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计划升级:三明治的“在地叙事学”社群欢迎你 | 555 Project
文|李梓新
2003年的春天,在“非典”全面袭击之前,我从北京搬到上海工作,办公室就在巨鹿路889弄里面。
我每天沿着常熟路去坐地铁,偶尔也坐93路公交,穿过乌鲁木齐中路到衡山路。那个时候,地铁口还有显著的报刊亭,五原路是一条安静得会被人遗忘的小路。安福路只有上海话剧中心有些存在感,后来一个报社同事在对面开了“马里昂巴”咖啡馆。
马里昂巴咖啡馆
过了八年之后,我又一次回到这个街区工作,在常熟路上海歌剧院里面的外滩画报。那个时候,“巨富长”的概念已经形成,陈冠希在长乐路的潮牌店已经热过一轮,史明智在已经消失的长乐路888号的“二楼三明治”采访了我,后来写进了《长乐路》一书,但是这书简体版的翻译实在令人头疼。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是对街区,对在地这么有印象有感情的人。小时候生活的潮州小巷,我还记得那种亚热带的情绪:一棵老榕树释放芬芳,后来被台风刮倒了,砸到我家后院的围墙。有人在印蜂窝煤,还没晒干的蜂窝煤有类似红糖的胶质。还有人来收屎尿,老伯闻声从房后抱出一个重重的尿缸。收尿的人有一个悠长的吆喝咏叹调,在童年的我看来,那是一种滑稽而又严肃的工作,因为倒尿换来的两分钱,可以换糖吃。
如果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倒不是她的文化和方言令我多么宾至如归,而是在这里生活了18年的街区转角,提供了记忆的容器。我长时间在徐汇、长宁和静安的边缘流动,它们见证了我对抗大城市庸常的迁徙、奔突、逃离而又回来。
2014年,我和太太在五原路租下了一个老房子,两个房间刷成一红一蓝,开始创业。那个时候,555地区的情绪表象开始起了变化,网红成分日益加强。一开始,像果篓这样的文艺小店改造了桂林米粉店,成为社区令人愉悦的去处。但是马路上没有大队大队行走着拍照的年轻男女,也没有从面包车拉出一堆衣服来摆拍的模特。
曾在五原路上的果篓
那个时候,我就想象过租下一个乌鲁木齐中路沿街的门面,每周变换一些广告和展览,作为街区的一种行为艺术。这个想法,后来被寄存处部分实现了。
寄存处展览现场,2019
从搬到五原路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想为这个街区出一本书。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出了《我们与我们的城市》这本书。在当时,很多人还奇怪我们为何会为上海的一条小马路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和篇幅。如今,相信这些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我们与我们的城市》,2017年出版
上海前法租界的这些小马路,在中国提供了另外的一种生活空间,一种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所未能靠土木工程堆砌出来的生活感,一种容易出片的异国情调,但又充满被本地居民生活上百年所浸润出来的东方文化肌理。在今天,这些肌理还远未被大众所完全发现。人们的目光还是被高耸的武康大楼,以及街边明显网红风的小店所吸引。
街区永远焕新,而人的眼光更需要发展。在今天中国,还未出现一种真正的“在地叙事学”——没有被建筑学、乡村建设等荫庇、利用的独立叙事方法,真正从在地人士出发,形成社区连接,自然表达,同时采用专业化的多元呈现方式,构建文字、影像、行走、行为艺术、行动等等有机脉络,而形成一个系统。
555街区里还藏着哪些你没发现的字迹呢?
这是四年之后,三明治想再度重点开拓在地项目的原因。在过去半年时间,我们围绕五原路、武康路和乌鲁木齐中路这一上海热门区域的“555 project”初见成效,我们分析了安福路、武康路交叉路口网红“宇宙中心”的成因,开展了“去你家看看”的居住探访,以555 camp的名义在街区试验了数条行走路线并做梳理,和独立音乐人一起为555社区写歌。我们也和廖信忠、王健硕、喻荣军等社区KOL一起逛了逛马路,谈了谈这个街区的历史和生活状态。更以大数据的方式研究了555社区400家店铺,发现40块钱在这个网红街区也可以拥有生活。
《廖信忠:住进武康路最便宜的花园洋房,偶尔去附近裁缝铺修裤脚》
"555 Project"成了三明治“在地叙事学”的代号,它所适用的区域其实是不限的。在全球的每一个街区,我们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研究Glocal(全球本土化)、People(人群)和Generations(街区和人群的代际)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丰富的产出。
为了在上海的在地研究继续深化,我们将555的本体区域扩大到延安高架以南、南北高架以西、华山路以东,肇嘉浜路以北更大的区域。
这个区域里面包含了“巨富长”这样的传统区域,我们会看看它们在发生什么新的变化,也包含了建国西路到建国中路一带新兴的文艺片区,更有环复兴公园——南昌路/思南路这一出名已久但还没被细致研究过的区域。
我们想邀请三方面的朋友一起加入我们的研究,组建我们的“555 project ”升级版社群。
本土力量:生活或者工作在这个区域的朋友欢迎加入,我们将组织一个包含在这个社区做各种有意思事情的人士在内的社群,并邀请一些KOL进行分享。
共创作者:有各种专业技能的朋友,包含文字、摄影、视频、建筑、数据、艺术、设计、策划、商业观察、活动组织,欢迎您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我们的“共创编辑部”。您将拥有和我们组织起来的行业专家团队一起工作的机会。所有的工作也都有预算补贴。
机构合作伙伴:如果您对“在地”这个事情在未来五到十年的中国的发展空间感兴趣,并想一起探索,或者您正在经营一个和在地相关的实体或者虚拟项目,都欢迎您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利用三明治数十万受众的资源和您一起策划以及对接。无论您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您是在自己的城市做一份小小的独立杂志,希望得到更多的注意力和推广,都可以联系我们。
· · · · ·
请您长按以下二维码
填写表格申请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 阅读 555 Project 项目的其他文章:
2、在上海小马路上可以偶遇什么“怪力乱神”?|555小报四月第一期
5、廖信忠:住进武康路最便宜的花园洋房,偶尔去附近裁缝铺修裤脚
8、555 Project :四年后,我们重新书写上海五原路
12、长乐路的“吉普赛女孩”,用1500元房租和3位九旬老人同住
14、拿游标卡尺测量小笼包的老外美食作家,正在555街区写一个非虚构故事
16、在555街区骑车,我遇见的罚单、梧桐与流浪汉 | 555 Project
17、每天在安福路遛五条狗的家政女工丨555 Project
18、麦琪公寓里住着一个新诗人,与无数诗意的细节丨555 Project
三明治 x 钱佳楠小说创作工作坊
7.17-8.14邀请你来打开视角
书写无限的世界
三明治招聘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