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翠微: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叶翠微 新校长传媒 2017-02-25

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都会给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把自己平日里的思考,跟学生、老师和家长一起分享。

这学期“开学第一课”上,叶校长以“寒假里的几个感动”为主题,分享了假期里来自一档节目、一个人物、一本书的三个感动。



感动之一

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在寒假生活中,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抓住了我的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73pjdg4g&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诗词大会》中,武亦姝和陈思婷比拼以“月”为主题的“飞花令”片段


我想这样一个片段会给很多同学一些感触。


武亦姝同学,上海人,16岁,她也要面对高考,她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但是在她的脑海里面竟然有两千多首诗,所以正是这样,她在“飞花令”的对决当中,可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因为她有这样的一份技艺和才干,所以大家给她这样一个评价——她几乎让人感受到了所谓“古代才女”的一份极致。她参与了这样一个活动以后,也深情地说,这让自己可以找到古人那种豪情万丈的侠义般的生活。


所以这促使我思考。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的确有科学主义对我们的一种招引,所以我们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有深深的思虑,但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它的底色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侠义是什么?我想,中国就是中国,武亦姝这类同学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这种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似乎久违了的中国人的诗意生活。当然围绕这台节目,让我非常感动的像董卿老师,还有王立群等评委老师。他们的一份洒脱,他们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感到什么是极致,什么是文化的极致,什么是文化极致当中的一种极致。


所以由此,我想说的是,我们最近在讲学习,在讲学习的核心素养,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离不开人的一种诗意生活和诗意追求。这档节目给了我太多的感动。这个感动,我特别要说的是,诗意生活——中国人骨子里的生活。因为中国人有这样一种生活,才让我们看到了李白的一份洒脱,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的一份沉郁,也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的一份婉约。

中国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的底色,所以才使中国人有一种文化的浪漫,几千年弦歌不辍;因为有这样的生活底色,所以我们不会去主动挑起战争,所以我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山山水水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我想,它不仅仅是中国的,抑或是世界的,抑或是世界人的生活。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动。


感动之二

一个人物:亚妮


亚妮,浙江卫视曾经的一姐。很多年前,我曾和她有过一面之缘,感觉她真的很美。这个一姐在浙江卫视,她把浙江卫视能够展示的风采几乎都展示出来了,但在06年以后,她去做了另一番事业。


2000年时,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原生态南北民歌打擂台”比赛,在这个活动中,有一个叫石占明的小伙子拿下了比赛的总冠军。这让她感到很诧异。一个太行山的孩子,身上带着浓浓的泥土味,为什么能有这样一份才气和这么好的歌喉,她带着这样的疑问想做一些探访,走进山西左权县。


在左权县进行采访时,她看到那里的百姓有着与生俱来的、中国人骨子里的坦荡歌喉。他们开口就是歌,歌能够惊天地,所以正是这些感动了她。在后续跟踪采访中,有一次她突然发现了有11个人,在山间大道上行走,是一批特别的人群——没眼人。他们虽然没有看到五彩的世界,但他们是上苍的精灵,他们把辽州小调唱向天堂,在整个太行山1700多个村庄里面,每逢每家有大事,他们就开口唱歌。这是他们当时的一种生活写照。



亚妮,十年来以这群人为伴。做了几件事:写了一本书,拍了一部片子,把没眼人的生活点滴做了原生态的记录。要拍这样一部片子需要大量的费用,她几乎把之前的全部积蓄都拿出来。钱还不够,她就找到一些商人筹款。但有人冷言冷语,说她想借这个名头讹他们的钱。从此以后,她拒绝和他们来往,靠自己打拼。不断地挣钱,不断地投入,努力把片子完成。



我想,这部片子对于这11个人来讲只是生活的片段,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对即将走向世界强国的中国来讲,这样的声音是不能抹去的。她想通过这样一种行为,不是期盼大家去怜悯他们,是想大家看到他们也有一种快意生活。他们的一种自由、一份幸福、一份坦然,这也是值得我们去高看的。她感到“没眼人”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现代人离得有点儿太久了。她给我的感动是:让心去旅行,让心性自由,比爹娘给的美丽更美丽!


感动之三

一本书:《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我偶然间得到了这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一份震撼,但是感觉到读不懂。第二次看,似乎找到一些感觉。第三次看,才开始出现了一些体会。感悟到一个作者在这个知识和信息剧增的时代,他怎样具有一种极致的知识的海量的存贮能力。



这本书,从135亿年前宇宙形成,到38亿年前生物形态的形成,以及到7万年前智人的出现,再一路走来,到当下人面临的一些困境和困惑……如果没有海量的信息,我想这样一本书是拿捏不住的。这给了我一个深深的震撼。


给了我的第二个震撼就是他要具有多学科的学习能力。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政治、经济等等。他要把这些学科的基本的学理打通,然后再进行整合。第三个给我震撼的是他的宏大思维,因为有宏大思维,所以他给了我们很多一直在思考,但似乎又找不到答案的东西。有一些学者总结了这本书十个特别的观点。


比如说:为什么其他物种在消亡,消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过去的结论可能是环境问题,也可能是污染问题,通过读《人类简史》我们明白了是人类从智人开始,慢慢成为食物链的顶端,所以形成对其他物种的侵略和藐视。又比如:现代人经常讲“利润”,那么利润到底是怎么来的那?有人说是战争,那么为什么自二战以来人类历史上没有超大规模的战争了呢?因为大家发现全球化以后,贸易战带来的利润大大超过战争带来的结果。


又比如:什么导致了经济的低迷呢?就是当实验室创新的速度低于经济泡沫增长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经济危机。这意味着实验室里创造的人类的新工具、新平台引发了人类的新消费,所以就带来了经济的新繁荣。当我们没有这样的新工具、新创造的时候,经济必然会随之消退。正是大学实验室出现了诸如互联网、移动电话等新工具,才让经济往上走。



人类从远古走来,可以用矛射杀几十米以外的动物;今天,我们可以在几千公里以外用导弹精确打击目标。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人类形成了组织和分工,通过组织的架构可以形成更为强大的力量。而这个力量也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这必然出现“世界国家”,这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有的概念——天下大同,天人合一。这才是人类的终极。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样一个以色列人为什么有如此的视角,他为什么可以将这些逻辑梳理得这么有条理,他为什么能拿捏住这样一些基本的事实。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要学习,只要努力,只要思维,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感动是:人的思维水平如何,仿佛世界就如何。人的宏大思维表征了一种极致思维,世界因此而更精彩。


我特别想说的是,我们二中有很多极聪明的同学,我们二中会有很多同学走进世界名校、中国名校,但我期盼的是:同学们能有一种真正的宏大思维,去审视自己,更要审视人类;去审视当下,更要去审视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名校人的生存的意义和哲学。



作者 | 叶翠微,浙江省杭州二中校长

图文来源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公号、人民教育

责编 | 小新君

“新校长传媒”微信商务合作  023-67515741


· 校长 ·

校长第一使命 | 核心素养落地 | 教育评价 校长新定义

人物 | 用好资源和工具 | 对话罗素高中 | 学校抗霾

学校2.0 学校DNA | 重构学习关系 | 谈谈情怀

 世界牛校 | 未来高中 | 守护青年教师 | 理想学校面孔



/ 2017年《新校长》杂志/

点击下图,马上订购 ▼

/ 2月新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