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云:想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就需要解决伟大的问题

2017-10-11 刘路阳 媒体训练营

摘要:马云:未来阿里巴巴的利润来自技术,而不是规模。

媒体训练营10月11日杭州报道   文|刘路阳


10月11日,以“飞天、智能”为主题的阿里巴巴2017云栖大会在杭州如期举办。


在今天上午的主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探索人类科技未来的实验室“达摩院”,并在三年内集团研发投入1000亿人民币,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在会上,马云表示了对达摩院的希望:阿里巴巴要活102年,每天度日如年,非常艰难。阿里巴巴没了之后,我们要留下一个研究院。所以达摩院要活的比阿里巴巴长。


而达摩院的名字,“我说就叫达摩院(DAMO),这个名字叫着叫着就习惯了,英特尔、谷歌等起初也不习惯,后来叫着叫着也就习惯了。”马云说到。


此外,马云还笑谈自己不懂技术,说自己不允许阿里巴巴内部吹两个牛:第一是技术强大,第二是服务做得好。并且表示阿里巴巴未来的利润要来自于技术而不是规模。


而对常有人提起的阿里巴巴是外资企业,马云回答道:“其实我们是利用外资最好的公司,你看那个外资介入后还是由中国创始人掌控的?阿里巴巴用了美国、日本的钱服务中国市场,也要服务全世界。”



在对未来的展望上,马云觉得,未来十年,企业家不能跟科学家结合、没有科学意识,是走不久的。所有的科学家要有企业家的意识,以结果、效率、公平为导向。对于下一次技术革命,如果没有想象、没有担当、没有学习,人类是悲哀的。


马云精彩演讲:


1,我确实不懂技术,这不丢人。但不懂技术还装懂的人,那才丢人。


2,阿里内部不允许吹两个牛:第一是技术强大,第二是服务做得好。


3,达摩院必须具备盈利能力。未来五年,阿里巴巴会对达摩院投入100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但未来要靠自己挣钱。


4,阿里巴巴要活102年,每天度日如年,非常艰难。阿里巴巴没了之后,我们要留下一个研究院。所以达摩院要活的比阿里巴巴长。


5,我说就叫达摩院(DAMO),这个名字叫着叫着就习惯了,英特尔、谷歌等起初也不习惯,后来叫着叫着也就习惯了。


6,想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就需要解决伟大的问题。


7,未来阿里巴巴的利润来自技术,而不是规模。未来市场规模不是靠预算,而是靠创新。


8,有人说阿里巴巴是外资企业,其实我们是利用外资最好的公司,服务于中国市场。我们绝大部分是外资,用了美国、日本的钱服务中国市场,我们也要服务全世界。


9,未来十年,企业家不能跟科学家结合、没有科学意识,是走不久的。所有的科学家要有企业家的意识,以结果、效率、公平为导向。


10,对于下一次技术革命,如果没有想象、没有担当、没有学习,人类是悲哀的。



以下为马云演讲实录:


阿里巴巴研发技术的出发点是能解决什么社会问题


在公司刚刚成立七八年的时候,我是坚决反对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实验室的。前面十年谁都不能跟我谈实验室,绝对不能跟我谈微软研发部门、IBM研发部门,我认为这些研发部门走不长。


因为当时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尽管我们很强调技术,但是公司在还没有立足之前就考虑研发是大灾难。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发,就是Research for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profit,更不可能走久。那时候我去一家国外大公司,工程师跟我讲这个产品怎么赚钱,而不是告诉我将解决客户什么问题,我就觉得这个问题出大了。

 

此前我知道阿里巴巴还没有Ready,我只希望通过技术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一下子提升到实验室。而且微软也好、贝尔也好、IBM也好,这些工业时代实验室为主的模式,在当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实在前十年已经越来越萎缩了,它不是未来。什么是实验室的未来,在没想明白之前以及自己公司没有站稳脚跟之前,不得轻举妄动。

 

阿里巴巴那时候的利润很低,这点钱说不定搞一次就没了。但是今天的阿里十八岁了,我们要有担当精神;今天的阿里也跟以前不一样了,大家知道阿里是一个电商,其实电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东西,我们以电商出名,以电商作为切入口,但本质上我们不是一家电商公司,九年以前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为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九年间阿里巴巴成为当今少数几个能够处理丰富数据源的公司。

 

今天就规模效应来讲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商,其实亚马逊、eBay,以及后面五个的量全部加起来,没有阿里巴巴大。做到这个,背后是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就光一个双11,技术含量之高,也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我很感谢阿里巴巴有一批前赴后继努力的工程师。我是不懂技术的,但是正因为我不懂技术,我比谁都支持技术,我老是觉得不懂的东西要出事。相反BAT里面,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技术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会不会死人,如果这件事情我们不这么做下去,明天一定会倒霉,明天我们公司跨不过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办法做到。正因为这样,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进入云计算。

 

我们是以解决问题来判断,而不是想当然去解决未来,更不以昨天的思路去解决未来。这是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

 

阿里巴巴技术研发的担当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未来


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我们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担当有巨大的责任。十年以前我就在阿里巴巴讲:中国电商发展得好,跟阿里巴巴没有关系;但是中国电商发展得不好,跟阿里巴巴有关系。因为那时候90%的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在我们公司,我们做得不对,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做得不对。

 

思考到最后,我觉得阿里巴巴必须是一家创造未来的公司。

 

我们必须是一家创新的公司,我们要成为国家创新的发动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创新;我们必须是一家时代的公司,The companyof the century;我们必须是全球化的公司,我们必须代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十年以来我从来没有改变这个观点。你只有这样思考,这家公司的立意才会第一天就跟其他公司不一样。

 

有人挑战说阿里巴巴还有什么不做的,你到处都在。但我觉得阿里巴巴本身就不应该只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而是国家和社会乃至于世界创新的发动机。就像电是没有边界的,你不能说工业可以用电,农业不能用电,我们各行各业都要用互联网的技术、思想去影响和改变。阿里巴巴必须担当起这个责任。

 

创立“达摩院”是为了支撑第五大经济体、服务世界经济


正因为贯彻了这个思考,也因为我们对于技术的欣赏和敬畏,阿里巴巴可能是跨界做得最好的公司,是商业和科技结合最好的公司。

 

到今天,赚钱对阿里巴巴来讲不难。十八年来,我考虑的、召集的会议,关于讨论赚钱的,没有超过三个小时。我认为前面的事情做对了,钱自然多;事情没做对,钱最终都会走。阿里巴巴现在有了钱,就要考虑未来的问题。阿里巴巴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创造未来的公司,就必须为未来思考问题。

 

我们这个实验室定位是什么?我觉得不应该是Research forfun(为快乐研究),也不应该Research forprofit(为利润研究),而是Research for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为解决问题研究并带来利润和快乐)。二十一世纪的公司,只有解决社会问题才能活下来,不解决问题活不下来的。

 

For fun走得太远,for profit走得太近,都走不长。一个企业做得多大,在于企业解决多大的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责任就越大,利益也就来得更多。这是阿里巴巴思考的逻辑。

 

今天阿里巴巴的规模已经等于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经济体,我们有五亿多的月活跃用户,有巨大的数据,无数的消费者,每天的麻烦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但是这些麻烦都是科学家们的机会。十年以前我就提出来,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师,缺的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计算机专家等等。我们要孕育的是一个社会,而不是一个Company。

 

阿里巴巴未来二十年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不是我们狂妄,而是世界需要这么一个经济体,也一定会有这么一个经济体。今天的阿里巴巴有钱,有资源,有人才,有影响力,还有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数据宝库。这些资源、人才、数据不应该只为阿里所用,应该为世界所用,为未来所用,这是我们真心的想法。

 

我们建立这个经济体要完成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让世界经济更加Inclusive,第二让世界经济更加Sustainable,第三让世界经济更加Happy和Healthy。达到这三个目标将为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服务跨国界的二十亿人,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平台。

 

这样的第五大经济体需要技术支撑,这中间有太多的技术问题要处理,所以这个实验室是为未来二十年的经济体打造的。经济体不是属于阿里巴巴的经济体,实验室也不是属于阿里巴巴的实验室。我不想把它变成阿里巴巴的实验室,阿里巴巴的工程师解决自己的问题难是难,但是问题还不是太大。

 

“达摩院”要比阿里巴巴活得更长


我希望阿里巴巴有三样东西可以传承下去。我个人希望第一是阿里巴巴留下这个实验室,它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第二留下一所湖畔大学,培养企业家,把自己所有的得失告诉人家;再一个,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活得很长。有一天阿里巴巴不在了,这三样就是我们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

 

但是要活得长,就未必活得好。蜡烛要烧得亮,那一定烧得很快;你要烧得时间长,一定是没有那么亮的。我直截了当跟王坚(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讲过,这个实验室绝对不能等资金,这个钱给你就是创业基金,这个实验室是要挣钱的。要有挣钱的意识,才能活下去,靠拨款的话,那公司有钱你就活,没钱你就死了,我要的是公司死了,实验室还活着。这是可以找出好模式出来的,我希望不仅仅靠论文活下来,90%以上研究的东西,不能只在实验室里面,必须在市场上。只有这样,这个实验室才能走得长。

 

在成立实验室方面,我考虑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才迟迟推出。真正的科学家和真正的企业家是共性的。第一我们都是乐观主义者,我们是因为相信才看到的,绝大部分人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如果不相信这个事情会发生,不可能Research forfun;第二我们有担当精神,我们敢冒风险;第三必须有创新、创造、创意,必须走不同的路。在阿里巴巴做一件事情,我都会问:你有什么办法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如果做得一模一样,凭什么你做呢?

 

两个礼拜以前我接到童文红(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的电话,讨论实验室的名字。我说干嘛一定要研究院、实验室这样的说法,干嘛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名字,我觉得达摩院就很好。她说达摩什么意思,英文怎么翻译,我说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顺了。Google一开始听着也很奇怪,慢慢就叫出来了;英特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就叫达摩院这个名字好了,叫着叫着,养着养着,爱着爱着,就会越来越喜欢。

 

十八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决定成立这个实验室,很多人说什么才是你们的未来,学微软的模式、还是贝尔实验室的模式,这个问题探讨了不少。上一个世纪的企业,抓住一次机会或者两次机会,就会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但在二十一世纪,要成为了不起的企业,必须解决了不起的问题,想成为伟大的企业,必须解决伟大的问题。

 

所以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们会学习IBM,学习微软,学习贝尔实验室,学习在过去人类历史科技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经验和教训,但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路。我们中国很多的思考要填补世界什么空白,美国以前有,我们必须有一个;苏联以前有,我们必须有一个,干嘛这样?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自己走一套出来?以今天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担当、人材、资本,我们完全可以在科技领域走出自己路,打造自己的一流。我们必须思考达摩院一定也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因为我们生于二十一世纪,我们是有机会后发优势的。

 

以前看社会经济发展好不好,看电力指数,未来我们是看计算指数;以前我们是否通电、是否通道路,今后我们是要看是否通数据,看互联网覆盖能力。我想未来的三十年,各行各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将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未来将属于利用好互联网公司最好的公司。

 

现在对未来担心的人也越来越多,担心技术将会取代人类,技术将会消灭就业,技术将会拉大财富贫富差异。我相信这全是空担心,因为技术、科技一定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对技术的担心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自信,也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确实对传统工业、对传统技术、对传统就业带来冲击,但是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带来了新的就业。

 


IT时代是让自己越来越强大,而DT技术是让别人越来越强大,让世界越来越共享。所以IT时代是28理论,DT时代是82理论。DT时代必须强调普惠、必须强调可持久发展,DT时代必须讲究个性化,因为只有个性化,才有可能有Happy& Healthy,才有真正的快乐,电子商务将会变成真正的E-Business,将来的中小企业都是跨国企业,将来没有中国制造、美国制造,只有Made INInternet。达摩院要做的,就是真正要把技术进行普惠。如果不能把技术做得普惠,让更多人分享、享受技术的红利,我相信第一是一定走不久,第二走久了也会被推翻。

 

我希望这个实验室的领导,要有强大的Businesssense。我们的CTO(张建锋)就有强大的BusinessSense,他轮岗了很多部门,纯技术忽悠他没用,纯商业忽悠他也没用。一个科学家要有创业者的意识,一个企业家要有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未来。

 

五年内,我们对达摩院投入会超过1000亿。阿里巴巴不指望靠它赚钱,但是它自己要去挣钱。当然挣钱是靠解决问题,我们有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我对研究院定位的思考。

 

根据以上这些思考,我对我们的达摩院充满信心。不仅仅因为我们要投入一千亿,不仅仅因为我们有资源,更是因为我们有太多问题要解决、要跨过去。




【人物】 


马云 | 李彦宏 | 张勇 | 陆奇 | 雷军 | 陈天桥 

王小川 | 刘强东 | 贾跃亭 | 蔡文胜 | 邹胜龙 

俞永福 | 姚劲波 | 杨元庆 | 孙宏斌 | 井贤栋 

何小鹏 |  傅盛 |  周鸿祎 | 史玉柱 | 胡胜利

 龚宇  |  王功权 | 冯鑫 | 张瑞敏 | 周云杰


【新闻热点】


摩拜与ofo | 车来车往破产 | 手游下半场 | 人人车数据下滑 | 罗永浩挖华为墙角 | 黑客马拉松 | iPhone8滑铁卢 | 腾讯阿里音乐联手 | 婚恋产业乱象 | HTC辉煌不再 | 猫眼股权重组 | 上半年游戏财报 | 阿里影业财报 | ICO现状 | 巨人最壕招聘 | 搜狗IPO | 智能音箱 | 360人工智能 | 人人车出让控股权 | 小米5X深评 融创接盘侠 |  新零售推动变革 | 孙正义关键先生 | 闽商十大传奇人物 | 马化腾朱啸虎互怼 | 天猫618 | 瓜子融资 | 天猫京东互撕 | 单车百万美金竞争 | 阿里投资人大会 |  单车借势营销 | 破解二手车疑云 | 单车双雄对峙 | 联想私有化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