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展台】王明伦乡间记忆之·草垛
作者介绍:王明伦,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起,先后在《海鸥(青岛文学)》《黄河诗报》《山东文学》《星星》等报刊发表作品。与人合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作者:王明伦
草垛在乡村中司空见惯,在山区,草垛不只限于各种农作物秸秆的堆积,更多的是山草、松枝等烧柴的聚存处。因为它是农家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外人往往从门口的草垛上就可大体判断这户人家的勤与懒来。
草垛一般垛在自家房前屋后,也有集中存放于场院里的。若从山上望去,犹如古战场上的方阵,似乎每个草垛都是一位身披甲胄的武士,那景象颇为壮观。场院里的草垛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玩乐场所,尤其在冬天,即使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草垛边也会见到孩子们的欢快的身影。摩肩接踵的草垛挡住了刺骨的寒风,慵懒的阳光在场院里投下一片冬日的温暖。如此福地,甚至将很多老人也吸引过来,他们蹲坐在草垛前晒着太阳谈古论今,感叹世道变化,岁月沧桑。
草垛的存放周期一般不会太长。像那些麦子根、苞米秸等临时堆砌的草垛,当季便会烧光,第二年再垛上新的。而那些由“松毛”、山草、劈柴堆积的草垛由于耐腐烂,往往矗立多年不变,当然前提是家中不缺烧禾。
孩子们最喜爱的是那些地瓜蔓垛。男孩子们经常利用它做道具,玩“骑马”游戏。其方式是:一人背倚草垛站直了,另一人躬下身子将头顶在站立者胯间,其脊背便形成一个“马背”,其他人站在七八米外,先是助跑几步,到了跟前双手按住其臀部纵身一跳,即可跃上“马背”,在上面“骑”一会儿则翻身下马。如此轮流当“马”和骑手,周而复始,乐此不疲。若人多时,也会选二至三人组成一长溜“马背”,骑手也由多人充当,这样一匹“长马”可以骑上四五个人。有时也会玩“挤要饭的”——大家贴着草垛站成一排,拼命地往中间挤去,直到将中间的人挤出队伍。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在平坦的场院里抽“懒老婆(陀螺)”、滚铁环、打元宝、甩三角等。女孩子们不会玩这些粗野的游戏,她们习惯于在温暖的草垛前“拾五”、“打房”、跳皮筋,尽情享受冬日的清闲和暖阳的温煦。
草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火,孩子们是绝对不允许在草垛周围玩火的,过年放鞭炮更须远离场院。因为万一不小心引起火来,便会火烧连营,这样的教训不是没有过。
草垛大都呈馒头形或圆锥状,也有垛得方方正正的。最壮观的是生产队里割秋草时的草垛,上百个草捆摞在一起,像一堵厚重的城墙。晒干后的山草散发出的阵阵清香,让人们的心重归山野。可惜这样的景致只会存在十天半月,这些为牲畜所钟爱的山草很快便装车运往市郊的畜牧场。秋风吹来,已经空旷的场院中只有草屑飞扬……
责任编辑:河汉女 雪儿
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微信平台原创独家授权”,否则不予受理。谢绝微信、QQ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再结算;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所有文章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给予推广。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本期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