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可怕?
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腾讯首席探索官(CXO),高级执行副总裁
全文约2600字,读完约需5分钟
历史上的种种事件已经表明,如果我们不在空气污染方面采取紧急行动,我们将永远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能源清洁发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所在。化解这类问题,将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因此,消除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损害,已经时不我待。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每10人中就有9人呼吸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空气。90%以上的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其次在东地中海区域、欧洲和美洲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疫情之下,我们谈论了很多因新型冠状病毒而死亡的事件。这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截至目前,死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远远少于每年死于城市污染的人数。我们在城市中使用的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威胁人的生命。
我知道这是一个惊人的陈述,但这是事实。
你可以成为百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但你仍然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和最贫穷的人没有差别。因此,当我们说,我们需要用清洁能源取代用来供暖和制冷的煤炭和石油时,不仅仅是因为气候,不仅仅是因为环境,更是为了拯救生命,让孩子们在没有肺部疾病的环境中长大,让人们活得更长久、更健康。历史上的种种事件已经表明,如果我们不在空气污染方面采取紧急行动,我们将永远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统计,伦敦市的死亡人数4000人,平均每天死800人。当12月9日有毒烟雾散开后,酸雨降临,雨水的pH值低至1.4~1.9酸雨之后浩劫并没有停止,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环保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的凶手主要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是元凶,“逆温”现象是帮凶。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主要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导致空气流通性很差,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的烟尘浓度达到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平时的6倍,整个伦敦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的严重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烟雾事件才得以控制。
无独有偶,美国也发生过夺命的环境污染事件。
洛杉矶位于美国的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的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枯死,柑橘减产。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00多吨氮氧化合物和700多吨一氧化碳。另外,炼油厂、供油站等也燃烧排放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洛杉矶上空。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毒性更强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加之洛杉矶三面环山的地形,光化学烟雾扩散不开,停滞在城市上空,形成严重污染。
除烟雾事件外,美国酸雨问题尤为严重。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在空中遇到雨、雪、雾及湿气后形成酸雨或其他酸性沉降物,降落到地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北部与西部地区的酸雨危害特别严重,除了污染美国本土外,酸性沉降物还随风飘浮到加拿大境内,致使美国北部、西部和加拿大境内不少地区的雨雪pH值低至3.5~4.5。
我们的目光再转向亚洲。
环境污染也是中国这个古老国度需要面对的问题。高度依赖煤炭的粗放低效能源发展方式,不仅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而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实现能源清洁发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所在。化解这类问题,将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一方面,化石能源的高强度开发造成中国土地塌陷、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废弃物堆放、植被破坏、重金属污染等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灾害;另一方面,中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人为源大气汞的排放量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长期居世界首位,绝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燃烧。能源开发利用成为造成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煤炭开发利用是中国常规污染物排放的主体,也是中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制造了8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产生了70%的悬浮颗粒物。煤炭开发利用也向环境释放了巨量重金属污染物。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尤为严重。初步估计,2013年在煤炭开发中通过矿井水带入周边环境的总铬、总铅、总砷、总镉、总汞排放量分别达4674吨、3116吨、1558吨、312吨和156吨;煤炭燃烧将6.75万~18.66万吨铅、2.38万吨砷、3215吨镉和873吨汞带入大自然,煤炭燃烧利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占煤炭开发利用的90%以上。
另一方面,工业小锅炉、家庭取暖、餐饮用煤等煤炭分散燃烧利用,无法与火力发电一样采用环保装置脱硫、脱硝和除尘。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估计,2013年煤炭分散燃烧量占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约20%,却产生了80%左右的燃煤污染排放,相当于能源开发利用常规污染物排放的50%~70%。
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元,中国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该时期是生态环境矛盾集中爆发期。因此,消除能源发展带来的环境损害,已经时不我待。
后发国家如印度,其发展阶段还处于应对能源环境问题的前期,暂未到能源环境问题的大爆发阶段,但是随着这些国家成长空间的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增加,能源环境问题可能会提前爆发。因此,提前谋划可能的预防和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印度等国家的清洁发展,而且有利于全球能源绿色、清洁发展。
*本文摘编自《重构地球》;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在别处》(天地出版社)图书一本。
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将达到100亿人口。本书认为,地球养活100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类将面临“FEW”困境。“FEW”是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长,食物安全、淡水资源短缺、化石能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短板”,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甚至是人类生存。
本书提出,面对困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用人工智能(AI)技术为地球“重新编程”,重构地球。如何用AI为河流进行数字画像,实现智能治水、智能用水?如何用AI提高能源效率,智慧地生产能源和使用能源?如何用AI改造农业,让100亿人吃饱饭?本书不仅包含跨学科的最新研究,而且有前沿科技领域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