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理群的“绝望”和易中天的“出走”

校长传媒 2021-09-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柯语 Author 杨林柯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杨林柯专栏】

钱理群的“绝望”和易中天的“出走”

原创作者|杨林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

本文为杨林柯老师原创,首发杨林柯老师微信公众号“柯语-ID:yanglinke029”,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最近读到两篇微信长文,一篇是关于钱理群的,一篇是关于易中天的。钱、易二人都是著名人文学者,也是教师中的大家。


钱理群在访谈中谈到自己的“绝望”,说自己一直都是“极端绝望的”。虽然绝望,但他一直发扬鲁迅精神,要接着鲁迅往下讲,也要接着鲁迅往下做,抓紧时间写作,这种“反抗绝望”的精神在一个金钱权力统治的世俗世界发出夺目的亮光。

钱理群今年已经78岁了,为了留出更多时间专心写作,无儿无女的他和老伴于两年前卖掉了自己房子,搬入昌平新城的养老院。两年时间,他完成了七八十万字的著作,去年出版的《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和新近出版的《鲁迅与当代中国》都是写给青年的文字。在回忆自己一生的《一路走来》这本书里,钱老透露,他还要写出八九本书,虽然他已经出版了70多本书。


我们要思考的是,钱理群如此努力的写作,难道他真的绝望了?


按照一般逻辑,一个人如果对这个环境真的绝望了,应该不做事,混日子才是,因为一切努力就像一根钢针射入大海,或叫喊于茫茫沙漠之中,对这个世界并不能有任何改变,但钱理群似乎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他把希望寄托于民间,寄托于青年。2002年在不平静中退休,当时的许多媒体都不敢出现他的名字,以致于他要用假名字发表文章,但他并没有绝望,没有停下自己的行动,从下中学讲鲁迅到赴各地讲学,从笔耕不辍到支持志愿者……从立身行事看,钱理群的绝望只是一种修辞。鲁迅说“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有令人绝望的环境,但没有绝望的人,因为人是活在希望中的,有精神支撑的人才能活在绝望的环境中,并不断地做事,鲁迅是这样,讲鲁迅的钱理群也是这样。


钱理群承认自己是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其实真正的教师都是理想主义者;钱理群说他是绝望的,其实真正的教师内心也都是绝望的,因为教育要面对群体的蒙昧与个体的局限,不管群体还是个体,都充满了未知,就此而言,教育注定是一场难以判定胜负的精神历险,选择一种价值意味着放弃另外一种价值,之所以要做事,因为内心使命的呼召;因为绝望,也不存在失落或失败,屡败屡战,不断地冲上去,如看穿了命运的西西弗斯,这样活着,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另外一种存在,发出另外一种光芒。


钱理群的可敬在于,一个人可以对环境绝望,却不能对自己绝望,只要自己内心有光亮,世界也不会落入黑暗之中,至少还有一个“我”。


与钱理群的“绝望”不同的是易中天的“出走”。


才华横溢的易中天是由高中直接考上研究生的,他的才华让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厚爱有加,在研究生学习毕业后,易中天回到新疆。为了把他调回武汉,爱才的刘道玉甚至给教育部写信也要把易中天从新疆挖回来。


易中天回到武大后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厚爱,他辛勤耕耘,读书写作不辍,其渊博的学识和幽默有趣又有料的课堂受到学生的空前喜爱。上他的课,学生们经常是要提前占座,甚至过道里也要加凳。易中天在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同时,也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排挤,甚至一度无课可上,而且职称评定上也受到某种压制,十年前他是讲师,等到他离开武大前还是讲师。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易中天只好远走厦门大学,家里老父和好友邓晓芒都挽留不住。


十几年后,因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系列讲座,名满天下的易中天面对媒体对他为何要离开武汉大学的追问,只是淡淡地说:武汉天气太热了,我想找个地方养老。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说得清楚,而易中天的闪烁其词则是因为对语境的警惕。


按说,做教师做得如此“成功”,退休安享清福不是很好吗,却要弄什么《易中天中华史》!要知道,易先生今年可是70岁的人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这个层面早已经满足了,易中天先生还要什么?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燕雀不知鸿鹄,夏虫难与言冰,要普通人理解这些大人物似乎是困难的,仅仅从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层面来解读他们也是肤浅的。


我想,钱理群、易中天们的内心一定秉承者某种神圣使命,要在这无望的人间发出某种希望的亮光,让现实和历史能够铭记:有一种意义不在当下,有一种生命的光可以穿越到更久远的时空,有一种绝望也可以化为某种不计回报的行动。也许是爱,也许是使命,也许是某种伟大的信仰。


有人说,作为教师的钱理群和易中天都是特有的,不可复制的,那么有哪一个教师的生命可以复制?


做教师不可能都有这样大的成就或“成功”,但每一个教师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难道不值得追问、不值得珍视吗?


人是唯一寻找意义的动物,也是寻找精神归宿的动物。


不管是钱理群的反抗绝望还是易中天的断然出走,都给我们教师带来生命意义和生存策略的另一种启示。

延伸阅读:

楚材难为楚用:易中天出走武汉大学真相曝光

杨林柯:我们的教学为什么不能打动学生

杨林柯:向内开掘,守住自己

杨林柯:“换心”的启示

杨林柯:中小学校园里的“穴居人”

杨林柯:课堂上,掌声因何而起?

真正的老师,假期休息权谁来维护?

杨林柯:本土立场,人类视野

杨林柯:“比”风不除,教无宁日

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对各位家长的心灵告白

读书是放大心灵的半径

呼唤中国教育的良心

名师是被权力养大的还是自由长大的?

脑科学揭示的教育秘密,后悔知道晚了!

应试教育的根源及中国教育的出路

人格与习惯才是支撑一个人走得更远的根本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