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方公益

其他

「菁莪计划」—— 七期伙伴招募

如果你关注社会议题,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创新的实践方案;如果你喜欢思考,又愿意身体力行为社会带来更多美好改变;如果你怀抱美好理想,期待与靠谱的伙伴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億方等你!只要你:●
2022年6月1日
其他

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六期伙伴名单 [2021年]

「菁莪计划」是億方公益基金会2016年发起的公益青年研究人才支持项目。我们秉承“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理念,倡导“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价值观,支持务实、专业、前瞻、创新的青年研究人才开展社会议题研究与实践,推动公益发展与社会创新。2021年度菁莪计划累计收到81份申请书,经过初选、复选和专家面试环节,最终确定5位候选人成为菁莪六期伙伴。目前,菁莪伙伴遍及全国多个城市(自治区),议题涉及公益行业发展、教育、性别、残障、环保、扶贫、减灾、社区发展、公共卫生、志愿服务、慈善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菁莪交流平台,助力人才成长,不断促进伙伴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推动研究发展和实践创新。2021年菁莪计划专家面试评审团左起:李志艳、刘文奎、袁瑞军、杨静、李健、李北伟、白钰、曹昂2021年菁莪计划伙伴名单如下:(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列)座右铭: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研究方向:网络慈善、社区慈善、慈善服务。教育经历:2016-2020年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菁莪计划」项目二期菁莪伙伴名单

「菁莪计划」是由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支持公益青年行动研究人才项目,该项目倡导“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理念,支持具有务实、专业、前瞻、有意愿或正在做行动研究的青年人提高其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公益界的研究水平。研究者通过对某一关键社会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寻求有效解决途径,最终推动公益行业发展及社会的积极变革。2017年菁莪计划项目新申请人数为91人,其中学术申请者为29人,实践申请者为62人;进入复选面试者为32人;2016年进入复选面试今年免重复申请者为18人,因此,本年度进入复选面试者共计为50人;进入专家面试评审的申请者为20人。億方基金会在筛选过程中遵循平等、尊重、严谨、公平、学习、反思、赋能等筛选原则与理念,通过对申请者的经验、研究能力及申请动机三个主要维度判断,最终由8位评审专家按筛选标准打分投票选出10位菁莪伙伴。本届菁莪伙伴们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美国、德国等各地工作或学习,他们在公益实践及学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专长的研究方法和志趣的研究方向,并专注于公益实务领域的研究与推动。2017年菁莪计划专家评审导师团目前,菁莪一期及二期伙伴共计16人(2016年
2021年5月31日
其他

“億方公益沙龙”往期活动一览

在人类世,如何理解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变化?以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实践为例沙龙主讲人:才让本
2021年5月31日
其他

【实录】反家暴法五周年,频上“热搜”的家暴事件背后(上)——億方公益沙龙第四十一期

2、明确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拓展法律中“精神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明确实施暴力行为的“经常性”等相对模糊的概念,并考虑跟国际接轨,完善家庭暴力的定义,将性暴力和经济控制明确纳入规制范畴;
2021年4月13日
其他

億方公益基金会 | 2021年项目招标书

申请条件(1)企业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活动开展一年以上,社会目标和商业模式清晰明确;(2)企业运营资金主要通过商业运作获得;(3)承诺对投资方及股东100%财务透明。5.
2021年3月1日
其他

【实录】和残障人士做同事,到底有多难?——億方公益沙龙第四十期

专人专岗(D&I):现在很多外企和做的好的国内企业都会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岗位去做残健融合工作,专人专岗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高效的,同时也代表了企业发出的信号,说明企业有意提供平台和机会;3.
2021年1月22日
其他

【实录】从幕后到台前:社区基金会如何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亿方公益沙龙第三十九期

首先我想谈谈如何去理解社区认同这个概念。理解社区认同必须从理解什么是社区开始。我比较认同芝加哥学派Albert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社会企业发展提案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12月6日,在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成思危基金与亿方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了“社会企业发展提案研讨会”,开启了社会企业发展政策倡导的新探索。会议邀请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出席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谛恒集团、厚朴投资、社会企业服务平台等关注社会企业发展企业家、社会组织的三十余位代表共同出席会议,研讨会由成思危基金副主席张皎主持。李世杰副主席讲话李世杰在讲话中指出,作为我国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爱国主义正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产生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参观了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民建先贤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和故居,肯定了张謇的爱国精神要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社会企业第一人,研究张謇精神对探讨新时代民营企业如何助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民建一直将关系到经济、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参政议政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成思危主席曾亲自领导风险投资的调查研究,形成了1998年的政协一号提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正在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充分肯定了本次调研提案的前瞻性和必要性。成卓理事长发言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五期伙伴名单 [2020年]

「菁莪计划」是億方公益基金会2016年发起的公益青年研究人才支持项目。我们秉承“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理念,倡导“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价值观,支持务实、专业、前瞻、创新的青年研究人才开展社会议题研究与实践,推动公益发展与社会创新。2020年度菁莪计划累计收到81份申请书,经过初选、复选和专家面试环节,最终确定9位候选人成为菁莪五期伙伴。目前,菁莪伙伴遍及全国15个城市(自治区)和海外多地,议题涉及公益行业发展、教育、性别、残障、环保、扶贫、减灾、社区发展、公共卫生、志愿服务、慈善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菁莪交流平台,助力人才成长,不断促进伙伴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推动研究发展和实践创新。2020年菁莪计划专家面试评审团后排左起:傅昌波、杨静、袁瑞军、金仁仙、李健前排左起:李志艳、李北伟、魏佳羽、梁萌2020年菁莪计划伙伴名单如下:(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列)座右铭:为每个挫折画一个太阳,照亮通往美好之路。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发展、健康传播学、性别研究。教育经历:2006-2010年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实录】阶层固化之下,流动青少年如何尝试突围?——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八期

“我们都很反感那次的活动。我们就是觉得被鄙视了。尤其是那个学生代表演讲显得我们很穷似的。她那语气是老师教的。她说[模仿唐珊抽泣的声音],‘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2020年11月26日
其他

【实录】跨文化公益学习与工作——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七期

中美社会捐赠规模对比对比中美的捐赠,当然没什么好比的,因为差得实在比较多,中国社会捐赠总量在GDP占比不足0.2%
2020年11月17日
其他

【实录】项目治理下的高职院校发展——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六期

一旦项目制的激励因素消失,我们会发现底层院校可能放弃“参与选择权”,不再参与项目制竞争的游戏;而顶层院校的注意力也在转移,希望突破制度天花板,进入其他组织领域竞争——去升本、升格。4.3
2020年10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实录】让政策三角运转起来:社会组织如何影响社会政策——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五期

结合调研报告,形成提案2013年7月,广州扬爱完成《报告》,并基于《报告》递交了由时任广州市少年宫特殊中心主任解慧超撰写的《关于发展广州市成年残疾人士支持性就业与生活自理能力的提案》。3.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实录】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基层治理——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四期

完善评估机制,促进行业发展:我们今年也在协助武侯区做评估机制和体制的工作,希望真正做到更客观的评估,让社会组织通过评估促进它的发展,而不是通过评估制约它的发展;D
2020年8月28日
其他

【实录】公益“后浪”何以生长:以支教为例谈大学生志愿者赋能 —— 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三期

马丁•赛里格曼《Flourish》其三,让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教育的本质就是自我发现、自我实现,那么在青年志愿者赋能的教育维度,我们也需要给与参与者不断地自我觉察、
2020年8月18日
其他

【实录】如何支持平民子女自主学习与发展 —— 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二期

可掌控的时间和物理空间:如果一个孩子所有时间都被学校或家长已经安排满了,连基本的物理时间和空间都无法获得的话,他就难以自己想要看一本书,或者想要锻炼等进行一些其他自主的行为;●
2020年7月21日
其他

【实录】慈善法的困境与反思(以慈善力量参与抗击疫情为背景)—— 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一期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福利与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讨论者:杨思斌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实录】寻找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工作者成长样貌和路径之研讨——億方公益沙龙第三十期

——我今天展示了个人知识内化的过程,但其他人来讲又会是另外的形式,另外的速度,那我们到底有没有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来参与这个过程?
2020年4月29日
其他

【实录】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专业性探讨与反思——億方公益沙龙第二十九期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
2020年3月19日
其他

億方公益基金会 | 2020年项目招标书

资助的效应也分主观和客观的效应。主观的效应可能比较容易看得出来,客观的效应就不见得那么容易看得出来。对于一个项目的产出和影响力往往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看出来的,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它的效应。
2020年3月16日
其他

【实录】在人类世,如何理解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变化? 以青海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与实践为例——億方公益沙龙第二十七期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博士、自然之友顾问。★更有互动问答,精彩内容,请阅读沙龙实录:★颤动的大山、无形的边界、有智慧的野生动物:藏地牧民社群的多物种民族志研究——
2020年3月3日
其他

【实录】社区支持农业活动的理论、实践与反思——億方公益沙龙第二十八期

movement)和环保运动杂交产生的一个结果。它参与的人群也很好玩。大家稍微知道美国社会运动历史的话,都会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美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有civil
2020年2月25日
其他

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四期伙伴名单 [2019年]

「菁莪计划」是億方公益基金会2016年发起的公益青年研究人才支持项目。我们秉承“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理念,倡导“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价值观,支持务实、专业、前瞻、创新的青年研究人才开展社会议题研究与实践,推动公益发展与社会创新。2019年度菁莪计划累计收到104份申请书,经过初选、复选和专家面试环节,最终确定10位候选人成为菁莪四期伙伴。目前,菁莪伙伴遍及全国14个城市(自治区)和海外多地,议题涉及志愿服务、青年教育、残障帮扶、社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菁莪交流平台,助力人才成长,不断促进伙伴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推动研究发展和实践创新。2019年菁莪计划终选专家面试评审团李志艳、马建银、刘韬、来超、李桂荣、冯天丽、俞祖成、李北伟2019年菁莪项目伙伴名单如下:(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列)座右铭:When
2019年12月13日
其他

“湖畔话社”畅谈——记菁莪杭州聚会

杭州,9月,早秋。21日,在桂花微开的满觉陇,菁莪伙伴二十余人如约而至。菁莪三期伙伴是此次聚会分享的主角。在一座湖畔书屋,五位初入菁莪的伙伴开启了两天多元又聚焦的讨论。话题包括劳工组织与新工人运动、数字时代城市规划中的正义、多元认知体系下的”生态保护”、残障与社会福利,以及垃圾分类与城市治理。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事件,伙伴们共同探讨了现象背后的机理、认知与干预影响。图:山间书屋合影周沐君的分享题目是”劳工组织与新工人运动”。通过对78个劳工机构的梳理,研究发现了中国劳工组织在历史上的南北差异,以及到后期出现的大融合。
2019年10月30日
其他

【实录】待掘的天赋:残障多元就业的支持体系探究——亿方公益沙龙第二十六期

美国雪城大学法学院残障法硕士;自2012年始从事残障权益倡导领域的工作;主要关注心智障碍者的融合教育,支持性就业,以及残障人士的性与性别教育等议题
2019年10月17日
其他

【实录】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机制的社会工作干预服务与研究对话——亿方公益沙龙第二十五期

】帮助家庭建立积极的信念,探索调整孩子行为和情绪的有效方法,寻求外部可支持资源,开展更有效的行动。简言之:在不可能中,寻找部分可能性。【
2019年9月12日
其他

“億方公益沙龙”往期活动一览

相关专题文章:“短平快的互联网筹款时代,公益组织如何计长远?”2017年11月期
2019年7月12日
其他

【报名】技术升级与职业的未来:机器换人、平台经济等技术创新对劳动者的影响——億方公益沙龙第二十四期

近年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带动着各行各业职业和劳动形态的变化,例如:制造业的“机器换人”,平台经济模式下的不稳定劳动等。劳动者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主讲人通过对珠三角制造业“机器换人”的田野研究,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技术变迁对职业和劳动者的影响——机器是如何取代人力劳动的?劳动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机器换人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自主性吗?类似的技术升级对于劳动者的职业未来意味着什么?在本期沙龙中,我们希望可以结合宏观历史视角和经验研究,共同探讨技术升级与职业的未来,以及人们如何能够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潮流中保卫劳动的权利和劳动中的自主性。2019年6月29日(周六)下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许怡副教授,邀您探讨技术升级与职业的未来:机器换人、平台经济等技术创新对劳动者的影响。本期特邀嘉宾:分享嘉宾:范璐璐(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9年6月19日
其他

【实录】中国志愿服务的制度环境与志愿者动员——亿方公益沙龙第二十一期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请三位嘉宾介绍下在各自的工作中主要什么样的志愿者打交道,你们志愿服务的类型是什么,志愿者的特点是什么,并且是如何招募的?王园园
2019年5月29日
其他

【实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的评估指标——亿方公益沙龙第二十期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
2019年5月29日
其他

【实录】乡村儿童性教育——亿方公益沙龙第十九期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
2019年5月29日
其他

【报名】日本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框架与实践经验——億方公益沙龙第二十三期

一个社区治理的时代正阔步走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视察时所指出的:“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换言之,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社区治理被视为最为基础且最为核心的要素。然而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社区治理仍处于探索前行期,仍远未形成基于社会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为此,本期沙龙将目光投向以城市治理精细化闻名于世的邻国日本,基于扎实的实地调研,就其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框架及其实践经验与大家进行详尽探讨,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进程提供有益参考。日本名古屋市广见社区(俞祖成拍摄)2019年5月31日(周五)下午,本期沙龙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俞祖成为大家分享他的初步研究成果,就日本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框架与实践经验与大家进行探讨与交流。本期特邀嘉宾:赵秀玲
2019年5月24日
其他

“灾害治理与农村发展”——菁莪计划雅安聚会

2019年3底,菁莪伙伴相聚四川雅安,以“灾害治理与农村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与游学活动。图
2019年4月26日
其他

【报名】社会转型时期的公益慈善创新:理论、实践与路径——億方公益沙龙第十八期

社会转型时期的公益慈善创新:理论、实践与路径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公益今天确实走到十字路口。如果以1978年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重建”为线索,现代公益经历了90年代自然之友等民间公益组织的兴起、1995北京世妇会举办、2008汶川地震民间公益协作救援、2016《慈善法》出台等标志性事件,公益事业也逐渐从官办慈善、计划慈善转向民间公益、人人公益。但是,公益走到今日,其路径仍然充满困境乃至迷茫。从更广阔的维度来看,广义的现代“公益”是一个“部门”或“领域”,无论是被指涉为第三部门、市民社会还是公共领域,对其理解有二。其一往往与国家干预的减少及社会自治的增强相关联,再进一步,与福利国家的削弱和私有化进程有关;其二则强调与社群主义、合作主义的关联。无论为何,现代公益都被视为独立于现代国家与现代市场之外的存在,且回应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体现社会能动性。而在中国语境中,公益事业还有其特殊性。如果说西方现代公益的任务是回应“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其前提是“福利国家”与“自由市场”是真实存在的。“而中国问题也许在于福利国家还不够,自由市场也不够”。40年改革开放虽造就了规模化财富,但在实际社会层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亟需厘清。中国式公益何处而来,未来走向何方?希望本次沙龙提供一次讨论和交流机会。2018年12月28日(周五)下午,由菁莪计划二期伙伴周如南主讲“社会转型时期的公益慈善创新:理论、实践与路径”的沙龙。欢迎报名参加。沙龙议程
2018年12月24日
其他

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三期伙伴名单 [2018年]

「菁莪计划」是億方公益基金会2016年发起的公益青年研究人才支持项目。我们秉承“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理念,倡导“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价值观,支持务实、专业、前瞻、创新的青年研究人才开展社会议题研究与实践,推动公益发展与社会创新。2018年度菁莪计划累计收到161份申请书,经过初选、复选和专家面试环节,最终确定10位候选人成为菁莪三期伙伴。目前,菁莪计划已有伙伴28人,遍及全国11余省(市、自治区)和美国、德国、英国等地,议题涉及志愿服务、人道救助、残障帮扶、社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菁莪交流平台,不断促进伙伴与行业的沟通交流,推动研究发展和实践创新。2018年菁莪计划终选专家面试评审团2018年菁莪项目伙伴名单如下:(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列)座右铭:全球思维,本土行动。研究方向:青藏高原的生态与社会变迁、社区发展与治理研究。教育经历:2016年至今
2018年12月3日
其他

后扶贫时代,农村公益往何处去?——億方公益沙龙第十二期【实录】

因此,未来进入农村的公益机构之间亟需合作,比如有人在一个点做服务,有人在另一个点做经济,还有的可以通过文化的推动,对其它工作产生一些辐射作用。最后,就可以达到一个整体的、由点及面的村庄发展效果。
2018年7月20日
其他

【实录】实践者能生产知识吗?—— 億方公益沙龙第八期【11月】

在这样的逻辑下,最终结果是生产为知识服务的知识。因此强调理论知识构建,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社会工作领域会关注社工在怎样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干预,一旦没有提及理论,会被认为干预缺少了力度。
2017年12月15日
其他

【实录】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项目合作 —— 億方公益沙龙第七期【9月】

【主讲点评】被访谈者是一家企业家发起的基金会的秘书长,这家基金会曾尝试与合作伙伴建立一套量化的评估指标。我后来与非营利组织交流中发现,他们对这套指标并不认同,这体现了不同价值理念之间的冲突和张力。
2017年9月30日
其他

【实录】商业向善:成为最好的公司——億方公益沙龙第六期

荣道清:作为机构,不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商业企业,都需要有经营理念。企业经营更要有一定的模式。不同的社会企业可能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而能推动机构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8月22日
其他

【导读】对话美国B Lab创始人:商业向善全球运动的发起、动力和影响力评估

图片来源:http://www.bcorporation.net/what-are-b-corps/the-non-profit-behind-b-corps/our-team机构简介:善与志(微信号shanyuzhi2015)旨在记录、观察、评论、探索高效慈善的战略和方法,组织海内外学者和行业精英策划和撰写关于有效捐
2017年8月3日
其他

【实录】投资思维下的资助之道——億方公益沙龙实录第五期

不同生命周期的组织,其杠杆点也是不同的。在初创阶段的组织,如何生产好的产品/项目/服务是重要的杠杆点,这一阶段以项目资助为佳。资助官员与资助对象互动、引导、链接资源,帮助其开发核心产品/项目。
2017年7月4日
其他

【导读】投资思维下的机构资助

总的来说,民间公益组织的机构支持需求强烈且贯穿组织的整个发展历程,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持续的、系统的解决。以机构整体作为资助对象,提供非限定资金资助、管理费资助、机构发展资助等耐心资本是对这种需求的一种回应。什么是机构资助我们将机构资助定义为:着眼于被资助机构的整体使命和目标,诊断其使命和目标实现中面临的机构发展方面的关键瓶颈问题,通过资助该瓶颈问题的突破,促进机构整体的升级和跃进的一种资助。机构资助区别于传统的项目资助,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
2017年6月16日
其他

「菁莪计划」—— 二期伙伴招募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系统准确的提炼;如果您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够切实地付诸实践;如果您想要跟随资深导师们探索改变世界的方法;億方邀您同行!【菁莪计划是什么?】“菁莪计划”是由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支持公益青年行动研究人才项目,该项目倡导“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理念,支持具有务实、专业、前瞻的有意愿或正在做行动研究的青年人提高其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公益界的研究水平。研究者通过对某一关键社会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寻求有效解决途径,最终推动公益行业发展及社会的积极变革。
2017年6月1日
其他

【实录】公益项目的“系统”评估视角——億方公益沙龙实录第四期

在这个框架中,每个社会组织在公益绩效、绩效、资金不可替代性、组织发展关键期、引领效果、资金需求等方面形成多个二维的谱系并处于不同位置。甚至可以与行业其他类似资助项目对比,呈现景行的绩效和社会贡献。
2017年5月14日
其他

【导读】影响评估(Impact Evaluation)介绍

将如何影响最终结果,而且要对投入到最终结果之间的每项链接(假设)进行检验(此法有时也被称为程序理论)。评估设计应当包含从投入到影响之间整个因果关系链的分析。”
2017年4月30日
其他

億方公益沙龙实录——

億方公益基金会是2013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资助型非公募基金会。【愿景】激发民间智慧行动,创建公平美好社会;【使命】关注公益研究与社会企业两大领域,支持民间公益组织,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2017年4月14日
其他

【导读】億方公益沙龙第三期 ——“规模化”刍议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我们正面临着广泛、严峻、多样的社会问题,无论是教育公平、环境改善、社会阶层流动还是边缘群体发展,都需要用创新的思路来解决,并将其影响扩散到广泛的受益人群,以实现真正的社会改变。而公益组织正是实现社会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我国公益组织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公益组织,它们探索出了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服务/产品,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只是这些影响与现存的广泛、严峻的社会问题相比,规模上仍不匹配。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能扩散出去,首先必须得到一定数量人的采纳,一旦这一比例达到临界点,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通常,这个比例是人口的10%-20%。公益组织及其早期服务群体和支持者通常是革新者,使创新可以发生,而如何发展出更多的早期追随者使其达到临界点是决定公益机构能否大规模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改变的又一关键。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也曾说:“每一个社会问题都可以被某个人在某地解决,21世纪的挑战在于发现哪些是可以推广的,然后要扩大规模。”
2017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