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刊】来啊,带你各朝各代去买房啊

2016-11-04 静静 律商联讯 律商网法律热点话题

2016年7月1日起,北京针对企业拥有的房屋或出租等形式的经营用途的房屋征收房产税。这不仅澄清了之前关于针对个人住宅征收房地产税的传言,也让拥有多套房产的壕们心里终于踏实了。


那房产地税究竟是什么?它又凭什么让人如此惊慌呢?小编在翻阅很多关于房产税的资料之前,突发奇想大胆地做了一个假设:倘若小编手持巨款分别在各朝各代买一座庭院,前种菊花后养猪羊,那幸福指数会不会天天爆表啊?


 


周朝只是一个起源


专家们看到《礼记·王制》曾记载“廛(chán),市物邸舍,税其舍而不税物”,普遍认为周朝就是房产税的起源了。但廛(chán)是怎么收?如何收?收的比例又是多少,统统没有详细记载。



购房在西汉


小编于是溜达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此时的房地产税虽未独立,但也是跟财产税一并征收的。公元前119年,全国军费趋紧,天灾泛滥,在经济形势唱衰的大背景下,汉武帝决定向全国有钱人征收资产税,其中就包括了房产税,称之为算缗(一算为120钱,一缗为一千钱)。


财产税的税率主要有两种:


一、针对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税率为6%,规定凡二缗抽取一算,即2000钱需纳税120钱。


二、针对一般的小手工业者;税率为3%,规定每四缗抽取一算,即4000钱需纳税120钱。


汉武帝时期,除了征收房地产税,其实还征收车船税。对,你没看错,就是车船费。只是这个车船税,跟房产税一样也包括在财产税中:


对非吏比者三老、北部边境地区的骑士之外的私人运输工具:


普通人一部车缴纳120钱,商人缴纳240钱,五丈以上的船只每艘也须缴纳120钱。


有人说,这个1000钱到底有多少,没有任何概念啊。来人啊,上栗子:


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伟大的辞赋家、西汉待诏公车——东方朔月薪为二百四十钱加一袋小米;一年也就才2880钱,二缗多点而已。


话说,小编来到西汉后,头脑发热,大手一挥,用手中的巨款置房一套,购车一部,还购得一艘五丈以上的船。就这样,小编在西汉成为一名光荣的纳税人,并且还是税率为6%的一档!


闲暇时,小编发现富豪邻居竟然敢隐匿财产,作为一名法律人,小编必须义不容辞地将其举报啊(告缗)。结果,小编就分得了富豪邻居的二分之一财产。小编拿着沉甸甸的财产,不由地感叹这就是正义的价值啊!


三年之后,算缗终于倒了历史的巨轮下,被取消了。小编也赶紧变卖了房子、车子、船,拿着票子,来到唐代德宗建中四年(783)的长安城,顺便体味一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酷炫狂霸拽。




购房在唐代


然而,生活的多彩就在于,有时会一个坑连着一个坑。就在小编为西汉的课税戚戚然的时候,唐德宗隆重地推出了历史上首次以房地产税独立命名的税种—间架税。


这个间架税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将百姓的房产按照占地面积、修筑年代以及房屋质量的好坏作为评判对象来征收的一种赋税。


征收标准为:上等房子,每年每间两千文;中等房子,每年每间一千文;下等房子,每年每间五百文。房子越多,税负越高。就那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三进院,千间房,一次就要缴税上百万。


即便如此,小编一狠心还是买了三间房。为了少纳税,税务官员来稽查的时候,小编谎报了一间房。很不幸的是,正义的邻居举报了小编。结局当然很惨。小编不但被杖六十,还要给那告密邻居五十贯。


人们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鉴于之前的经历,对此,我开始深信不疑!这一年,小编被杖打的伤还没有养好,长安城就发生了兵变,没过多久,间架税也被取消了。就这样,小编马背都还没上去呢,就心伤地离开了满城尽是花的长安城。



购房在清代


这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点长,小编竟然来到清朝康熙爷盛世1676年。到这没多久,康熙爷就下诏要“税天下市房”:“不论内房多寡,惟计门面间架,每间税银二钱,一年即止”。意思是,不论你有多少房,只对其中的门面房计征,按门面房间数,每间二钱银子。


不就是一年嘛,小编照样购置房产。


这一次,小编没有出任何差错。只是后来想换个地方住,所以拿着票子再次走了。




租房、购房在民国


这次,小编决定租房!


1930年,小编在灯红酒绿的大上海租了一所带小院的房子,月租120两。除了房租、水电费,小编还要按照房租的14%缴纳巡捕捐。那什么是巡捕捐呢?巡捕捐,就是租界当局为筹措公共经费而征收的房产税,税率是房租的14%。因为最初由巡捕上门收取,所以叫巡捕捐。


既然无论购房还是租房都要交房地产税,小编索性1931年在北京购置房屋三间。这次,小编主动查阅了房地产税的征收办法:楼房每间每月大洋两角,瓦房每间每月大洋1角,单层平顶灰房每间每月大洋5分。无论单层还是双层,只要总高度超过4米,一律按楼房计征;无论大间还是小间,都按实测面积换算,每150平方尺(约17平方米)算一间,不足150平方尺的算半间。


经历了这么多朝代,小编买过房,也租过房;举报过别人,也被别人举报过。唯一没变的就是房产税,好像一直都在那里。



再后来的事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房地产税继续保留;


 “文革”期间各省先后停征;


1950年6月税收调整,将地产税和房产税合并为城市房地产税;


1951年9月公布了《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1978年后,为抑制房地产投机,政府开始对企业房地产和居民出租房征收房产税;


1984年,对国内企业单位恢复征收房产税。原城市房地产税的税名与征收范围已名不符实,城市房地产税分为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2011年,以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为试点对居民拥有的房地产征收房产税;


2013年,国务院确定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3月1日,国务院出台国五条细化政策,规定出售自有住房征税20%;


2016年,北京针对企业拥有的房屋或出租等形式的经营用途的房屋征收房产税。


最后,小编针对房屋这个高冷的话题,煲一碗给不了勺的鸡汤:心若安处是故乡!


来吧,干了!





1、关于汉代三老的身份,论者的意见并不统一,大抵有三说。其一,三老是在编的正式乡官;其二,三老不是在编的正式乡官,而是荣誉头衔、民意代表;其三,非吏而得与吏比 。

        


法律的条文中并不只有表面的冰冷,其字里行间之下还有更延伸的含义;法律的实务中并不只有唇枪舌战的辩论,其一招一式之下还有独门秘籍;
那么,您是否也有自己的法律见解?您是否也有自己的法律实务秘籍?
不如,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可好?
稿件一经采用,将刊登于律商联讯在线平台
投稿邮箱:China.Content@lexisnexis.com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

【特刊】在醇厚的雾霾里—讲经说法,守望青天

【微信特刊】万圣节礼物:法律检索的小Tricks

【微信特刊】《湄公河行动》:法律的视角

【国庆特刊】世界上那些奇葩的法律规定

【特刊】Legal Research, 这些窍门会让您事半功倍

【特刊】围城内外的撕法解释

【涨姿势】商鞅变法-秦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法治梦想

【特刊】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种阐释:她们的故事

【特刊】正确的吃“法”

【特刊】里约奥运会:不得不说的这些法律问题

【特刊】男人节小剧场—愿我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雨季特刊】武汉亲友如相问 我亦帝都在看海

【旅游季】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之囧途不囧

【毕业季】一个法律老男孩的小自白

【涨姿势】明朝员工比我苦——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

【特刊】七月暑期档,玩的就是你——游戏改编影视的那些“坑”【特刊】法律小编的NBA漫谈【毕业季】职场无所畏,知法不可少【端午特刊】粽叶飘香话“非遗”,龙舟竞渡有说“法”【六一特刊】跟着我,左手一个童年回忆,右手一个法律变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