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 | 郑闻:艺术机制问题在于艺术之外
在当代艺术生产体系中,展览的作用早已不可或缺:“展览是艺术的政治经济价值的首要交易所,意义在这里构建、维系乃至结构。展览特别是当代艺术展既是景观,又是社会历史事件和建构手段,它创建和支配了艺术的文化意蕴……”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在《策展简史》一书中如是写到。
展览不只是艺术品的简单陈列,而策展人也不仅仅是策划布局某个展览的人。当策展被视为综合的艺术实践,策展人无疑成为这一行业中独立而显著的存在——在文化生产快速扩张的时代, 策展人无形中成为过滤器或守门人,犹如一把艺术的尺子,衡量着艺术作品的准入门槛与艺术史位置。
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二十年汹涌澎湃的发展历程,催生出了变化无穷的繁茂景观。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二十年汹涌澎湃的发展历程,催生出了变化无穷的繁茂景观,身处其中的策展人不仅穿梭于艺术家、美术馆、画廊、观众之间,同样连接与贯穿艺术史、媒介、制度等无形事物。
2023年,99艺术成立20周年,“策展人系列专访”为20周年系列专题中的重要专栏。本期,我们采访了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郑闻,他从专业的谈及当代策展人的思考,艺术的核心见解,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预见。
郑闻
策展人
艺术评论家
Q&A
Q = 99 艺术
A = 郑闻
策展重要的,是思维深度与洞察力
Q
学生时代至今,你进入艺术领域已有十余年。作为充分介入当代艺术的关键时期,谈及当代艺术近20年的发展,从宏观的视角,最先下意识想到的是什么?
A:能够撼动认知的人与作品难得一见。平庸、无聊、盲从依旧是业界主流。艺术如果不能带来认知层面的启发,停留在表象的搔首弄姿或同语反复,则让我深深厌恶。这也是近年我以半隐状态埋头书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观念和思辨的领域,我获得了远超来自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带来的快乐。
“尹朝阳的绘画课”展览现场,K空间,2022
“尹朝阳的绘画课”展览现场,K空间,2022
Q
从事专业策展这么多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策展经历,策展的价值?在“人人皆是策展人”的时代,你认为策展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什么?
A:“策展”是特定政治经济形态的文化形塑行为,是意识形态的美学化制造过程,是以“审美”或者“趣味”为表征的社会心理的对象化行动。“人人皆是策展人”,如同历史上无数的口号式标语,是没有意义的。策展最重要的,依旧是思维的深度与洞察力。
“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两周年特展:浅空漂浮”展览现场,毛焰作品
“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两周年特展:浅空漂浮”展览现场
“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两周年特展:浅空漂浮”展览现场,策展人郑闻(右)
Q
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两种不同的身份,使你进行策展或做批评时会产生哪些不同的角度或观点?
A:无论什么身份,对于艺术的核心见解与表达还是一致的。
Q
对于当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哪些问题和动向是你特别关注的?
A:观察什么虽然重要,如何观察,从什么系统进行观察,这些问题更为重要。今天的我愈发不再沉迷局部与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什么特殊之物,正如万事万物一样,需要将它置入更宏观更普遍的结构当中。
艺术机制的问题在于艺术之外
Q
过去20年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剧变,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多环节都在今天得到填补,譬如画廊体系的健全,美术馆的建设,艺术从业人员的扩展,媒体的多元化等等,哪些是推进比较大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
A:生态的各要素齐备,不代表这个系统是有效的。艺术机制的问题在于艺术之外,有些更加深层的问题不解决,艺术机制不可能有重大突破。
“切勿受潮 —— 乔相伟作品展”展览现场
《切勿受潮/𝕶𝖊𝖊𝖕 𝕯𝖗𝖞》一切潮流都有可能被遗忘“𝙀𝙫𝙚𝙧𝙮𝙩𝙝𝙞𝙣𝙜 𝙩𝙝𝙖𝙩 𝙞𝙨 𝙥𝙤𝙥𝙪𝙡𝙖𝙧 𝙢𝙖𝙮 𝙗𝙚 𝙛𝙤𝙧𝙜𝙤𝙩𝙩𝙚𝙣”/𝘾𝙤𝙢𝙥𝙤𝙨𝙞𝙩𝙚 𝙢𝙖𝙩𝙚𝙧𝙞𝙖𝙡𝙨 𝙤𝙣 𝙔𝙪𝙇𝙪 𝙡𝙞𝙣𝙚𝙣/ 40x50cm / 2021/©️𝙎𝙏𝙌/𝙁𝙚𝙖𝙩:𝘼𝙉𝙏1
“出神·入化——周雷艺术展”,杭州赛丽美术馆,策展人郑闻主持学术研讨会
Q
当下年轻艺术家备受关注,这一代的艺术家在艺术态度、创作状态、艺术面貌上与前代年轻艺术家相比有哪些不同?是否呈现出某种具有共性的创作倾向与特征呢?
A: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框定更加具体的范围。我个人所感受到的是,最新“出道”的艺术家们,更加自由自在,艺术史的情结也在逐渐减弱——不是说他们不去关心或者不了解艺术史,但是没有前几代人那么“苦大仇深”的情结。但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Q
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伴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文化的兴起,他们面临了哪些新挑战?
A:信息泛滥或者说信息茧房,有时候是一回事。今天的网络世界只不过是用最先进也最日常的系统化方式,完成了全球资本主义的国家治理及意识形态的操控。对象包括世界每一个人,并不只是年轻一代。
时代错位的想象
Q
你对20世纪德国史以及如“堕落艺术”的长期关注,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在过去20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怎样的?
A:这个问题应该源于2019年我策划的德国艺术大展。今天我只引用一部书里的段落来回应。“希特勒是怎样和博物馆主管们一起根据自己的口味选购艺术作品的。他的选择不是根据学术方向,而是根据他的时代错位的想象,选择在20世纪早已被现代派取代了的风格。”“这表明他的艺术感觉和美学爱好深深根植在19世纪小市民的想象天地中。”“时代错位的想象”非常的有意思,非常的耐人寻味。
“重整 | 德国艺术立场”展览现场。图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重整 | 德国艺术立场”展览现场。图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重整 | 德国艺术立场”展览现场。图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Q
影像艺术在你的策展工作中一直占据了很重要的比重,吸引你去做这一件事情的动力是什么?
A:我以艺术家刘成瑞为例,他的很多艺术作品,以影像的方式留存下来。以难得一见的艺术张力与穿透力,展示了这个时代最为重要也普遍缺失的存在。
刘成瑞,《一轮红日》,行为影像(行为现场2015年8月6日-8月28日),高清影像(16∶9 高清彩色),3分57秒,2015
Q
与其他艺术媒介的展览相比(绘画、雕塑、公共艺术等),在影像策展的独特之处有哪些?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影像实践在全球当代摄影史中扮演的角色?
A:几年前我曾说过,影像艺术作为一种载体,包含的时代信息往往超过传统架上艺术。至于未来中国影像艺术在国际版图中的角色,不但取决于作品本身的生产,还取决于如何书写与如何策略性的推动。不是一个简单的条件反射,而是一整套的建构工作。
《潮亦有潮》单屏影像 GeForce Experience录制 3'11'' 2023 ©BANANA ARTSPACE
乔相伟《潮亦有潮》单屏影像 GeForce Experience录制 3'11'' 2023 ©BANANA ARTSPACE
Q
在你看来,未来十年中国当代艺术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在国际冲突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艺术在这种国际对话中,它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是同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最终还是当代艺术人才的发展。我同样想引用一位中国当代民族实业家的发言:“在中国乔布斯能活下来吗?我相信不会。”“那优秀的人能活下来吗?乔布斯也不是个完人。所以大家要有种宽容精神,这种宽容精神呢,它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未来中国艺术的竞争力,完全取决于此,也取决于我们的文化。
“99艺术二十周年”相关阅读
编 辑 人 员 | |
Editorial Board | |
撰文、编辑 漫雨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郑闻 | |
本文为《99艺术》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
专访|尹朝阳首个澳大利亚个展开幕,策展人Dr. Geoff眼中的抽象山水图景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 商业合作,请联系 ]
99BJ@99ys.com
常年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23 99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