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深度学习的一种做法——先写后学

2016-12-16 郑贤红 杨德发 校长传媒

【杨德发专栏】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4)

语文深度学习的一种做法——先写后学

文|郑贤红  杨德发


前言:本文根据2016年11月29日中午郑贤红与杨德发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内的对话整理而成。由郑贤红根据对话回忆而录入电脑,经杨德发审订。


郑贤红: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校语文教师、心理辅导教师。

杨德发: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中心研修员(教研员)。


杨德发:您一般是怎么教学语文的?对龚雄飞院长提出的学本教学是否运用得娴熟?


郑贤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先把一篇课文作为日常阅读,让学生先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再赏析它的语言,再看一下它主要的写作特点。


杨德发:您说的这些,那有多少学生能在整个过程中完全参与进来?


郑贤红:能全程参与进来的,可能,大概在30%。


杨德发:那您这样就不对了哟!70%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说明他们没有开始深度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怎么会好呢?


郑贤红:教学效果确实不是很理想。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多是被另一学校挑选剩下的学生,双基整体不太好,真的很难办。(杨德发注:普九学校)


杨德发:那您就应该再降低难度,把所有的学生圈入进来,引导每个学生深入思考语文学习遇到的问题。


郑贤红:语文深度的学习,对于大面积的学生来说是很吃力的。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杨德发:您让他“先写再学”——先写出自己的同题作文,再学习课文;学完课文之后再教学生比较、对比进行修改。现在的语文老师先让学生学习课文,再模仿课文的手法,学生就落入课文的巢臼之中,跳不出课文的框框,写不出好文章。先写后学,语文老师要教学生观察生活、自然、人物的基本方法(其实小学也学过),然后让学生自己去仔细观察,在学课文之前写出原生态的自己的作文。让他先写出这样的文章,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构思、写作。也就是先进行了一番深度学习。再让学生学习课文,体会作家写作的高明之处,根据课本中习得的一两个亮招修改自己的作文。您把写得好的文章再进行整理,弄出去再发表,如果有七八篇都出自同一个班级,那效果可想而知。


郑贤红:那效果确实很好。但是,我现在的这个教学班级的学生很多都写不出来的啊,那怎么办才好啊?


此时杨德发老师边走边说:比如说我们学《背影》,您看我这样(做出有背影离开的状态说),让学生来写一篇《背影》,让他们先写一篇背影的文章,再来学这课文,是不是学生对《背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然学生都已经被框住了,再也写不出来比朱自清更好的《背影》了。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先进行观察、构思、写作,再来进行课文的学习,理解作家写作的高明之处。背影,可以写《老师的背影》《同学的背影》《奶奶的背影》《爷爷的背影》《妈妈的背影》《爸爸的背影》……写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最动人的一个背影。


郑贤红:这样做对于一部分学生是可以,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一篇文章有很多的字都不认识,这个又怎么进行啊?


杨德发:《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个字可以打印给学生圈扫生字。课文学习,先扫除字的障碍,打群体战,每个学生查一个生字或生词,哪有那么多障碍供学生扫?还可叫学生在手机上装一个APP现代汉语词典,分工查,然后展示汇报,很快搞定。


郑贤红:这样一做就觉得一本书在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您所提的“先写后学”觉得不好操作啊?


杨德发:我们来把操作流程归纳一下:

先写(观察、构思、写作)→后学(扫障碍、学写作手法)→修写作文→发表作文。


您还可以创办一个班级作文的微信公众号,将学生修改后的优秀作文发表在这个公众号上,供大家阅读。学生的作品变成了铅字或公众号上的电子铅字,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当年在山区工作,因为1990年在《物理教师》(现在是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走上了对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之路。


在春天的季节里,假如要学习朱自清的《春》,您就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周末去观察春天,去感受春天,去仔细观察小动物们在做些什么?植物们又悄然地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在春天又在做些什么?走到郊外感受一下春天发出来的声音,去嗅春天发出来的气味,去尝春天的味道(如品尝樱桃),去诉说春天的故事,去做春天才可以做的事。用脚去踏一踏青,在春天的花丛中去跳一次舞……然后教学生用文字把自己对春天的感知记录下来,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吗?提醒学生记录时要写准确、写出细节、写得生动、写出形象。还可让学生用数学眼去赏春天,用物理眼去赏春天,用化学眼去赏春天,用生物眼去赏春天,用地理眼去赏春天,用历史眼去赏春天(比较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与苏东坡眼中的春天有何不同。春江水暖鸭先知吗?),用政治眼去赏春天,用美术眼赏春天(先画出春,再写出《春》),用音乐赏看春天,用诗眼赏春天,用农民眼去赏春天,用领导眼去赏春天,用英语眼去赏春天(spring,s慢慢地长出,p像标签一样的插在地上的,ring环形物——鲜花、小草。您在春天看到景色可否用英语表达出来?)……每一双眼睛赏到的春天又有何不同,记录下来,春天的景色不是很丰满了吗?为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观察细致,用心思考,记录详细,写出来的作文甚至可以超过朱自清的《春》!


那您现在觉得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得一定教嘛?


郑贤红:那也不完全是必须。


杨德发:对了哟,您就以点带面,重点解读一些课文,教给方法。


郑贤红:嗯。能不能用“先写后学”的办法来学习古文?


杨德发:当然可以。比如要学习《劝学》一文了。您不要学生直接去学习。而是先让每位学生写一篇《劝学》来勉励班上不爱学习的同学要珍惜青春,刻苦学习,习得本领。学生自己可以先去图书室查资料,收集名人勤学的故事。您要求学生的作文讲清“为什么要刻苦学习?”“怎样高效学习?”即可。说不定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可以把同学的眼泪感动出来。大家的作文写完之后,您再让学生学习《劝学》,扫障碍仍可打群体战,疏通古文句法可适当点拨,学习写作手法可让学生来发现。最后根据荀子的《劝学》修改自己的《劝学》,增、删、补、调……不就得到一篇自己的质量较高的原创作文吗?下次遇到有不好学的人,就把自己写的《劝学》念给他听。


郑贤红:杨老师您这方法确实高明,我回学校之后一定试用。


杨德发:这方法也不是我发明的。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它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原理,符合学本教学的精神。


先写(观察、构思、写作)——体现了自学。是要动脑筋的。他不得不深度学习。

后学(扫障碍、学写作手法等)——扫障体现了互学,合作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修改——体现学以致用。


发表(或在班上朗读)——体现展学。


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为写好作文而学,这个目的就极其明确。在学的过程中比较、对比就有目标。借鉴作家的高明之处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就要再次深度思考。无论是先写,还是后学,还是修改,全过程都要深入思考,都要动脑筋,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是之无愧的深度学习!


郑贤红:我明白了,回校之后一定大胆试用,并将试用的情况向您反馈。



附一篇学生学习《鸟》之前和之后的习作


学课文之前的作文:

《鹦鹉》

文|黄鑫

鹦鹉对于我来说,是另一种可以说话的“人类”,它有着光鲜华丽的外表,五彩缤纷的毛色更引人注目,惹人喜爱。它在枝头扭着优美的四肢,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一颗石子打扰了它的幻想,振翅飞向另一个枝头。如果我会说英语,那该多好呀,我就可以去骂那些不懂英文的人了,谁叫他们扔石子来着。这或许也就叫“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吧!


学课文之后的作文:

《鹦鹉》

文|黄鑫

五彩缤纷的毛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额外的出众,光鲜华丽的外表,更为它的美增添了光彩,为自己带领了一圈又一圈的光环,它就是——鹦鹉。


它是一只可以说话的鸟,对于我来说,是另一种可以模仿人说话的鸟,甚至在隐秘的地方只发出人的声音,有时还真以为是人。


头部圆圆的,如果它的头部毛色是橙色的,那么在枝头晃动时,好似一颗乒乓球。它的上嘴特别大,呈钩状,但是它的下嘴很短小。如果它要捕食,嘴已就像鱼钩一样,一下子就捕到了。


它独占了枝头,在那耀武扬威,下面的鹦鹉都所得咬牙切齿的,它也不管。在那悠闲自在的打着盘腿,抿着嘴唇。爪子有时候轻轻地挠着丰满的羽毛。再次的抖了又抖,仿佛自己的身体里有虱子似的。下面的鹦鹉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打情骂俏,有的在另一个枝头嬉戏,还有的在拾地上游客扔进来的食物。

这时,网里突然扔进了一颗小石子,心动了它。它一下子振翅飞向另一个枝头,它飞过的地方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那另一个枝头嬉戏的鹦鹉呢?则被吓得飞到网的角落蜷伏着,还在瑟瑟发抖。当它们神来时,那颗小石子早已在它们饮水的小池子里身着了。


这就是我认识到的鹦鹉!总会因为自己的美,而给自己带上了一圈又一圈的光环。


郑贤红的反思:

这两篇习作是同一学生学习《鸟》之前、之后分别写的小作文,我没有进行任何的加工。对比两篇之后,现在对“先写后学”还是有些触动!!!


首先,在教课文之前,让学生完成两件事情。第一,让学生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鸟,以此来写一段话。第二,预习梁实秋的《鸟》,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助扫除字音的障碍,知晓课文的大致内容。


其次,教学课文时,先挑选了三个同学写的“鸟”进行了班级的范读,引出本课的教学。这步的教学和平时没有太多的变化,先让学生看一下梁实秋的《鸟》,集体解决字音,再看主要写了什么,语言有什么特点,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再次,教学课文之后,让学生对课前写的那只“鸟”进行自助加工(修改)。当学生把加工后的习作再次交上来的时候明显的感受到,之前学生写的那只鸟有了变化,从构思,从语言上都有了改进。让自己很喜悦的地方是,学生在习作中有很多地方不自觉的运用了《鸟》一文中的语言句式,比如:“有的……有的……还有的……”。在后面加工的习作中,从“则被吓得飞到网的角落蜷伏着,还在瑟瑟发抖。”一句,甚至能看到学生学习郑振铎的《猫》一文后的影子。


或许,第一次的习作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对于怎样来写一只鸟开始有了思考,在老师进行范读学生习作时,他们也在向他们的朋辈进行了学习,当真正进入课文学习时,这或许也开始让他们在向作家找差别,向我们的作家进行构思、语言,乃至写作技巧的学习,这或许就是他们的深度思考吧,这或许就是“先写后学”所带来的效果吧。


杨德发: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的进步。语文老师可以大胆的采用“先写后学”的办法进行课文教学。美国有个教学流派,以“写出”为中心开展教学,他们的教育实验证明:这种办法最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教学质量是最高的。因为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最后都得通过“文字”反应出来,都得“写出”。


后记:2016年12月14日,郑贤红将本文发给杨德发;2016年12月15日,杨德发增补、修订。

(本文为郑贤红、杨德发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陆俊的答案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提问主义的答案

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须遵守的十个教育原则

为什么要促成学习者深度学习?

什么是深度学习?

平凡的工作如何做到精彩?

高考必备:杨德发-高中物理动量讲座

十年课改真的失败了吗?

“不备课”教(jiāo)学法

分数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吗?

你的智囊中装有什么?

高中物理万能解题法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英语单词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