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堂随笔 | 黎明即来之际,成为那群真正有准备的人

“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专业能力培养项目”首期班开课已有三月,同学们的学习也渐入佳境。同学们或收获药物研发理念与思维模式,巩固工作中所学,和串起继往碎片化的知识;或感慨新药研发之路漫漫,但成功的希望掌握在抓住机遇、做好准备的人手中……该课程不仅汇聚业内顶级专家,同学中也是藏龙卧虎。药物研发之路,一人一故事,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首期班级同学的课堂所想与所悟。


撰稿:陈蔚江,总经理

武汉先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专业能力培养项目首期学员


我的新药研发管理梦想


2008年初,南方大雪,因飞机飞临上海无法降落,与上海的科学家朋友改道坐卧铺从武汉回上海。朋友是从事创新药研究的药化专家,车上畅谈其新药的理想和实践。敬佩之余,唏嘘自己只能望其项背。当时还没有微信,同事发来短信问我聊天感想,清楚地记得,我的回复是:衷心希望他老人家的新药梦想能够修成正果。至于我,此生恐怕在新药的发现领域已没有皓首穷经的机会,唯一能企望的是能在研发的技术管理领域尝试努力一下。


2009年,朋友的第一个创新药已经在国内上市,其余的两个候选化合物也已陆续准备进入临床前研究,而我的新药管理的宏伟理想尚未启程。


“所谓学习,只言片语的细节能带来启发就算收获”


转眼8年过去,2016年初的北京,老同学建议我参加亦弘的药物研发管理的课程学习。为期一年有余,课时不短,但看到整个课程的内容,瞌睡遇见枕头,欣然决定参加。工作上拍了多年的脑袋之后,想想现在有一个让自己日后拍脑袋显得多少有几分技术含量的学习机会摆在面前,要赶紧珍惜。




亦弘的讲堂,有泰斗级院士陈凯先先生对于中国新药研发未来的开篇寄语,有从技术岗位成功转身企业管理者行列的邵颖博士的老板型研发思维感悟;遍布风险的医药研发管理在杨青博士的战略分享中,是科学与艺术的相遇,辛酸的研发血泪史在梁贵柏博士的娓娓道来之下,羽化成了故事的跌宕起伏。



亦弘的讲堂,有姚大林博士在讲述严谨的临床前安全性数据的同时不忘诙谐,有苏岭博士和宁志强博士现身说法创新药真正的破茧成蝶在临床设计;PCC在黎健博士和郭涛博士的工作中是严谨科学数据的代名词,而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英文缩写;从仿制药研发思维向创新药的渐进性思维过渡,是陈震博士和沈灵佳研究员对学员的纠偏方向……



亦弘的讲堂,有业界大咖关于成功案例的回溯,有来自各个专业的精英同学的分享……有靶点、受体、信号通路、FIC、FIH、NOAEL,有桥接、中美双报、澳洲先行……



信息海量,必须时时消化回补。就算八级泥瓦匠,要成长为合格包工头,多少也要恶补点木工油漆活之类的技术细节不是?不过,所谓学习,就像看一本书,不一定每个字节都能于你立马有用,只言片语的细节能带来启发就算收获。


“保持对生命科学发自心底的热爱,以乐观和专业的精神学习和探寻”


记得年初决定报名上课,回头突然纠结:再一次正儿八经与年轻人一起走向课堂,自己是不是太老点?


上个周末,张学友在毗邻武汉光谷生物城的网球中心唱响其经典巡回,票价翻倍依然一票难求,众多粉丝在瑟瑟寒风中等待最后可能的入场机会,也算一道风景。在吃青春饭演狗血剧的娱乐圈,55岁歌者还有如此盛况也算传奇。


医药研发,不是青春狗血的娱乐场,不是青年才俊风起云涌的TMT互联网+,这里鲜见商业模式的快餐式创新,都是科学数据和医学循证的漫长等待。这是一个创新的行业,是多专业团队集体智慧的闪耀,是人文关爱和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这也是一个传统的行业,面对复杂到值得敬畏的生命体系,科学的进步缓慢得有时让人窒息,从靶点到化合物专利再到新药成功上市,动不动十到二十年的漫长,患者大多是用生命在等待。


医药研发注定是遍布失败九死一生的艰辛旅程,面对奇妙而值得敬畏的生命科学,作为一个医药人,也许我们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无法抵达那个事业理想中光辉的顶点,但保持一份对生命科学发自心底的热爱,以乐观和专业的精神学习和探寻,于人于己大抵应该都是正途。


任正非先生年近半百白手创建中国伟大企业的鸡汤在微信群里荡漾,敬佩之余,我似乎更愿意津津乐道谢雨礼博士的导师谢毓元院士90高龄还可以在牌场纵横捭阖的生活趣闻。除了优秀的生理基因,我倒是倾向更多地归因于老人家在其毕生的科研路上持续的学习和头脑思维碰撞。如此想来,未来的我们,如果自我基因足够强大,有幸既不被纳入免疫疗法的受试者,也不希望β淀粉样多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累积的假说在自我身上被讨论的话,时不时地成为一个“亦弘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黎明即来之际,成为那群真正有准备的人


拉拉杂杂,正不知如何结尾,做投资的朋友发来微信,说刚砸了数千万,参与了国内一个知名创新医药研发企业的B+轮融资。所谓趋势,就是将起未起,如黎明之即来。中国的新药研发已不是星星之火,但也尚未燎原。曲折风险暂放一边,我更愿意乐观祝福他和他的投资企业是赶上了中国新药研发最好的时代。同样,也相信我们所有的同窗学友,在浪潮来临之际,通过在亦弘学堂对科学素养的专业历练,能成为那群真正有准备的人。



相关链接

课堂笔记 | 依据科学规律,回归药物研发的本源

课堂笔记 | 新药研发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好高骛远”

课堂笔记 | 新药立项是多维空间的评价,需要独立的思考

课堂笔记 | 做创新药,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一定是曲折的

课堂笔记 | 研发管理心得:新药研发是科学,也是艺术

课堂笔记 | 研发管理心得:“药物设计成败的关键是人”

课堂 | 稳健浑厚——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华美乐章第三篇圆满落幕

新闻 | 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华美乐章第二篇圆满落幕

新闻 | 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华美乐章第一篇圆满落幕

新闻 | 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专业能力培养项目在上海顺利开课


相关阅读

师说 | 杨青博士:药物研发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相遇

师说 | 沈灵佳:当前是创新药研发的最佳时机

师说 | 邵颖:变革之际,要尊重科学规律

师说 | 梁贵柏:为患者制药,寻找新药研发的突破口

师说 | 黎健:目前是中国做小分子创新药的最佳时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