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得了抑郁症之后,他在痛苦中寻找活下去的理由

张畅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1-04-08

“抑郁症”,这个名字越来越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很多名人都有抑郁症病史,张国荣、三毛、赫尔曼·黑塞、欧内斯特·海明威、川端康成、丘吉尔、海子、阮玲玉、罗宾·威廉姆斯、张纯如、徐迟、贾宏声、孙仲旭、刚去世不久的“小红莓”主唱桃乐丝……而在生活中,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我们自己,也有许多人经受着抑郁症的痛苦和折磨。

 


大概一年半以前,书评君曾经做过这样一期内容——《我们对抑郁症可能一无所知》。现在,借由媒体和公众关注度的提升,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正越来越多。但是,没有真的体验过那种痛苦和无助的人,终归很难想象得了抑郁症究竟是怎样的体验,它和“心情低落”有什么本质区别,又为什么不是靠自我振奋就能好转。

 

今天我们这一条推送的主人公,是英国作家马特·海格。他在24岁时患上抑郁症,在《活下去的理由》一书中,他回望这段经历,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那些不被理解、无法言说的痛苦时日,又举重若轻一般讲述他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击退黑暗的经历。这本书高度还原了他的绝望,但也展现了绝望与希望并存、黑暗与温暖交织的生命征途。


《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英)马特·海格

译者:赵燕飞

版本: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如马特·海格所说,每一位抑郁症患者体验到的痛苦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希望,读到同病相怜之人遭受痛苦、从痛苦中活下来及克服绝望的事迹,还是能给其他人带来宽慰和希望。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张畅


“你没有未来。隧道尽头没有光,好像两端都被堵上了,而你被困其中。如果我早一点知道我的未来要比我先前经历的一切光明得多,那隧道一端早就会被炸得粉碎,我就能看见光了。”


马特·海格写下这些时,依然不敢相信自己活到了今天,距离抑郁症侵入他的身体和大脑,已经过去13年。

 

两年前,马特·海格出版了小说《我遇见了人类》(The Humans)。故事中的“我”是一个来自其他星球的外星人,他以人形来到地球,化身成为剑桥大学数学家马丁·安德鲁;“我”以外星人的视角,审视人类的古怪行径、文化习俗与社会规则,揭露人类的弊病、人性的复杂,同时体会爱和温暖。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褒赞这本书:“马特·海格的语言像开罐头,而我们是罐头。”而事实上,写这本书时,马特·海格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感觉自己就是书中的外星人,“我真正写的是抑郁症的疏离感,如何克服它,如何重新爱上人间”。


马特·海格(Matt Haig),英国作家。著有《我遇见了人类》《英国最后一个家族》《如何停止时间》等多部畅销小说,均被改编为电影剧本。他还为孩子们写书,作品有《影子森林》《成为一只猫》《圣诞男孩》《圣诞女孩》等。在24岁时患上抑郁症,后通过写作踏上自我救赎之路。



患病


“死去”的那一天


你的瞳孔可能放大, 说话可能前言不搭后语, 皮肤可能在流汗, 但全世界都对你的痛苦视而不见。正如那栋别墅里没有人知道我的感觉,不知道我身处地狱,也不理解为什么死亡对我那么有吸引力。


九月,在西班牙美丽安宁的伊比萨岛,距离返回英国伦敦只剩两周,24岁的马特·海格和女友安德莉亚正在度假的中途。几乎毫无征兆地,他感觉有些不对劲,“头脑里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后脑勺靠近脖子的地方,也就是小脑的部位,出现了某种生理活动。强烈的脉动、颤抖,好像有一只蝴蝶被困在里面,还带有刺痛感”。他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也吃不下饭。第三天,他离开房间,去外面自杀。

 

别墅前方不到20步的距离,有一座悬崖,下方就是波光粼粼的地中海。马特·海格的计划是朝那个方向走21步。“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脱离痛苦,就是那一刻马特·海格笃信的,假如恢复正常不可能,那么就清空自己,停止活着。

 

地中海如同绿松石色的天鹅绒,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钻石,在阳光底下熠熠发光。站在悬崖边上,马特·海格想起父母、妹妹和女友。“我想生命总是在给我们不死的理由,只要我们竖起耳朵用力听。”他听见了。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斗争


成千上万次微小的战役


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够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之后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马特·海格的睡眠和饮食受到了影响。他时常感到自己的脑子里着了火,但没人能看见那火焰,身体仿佛在急速下沉,坠入一个让人窒息的幽闭空间。他如惊弓之鸟般恐惧一切,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如果注视某个物体太久,甚至能发现其中藏有的恶意。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和常人无异,他努力假装正常,头脑里惊涛骇浪,外表却平静如霜。没有家人的陪伴,他没办法出门,连走到老家街角的超市买牛奶和酵母酱,都变得异常困难,而这是他十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疼痛和困倦一直都在,却分不清它们源自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讲,疼痛成了想法本身,凡起心动念,便永久存在。

 

日子要一天天过。对于马特·海格而言,每一天都是一座山,每一周都仿佛徒步翻越喜马拉雅山。表面平和的日子实则是激烈的搏斗,“充斥着成千上万次微小的战役”。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马特·海格疯狂地搜罗关于抑郁症的知识。他知道,那些外表乐观开朗,喜欢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也可能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降临,不分职业,与成就和财富无关,事业上的成功并不会让一个人对抑郁症免疫。他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和《卫报》上得知,每5个人中就有1人会遭遇抑郁症,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杀死的人数超过其他暴力形式(战争、恐怖主义、家庭暴力、人身攻击等)致死的人数总和。他明白,抑郁症不是用意志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杀不死你的,不会使你更强大,反而可能会让你更弱小,四肢无力。

 

他慢慢想明白了,并将这一切归结为人类的进化:“人类进化得太超前了,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够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回忆


童年的经历与它有关系吗?


我始终感觉体内包藏着某种强烈的东西。


为了找到病源,马特·海格回溯童年的记忆,发现那时的自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子,只经历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反常”。10岁那年,他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等爸爸妈妈回家,满脑子都是他们可能被抢劫、杀死、被狗吃掉的幻觉,“恐惧滋生着想象,想象又滋生着恐惧,周而复始,直到把自己逼疯”。

 

13岁,他暗恋的一个女孩当着他的面对朋友说,她不想和他坐在一起,因为他脸上痦子长出的毛,很像蜘蛛。马特·海格冲回家中,用牙刷一遍遍刷自己脸上的痦子,直到鲜血淋漓。几个月后,他和同学到德比郡的匹克山区郊游,夜里惊醒时,他是站着的,一片玻璃扎在掌心,手上流血。原来他在梦游时捣碎了玻璃窗,被同伴摇醒。从那之后,他有了个新外号,“精神病”。

 

回忆起十几岁时的这些经历,马特·海格似乎为成年后的抑郁症找到了蛛丝马迹——“我不是个很合群的人。遇到他人,我的自我就会被瓦解,变成他人期望中的样子。但矛盾的是,我始终感觉体内包藏着某种强烈的东西”。少年马特·海格没有预料到,时隔十余年后,他会同抑郁症这种顽疾抗争一辈子。



活着


与抑郁症平安地共处


我恨抑郁症。我怕抑郁症,甚至恐惧它。但与此同时,它造就了今天的我。


最初患病的漫长的3个月过后,马特·海格和女友安德莉亚从父母家中搬出,在利兹大学附近租下一间公寓。他开始了高强度的阅读。格雷厄姆·格林的《权力与荣耀》、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珍妮特·温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荒野指南》……他为头脑找到了除死亡外的一条出路——文字。“我希望一本书能够拥抱我,或者抓住我的后脖颈,我甚至不介意它朝我腹部来一拳。因为我们活在世上就为了感觉”。

 

感觉和思想同样重要。2000年4月的某个时刻,有10秒钟,马特·海格的头脑中没有被抑郁症盘踞,仅仅10秒钟,他获得了好转的希望。他试着去做那些原本惧怕的事,比如走出家门,去巴黎;他爱上了跑步时的单调和规律的脚步声,就像抑郁症的隐喻;他写书,把感觉诉诸文字。他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周遭,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催人抑郁:抗衰老的化妆品、保险、整容、电子产品、娱乐节目……无一不在提醒人们为衰老、危险、缺陷、不够新潮而忧虑。

 

《我遇见了人类》
作者:[英] 马特·海格

译者:李亚萍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5月


“那个充斥着物质和广告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是剩余的东西,是你把所有这些玩意儿扯掉之后剩下的东西”。马特·海格劝说自己慢下来,学会接纳和享受爱,抑郁症就像一片浮于空中的乌云,“乌云出现之前就有天空。乌云脱离了天空是不能存在的,而天空没有了乌云依然是天空”。

 

14年后,马特·海格依然与抑郁症平安地共处,它偶尔还会突然袭击,偶尔若有若无。但他明白,它只是个旁白,括号里的插入语。

 

“我恨抑郁症。我怕抑郁症,甚至恐惧它。但与此同时,它造就了今天的我。对我而言,如果抑郁症是我感知生命所要支付的代价,那我心甘情愿承受。存在着,我心欢喜。”《活下去的理由》并没有告诉我们那个理由,只说,活着总是值得的。



补充


来自同病者的一些建议


马特·海格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关于“如何生活”的40条建议,这并不意味着压力,海格说自己“觉得有用但并不总是遵循”。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到更多的人。


如何生活

(我觉得有用但不总是遵循的40条建议)


1. 快乐出现的时候,享受快乐。

2. 小口慢饮,别狼吞虎咽。

3. 对自己温柔些。少工作,多休息。

4. 过去的一切你都无法改变。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

5. 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6.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形式。”

7. 多倾听,少说话。

8. 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比无所事事对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无所事事,让它是觉知的。

9. 觉察到你正在呼吸。

10. 不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要试着去发现美。一张面孔、一句诗词、窗外的云、涂鸦画、风力田。美可以净化思想。


11. 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情绪。就像为了惩罚一只蜇你的蝎子而吃掉它一样。

12. 出去跑步,再做点瑜伽。

13. 中午之前冲个澡。

14. 遥望天空。提醒自己宇宙是多么浩瀚。抓住每一个感受辽阔悠远的机会,这会让你看见自己的渺小。

15. 善良。


16. 要认识到想法只是想法。如果感觉想法不合理,就跟它理论,即使你已找不出道理。你是你头脑的观察者,而非受害者。

17. 不要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不要漫无目的地上社交网站。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别不重视电视,你要更重视它,这样你才会少看。无节制的娱乐将使你注意力分散。

18. 坐下,躺下,不动,什么都不做。观察,倾听你头脑的声音。不去评判头脑里发生的事情,随它吧,就像《冰雪奇缘》里的白雪女王一样。

19. 不要杞人忧天。

20. 看树,靠近树,种树。(因为树很棒。)


21. 听YouTube上面那个瑜伽教练的话,“走路,好像你在用脚亲吻地球一样。”

22. 生活,爱,放手。

23. 酒的数学是乘方运算。你喝得越多,就越想多喝。如果你很难止于一杯,那么更不可能止于三杯。加法就是乘法。

24. 当心那个缝隙。你现在身处的地方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间的缝隙。只是想一下它,那个缝隙就会扩大,你就有可能掉到里面去。

25. 阅读一本书,别去想着要读完它。只是读。享受每个字、句子、段落。别期待它结束,或永不结束。


26. 在最深层次,宇宙中没有哪种药比善待他人令你感觉更好。

27. 听听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对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说的话:“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

28. 允许他人爱你。相信这份爱。为他们活下去,即使你觉得毫无意义。

29. 你不需要这个世界理解你。没关系的。有的人永远不会真的理解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但有些人会理解,要对理解你的人心怀感激。

30. 儒勒·凡尔纳写过“无限的生命”。它是像海一样浩瀚的爱与情感世界。如果我们沉浸其中,将找到无限,找到活下来所需的空间。


31. 凌晨三点不是试图理清人生的时间。

32. 记住:你一点儿也不怪异。你是人,你的一切行为、感觉都是符合自然的, 因为你是自然界的动物。你就是大自然。你是类人猿。你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活在你心中。一切都是联结在一起的。

33. 不要相信什么好坏,输赢,胜负,高潮低谷。在你的最低处和最高处, 无论你是快乐还是绝望,平静还是愤怒,都有一个最核心的“你”是始终不变的。这个“你”才是最重要的。

34. 别担心因绝望而失去的时间。熬过绝望之后,时间的价值将会翻倍。

35. 对自己透明。给你的头脑建一座玻璃房。观察。


36. 读艾米莉·狄金森,读格雷厄姆·格林,读伊塔洛·卡尔维诺,读玛雅·安吉罗。读一切你想读的,读就好了。书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线。当你没有选择时,它们给你机会。对于流离失所的头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家园。

37. 阳光灿烂的日子,能在户外就在户外。

38. 记住:地球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汽车会生锈,书页会发黄,技术会过时,毛毛虫会变蝴蝶,黑夜会变白昼,抑郁也会消散。

39. 当你感觉忙得没时间休息,就是你最需要找时间休息的时候。

40. 勇敢,坚强,呼吸,活下去。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引用内容摘自《活下去的理由》。作者:张畅;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你转发至朋友圈。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社会我XX 孩子们的诗 | 2017年度好书 call | 至爱梵高 | 南京大屠杀 | 隐私 | 余光中 | 屠岸 | 《芳华》 | 西南联大  | 性社会学 | 11 | 秋季书单 | 江歌案 | 鱼山 | 龙榆生 | 阅读评审团 | 霉土豆 | 我和你 | 儿童性侵 | 广播体操 | 嘉年华 |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二十二》人性恶 | 低欲望社会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