日起,材料便伴随着设计的发展直至今日。对于设计师来说,丰富多样的各类材料既是他们的工具,也是他们创新改造的对象客体,帮助他们实现设计灵感、发挥设计才华。而对于设计学这一亟待确立自身研究范式的年轻学科来讲,材料创新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研究视域;同样,材料科学在20世纪中叶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这门也很年轻的学科来讲,设计行业是最能直观呈现其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领域之一。本期专题是《装饰》第一次系统性地聚焦于新材料/材料创新方面的话题,邀请的学者文章既包括CMF设计、服装服饰设计、智能材料设计等以“有形”材料为基础的设计实践研究,也有空间设计构建中的图像这类“无形”材料的设计应用阐释。此外,本期专题还有两篇“第一线”性质的材料创新实践者的访谈文章。通过这几位学者与新材料从业者的研究和思考,试图呈现国内外材料创新设计实践与研究的前沿内容及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在此特别感谢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Luca Guerrini教授对本期专题组稿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李拓)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材料设计

[ 意 ] 马里内拉·费莱拉

刘 强




  

内容摘要: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不同材料都在特定时期主导着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迈入21世纪,智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备受关注。尽管大部分智能材料和交互材料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它们已经在时尚、建筑、医疗、交通、产品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可期待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可变特性带来的交互潜能,部分材料(尤其是涉及电能转化的材料)开始被考虑用于智能产品设计。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系MADEC 研究中心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联合起来,提出将智 能材料和交互材料应用于智能产品的理论方法。本文主要对智能材料、智能产品和物联网的相关研 做出简短的文献综述,并介绍“以材料为主导的设计”和“设计驱动式材料创新”两个理论方法。在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的这一系列研究将会有助于设计师采用智能材料进行智能产品设计。


  




设计材料与材料设计师:DIY材料研究组研究成果展示

周子玉 

[ 意 ] 瓦伦蒂娜·罗格诺利




 

内容摘要:材料的世界是在不断地改变和演化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设计师看待材料的视角变得越来越多元。从提出材料的可替代解决方案,到发掘传统材料的文化与情感意义,从结合科技手段为材料增加新的属性,到运用生物技术让材料自我生长,设计师关于材料的创新与实践层出不穷,这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会介绍米兰理工大学DIY材料研究组(DIY Materials research group)当前的设计与研究成果。

  





汽车CMF设计方法

傅 炯、谢 欢




 

内容摘要:汽车CMF设计包括色彩、材料和表面加工技术,是汽车设计的落地到零部件的关键步骤,由设计师和工程师协同完成。汽车CMF设计分为设计阶段、样板开发阶段、标准建立阶段和品质控制阶段,从设计一直贯彻到制造标准。供应商对 CMF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国际著名厂商占有先发优势,中国优秀企业后来居上。中国消费者特有的审美特征对CMF设计提出了差异化要求,中国的设计教育应该分层应对这一新的设计门类。

  





从设计原点出发:金属镀覆纺织品技术的研发

姜绶祥、彭青歆




 

内容摘要:应用磁控溅射镀覆技术创新金属镀覆面料的设计研究是近年来被关注的新领域,我们专项课题组的工作以设计为原点,在科研与产业化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在物理、化学、工程一体化上实践设计与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在超过8年的系列研究项目中,研究员、研究生在设计、化学、物理、纺织染整、纺织工程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共同完成了以设计为原点实现产业化的课题。文章认为,利用科技手段可以从全新的角度体现设计思想,把握未来流行趋势。而用设计的观念来审视科学技术更是一个概念上的飞跃、知识上的挑战。

  





图像作为一种构建空间的材料

梁 雯




 

内容摘要:图像作为构建空间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很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借助于图像这种视觉媒介,空间被赋予了宗教的意义、历史的记忆,以及神话的诗性。现代主义之后,空间转化成为了一种素面体块与光影的抽象描述,图像逐渐隐退或消失在建筑当中。另一方面,当代的数字技术似乎唤起了图像久被遗忘的力量,制造出各种感官奇迹,虚拟化了物质空间。图像和建筑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抗状态。在本文对图像持亲善态度的建筑师,以及积极理解建筑的艺术家两种视角中,图像与空间所达成的平衡,或许提供了图像重新构成空间诗意维度的可能。






“宝贵”的装饰混凝土:张宝贵的再造石材实践与探索

李 拓、赵 华




 

内容摘要:“宝贵石”是一种颇受国内建筑师青睐的装饰混凝土石材,作为一种再造石材料,既经济美观,又是一种低碳的环保建材。这一新材料的创造者为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贵,他与吴良镛、崔恺、庄惟敏、张锦秋、刘克成等诸多国内知名建筑师以及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均有密切合作,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等知名建筑均有其墙板、雕塑、家具等制作。本文为本刊编辑在宝贵石艺采访张宝贵先生的内容,呈现其材料实践、探索之路,以及他对当下建筑、设计、工艺美术等方面的思考。

  





创新驱动器:连联新材料的理想与模式

李 云、李 拓




 

内容摘要: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今天的历史叙事仍遵循着由材料的变革引发技术变革,进而驱使世界文明整体性跃进的模式。从石器、青铜、铁器的早期文明历史分期,到制钢工业之于工业革命,单晶硅材料之于信息革命具有奠基意义。然而,材料的推动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须借助思想、工艺、市场、文化各方的条件齐备与资源连通。尤其在网络社会崛起的当代,任何资源只有接入网络才能发挥价值。连联新材料创立的意义,即是想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基于材料推 动不同行业的创新。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连联新材料的创始人吴迪女士和总经理陈柏浩先生,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连联的理想与运营模式。本文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这次采访和吴迪在其他场合的讲座和访谈。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从“构造”角度解读北欧家具设计

朱  婕

[ 丹麦 ] 尼古拉·德·吉尔 




 

内容摘要:本文源自丹麦皇家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尼古拉·德·吉尔(Nicolaide Gier)教授主编的Chair’s Tectonic一书,笔者作为该书中文版的译者,在深入理解了该论著对于构造概念的阐述后,凝炼撰写了本文,即有关如何从“构造”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北欧家具设计中对于形式、材料、技术三者紧密连接、深刻系统的设计观。本文以最典型的家具类型——椅子为例,从构造的基本释意开始阐述,对椅子的造型、材质、连接方式进行了类型学的归类、分析和概括,带领读者从构造和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欧经典坐具设计作品,从而获得更为系统的设计观。

  






学人问津

栏目主持:李 拓



荷兰高级时装的华裔女皇

[ 荷 ] J.W. 德鲁克 

张斐然

易 晓 




 

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早期,高收入的中产阶级崛起,高级时装在荷兰兴起。尽管当时受世界领先的法国时装设计师们的启发,但是荷兰的高级时装还是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代初,西方世界经历了一场文化革命。时装风格也随之改变。突然之间,低级时尚影响了那些高档的、极其昂贵的国际时装品牌的设计范式。在荷兰,这场时装革命以1971年在阿姆斯特丹开设的一家名为凤玲工作室的精品店为标志。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 冯



物鸣家居:为大多数人创造美好生活

赵毅平、李 云




 

内容摘要:物鸣,是一个专注家居产品设计开发的年轻品牌。它主营家居用品,坚持设计创新,希望给日用家居行业树立一个鲜明的高品质标准,提升普通大众的生 活品质。物鸣拥有可观的销量,深受用户好评,多款家居日用品摘下国内设计奖项。这家年轻的家居品牌是如何被创建的?它的设计价值观和品牌理念是什么?它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经历对于国内的设计师与中小企业有何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物鸣的研发中心总监叶旭东。本文根据采访整理成文。







装饰杂志往期精彩回顾

《装饰》2019年第1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装饰》2019年第2期“延展动画”

《装饰》杂志2019年第3期“非遗新一代”

《装饰》杂志2019年第4期介绍“文化·旅游”

《装饰》杂志2019年第5期介绍“中国设计教育”

《装饰》杂志2019年第6期介绍“毕业设计·信息设计”

《装饰》杂志2019年第7期介绍“城市家具

《装饰》杂志2019年第8期介绍“设计奖项“

《装饰》杂志2019年第9期“清华美院学科建设”

《装饰》杂志2019年第10期介绍“设计研究:回顾与反思”

《装饰》杂志2019年第11期介绍“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

《装饰》杂志2019年第12期介绍“首都机场壁画40年”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