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乡村儿童性教育——亿方公益沙龙第十九期
★ 时间:2019年1月25日
★ 坐标: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
★ 主讲:唐昆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
—— 本期沙龙主讲人:唐昆 ——
关于性教育的调查研究
中国的性教育在文献中可追溯到50年代,周总理讲小朋友或者中学生要开展性教育,但是中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于性非常不开放,所以性教育没能像西方整个社会进行讨论,经过反思、沉淀,形成一套体系。我们的性教育更多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目前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我国发达地区因为互联网信息的通路,学生能获取知识的层面很多,但位于西部很多地区的青少年,他们接受的教育是性是可怕的,完全被禁止、禁欲、不允许、不预防。为了解全国范围内性教育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我将展示以下研究调查:
著名的性教育专家潘绥铭教授在2011年做过一项调查——全国14-17岁青少年知识测验,从得分情况可以看出除了关于月经的信息大家知晓多一些,其余不管是对于生理、避孕还是艾滋病等的认识,绝大数人都没有达到及格分。
2016年我开展了全国在校生性教育课程覆盖状况的调查,请大家回溯他(她)在高中、初中、小学或其他的阶段,是否接触过性教育。研究显示:在两万名左右的样本中,34%的人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形式的性教育;在接受过性教育的人当中33.99%的人是在大学接受的性教育;在高中、初中接受性教育的比例分别是25.3%和27.03%;在小学接受性教育的比例仅为8.3%。如果把样本分为来自城市、城镇、农村,城镇和农村接受性教育的比例都分别低于城市,但不管是哪个地区,他(她)们接受的性教育的水平都是相对较低的。
最近,针对西部某省6所乡镇中学517名初一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的研究数据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正确的认识自慰;仅有10%左右的人对社会性别有正确认识;有8%左右的人能够正确认识避孕药,正确对待意外怀孕;另外只有11.8%的同学真正理解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所以不管是社会性别,还是对于基本的性生理,还是对于性暴力的认识,还是避孕、流产、艾滋病,基本上大家的认知是非常低的。同时调查结果显示72.5%的人完全没有接受过;接受过的性教育基本上是关于生殖系统、青春期的教育。这些和国际上现在更通用的全面的性教育:包括避孕、流产、青春期、性行为、暴力、爱情与婚姻、以及必要的生活技能等一系列内容还是有所差距。
2017年我们联合北大进行了关于全国15-19岁流产及重复流产少女的调研,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发现。通常的假设是农村的小孩因为难以接触到外界的信息,会比城市中的小孩性成熟要晚,更不容易谈恋爱、发生性行为。但事实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少女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基本是一样的,在不同年龄发生初次性行为的比例基本是重合的,所以农村青年除了比城市青年更缺乏知识和教育以外其他方面别无二致。这意味着农村青年有更多的危险,存在更多非意愿妊娠、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同时这项调查显示农村户籍的女生发生人工流产的次数和概率都要远远大于城市中的女生。
针对性侵犯,我们在2018年基于我们的数据库进行研究发现,在我们所有调查人群的范围内,几乎30%的人曾经遭受过性暴力。性暴力可分为三类:非接触类,言语上的暴力;接触类,动手动脚的行为;性交类,发生性行为。被调查人群中非接触型占17%,接触型占7%,性交型占2.5%。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女性遭受性暴力概率会略大于男性,但男性遭受性交型性暴力的比例(1.43%)大于女性比例(1.07%),这提示我们在性教育中忽略的问题,男性也是性暴力的受害者,应该同样受到重视。
总结:性教育要分阶段并伴随成长
在性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性教育不是一次性的教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性教育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最新发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南要求性教育从五岁,也就是小学阶段开始,并伴随起成长。
不同阶段的性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小学的性教育内容更多是关于你的身体是什么回事、不要欺负别的小朋友,男生女士是一样的、如果遇到坏人要摸你怎么办?而大学阶段的性教育更多的是如何避孕、如何有安全性行为、如何预防艾滋等。性教育的理念是在发生危险行为之前传授给他相应的知识,但在我们国家在小学能够提供性教育的机构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在大学开展,对他们来说已经很晚了。
乡村地区的儿童性教育调研如何开展
在此,简单和大家介绍我们是如何展开乡村地区儿童性教育的调查的,如图所示:
在调查的最后我们希望除了产出报告、学术文章以外,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提案,能够真正的影响政策,能让政策制定者真正了解到乡村地区儿童面临着如何大的挑战。
乡村儿童性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问题
基于以上模型,通过文献综述和与领域内的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后我们发现,性教育不是靠单一的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是提供性教育,那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想让一个性教育有效,就需要不同的决定性因素共同作用。
举例如果我们想提高乡村地区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的水平,我们需要基本的卫生基础设施、医疗服务机构和教育机构,在此之上还需要社会或者社区对此的综合性支持、国家相应的制度和相应政策的支持,所有这些支持的基础就是社会能够对性与性别、性别平等等拥有基本、良好的认识。
而在实际中这个网络往往是缺失的。比如影响青少年心理生殖健康的另外一个核心问题是乡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医疗设施、体系和医生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如果当地的村医,代表着村中具有最高医学素养的人对性教育和医学常识的观点是错误的,那将对整个地区造成负面影响;而一个地区的卫生条件和卫生基础设施没有达到健康的水平,即使小朋友学习到了卫生健康知识,也无法变成卫生健康行为;包括在我们走访过程中发现许多的老师没有性教育的基本素养,很难向学生进行性教育。等等因素都限制着乡村地区儿童性教育。
大家都在为乡村儿童性教育做什么
在调查当中我们看到了挑战,于是我们关心在乡村,我们能做什么?而后我们采访了很多中国领域内的机构。
玛丽斯特普(中国)和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合作发起了“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项目。“你我伙伴平台”研发和上线了6-13岁和13-18岁两套标准性与生命教育课程包。老师在此课程中只进行引导,不涉及教学,从而降低了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弥补乡村地区性教育内容和师资的匮乏。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发了儿童性教育动画片,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或者学龄前的儿童,通过丁丁和豆豆的可爱形象,让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他们把这个视频交给乡村地区的妈妈,妈妈可以用手机播放给孩子看。
西部阳光基金会,还有很多大学生支教的基金会是首先给要去支教的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希望他们到农村支教的过程中将这方面的知识带给小朋友。
种种项目背后的理念都是去解决我国对正规性教育缺乏的现状的补充性性教育。
流行病学家眼中的性教育
对于流行病学或关注公共卫生的人来讲,性教育实际上是健康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经验促进知识或者影响观念和态度,从而促进个体及社区的健康水平。所以对于教育学家或者性学家来说性教育的目的可能是其他,但对于我作为一个流行病学家来说,我的立足点就是健康水平。
性教育可以改变知识,但最重要的是改变行为。在一项发表于2014年基于33项指标、涉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性教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性教育确实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知识,但确实没有数据能够证明性教育真的改变了行为。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家长性教育中,家长性教育可以改变家长跟孩子关于性健康的交流,但在孩子的性行为的改变方面没有显著的效果。
所以现在对我们的一大挑战就是何种性教育项目有效?何种性教育项目无效?项目的有效体现在哪?项目的无效表现在哪?这其中包括内容和方式的差别是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表达乡村地区儿童性教育情况并不乐观,不仅在于性教育的普及性不乐观,同时也在于学术界还未找到对此行之有效的办法。
未来需要研究的内容
以生物/健康结局(例如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HIV)为指标,积极评估性教育项目;
探索从态度到行为改变的有效途径;
在此之上,评估性教育对个体未来的社会行为、教育结局的影响;
对比不同的性教育模式,找到有效干预的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社区的结构性因素、项目执行和实施性因素等;
探索“社会-社区-学校-家长/青少年”的综合干预模式。
讨论问答
Q:刚才讲到性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的问题,其中掺杂着多重的因素,您认为在乡村地区儿童性教育过程中,哪些因素成为了最关键的阻碍点,如不解除,我们的性教育就没有用?
唐昆:从我所讲到的案例中能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干预可以使结果显著,所以我也一直很困惑如果单一的干预不行,那该如何做?目前我在和绿芽基金会探讨的就是如何进行综合的干预,首先是儿童本身,还要涉及他的家长、老师、医生、朋友、同学甚至社区的干预,这是值得我们下一步去做的探索。
Q:您说在性教育您更关注行为改变,请问您会关注哪些指标?在调查中是否有困难?
唐昆:关注的指标包括艾滋病的感染、性传统疾病的传染,就是性暴力不良解决、还有意愿妊娠,都是我们最主要关注的健康结局。在调查中非常困难,一方面是来自调查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面对面的访谈孩子基本不会讲,而问卷所得的无效信息比例也非常高;一方面是数据来源的困难,像在英国做此类研究你可以通过全面的医疗体系调出相关数据,而在中国这显然不太可能,信息只能靠儿童自己讲出。这些都使我们无法难以看到现实的真相。
Q:请问绿芽基金会,像执行性教育相关项目的社会组织应该出于何种目标做项目?绿芽基金会后续的计划是什么?能够帮助众多在一线做性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
张新宇:绿芽做研究也有不短的历史,一直在向专业性和科学性努力。从2017年,我们和中山大学合作做了广东省内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而后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唐昆老师的团队,于是从2018年开始合作,目的是探求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想通过学者来明晰、指导我们的行动是不是正确的,在过程中如何修正不合理的地方,使行动更加完善。2019年绿芽基金会将会进行更加强证据的研究,对性教育改变儿童意识和知识方面进行评估;另外则是探索性教育中综合干预的模式。
----- 本期沙龙内容完 -----
传播媒体/平台:
億方公益沙龙往期回顾:
总第一期 [201702] | 公益咨询“从0到1” 点击查看【上】、【下】
总第二期 [201703] | 公益市场的“两个顾客”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三期 [201704] | 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意义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四期 [201705] | 公益项目评估的两个视角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五期 [201706] | 投资思维下的资助之道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六期 [201708] | 商业向善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七期 [201709] | 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项目合作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八期 [201711] | 实践者能生产知识吗?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九期 [201803] | 短平快的互联网筹款时代,公益组织如何计长远?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十期 [201804] | 好评估,大家“烩”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十一期 [201805] | 公益项目中的行动研究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总第十二期 [201806] | 后扶贫时代,农村公益往何处去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关于億方公益沙龙
億方公益沙龙是億方基金会主办的研究性沙龙活动。秉承億方公益基金会“激发民间智慧行动,创建公平美好社会”的愿景,致力于链接公益研究者与实践者,搭建公益研究输出与落地的畅通渠道。沙龙每月一期,每期由菁莪伙伴主讲、公益研究与实践者参与,分享成果,交流沟通,打造公益思想的交流平台、研究的实践阵地。億方公益沙龙希望凝聚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行业进步与社会发展!
关于菁莪计划
“菁莪计划”是由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支持公益青年行动研究人才项目,该项目倡导“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理念,支持具有务实、专业、前瞻、有意愿或正在做行动研究的青年人提高其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公益界的研究水平。研究者通过对某一关键社会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寻求有效解决途径,最终推动公益行业发展及社会的积极变革。
菁莪计划目前共有18位伙伴,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专业,大家共同致力于研究推动社会美好改变,共同打造多元化的菁莪伙伴价值共同体。通过国内外交流学习,不断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实现自我提升与突破,成为有积极影响的公益研究者。
「菁莪计划」将助力公益研究伙伴坚定前行!
了解億方:
億方公益基金会官方网站 www.yifangfoundation.org
☆★ ---------------------------- ☆★
欢迎关注億方公益基金会 微信公众号:亿方公益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
☆★ ---------------------------- ☆★
青年公益研究学者网络 菁莪计划 微信公众号:菁莪计划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