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年,竟有这么多自媒体融资千万!唱衰内容的今天,热钱涌向哪? | 全媒观

2015-12-07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5年是自媒体投资元年,不拿一把千万级别的融资都不好意思以创业者自居。究竟目前的新媒体融资矩阵呈现怎样的特点?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商业逻辑?本期全媒派为你一一揭晓。




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qq.com


来看一组动态数据:


2015年11月16日
“开始吧”微信公众号导
流的众筹平台“开始众筹”宣布完成A轮融资共计3350万元人民币。
2015年11月11日微信公众账号“P2P观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小铜人公司获得上市公司“汉鼎股份”天使轮融资,汉鼎以1000万资金获得其20%的股份。
2015年10月28日
微信公众账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融资估值3000万,首轮融资300万元。

2015年10月20日

罗辑思维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人民币。

2015年09月21日
微信公众账号“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完成了A轮融资1500 万人民币,目前估值已过亿。
2015年09月05日
公众号“12缸汽车”“车早茶”“车找茬”获吴晓波联合创立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千万级A轮融资,估值1.5亿。
2015年08月30日
大象公会宣布,获得A轮融资,上线App并将开发新产品。
2015年08月20日
微信公众账号“十点读书”宣布独得300万的天使投资,估值为3000万。
2015年08月19日
微信公众账号“酒业家”宣布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估值过亿。


… …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获得千万级融资的自媒体超过30家,互联网的资本寒冬在自媒体领域好像失灵了,一个个转型的媒体人一轮接着一轮的拿投资,估值过亿的公众号让人看着都眼热。



部分微信号估值排行榜


资本像个操刀手,微信公众号也不复当年天真软萌的小白兔联盟了,相反,一个内容与平台、社群与渠道纠缠错综的江湖在资本的运作下出落得极其标致。


繁荣or假象自媒体融资生态圈


不到三年时间,自媒体借着微信公众平台的东风,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媒体内容呈现爆炸增长,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以身相许,自媒体平台之间也开始较量,竞争之中不少自媒体平台也在寻找新的出路,而愿意为这一切买单的投资人更是举着钱做好了准备。


资本、内容、人才聚集塔尖自媒体


自媒体在2015年成批拿到千万融资,这个市场似乎热得烫手。但对比基数,整个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注册公号数已经超过1000万个,不难发现资本其实集中在塔尖上的极少数自媒体上。另一方面,2013年开始,大量专业的媒体人转投自媒体的怀抱,发展到2015年这种趋势越发明显,自媒体的队伍从杂牌军到慢慢开始进入专业化比拼的阶段。


但优质内容的生产依然存在垄断,以娱乐垂直领域为例:严肃八卦、关爱八卦成长协会、高能E姐、娱乐资本论等几个大号基本承包了优质内容的生产。大量的同质公号以转载为生,而即便靠自主生产,也往往因为内容质量或运营上的问题而被淹没。


这种集中化的趋势,正是后微信公众号时代的必然。大批烂尾号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批次涌现正说明了这个问题,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到真正优质的平台之上。


各谋出路,群魔乱舞的自媒体模式


人气公号往往采用最基础的商业模式——广告。目前主流的广告模式主要集中在:招聘、PR稿、广告位出租等。



英国那些事儿的广告(主文广告+页底广告)


广告之外,不少自媒体平台也开始尝试跨界和社区化运营。做粉丝经济、做电商、做周边……开启了一场试错比拼。比如比较典型的逻辑思维:每人交200,合起来就几百上千万,取出一半先收入囊中,剩下一半是彩池,给会员抽奖,就是“罗利”,而最低奖是赠书的安慰奖,人人都有安慰奖;另外就是饥饿营销,无论是卖图书礼盒还是卖月饼,在之后就进入到了“打土豪,做演讲”给企业家做演讲的阶段。




总结来说,这两年探索出来的自媒体盈利模式基本有六种:广告模式、猎头模式、出书模式、跨界电商模式、粉丝包养模式、投资人模式。无论是罗辑思维的“卖书”,还是吴晓波的“卖酒”,粉丝经济、社群经济已然成为未来自媒体必然的生态。另外,类似头条号平台对帐号进行直接的现金补贴,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旱涝两级的自媒体机构与自媒体人


一边是内容输出、电商交互、社群经济…一大群奇奇怪怪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另一边是能够盈利并且持续盈利的自媒体并不多,能拿到投资的更是凤毛麟角。在塔尖之外,支撑起这座金字塔的、规模庞大却鲜为人知的基层自媒体从业者,生存境况依然非常尴尬。


新榜于2015年11月发起的《自媒体人生存状态调查》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已经实现盈利的自媒体不到50%,有超过60%的自媒体每月营收不足1万元,43%的自媒体人个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




除盈利状况不佳,自媒体还面临盈利模式单调的问题。主要通过原生广告方式盈利的自媒体有32.25%,主要通过广点通、头条号广告等平台广告分成盈利的自媒体有35.29%,两者相加近70%。换言之,在广告、软文服务之外,自媒体缺乏有效盈利手段。




而变现手段的缺乏也正是大部分公众号融不到钱的根本原因。有人说自媒体是风口上的猪,然而风虽然大,但飞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人人都羡慕罗辑思维,羡慕一条、吴晓波频道,那究竟投资人在翻牌子时候都在思考些什么呢?


变现、变现、变现投资人最看中


有了对自媒体生态的洞察,我们不妨从这一年的投资动作和投资人访谈中来看看金主们的胃口。诚然各家投资人口味稍有差别,但一点恒久不变的是投资回报率。


参与感变现


资本真正看重的,是凝结在自媒体品牌后高粘性的用户及关系网络。未来基于这一网络的垂直化内容服务提供与整合才是最大的利润增值点。


新媒体投资教父汪华对此的阐释是:“以前我们本质上直接或者说间接的为内容付费,买一本小说,或者买内容本身,或者看免费电视,被迫看广告,这都是间接的为内容付费。但现在,年轻人是为了参与感付费的,当年的单机游戏变网络游戏,从按照时间付费变成了道具收费是一样的。”




好比玲珑的读者相信它的推荐,购买它推荐的东西,包括参与玲珑的活动一样。过去为内容付费,现在是为读者参与的沟通、连接、表达付费。投资人看中的也正是高参与度背后的商业价值。




转换率变现


在高粘性、高参与感的社区的基础上,投资者看中的是粉丝转换率,如何让某一垂直领域的用户转化成广告的目标受众,转化成某一产品的购买人群。这直接影响了公众号的早期盈利和后期的持续盈利。


举例来说,2015年09月由吴晓波牵头完成了对酒业家、B座12楼、十点读书、餐饮老板内参、12缸汽车、车早茶、车找茬等七个微信大号的投资。这些公号中多数粉丝量并不大,甚至有的还在十几万级别。但因所在垂直领域的粉丝纯洁度非常高,可以预期的转换率大,因而赢得投资人的青睐。




对于广告商而言,即便你有100万粉丝,广告投放后,实际购买产品的转换率为0的话,也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各家公号开始深耕细作,养成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领域内细分受众。投资者重视转换率也即重视公号自身赚钱的显性能力。


模式迭代变现


广告和社群之后呢?自媒体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何方?目前看到的两条路:一是流量;二是电商。曾于2007年建立YouWeb企业孵化器的彼得·莱兰,公开表示90%的企业孵化器都会失败,对于资本结构特殊的自媒体而言,商业模式才是成败的关键。



餐饮老板内参将自己打造成餐馆融资平台


因此除了短期内赚钱的能力,投资人更加看重的恐怕就是下一步商业模式转化的能力。吴晓波频道在粉丝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做了一场电商实验,和别的公号有很大的区别:吴晓波频道并没有代销各种各样的产品,销售的都是和吴晓波频道有强烈关联度的商品。发掘清晰的符合资深社群属性的电商基因才是实现迭代变现的基础。


综合来说,投资人的G点其实很简单粗暴,赚钱!当然这包括短期内盈利的潜力、长期持续盈利的潜力和商业模式迭代后能否成功转型的潜力。那么搞懂了投资人的G点之后,自媒体们如何赢得金主们的欢心呢?


内容、用户、社群获得融资的必备筹码


以往的惯性思维,掌握了用户,就掌握了话语权。但如今,把自媒体当做媒体却是个错误,把微信公号当作服务的连接才是长久之计。


作为产品的内容


如今的自媒体也许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概念,它的媒体属性只是形式上的。而根本上,内容是作为一种聚拢用户的产品和服务起作用的。


以今年7月份的2千万pre-A的餐饮老板内参为例。创始人秦朝说“内容是我们最大的驱动力。只有持续不断的深耕,核心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门槛才会越来越高。” 这种精耕细作的模式并非以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标的媒体思维,而是无时无刻考虑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思维。




换句话说,围绕具体目标客户群体,做专业化高质量内容推送是为了高质量用户的养成。“十点读书”、“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严肃八卦”、“石榴婆报告”这些明星公号,也大都采取类似策略,集中力量深挖某一细分领域。除了吸引你过来,培养用户习惯更是它的一大作用,某一天你离不开它了,它的使命也就达成了。


作为商品的用户


在商业模式上,这些融资成功的自媒体往往是以媒体为中心,成为所在垂直领域产业链高价值用户的入口,同时打造社交和服务平台。从目前融资成功的自媒体来看,未来有几个大的风口,美食、旅游、时尚、综艺、体育、财经等细分领域,只要选择一个行业去切入,做到细分领域极致,就能稳稳把握住这波人。




而用户在这里就不仅仅是受众那么简单,对于自媒体运营者而言,整个运营过程就像是一场养成游戏。某一垂直领域用户一旦养成也就意味着将他们卖出去的时机成熟了。无论是卖广告还是卖产品,都只是把用户卖给谁的差别。


作为吸金点的社群


通过生产专业化的优质内容,在各自垂直门类的内容保持话语权,并以内容形成社群。这是自媒体盈利必须要走的三个步骤。上文我们提到,吴晓波牵头对7个微信公号的投资,其实像吴晓波这样,集群式投资的很少。业界很关心吴晓波的投资逻辑:投公号,实际上是投人群。


吴晓波认为,做财经关键是看影响力,对于投资人而言,粉丝多少是一个数字,影响力是第二个数字。这就解释了酒业家,这个只有十几万粉丝的公号,居然可以估值5000万;30来万粉丝餐饮老板内参,估值1亿。真正值钱的不是粉丝数量,而是细分到极致的垂直领域是否真正能形成社群效应。这直接关系着公号变现的潜能。




吉尔默在《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文中说:“我们的读者已经不必等着报纸和杂志为他们做好的半生不熟的新闻产品,他们完全可以自己下厨房。”下厨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如何开一家赚钱的饭店才是当下自媒体真正面临的问题。


有了足够的模式资本,即使是没有强有力的流水支撑,也可以和资方切磋一番。一大帮媒体人叫嚣自媒体红利期已过,劝人放下屠刀。但身边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枪已经上了膛,给我一颗资本的子弹,就可以翻江倒海!然而江湖逐鹿向来残酷,谁能在这场游戏中笑到最后,我们静观其变。


...

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

VR元年即将到来!未来的我们竟是如此度过一天…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长期加班 | GoPro转型 | 社交媒体 | 记者薪水 | 大神公关稿 | TED演讲 | 高温天 | VOX | 二战电影 | 美食剧 | FT易主 | 电竞主播 | 媒体团灭 | 秘密花园 | 卫报 | 华尔街日报 | 本土港媒 | 创业公司死法 | 新视野号 | Vice纪录片 |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