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助力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门头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度,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积极成效。
筑牢首都生态屏障
守护京西绿水青山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和唯一的纯山区,拥有首都最长的河流永定河、最高的山灵山以及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山,以这三个“北京之最”为核心,门头沟区将31.4%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在全市率先实现从“两线三区”到“一线两区”的战略转变,实施全域空间管控。持续开展理水、治山、造林三大行动,人均绿地面积居生态涵养区第一,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永定河生态走廊建设,保持母亲河清水长流岸常绿。永定河的存在见证了北京市的发展与繁荣,作为永定河流经首都的第一个区,门头沟区始终把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作为首都水生态环境建设“一号工程”,全力配合做好生态补水,开展永定河水生态健康评估,系统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功能,并取得重大成效。2021年地下水位较补水前的2018年回升了16.02米,永定河主河道周边1公里范围植被覆盖率增长了6倍,植被生态质量增长了近4成。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
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强西部山区管控整治。西部山区为北京市提供了完整的森林结构和丰富的地质资源,门头沟区持续推进泥石流多发区、矿山治理恢复区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升废弃矿山修复率、土地复垦率和绿化覆盖率,恢复山体基本生态功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率提高至70%以上,累计矿山修复面积335.62公顷,为西部的山区重新抹上了一缕绿色。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挖掘林业碳汇潜力。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 “双碳”目标,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门头沟区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8.26%,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质量推进 “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为持续巩固提高碳汇增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呈现生物多样性之美
助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
门头沟区属于北京市7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是首都西部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域,拥有森林、灌丛、草甸、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着太行山狭窄森林植被带的重要种质资源。区内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1292种,占北京植物总种数的61.8%,包括百花山葡萄、黄檗和野大豆等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拥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71种,包括褐马鸡、黑鹳、金雕等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高位推动责任落实,全面加强顶层设计。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门头沟区充分发挥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牵头揽总作用,下设区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小组。立足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措施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率先编制《北京市门头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和主要任务,领跑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开展本底资源调查,加强关键种群保护。门头沟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主要通过布设红外相机、野外踏查、实地取样等方法,摸清区内生物多样性的详细情况,逐步形成本底资源数据库。发挥百花山、灵山的生态优势,实施以“迎豹回家”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加强对黄檗、大花杓兰、褐马鸡、黑鹳、中华斑羚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就地保护,水鸟的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实施极小种群保育项目,对百花山葡萄开展迁地保护,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救护中心建设,着力探索以旗舰物种保护为牵引、带动“极小种群”集群化保护的新模式,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
加强专项监督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行为。门头沟区通过热点网格、无人机等手段对生态红线范围和自然保护地开展日常巡查排查,针对百花山保护区、永定河流域等关键点位,开展重点巡查,发现督办整改问题企业。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坚决依法查处行政违法行为。2017年以来,共查处行政案件119起。
开展广泛交流合作
打造全新保护队伍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门头沟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门头沟区充分依托区委生态文明委专家委员会的智库作用,提升保护区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切实做好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创新协同机制,深化交流合作。门头沟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整合园林、生态、规自、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完善部门会商和信息共享交换机制;着力健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与海淀、房山以及河北涿鹿、怀来等相邻地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实现生态环境的互联互通。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展开合作项目,加快促进科研水平成果转化。
探索多元途径,完善制度机制。门头沟区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为目标,以强化保护发展意识为核心,深化做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充分发挥“三长联动”工作体系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在其基础上创新组建了“鸟类观测员”队伍,拍摄门头沟地区多种鸟类,记录鸟类的形态特征、取食行为和受人为干扰强度,成为该区域鸟类的“守护者”。门头沟区将在百花山设立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救助站点、非损伤实验室、陆生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植物组培基地、科教中心等配套设施,提高野生动植物的救护救助水平。
开展科教活动,提升公众意识。围绕生物多样性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入人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营造良好氛围。5月22日,门头沟区分别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区科技馆设立了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在永定楼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利用宣传展板及景观小品展示门头沟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在北京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中,门头沟区在青白口村湿地公园放归10只珍稀鸟类。这些鸟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大白鹭,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苍鹭,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素养。
作为首都西部生态屏障,门头沟区将贯彻二十大会议精神,继续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以百花山和永定河流域为重点,拓展大尺度绿色空间,增强水源涵养功能;逐步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监测体系,探索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栖息地保护,持续提升森林、草地、河流生态功能;划定保育小区,开展护飞行动;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强化协同保护;引导全民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将首都建设成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贡献力量。(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张伟)
编辑:刘霞
往期回顾
首都五年新变化 | 绿水青山 锦绣京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