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的本质是循环,教育的本质是联结

岩羊 席小艾种帅小菜 2022-06-07

导 


「耘野的线上课堂」第十五期,岩羊同学,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世界的本质是循环,教育的本质是联结”的分享。


大家好,我是岩羊,本职工作是一个建筑师,同时也是南京喜鹊林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发起人之一,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世界的本质是循环,教育的本质是联结”,主要是从环境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教育。今天分享的内容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讲我之前的建筑设计经历。



1

15年的造城经历



15年的设计经历主要也是因为国家城市化的进程速度突飞猛进。下面的图片是15年中做过的一些项目,有不同类型:工厂、物流市场、单体高楼、办公楼、住宅、商业综合体、大型的城市综合体等。



整个15年下来,从各种各样的建筑会发现,其实我是在参与国家的造城运动,最后成了这个水泥丛林建设的帮凶



从我内心来说,我可能更喜欢这样的山水田园,而不是像水泥丛林, 15年的经历对我来说,之前觉得还是蛮有成就感,自从接触了生态思维以后,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人类的灾难。



2

走出城市融入自然



从那以后开始接触了一些走出城市的项目,我称之为“走出城市,融入自然”。


从一三年左右开始接触一些像生态农场的度假区,或者类似乡村田园的项目。到了一五年开始了解到朴门永续、创智农园



这些图片是之前做过的一些项目,比如千岛湖生态酒店、福建生态社区、重庆保护区。现在又做了两个,一个是营地,还有一个是环境教育基地。这是因为学习朴门后,接触自然,很多项目是在跟自然联结



3

学习中重塑认知



在从事项目设计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学习。学习了很多生态类内容。我觉得是这是我世界观或者价值观的重新塑造认知的过程



这是从15年到19年参加的生态类、环境教育类相关的培训学习。



通过这几年不断地学习、实践,我对世界的认知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自然生态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其实可能我们很多人认为生态的关系是一个金字塔状,实际上它 是一个网状的。



基于对生态认知的重构,会发现实际上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其实是一个三者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生态循环的一个基本模式,是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其实主要就是指植物,然后消费者是指动物,当然有些消费者它不是直接吃植物,它可能是动物吃动物,另外分解者就是指微生物、细菌等,这些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的链条



其实生态观在我们传统的世界观当中就有,传统的东方文明的世界就有这样的循环的世界观,比如说六道轮回,或者是说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循环的关系,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者社会状况其实是没办法循环的,变成了一个断裂的关系。



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实际上物质循环变成了一个断裂的关系,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开采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以后,把它燃烧,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就排到了空气当中,最后是没办法循环回去。相当于把原来储存在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出来,成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这张图片是在2008年前夕北京周边的垃圾场的状况,这个标记大概有500多个大大小小的垃圾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垃圾呢,最大的问题是里面有不可分解的石化制品。有机物肯定都烂掉了,金属有人会回收,而城市周边的这些垃圾主要就是石化制品,相当于石油或者煤炭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产物。



这两张图是大型的水力发电站,形成明显的流域的生态的断链,很多鱼类会因为水坝,没办法进行上下游的贯通。城市也有水系生态断链,比如下过暴雨后,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了很多原先的河流、水塘都被填满了,积水无处渗透。



刚才说的是一些环境问题,其实教育同样是一个断裂的状况,比如说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用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会导致变成让大象去爬树、让鱼去爬树,这非常糟糕。而且教育当中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非常的注重知识,但这与实际的社会状况不匹配,导致了即使有很多的证书、荣誉,但从学校出来以后还是没办法来面对实际的工作、生活。



4

行动促进联结



面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教育等社会问题,我们觉得还是要需要通过行动来促进,产生联结



所以在2017年底的时候,我们在南京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叫做喜鹊林青年志愿服务中心,主要是有三个内容:主要做生态设计、社区营造、自然教育这三方面。主要的理念是以朴门永续设计思维为基础,为社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而服务。



关于生产设计和社区营造的部分今天不去展开来说,主要就是说一下关于自然教育或者环境教育。上图的两本书,一本叫做《寂静的春天》,另外一个《失去山林的孩子》,这两本是有名的关于环境教育的著作。


我们在南京打造一个环境教育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我们工作坊的方式来进行共建,有一米菜园等。在组建过程当中,把这个环境教育基地的基本模板做出来。环境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的同时还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像有这个自然中的五感体验、自然艺术、自然亲子游戏、生物多样性课程



除了在我们自己这个环境教育基地里边来开展这些课程以外,我们同时也会在外面做定点的水质监测,我们的数据会同时报到江苏省环境厅。同时我们也招募志愿者,长期定时定点开展项目。从去年我们接了一个学校的社团课,课堂的主题是关于环境保护的。社团课里面有动手的过程,比如像做了净水装置。


另外我们和一些学校合作,把课程带到这个学校里面去,比如说像垃圾分类的课程,让孩子直接来体验做分类。



同时在市区里边开展关于垃圾分类的培训,讲垃圾分类详细的区分,怎么收集。



上面两张图片就是最近我们开展的,结合国际马拉松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 当天就很多人在现场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同时也通过这种互动游戏,然后直接做垃圾回收的分类回收这样一个动作,让大家实际参与到行动过程当中。


这张图片是我们目前在定期每个月开展的活动。这是一个对公共环境进行清理的活动,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志愿者,比如说大学的学生社团。这个捡拾清理行动目前是和捡拾中国合作的项目。我们做了这一系列的环境教育和环境行动的内容,主要是希望通过促进民众与环境的连接,可以一起参与到这样一个改变环境的过程当中来。


环境教育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受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周边的社会是无感的。农耕社会是熟人社会,人和人之间是相互连接的。人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其实在传统认知上也是相互连接的,但是现在我们这个高度的城市化以后,所以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和环境是隔离的。所以又回到我刚开始的主题,世界的本质是循环的,教育的本质是产生联结,我们要面对整体社会环境,让大家都要参与进来,产生联结,产生网络,环境才会改变



其实从环境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光是在做教育,其实根本还是在促进大家一起学习。特别是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会使得环境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他都有自己的长出。


我今天分享的大概就这么多,如果其他伙伴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继续沟通,谢谢大家。



    整理:丁敢当

校对:小天





「耘野的线上课堂」 群分享计划


耘野的“户外教室与永续生活”微信群中各路精英、有趣之士济济一堂,耘野拟伴有趣之人,去有趣之地,做有趣之事,遂发起两周一次的群内成员线上分享活动,主题与“户外教室与永续生活”相关。


线上课堂有项目的介绍、参与的相关活动的经历分享等等,旨在让群内伙伴有机会得到更多思想上的碰撞,同时发现线下合作的一些可能性。分享的同时,大家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困惑,从交流中获得启发。



往期分享文章:


与孩子对话——每个父母都是最好的老师


误打误撞走上环境教育道路,我在校园做农场的二三事


拒绝各说各话,自然体验课程,如何融入学校主流教育?

乡村笔记,寻找千年乡村生活里有温度的烟火气

一场内在的觉醒之旅——我在香港乡师自然学校当老师

大探底—深入解读日本白川乡自然学校的成功可借鉴之处

如何低成本设计建造自然农场/营地?业内纯干货分享!

让学习与成长自然而有趣地发生——国际自然营地教育

落叶玩出“大阵仗” ,无用之落物也能美cry!

不用出国便可带娃寻找到「那些原汁乡村的美」

“我们将后滩公园的净化原理缩合到了这个生态瓶中。”

为深圳蛇口的打工子弟学校共建户外教室

SERES废弃采石场是如何成为墨尔本环境教育大本营的







— 耘野工作室 —


耕耘脚下

野浪四方


一切源于边旅行边工作的梦想

旅行 | 游学 | 设计 | 朴门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