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凡尔赛宫的冬之旅,诗意背后的艺术体制之思
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合作,组织国内文博和展览机构策展人赴法国、瑞士进行学术交流。在今年的第三届策展人学术交流项目中,来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以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五位策展人在法国、瑞士的各个博物馆之中穿梭。
处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会有对比,会有思想的碰撞。这些中国策展人,把对国外文化现象的看法与思考,在这里和读者一起分享。
沿着林中从未标明的的路线,凡尔赛宫委托东京宫为其第十届当代艺术展览准备了一场冬日的旅行。凡尔赛宫,艺术保守势力的大本营,东京宫,法国乃至欧洲当代艺术的旗手,两者碰撞出的展览不但不违和,反而营造出一场诗意的漫步。
凡尔赛宫和公园是为了满足法王路易十四的梦想而建造的。在路易十四的设想之中,凡尔赛宫本身必须是将水,音乐,艺术雕塑和大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创造的作品。每年的十月底,凡尔赛宫的喷泉停止作业,《冬之旅》这场展览正是希望展现整个凡尔赛从秋天的光辉到冬日的萧瑟带给人的心理层面的变化。这个标题强调的是宇宙时间与人类时间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因为“冬季之旅”显然让人联想起舒伯特对这个主题的沉思冥想。
《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依据威廉·米勒的诗改编的声乐套曲,创作于1827年至1828年间。该套曲的特点是钢琴部分所承担的比重与人声部分不分伯仲。在作品中,钢琴弹奏出的旋律一直在传达着主人公的心绪,此外钢琴部分还充分地展现了诗中意象。这样的创作理念也被带到了整场展览的策划与实现之中。园林部分如同根据套曲的人声部分,也正是根据这部分舒伯特才创作出了钢琴伴奏曲,被邀请来的十七位艺术家也正是根据园林的特点创作出了不同的与环境产生对话的当代艺术作品。他们在与策展人的对话中构想出一幕戏剧,其根据情感的进程,将游客从树林中的一个花园转到另一个,而艺术家们就在每个地方把玩历史或神话的意义。他们共同创造了在小路和树林交汇处的梦幻般的道路的里程碑,而整个路线呈现为逆时针,与太阳王路易十四设想的行走路线相反。
展览本身的精巧给人以极大的愉悦和启发,既有心理层面的,更有智识层面的。功夫在诗外,最重要的并非是展览主题和作品的选择,而是为何法国的凡尔赛宫会主动要求与当代艺术发生关系?特别是凡尔赛宫作为曾经的法国政治中心的象征,此举的意义何在?
设置当代艺术项目,可以吸引很多本来并非凡尔赛宫的游客前来游览。2008年,杰夫昆斯在凡尔赛宫举办的个展取得了极大成功,吸引到约100万的参观者。
当年杰夫昆斯的展览在取得公众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了很多法国文化精英的批判,他们认为,凡尔赛宫是古王宫,其藏品应以古典艺术为主,不该涉足当代艺术领域。尽管遭到很多法国人的反对,前凡尔赛宫馆长艾叶贡(Jean-jacques Aillagon)还是不遗余力地向古典艺术博物馆引入当代艺术。在他看来,凡尔赛宫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但不是一个死的地方,它呼吁尊重,但不需要被膜拜。自此,虽然每年都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凡尔赛宫的当代艺术项目被固定下来,成为了凡尔赛宫乃至法国文化精英开放心态的见证。
体制应该是中性的,它不应该扮演阻挡进步的力量,而是为创造力保驾护航。相当多的所谓的文化精英故步自封,陶醉于自我的小天地而不敢正视整个社会的现实,凡尔赛宫的当代艺术计划可以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而凡尔赛宫也在这挣扎之中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活力。
作者:孙啟栋
原标题:存在与永恒:冬之旅,抑或诗意漫步背后之艺术体制
编辑:大萌萌;大侦探#
相关链接:
你还在犹豫?别人已经报名了!2018 / 2019 利荣森纪念交流计划
文创,数字化,馆校合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经验共享
宋娴:拒绝照搬,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内外博物馆教育模式的差异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