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80年代日本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鉴于日本的出口政策和庞大的出口贸易量,给美国生产制造业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引来美国的强烈不满。于是美方开始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打压。1985年9月22日,美国与当时世界四大经济强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宣布介入汇率市场!这纸协议成为日本进入到泡沫时期的引子,泡沫过后的日本一地疮痍,致使日本经济发展停滞20年,甚至至今都没走出这道阴影。
大家好,我是洞见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洁,今天是大年初三,很感谢在春节期间依然关注我们栏目的小伙伴们。在前几期的栏目里,我们都是对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分享,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咱们“邻居”的故事。提起日本大家都不陌生,在这个地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小”国家,经济发展却一直名列国际前茅。其实,日本经济曾经有望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经济危机把日本拖进了泥潭,直到现在!对日本国民来讲这是一段痛苦的回忆,这道阴影至今还笼罩在他们头上。下面,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一起了解一下这次的金融泡沫事件。金融史上最昂贵的协议:广场协议
日本国土面积有限,自然资源贫乏,大部分的能源和工业原材料都依赖进口,二战后,为了发展经济,日本长期推行贸易立国政策,“贸易立国论”者更是主张把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基础,发展出口贸易,同时限制进口贸易。在这种宽出窄进的政策指引下,在日本工人没日没夜的赶工制作中,日本获得了非常不错的贸易利润,这不但大大缓解了日本战后的创伤,也推动了日本经济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到了80年代,日本的发展到达鼎盛,不仅“日本制造”遍布全球,同时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可以说二战后到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超乎寻常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10%,被世人称之为“日本经济奇迹”。当“贸易立国”政策为日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却对与日本有着频繁贸易往来的国家造成不小的伤害。作为日本的老大哥-美国首当其冲的受到最大伤害。早在60年代,日本只是大量向美国出口纺织品和玩具。随着贸易立国政策的推广,再加上日本有着不错的战前军工业底子,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制造。日本汽车就在这一时期孕育而生。我们都知道省油、轻巧是日系车的特点,不过日系车刚刚推出市场时在开拓方面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尤其是在美国,因为美国人更喜欢巨型野兽一样的“家伙”,他们看着小巧的日系车都带着嘲笑和戏谑的神情,谈起日系车,更是称它为“老鼠的玩具”。不过那时候的日本真可谓犹如天选之子一般,任何事情都无往不利。1978年,伊朗亲美政权被推翻,政变期间停止售油60天,世界石油出口总量骤减10%,这样还没有结束,刚尝到甜头的伊朗随即开始与伊拉克“不死不休”,致使80年代初油价翻了3倍多(战争前每桶13美元,涨至每桶41美元)。石油危机导致各方面物价上涨,此时的美国人不得不低下头审视那个“老鼠的玩具”。大量的美国人开始考虑购买更加实惠的日系车,美国本土车销量异常惨淡。1979年,日本向美国出口了近200万辆汽车。而美国卖给日本的只有1.5万辆。如此大的差额致使美国各大造车厂严重亏损,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甚至出现了“反日游行”浪潮,当时街上很多人开始砸日本车以宣泄不满。工人们纷纷在路边竖起标志牌“要在美国卖车,就在美国生产”。形式愈演愈烈甚至美国开始出现严重的双赤字(贸易赤字、财政赤字)。本来因为日本发展、贸易逆差等问题美国政府已对日本严重不满,这一事件更是激化了这一矛盾。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打压也就由此开始了。为了迅速有效解决美日贸易逆差,拯救因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陷入困境的美国,抑制日本经济发展,1985年9月22日,美国与当时世界四大经济强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宣布介入汇率市场,四国对美元汇率迅速升值。日本迫于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当时美军还在冲绳驻扎)不得不屈从,签署协议(广场政策主要包括:1、日本自愿限制纺织品行业出口 2、日本自愿限制家电产业出口 3、汽车行业自愿限制出口并取消关税 4、甚至1988年8月,出台了恶名昭著的“超级301法案” )。广场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迅速从1美元兑250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升幅20%,协议签署9个月后日元迅速升值50% 以上。日币的汇率升值可以说给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其中钢铁、半导体、汽车为代表的输出产业还遭受到了所谓“升值不况”的沉重打击。以丰田汽车为例,1986年1月汽车出口达5千万辆车,但是该财年对比去年汽车出厂数下降了5.3%,就是因为日币升值为其带来了2900亿円亏损,利润比去年下降了近六成。类似丰田企业的例子在当时的日本并不在少数,大量出口企业的利润严重亏损。错误政策导向
可能很多朋友此时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和美国签署广场协议的是四个国家 (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但只有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呢?其实,当时签署协议的四国汇率都有增长(其中德国和日本的汇率增幅的差距不大),各国的经济都受到影响,但只有日本是受到重创。今天,我们不展开论述为什么四国“同一协议,不同结局”。我们重点来讲一下,是什么让日本在签署完广场协议后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在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不断升值,生产企业遭到打击,为维持出口企业生存,日本政府决定放松信贷,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降息降低借钱的成本,以此鼓励企业借钱扩大投资。比如当时很多日本企业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在别国建厂生产产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希望降低货币的吸引力,缓解疯狂的汇率,让日币汇率回到健康值。日本的决策层非常相信唯有降息才能救日本,才能将日本这架以出口贸易为主的马车从泥潭中带出来。于是日本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连续5次降息,最终将银行利率降为2.5%,是当时世界最低的利息。泡沫产生
降息导致过度的扩张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的资金过剩。在缺少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及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飞速上涨。同时需要扶持的企业并没有用这些资金发展自己,反而走向另一条路,比如当时日本知名生产企业:三井造船、日立制作所、日本石油、三洋电机等都展开了本业以外的理财事业(投机部门)。资本泡沫由此慢慢产生了。为什么呢?举例来说,当时最出名的企业理财明星是阪和兴业社长北茂氏。阪和兴业是战后成立,以特钢制造流通为主的关西大型商社。但在北茂氏接手会社后,并不从事主业,而是在自己的办公室旁直接开设了投资理财室,社训从“诚实经营”也变成了“利益至上”。北茂氏擅长在外汇与股票里短期投机,他的投资室能日进1~5亿円,理财所得达到本业收入的2.4倍。当时的日本记者专门去采访北茂氏,他轻描淡写的说“一天赚一亿,就是小儿科,一天赚五亿也有过”。但其实这份“轻松愉快”的背后:北茂氏通过金融机构借贷的理财资金是自己本社资产12倍,这其中暗含的高风险可想而知。渐渐地投机已经不局限于企业,当时日本国内的“外汇炒家”,遍地开花,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商们,蜂拥而至的买日元,抛美元。在广场协议签署仅仅一年后,日本东京的外汇市场规模就已经暴增了300%,各种大大小小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蜂拥而入的进入外汇市场。当时东京的大街小巷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世界上最容易赚钱的生意是什么?炒外汇呀。你只要买日元,卖美元就行了,闭着眼赚钱。当然,偶尔美元还是会升升值的,但终究还是要往下跌的。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不允许它往上升,美元一升,美国完蛋。”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日本金融泡沫越吹越大,日本人民渐渐失去理智,社会消费陷入疯狂。日本进入了一个“人傻钱多”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据说当时1个日本企业准备买下一栋美国大楼。美国人报价4亿美元,正准备交割时,日本人却送来了新合同,上面写的价格是6.1亿美元。美国人十分不解,日本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他们老板刚刚看到世界吉尼斯纪录,单个大楼最高成交价是6亿美元,他就想打破这个纪录。看到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觉得日本人怎么会这么疯狂,完全没有理智。的确,在那个时代,只有你想不到却没有日本人做不到的疯狂事件,具体有哪些事情呢?是什么事情戳破了日本的泡沫呢?为什么这次的危机让日本倒退了20年呢?……在明天的栏目里我们会为大家继续带来精彩内容的分享。免责声明:
本系列文章素材全部来源于网络,由洞见资本整合并编辑。只为传播知识,并不作为商业用途。转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版权争议需要交涉,请直接联系原作者。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本平台客服查核属实后,将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热烈欢迎朋友们关注、转发、收藏本微信平台消息。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栏目制作:刘洁、陈卓研、付国华
洞见资本新春栏目转载需授权,违者必纠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丨BP丨天使估值丨股权分配丨股权架构丨
丨估值丨对赌丨商业计划书丨财务模型丨上市流程丨
丨市值管理丨股权激励丨优先股丨借壳丨股权融资丨
丨新三板丨三板讲堂丨董秘丨并购丨定增丨做市丨
丨PE丨VC丨IPO丨FOF丨P2P丨PPP丨DD丨
关注洞见资本,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报名抢票!
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