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色动力奚强:“双碳”目标下,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思考

徐冰冰整理 E20水网固废网 2022-05-27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同时点击“赞”“在看”

“国补退坡甚至国补有可能被取消的政策背景下,在垃圾焚烧行业积极开展减碳工作是一件尤为必要且紧迫的事情。”12月16日,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动力”)副总经理奚强在“2021年(第十五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分享了双碳目标下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国固废网       整理:徐冰冰

阅读


绿色动力三年业绩节节高, “十四五”开局之年稳中有进绿色动力乔德卫:迈入新征程 迎接新变革
绿色动力的2020:“疫”考中的优等生,变局下的丰收年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双碳”目标下,固废行业的市场大门徐徐开启。关于“双碳”的话题,从年初国家提出目标,至今依然是比较热门的话题。

 

“国补退坡甚至国补有可能被取消的政策背景下,在垃圾焚烧行业积极开展减碳工作是一件尤为必要且紧迫的事情。”12月16日,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动力”)副总经理奚强在“2021年(第十五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分享了双碳目标下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思考。

 

奚强

 

垃圾焚烧替代垃圾填埋已成业内共识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很多利好政策,比如《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等。文件中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这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是很大的利好和促进。”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十四五”期间被广为看好。奚强表示,根据测算,初步预计“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2000亿。另外,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替代、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等也将成为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垃圾焚烧行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行业也面临很多挑战。“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国补退坡的政策,国补目前在退坡的阶段,前段时间行业里也进行了电价的竞标,目前结果还没有出来。而且根据有关消息行业取消国补也就是3-5年的时间,这个因素为行业埋下了不确定负面的消息。”

 

“当然,我们不能仅看到负面的消息,行业还有很积极的一面”,奚强指出,在双碳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经达成了减排的共识,通过垃圾焚烧发电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垃圾焚烧发电可对燃煤发电形成一定替代,减少燃煤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是垃圾焚烧发电可减少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效助力温控目标的实现。

 

奚强表示,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且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效果,由此可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垃圾焚烧替代垃圾填埋的进程将大幅提速,必将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和业内共识。

 

在行业共识和“双碳”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将逐步向集约、高效、协同、低碳的发展方向过渡,热电联产、甲烷制氢、飞灰固碳等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一般固废、餐厨、污泥协同处理等将成为垃圾焚烧发电厂未来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

 

 

另外,CCER工作的开展也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契机。“CCER”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随着我国碳市场的日益成熟,碳交易价格具有较高的上升空间,减排低碳的企业不仅可以交易碳配额,还可以通过CCER核证交易来抵消应清缴碳配额,形成企业经济利润新增长点。奚强特别提到一点,现在国家规定CCER核证量占比不能超过交易市场的5%,初始配额不够用的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交易配额。

 

以上都是“双碳”政策给垃圾焚烧行业带来的行业影响,有机遇有挑战,但不变的一点是,“低碳”已经成为行业发展道路上一抹靓丽的色彩。


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


2021年,垃圾焚烧行业发展正面临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绊脚石”阻碍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一一攻克,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奚强着重分析了以下三点问题。

 

第一,环保趋严。随着产业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也日益趋严。国标18485标准已经从2001版提高到2014版,产生了质的飞跃。

 

由于垃圾焚烧过程中容易产生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二噁英等污染气体,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上,层层加码,又提出更加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过于强调超低排放。其排放标准在治污工艺尚未突破的情况下,大幅增加了垃圾焚烧企业环保耗材用量及能耗,出现了“降排污、增能耗”的情况,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碳减排工作产生新的挑战。

 

第二,财政困难。由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导致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因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政相对薄弱,未能建立有效覆盖范围的收运体系,其财政支出也难以支持垃圾焚烧项目的正常运行,制约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碳减排工作的深度发展。

 

奚强提到,绿色动力目前运营着30多个电厂,到目前为止,垃圾补贴费的总体拖欠较多,尤其是个别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项目要靠向集团借贷来保证经营现金流,这是不好的情况。

第三,政策不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未来超过规定年限(82500小时)的生物质焚烧发电企业取消补贴后,只能通过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但目前绿证交易市场交易很不活跃,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收益和利润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2021年2月1日起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也未将垃圾焚烧发电碳减排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后续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只能通过CCER(目前还未启动)参与碳市场交易,参与渠道的单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积极性。因此,这两个政策的不明朗,导致了国补到期或者取消后企业的运营能力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找准四大支点,撬动低碳市场大门


固废行业进阶之路上鲜花和荆棘并存。作为扎根环境产业多年的老牌企业,绿色动力形成了多年的经验。针对上文中提到的政策背景以及行业存在的问题,奚强认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需要谋得先机,提早在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布局,撬动低碳市场的大门。

 

第一,尽快及时启动CCER的核证工作。奚强以行业项目为例指出,每吨垃圾焚烧项目可以核算出大约0.3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证,按照以前交易价格是20元/吨,高的是40元/吨。以20-40元的变化量来举例,通过CCER的交易,企业每年折算到每吨垃圾的额外收入是6-12元。结合国补退坡的力度,按照0.65元的电价,每减少0.1元相当于减少垃圾补贴费28元左右,显而易见,CCER工作机制的开展将很大程度上抵消国补退坡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尽快启动CCER的核证工作。

 

第二,机构合作。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应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动向,围绕“双碳”目标,进一步做好企业风险评估,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要积极主动参与行业协会相关标准制定及减排核算方法测算等工作,及时跟踪碳达峰、碳中和最新研究成果,适时调整业务发展路径,从而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谋得先机,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还可主动与有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成立研究小组,在碳减排方面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进行非主业延伸。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和加强运营,降低碳排放,打造“零碳工厂”,达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的。同时可依托垃圾焚烧发电主业,与相关清洁能源科研机构开展多元化合作,实现多元化发展。例如以垃圾焚烧发电设备设施和现有工艺为依托,在园区内同时开展热电、风电、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的多能互补项目,合力打造动静脉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奚强指出,绿色动力在双碳背景下也在积极开展热电联供,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大有作为。从经济上来讲如果一个企业把供热量合适的价格稳定在15吨/小时,不断地与其他单位达成共赢,每年可以增收1000万的收益,如果是30吨/小时收益基本上在2000万以上,这样一来,热电联产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国补退坡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做得好的企业可以完全抵消。

 

第四,碳资产管理。通过对碳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盘活碳资产并产生效益,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可以将碳定价纳入新项目投资的财务测算中(如对外供汽减碳项目),建立企业碳排放、减排量台账,统一管理企业碳资产,开展碳减排融资工作。此外,由于碳资产可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和买卖,可衍生出多种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配额的质押贷款和回购融资等),为企业融资提供新路径。

 

碳减排落地的详细之举


那么,工作执行中,企业的具体工作思路是什么呢?奚强认为,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成立专组。成立碳达峰、碳中和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研究,及时调整碳减排工作部署,为推动和保证碳减排工作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的政策、技术交流、标准制定和培训学习等活动,从而谋得先机,占据主动。

 

第二,强化运营。“行业发展到中后期,已经进入运营为王的时代。强化运营就是牢固主业根基,积极开展对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开拓市场,开源节流,努力使市场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讲,应该立足垃圾焚烧发电主业,强化在役焚烧设施的运营管理,挖潜焚烧设施处理能力和效率,提高吨垃圾发电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水平,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厂用电,减少柴油消耗;强化设备管控水平,加强精细化运行调整,有效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提升能源转换效率。

 

第三,拓展范围。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制冷等协同处置业务;焚烧填埋场垃圾,彻底消除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并争取得到碳减排收益及政府补助;在项目所属园区内现在已经封场的填埋场和主厂房屋顶等区域装设分布式太阳能装置,用来发电和提供热水。此外还可以依托垃圾焚烧技术,开展新能源、新技术领域的调研、论证工作,适时进入光伏、风能、氢能、储能和CCUS等新技术领域,全方位推进碳减排。

 

第四,建设升级。在新项目建设和老项目升级改造时,要选择大型焚烧炉、高参数余热锅炉、高效汽轮发电机组和节能技术,大幅度提升垃圾焚烧厂的能源转换效率,从而大幅度实现碳减排。例如,垃圾焚烧炉由目前行业传统的300-500吨/日,向750吨/日及以上大容量垃圾焚烧炉方向发展;余热锅炉由传统的中温中压锅炉向中温次高压甚至更高参数的余热锅炉方向发展;汽轮发电机组由传统汽轮机向高速、高效汽轮机方向发展等。

 

最后,奚强介绍,绿色动力是北京市国有控股企业,北京国资公司的环保新能源产业平台,A+H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设备的研发,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绿色动力先后荣获“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全国环保优秀品牌企业”、“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鲁班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荣誉。

 

“绿色动力,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绿色动力以国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奔跑在创新的路上。



论坛精彩报道


高质量引领未来!2021固废战略论坛在深圳开幕

2021固废&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等11大榜单揭晓

全国首届“双百跨越”垃圾焚烧发电标杆厂榜单发布,2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榜上有名
双碳目标下 中国环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大路径上海环境王瑟澜:以变应变,破茧成蝶
深能环保李倬舸:以智慧能源生态园践行碳减排 助力新基建双碳目标下 中国环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大路径光大环境王天义:天地于我先生,我依天地而存——环境保护与碳中和美欣达匡彬:让有机固体废弃资源回归生态
中国天楹曹德标:国际化战略加持固废全产业链布局与实践朗坤环境陈建湘:二十年磨一剑,打造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新标杆
康恒环境焦学军:逆势增长背后的深耕与突破
曹国宪:唯变不变时代,首创环保集团的固废产业布局
赵凤秋:“生料”变“熟料”,“热水解+”破解厨余垃圾难题
减污降碳背景下,如何提升城市有机固废资源化效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王秀腾:如何界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与副产品?
有机垃圾协同处理的“灵魂四问”及“普拉克”之策
陈朱蕾: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与市场发展展望徐海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认识误区
技术型环保公司如何在细分领域构筑自己的技术壁垒
被忽视的大学问,环保工程耐腐蚀防水防护系统作用有多大?王凯军:双碳战略下,固废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应该即刻行动
刘建国:固废领域智慧管控有哪些用武之地?




近期热文    




刘建国:固废领域智慧管控有哪些用武之地?
王凯军:双碳战略下,固废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应该即刻行动山高速、山发展、山能源、水发…山东省级环保平台归哪家?
邻避真的是垃圾焚烧的宿命吗?
2021年度环卫年服TOP10重磅来袭!前三名突破十亿
7家十大上榜!2021年度环卫年服TOP10重度来袭!
年末盘点土壤修复市场丨“十四五”开局之年行业竞争呈现三大特点 重点关注四大趋势

十二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绿谷 | 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校长”蒋超与金州浮沉(11449)

总书记批示:“十四五”期间,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抓(9666)

2021固废&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等11大榜单揭晓(7401)
发改委、工信部: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5976)

报告发布:“十四五”有机固废迎来确定性的机遇和变革,市场空间有望超过2000亿(4912)
绿谷丨归来仍是少年——“不死鸟”韩小清的征服与妥协(4480)

中国水务投资实控人或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4325)

更名首年:光大环境展全身所长,创无限未来!(3941)

生态修复规模达4000多亿,国家鼓励但社会资本愿意来吗?(3614)
报告发布:我国土壤修复跨入起步阶段,“万亿级”理论需求难以落地,“百亿级”市场规模稳步提升(3273)

专项债:2022年或超3万亿  但环保行业不要希冀过多(3160)


备注括号内为总阅读次数,统计时间截至1月5日9:15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


编辑 | 刘彤、赵利伟

统筹 | 李晓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