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医生:我在美国开了一家中医食疗馆 | 三明治

W医生 三明治 2023-03-24




2021年的感恩节过后不久,我的一对秘鲁病人说要带我去看一个地方:Garwood 镇北方大道336 号。他们是一对六十来岁的夫妇,不苟言笑黑黑瘦瘦的Carlos ,和他白白胖胖的妻子Flor,Flor总是笑眯眯的,不像Carlos的一脸严肃。“一定要来。”电话里传来他们带着浓厚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语气既认真又急促,这勾起了我的兴致。


我跟着导航仪来到他们所给的地址。应该是受疫情影响,主街上居然没有几家店是灯火通明的。街上有一所大教堂,一些连锁药店,还有理发店,和杂货铺,对面是Garwood火车站。这地方离我的诊所不算太近,开车大约30分钟。我依着门牌号码找过去,336,是一家餐厅,屋顶上大大的招牌:“Planet Chicken"。


门口前站着的,正是Carlos 和 Flor。


Flor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转身打开了餐厅的玻璃大门,原来这是他们的餐馆。Carlos把餐厅的灯全部打开,我顿时被里面的异国风情吸引住了。


九成新的装修,藏青色木地板,淡青色墙,墙上画着的是充满秘鲁元素的神秘图案。十来张铺着白色枱布的小方餐桌,高背黑色椅子。挑高吊顶,灯光打在墙上,上面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装饰,墙上还有几个半人高的大青石相框,后面的射灯把照片像幻灯片那样照得非常光亮。照片里,有穿着民族服装的秘鲁人、湖畔小船、起伏的山峦、节日聚会等 色彩斑斓,神秘又古老。正中央的半面墙,是一幅秘鲁奇迹马丘比丘的幻灯片。


餐馆布置得就像一个小型博物馆,我好奇地这摸摸,那摸摸,又拿起一些“古董”仔细地端详。当餐馆的老板Carlos 为我一一介绍的时候,我不由得发出了赞叹。矮矮胖胖的老板娘Flor,脸上带着和蔼温暖的笑容:“这里全部都是Carlos一手一脚装修的。”Carlos 也露出了自豪的表情,“我的理想就是把秘鲁的食物带来这里,让大家都能尝到我们国家的味道。”


我虽然没有吃过秘鲁菜,但是我能理解Carlos的感情。是啊,不管走到多远,故乡,永远是每个人心里的梦之所向。而食物,一直是联系人类感情的最直接方式,没有之一。味道就是爱,千山万水走遍,乡味最真。说起来,这也是我一个广东人来到美国的第二十年了。虽说乡音未改鬓毛衰,几个孩子也是ABC,但家里吃的饭菜主要还是广东风味的,尤其是那一碗广东汤。


接着Carlos又带着我去了后厨,向我介绍各种厨房设施。炸鸡的炉子,几口大油锅,十多个灶眼的煤气灶,每个灶眼都有一小簇火苗长明,这是商用厨房的特点。洗碗机,大烤箱,比人还高的房间一样的冰箱冰柜等,一应俱全。Carlos炫宝一样带着我看了个遍,连两个洗手间都参观了,的确,餐馆里的很多细节都考虑地很周到,可以看出是用了不少心思。


“W医生,你喜欢这个餐馆吗?”身后传来Flor的声音,身旁的Carlos也认真看着我。“喜欢,我很喜欢,我能够感受到你们在这里注入了很多的爱。”我回答。“那你觉得,你可以用这个地方,来做你一直想做的那件事情吗?”Flor这一句问话,把正在认真端详手上一个木雕公鸡的我,惊得差点失手把公鸡摔了。“什么?!”


看着我大惑不解的样子,他俩互相看了一眼对方,拉开椅子坐了下来,Flor还给我拿了一瓶水,我拧开瓶盖,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定了定神。Carlos坐在我的对面,他身体前倾,双臂弯曲放在桌面上,紧扣的十指指节,因为用力而有点发白。


“那件事情,就是你一直想做的,把食材和中国药材煮在一起,就可以治病。”深邃的双眼在他黝黑的脸上像潭水一样湿润。“我们信任上帝,而上帝为我们安排遇到了你。你不但为我们和我们家人都治好了病,而且教会了我们很重要的知识,你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所以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希望能够帮你实现你的梦想,相信这也是上帝的安排。”


原来他们指的是我想开食疗馆的事情。


前段时间去他们家为他俩指导如何炖药膳汤,聊天的时候,我聊起以前的经历尽管说得云淡风轻,不成想他们竟留了心。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脸颊发热,头发丝也仿佛被通上了电流。一幕幕的往事,浮现眼前。那些曾经无助的,屈辱的,绝望的,以及不堪回首的梦碎,是如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人生要规避的风险何其多,每一道坎,都有它被迈过去的代价。虽然激情仍在,但是却万万不敢轻易再向前跨一步了。


“这里,我暂时是租不起的,而且,诊所那么忙,分身乏术,也是没有办法再抽时间来经营这样一个餐馆。”我冷静了下来,克制住内心的渴望,让自己理智下来。


“我们愿意支持你,让你在这里开始做试验。不要有压力,暂时不要考虑房租,你只要找到理解你能帮助你的人,能够支付最基本的费用,以及一些前期的投资,就可以开始,一切等你上了正轨之后,再从长计议。不懂的事情,可以慢慢学,有什么困难,我们也会帮助你。”


Carlos 英语不太好,这些话一字一字卡顿着从他嘴里说出来,正好给了我思考和反应的时间,原来这不是做梦,是真的在发生着。我真的坐在了一个餐馆里,而这个餐馆,也许,真的会变成一个食疗馆。


但是,这里是他们的心血啊,又为什么可以这么慷慨大方让我“使用”呢?仿佛是看穿了我的心事,Flor握着我的手说,眼睛里满是诚意,她说,“我们还有一家餐馆,疫情期间,人员短缺,无法兼顾两头,这个分店就一直空着了快一年。而你又是那么的热爱烹饪,特别是那种有治病作用的食物,吃着饭就把我们都治好了,我们觉得你应该好好发挥上帝给你的天赋,帮助更多的人。这样,也是我们在光耀上帝了。不要太担心钱,钱会来的,只要有健康,快乐,钱就自然来了。”她歪着头,慈爱地看着我,轻轻地拍着我的手,我的一滴泪,也随着这轻微的颤动涌出眼眶。


“是啊,你看,喝了几次你教我们煲的汤,我现在的膝盖,一点都不痛了。”Carlos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我跟前,下蹲了几次,又快步走了几步,还小跳跃了几下,逗得我和Flor都笑了起来,“下次你要开始教我吃什么才能保持年轻活力了!”Carlos说,“这几十年的餐馆工作可把我身体拖垮了!以后,但凡有什么不舒服,就直接来这里找吃的就行了。”


我心花怒放,使劲点头,但依然没有从巨大的信息量里回过神来。一切都发生得很快,就像一个梦。





几个月前,当Flor和Carlos经亲友介绍,第一次来诊所找我看病时,我并没有能够预料到事情会这样发展,我只是按照自己一贯的诊疗风格来给他们看病,除了望闻问切,施针给药之外,又详细询问了他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把食物里影响康复的成份剔除,加进有食疗作用的,并且把烹饪习惯也给予纠正,又给了他们几个简单的食疗方子。生怕他们听不懂,我拿出一本小本子,把食材画出来,旁边写上中英文,让她们去中国超市采购。这个习惯已经很多年了,很多我的病人拿着小画去超市“按图索骥”的时候,这些小图片都被超市的员工认出来了,“是山上的那位W医生的病人,老外要自己煮中国菜了。”


在美国行医十八年来,我的病人群体,绝大部分是美国人(非华裔),他们有很多共通的饮食错误习惯及误区。最常见的是无论男女老少,经常餐前喝冰水,一天到晚吃青菜沙拉,一吃一大盆;刚生完孩子就抱着冷饮大口喝;月经期吃大杯冰红茶等,不好好吃饭,反而迷信奶昔,所有的蔬菜瓜果都加冰打成一杯糊糊,往里舀两勺蛋白粉,就是一顿;更有甚者,为了控制体重,每天只用代餐,别的不吃;有些宗教笃信吃素,明明很虚弱,严重贫血了,还是一口肉蛋奶都不碰,病歪歪的;有些人一日三餐都是薯条可乐牛扒炸鸡,一顿的热量就是一天的总和,怎么能不生病呢?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经年累月下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使各类疾病的康复和预防过程都格外坎坷。


作为一名他们信任的医生,要把中药食疗这个概念,灌输给这些老美,而且还要颠覆一些他们传统的饮食误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常除了提供医疗服务,教育及推广食疗,也是我的责任。古书《千金方》“食治”篇,指出“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意思是,保健上,食物应该先于药物。在这一点上,身为广东人的我,深谙其道。什么节气吃什么饭,喝什么汤,炖什么补品,甜品,这些饮食传统,深植于广东人的内心。“厨房就是药房”,也是我从小到大所耳濡目染的。


第一次让我对“药食同源”真正感兴趣的,还要算是初中时一次暑假的经历。


我在中山小榄姑婆家过暑假,那些天,酷暑难耐,我发现每天下午,四表妗都要熬上一大锅稀稀的白粥,往粥里面扔上一块鸡蛋大的“白石头”,和几片陈皮。家人们下午会抽空回家喝上一碗这样的粥来解暑。我好奇那块白石头是什么,回答说“生石膏”,“做什么用呢?”“防中暑”。至于道理是什么,就没人告诉我了。


这个谜底,直到我在医学院学习《中医方剂学》的时候,才解开。《伤寒论》里面的千古名方“白虎汤”,专治肺热胃热,生津止渴,能缓解高热,保护津液。其组成是“石膏,粳米,知母,甘草”,而中山小榄的粥,由于是预防中暑,就没有直接用知母和甘草,而用广东陈皮代替,更增加了健脾养胃的功能,以食物代替药物,如此灵活的应用,使我顿时对“食疗”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下决定要好好学习中医,也学习烧饭,我的厨艺,在朋友圈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煲得一手好汤。


尽管我后来学的是西医,做的是急诊内科,可是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患者的饮食。“胃肠为后天之本”,没有好的消化功能,不可能有好的身体。中医里有一句话,“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老师解释说,诊病的时候,如果病人脉诊脾胃衰弱,又没胃口,吃不下饭,即使看上去病情不重,但预后多数不好。反过来,病人虽然看上去病情重,但如果能够好好吃饭,吃得香,预后就好。看来中国人打招呼用“吃了吗?”实在是高明的。


因此,我每次看病都会询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进食规律,从中进行纠正,并且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药膳。这项工作,一做就是十多年,早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药膳的粉丝。用病人的话来说,只要告诉W医生哪里不舒服,她就能给你一个治病的食谱。





6岁的小威廉,常年左脸和身上都皮肤破溃,所以很是自卑,非常排斥上学和与人打交道。父母非常焦虑,带他看了很多医生,用过各种西药,也没有办法彻底改善。看过病后,了解了小威廉的体质,我教他妈妈用生薏米炒黄后和陈皮一起泡茶,每日给他喝,并且戒掉甜食。不出两周,小威廉的皮肤就都好了,看着孩子活泼开朗的样子,一家人都非常高兴,简简单单的食疗,就能解决大问题。


怀孕的Yakenya 咽痛咳嗽,被痰憋得喘不过气,她不愿意吃抗生素,跑来问我吃什么才行。我给她画了一个白萝卜,一个梨,让她拿着去中超,又配了一些其他化痰止咳的中药,过了几天,她开心地告诉我,不咳嗽了,胸也不憋了。她还把我画的图,照了照片,发给有同样问题的亲友,让他们也这样吃。“不是每个人生病,都吃一样的东西喔!”我提醒她。“没事,你不是说这些都是食物吗,食物是最安全的嘛?反正,如果吃不好,我让她们再里来找你好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也有些病人将信将疑。但是没关系,我有的是耐心,而且食物是联接人和人之间感情最直接的纽带,没有人会拒绝美味的食物,更何况是可以治病的佳肴。所以,每当我说,“总有一天,我要有一个药膳食疗馆”的时候,这些尝过食疗甜头的病人,都会表现得比我还要兴奋。


从我想开食疗馆的第一天开始,被质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人会信中医食疗这一套吗?他们会吃中药吗?”我的答案总是这一句,“只要引导教育得到位,没有不吃的。”何况,我对自己的厨艺和医术都很有信心,(点击可延伸阅读),绝不是空穴来风。



拿Flor 和Carlos来说,我和他们解释,因为餐馆工作的特点,加上他们的体质,不适合吃太多甜食,并且需要戒掉一些碳水化合物。青菜类不要吃太多沙拉,容易引起肠胃虚寒,道理嘛,就像往一锅正在煮着的食物里面不断加冰水,会影响食物的烹调。胃肠道喜欢温暖的食物,而不喜欢冰冷的。另外,再给他们配了一些强腰壮骨的中药材,比如牛膝,杜仲,天麻这些,教他们怎样和猪脊骨,牛骨一类去煮。和别的病人不一样,他们似乎非常快就掌握了这种广东人的煲汤方法,使我非常惊讶。原来,他们是开餐馆的,难怪对食材和烹饪的步骤这么熟悉。每次我教他们怎样做,两人都认真拿笔记本记着,就像两个小学生。


治疗了几周之后,两人的病情都大为好转,又陆续介绍了餐馆里的一些员工,自己的亲友来看病,并请我一定把“食疗”食谱教给这些亲人。大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皆大欢喜。一次,我半开玩笑地对Carlos 说,“你应该把我教你们煮的那些汤,加在餐馆的菜单上,标注为:健康之选。”


“也不是不可以喔!”Flor饶有兴趣地说。


“哎呦,那不就乱套了嘛?我们又不是医生,没有W医生的解释能力,怎么回答顾客关于健康的问题哟!做不到,做不到的。”Carlos连忙否决。我也没往心里去。


感恩节前,Flor和Carlos 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他说,有几个餐馆的同行,对我的食疗非常感兴趣,如果我能够做一些相应的菜式,展示一下,也许其中会有些慧眼识珠的人。她俩已经把我的这些“能治病的食物”,向那些朋友们天花乱坠地介绍过了,大家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一定要眼见为实。




第一次在Carlos 和 Flor 家煮药膳



“这里面都是有药物健康讲究的吗?”他们拿着小卡片,问我,还为菜品照相。我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上菜,大家尝了尝,就都停不了。很快很多盘子都见底了。他们都对我说,“太棒了!Amazing!令人感叹!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中餐!”很多中餐馆在美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奇奇怪怪的。调理味道都差不多,颜色样子也差不多,味道真心不敢恭维,那种家常的对身体好的,几乎看不到。而且,我的目的也不是餐馆,而是对药膳文化的一种教育和推广。我向他们说起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把众人听得入了迷。每一道菜都有来历,每一种食材都有使命,每一次“吃饭”,都是疗愈。如此伟大的药膳功能,只有中国食疗才能做到。


我的很多病人都理解食疗的意义。十年前我尝试去开一个食疗馆,结果失败得一塌糊涂,说起来,也算是人生的至暗时刻了。在最低落的时候,是这些知情的老病人一直鼓励我,安慰我。


几年前,“铁粉”病人Roger的中国女儿患了严重的皮肤病,他来诊所学习如何用院子里的金银花和蜜糖泡茶,以及怎样煲排骨薏仁冬瓜汤,又为他太太打听了吃些什么对更年期好的问题。“荷花的种子……百合花的根……红豆……原来这就是食疗!真是太神奇了!”他一边飞快地记着笔记,一边大为赞叹,“这些知识,一般人哪里会懂喔!W医生你一定要和我们多多分享这些知识啊!”


Roger是名教师,信奉“知识就是力量”,于是我们又再一次聊到了食疗馆的想法。他对我说,“不要放弃,也不要担忧,只要做好自己,其余的就交给宇宙。上天自有安排。”他抬头看着天花板,用手向上指了指,我也不禁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上去,“Leave it to the universe,and trust the plan.”


是的,交给宇宙。我一直以为宇宙就是一个笑话,而且它除了看我的笑话之外,又何尝真正聆听过我的心声?但这一次,宇宙好像认真了。





筹备开业的事情有点琐碎,换营业执照,学习,考试,去镇府申请各种安装设备的执照,考卫生牌照,安装蒸柜,配备新的厨房用品,等等,马不停蹄地奔波了几个月。



食疗馆网站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阿J,一个农场主,网上生鲜超市的老板,疫情期间我结交到的一个好友。2020年三月因为疫情诊所暂时停诊,为了最大程度给病人提供持续治疗,我打电话到网上送菜的中国超市和公司,希望他们能够有一种服务,把我食谱上的食用药材和应季食材配搭好,寄到病人家里。那时大家都谈新冠色变,超市算是一个雷区,没有一个超市有这项服务,打电话到阿J这一家,我把自己的职业和想法对他说,也准备好了再次被拒绝。


没想到,电话的那一端,这个声音好听的男生说,“我们虽然没有这项服务,但是可以试着做做看的,您是医生,您的心情我们理解,而且您提到中国的药膳文化,是应该支持的。”又约了时间,继续电话聊,一次比一次时间久,渐渐的从农场到餐桌,药膳到运营的结构慢慢浮现,彼此的了解也渐渐加深。从第一次聊电话,到正式见面,中间隔了一年多时间。


J是一个很年轻的,充满斗志的,敢想敢做的商人。他的很多理念和我不同,但是不妨碍我们都希望为家国情怀做一些事情。正是因为如此相同的理念,J成为了我的食疗馆合伙人。我们的分工明确,我管技术,他管运营。


人和人之间的相遇相识,或者到后来的分开或者相忘于江湖,看似偶然,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命运。我经常这样想,情绪容易沉溺,但也容易释怀。不知道这一次,命运又将把我带到哪里,但我相信,不管哪里,那都必然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2022年3月5号,是个星期六。周六是诊所每周最忙的一天,病人进进出出,医护们也忙得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快两年了,疫情虽然还没有结束,但生活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工作、生活、学校这些,都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样子,但这七百多天,大家都太不容易了,很多人永失所爱,有些人破产或者失业在家,无数人身心受创,“全须全尾地活下来”成为了那么多人的奢望,加上经济也不好,从个人到企业,很多都仅限于“维持现状”,难以去谋求新的发展。


然而,我却顶风开始了医生之外的另一个副业-餐饮兼教育。并且是一家做纯中药食疗的餐馆,附带食疗教程和交流学习的功能。具备同类功能的餐馆,新州固然是第一家,可能连美国,暂时也是只此一家。这个想法不是一天形成,而是经过这十七八年的临床观察,根据病人的需求而产生的。



三月份食疗馆在病人间试餐




任何事情都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食疗馆开起来之后,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和实际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毫无餐馆经营经验的我和J,这次绝对是遇到了大挑战。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各自又有自己的主业需要操持,诸事劳形,有一阵子,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都达到了极限。食疗馆就像一艘小船,在风浪里浮浮沉沉。


越来越多的当地美国病人知道了食疗馆的存在,并且也切实地为他们解决了医疗问题,每天都有前来咨询的民众,除了每周根据节气变化菜单之外,我们还每日更新Instagram上的图片和信息。


头伏开始时,夏天最热。准备在厨房给病人做一次seminar,介绍夏季的饮食保健要点。酸梅汤,绿豆汤,紫苏茶,米汤,冬瓜薏仁汤,祛湿汤这一类是必不可少的。最困难的,也许就是建议大家不要喝冷饮,冰饮了。但对于夏季用雪糕汽水续命的老美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厨房没有和别的餐馆一样,供应冰水。美国的餐馆常规就是,客人上来就给一杯冰水,真是拔凉拔凉的。在中医的观点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容易削弱肠胃功能,夏季多建议温暖的饮料。这也是我们一直向美国人强调的。不过,酸梅汤和绿豆汤,只要注意配方,和用量,冷饮倒是可取。于是那一周就在厨房推出了这两项。反响不错。


乌梅,陈皮,甘草,山楂,冰糖,一起煮成酸甜可口的饮料,生津止渴,安神和胃,又除烦热,十分贴切。昨日让病人品尝,无不惊艳。绿豆汤是解暑圣品,如果需要清热,不要久煮,待汤色碧绿就可。如果将绿豆煮到起沙,清热解毒的功效有所减弱,但比较清润,也是可取的。冰糖和砂糖各半,也是一种窍门。绿豆汤里可以加入百合,或者陈皮,还有臭草(其实是香的,一种广东的解毒凉草),更加解毒。这两者一经推出,十分受欢迎。


食物的美好,季节的馈赠,均是造物对世人无尽的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是教育,就要有耐心。耐得住寂寞,和他人的不理解。良善的种子,总要一粒粒种下去,收获自然会在路上,我一点也不焦虑。



定期的食疗讲座



2022年冬至那天打烊之后,我们全体员工在餐馆很有仪式感地聚了餐,还吃上了手工芝麻花生馅汤圆。黑芝麻和花生烤香,磨碎,加上椰子油和蜜糖,圆滚滚的汤圆在锅里翻腾,咬一口,芝麻又香又甜,一秒回到故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许了愿。外面下着大雨,屋里却很温暖。


等员工都走了之后,我和阿J坐下来,商量月底的事情。他面带歉意地对我说,“很抱歉啊,这一年这么辛苦,你诊所和厨房两边跑,却没有赚钱,还亏钱,员工们都发了工资,就我们两个人没有工资。我继续想办法啊,别着急哈,我来想办法啊。”


我摇摇头,坦然地对他说,“不要紧,你也不是一样辛苦吗?何况我已经在这一段时间里,收获了很多很多,完全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虽然暂时还没有赚钱,但是已经帮助了那么多的人,今年我实在过得充实,谢谢你。”


“那,还一起坚持下去吧?”“当然,我们明年还要有自己的有机农场呢。到时产出和展示,都是一条龙了,生活也是会越来越好的。事情总要在做着了,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以汤代酒,碰了碰碗,彼此会心一笑。餐馆外面雨越下越大,但我却觉得非常这一刻无比安宁。


随后,我又把一些合适Flor和Carlos吃的药膳打包,把做汤圆的糯米粉和芝麻馅也带上,准备给他们送去。今天是我们开始食疗馆话题的一周年,期间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我今天要去给他们“述职”,总结这一年食疗馆的情况。我要亲手给他们煮汤圆,“冬至大如年”,吃了汤圆,心里有爱,并展望更加美好的一年。


车子在风雨里驶向Carlos和Flor家里的方向,挡风玻璃的雨水被雨刷快速拨向两边,车灯的利剑破开路的黑海。到了他们家门口,缓缓开进去车道,雨里只见那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正打着伞,站在前院的台阶上等我,灯光下,仿佛天使。



一年后,也就是今年冬至,和Carlos 在家里聊未来






在三明治写了好几篇短故事了。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的成长虽然是一个不得已的孤独过程,然而也是需要被陪伴的。非常感谢三明治导师说的“生命写作”这句话,记录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使人把自己的内心投放到外面的世界上来,通过文字带领的感知,识别,以及不断的反观,看到自己的黑暗,也看到自己的光明,让生命的感觉更加具体和切实,就像飞鸟飞过天空,天空虽没有痕迹,但翅膀有知觉。又像一朵花开,天地之大,也许无法被人看到,但是,我已经走过自己的四季,如此认真,就是自爱了。




 *这篇故事来自三明治“短故事学院”


阅读作者更多作品

三娃家庭的育儿观冲突

不要让任何人贬低你

一场医患纠纷中的无常:医生是人,不是神

从一起性侵谋杀案中死里逃生

结束22年的婚姻,我搬进了一间单身公寓,一切都是新的

一间诊所和三段跨国婚姻,我们是同事、姐妹和家人

人一世就是揾餐好饭食,食饱饭人开心了,就没事了

一个医生的普鲁斯特问卷







1月三明治

“短故事学院”


1月16号-1月29号,新一期短故事学院即将开始,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报名方式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


►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20% 的手续费►故事如获三明治头条发表,可免费再参加一期短故事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