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失的时尚杂志你看过几本?Winter Is Coming,时尚媒体如何重拾荣光?| 全媒观
《外滩画报》将于明年1月加入杂志死亡名单,虽不免伤感,但现实不相信眼泪。曾经笑看平媒小伙伴的时尚生活杂志,如今也被金主抛弃,在数字化时代里强颜欢笑。那些年教我们吃、穿、玩儿的杂志们,坠入黑洞是否一去无返?如何转型才能熬过漫漫寒冬?
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qq.com
以《外滩画报》为代表的城市中产代言者,从倡导精致的生活情调,到专司人们如何穿搭的服装哲学,再到海内外流行风尚的指引,这一类“时尚与生活方式杂志”曾被视为“市场化纸媒的最后一道堡垒”。
然而,这最后一道堡垒如今也被攻破。
泛时尚类纸媒现状如何?停刊潮中的“最后存照”来得最直观:
南方都市报出品的时尚生活刊物《风尚周报》宣布停刊。
……
时尚领域的业界大佬日子似乎也不太好过。
据LADYMAX此前报道,时尚传媒集团旗下16本期刊杂志盈利状况不容乐观,一位时尚集团高层曾经透露,2014年上半年,集团的各种时尚男刊全线溃败,除了《时尚先生》尚能盈利,其余男刊均出现全面亏损,就连那本以性感著名的《男人装》也出现亏损。
拥有《周末画报》、《优家画报》的现代传播集团,2014年全年营业总额为6.03亿元,同比去年下跌4.3%。平面媒体2014年收入较2013年减少15.5%。
看来无论是中国土著,还是外资混血;无论是老油条,还是小鲜肉;无论是大陆港台,还是欧美日系,在移动媒体趋势的冲击之下也是“富不过三代”,拼爹拼娘都没用。
泛时尚类杂志依托高端定位,目标读者稳定,一直是“金主”眼里的香饽饽,然而,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金主们去哪了?曾经的山盟海誓还记得吗?
据《外滩画报》管理层人士透露,《外滩画报》停刊是因为香港恒隆集团撤资,而中资股东上海报业亦不愿在恒隆撤资后投入资金,无奈只好停刊。
除了投资者撤退,杂志最大的资金倚靠——广告主,也开始纷纷挥别。用户在哪,广告就在哪,广告投放比例最能说明问题。
据广告监测数据商梅花网在今年 2 月发布的《2014 年服装行业媒体投放报告》显示,杂志媒体所占的比例较上一年锐减了 18.6 %。数据还显示,早在2013年上半年,在中国时尚类杂志的广告投放就已减少近10%,自2009市场巅峰之后迅速走低。
时尚杂志对于新媒体的触觉似乎总是慢了半拍。移动新媒体崛起,众多人才纷纷自立门户,创办各种自媒体教人们穿衣打扮,或做起生活指南,“如果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APP就能教你穿衣打扮,你还会花钱看杂志吗?如果能在新媒体上与年轻受众互动,你还会花钱在杂志上生硬地投放广告吗?”
当时尚类媒体放下“高端路线”的架子,也开始亲近新媒体读者群时,却发现来晚了一步。
很多宣布停刊的时尚杂志仍坚持“全媒体”业务,但成功者甚少。以时尚传媒集团为例,虽早已成立全媒体事业部,并陆续推出旗下杂志的iPad、iPhone版本,积极向新媒体方向转型的努力值得认可,但面对市场上早就开始探路的KOL,辛苦布局的成果,却难以达到对方动辄十万、百万级的流量。
比如,时尚博主“Gogoboi”开设的自媒体微信公号阅读数平均十万以上,AB黄晓明大婚那期甚至在12小时内就获得409万阅读。2015年微信公众平台进驻自媒体超1000万家,新媒体市场已是一片红海,时尚大佬要么早就开始耕耘积累粉丝基数,要么就隔海相叹,再想挤进饱和市场,难上加难。
这一情况甚至在杂志巨头内部上演。时尚传媒集团掌门人接连出走就是例证。今年8月时尚集团旗下,《时尚芭莎》执行主编及新媒体总经理于戈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我们告别的不是一份工作,是一个时代》,正式宣布卸任;此前,《时尚COSMO》主编王潇、Cosmo digital主编马佳佳相继离职,而他们出走的方向,无一例外走向新媒体创业。
此外,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KOL们,司徒绿(男人装)、樱桃777(时尚先生)、祝小兔(时尚芭莎)、Lucia Liu(时尚芭莎)、芭莎珠宝的芭珠表姐Fei都先后以个人原因为由辞职,走向创业征途。
如果纸媒终结是时代告别,那么时尚媒体的转型之路要如何做才能“自我救赎”?
如何才能重获金主青睐,让读者回头,国外时尚传媒大佬已把目光瞄准产业链中的最大平台——电商网络。选择主动电商化,这是因为当人人皆可成为时尚内容的生产者,时尚信息已不再被“束之高阁”,专业时尚媒体与自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效资源利用”。
对规模更大、组织生产能力更强的专业时尚媒体来说,平台本身与业界勾连更深,资源黏性更高,垂直化发展基础更好。
国外时尚传媒在这方面尝试较多:意大利最大出版商Arnoldo Mondadori Editore SpA (BIT.MN) 旗下Grazia(《红秀》)将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graziashop.com,该电商平台采用批发形式,由零售商直接发货,上线后将支持欧元、美元和英镑结算。
日本时尚杂志《ViVi》也已开始电商转型:今年7月,日本PIPED BITS公司7月3日表示,将成立新公司“Wear Heart”,并与讲谈社旗下女性时尚杂志《ViVi》合作开展电商业务。此外,《ViVi》还通过名下网络商城“NET ViVi Coordinate Collection”出售杂志中有刊登的商品。
曾“统治”时尚爱好者屏幕的网站Style.com 也开始探路做“掮客”。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时尚信息分享网站,Style.com也无法继续原地踏步。今年4月,有消息指Style.com 将被改造成一个电商网站,而所有的时尚资讯内容都将整合到 Voguerunway.com 之中,成为 Vogue US 旗下部门。
在国内,我们也能看到时尚巨头转身的动作。停刊之后《瑞丽时尚先锋》将发展电商业务,目前已初步搭建电商网络;《 ELLE 》中文版旗下的 ELLESHOP 正式上线运营,读者可以在上面直接买到设计师品牌的服饰,或者跳转进入多位设计师的网上工作室完成购买。
如果还没听过《她生活》、“YOHO!有货”,你就真的OUT了!
《她生活》 从零成本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培育,实现了媒体与社区的成功结合。文章内容除了来自专门撰稿人外,还有 50%内容源自社区。作为微信第一女刊,《她生活》覆盖近200万中国优质轻熟女种子人群,粉丝已超过30万。
创办人苏娟认为,媒体的优势在于让用户的黏性来自内容和价值观。黏性足够,就可以随媒体跨渠道转移。《她生活》成立至今先后获得力美广告、联创策源、鼎晟天平等多家知名战略及风险投资机构投资。
同样打线上社区牌的YOHO,则瞄准了潮流界,将目标群体精确定为16-28岁的年轻人。从杂志《YOHO! 潮流志》、《YOHO! 女生志》,到瞄准消费人群的电商平台“YOHO!有货”,创始人梁超总结道,他走的是“圈住粉丝”道路。
这家远离电商价格战的潮流销售平台在过去三年保持了每年250%–400%的营收年增速。据梁超介绍,YOHO电商用户多为16-28岁之间追求潮流的人,男女各占一半,特点是用户黏性高,回购率高,老用户重复购买达到销售额的75%。“YOHO聚焦于潮流圈子,目标受众是潮流文化、潮流服饰等的热衷者。从最初创办潮流杂志,到电商的上线,YOHO始终围绕潮流‘需求’来拓展产品线”。
此外,UGC内容聚合网站也强势登陆时尚圈,如海外的 fashionising.com、fashionista.com、thefashionspot,比时尚杂志更懂顾客心。建立在时装迷社交网站ilikemystyle.net之上的德国时尚杂志《I Like My Style》,是第一本用户自己创作内容的时尚杂志,照片和文章来自世界各地。
“粉丝力量大”,新时尚电商平台的社群经济是践行这句话的最佳范例。
这两年,时尚媒体猛然发觉,除了他们开始转型做电商,电商也开始“反向渗透”。电商主动模糊其与时尚媒体之间的界限,目的在于拓宽受众渠道,形成更为垂直的销售渠道。
今年9月,京东携手众多服饰品牌演绎了2015年秋冬时尚趋势,宣布推出针对女性时尚穿搭的APP京致衣橱;
天猫时尚策略从去年就已宣布启动,今年“天猫焕新”秋冬上新季,联合1000多个品牌进行新品首发,还推出了“魔搭”虚拟搭配试衣间;
垂直领域电商代表美丽说也在9月举行新款发布会,展示了近百款由时尚买手精心控款、组货的时尚新品。
电商巨头的野心从中可见一斑:我们不仅提供时尚商品,还要引领时尚、重塑时尚。天猫曾提出不仅要让消费者可以寻求到时尚,还要做中国时尚消费的风向标;美丽说则表示要做高频高质时尚爱好者导师,要成为时尚新款的最前沿平台。
当电商向时尚引领者的方向转变后,时尚媒体需要小心的是,避免成为电商巨头的信息“供货商”,而丧失自己的电商流量入口。如何合作,如何从电商巨头身上学到营销秘笈而非拱手交出市场资源,是时尚媒体在与之合作时需要时刻“拎得清”的关键问题。
...
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
一大波高街品牌都成了Ins网红!看ZARA们如何用粉丝赚钱!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长期加班 | GoPro转型 | 社交媒体 | 记者薪水 | 大神公关稿 | TED演讲 | 高温天 | VOX | 二战电影 | 美食剧 | FT易主 | 电竞主播 | 媒体团灭 | 秘密花园 | 卫报 | 华尔街日报 | 本土港媒 | 创业公司死法 | 新视野号 | Vice纪录片 |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