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已有4家共享健身仓融到天使轮,它能火起来吗?

2017-09-14 马程 财经天下周刊

又一枚共享经济下的蛋。它能够走多远?

                 


全文约5068字,阅读大概需要9分钟。


财经天下(ID:cjtxzk)  文|马程

编辑|齐介仑


周六晚上10点,30多岁的国企职员王莉在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觅跑”健身仓中,边看综艺边跑了40分钟。她记下了跑步机上消耗的卡路里数,从运动仓中走出来,在旁边的乒乓球台边做起了拉伸。

 

“两个健身仓进来之后,我都试用了几次。就住楼上,什么时间下来跑跑都很方便。”她说因为太忙的缘故,此前很少光顾健身房。

 

皓月当空,夜色渐浓,人声依旧嘈杂。在王莉结束跑步的一刻,附近小区遛弯的大爷大妈,带着耳机跑步的姑娘,从健身房锻炼回来的小伙子,穿梭往来。这是位于北京望京鹿苑嘉园颇为常见的一幕,全民运动无疑已蔚然成风。

 

截至2017年8月,国内已先后有4家共享健身仓企业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其中有两家推出了试用产品。橙色的“抖吧”健身仓和黑色的觅跑健身仓都集中放置在了鹿苑嘉园,很快吸引了周边居民、投资人及同业竞争者的关注。

 

与此同时,主打空气质量的“纯净跑”,拥有嵌入式跑步机的“蜗牛仓”,主打男女情侣并排跑的“全民酷跑”等都将陆续上市。这样的场景,难免让人联想到五颜六色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

 

最早的入局者觅跑如今已经完成了二代产品的升级,谈妥了200多家入驻小区,正在全速发展。觅跑创始人毕振认为,这是一次或将改变用户健身习惯的尝试,而且能够与社区消费紧密结合,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在创业者蜂拥而入、争相卡位的当下,各种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不难发现,近日健身仓产品虽然仍在不断推出,但相关融资动态却很鲜见,投资机构多在观望。


觅跑健身仓。

 

“共享经济涉及行业众多,鱼龙混杂。目前大部分以共享经济为由头的创业项目,都只是跟风而已。”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学院教师、长期跟踪研究国内新经济的知名学者魏武挥表示。

 

切入社区场景

 

国内第一批健身仓项目创业者并非来自传统健身行业,而是与之关联不大的O2O、短视频、大数据等互联网领域。

 

“我对共享经济不感兴趣,也并不熟悉健身行业。”在光华路SOHO 3Q的创客空间里,觅跑创始人毕振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坦陈。他是在探索社区场景入口时发现共享健身仓机会的。

 

2012年年初,毕振加入饿了么,和COO陈强一起,完成了市场营销部门的组建,是饿了么全国市场开拓的功臣。“最初饿了么大部分地推方案都是我来制定和策划的,满立减、赠饮这些活动,都是在带着团队与大量的商铺接触之后摸索出来的。”

 

2015年9月,毕振带着10余个城市经理离职饿了么,创办人人地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抢单派单、任务众包模式,做地推的互联网化。他列出了4个主要推广场景:高校,购物中心,产业园(写字楼)和社区。社区,是他到最后唯一没有成功进入的领域。

 

“在北京任意一个中档以上的社区,你都很难在里面推广乱七八糟的设备、传单、试用品等。可以说,社区是最难入侵的场景。”毕振说。

 

2017年春节,毕振回老家过年时发现,父母每天早晨和晚上,即便在下雪路滑的雾霾天,也要带着口罩、穿上棉衣棉鞋出门运动。他意识到,大部分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

 

最初,毕振的设想只是在社区里建立一个室内运动的场地,就像老年活动中心的棋牌室一样,这样至少可以对抗露天环境下不怎么友好的天气状况。“哪怕只是把外部设备平移到室内,只安一个双杠也行。”正是在这时,他开始有了了解一二线城市更广泛人群运动痛点的想法。

 

回到北京后,毕振和人人地推团队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向白领、社区人群、健身房用户等共计发出近3000份问卷。调研结果显示,白领人群只有10%~15%拥有健身年卡,但也不能保证经常去。来回不便、私教频繁干扰、年卡较贵,以及租房变动性大等因素,让大多数用户认为健身房的花费不值。

 

另外,很多有着户外跑步或者走路习惯的人,也经常因为天气、安全等原因,无法坚持每日锻炼。2017年5月,多次商讨之后,毕振团队决定上马健身仓,把健身仓定位成一个安装有跑步机、电视、空调和空气净化器的24小时独立健身空间,按照时间收费,每小时12元左右。

 

基于当前产品及运营成本,一个健身仓如果每天有5~7个小时的使用时间,那么单个产品的回本周期大约在7个月。现在毕振的工作重心仍是人人地推,但他同时在带领一个独立的团队紧锣密鼓设计健身仓产品,寻找供应链,联络更多小区入驻推广。

 

抖吧创始人兼CEO程凯文,还有另一个共享模式项目“抖包包”,后者的定位是奢侈品女包共享租赁平台。程凯文曾有8年在英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自己也是奢侈品的重度用户。今年6月,抖包包获得了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但是,与国内很多针对奢侈品共享的创业项目一样,抖包包的启动速度缓慢,用户数量和活跃度的增长都未达到预期。


抖吧全景。

 

抖吧项目被寄予厚望。抖吧联合创始人蒋都泽曾在分众传媒任职,后曾创业短视频平台。程凯文与蒋都泽坚定进入共享健身仓领域,看重的是共享经济和全民健身这两大风口的想象空间。

 

坐在W酒店酒廊里,他们一边喝着巴黎水,一边和《财经天下》周刊记者畅谈国内健身环境。“仔细想一下,全中国又有多少地方和时间适合跑步呢?北方的雾霾天,乡下的土路,南方湿热的桑拿天……”程凯文说。

 

碎片化的时间、舒适安全的环境、社区应用的便利性,是程凯文和毕振接受采访时一致强调的用户痛点。在觅跑和抖吧的很多设计上,都有时下流行的标签,颜色鲜明,扫码进入,计时付款等。就记者所见,二者在产品和功能上非常相似,只是抖吧的面积似乎更大一些。

 

当然,不管产品有多好,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让用户看到并真正使用起来。

 

抖吧5月底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及觅跑8月初1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消息的公布,事实上并未引发太多的关注。但当8月初,两家公司的产品相继铺设到小区里面,体验的用户、报道的媒体、拿着皮尺量尺寸的模仿者蜂拥而至。

 

到底行不行?产品落地后,各种说法和体验者评论多了起来。随着更多新玩家的入局,用户体验成为争抢市场的重要筹码。目前觅跑和抖吧团队都在加速产品升级和社区推广。

 

在采访前一天,毕振刚从上海赶回北京。在此期间,觅跑不仅在上海投放了第一台健身仓,还推出了觅跑2.0。觅跑2.0在外观上采用了流线型设计,更加美观;内部是智能化设计,对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等进行了升级。另外,仓体改为拼接模式,解决了搬运和安装的问题。

 

上述两家公司均表示,到2017年年底,他们将入驻500个以上北京小区,投放产品将超过1000套。

 

2017年5月拿到经纬创投1000万元种子轮融资的觅跑,8月再获信中利资本、猎鹰创投、合鲸资本、经纬创投共同投出的天使轮融资1500万元,相较而言,底气似乎更足一些。

 

不过毕振自创业以来最为看重的一个节点,是8月20日正式宣布的与万科地产的合作。万科V盟在发布的通稿中称,双方将致力于满足万科社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万科业主提供更多实用的权益服务,未来该模式在首开万科天地之外,还将陆续扩展至天津、济南、青岛等多个城市。

 

“地产公司的合作,也是在认可一个健身项目在社区中的积极作用。”毕振说,这让他对共享健身仓的未来更多了一份信心。

 

希望人人使用

 

在王莉在健身仓里奔跑挥汗时,同一小区20岁出头的互联网公司职员李星,正从外面跑步回来。他有室内健身卡,但仍然喜欢在户外跑步。相比健身仓,李星更想去附近新开的24小时健身中心体验下。

 

2016年,乐刻运动、光猪圈、超级猩猩等O2O模式的健身房相继获得A轮及以上融资,乐刻运动的B轮融资更是高达1亿元。24小时营业、线上约课、低价团课、共享教练等模式很快吸引了都市人群,这些项目的门店已扩展到了多个城市。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在2016年12月底曾表示,预计在12~18个月内,乐刻运动全国门店数量将达到1000家;36个月后,门店数量要突破5000家。另需一提的是,国内运动健身类应用如Keep、咕咚等同样融资不断,用户黏性逐日走高。

 

在深圳创业的湖南长沙人廖小龙,春节之后就把目光放在了健身领域。他最 41 36893 41 15287 0 0 3403 0 0:00:10 0:00:04 0:00:06 3403的想法也是O2O模式的实体健身房,24小时自助,以此满足周边社区白领的健身需求。但在长沙、北京等多个城市做完调研之后,他意识到,昂贵的场地租金是团队无力承受的,而且这一模式之下,已有几家颇为成熟的机构,再进入的话,并不被投资人看好。

 

第一个方案被否掉之后,廖小龙开始探索规模更小、使用更灵活的健身产品。

 

其实,通过打造独立健身仓的模式来节省成本的方案,起步于深圳的超级猩猩很早就想到了。在2015年2月拿到天使轮融资数百万元时,超级猩猩的规划是把40平方米大小的集装箱做成健身仓,可一次容纳10人左右,仓内配备跑步机、力量机械等健身房标配,产品铺设于白领人群密集的商圈和部分高档社区。

 

2017年2月,超级猩猩成功获得Ventech China银泰资本、复星昆仲、动域资本联合投出的5000万元B轮融资,之后业务迅速扩展至北京、上海等城市。事实上,真正让超级猩猩受到关注并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和投资人青睐的,并非健身仓,而是他们从2015年前后开始主推的团课项目。现在,品牌虽然还保留着健身仓的说法,但是他们的健身仓几乎全部落户在商业中心,里面更多进行的是热辣团课,而非个人健身。

 

“用户不愿意专门走出小区去健身,哪怕只有100多米,而物业是不可能允许一个大集装箱进入小区的。”毕振认为,从健身房出发的创业项目,和社区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节省成本,立足社区,提高效率,克服传统健身房弊端,这是该行业创业者的共同想法。记者在一个共享创业群里,找到了北京的MF青年社区项目。这是一家把住户改造成社区健身房的项目,同样降低了场地的成本。创始人之一杨菊海认为,对于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来说,练习力量、做瑜伽拉伸等是健身的必备。作为在传统健身房基础上做模式开拓的创业者,杨菊海直言,他看不到仅有一台跑步机的所谓共享健身仓项目有何价值。

 

9月中旬,廖小龙团队的“蜗牛仓”就要推向市场了,首期入驻城市是深圳和长沙。“下一步我们会陆续推跑步仓+有氧仓+瑜伽普拉提仓+力量仓,形成一整套的产品。”


蜗牛仓在设计生产环节一波三折。图为即将于9月上市的蜗牛仓概念图。

 

抖吧创始人程凯文的创业方向正好相反,他聚焦的是非健身达人这一人群,只从跑步机和有氧运动入手。更多的该领域创业者都会刻意强调“运动”这一概念,产品更多指向的是运动仓,而不是健身仓。运动相较健身,更像一个全民项目。

 

“社会价值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现在国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主要就是交通拥堵、食品安全、身体健康三大方面。”猎鹰创投创始合伙人李圆峰认为,便利的健身仓最大的吸引人之处,是它能够帮助居民培养健身习惯。

 

毕振从觅跑后台数据发现,共享健身仓使用者,年龄在12~60岁之间,包括青少年、学生、宝妈、白领等,也不排除热爱运动的大爷大妈。这已覆盖传统健身房人群,而且有了很大的扩展。

 

更早前,毕振曾经办了一批健身卡,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但当时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健身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毕振看来,一个布设在家门口、随时可以健身的空间,有助于提高普通居民的运动兴趣。“用户可以把运动仓作为健身房或者户外运动的补充,它能够让你维持每天的运动量。”

 

2017年5月,廖小龙带领团队完成了蜗牛仓的产品设计。他们找到了迷你KTV的仓体生产商。蜗牛仓面积大概是两个迷你KTV大小,一旦批量生产,预计只需1个月,第一批产品就可以进入小区。

 

但在这一过程中,廖小龙很快发现,置于室内的迷你KTV与户外的健身仓有很大区别,后者仓体在对抗雨雪雷电、采光隔音等方面有很高要求。团队后来又找到了一家移动房屋生产商,产品在外观、隔热、内部装修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产品落地时间也因此被延后。

 

廖小龙的试错过程,毕振也经历过。“第一版仓体做出来,太窄了,跑步机甚至放不进去;第二版的时候,各种电线仍然裸露在外,到现在更迭了不知道多少代。”因为目前第一款产品黑色的外观并不亮眼,毕振团队为此还找来了出身中央美院的知名设计师重新设计。

 

仓体的检测,跑步机、智能电视、空调等设备的供应链管理,与小区物业的谈判等,都是产品投入市场前必经的步骤。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健身仓要远比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复杂。猎鹰创投创始合伙人李圆峰曾在一周内连续两轮投资觅跑。他认为,比起一些还停留在PPT阶段的项目,觅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除了产品的完成度,李圆峰更看重的是毕振在饿了么的经验,以及团队在地推上的优势。在行业初期,迅速抢占社区资源是头等大事,产量和覆盖度,将成为竞争壁垒。而推广和营销正是人人地推的招牌。

 

在魏武挥看来,关乎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用户需求,在共享单车之后,很多人都在觊觎另一个百亿刚需风口,但冒出的很多共享项目,其实都是伪需求。“健身也好,运动也好,并非大众刚需。你在路上随便问几个人,问摩拜或者ofo,应该都了解,但问他们白领里面很火的Keep呢?”

 

毕振不像李圆峰那样坚定认为共享健身仓是下一个共享单车,但他仍觉得这一方向大有可为。

 

“饿了么成立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美团、百度外卖和口碑。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饿了么一样,今后每个人都可以用。”毕振说。


【本文首刊于2017年9月11日出版的第141期《财经天下》周刊】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期杂志 


-End-


点击关键词可查看历史文章

封面报道 阿里巴巴B2B战未来阿里CEO解密新零售阿迪达斯的自我救赎上海迪士尼乐园疯狂的音箱民宿行业进入洗牌期野蛮人入侵便利店?微软靠什么重新崛起?天猫的力量 纳税大户成长记充电宝脱口秀任泉互联网金融陈天桥陈大年


创新创业 焦虑的豆瓣梅花天使创投吴世春影视植入SNH48的制造者易鑫CEO张序安围剿今日头条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生死战快方送药湊湊章苏阳陶闯叮咚智能音箱泛生子基因大搜车周洲出门问问我趣旅行郭博智王翌拉卡拉王功权视频审核WeMedia共享单车


创意阶层 皮克斯动画女性网络综艺节目编剧张家鲁中国虚拟偶像B站回应被“误杀”制片人陈伟为《百鸟朝凤》下跪的方励二次元音乐詹仁雄爆款营销合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