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怎么敢直接@长辈

和菜头 槽边往事 2018-12-14

微信有一个功能: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群里特意对某个人说句话,或者提醒对方看到这句话,那么,你可以长按对方的头像,输入框里会自动出现@+名字的形式,这样发送出去的内容,对方就会收到微信发来的提示。


这是个挺方便的功能,尤其是在群里。因为人人都在群里说话,有时候是一个人对所有人说,有时候是两个人之间对话,有了@符号之后,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出来,两个人也可以一来一去地在群里聊天。群主还可以@所有人,发出一条消息后提醒所有群成员阅读,有一种庄严的村长感,觉得是拿着大喇叭对所有社员广播。


但是,在家族群里事情就有点复杂了。比如说,父亲叫李大毛,儿子叫张大锤。张大锤想问候一下父亲,于是就@了一下李大毛,情况就可能有点不一样了:


张大锤 @李大毛 爸爸我没钱了

李二毛 @张大锤 孩子,你怎么能直接@长辈,李大毛是你爹,这三个字是你能直接叫的吗?

张大锤 @李二毛 二叔,我没那个意思,微信就是这样的啊!

李大毛 @张大锤 混账东西!李二毛三个字也是你能直接叫的?还有没有规矩?!

张翠芬 @李大毛 不想给钱你明说!当着外人对着孩子撒什么疯?

李二毛 @张翠芬 嫂子,你这话我不爱听了,我怎么说也是大锤的二叔,怎么就成外人了?

张翠芬 @李二毛 你是不是大锤二叔,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群主老李头解散了本群,你将无法再向群内发布任何消息。


这起家族群的悲剧事件是我虚构的,但是,长辈对晚辈在群里直接@自己感到不适是有的。尤其是用了本名做微信昵称的人,每次被@到总有种被直呼其名的感觉,失去了礼数。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下面是一张网上找到的图片,内容是一名儿子给父亲写的家书: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极为有趣的现象:


1、儿子对父母自称“男”,但是,这个“男”字要比其他字小一号,尤其要比“父亲”两个字要小,以示尊重。这封书信里,前后出现三次“男”字,无一例外都是小字;


2、古人书信看起来长长短短,错落有致,其实是因为写家书的时候,只要写到了“父亲”,这两个字必须放在信纸的最上方。所以,第一句“父亲大人万福万安”之后,不能继续往下写“父亲七十寿辰正是”,而要另起一行;


3、但是,这封信里还谈到了皇帝陛下。说父亲七十寿辰这一天,皇帝陛下刚好也要进入猎场围猎,也就是所谓“进哨”。于是向皇帝告假两月,皇帝批准了。皇帝是一切爸爸之上的爸爸,所以,所有和皇帝有关的字眼同样放在每一行的开头,位置还要高于“父亲”二字。比如说信里的皇上、恩旨、荣命,都位于信纸最上方;


4、儿子对待父亲的态度,放在今天那就是一条标准的“舔狗”。父亲生日和皇帝围猎是同一天,于是父亲将来就会福禄无穷,而且是“真福禄无穷也”。皇帝批准了两个月假期,于是这说明因为父亲的“盛德”才能领受到的皇帝的“荣命”。如果清朝也有微信,他在家族群里最常用的表情符应该


一封信横着看是内容,竖着看是阶位。一路抬头低头看下来,如同磕头。所有的礼数都在里面,谁高谁低,谁大谁小,一清二楚。从这样的一封信,到手机上的一个微信群,也就100多年的时间。从“父亲双亲大人不孝男大锤问安”,到“@李大毛@张翠芬 爸爸妈妈没钱啦”,时间可能还要更短。的确会有人会因此觉得遭到了冒犯,觉得失去了礼数,失去了尊卑。


每当这种受伤的情感升起来的时候,我有一句足够温暖,足够宽慰人心的话在等着:所有的礼数,加上所有的尊卑,对于你现在手中这台手机的整体贡献是零。


---你怎么敢直接@长辈?

---你怎么敢用无天无地无君无父的手机?


往期回顾:

业余选手张小龙

此刻恍若昆明

朋友五首

【广告】女生必备:iBag,关于包包的一切

养了对猫

想养只猫

中秋快乐

四字真言

我的首页谁做主

请尊称他“庭上”

周二搞事情:饭爷×和菜头(卖完了,别点了)

为什么玄幻剧会扑街

致“老读者

云腿月饼二三事

黑猫兄

当你看着地球

你会买新版iPhone吗?

中秋礼包使用指南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