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岁小儿学画,却让身为语文教师的老母亲操碎了心 | 雍容

雍容 文汇笔会 2022-05-19

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小儿六岁学画,我在旁伺候笔砚,画完又得拍照拾掇,近来他加了一个国画课,课程内容是诗词或成语配画,既能学画,也跟着习诗。国画本来书画同源,可惜他习字未熟,不能自己落款,都是我用软件加上。起初我也不曾多想,老师用什么,就打什么字。慢慢的,发现很多不对劲。譬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老师教画河豚。然则细品此诗,惠崇原画上,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都有,唯不当有河豚。除了大小比例不好安排,更重要的是,诗画虽然一体,故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但诗画艺术途径终究有别,绘画截取凝固的瞬间,诗句要旨却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河豚味美,古人有“拼死吃河豚”之说,“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者,将上而未上也,则画面上实无河豚已明矣,纯是馋嘴的坡仙神来之笔。

    

换作别人,也就马虎过去了,我却实在没法忍耐。只好根据画面,检索古人作品,给他重新配诗。若实在找不出合适的或碰到某些新奇题材——譬如麦当劳的汉堡薯条鸡块——干脆自己攘臂而上。当然后一种我尽量避免,免得小家伙长大回看而讥老母亲越俎代庖。

    


这一日我在房内忙着,耳听他在大厅书桌上课,主题是汉乐府《长歌行》,待他画好,走出去一看,赫然是向日葵。我顿时大惊,急忙和他解释道,“青青园中葵”的“葵”乃是葵菜,而绝非向日葵。并且马上找出葵菜的图片来给他看,他似懂非懂,对我点点头。这种性质的错误又非春江晚景可比,必然得换掉啊。


向日葵原产美洲,16世纪才传入中国,那就只能从明清人作品里找,筛选了一圈确认是咏向日葵的,然则多数不入眼——明清人这派熟极而流恍如AI的风格我素来不喜。何况,因了“向日”二字,向君主表忠心乃至献媚的又占去不少。也就清代彭孙遹《向日葵》其二:“烹菽曾闻七月吟,此花岂合在山林。金茎乍滴秋如水,缃帙频移昼有阴。翠葆垂天三籁寂,紫房捧日五云深。亦知容悦输桃李,祗抱倾阳一片心。”差可入眼。但我又嫌中间两联对仗俗气,若径直砍掉,成一首绝句,反更紧凑有味。近人聂绀弩先生有一首《过刈后向日葵地》:“曾见黄花插满头,孤高傲岸逞风流。田横五百人何在,曼倩三千牍似留。赤日中天朝恳挚,秋风落叶立清遒。齐桓不喜葵瓜子,肯会诸侯到尔丘?”与之相反,对仗两联有味,首尾却油滑了。而且和画面也不搭。最后只得挑了清人敬文《秋葵》:“秋花斗繁艳,栽植满园林。惟尔甘篱落,偏存向日心。干高出百卉,色重比南金。莫笑宜农圃,山村雨露深。”虽然只算四平八稳之作,配图倒是稳妥了。

    

    

葵菜风波才过去,一日又以《过华清宫》配荔枝,然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用心岂是荔枝啊!无奈又开始抄略书箧。若不因小儿涂鸦,我从前真没特地留心咏荔枝篇什。一番检索后大失所望。荔枝不耐保存,远离产地,就难有口福。杨妃吃的荔枝产自巴蜀,想来是唐时气候偏暖的缘故。闽粤的荔枝,只有被放逐到此的倒霉蛋才得品尝,佳作自然不多。到了宋朝,荔枝的种植应该更广泛,坡仙名句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只是诗并非专咏荔枝而是为迁谪解嘲与自宽。宋人咏荔枝作品数量不少,但我揉着眼睛找了又找,多见砌词敷衍,还每每强扯到杨妃,几乎集合了宋诗种种坏习气。不禁对一位朋友嘟嘟囔囔表示困惑。他说:“一见荔枝只想到吃,哪还有诗兴!”我失笑。果然对着一盘堆珠累玉的佳果垂涎欲滴,失却了雕琢辞彩的心情,搜索枯肠草草塞责,赶紧大快朵颐才是正经么?譬如范成大《新荔枝四绝》其一:“荔浦园林瘴雾中,戎州沽酒擘轻红。五年食指无占处,何意相逢万壑东。”情急之态可掬。等吃饱餍足,剩下三首已是索然无味。一路搜索到明清,明人林廷选《余友王朝纪家多荔枝兹归过期悬想有作》甚好:“三槐堂后荔枝丛,六月累累青间红。摘浸盆池松涧水,乘余石榻竹间风。别来几载天涯想,归去将秋树底空。胜画君家多后熟,东君留待意无穷。”但严格说来,这咏的是荔枝树而非荔枝,暂时吃不到嘴才憋出了好诗吧。

    


咏物篇什,若要情韵悠长,必得不滞不脱,物物而不役于物,莫非真是荔枝的美味让人浑然忘记了兴寄之效,非滞即脱,也就难出佳作了?唯有蔡襄《净众院尝荔支》:“霞树珠林暑后新,直疑天意别留春。京华百世争鲜贵,自是芳根著海滨。”最得风人之旨。蔡襄曾守吾乡,数知福州、泉州,闽人至今感之,不愧“芳根著海滨”。

    

坡仙贬谪既久,果真饱食荔枝,诗中提到荔枝也多,《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颔联云:“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疑是薄刑。”一看就让人会心一笑。古人盐腌蜜渍保存食物,施于荔枝,真是暴殄天物啊。苏辙《干荔枝》:“含露迎风惜不尝,故将赤日损容光。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幸好如今有了各种保鲜技术手段,夏日荔枝上市,无论天南海北,日啖三百颗不是梦想,就是糖分太高让人忧心了。

    


最后附上一首清代梁韵书的《荔枝香》。梁韵书,字蓉函,学者梁章钜堂妹,这首诗被他编入《闽川闺秀诗话》,是幼年书院里她替兄弟们捉刀的作品:


    荔支香,驿路长,岭南贡使超上阳。十里一置五里堠,七日七夜飞骑忙。长生殿上南薰凉,累累虬卵倾瑶筐。颠坑仆谷那复计,喜及蟠桃筵上供新尝。荔支来,妃子笑,玉骨冰肌朗相照。仙果真开顷刻花,乐章恰进清平调。吁嗟乎!侧生余毒流瓠犀,岂知疮痏先黔黎。红尘影断迷烽火,霓羽歌残咽鼓鼙。沈香亭北春风冷,梨树坟边秋雨凄。方家红,陈家紫,绝品枫亭世无比。征求幸不到闽南,未共官茶斗充篚。莆阳有女淑且美,闲吟团扇长门里。不用明珠慰寂寥,讵因口腹烦乡里。区区恩宠奚足论,要识河洲风化始。君不见当时爱梅高调致自佳,何曾遣进罗浮花。

    

主题依然“政治正确”,谋篇却颇逞巧思。从贡荔枝荼毒百姓到安史之乱这一段犹可,毕竟是前人写熟了的,后半篇就纯然自家章法,从闽南也是荔枝产地引出“征求幸不到闽南”,以“莆阳有女淑且美”为陪衬,用梅妃爱梅花,格调既高又无扰民之虞收结。

    

末了,我决定就生不如就熟,先用日啖荔枝三百颗搪塞过去吧……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文汇出版社微店购买

2019笔会文粹《这无畏的行旅》

【笔会近期作品推荐】

裘山山:年龄这回事

肖复兴:汇文中学的三位老师

杨燕迪:俄罗斯音乐崛起沉思录

祝晓风:“往后站”,观弗莱

止庵:北京故事

毕飞宇:我读《小王子》

徐建融: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黄可:张乐平是一座艺术宝库

南帆:书法是脸面,还是表情?

刘聪:称“兄”道“弟”的差别

杨闻宇:女性与名联

王占黑:蹲着的时候看到的风景

李天扬:新仓街九十三号

路明:老足球

王士跃:姥姥家的火炕

李志茗、陈炜:叶澄衷的葬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