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以匠心,致匠心
著者:苏唐诗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书由摄影家苏唐诗历时一年精心著成,用详尽的图文分享其多年来钻研古建筑摄影的经验与心得。全书覆盖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的方方面面,包括古建筑审美、摄影器材、艺术表现手法、用光、构图、视角选择、色调与影调、后期技术等,帮助读者全面、立体地了解并掌握古建筑拍摄的精髓。
苏唐诗,河南省商丘市人,受家庭影响,自幼对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就有浓厚的兴趣,现专注于拍摄中国古建筑。2015年雪花纯生·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年度总冠军,2014、2015年度十佳中国古建筑摄影师”;2016年度佳能十佳专业摄影师,《大众摄影》2016年度影像十杰,2016年度河南十佳摄影新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古建筑类摄影与笔者以往从事的新闻纪实类摄影相比,无论在器材运用、艺术表现形式还是构图色调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作为一名从业十八年的摄影专业工作者,自从接触了全新的古建筑摄影领域之后,除了勤加实践,躬求进步之外,广泛的阅读相关书籍,从间接经验方面获得知识也是不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唐诗先生的《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便是其中的佳作。
苏唐诗被赞为“小城巨匠”,虽然是来自“最不专业地方”的摄影师,却拍出了中国“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
从所谓学院派科班出身的角度来看,苏唐诗先生的业务出身的确草莽。很难想象,那些富有鲜明节奏感,和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竟然是来自河南省虞城县公安局的一名基层民警。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苏唐诗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对书法、绘画都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由于本职工作是一名人民警察,工作压力极大,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自2006年起,他为缓解压力,买了一部数码相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摄影创作之路。
那时苏唐诗经常吃住在单位,为了便于创作,他选择了家乡的黄河故道湿地风光作为拍摄主题。为了拍到黄河故道的晨雾,深秋时分,他每天天未破晓时,就从县城开车赶到黄河故道,拍到7点左右,再开车,赶回公安局参加早点名。一连十几天,直到拍到自己满意的故道薄雾才甘心。这一系列专题,苏唐诗一拍就是10年。
风云紫禁城
春染故宫
太极·印记
丙安古镇
更为难得的是日常工作和摄影创作之间的关系,苏唐诗处理得非常恰当,平时的创作丝毫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反而给自己增加了愉悦感,工作起来也更加轻松、自如。他所负责的部门曾连续6年,夺得全市绩效考评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使苏唐诗拍摄中国古建筑的热情倍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因纾解工作压力而拿起的相机,再也没有放下。这不但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独有的神韵和风采,还品悟到蕴含其中的匠心之美。
专门讲述古建筑摄影技术、技巧的书籍非常少。出于对古建筑摄影的痴迷和对传统文化弘扬的责任,他历时两年时间,将自己这几年来从事古建筑摄影的实操经验与心得体会进行整理,撰写摄影技术技巧类的专著《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分7章对古建筑摄影的器材运用、用光技巧、色彩影调、构图技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通过丰富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古建筑摄影突破寻常视角的实战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行文至此,所思所想已远不是一篇书评所能涵盖,苏唐诗先生艺术上的成就值得叹服,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十余年如一日,在繁忙工作之余,仍不忘初心致敬匠心,坚持不懈拍摄古建,执着于内心,勤奋伴坚守,将爱好凝聚成了成就,却丝毫不放松本职业务工作的精神。这背后需要的是钢铁般的意志和高度自律的状态。
翩然
飞龙
雪之韵
一位摄影爱好者尚且如此,不禁叩问自身,作为专业从业人员有何资格与立场有丝毫一劳永逸抑或疲惫倦怠的想法,和对自我放松要求的念头。与此同时,从苏唐诗先生的经历中更想到,如果可以平衡好工作与爱好的关系,发展兴趣潜能,促进对生活的热情,反哺工作,岂不更是一桩赏心乐事。
江南古风
妙铃梵音
无论是苏唐诗先生的《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还是林铭述先生的《中国古建筑摄影》,还是近两年涉及新领域后自身学习的其他相关古建摄影书籍和资料,通过凝视那一张张风格各异的图片,我逐渐认识到,我们拍摄古建筑、不是拘泥于亭台楼阁、鱼虫花鸟其自身,更多拍的是文化、是人生、是岁月、是传承。拍摄不仅是呈现华夏建筑之美、中国璀璨文化之多元,更是对民族传统珍贵历史遗迹的保护性影像记录。这些不是糖水甜片,更是为学者、为大众、为历史留下可供探讨、可供参录的佐证。特别是作为从主流新闻纪实摄影转型的古建摄影师,应该更深刻理解到自身肩负工作的深刻意义与深远价值。它们为古老文化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更为建筑艺术在新时代的视觉呈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古建筑强调实用的物质功能,还强调造型优美的精神功能,受道家思想影响,讲究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山环水绕等风水理念,讲究环境的自然、优美。古建筑优美的风光非常值得拍摄,因此,必须首先关注这一点。
大理古城
中国古建筑之美,多体现于一处处的细节之中,每处建筑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或恢宏壮丽、典雅意深,或威严壮观、气势磅礴,或优雅飘逸、诗意灵动,既拥有着无穷微妙的变化和细节之美,也蕴含着一种耐心、专注与坚持的“匠心精神”。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说过“做学问要' 深入浅出'”,表现在对建筑照片的要求上,就是一种精准、朴实的美。要学会发现蕴藏于装饰性元素、无穷微妙的细节之美。特别是那些与众不同的细节,要重点进行拍摄。
古祠遗风
重复的元素能产生节奏感,进而展现出优美的旋律,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中国古建筑最讲究单一元素的多次重复出现,屋顶上的瓦当、滴水,屋檐下的斗栱、廊柱,门板上的门钉、格子,台基上的台阶、栏杆,重复元素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拍摄古建筑时,我们要注意寻找这些重复点,通过这些形象节奏的不断重复,引导读者的视线,从杂乱无章的纷乱中,看到规律性的起伏和高低变换的节奏,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激发人们的情感,促进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
禅韵
有人认为:古建筑摄影不能出现人物,只能纯粹地表现古建筑。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是万物的主宰,古建筑的产生离不开人,中国古建筑的伟大壮举就是我们五千年华夏文明伟大的先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古建筑摄影不应拘泥于建筑本身,还应强调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使用建筑涉及的人群及牲畜、在建筑环境中举行的民俗活动等都是古建筑摄影所要拍摄的主体。正如楼庆西教授所说:“在建筑摄影中把人物加进去,并不会分散人们对建筑的注意力,反而能更多地表现气氛,比我们单纯地拍摄建筑更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戏人
美国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 tész,1894—1985)说:“光观察还不够,你要去感觉你所拍摄的对象。”要拍好古建筑,不能一味地拍摄,还必须切实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学习、观察、思考,再学习、再观察、再思考,进一步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知识。
在拍摄一座古建筑前,要先做功课,大量查阅有关资料,吃透其人文历史。拍摄时,要通过观察,努力发现与其人文历史相符合的建筑元素,然后才有可能拍出既有形式美感,又有文化内涵的古建筑摄影作品。
龙湖百门
摄影是一门时间与光影的艺术。20 世纪40 年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女性艺术家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1900—1992)说:“光给了我创意的形状和脚本,也是我成为摄影师的原因。”光与影正是摄影最重要的关注点。古建筑摄影亦如此,我们在拍摄时,一定要留意观察建筑周边的环境,寻找有趣的光影,光影不仅仅只是影响画面的曝光程度,它还具有营造情绪和意境表达的作用,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一旦出现有趣的光影介入,就可以赋予画面完全不一样的氛围,就会得到一幅很有趣的画面。
光明
要拍好一座古建筑,表现手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尽量避免直截了当,以免落入俗套。所以,我们要一边拍摄,一边认真观察,留意周边可被我们利用的环境元素,包括一塘池水、一面镜子、一扇窗子、一片云朵等各种各样的元素。如果能够恰当利用,都会对主题艺术表现有很大的帮助,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想不到的惊喜。
映
线条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因素,古建筑通过光的缔造所形成的线条也是我们要重点留意、重点表现的内容。这一线条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有虚有实、有浓有淡、有长有短,不同的线条有各自的特点和意味,又将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印象。线条被挖掘出来,再通过我们的构思、提炼、精选,将其合理地安排在摄影画面中,就能够创作出一幅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的古建筑摄影作品。
夕照佛光寺
每一处古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周边总会有一些元素与之相互关联。这些元素与关联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一般情况下,普通旅游者只专注地盯着一点看,而看不到关联,但作为一名古建筑摄影人,就必须多一份“找关联”之心,找对比点、找前景、找陪体,不断培养自己的“摄影眼”。如果能巧妙地借助这些关联元素烘托画面主体,则可以大大提升主题思想的表现力。
染坊
“干货分享”来源有艺微信号
更多荐书
荐书 | 键盘摄影师们,来看看真正的评论家是如何“写摄影”的
更多阅读
影像见证40年大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