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2年1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当前,我们迫切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洪广玉 往事陈列馆 2022-11-25 22:32 Posted on 北京

可以想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中国的变化是什么?仅仅更富裕更发达了吗?显然不是,一个更深刻的改变是,我们从一个从混乱、僵化的旧时代走出来了,逐步建成了一个有良好秩序的新社会。

这个新社会,是法治日益完善、人的生命越来越有价值、人和人之间更加信任所构建起来的。

但是,这一年来,这种秩序感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

法治有些失灵。大量政府的临时通告替代法规,甚至违背法规而行。明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只能对特定的密接进行隔离,但是现实中随时扩大密接范围,对密接的密接也隔离,甚至整幢楼的人直接拉走。所有人随时都可能成为被隔离者,毫无安全感可言。

一线防疫者可以支配你,封控你,甚至可以处置你的物品,你的宠物。其实没有任何法律赋予他这么大的权利。

什么消防法物权法个人信息法都让位了。但是你仍然不知道防疫依据的是什么法。因为很多做法连《传染病防治法》里都没有。

人的常识也被破坏了。人要工作,只有工作才能挣钱,没有钱就会没饭吃,没钱就没法给老人看病,没法抚养孩子,这是常识。全国众多经济最活跃的城市都搞静默,数亿人不能出门,要说这是为了老人和孩子,不符合常识。

你可以拿出各种统计数据,可以说放开有各种危害,但不能违背这种常识。

传染病能防就防,实在没法防,天灾就是天灾,只能认了,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这也是常识。我可以打疫苗,可以出门戴口罩,如果还被感染,有什么症状,我自己承担。我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不符合常识。

人对生命的尊重感遭到破坏。发生了多起人道灾难,都是偶然吗?如果对于此刻的生命受损都只能视而不见,怎能相信这是为了挽救将来的生命?

被严格封控的人在承受最大的代价,处于物质匮乏和精神折磨的双重痛苦中。而现在还没有被封控的人,只要想到同一片天空下有人在被长期封控,一样不得心安,因为有同胞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你不是自由,只是侥幸。

人的信心也被消磨了。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基于对未来的确定性,如果未来是不确定的,那么任何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今只有短暂行为,没法做长期的打算。因为不确定性在增大,小到一个快递,下一次出差,都没有定数。如果突然被封控,你可能连下一顿的菜都不知道有没有,还谈何计划?

人们感到的不只是自由受限。如果能确定完成一个重要的目标,人们可以接受短时间的自由受限。但是,跟自由受限同时发生的是,过去所依赖的各种确定性都在消失,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我们都见过一种现象,就是老一辈的特别节俭,一粒米一根线都要珍惜,你以为是他们想不开,其实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极其严重的物质匮乏年代,怕了,这种精神上对人的伤害会跟随一辈子。

如果再不调整防控策略,这一代人由于新冠封锁造成的精神伤害也可能跟随一辈子,成为真正的“新冠后遗症”。

有人说,如果放开,就会出现医疗挤兑,就有多少万人的死亡。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放开会有很多人去医院,服务业也不会马上就好,会有老人不幸离世。但是,这些都只是困难,是挑战,是躲不过的命运,它们都没有社会秩序崩塌的危害更大。因为社会秩序崩塌的同时,不仅也要死人,活着的人也没有尊严,没有价值感。

防疫三年,我们凭着强大的组织力和利他精神,扛过了毒性最强的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避免了大量人员死亡,算是赢了两局,但是,病毒终究不会消失,迟早要面对它,最后要付出一些代价,实属无奈,人不可能胜天。

防疫没有错,但防疫是有底线的,不能因为防疫放弃整个社会的秩序。否则,我们建设这个社会的目的是什么?

往期文章:

   ·中国在为“软着陆”做准备,但还不是放开

   ·富仕康大逃亡的年轻人,恐惧的是什么?

   ·防疫有没有“中间路线”?美国大学的样本

  ·认真评价贾浅浅的诗到底是什么水平

   ·“穿和服被带走”,根源在于无处发泄的“民族仇恨”

   ·“新冠后遗症”,它真的很可怕吗?

  ·梁建章被禁言,技术讨论“清零”了

  ·我国科学家又发现治疗新冠新药?

  ·强制入户消杀,真的有依据吗?


· 新冠源头的那些流言都有结果了吗?

· 根本不存在“假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