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慈善”真的合适吗?请答题!有机会获赠公益书籍哦~
作者:张以勋(公益慈善论坛联合创始人、主编)
针对流行于中国慈善领域的“择优资助”现象,比如只愿意资助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我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1、如果老师说自己精力有限,放弃差生,以及学习成绩好但品行不好的学生,有相同做法的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们会同意?同理,如果医生说自己精力有限,只接受病情轻微且人品好的患者,拒绝病情严重甚至人品不好的病人,你们也会同意医生的做法?疫情中如果政府收治病人标准是谁纳税多并且人品好,你们会同意?
2、家庭贫困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是更需要帮助?贫困学生需要的只是钱吗?如果偏向于资助成绩好的贫困学生,成绩差的学生会不会受到心理伤害,觉得自己被歧视被抛弃?身边的同学会不会更加歧视他?他长大以后如何看待歧视和放弃过自己的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
3、资助贫困学生的标准以贫困为标准还是成绩好坏为标准?成绩的好坏可以决定孩子的未来会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吗?慈善机构有资格评判一个学生的品行吗?全社会都在反对应试教育,为什么在选择贫困学生时仍会以分数论资助呢?
4、践行博爱精神的红十字会在战场上为何能做到不分敌我进行无差别救助?天天宣扬大爱无疆的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为什么做不到无差别资助?当然,平等指的是权利与机会的平等,无差别资助并不等于平均分钱。如果对平等的理解是错的,慈善机构在实践中如何实现真正的平等?
5、慈善机构可以单方面或在捐赠人要求下公开受助者姓名、照片等个人信息吗?机构为了获得捐赠,可以牺牲受助者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从而迎合捐赠人提出的不平等、不合理要求吗?捐赠人可以挑选慈善机构,慈善机构能不能挑选认同平等理念及机构价值观的捐赠人?
6、捐赠人和受助者是否应该保持双盲关系(不知道对方是谁)?如果允许双方直接联系或见面,如何避免相互之间过于依赖、提出过分要求甚至伤害对方的情况?捐赠人可以向受助者提出附加条件吗?比如要求受助者写感谢信表示感恩,否则就终止资助,这种做法是否有损于双方的平等关系?应该感恩的到底是谁?
7、如果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像商业公司追求投资回报率一样,追求见效快、回报大、性价比高的结果,认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比成绩不好的贫困学生更值得资助,资助重症或绝症的病人不如资助轻症病人划算,资助儿童比资助老人更有意义,资助健康儿童比资助残障儿童的价值更高……以及为了获得捐赠或迁就捐赠人,忘记自己的初心,违反慈善伦理,如牺牲受助者尊严和隐私等等,是否会陷入“理性的冷漠”这个陷阱之中成为“功利主义慈善”?
8、推而广之,资助方应该只资助能力强的慈善机构,放弃扶持能力弱的草根慈善,让强者越强,弱者更弱?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奉行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放弃甚至歧视能力尚弱的草根慈善,任其自然进化自生自灭,中国的慈善事业还要多少年才能走出初级阶段?
某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的做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仍需要审慎的思考,并在行动中进行检验,最后认真评估,确认获得的结果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否存在滥用权力、浪费资源的问题?是否是公平公正的?是否有效解决了问题?慈善需要爱心和热情,更需要专业和智慧,把好事做好做对,才是真的好!
作者:张以勋,在广州的青海人,中级社工,资深素食者,为自媒体平台“公益慈善论坛”(公众号ID:loongzone2006)联合创始人、主编,致力于公益慈善资讯传播与常识普及。申请转载或有意交流的朋友请加个人微信 zhang_yixun。(转载时请保留以上文字)
【答题赠书】
欢迎各位伙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作答,并在留言区贴出问题序号和答案。本号将从留言中选出点赞排名前5名的优秀答主(如一人答多题,仍计为一人),另由主编自选2名幸运答主,每人赠送一本《公益原理》(简体中文版全一册,鲁达著,港版,价值220元人民币,邮费到付)。本次赠书活动截止时间为4月6日20点整,请各位伙伴抓紧时间答题哦!参与本次活动的伙伴可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公益慈善论坛读者群,或加主编微信号zhang_yixun。
关注我,一起学习公益慈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